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贺兰山NNE向反“S”型构造的弹性力学探讨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天斌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3期21-28,共8页
贺兰山NNE向反“S”型构造由一系列褶皱、断裂组成,相互平行,略显斜列。构造形迹多表现为压扭性,且以压性为主,兼有反扭。对其构造特征、力学成因和成生发展史,前人仅有定性描述。本文从弹性力学角度半定量-定量来求解该问题... 贺兰山NNE向反“S”型构造由一系列褶皱、断裂组成,相互平行,略显斜列。构造形迹多表现为压扭性,且以压性为主,兼有反扭。对其构造特征、力学成因和成生发展史,前人仅有定性描述。本文从弹性力学角度半定量-定量来求解该问题,并给出一个数学力学模型,较圆满地解释了贺兰山NNE向反“S”型构造的力学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兰山 nne向构造 反S型构造 弹性力学
下载PDF
贺兰山NNE向反“S”型构造的弹性力学探讨
2
作者 李天斌 《西北地质》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2-18,共7页
贺兰山北北东向反“S”型构造,由一系列褶皱、断裂组成,相互平行,略显斜列。构造形迹多表现为压扭性,且以压性为主,兼有反扭。对其构造特征、力学成因和成生发展史,前人仅有定性描述。本文从弹性力学角度半定量一定量来求解该问... 贺兰山北北东向反“S”型构造,由一系列褶皱、断裂组成,相互平行,略显斜列。构造形迹多表现为压扭性,且以压性为主,兼有反扭。对其构造特征、力学成因和成生发展史,前人仅有定性描述。本文从弹性力学角度半定量一定量来求解该问题,并给出一个数学-力学模型,较圆满地解释了贺兰山北北向反“S”型构造的力学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兰山 nne向构造 弹性力学解 断裂 构造力学
下载PDF
辽东半岛中强地震活动及其与构造相关性 被引量:27
3
作者 万波 贾丽华 +1 位作者 戴盈磊 索锐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00-314,共15页
辽东半岛是中强地震活动较多的地区,除1975年海城7.3级地震外,这一地区还记录了≥5级地震19次。区内中强地震分布具有较好的规律性,基本上局限于地震活动条带及其网格的结点部位,空间分布上与金州断裂、鸭绿江断裂等NE—NNE向断裂及其... 辽东半岛是中强地震活动较多的地区,除1975年海城7.3级地震外,这一地区还记录了≥5级地震19次。区内中强地震分布具有较好的规律性,基本上局限于地震活动条带及其网格的结点部位,空间分布上与金州断裂、鸭绿江断裂等NE—NNE向断裂及其共轭的NW向构造一致,且多发于2组构造交会部位的构造盆地或偏于NW向的构造带附近。NE—NNE向和NW向断裂是在现今NEE向近水平主压应力作用下所形成的一对平移走滑性质为主的共轭剪切破裂面,NE—NNE向断裂属于继承性破裂,规模大,对区域地质构造格局及其演化具有控制作用;NW向断裂多属于新生破裂,其规模通常同与其交会的NE—NNE向断裂有一定的相关性。研究表明,辽东半岛中强地震活动受到了NE—NNE向断裂的控制,但其发震构造基本上是NW向断裂,同时,与NW向断裂的规模相关联,中强地震活动存在由N向S、由W向E逐渐减弱的变化规律,地震强度大致从7~7.5级降为5.5~6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半岛 地震 金州断裂 NE—nne向构造 NW向构造 共轭构造
下载PDF
云南建水煌斑岩年代学和地球化学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7
4
作者 刘娇 周洋 +2 位作者 谢德根 纪星星 李德威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977-1991,共15页
华南大陆内部燕山期的岩浆事件可分为2期:燕山早期180~150Ma,燕山晚期140~80Ma。而处于扬子板块西南缘的滇黔贵等地,仅见有第二期晚白垩世中酸性侵入岩与相关成矿作用,缺乏第一期岩浆活动的时间记录。本文在滇东建水地区首次发现了... 华南大陆内部燕山期的岩浆事件可分为2期:燕山早期180~150Ma,燕山晚期140~80Ma。而处于扬子板块西南缘的滇黔贵等地,仅见有第二期晚白垩世中酸性侵入岩与相关成矿作用,缺乏第一期岩浆活动的时间记录。本文在滇东建水地区首次发现了麦地村煌斑岩,对其进行高精度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主微量元素测试分析。结果显示煌斑岩的锆石U?Pb年龄为(158.4±2.4)Ma(MSWD=4.2),为晚侏罗世的产物,补充了该区较为空白的第一期岩浆热事件。麦地村煌斑岩不相容元素明显高于原始地幔,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Ce等富集程度不明显,高场强元素中U、Ta、Pb等表现出一定程度富集,LREE相对富集,HREE相对亏损,不具有Nb?Ta?Ti负异常的俯冲型配分曲线特征,具有明显的OIB型洋岛玄武岩稀土元素配分特征,为板内伸展环境下的产物。滇东地区发育中生代时期的NNE构造,早期NNE向褶皱叠加有后期同方向正断层。早期褶皱表现为SEE?NWW挤压应力作用下的构造特征,后期断层表现出同方向张应力作用下的特征。煌斑岩正是由于该区发生挤压之后伴随着一期应力松弛调整,伸展减压作用诱发地幔物质部分融熔,来自于深处的软流圈地幔流体与岩石圈地幔发生交代作用,形成富集型地幔,交代富集的岩石圈地幔局部受热、部分熔融,发生上升侵位。煌斑岩的侵位时间即是滇东地区中生代从挤压向伸展转换的起始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中生代 煌斑岩 OIB型 nne向构造 滇东南
下载PDF
白石台银多金属矿成矿作用分析及找矿方向
5
作者 邓志东 《中国金属通报》 2021年第8期61-62,共2页
白石台银多金属矿床产出于燕山期NNE向构造岩浆岩带中,主要受隐爆角砾岩和断裂构造控制,成矿特点具多期多阶段性,属爆破角砾岩-构造蚀变岩型矿床,赋矿围岩为微晶钠长斑岩和隐爆角砾岩等。
关键词 白石台银多金属矿 微晶钠长斑岩 nne向构造岩浆岩带 岩浆隐爆作用 隐爆角砾岩型 成矿作用 找矿方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