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阻断SP/NK1R信号轴可抑制小鼠黑色素瘤增殖
1
作者 胡芳园 岳芸芸 尚靖 《药物资讯》 2024年第3期242-252,共11页
目的:探讨阻断SP/NK1R信号轴对小鼠黑色素瘤生长的影响及可能作用途径。方法:建立瞬时接种B16F10细胞形成原位黑色素瘤的小鼠模型,腹腔注射给予NK1R拮抗剂阿瑞匹坦(5 mg/kg)进行干预。给药5次后取小鼠胸腺、脾脏和皮肤黑色素瘤组织,计... 目的:探讨阻断SP/NK1R信号轴对小鼠黑色素瘤生长的影响及可能作用途径。方法:建立瞬时接种B16F10细胞形成原位黑色素瘤的小鼠模型,腹腔注射给予NK1R拮抗剂阿瑞匹坦(5 mg/kg)进行干预。给药5次后取小鼠胸腺、脾脏和皮肤黑色素瘤组织,计算各组小鼠体重变化、肿瘤增长变化、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考察黑色素瘤组织中细胞增殖和凋亡情况;并观察肿瘤组织中浸润效应CD8 T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给予阿瑞匹坦拮抗NK1R对各组小鼠体重没有明显影响,但能显著抑制原位黑色素瘤的增殖;阻断SP/NK1R信号轴能够引起小鼠胸腺指数显著升高,但对脾脏指数没有明显影响;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给予阿瑞匹坦能够显著抑制黑色素瘤细胞在体内的增殖,并显著促进其凋亡;同时,拮抗NK1R能够显著增加肿瘤浸润效应CD8 T细胞的数目。结论:阻断SP/NK1R信号轴可以显著抑制小鼠中黑色素瘤细胞的增殖,并促进肿瘤细胞凋亡,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促进CD8 T细胞浸润,增强抗肿瘤免疫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nk1R信号轴 B16F10细胞 黑色素瘤 阿瑞匹坦 CD8 T细胞
下载PDF
电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大鼠神经根形态及其NK1、NK2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树东 张寒 +2 位作者 关红阳 董宝强 陶凤杰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3-26,I0035,共5页
目的为探索电针干预腰椎间盘突出症大鼠的作用机制,通过观察神经根形态及受体表达变化,阐明电针对神经损伤类疾病的治疗机理,验证经穴的循经特异性。方法健康SPF级SD大鼠雄性4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肾俞组、非经非穴组... 目的为探索电针干预腰椎间盘突出症大鼠的作用机制,通过观察神经根形态及受体表达变化,阐明电针对神经损伤类疾病的治疗机理,验证经穴的循经特异性。方法健康SPF级SD大鼠雄性4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肾俞组、非经非穴组,每组10只。模型组麻醉后断尾,切开尾部椎间盘,取髓核制成混悬液。对L4-L5棘突间隙进行穿刺,使用9号腰椎穿刺针实行硬膜外穿刺,穿刺成功后,将自体髓核混悬液注射入大鼠体内。肾俞组造模方法同模型组,造模3 d后针刺大鼠肾俞穴,并连接电针仪,每天1次,治疗5次。非经非穴组造模方法同模型组,造模3 d后针刺大鼠非经非穴,治疗方法同肾俞组。取2 mm的L5神经根组织,苏木精-伊红(H-E)溶液染色,观察神经根形态改变;反转录梯度PCR方法检测P物质受体NK1、NK2mRNA的表达。结果肾俞组与模型组对比,出现再生髓鞘,整体排列规律,大小一致,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少,细胞水肿不明显;而非经非穴组与模型组对照,依然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细胞界限不清楚,大小不一,排列不规则,细胞水肿明显,提示针刺肾俞穴能有效减轻神经根的炎性反应与水肿。模型组、肾俞组和非经非穴组的受体NK1R、NK2RmRNA表达水平与其对应空白组受体mRNA表达水平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俞组的受体mRNA表达水平与对应模型组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经非穴组的受体mRNA表达水平与对应肾俞组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肾俞穴治疗后,神经根形态较治疗前有明显的修复作用,受体NK1R、NK2R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说明针刺肾俞穴具有一定的修复神经镇痛抗炎作用。通过针刺疗效分析,肾俞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非经非穴组,说明针刺肾俞穴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更好的治疗作用,进一步证明经穴的循经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肾俞穴 神经根形态 nk1 NK2
下载PDF
温肾壮骨方对乳腺癌骨转移Tac1/NK1R通路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6
3
作者 张小慧 韩向晖 +3 位作者 刘胜 郭保凤 王春丽 韩伟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569-1573,共5页
