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ccurate analysis of limiting human dose of non-lethal laser weapons 被引量:1
1
作者 Chen-yang Lyu Ren-jun Zhan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4期678-688,共11页
In order to maximize the lethality and reversibility of the non-lethal laser weapons(NLLW) at the same time and thus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R&D of laser weapons in the future,this paper accurately ana... In order to maximize the lethality and reversibility of the non-lethal laser weapons(NLLW) at the same time and thus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R&D of laser weapons in the future,this paper accurately analyzed the limiting biological dose of irreversible damage to human skin caused by the NLLW.Firstly,based on the burn theory in medicine and the actual tactical background,this paper redefines the evaluation criteria of the limiting laser dose of NLLW to the human body.Secondly,on the basis of anatomical knowledge,a 5-layer finite element model(FEM) of superficial skin is proposed,constructed and verified,which can accurately describe the limiting reversible damage.Based on the optimized Pennes bioheat transfer equation,the diffusion approximation theory,the modified Beer-Lambert law,the Arrhenius equation,and combined with dynamic thermophysical parameters,this paper highly restored th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and accurately solved the necrotic tissue distribution inside the human skin irradiated by 1064 nm laser.Finally,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maximum human dose of the1064 nm NLLW is 8.93 J/cm^(2),8.29J/cm^(2),and 8.17 J/cm^(2) when the light spots are 5 mm,10 mm and15 mm,respectively,and the corresponding output power of the weapon is 46.74 W,173.72 W and384.77 W.Simultaneously,the temperature and damage distribution in the tissue at the time of ultimate damage are discussed from the axial and radial dimensions,respectively.The conclusions and analysis method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are of great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future research in military,medical and many other related fiel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ser weapon non-lethal Limit dose Tissue optics Bioheat transfer Finite element
下载PDF
Role of CD59 in T cell activation induced by non-lethal complement attack 被引量:1
2
作者 韩根成 白云 +2 位作者 姜曼 黎万玲 朱锡华 《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China)》 CAS 2001年第1期19-23,共5页
