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氮氧同位素示踪湿沉降NO_(3)^(-)来源及氧化途径
1
作者 李艳利 李雪 +2 位作者 陶路 张新刚 王明仕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6-345,共10页
为探明焦作市大气湿沉降中硝态氮的污染水平,识别其来源及其形成过程,于2020年1月-2021年12月采集了焦作市大气湿沉降样品41个,测定并分析了TN、NH_(4)^(+)-N、NO_(3)^(-)-N浓度以及δ^(15)N-NO_(3)^(-)、δ^(18)O-NO_(3)^(-)值.结果表... 为探明焦作市大气湿沉降中硝态氮的污染水平,识别其来源及其形成过程,于2020年1月-2021年12月采集了焦作市大气湿沉降样品41个,测定并分析了TN、NH_(4)^(+)-N、NO_(3)^(-)-N浓度以及δ^(15)N-NO_(3)^(-)、δ^(18)O-NO_(3)^(-)值.结果表明:①TN、NH_(4)^(+)-N、NO_(3)^(-)-N浓度范围分别为2.52~13.27、0.11~1.70、1.64~8.31 mg/L,焦作市湿沉降中氮的主要存在形态为NO_(3)^(-)-N,占比为52.11%~83.92%.②δ^(18)O-NO_(3)^(-)、δ^(15)N-NO_(3)^(-)值的范围分别为54.9‰~93.9‰、-9.8‰~3.0‰,非雨季δ^(18)O-NO_(3)^(-)值(62.5‰~93.3‰)更接近于N2O5氧化途径生成的δ^(18)O-HNO_(3)值(100.9‰~103.1‰),雨季δ^(18)O-NO_(3)^(-)值(53.2‰~73.0‰)更接近于OH氧化途径生成的δ^(18)O-HNO_(3)值(50.9‰~60.9‰),说明非雨季大气湿沉降NO_(3)^(-)主要来自N2O5的氧化,而雨季主要来自OH的氧化.③雨季,OH和N2O5氧化途径对湿沉降NO_(3)^(-)的贡献率分别为80.32%和19.67%,非雨季,两种氧化途径的贡献率分别为65.37%和34.62%;在考虑了同位素分馏情况下,基于贝叶斯模型识别了湿沉降NO_(3)^(-)的主要来源,即土壤排放、生物质燃烧、机动车尾气排放和煤炭燃烧,其贡献率平均值分别为31.70%±4.90%、28.30%±14.00%、22.80%±12.10%、17.20%±0.08%.该研究结果将为降雨中硝酸盐的来源及形成途径提供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_(3)^(-) 湿沉降 氮氧同位素 氧化途径 来源
下载PDF
功能性状和立地条件与树木根系NO_(3)^(-)吸收能力的关系 被引量:2
2
作者 于淼 张碧嘉 +6 位作者 王泽锦 于凤珍 赵新航 杨佳绒 李品 樊大勇 徐程扬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43,共9页
【目的】养分是干旱瘠薄立地中树木生长的重要限制因素,树木对干旱瘠薄立地中养分的吸收利用方式决定其生态适应对策。本研究通过野外原位测定,探究根系氮吸收动力学及其与根系形态性状间的耦合关系,为揭示林木根系在干旱瘠薄环境中的... 【目的】养分是干旱瘠薄立地中树木生长的重要限制因素,树木对干旱瘠薄立地中养分的吸收利用方式决定其生态适应对策。本研究通过野外原位测定,探究根系氮吸收动力学及其与根系形态性状间的耦合关系,为揭示林木根系在干旱瘠薄环境中的生理功能奠定基础。【方法】以北京市百望山森林公园内的山桃、栓皮栎和元宝枫为对象,采用以硝态氮(NO_(3)^(-))为唯一氮源的改良型梯度霍格兰营养液,在一般程度的干旱瘠薄立地和极端程度的干旱瘠薄立地中分别开展野外原位测定根系NO_(3)^(-)吸收动力学研究,并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研究根系NO_(3)^(-)吸收速率与根系功能性状间的关系。【结果】树种、立地条件和两者的交互效应对NO_(3)^(-)吸收速率和动力学参数均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3个树种对氮的亲和性均较高,元宝枫根系对NO_(3)^(-)的吸收速率偏低,在2种立地条件中均显著低于山桃和栓皮栎。生长在更加干旱瘠薄立地中的速生树种对NO_(3)^(-)的吸收具有补偿性。根系功能性状与NO_(3)^(-)的吸收速率有很好的耦合关系,比根长和比根表面积对根系NO_(3)^(-)吸收速率有显著正效应,根直径和根组织密度则相反。分支结构性状中,分支强度和链接数对根系NO_(3)^(-)吸收速率的作用较弱。【结论】生长速度较快的山桃和栓皮栎根系的NO_(3)^(-)吸收速率在极端干旱瘠薄立地胁迫下显著降低,元宝枫则相反。采取提高最大吸收速率和降低氮亲和力的“速度策略”可保障速生树种根系对NO_(3)^(-)的补偿性吸收。高比根长、高比根表面积、低根直径和低根组织密度的形态性状组合,可有效提高根系在干旱瘠薄立地中对NO_(3)^(-)的吸收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测定 立地条件 种间差异 ^no_(3)^(-)吸收 功能性状 吸收动力学
下载PDF
低NO_(3)^(-)胁迫抑制烟草根系质外体运输的机制研究
