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尼雅河一场罕见的特大洪水成因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田晓明 陈洪伟 +1 位作者 董克鹏 秦莉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3期350-352,共3页
1999年8月初,昆仑山北坡诸河相继发生了罕见的特大灾害性洪水,尤其是位于和田地区的尼雅河出现了1969~2005年间实测最大洪峰流量649m^3/s,是该河历年第二大洪峰流量的3倍多。经调查、计算与分析,“99.8”洪水属特殊洪水类型,洪... 1999年8月初,昆仑山北坡诸河相继发生了罕见的特大灾害性洪水,尤其是位于和田地区的尼雅河出现了1969~2005年间实测最大洪峰流量649m^3/s,是该河历年第二大洪峰流量的3倍多。经调查、计算与分析,“99.8”洪水属特殊洪水类型,洪水暴涨暴落现象十分突出,同时,分析了此次特大灾害性洪水的发生过程特性及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雅河 特大洪水 成因
下载PDF
气候变化背景下尼雅河流域生态基流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胡可可 何建村 +2 位作者 赵健 苏里坦 张音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72-1480,共9页
流域生态基流是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稳定的关键,以新疆尼雅河流域为研究区域,根据民丰县气象站1958—2018年的气象数据与尼雅河4个水文监测断面1978—2018年的水文数据,运用趋势拟合、Tennant法、相关性分析和回归模型等分析流域气候变化... 流域生态基流是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稳定的关键,以新疆尼雅河流域为研究区域,根据民丰县气象站1958—2018年的气象数据与尼雅河4个水文监测断面1978—2018年的水文数据,运用趋势拟合、Tennant法、相关性分析和回归模型等分析流域气候变化、确定生态基流并探究其时空分异与保证率变化,揭示生态基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61 a来流域气温以0.22℃·(10a)^(-1)的速度增加,年降水量以3.8 mm·(10a)^(-1)的速度增加;尼雅水库、八一八渠首、尼雅水文站和尼雅渠首的年生态基流推荐值分别为:1.989 m^(3)·s^(-1)、2.188 m^(3)·s^(-1)、1.755 m^(3)·s^(-1)、1.702 m^(3)·s^(-1);生态基流年际最大值出现在2010年,最小值在1980年,年内最大值在7月,最小值在1月或12月;空间上表现为上游高下游低,以八一八渠首处最高,尼雅渠首处最低;各站多年平均生态基流保证率分别为:50%、45%、50%、45%,且表现出汛期明显高于非汛期;逐年、逐月生态基流与气温、降水量均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但在春夏季对气温敏感,秋冬季对降水量敏感,各水文监测断面的回归模型耦合效果相似,流域整体回归方程R2=0.365,且生态基流对气候变化响应具有整体性和衰减性。研究结果可为尼雅河流域生态调水和水生态修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生态基流 水文学法 保证率 尼雅河
下载PDF
新疆尼雅河悬移质泥沙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韩兴胜 《吉林水利》 2017年第4期16-19,共4页
尼雅河是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境内的主要河流,文章采用3个水文站的实测资料对尼雅河悬移质含沙量和输沙量的年内及年际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河流含沙量年内分配与径流同时集中在春季和夏季,含沙量分布与径流相一致,最大年与最小年含... 尼雅河是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境内的主要河流,文章采用3个水文站的实测资料对尼雅河悬移质含沙量和输沙量的年内及年际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河流含沙量年内分配与径流同时集中在春季和夏季,含沙量分布与径流相一致,最大年与最小年含沙量极值变化较大;泥沙输移与径流的变化关系密切,输沙量季节变化极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雅河 含沙量 输沙量 年内变化 年际变化
下载PDF
尼雅河八一八渠首站水文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文华 《能源与节能》 2017年第5期99-100,共2页
介绍了民丰县冰川及地表水资源分布情况,分析尼雅河流特性,探讨各水文要素的变化规律,为尼雅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优化配置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尼雅河 水资源 流量分析
下载PDF
西昆仑出山径流尼雅河与尼雅聚落 被引量:5
5
作者 侯甬坚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5-54,共10页
西昆仑山脉出山径流尼雅河,系依赖上游源区冰川融化及山区降雨才得以形成。进入平川区、尾闾地区后,在塔克拉玛干沙漠气象条件及其下垫面作用下,尼雅河水渐渐消失。一百年来的尼雅遗址考察、考古及历史研究成果丰硕,尼雅从聚落到废墟的... 西昆仑山脉出山径流尼雅河,系依赖上游源区冰川融化及山区降雨才得以形成。进入平川区、尾闾地区后,在塔克拉玛干沙漠气象条件及其下垫面作用下,尼雅河水渐渐消失。一百年来的尼雅遗址考察、考古及历史研究成果丰硕,尼雅从聚落到废墟的演变过程,反映了尼雅河来水等水源逐渐匮乏的事实,魏晋后尼雅行政建置丧失于交通价值的下降,喀帕克阿斯干村以北居民点,则最后废弃于彻底无水接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昆仑山 尼雅河 尼雅遗址
原文传递
塔里木盆地东南缘尼雅河水文水资源特性 被引量:2
6
作者 董克鹏 秦莉 陈小茹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48-352,共5页
干旱区河流洪水暴涨暴落现象突出,含沙量大。以灌溉为主的旱作农业在用水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水资源短缺极大地制约着区域经济的发展。随着汛期洪水的引用,大量泥沙进入绿洲,造成渠系不同程度的泥沙淤积及田地沙化等诸多问题,直接影响... 干旱区河流洪水暴涨暴落现象突出,含沙量大。以灌溉为主的旱作农业在用水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水资源短缺极大地制约着区域经济的发展。随着汛期洪水的引用,大量泥沙进入绿洲,造成渠系不同程度的泥沙淤积及田地沙化等诸多问题,直接影响到当地民生,分析河流水沙关系将有助于区域国民经济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泥沙 汛期 洪水 尼雅河 塔里木盆地 新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