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ora病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孙琦 周强 +2 位作者 王冬梅 陈骏 孟凡青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4-86,共3页
目的探讨Nora病(Nora’s lesion,N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对2例NL的临床、病理组织学、影像学特点进行观察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组2例NL均表现为指骨中节骨旁境界清楚的高密度病变,与附着骨骨髓腔不连续。组织学... 目的探讨Nora病(Nora’s lesion,N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对2例NL的临床、病理组织学、影像学特点进行观察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组2例NL均表现为指骨中节骨旁境界清楚的高密度病变,与附着骨骨髓腔不连续。组织学上病变由分化成熟的软骨、骨和纤维组织3种成分混合而成,并可见特征性的"蓝骨"。结论 NL是一种罕见的具有独特临床、病理学特征且有复发倾向的良性增生性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ra病 奇异性骨旁骨软骨瘤样增生 手指短骨
下载PDF
Nora病影像学与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徐嘉雯 尹迎春 +3 位作者 俞洵宗 纪常生 冯吉贞 王宏量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8年第6期1017-1020,共4页
目的探讨Nora病(NL)的临床影像学和病理组织学特征、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7例NL进行HE染色,光镜观察,结合文献复习分析其临床影像及病理组织学特点并随访。结果 7例NL发病年龄5~49岁,平均32岁,男性3例,女性4例。病变位于手部者... 目的探讨Nora病(NL)的临床影像学和病理组织学特征、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7例NL进行HE染色,光镜观察,结合文献复习分析其临床影像及病理组织学特点并随访。结果 7例NL发病年龄5~49岁,平均32岁,男性3例,女性4例。病变位于手部者6例,足部1例。X线示骨旁边界清晰的高密度肿块,CT、MRI图像显示病变与附着骨的骨髓腔不相通。镜下见由分化成熟的骨、软骨和纤维3种成分构成。轻度异型的软骨细胞可伴钙化,在HE染色切片上呈蓝色而称为"蓝骨";骨小梁周围被覆无异型的骨母细胞。7例均行手术治疗,1例术后复发。结论 NL是一种好发于手足管状骨的罕见的、有复发倾向的良性增生性病变,有特征性的X线和组织病理学表现,应与骨软骨瘤、骨旁骨肉瘤及甲下外生性骨疣等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nora病 影像学 诊断 鉴别诊断
下载PDF
Nora病损 被引量:1
3
作者 吴宁 张伟滨 《国外医学(骨科学分册)》 2004年第3期159-161,共3页
Nora病损是一类罕见的骨膜外骨软骨瘤样增生的病损,具有独特的影像学及病理学特征。本文就近年来文献中记栽的关于该病损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及病理学特点、诊断与治疗作一综述。
关键词 nora病 骨膜 软骨瘤 理学
下载PDF
第1足趾甲下NORA病诊疗分析
4
作者 姚隽 宋会江 +1 位作者 林嘉祥 王信佳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0年第3期311-313,共3页
目的分析NORA病的临床诊断方法、手术要点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2018年收治的2例NORA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女性(33岁)与男性(11岁)各1例。手术完整切除肿块及包膜,并将末节趾骨部分切除,修整甲床恢复甲沟。病理检查见:表面为... 目的分析NORA病的临床诊断方法、手术要点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2018年收治的2例NORA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女性(33岁)与男性(11岁)各1例。手术完整切除肿块及包膜,并将末节趾骨部分切除,修整甲床恢复甲沟。病理检查见:表面为致密的纤维组织,其下为软骨帽盖,基底部由海绵骨组织组成。结果术后随访6~15个月,1例术后1个月复查,病情复发,二次术后观察1年,无复发;1例术后6个月随访,复查X线片提示骨皮质光滑,无复发。结论NORA病临床极易误诊或漏诊,以致疾病复发率高,对NORA病需加强认识,其病理特征独特,术后应密切随访是否复发,以提高临床疗效,降低疾病复发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ra病 足趾 误诊 手术治疗
下载PDF
Nora病的影像与病理对照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徐恒天 焦俊 +3 位作者 段庆红 李珀 袁刚 温磊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608-1611,共4页