3
作者 张标 许耘祥 +2 位作者 张莉汶 朱莹莹 刘海伟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34,共10页
为探究低NO_(3)^(-)胁迫抑制烟草根系质外体运输的生理机制,以中烟100为试验材料,在水培条件下设计了0.01、0.1 mmol/L两个低NO_(3)^(-)胁迫处理,及4.0mmol/L正常NO_(3)^(-)浓度的对照处理,分析了各浓度NO_(3)^(-)对烟苗发育、根系形态... 为探究低NO_(3)^(-)胁迫抑制烟草根系质外体运输的生理机制,以中烟100为试验材料,在水培条件下设计了0.01、0.1 mmol/L两个低NO_(3)^(-)胁迫处理,及4.0mmol/L正常NO_(3)^(-)浓度的对照处理,分析了各浓度NO_(3)^(-)对烟苗发育、根系形态、蒸腾作用、质外体途径运输、内皮层木栓化以及质外体屏障形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低NO_(3)^(-)胁迫(0.01和0.1 mmol/L)烟苗根冠比显著大于对照,增幅分别为267%和125%,蒸腾量显著小于对照,降幅分别为176%和114%;PTS荧光强度显著小于对照,降幅分别为31%和27%,木质部伤流液以及地上部PTS浓度显著小于对照,降幅分别为105%、91%和103%、75%;低NO_(3)^(-)胁迫诱导烟草根内皮层的早期木栓化,木栓质沉积位置更靠近根尖;低NO_(3)^(-)胁迫诱导与质外体屏障形成相关基因的表达上调。综上,低NO_(3)^(-)胁迫诱导的内皮层木栓化抑制了烟草根系质外体途径运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_(3)^(-) 胁迫 木栓化 质外体途径 PTS
下载PDF
盐碱土壤水溶性Cl^(-)、NO_(3)^(-)、SO_(4)^(2-)离子提取与离子色谱仪同时测定技术研究
4
作者 孔令娥 晋琪 +5 位作者 李寒 孙子怡 张宇航 郑磊 马常宝 汪洪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69-278,共10页
为建立盐碱土中水溶性Cl^(-)、NO_(3)^(-)和SO_(4)^(2-)的提取与离子色谱仪同时测定的方法,选取采自新疆和宁夏2个盐碱地土样进行正交试验,优化土壤水溶性阴离子浸提过程,水土比例对水溶性离子的测定结果影响显著。选择浸提条件为水土比... 为建立盐碱土中水溶性Cl^(-)、NO_(3)^(-)和SO_(4)^(2-)的提取与离子色谱仪同时测定的方法,选取采自新疆和宁夏2个盐碱地土样进行正交试验,优化土壤水溶性阴离子浸提过程,水土比例对水溶性离子的测定结果影响显著。选择浸提条件为水土比例5∶1,振荡时间为3 min,浸提液离心后过0.45μm滤膜,待测液Cl^(-)、NO_(3)^(-)、SO_(4)^(2-)采用离子色谱同时测定。结果表明,离子色谱法测定3种离子线性范围均为0.2~20 mg/L;方法检出限Cl^(-)为0.18 mg/kg,NO_(3)^(-)为0.12 mg/kg,SO_(4)^(2-)为0.38 mg/kg。3种离子6次测定结果相对标准偏差均<5%;加标回收率90.6%~104%;11种不同地点的盐碱土土壤水溶性盐浸提液中Cl^(-)、NO_(3)^(-)、SO_(4)^(2-)的测定结果分别与电位滴定法、连续流动分析仪法、硫酸钡质量法测定数值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本方法的检出限、准确度、精密度能满足盐碱土土壤水溶性Cl^(-)、NO_(3)^(-)和SO_(4)^(2-)离子含量的同时测定,省时省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色谱仪 盐碱土 ^水溶性Cl^(-) ^水溶性no_(3)^(-) ^水溶性SO_(4)^(2-)
下载PDF
施用磷肥对土壤NO_(3)^(-)-N累积的影响 被引量:87
5
作者 袁新民 同延安 +2 位作者 杨学云 李晓林 张福锁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97-403,共7页
在黄土高原南部的“国家黄土肥力和肥料效益监测基地”进行的长期定位试验结果表明 ,在小麦 玉米轮作中 ,当年施氮量为N 352kg/hm2 时 ,单施氮肥或氮钾配合的 0~ 4m土壤剖面的NO- 3 N累积量达 10 0 0kg/hm2 以上 ,其中约 50 %~ 60 %... 在黄土高原南部的“国家黄土肥力和肥料效益监测基地”进行的长期定位试验结果表明 ,在小麦 玉米轮作中 ,当年施氮量为N 352kg/hm2 时 ,单施氮肥或氮钾配合的 0~ 4m土壤剖面的NO- 3 N累积量达 10 0 0kg/hm2 以上 ,其中约 50 %~ 60 %的NO- 3 N分布在 2~ 4m以下的土层中 ,而氮磷配合的 0~ 4m土壤剖面的NO- 3 N累积量仅为 2 2 0kg/hm2 ,且 80 %的NO- 3 N分布在 0~2m的土层中 ,增施磷肥由于增加了氮的吸收和对水分的利用而有效地降低了土壤中NO- 3 N的累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肥 ^no_(3)^(-)-N累积