Objective: To study the mechanism of T-cell activation induced by non-lethal complement attack and the role of CD59 in this process. Methods: Human CD59 and its transmentbrane counterpart CD59TM cDNA were transfected ... Objective: To study the mechanism of T-cell activation induced by non-lethal complement attack and the role of CD59 in this process. Methods: Human CD59 and its transmentbrane counterpart CD59TM cDNA were transfected into murine thymoma EL-4 cells. Activation and proliferation of EL-4 transfectants were observed with MIT assay. Results:Both CD59 and CD59 TM cDNA expressed on EL-4 cells effectively inhibited complement-mediated membrane damage. Cross-linking of CD59 with antibody induced activation of CD59/EL-4 cells but not CDS9TM/EL-4 cells. This effect was inhibited by Herbimycin A. a special protein tyrosine kinase (PTK) inhibitor. Non-lethal complement attack induced CD59/EL-4 but not CD59TMIEL-4 cell to proliferate, and this reaction was not blocked by Herbimycin A. Conclusion: CD59 takes part in T cell activation induced by non-lethal complement attack. The mechanisms of T cell activation induced by non-lethal complement attack arc different from those by cross-linking of CD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59 non-lethal complement attack T-cell activation
下载PDF
复合型非致命动能弹冲击能量耗散特性数值模拟
3
作者 孙映斌 汪送 乔玲龙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32,共7页
非致命动能弹药应用广泛,传统型非致命动能弹常常发生过度伤害的问题,研发新一代兼具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复合型非致命动能弹很有必要。为了揭示复合型非致命动能弹致伤机理,评估其对人体的冲击损伤,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比较传统型非致命... 非致命动能弹药应用广泛,传统型非致命动能弹常常发生过度伤害的问题,研发新一代兼具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复合型非致命动能弹很有必要。为了揭示复合型非致命动能弹致伤机理,评估其对人体的冲击损伤,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比较传统型非致命动能弹与复合型非致命动能弹以相同速度冲击靶标以及复合型非致命动能弹以不同速度冲击靶标所获得的数据,深入分析复合型非致命动能弹冲击能量耗散特性,为我国自主研发新一代非致命动能弹药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致命动能弹 复合型 能量耗散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手投式强光爆震弹发展现状研究
4
作者 季顶 马永忠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18,共7页
通过了解当前国内外强光爆震弹的发展现状,介绍几种国内外比较典型且具有代表性的强光爆震弹。通过对比、分析其相关参数和设计特点,结合部队基层单位使用实际,对当前爆震弹存在的短板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针对国内现役强光爆震弹的优化... 通过了解当前国内外强光爆震弹的发展现状,介绍几种国内外比较典型且具有代表性的强光爆震弹。通过对比、分析其相关参数和设计特点,结合部队基层单位使用实际,对当前爆震弹存在的短板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针对国内现役强光爆震弹的优化设计思路,为下一步优化、研制新型强光爆震弹提供一定参考依据,进一步提高部队稳妥高效处置各类事件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致命弹药 强光爆震弹 发展现状 优化设计
下载PDF
非致命动能弹钝性冲击腹部的损伤评估现状研究
5
作者 沈伊徽 马宗民 赵法栋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共6页
为有效处置突发社会安全事件,提高非致命武器的安全性能,迫切需要准确评估非致命动能弹冲击人体腹部造成的损伤。通过对国内外非致命动能弹冲击人体腹部损伤评估现状研究,对当前非致命动能弹冲击人体腹部不同类别的损伤评估实验方法、... 为有效处置突发社会安全事件,提高非致命武器的安全性能,迫切需要准确评估非致命动能弹冲击人体腹部造成的损伤。通过对国内外非致命动能弹冲击人体腹部损伤评估现状研究,对当前非致命动能弹冲击人体腹部不同类别的损伤评估实验方法、钝性冲击腹部损伤量级和损伤评估方法展开对比分析,提出未来展望,为下一步开展腹部钝性冲击损伤评估的实验提供一定参考依据,进一步优化非致命武器的使用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致命动能弹 人体生物力学效应 腹部 研究现状