目的探讨Nora病的影像、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5例Nora病的影像学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由影像科医师及病理科医师共同阅片,将影像学与病理学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5... 目的探讨Nora病的影像、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5例Nora病的影像学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由影像科医师及病理科医师共同阅片,将影像学与病理学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5例Nora病均因发现局限性包块就诊,X线及CT均表现为骨旁斑片状欠均匀高密度影,边界清楚,病变与附着骨间骨髓腔不相连续,3例病变基底部存在低密度间隙。1例病变表面于MRI上见"软骨帽"样长T2信号。镜下表现为5例病变由分化成熟的软骨、骨和纤维组织3种成分无序排列,软骨形成帽状结构及掺杂在其他两种成分中,部分软骨细胞表现轻度异型性,骨基质蓝染表现为特征性的"蓝骨"。结论有助于Nora病的影像诊断指标为:(1)骨旁不规则结节灶;(2)病变直径多<30 mm;(3)X线及CT上病灶表现为欠均匀高密度结节;(4)X线及CT上病灶与附着骨间低密度间隙;(5)MRI上病变表面"软骨帽"样长T2信号。最终确诊仍需病理组织学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ra病 奇异性骨旁骨软骨瘤样增生 X线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手指NORA病三例诊疗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孝辉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6-128,共3页
目的分析Nora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5月—2015年1月收治的3例Nora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例,女1例;年龄49~56岁。X线片及CT示指骨周围钙质密度影,MRI呈中等T1信号、T2高信号。完整切除肿块及包膜,见骨性组织... 目的分析Nora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5月—2015年1月收治的3例Nora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例,女1例;年龄49~56岁。X线片及CT示指骨周围钙质密度影,MRI呈中等T1信号、T2高信号。完整切除肿块及包膜,见骨性组织块及颗粒物。病理检查见异型软骨细胞、高分化梭形细胞、骨软骨界面蓝色着色和散在的双核或离奇放大的软骨细胞。结果术后分别随访1.2、2.5、3.2年。复查X线片示骨皮质光滑,无复发。结论对Nora病需加强认识,其病理特征独特,术后应密切随访是否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ra病 手指 创伤后
原文传递
手部Nora病的临床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赵媛媛 路来金 +6 位作者 李文远 宋良松 宣昭鹏 龚洪洋 郑昌艳 窦义臣 符月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0-22,共3页
目的探讨手部Nora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我院自2007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6例手部Nora病患者,分析其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本组6例患者术后均甲级愈合,病理报告均为Nora病,5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时间32个月,其中1例患者复发。结论N... 目的探讨手部Nora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我院自2007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6例手部Nora病患者,分析其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本组6例患者术后均甲级愈合,病理报告均为Nora病,5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时间32个月,其中1例患者复发。结论Nora病是一种罕见的良性骨肿瘤,术后复发率高,罕见恶变,偶有浸润。其诊断需结合影像学与病理组织学特点。手部Nora病早期诊断、治疗及术中彻底切除肿物可有效降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结果 nora病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Nora's病一例
8
作者 杨建水 《内蒙古中医药》 2014年第14期117-117,共1页
Nora’s病又称奇异性骨旁骨软骨瘤性增生(Bizarre parosteal osteochondromatous proliferation,BPOP),是一种罕见的良性骨膜外骨软骨瘤样增生性病变。1983年Nora等首先描述了35例发生于足部的奇异性骨旁骨软骨瘤性增生,因此命名为... Nora’s病又称奇异性骨旁骨软骨瘤性增生(Bizarre parosteal osteochondromatous proliferation,BPOP),是一种罕见的良性骨膜外骨软骨瘤样增生性病变。1983年Nora等首先描述了35例发生于足部的奇异性骨旁骨软骨瘤性增生,因此命名为Nora’s病或Nora’s病损。目前国内报道很少。我科于2013年2月收治一例,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ra’s