下载PDF
南极冰盖NO_(3)^(-)浓度记录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明军 任贾文 +4 位作者 孙俊英 效存德 李忠勤 秦大河 康建成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4年第2期275-282,共8页
综述了近年来南极冰盖雪冰中NO- 3浓度的影响因素、NO- 3的来源、沉积后变化及其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的最新研究进展。尽管质子事件、超新星活动、陨石事件、火山喷发和核试验等各种突发事件都可能对南极雪冰中NO- 3浓度产生影响 ,但综... 综述了近年来南极冰盖雪冰中NO- 3浓度的影响因素、NO- 3的来源、沉积后变化及其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的最新研究进展。尽管质子事件、超新星活动、陨石事件、火山喷发和核试验等各种突发事件都可能对南极雪冰中NO- 3浓度产生影响 ,但综述和模拟结果表明中低纬度对流层闪电和极地平流层来源可能是南极雪冰中NO- 3浓度本底的主要来源。综合研究表明 ,南极冰盖雪冰中记录的NO- 3浓度可能是其来源、传输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冰盖 雪冰 ^no_(3)^(-)浓度 来源 时空变化
下载PDF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NO_(3)^(-)-N过程中S_(2)O_(3)^(2-)的干扰与消除
7
作者 付昆明 黄少伟 杨帆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68-172,共5页
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的NO_(3)^(-)-N时,S_(2)O_(3)2^(-)的存在会使测定结果出现很大的正偏差,且S_(2)O_(3)2^(-)浓度越高干扰程度越大。为了保证含有S_(2)O_(3)2^(-)水样中NO_(3)^(-)-N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并提出消除干扰的方法作... 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的NO_(3)^(-)-N时,S_(2)O_(3)2^(-)的存在会使测定结果出现很大的正偏差,且S_(2)O_(3)2^(-)浓度越高干扰程度越大。为了保证含有S_(2)O_(3)2^(-)水样中NO_(3)^(-)-N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并提出消除干扰的方法作为参考,先测定了不同浓度S_(2)O_(3)2^(-)对NO_(3)^(-)-N测定结果的干扰程度,而后在NO_(3)^(-)-N初始质量浓度为10 mg/L,S_(2)O_(3)2^(-)质量浓度为100 mg/L的条件下,以加入盐酸、加入Ba^(2+)、臭氧吹脱和加入过硫酸钾4种方法对S_(2)O_(3)2^(-)进行掩蔽排除。实验发现,加入盐酸对S_(2)O_(3)2^(-)的干扰有一定的排除能力,排除干扰的比例为30.599%,效果较差;加入Ba^(2+)排除干扰的效果最差,排除比例仅有17.409%;利用臭氧吹脱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排除效果,干扰的排除比例达到了54.752%,相较于前2种方法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仍不能够将干扰完全排除;加入过硫酸钾的效果最好,干扰的排除比例可达91.248%,基本不影响NO_(3)^(-)-N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_(3)^(-)-N 硫代硫酸根 干扰排除 过硫酸钾 紫外分光光度法
下载PDF
瓜蒌薤白白酒汤通过NO_(3)^(-)-NO_(2)^(-)-NO途径保护小鼠缺血心肌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郭玉洪 唐耀平 +3 位作者 赵洋洋 黄汕梅 银帮巧 刘鹰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202-207,224,共7页