目的探讨温肾壮骨方(补骨脂,蛇床子,制附子)对乳腺癌骨转移Tac1/NK1R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左心室注射肿瘤细胞建立乳腺癌骨转移裸鼠模型(n=50),随机分为温肾壮骨方高、中、低剂量组、模型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每组n=10),连续给药... 目的探讨温肾壮骨方(补骨脂,蛇床子,制附子)对乳腺癌骨转移Tac1/NK1R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左心室注射肿瘤细胞建立乳腺癌骨转移裸鼠模型(n=50),随机分为温肾壮骨方高、中、低剂量组、模型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每组n=10),连续给药6周。组织病理学观察骨转移组织的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骨转移灶中Tac1/NK1R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温肾壮骨方组骨组织损伤明显缓解,骨转移灶中的Tac-1、NK1R、SDF-1α、CXCR4的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温肾壮骨方对乳腺癌骨转移裸鼠模型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Tac1/NK1R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肾壮骨方 乳腺癌 骨转移 Tac1/nk1R通路
下载PDF
心理应激对哮喘大鼠肺内神经肽及NK1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杨保林 武维屏 +1 位作者 王硕仁 任传云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15-17,共3页
关键词 心理应激 哮喘 大鼠 肺内神经肽 nk1受体 MRNA表达 炎症性疾病
下载PDF
NK1受体非肽类拮抗剂L-703,606对严重烫伤大鼠早期P物质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陶克 陈璧 +1 位作者 胡大海 汤朝武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56-59,共4页
目的:探讨静脉给予NK1受体非肽类拮抗剂L-703,606后严重烫伤大鼠早期P物质免疫反应(SP-IR)阳性神经的变化规律。方法:将10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8只),烫伤对照组(SC组,48只),L-703,606组(LT组,48只)。SC组,LT组大鼠作20%TBS... 目的:探讨静脉给予NK1受体非肽类拮抗剂L-703,606后严重烫伤大鼠早期P物质免疫反应(SP-IR)阳性神经的变化规律。方法:将10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8只),烫伤对照组(SC组,48只),L-703,606组(LT组,48只)。SC组,LT组大鼠作20%TBSA深II度烫伤,应用免疫组化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动态观察经尾静脉给予NK1受体非肽类拮抗剂L-703,606(250 nmol/kg)后早期72 h创周和空肠SP-IR阳性神经形态及神经纤维平均光密度值的变化。结果:烫伤后72 h内,LT组SP-IR阳性神经的形态、神经纤维平均光密度值变化规律与SC组基本类似,但病理改变程度均较轻,恢复也较早。结论:NK1受体非肽类拮抗剂L-703,606能减轻严重烫伤大鼠早期SP-IR阳性神经纤维的病理改变,并能促进其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烫伤 nk1受体非肽类拮抗剂 L-703 606 P物质
下载PDF
NK1受体在大鼠牙髓及牙周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6
作者 侯玉 段银钟 孙应明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5年第6期672-673,i0003,共3页
目的:观察NK1受体在大鼠牙髓及牙周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冰冻切片和ABC免疫组化方法,检测NK1受体在大鼠牙髓及牙周组织中的表达。结果:NK1受体在大鼠牙周及牙髓组织内分布广泛,在牙周膜成纤维细胞、成牙骨质细胞、成牙本质细胞... 目的:观察NK1受体在大鼠牙髓及牙周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冰冻切片和ABC免疫组化方法,检测NK1受体在大鼠牙髓及牙周组织中的表达。结果:NK1受体在大鼠牙周及牙髓组织内分布广泛,在牙周膜成纤维细胞、成牙骨质细胞、成牙本质细胞均呈强阳性表达;在牙髓成纤维细胞和牙槽骨细胞呈弱阳性表达;在牙齿根髓和冠髓内可发现染色阳性的血管样条索。结论:P物质可能直接作用于牙髓和牙周组织,细胞在牙髓及牙周炎症、修复反应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k1受体 P物质 牙髓 牙周组织
下载PDF
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抑郁症模型大鼠尾壳核内NK1受体 被引量:1
7
作者 马江波 何仲义 +2 位作者 李军平 焦旭文 韩怀钦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09年第3期285-287,291,F0002,共5页