下载PDF
基于刚性壁的非致命易碎弹冲击毁伤数值评估
6
作者 赵法栋 暴洪涛 +2 位作者 徐双超 董旭丹 庄弘炜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7-51,71,共6页
非致命易碎弹是一种以较高战斗射速下的钝性冲击达到驱散制服目的的非致命弹种,基于刚性壁的毁伤评估方法已被纳入北约相关标准。为了研究非致命易碎弹的冲击毁伤性能,采用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方法(smoothed paritcle hydrodynamics, SPH... 非致命易碎弹是一种以较高战斗射速下的钝性冲击达到驱散制服目的的非致命弹种,基于刚性壁的毁伤评估方法已被纳入北约相关标准。为了研究非致命易碎弹的冲击毁伤性能,采用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方法(smoothed paritcle hydrodynamics, SPH)耦合有限元法建立了某型非致命易碎弹冲击刚性壁的数值模型,并对弹体结构、接触关系和材料模型进行优化设置,在与文献实验数据对比验证有效性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型弹丸的冲击过程并进行了毁伤数值评估。结果表明:该型弹丸的冲击力主要来自于内填金属颗粒,且峰值冲击力出现在壳体破碎之后;在初速范围内其瞬时冲击应力远小于皮肤穿透阈值,但以超过45.3 m/s的速度击中头部时会造成意识丧失、颅内出血、昏迷等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致命易碎弹 刚性壁 数值评估 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方法
下载PDF
非致命动能武器伤研究进展
7
作者 杨光明 张洁元 李兵仓 《创伤外科杂志》 2024年第9期655-660,674,共7页
本文首先回顾了非致命动能弹(NLKB)的发展阶段,并扼要简介了国内外常见武器类型;然后概述了不同国家地区NLKB所致人员损伤的概率;继之从武器结构和人体特性两个方面叙述了致伤影响因素;最后归纳了NLKB造成人体不同部位损伤(皮肤、头部... 本文首先回顾了非致命动能弹(NLKB)的发展阶段,并扼要简介了国内外常见武器类型;然后概述了不同国家地区NLKB所致人员损伤的概率;继之从武器结构和人体特性两个方面叙述了致伤影响因素;最后归纳了NLKB造成人体不同部位损伤(皮肤、头部、眼球、颈部、胸部、腹部、四肢和睾丸)的案例。期望本文能为NLKB的研制和应用提供参考,更期望读者通过本文了解NLKB造成人体损伤的机制、类型、损伤程度及其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致命武器 动能弹 橡皮弹 豆袋弹 人体损伤
下载PDF
企鹅珍珠贝非致死性DNA提取方法的研究
8
作者 陈一 刘二田 +2 位作者 战欣 顾志峰 王爱民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5-62,共8页
在企鹅珍珠贝遗传育种研究中,为保证在贝类存活的条件下获得其DNA信息,采用企鹅珍珠贝(Pteria penguin)贝壳边缘和足丝研究非致死性DNA提取方法。不同于贝壳获取过程中会对实验贝体产生一定损伤,足丝是无生命的细胞外纤维束,其获取方法... 在企鹅珍珠贝遗传育种研究中,为保证在贝类存活的条件下获得其DNA信息,采用企鹅珍珠贝(Pteria penguin)贝壳边缘和足丝研究非致死性DNA提取方法。不同于贝壳获取过程中会对实验贝体产生一定损伤,足丝是无生命的细胞外纤维束,其获取方法简单且属于非损伤性取样,对实验贝几乎无伤害,是潜在的获取具足丝贝类基因组DNA的优良材料。本研究采用脱钙与未脱钙两种处理方式,并结合海洋动物组织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法及有机溶剂萃取法(OSE)提取贝壳及足丝DNA,对获得的贝壳DNA及足丝DNA进行PCR扩增。结果显示,足丝有机溶剂法(OSE法)提取效率显著高于贝壳DNA提取方法,脱钙足丝与未脱钙足丝的DNA提取效率无显著差异,分别为(0.0167±0.0029)μg/mg和(0.0161±0.0031)μg/mg。未脱钙足丝的OSE法获得的DNA产物纯度最优,A260/280值为1.4000±0.0400,A260/230值显著高于贝壳DNA及足丝DNA的其他提取方法,为0.9100±0.0800。除脱钙贝壳OSE法外,其他所有DNA提取方法均可用于后续PCR扩增,测序结果表明产物DNA来源于企鹅珍珠贝,且贝壳及足丝取样方式均未导致企鹅珍珠贝死亡。综上,未脱钙足丝的OSE法优于其他方法,研究结果可为非致死性DNA提取提供参考,也为企鹅珍珠贝的选择育种研究及珍稀贝类保护奠定前期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鹅珍珠贝 非致死性 贝壳DNA提取 足丝DNA提取
下载PDF
基于RQFD强光爆震弹需求分析
9
作者 季顶 马永忠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5-99,共5页