目的通过检测瓜蒌薤白白酒汤各组分中硝酸盐/亚硝酸盐(NO_(3)^(-)/NO_(2)^(-))的含量及其干预心肌缺血小鼠模型前后的心肌病理、心肌酶学的改变,探究瓜蒌薤白白酒汤保护小鼠缺血心肌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Griess法检测瓜蒌(GL)、薤白(XB... 目的通过检测瓜蒌薤白白酒汤各组分中硝酸盐/亚硝酸盐(NO_(3)^(-)/NO_(2)^(-))的含量及其干预心肌缺血小鼠模型前后的心肌病理、心肌酶学的改变,探究瓜蒌薤白白酒汤保护小鼠缺血心肌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Griess法检测瓜蒌(GL)、薤白(XB)、白酒(BJ)及其组方中NO_(3)^(-)/NO_(2)^(-)的含量;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00只SPF级雄性C57BL/6J小鼠分为假手术组、阴性对照组、瓜蒌薤白白酒低剂量组、瓜蒌薤白白酒中剂量组、瓜蒌薤白白酒高剂量组5组,每组60只,各组于造模前1周开始中药灌胃;结扎小鼠左前降支制备心肌缺血模型,假手术组仅穿线不结扎,采用心电图验证心肌缺血模型是否成功,各组均腹腔注射L-NAME抑制小鼠体内eNOS表达;造模成功第2天从每组中取出30只小鼠采用摘眼球缺血的方法取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另外每组的30只小鼠从造模成功后第2天开始持续中药灌胃4周。待最后一次灌胃结束后1 h时采用摘眼球缺血的方法取血,采用一氧化氮(NO)试剂盒检测血清中总NO的含量;取心肌采用WB检测心肌组织eNOS蛋白的表达;利用HE染色法检测小鼠心肌病理损伤;采用TTC染色测定心脏梗死面积。结果瓜蒌中含有较高的NO_(3)^(-)和NO_(2)^(-),薤白含量次之,白酒含量极少。小鼠心肌缺血模型注射L-NAME以后,WB检测小鼠心肌组织中eNOS蛋白不表达;与阴性对照组比较,中药干预各组中小鼠血清NO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各中药干预各组的血清中cTnT、CK-MB、LDH水平显著下降(P<0.01),呈剂量依赖性,高剂量组最明显;与阴性对照组比较,HE和TTC染色检测显示,中药干预各组中心肌梗死面积明显降低(P<0.01)。结论在心肌缺血发生后,当L-Arginine-eNOS-NO经典通路被抑制后,GLXBBJ可通过NO_(3)^(-)-NO_(2)^(-)-NO通路产生大量的NO,对缺血梗死心肌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蒌薤白白酒汤 ^no_(3)^(-) ^no_(2)^(-) no 心肌缺血
下载PDF
小麦秸秆还田后茬棉田土壤NO_(3)^(−)-N和酚酸变化对棉苗根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李佳男 杨长琴 +6 位作者 束红梅 张国伟 王晓婧 刘瑞显 陈嘉敏 王飞兵 陈新红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68-876,共9页
揭示前茬小麦长期秸秆还田后,后茬棉田土壤硝态氮(NO_(3)^(-)-N)与酚酸含量的时空变化对棉苗根系生长影响的生理机制,可为完善秸秆还田技术提供理论支撑。试验于2021年与2022年在小麦长期秸秆定位还田地块进行。以棉花品种‘中棉所425... 揭示前茬小麦长期秸秆还田后,后茬棉田土壤硝态氮(NO_(3)^(-)-N)与酚酸含量的时空变化对棉苗根系生长影响的生理机制,可为完善秸秆还田技术提供理论支撑。试验于2021年与2022年在小麦长期秸秆定位还田地块进行。以棉花品种‘中棉所425’为材料,设置小麦秸秆不还田(CK)与小麦秸秆还田(S)2个处理。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增加了土壤NO_(3)^(-)-N与酚酸含量,对0~20 cm土层的影响大于20~40 cm;随秸秆还田后时间推移,土壤NO_(3)^(-)-N与酚酸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且在秸秆还田后24~31 d达到峰值。秸秆还田后31 d前,秸秆还田处理棉株根系活力、根系NO_(3)^(-)-N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根系生物量和形态指标均显著低于CK处理,31 d后则呈相反趋势。相关分析表明,0~20 cm土壤酚酸含量与根系活力、根系NO_(3)^(-)-N含量、棉花根系长度、直径、表面积和地上部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不同土层NO_(3)^(-)-N含量与棉苗形态、生理指标及生物量之间呈正相关但未达显著水平。秸秆还田对棉花幼苗生长影响呈“先抑后促”的趋势,秸秆还田后31 d内,酚酸含量的增加降低了棉苗根系活力,阻碍了根系生长,抑制了棉苗对NO_(3)^(-)-N的吸收利用,表明秸秆还田前期对棉株生长的“抑制效应”大于秸秆的“肥料效应”,秸秆还田31 d后,秸秆的“肥料效应”大于酚酸的“抑制效应”,促进棉株根系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秸秆还田 ^no_(3)^(-)-N 酚酸 根系活力 硝酸还原酶 后茬棉花
下载PDF
水体NO_(3)^(–)污染源解析研究基础及其应用现状
10
作者 辛博 朱天龙 +4 位作者 白雪洁 李军 张海岛 党志文 潘鑫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141-147,共7页