下载PDF
甲下外生性骨疣的临床病理特征 被引量:22
9
作者 施琳 蒋智铭 +1 位作者 张惠箴 周隽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23-326,共4页
目的探讨甲下外生性骨疣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病理科经手术切除和病理证实的甲下外生性骨疣,对患者作临床资料、大体观察记录及镜下HE切片形态学的复习整理。结果2000~2006年间累计22例甲下外生性骨疣,男性11... 目的探讨甲下外生性骨疣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病理科经手术切除和病理证实的甲下外生性骨疣,对患者作临床资料、大体观察记录及镜下HE切片形态学的复习整理。结果2000~2006年间累计22例甲下外生性骨疣,男性11例、女性11例。发病年龄8~67岁,中位发病年龄25.7岁,低于20岁者占13例(59%)。原发足趾者为19例(86.36%),手指者为3例(13.64%)。在19例足趾中,左侧13例,右侧5例,双侧1例;足拇趾14例(63.63%)。X线表现为致密钙化的骨赘生物附着于趾(指)骨远端,但病变松质骨和正常髓腔松质骨之间没有延续,骨疣基底部骨皮质无缺损。镜下显示典型的分层结构(由上往下依次为):纤维层(相当于骨膜),增生活跃的纤维母细胞层,纤维软骨层,软骨化骨区域。结论甲下外生性骨疣是一类少见的好发于青少年手足骨的良性骨软骨增生性病变。病理诊断应把握其特征性的影像学和镜下HE形态学表现,并注意与其他骨软骨增生性病变,特别是骨软骨瘤的鉴别。准确的诊断有助于指导病人的治疗和对预后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下外生性骨疣 骨软骨瘤 奇异性骨旁骨软骨瘤样增生(nora病)
下载PDF
奇异性骨旁骨软骨瘤样增生5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夏燕 吴玲玲 +1 位作者 封扬 吴礼高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033-1036,共4页
目的 探讨奇异性骨旁骨软骨瘤样增生(bizarre parosteal osteochondromatous proliferation,BPOP)的临床影像学和病理组织学特征、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5例BPOP进行HE染色,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5例BPOP患者发病年龄17~4... 目的 探讨奇异性骨旁骨软骨瘤样增生(bizarre parosteal osteochondromatous proliferation,BPOP)的临床影像学和病理组织学特征、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5例BPOP进行HE染色,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5例BPOP患者发病年龄17~48岁,无性别差异,均感觉肿痛不适就诊,病变位于四肢长、短管状骨。X线示宽基底的边界清晰的高密度肿块,起源骨膜下完整的骨皮质,病变部位与附着骨的骨髓腔亦不相通,其中1例伴附骨的骨皮质轻度破坏。镜下见主要由软骨、骨和纤维组织无规则排列而成,轻度异型的软骨细胞可伴大部分钙化软骨,即多形性骨小梁中的“蓝骨”;骨小梁周围被覆无异型的骨母细胞,骨小梁间有大量的血管、纤维组织增生。结论 BPOP是一种罕见的、良性的骨软骨瘤样病变,术后高复发性,无转移,恶变罕见,需结合影像学与病理组织学特点进行诊断,易误诊,需与骨旁骨肉瘤、软骨肉瘤、骨化性肌炎等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奇异性骨旁骨软骨瘤样增生 nora病 骨软骨瘤
下载PDF
肱骨奇异性骨旁骨软骨瘤样增生及相关病变临床、病理、影像特点对比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杨直 吴婺松 +2 位作者 张洪生 刘碧英 黄培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364-1367,共4页
目的探讨肱骨奇异性骨旁骨软骨瘤样增生(bizarre parosteal osteochondromatous proliferation,BPOP)、骨软骨瘤及软骨肉瘤临床、病理、影像特点差异。方法对右肱骨BPOP、右肱骨软骨肉瘤及左肱骨骨软骨瘤各1例进行临床、病理、影像学表... 目的探讨肱骨奇异性骨旁骨软骨瘤样增生(bizarre parosteal osteochondromatous proliferation,BPOP)、骨软骨瘤及软骨肉瘤临床、病理、影像特点差异。方法对右肱骨BPOP、右肱骨软骨肉瘤及左肱骨骨软骨瘤各1例进行临床、病理、影像学表现,进行对比分析并随访。结果 BPOP、骨软骨瘤患者无明显疼痛,软骨肉瘤患者伴剧烈疼痛,镜下BPOP由编织骨、钙化性软骨和纤维组织3种成分无规则排列而成,常出现奇异性软骨细胞及特征性"蓝骨",影像学示BPOP病灶位于骨表面,病灶与附着骨之间一般无髓腔相通,可与骨软骨瘤及软骨肉瘤鉴别。结论 BPOP是一种罕见的、良性的骨软骨瘤样病变,与软骨肉瘤、骨软骨瘤易混淆,结合影像学与组织学可以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软骨肉瘤 骨软骨瘤 奇异性骨旁骨软骨瘤样增生 nora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