目的探讨CUMS模型大鼠尾壳核(CPu)内NK1受体阳性神经元的形态学改变与抑郁症发病机制之间的关系。方法对SD大鼠进行21d的应激刺激,制成6只CUMS抑郁模型,采用旷场试验与强迫游泳不动时间评定其行为学改变,同时观测体重变化以及应激前后24... 目的探讨CUMS模型大鼠尾壳核(CPu)内NK1受体阳性神经元的形态学改变与抑郁症发病机制之间的关系。方法对SD大鼠进行21d的应激刺激,制成6只CUMS抑郁模型,采用旷场试验与强迫游泳不动时间评定其行为学改变,同时观测体重变化以及应激前后24h糖水摄取量的变化。灌注取材后采用免疫组化ABC法观察CPu内NK1受体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和形态改变。结果21d长期应激造成大鼠在行为学等指标上有抑郁症的表现:模型组穿行方格数(82.50±43.26)个,站立次数(1.16±1.47)次,24h糖水消耗量(120.67±17.07)mL,强迫游泳不动时间(68.00±18.73)s,体重增长(81.5±11.4)g,模型组上述各指标值较对照组均有显著减少(P<0.05或0.01)。免疫组化显示模型组CPu内NK1受体阳性神经元数目较对照组显著增多(模型组20.50±5.37,对照组16.25±5.59,P<0.05)。部分神经元变大,突起变粗。结论CPu区的NK1受体可能参与抑郁症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尾壳核 nk1受体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母婴分离大鼠脑一肠轴内P物质及其NK1受体的表达 被引量:1
8
作者 滕卫军 丁明星 +1 位作者 方远书 方马荣 《浙江临床医学》 2016年第2期264-266,共3页
目的研究P物质及其受体在新生期母婴分离大鼠模型脑-肠轴上的表达。方法将新生期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母婴分离组:在出生后第2~21天,使新生大鼠与哺乳期母鼠分离3h/d。对照组:在出生后第2~21天,不给予任何处理。... 目的研究P物质及其受体在新生期母婴分离大鼠模型脑-肠轴上的表达。方法将新生期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母婴分离组:在出生后第2~21天,使新生大鼠与哺乳期母鼠分离3h/d。对照组:在出生后第2~21天,不给予任何处理。成年后(出生后60d)给予结直肠球囊扩张(CRD),取远端结肠、腰骶段脊髓和中脑进行P物质和NKl受体免疫组化检测并定量分析。结果母婴分离组大鼠和对照组比较,结肠肌层P物质阳性面积百分数、结肠NKI受体阳性肌间神经丛数目、脊髓背角P物质阳性面积、脊髓背角NK1阳性分布积分、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和中缝核(DR)内P物质阳性面积、中脑PAG和DR内NK1阳性分布积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新生期母婴分离对P物质和NK1受体表达的影响不明显,P物质和NK1受体在母婴分离大鼠模型内脏感觉过敏发生机制中的作用可能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脏感觉过敏 新生期母婴分离 P物质 nk1受体
下载PDF
脑梗死后抑郁大鼠脑内NK1受体表达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高筱雅 李玲 王慧杰 《感染.炎症.修复》 2009年第4期224-227,F0003,共5页
目的:探讨P物质受体NK1与脑梗死后抑郁的关系。方法:健康雌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成4组:抑郁组(MD组)、大脑中动脉皮质支闭塞组(MCAO组)、梗死后抑郁组(PSD组)和正常对照组,模型制做成功后第4周和8周利用敞箱试验评估大鼠抑郁程度,平衡木... 目的:探讨P物质受体NK1与脑梗死后抑郁的关系。方法:健康雌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成4组:抑郁组(MD组)、大脑中动脉皮质支闭塞组(MCAO组)、梗死后抑郁组(PSD组)和正常对照组,模型制做成功后第4周和8周利用敞箱试验评估大鼠抑郁程度,平衡木试验评估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脑内NK1受体的表达。结果:MCAO组和PSD组术后平衡木评分较同期正常对照组和MD组低,4周基本恢复正常。PSD、MD组各时点敞箱垂直活动、水平活动评分较同期MCAO、正常对照组低,8周较4周进一步降低,但PSD和MD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SD和MCAO组大鼠术侧皮质均见梗死灶,未累及基底节区,4周见中风囊形成,8周部分大鼠患侧侧脑室扩张;MD组和正常对照组未见脑梗死灶。梗死后4周,MD组和PSD组NK1表达阳性细胞平均灰度值均较同期MCAO组和正常对照组增高,8周进一步增高(P<0.05),但两组间差异没有显著性;MCAO组4周较对照组增高,8周基本正常。结论:NK1受体高表达与梗死后抑郁有关,可能参与梗死后抑郁的发生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抑郁 nk1受体 大鼠 动物模型
下载PDF
NK1受体拮抗剂对早期烫伤微血管的保护作用
10
作者 陶克 陈璧 +2 位作者 胡大海 李学荣 李志远 《中国药师》 CAS 2007年第5期407-409,共3页