水体NO_(3)^(–)污染已成为全球地下水环境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NO_(3)^(–)污染源解析研究对于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防控与修复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水体NO_(3)^(–)污染源解析的主要研究基础,具体包括:环境同位素基础、微生物基础以及同... 水体NO_(3)^(–)污染已成为全球地下水环境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NO_(3)^(–)污染源解析研究对于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防控与修复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水体NO_(3)^(–)污染源解析的主要研究基础,具体包括:环境同位素基础、微生物基础以及同位素混合计算模型,并简述了这些研究基础的国内外相关应用现状。以期为实现水体NO_(3)^(–)污染源解析精确定量研究提供科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no_(3)^(-) 污染源 研究基础
下载PDF
NH4^(+)-N:NO_(3)^(-)-N对马铃薯品种‘冀张薯12’生长及糖类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高亚南 李雅楠 +1 位作者 蒙美莲 贺学勤 《中国马铃薯》 2021年第2期148-155,共8页
将马铃薯品种‘冀张薯12’种植在填充了蛭石与珍珠岩(v:v=5:1)的套盆中,采用不同比例的NH4^(+)-N:NO_(3)^(-)-N(3:7、4:6、5:5、6:4和7:3)进行浇灌,通过研究不同时间马铃薯生长及糖类含量的变化,筛选合适比例用于马铃薯生产,明确氮素形... 将马铃薯品种‘冀张薯12’种植在填充了蛭石与珍珠岩(v:v=5:1)的套盆中,采用不同比例的NH4^(+)-N:NO_(3)^(-)-N(3:7、4:6、5:5、6:4和7:3)进行浇灌,通过研究不同时间马铃薯生长及糖类含量的变化,筛选合适比例用于马铃薯生产,明确氮素形态的作用,为今后合理施肥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同一时期随NH4^(+)-N:NO_(3)^(-)-N比例增加,马铃薯株高、株幅和叶片数增加,叶片中葡萄糖、蔗糖和淀粉积累增多,7:3时均最大;同一时期随NH4^(+)-N:NO_(3)^(-)-N比例降低,匍匐茎数量增加,块茎膨大提前,内部葡萄糖、蔗糖和淀粉含量提高,3:7时均最高;随植株生长,所有处理下叶片中糖类含量均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块茎中糖类含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NH4^(+)-N和NO_(3)^(-)-N分别促进地上部和地下部生长,比值为3:7时对块茎形成及其内部葡萄糖、蔗糖和淀粉积累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NH4^(+)-N:no_(3)^(-)-N 糖含量 块茎形成
下载PDF
氮氧同位素示踪南昌秋冬季降水中NO_(3)^(-)来源及其贡献 被引量:1
12
作者 艾文强 肖红伟 +3 位作者 孙启斌 张永运 张泽雨 李静雯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4043-4050,共8页
为确定南昌市秋冬季降水中硝酸盐来源及贡献,于2016年9月1日至2017年2月28日对南昌地区雨水进行采集,分析了其化学组成及NO_(3)^(-)同位素组成并利用贝叶斯混合模型对NO_(3)^(-)四种潜在来源贡献进行计算.结果显示NO_(3)^(-)浓度范围为7... 为确定南昌市秋冬季降水中硝酸盐来源及贡献,于2016年9月1日至2017年2月28日对南昌地区雨水进行采集,分析了其化学组成及NO_(3)^(-)同位素组成并利用贝叶斯混合模型对NO_(3)^(-)四种潜在来源贡献进行计算.结果显示NO_(3)^(-)浓度范围为7.3~99.5μmol/L,平均值为36.1μmol/L;δ^(15)N-NO_(3)^(-)变化范围为-6.0‰~+8.3‰,平均值为-0.8‰,两者均呈现冬季高秋季低的变化趋势.NO_(3)^(-)浓度季节性变化可能是受到降雨量等因素的影响,而δ^(15)N-NO_(3)^(-)变化可能是冬季降水中机动车尾气排放偏高和秋季降水中煤燃烧来源偏高双重因素作用的结果.同位素及贝叶斯混合模型源解析结果表明,南昌市降水中NO_(3)^(-)主要来源于生物质燃烧(32.5%)、机动车尾气排放(30.8%)和煤燃烧(23.1%),三者贡献超过86%;而机动车尾气排放和生物质燃烧释放均超过30%,这可能与近年来机动车快速增加和秋冬季野外生物质大量燃烧有关.煤燃烧虽然也是重要来源,但相对生物质燃烧和机动车尾气排放较小,这可能与近年我国减排措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昌 ^no_(3)^(-) 降雨 氮同位素 贝叶斯混合模型(MixSIA)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模型的PM_(2.5)成分NO_(3)^(-)浓度估算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珍 张亚一 +4 位作者 王情 高祥伟 马润美 班婕 陆开来 《环境卫生学杂志》 2022年第3期177-183,共7页