针对非致命弹药强光爆震弹在应对当前各类群体性事件中所体现的安全性、实效性等特点,提出了建立规范科学的需求分析方法,更好地为强光爆震弹的优化、研制提供依据。基于粗糙集的质量功能展开方法(rough 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 针对非致命弹药强光爆震弹在应对当前各类群体性事件中所体现的安全性、实效性等特点,提出了建立规范科学的需求分析方法,更好地为强光爆震弹的优化、研制提供依据。基于粗糙集的质量功能展开方法(rough 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建立了强光爆震弹需求分析结构框架,结合客观实际和主观评价对强光爆震弹的需求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强光爆震弹性能指标的重要度排序。通过处置群体性事件为例,对研究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强光爆震弹安全性、可靠性因素更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致命性武器 强光爆震弹 RQFD 需求分析
下载PDF
基于SIMULINK球形非致命弹丸飞行稳定性研究
10
作者 邓国煜 汪送 《计算机仿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6-18,68,共4页
国际主流防暴枪采用滑膛枪管发射非致命弹丸,存在射击精度差弹丸飞行稳定性不高等突出问题,极易造成对目标的不可逆杀伤甚至死亡。通过简化一般情况下的旋转体运动学方程,得到球形非致命弹丸在自旋情况下的短周期运动学方程组,并用SIMUL... 国际主流防暴枪采用滑膛枪管发射非致命弹丸,存在射击精度差弹丸飞行稳定性不高等突出问题,极易造成对目标的不可逆杀伤甚至死亡。通过简化一般情况下的旋转体运动学方程,得到球形非致命弹丸在自旋情况下的短周期运动学方程组,并用SIMULINK建模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弹丸飞行稳定性与飞行速度无关与自旋速度有关,且自旋速度越快则稳定性越好射击精度越高但存在收敛的极限。仿真结果可以为新型线膛式防暴枪的研制提供一定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形 非致命 飞行稳定性
下载PDF
电击非致命武器装备技术体系研究
11
作者 杨力帆 刘加凯 《兵工自动化》 2023年第5期7-10,23,共5页
针对电击非致命武器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及存在的不足,提出目前急需构建电击非致命武器装备技术体系的需求。对电击非致命武器装备进行层级分解,以装备结构为基础进一步明确装备技术需求,通过基于技术分解结构方法(technology breakdown ... 针对电击非致命武器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及存在的不足,提出目前急需构建电击非致命武器装备技术体系的需求。对电击非致命武器装备进行层级分解,以装备结构为基础进一步明确装备技术需求,通过基于技术分解结构方法(technology breakdown structure,TBS)技术要素得到的装备技术体系方案,依据装备技术项目阶段划分与技术要素成熟度的关系,结合技术要素的发展趋势和技术成熟度,描绘出电击非致命武器装备技术体系设计方案。结果表明,该研究可为电击非致命武器装备发展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击武器 非致命武器 装备技术 技术体系
下载PDF
非致命捕捉网系统发展现状
12
作者 刘升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23年第12期135-137,共3页
以具有良好的捕获和阻滞特性而得到广泛应用的非致命捕捉网系统为研究对象,根据作用目标的不同,梳理了反人员和反物质两种非致命捕捉网系统的发展现状,总结了当前非致命捕捉网系统存在的不足,并展望了其发展趋势。以期通过分析,为未来... 以具有良好的捕获和阻滞特性而得到广泛应用的非致命捕捉网系统为研究对象,根据作用目标的不同,梳理了反人员和反物质两种非致命捕捉网系统的发展现状,总结了当前非致命捕捉网系统存在的不足,并展望了其发展趋势。以期通过分析,为未来非致命捕捉网系统进一步发展提供相关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致命 捕捉网 无人机
下载PDF
定向能非致命武器 被引量:10
13
作者 毛征 远菲 +1 位作者 吕春花 杨俊强 《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 2011年第6期581-586,共6页
明确给出了定向能非致命武器的概念,主要阐明了激光定向能非致命武器和微波定向能非致命武器的破坏机理。同时概括、总结了两类武器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以及定向能非致命武器的应用范围。最后对定向能非致命武器的结构及关键技... 明确给出了定向能非致命武器的概念,主要阐明了激光定向能非致命武器和微波定向能非致命武器的破坏机理。同时概括、总结了两类武器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以及定向能非致命武器的应用范围。最后对定向能非致命武器的结构及关键技术作了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向能 非致命武器 激光武器 微波武器 破坏机理
下载PDF
10mm布袋弹致伤威力评估 被引量:8
14
作者 蒲利森 李绪强 +1 位作者 徐鹏 树楠 《弹道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3-76,90,共5页
10mm布袋弹是具有柔性变形特点的新型防暴弹药,传统的侵彻杀伤弹药威力试验方法及标准不适用于考核评价10mm布袋弹的致伤威力。为探索此类弹药致伤威力方法,建立了生物致伤模型,进行了生物试验,对试后生物进行了活体解剖和伤情分类,分... 10mm布袋弹是具有柔性变形特点的新型防暴弹药,传统的侵彻杀伤弹药威力试验方法及标准不适用于考核评价10mm布袋弹的致伤威力。为探索此类弹药致伤威力方法,建立了生物致伤模型,进行了生物试验,对试后生物进行了活体解剖和伤情分类,分析了不同条件下的此类弹药对人体的致伤威力特性。试验结果表明:为防止致死情况发生,10mm布袋弹在0.1~1m范围内严禁对人员进行射击,在3m距离外,使用过程中应避开胸腹部等要害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袋弹 致伤威力 生物试验 防暴弹药