目的:NK1受体拮抗剂L-703,606对烫伤早期创周微血管超微结构的保护作用。方法:给予NK1受体拮抗剂L- 703,606后大鼠严重烫伤,硝酸镧示踪观察创周微血管的超微结构。结果:静脉给予L-703,606可使大鼠深Ⅱ度烫伤后早期创周微血管内皮细胞间... 目的:NK1受体拮抗剂L-703,606对烫伤早期创周微血管超微结构的保护作用。方法:给予NK1受体拮抗剂L- 703,606后大鼠严重烫伤,硝酸镧示踪观察创周微血管的超微结构。结果:静脉给予L-703,606可使大鼠深Ⅱ度烫伤后早期创周微血管内皮细胞间连接明显变窄,开放减少,内皮细胞肿胀空化减轻,水肿减轻,镧示踪剂沉积减少;半定量分级评分显示差别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静脉给予L-703,606可明显减轻深Ⅱ度烫伤大鼠后早期创周微血管结构及组织的病理性变化,拮抗水肿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k1受体拮抗剂 L-703 606 烫伤 超微结构 微血管
下载PDF
NK1.1^+细胞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疾病发病中的免疫调节作用
11
作者 李呼伦 王广友 +5 位作者 李国忠 孙博 赵吉成 孔庆飞 金连弘 汪丹丹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737-740,共4页
目的:探讨NK1.1+细胞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EAMG)疾病发病中的作用以及其调节机制。方法:腹腔注射抗小鼠NK1.1单克隆抗体(mAb)清除C57BL/6(B6)小鼠体内的NK1.1+细胞,建立NK1.1+细胞缺陷小鼠模型;用AChR+CFA免疫小鼠诱发EAMG,通... 目的:探讨NK1.1+细胞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EAMG)疾病发病中的作用以及其调节机制。方法:腹腔注射抗小鼠NK1.1单克隆抗体(mAb)清除C57BL/6(B6)小鼠体内的NK1.1+细胞,建立NK1.1+细胞缺陷小鼠模型;用AChR+CFA免疫小鼠诱发EAMG,通过Lennon等的肌无力评分标准分析各组小鼠之间EAMG的发病情况和病情严重程度;应用ELISA法检测单核细胞(MNC)上清液中IFN-γ、IL-4的分泌和表达;应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检测血清中AChRIgG含量;用抗IFN-γmAb中和小鼠体内IFN-γ,观察发病情况及血清中AChRIgG的含量。结果:NK1.1+细胞缺陷的小鼠同正常免疫组小鼠相比,发病率和病情严重程度均明显降低(发病率:36%vs86%,P<0.01);免疫后NK1.1+细胞缺陷组和正常免疫组小鼠相比,发病率和病情严重程度无明显统计差异;NK1.1+细胞缺陷降低IFN-γ的表达,但是IL-4的分泌和表达无统计学意义;NK1.1+细胞缺失降低AChR特异性抗体的产生;中和体内IFN-γ后,EAMG的发病率和病情严重程度均减轻,并且AChR特异性抗体减少。结论:NK1.1+细胞在EAMG发病初期发挥重要作用。在EAMG发病中,NK1.1+细胞可以使AChR特异性T细胞产生IFN-γ,增加AChR特异性抗体产生,从而加重EAMG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k1.1^+细胞 EAMG ACHR IFN-Γ
下载PDF
NK1受体基因多态性与腹腔镜手术PONV的相关性分析
12
作者 邹聪华 郑晓春 陈烨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9年第3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NK1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妇科腹腔镜患者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80例择期全麻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年龄18~65岁。术前采集外周静脉血5 mL,使用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抽取DNA,运用等位基因特异扩增法进行NK1受... 目的:探讨NK1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妇科腹腔镜患者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80例择期全麻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年龄18~65岁。术前采集外周静脉血5 mL,使用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抽取DNA,运用等位基因特异扩增法进行NK1受体基因分型,采用DNA测序仪直接测序对NK1受体的单核苷酸基因多态性进行分型。观察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频率和时间、恶心评分、疼痛评分、镇痛药物用量、止吐药的使用情况等。在本研究中呕吐和干呕均视为呕吐事件,并记录患者术中术后循环状态及其他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按照单核苷酸基因变异位点筛选出,野生型纯合子(wt/wt组)21例(26.3%),杂合子(wt/mut组)25例(31.3%),突变基因型纯合子(mut/mut组)34例(42.5%),mut/mut组6例发生PONV,发生率为17.6%,其发生率低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NK1受体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女性人群PONV发生率具有相关性,其中突变纯合子的PONV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k1受体 PONV 单核苷酸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NK1受体介导a,β-meATP外周注射导致急性疼痛的机制研究
