1
|
牛汉“潜在写作”的生命诗学论略 |
袁仕萍
|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2
|
|
2
|
个人的熔炼与历史的肉身——牛汉的诗学观念、实践及意义 |
张洁宇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1
|
|
3
|
清代归化城土默特地区的汉族移民与“犋牛”村名的产生 |
杨选娣
|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4 |
5
|
|
4
|
“文化大革命”时期牛汉诗作中的自然书写解读 |
郭秀琴
|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
2013 |
0 |
|
5
|
“论文革”时期牛汉的诗歌创作 |
宋梅
|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5 |
0 |
|
6
|
牛汉精神世界中草原记忆与故乡苦难的纽结 |
李旺
|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
2022 |
0 |
|
7
|
从苦难中升起力量——论牛汉诗歌的美学特征 |
胡春莲
|
《鄂州大学学报》
|
2009 |
0 |
|
8
|
论台参之争与牛李党争 |
严正道
|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2 |
0 |
|
9
|
牛汉诗歌的现代性精神分析 |
蔡莉莉
|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 |
2
|
|
10
|
牛汉:“向阳湖”诗意与“潜在写作” |
乔军豫
|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1 |
1
|
|
11
|
“我与诗相依为命”——读牛汉七、八十年代诗作随想 |
岳海东
|
《宜宾学院学报》
|
2009 |
0 |
|
12
|
牛汉诗歌的主体转变与诗艺特点 |
唐嘉
|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8 |
1
|
|
13
|
在“内心独白”与“自由联想”间挣脱梦魇——牛汉诗歌《梦游》第一稿与第三稿的比较研究 |
邱景华
|
《江汉学术》
|
2017 |
0 |
|
14
|
论牛汉诗歌的生命形态 |
乔军豫
|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1 |
0 |
|
15
|
“归来”:牛汉诗歌的春天 |
乔军豫
|
《新余学院学报》
|
2021 |
0 |
|
16
|
绘画美·超脱美·坚韧美——牛汉诗歌的美学追求 |
乔军豫
|
《湘南学院学报》
|
2022 |
0 |
|
17
|
牛汉诗歌的自然观管见 |
刘吉丹
|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
2019 |
0 |
|
18
|
“风雨中成长”的“新生代诗歌”幸遇牛汉 |
乔军豫
|
《宜春学院学报》
|
2022 |
0 |
|
19
|
牛汉早期诗歌的草原书写 |
乔军豫
|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
2021 |
0 |
|
20
|
灵魂的“芬芳”——牛汉诗歌树根意象的生命姿态 |
魏凤蝶
|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9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