目的以硝酸根离子(NO_(3)^(-))为例,建立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PM_(2.5)成分浓度估算模型,并获得对NO_(3)^(-)浓度影响较大的因子,以及NO_(3)^(-)浓度的连续时间序列特征。方法研究以2013—2017年气象、土地利用、排放清单和PM_(2.5)、NO_... 目的以硝酸根离子(NO_(3)^(-))为例,建立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PM_(2.5)成分浓度估算模型,并获得对NO_(3)^(-)浓度影响较大的因子,以及NO_(3)^(-)浓度的连续时间序列特征。方法研究以2013—2017年气象、土地利用、排放清单和PM_(2.5)、NO_(2)、PM_(10)、SO_(2)、CO空气质量监测数据为自变量,以NO_(3)^(-)浓度数据为因变量,利用值提取至点、反距离权重插值和设置1 km缓冲区等方法将各类数据集标准化。构建随机森林模型,并采用十折交叉法对模型拟合效果进行验证。结果模型验证结果表明,模拟值和真实值的拟合程度较高,日均、月均和年均浓度R^(2)分别为0.61,0.77和0.83。由NO_(3)^(-)浓度的模型特征参数重要性排序可得,PM_(2.5)质量浓度的重要性得分最高(0.387),反照率滞后2日(lag2)、反照率滞后1日(lag1)、10 m经向风速,边界层高度等气象因素与NO_(3)^(-)浓度变化关系较密切。此外,交通、民用、工业和电力部门排放的一次PM_(2.5)源均排在重要性前20名。结论多参数的随机森林模型在PM_(2.5)成分模拟中有一定的优越性;PM_(2.5)质量浓度、NO_(2)、10 m经向风速、生活源和交通源的一次PM_(2.5)源等因子对于NO_(3)^(-)浓度模拟影响较大;NO_(3)^(-)浓度存在一定的季节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颗粒物(PM_(2.5)) 成分 ^硝酸根离子(no_(3)^(-)) 随机森林 浓度模拟
下载PDF
浅析离子色谱法测定生活饮用水中F^(-)、CL^(-)、NO_(3)^(-)和SO_(4)^(2-)影响因素的控制 被引量:1
14
作者 高晓英 《福建分析测试》 CAS 2022年第5期43-47,共5页
本文采用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生活饮用水中F^(-)、CL^(-)、NO_(3)^(-)和SO_(4)^(2-)等阴离子含量,通过系列的实验,分析了该方法的线性关系和精密度,探讨了使用该方法同时测定饮用水中F^(-)、CL^(-)、NO_(3)^(-)和SO_(4)^(2-)时有关淋洗... 本文采用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生活饮用水中F^(-)、CL^(-)、NO_(3)^(-)和SO_(4)^(2-)等阴离子含量,通过系列的实验,分析了该方法的线性关系和精密度,探讨了使用该方法同时测定饮用水中F^(-)、CL^(-)、NO_(3)^(-)和SO_(4)^(2-)时有关淋洗液浓度、流速、分离柱等条件对实验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设立的实验条件下,该方法具有简单、快速与准确的特点,应用此方法测定各离子的线性相关系数r≥0.9995,各离子重复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RSD<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色谱法 ^F^(-) ^CL^(-) ^no_(3)^(-) ^SO_(4)^(2-)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离子色谱法测定水中F^(-)、Cl^(-)、NO_(3)^(-)、SO_(4)^(2-)的方法验证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芹 代婷婷 +1 位作者 安东 张潇天 《科学技术创新》 2021年第28期46-48,共3页