13
作者 张洪海 邓芳 +1 位作者 金芊芊 孙建良 《浙江创伤外科》 2014年第2期161-163,共3页
目的在探讨P物质受体NK1在a,β-meATP外周注射引起外周伤害刺激引起疼痛的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笔者采用P2X3受体特异性激动剂a,β-meATP给与大鼠足底注射建立伤害性急性疼痛模型。笔者给与大鼠射NK1受体选择性抑制剂S3144观察其对a,β-... 目的在探讨P物质受体NK1在a,β-meATP外周注射引起外周伤害刺激引起疼痛的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笔者采用P2X3受体特异性激动剂a,β-meATP给与大鼠足底注射建立伤害性急性疼痛模型。笔者给与大鼠射NK1受体选择性抑制剂S3144观察其对a,β-meATP足底注射引起伤害反应的影响。同时笔者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大鼠背根神经节(DRG)上的NK1受体的表达的率以及S3144椎管内注射对其表达的影响。结果大鼠足底注射a,β-meATP 5分钟时出现显著的缩脚反应,而缩脚反应出现高峰的时间为注射后20分钟。而对照组足底注射生理盐水则缩脚次数不明显。两组缩脚次数有显著差异性P<0.05。椎管注射抑制剂TNP-ATP和S3144之后缩脚次数明显减少P<0.05。NKI受体在a,β-meATP足底注射在DRG神经元中小细胞上与足底注射生理盐水相比显著增加P<0.05,而椎管内注射S3144显著抑制NK1受体的表达。结论 NK1受体在DRG通过P2X3受体导致外周伤害性刺激引起的疼痛伤害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2X3受体 nk1受体 伤害性刺激
下载PDF
特应性皮炎患者嗜酸性粒细胞富集群中P物质及其受体NK1R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5
14
作者 杨蕊铭 张慧云 +3 位作者 郑文娇 王君灵 张泽南 何韶衡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61-265,275,共6页
目的检测特应性皮炎(AD)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富集群中P物质(SP)和NK1受体(NK1R)的表达,并分析其在AD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采集健康对照组(HC)及AD患者的外周静脉血,用尘螨、蒿草花粉和梧桐花粉过敏原粗提液刺激1h后,流式细胞术检测嗜... 目的检测特应性皮炎(AD)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富集群中P物质(SP)和NK1受体(NK1R)的表达,并分析其在AD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采集健康对照组(HC)及AD患者的外周静脉血,用尘螨、蒿草花粉和梧桐花粉过敏原粗提液刺激1h后,流式细胞术检测嗜酸性粒细胞富集群中SP和NK1R的表达。结果与HC组比较,静息状态下AD患者嗜酸性粒细胞富集群中NK1R^+细胞的比例升高了41%(P=0.001),SP^+细胞的比例减少了1.17倍(P<0.001),SP^+细胞的MFI降低了55%(P<0.001)。过敏原对HC和AD患者嗜酸性粒细胞富集群中SP及NK1R表达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AD患者嗜酸性粒细胞富集群中NK1R表达上调,提示嗜酸性粒细胞表面的NK1R可能在特应性皮炎中起重要作用;NK1R拮抗剂或阻断剂可能是治疗AD的有效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应性皮炎 嗜酸性粒细胞 P物质(SP) nk1R 过敏原
下载PDF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血液嗜酸性粒细胞NK1R水平增加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维 张慧云 +1 位作者 郑文娇 何韶衡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108-1112,1117,共6页
目的检测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富集群中P物质(SP)和神经激肽/速激肽受体1(NK1R)的表达。方法收集CSU患者和健康人外周血,用(0.1、1)μg/m L蒿草花粉、尘螨和梧桐花粉过敏原粗提液刺激,流式细胞术检测嗜酸性粒细... 目的检测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富集群中P物质(SP)和神经激肽/速激肽受体1(NK1R)的表达。方法收集CSU患者和健康人外周血,用(0.1、1)μg/m L蒿草花粉、尘螨和梧桐花粉过敏原粗提液刺激,流式细胞术检测嗜酸性粒细胞富集群中SP及NK1R的表达。结果与健康人相比,CSU患者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增加1.2倍,NK1R+嗜酸性粒细胞上调66%,而SP+嗜酸性粒细胞的比例下调40%。0.1μg/m L尘螨过敏原可诱导CSU患者NK1R的表达上调1.11倍。结论 CSU患者嗜酸性粒细胞NK1R表达上调,阻断NK1R可用于CSU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荨麻疹 嗜酸性粒细胞 P物质(SP) 神经激肽/速激肽受体1(nk1R)