下载PDF
美国定向能非致命武器发展现状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平雷 雷亚贵 王戎瑞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035-1038,共4页
针对美国在现代地区冲突中面临的作战对象的变化,迫切需要一种远程非致命武器以保护作战人员的安全。为此,美国正在开发利用声、光和电的非致命武器。本文首先简要介绍美国正在使用和改进以及有待开发的各种声、光、电非致命武器,而后... 针对美国在现代地区冲突中面临的作战对象的变化,迫切需要一种远程非致命武器以保护作战人员的安全。为此,美国正在开发利用声、光和电的非致命武器。本文首先简要介绍美国正在使用和改进以及有待开发的各种声、光、电非致命武器,而后重点介绍美国联合非致命武器计划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致命武器 定向能 激光 射频 毫米波
下载PDF
管内高压气体冲击静态液柱的CFD模拟 被引量:5
16
作者 汪送 战仁军 +1 位作者 张威 薛峰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5-48,共4页
为可视化内部流场,采用Fluent软件对警用脉冲防暴水炮炮管内高压气体冲击静态液柱的过程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得到了重力作用和无重力时的三维气液界面形状,分析了不同时刻管内的速度和压力变化情况,将压力模拟值与理论计算值进行了比较... 为可视化内部流场,采用Fluent软件对警用脉冲防暴水炮炮管内高压气体冲击静态液柱的过程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得到了重力作用和无重力时的三维气液界面形状,分析了不同时刻管内的速度和压力变化情况,将压力模拟值与理论计算值进行了比较分析。从模拟结果可以看出,重力对于界面形状影响较大,液柱加速过程开始呈线性增加,当t>0.01 s时,呈指数形式增加,管内压力模拟值与理论值基本吻合。验证了CFD软件用于水炮内流场研究的可行性,所得结论对于水炮改进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动力学 脉冲防暴水炮 CFD VOF 气液界面 非致命武器
下载PDF
基于Hybrid Ⅲ胸部的非致命动能冲击响应测试方法 被引量:10
17
作者 祁伟 庄弘炜 赵法栋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0-26,共7页
为有效获得非致命动能冲击的响应参数,解决获取冲击目标样本困难以及可能引发的法律与伦理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假人的测试方法。该方法使用Hybrid Ⅲ第50百分位国际标准假人进行测试,分别用两种不同的非致命动能武器及弹药在6种距离对... 为有效获得非致命动能冲击的响应参数,解决获取冲击目标样本困难以及可能引发的法律与伦理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假人的测试方法。该方法使用Hybrid Ⅲ第50百分位国际标准假人进行测试,分别用两种不同的非致命动能武器及弹药在6种距离对其胸部进行射击,通过Hybrid Ⅲ假人内置传感器记录冲击过程中假人胸部的冲击响应,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试验表明,该方法能有效获得用于评价假人胸部力学响应的加速度、位移、动能等数据,使得对人体受动能冲击的损伤情况进行定量描述成为可能,能应用于大多数非致命动能武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致命动能武器 假人 传感器 动能冲击
下载PDF
一种烟火型反鱼雷用声纳诱饵剂技术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宁 潘功配 关华 《火工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9-41,共3页
根据烟火药的脉动燃烧效应提出了采用烟火药作为反鱼雷声纳诱饵的设想,并详细论述了烟火型反鱼雷诱饵技术与现役反鱼雷软杀伤技术相比存在的优势,分析了烟火药的脉动燃烧及声纳诱饵的原理,提出了该诱饵剂研制需解决的关键技术。
关键词 反鱼雷 声纳 软杀伤技术 烟火药 燃烧效应 诱饵技术 脉动燃烧 关键技术 现役
下载PDF
脉冲防暴水炮发射管内的建模与二维仿真 被引量:9
19
作者 汪送 战仁军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7-42,共6页
为优化设计,奠定外流场研究的基础,建立了求解脉冲防暴水炮发射管内压力,水柱速度及摩擦力的计算模型。使用商业Fluent软件对发射管内高压气体冲击水柱进行二维数值模拟,采用k-ε模型描述湍流分布,二维VOF模型追踪发射管内的气液界面。... 为优化设计,奠定外流场研究的基础,建立了求解脉冲防暴水炮发射管内压力,水柱速度及摩擦力的计算模型。使用商业Fluent软件对发射管内高压气体冲击水柱进行二维数值模拟,采用k-ε模型描述湍流分布,二维VOF模型追踪发射管内的气液界面。模拟得到了气液界面的演化图像,出口速度矢量分布,以及不同时刻管内对称轴上的压力分布。将所建立模型的理论计算值与模拟值进行比较,分析了两者的吻合情况。仿真结果证明:水柱的管内运动压力起主要作用,重力作用并不明显,压力梯度较大的区域出现在水柱段,模拟值与理论计算值基本吻合,可利用模拟值对计算模型进行修正。所得结论对于水炮类非致命武器的设计及水炮外流场的研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致命武器 脉冲防暴水炮 二维仿真 发射管