本文依据国家标准方法HJ 84-2016,对离子色谱法测定水中F^(-)、Cl^(-)、NO_(3)^(-)、SO_(4)^(2-)开展了方法验证,验证的主要内容包括标准曲线、方法检出限、测定下限、精密度和准确度,并根据标准的适用范围进行实际样品测定。验证结果表... 本文依据国家标准方法HJ 84-2016,对离子色谱法测定水中F^(-)、Cl^(-)、NO_(3)^(-)、SO_(4)^(2-)开展了方法验证,验证的主要内容包括标准曲线、方法检出限、测定下限、精密度和准确度,并根据标准的适用范围进行实际样品测定。验证结果表明:F^(-)、Cl^(-)、NO_(3)^(-)、SO_(4)^(2-)的标准曲线线性关系、检出限、测定下限、精密度、准确度和实际样品的相对偏差和加标回收率均满足标准方法要求,实验室的技术能力是否能达到该标准方法要求的技术指标水平,该标准方法具有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色谱法 ^F^(-)、Cl^(-)、no_(3)^(-)、SO_(4)^(2-) 方法验证
下载PDF
不同NO_(3)^(-)-N/NH_(4)^(+)-N配比对丹江口水库脆杆藻生长和叶绿素荧光的影响
16
作者 刘晓真 李园园 马甜莹 《广东化工》 CAS 2023年第16期19-21,共3页
通过模拟丹江口水库总氮浓度1.5 mg/L,以硝酸钠和氯化铵作为氮源,研究了硝铵配比为0∶100、25∶75、50∶50、75∶25、100∶0条件下脆杆藻细胞密度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硝氮比例的增加,脆杆藻的藻细胞密度呈逐渐增高的... 通过模拟丹江口水库总氮浓度1.5 mg/L,以硝酸钠和氯化铵作为氮源,研究了硝铵配比为0∶100、25∶75、50∶50、75∶25、100∶0条件下脆杆藻细胞密度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硝氮比例的增加,脆杆藻的藻细胞密度呈逐渐增高的趋势,且100∶0组的比生长速率(0.174)明显大于其他各组(p<0.05)。F_(v)/F_(m)、α、ETR_(max)值均表现出高比例硝氮组大于低比例硝氮组,与其生长趋势较为一致。研究表明,在1.5 mg/L总氮浓度下提高硝氮比例可促进脆杆藻的生长以及提高其对光能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杆藻 ^no_(3)^(-)-N/NH_(4)^(+)-N 生长特性 叶绿素荧光
下载PDF
g-C_(3)N_(4)/生物炭/nZVI还原水中硝酸盐的性能
17
作者 李厚芬 魏谦 +4 位作者 郭阳 刘鹏霄 李瑞 周爱娟 岳秀萍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57-1365,共9页
通过在g-C_(3)N_(4)/生物炭(BC)材料表面还原沉积纳米零价铁(nZVI)制备了g-C_(3)N_(4)/BC/nZVI复合催化剂.利用SEM、TEM、XPS、XRD、UV-Vis DRS、光电流等对所制备的催化剂进行了物化性质和光电性能的表征,考察了g-C_(3)N_(4)/BC/nZVI... 通过在g-C_(3)N_(4)/生物炭(BC)材料表面还原沉积纳米零价铁(nZVI)制备了g-C_(3)N_(4)/BC/nZVI复合催化剂.利用SEM、TEM、XPS、XRD、UV-Vis DRS、光电流等对所制备的催化剂进行了物化性质和光电性能的表征,考察了g-C_(3)N_(4)/BC/nZVI在可见光照下对水中硝酸盐(NO_(3)^(-))的还原性能.结果表明,中性水体的最佳反应条件为g-C_(3)N_(4)/BC与nZVI的质量比为1:0.6,g-C_(3)N_(4)/BC/nZVI的投加量为2g/L,NO_(3)^(-)的初始浓度为20mg/L.与nZVI,BC/nZVI,g-C_(3)N_(4)/nZVI相比,g-C_(3)N_(4)/BC/nZVI表现出最快的NO_(3)^(-)还原速率(k=10.6×10^(-2)min^(-1))以及较高的脱氮性能(71.6%).实验进一步考察了g-C_(3)N_(4)/BC/nZVI还原NO_(3)^(-)过程中氮的变化规律.推测还原机理为:可见光照下,光生电子通过BC转移到n ZVI表面,提高了nZVI的反应活性和稳定性,同时,BC材料抑制光生空穴对nZVI的氧化作用;nZVI表面的活性电子将NO_(3)^(-)还原为N2和NH4+,而光生空穴则进一步将部分NH4+氧化为N2和其他气态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g-C_(3)N_(4) 生物炭 纳米零价铁 ^no_(3)^(-)还原
下载PDF
Increasing nitrogen absorption and assimilation ability under mixed NO_(3)^(–)and NH_(4)^(+) supply is a driver to promote growth of maize seedlings 被引量:2
18
作者 WANG Peng WANG Cheng-dong +5 位作者 WANG Xiao-lin WU Yuan-hua ZHANG Yan SUN Yan-guo SHI Yi MI Guo-hua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6期1896-1908,共13页