下载PDF
HK-1及其受体NK1R在过敏性猝死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薛超 刘东璞 +2 位作者 盛延良 吕婷 卢凤美 《广东化工》 CAS 2022年第1期48-49,47,共3页
过敏性猝死在法医学实践中常有发生,然而在过敏性猝死的鉴定中缺少一定的法医病理学指征,使过敏性猝死的鉴定面临一定困难。血液激肽-1(hemokinin-1,HK-1)作为一种最新的速激肽,主要通过与NK1R结合在神经体液调节及过敏性猝死中有着独... 过敏性猝死在法医学实践中常有发生,然而在过敏性猝死的鉴定中缺少一定的法医病理学指征,使过敏性猝死的鉴定面临一定困难。血液激肽-1(hemokinin-1,HK-1)作为一种最新的速激肽,主要通过与NK1R结合在神经体液调节及过敏性猝死中有着独特的病理生理功能。本文从HK-1及其受体NK1R的生物学效应和在过敏性猝死中的作用机制等方面对HK-1及其受体NK1R在过敏性猝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过敏性猝死的法医学及临床实践的后续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过敏性猝死 HK-1 nk1R 肥大细胞
下载PDF
慢性内脏高敏性大鼠结肠内P物质及其NK1受体表达的改变 被引量:8
17
作者 姚永刚 余保平 +1 位作者 徐龙 王玮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363-367,共5页
目的 研究慢性应激刺激所致内脏高敏性大鼠和正常大鼠结肠内P物质 (substanup)及其NK1受体表达的改变 ,探讨内脏高敏感性产生的可能机制。方法  40只新生SD大鼠 ,随机分为 2组 :慢性应激模型组、正常对照组 ,每组 2 0只。模型组大鼠... 目的 研究慢性应激刺激所致内脏高敏性大鼠和正常大鼠结肠内P物质 (substanup)及其NK1受体表达的改变 ,探讨内脏高敏感性产生的可能机制。方法  40只新生SD大鼠 ,随机分为 2组 :慢性应激模型组、正常对照组 ,每组 2 0只。模型组大鼠在出生后第 8天到 2 1天 ,每天接受结直肠扩张刺激 ;分别在第 8周、12周观察大鼠的腹部回缩反射 (AWR)和玻璃小球排出情况 ,进行肠道敏感性评估 :采用RT PCR方法检测二组大鼠结肠组织内P物质及其NK1受体mRNA的表达 ,并运用免疫组化SABC法观察NK1受体的分布。结果 模型组较正常对照组大鼠腹部收缩阈值明显降低 (P <0 .0 1) ,玻璃小球排出时间缩短 (P <0 .0 1) ;P物质及其NKl受体mRNA的表达明显增加 (P <0 .0 1) ,NK1受体免疫反应阳性产物显著浓密 ,以平滑肌层和黏膜层为著。结论 SP及其NK1受体表达增加在大鼠肠道高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内脏高敏性 P物质 NKl受体:结直肠扩张 肠易激综合征
下载PDF
P物质/NK1受体对实验性胃溃疡大鼠胃肠动力的调节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舒怡 徐进 +3 位作者 葛婉悦 王佑华 张玉平 吴靖芳 《神经药理学报》 2021年第6期10-16,共7页
目的:通过检测大鼠实验性胃溃疡愈合过程中胃肠功能及P物质(substance P,SP)表达改变,探讨SP/NK1受体(neurokinin1,NK1)通路对胃溃疡离体幽门平滑肌条收缩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方法:62只SD大鼠分为正常组(6只)、盐水对照组(24只)和溃疡组... 目的:通过检测大鼠实验性胃溃疡愈合过程中胃肠功能及P物质(substance P,SP)表达改变,探讨SP/NK1受体(neurokinin1,NK1)通路对胃溃疡离体幽门平滑肌条收缩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方法:62只SD大鼠分为正常组(6只)、盐水对照组(24只)和溃疡组(32只)。采用常规冰乙酸腐蚀法制备大鼠乙酸性胃溃疡模型并测量溃疡面积;免疫组化染色观察SP的表达。甲基纤维素酚红溶液灌胃观察胃排空率和肠推进功能;张力换能器及多通道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观察SP及NK1受体拮抗剂对离体胃幽门环形平滑肌条收缩反应性的影响。结果:溃疡组术后4 d形成呈典型的“环堤征”,10~14 d溃疡逐渐愈合,28 d溃疡处形成瘢痕组织。免疫组化结果显示:SP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黏膜胃底腺细胞、黏膜下层和肌层,溃疡4、10和14 d SP积分光密度值明显低于正常组和对照组(P<0.05,P<0.01)。溃疡组的胃排空率明显低于正常组和盐水组(P<0.05),盐水组胃排空率与正常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幽门环形肌条收缩功能显示:溃疡组不同时相的肌肉收缩幅度与正常组相比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1);加入SP后,胃幽门环形肌收缩幅度增加,在加入NK1受体拮抗剂后,收缩幅度、收缩频率大幅度下降(P<0.05,P<0.01)。结论:胃溃疡时胃肠运动功能显著降低,其机制与SP/NK1受体信号通路受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溃疡 nk1受体 P物质 动力
下载PDF