下载PDF
Survey and technological analysis of laser and its defense applications 被引量:14
20
作者 Syed Affan Ahmed Mujahid Mohsin Syed Muhammad Zubair Ali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2期583-592,共10页
The laser technology has made remarkable progress over the past couple of decades.It is being widely employed in diverse domains,such as holography,space sciences,spectroscopy,medical sciences,micro and power electron... The laser technology has made remarkable progress over the past couple of decades.It is being widely employed in diverse domains,such as holography,space sciences,spectroscopy,medical sciences,micro and power electronics,industrial engineering,and most distinctively,as directed energy military weapons.Owing to their active transmissions,laser systems are similar to microwave radars to some extent;however,unlike conventional radars,the laser operates at very high frequencies thus making it a potent enabler of narrow-beam and high energy aerial deployments,both in offensive and defensive roles.In modern avionics systems,laser target indicators and beam riders are the most common devices that are used to direct the Laser Guided Weapons(LGW)accurately to the ground targets.Additionally,compact size and outstanding angular resolution of laser-based systems motivate their use for drones and unmanned aerial applications.Moreover,the narrow-beam divergence of laser emissions offers a low probability of intercept,making it a suitable contender for secure transmissions and safety-critical operations.Furthermore,the developments in space sciences and laser technology have given synergistic potential outcomes to use laser systems in space operations.This paper comprehensively reviews laser applications and projects for strategic defense actions on the ground or in space.Additionally,a detailed analysis has been done on recent advancements of the laser technology for target indicators and range-finders.It also reviews the advancements in the field of laser communications for surveillance,its earlier state of the art,and ongoing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advancements in the domain of high energy directed laser weapons that have revolutionized the evolving military battlefield.Besides offering a comprehensive taxonomy,the paper also critically analyzes some of the recent contributions in the associated domai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ser systems Laser military applications Directed energy weapons non-lethal weapons Laser military projects SURVEY TAXONOMY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