P物质及NK1-R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
19
作者 梁淑雅 杨海龙 +1 位作者 党林 果玉珍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0年第12期837-839,共3页
目的 : 检测P物质及P物质受体(NK1-R)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方法: 免疫组化法检测P物质及NK1-R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16例进展期、10例稳定期)及15例正常人皮肤中的表达。结果 :P物质及NK1-R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呈高表达,(阳性表... 目的 : 检测P物质及P物质受体(NK1-R)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方法: 免疫组化法检测P物质及NK1-R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16例进展期、10例稳定期)及15例正常人皮肤中的表达。结果 :P物质及NK1-R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呈高表达,(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6.15%、88.46%)与正常皮肤(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66.67%)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银屑病组进展期与稳定期患者P物质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75%、100%,NK1-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7.5%、90%,进展期与稳定期P物质及NK1-R表达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P物质与NK1-R可能共同参与了银屑病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P物质 nk1-R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Substance P and its tachykinin NK1 receptor: a novel neuroprotective target for Parkinson's disease 被引量:3
20
作者 Emma Thornton Robert Vink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9期1403-1405,共3页
Parkinson's disease (PD) is the most common motor neurode- generative disorder affecting approximately 4 million people worldwide. Although PD presents primarily with motor dysfunction, non-motor symptoms including... Parkinson's disease (PD) is the most common motor neurode- generative disorder affecting approximately 4 million people worldwide. Although PD presents primarily with motor dysfunction, non-motor symptoms including cognitive decline, mood disorders, reduced olfaction and constipation are also of- ten present, with some of these non-motor symptoms even pre- senting prior to the onset of motor symptoms. It is well known that PD is largely caused by the gradual degeneration of dopa- minergic neurons within the substantia nigra pars compacta (SNc), along with the presence of protein aggregates called Lewy bodies, which consist primarily of ct-synuclein and are found in the cytoplasm of surviving neurons. This ongoing cell loss and Lewy body pathology is not confined to the SNc, but is also seen in other brain regions implicated in PD pathogenesis such as the locus cerule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K a novel neuroprotective target for Parkinson’s disease Substance P and its tachykinin nk1 receptor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