Compared with sole nitrate (NO_(3)^(-)) or sole ammonium (NH_(4)^(+)) supply,mixed nitrogen (N) supply may promote growth of maize seedlings.Previous study suggested that mixed N supply not only increased photosynthes... Compared with sole nitrate (NO_(3)^(-)) or sole ammonium (NH_(4)^(+)) supply,mixed nitrogen (N) supply may promote growth of maize seedlings.Previous study suggested that mixed N supply not only increased photosynthesis rate,but also enhanced leaf growth by increasing auxin synthesis to build a large sink for C and N utilization.However,whether this process depends on N absorption is unknown.Here,maize seedlings were grown hydroponically with three N forms (NO_(3)^(-)only,75/25 NO_(3)^(-)/NH_(4)^(+) and NH_(4)^(+) only).The study results suggested that maize growth rate and N content of shoots under mixed N supply was little different to that under sole NO_(3)^(-)supply at 0–3 d,but was higher than under sole NO_(3)^(-)supply at 6–9 d.^(15)N influx rate under mixed N supply was greater than under sole NO_(3)^(-) or NH_(4)^(+) supply at 6–9 d,although NO_(3)^(-) and NH_(4)^(+) influx under mixed N supply were reduced compared to sole NO_(3)^(-) and NH_(4)^(+) supply,respectively.qRT-PCR determination suggested that the increased N absorption under mixed N supply may be related to the higher expression of NO_(3)^(-) transporters in roots,such as ZmNRT1.1A,ZmNRT1.1B,ZmNRT1.1C,ZmNRT1.2 and ZmNRT1.3,or NH_(4)^(+) absorption transporters,such as Zm AMT1.1A,especially the latter.Furthermore,plants had higher nitrate reductase (NR)glutamine synthase (GS) activity and amino acid content under mixed N supply than when under sole NO_(3)^(-) supply.The experiments with inhibitors of NR reductase and GS synthase further confirmed that N assimilation ability under mixed N supply was necessary to promote maize growth,especially for the reduction of NO_(3)^(-) by NR reductase.This research suggested that the increased processes of NO_(3)^(-)and NH_(4)^(+) assimilation by improving N-absorption ability of roots under mixed N supply may be the main driving force to increase maize grow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IZE ^no_(3)^(-)/NH_(4)^(+)ratio N absorption N assimilation plant growth
下载PDF
基于碳纤维强化的Fe^(0)混养反硝化脱氮效能与机制
19
作者 王铮 贾林春 +2 位作者 史大林 何月玲 薛罡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6-75,共10页
以含NO_(3)^(-)-N合成废水为处理对象,对比了单独投加Fe^(0)与碳纤维强化Fe^(0)混养反硝化连续流反应器反硝化脱氮的效能。结果表明,在COD/NO_(3)^(-)-N为2.9~3.1、水力停留时间(HRT)为24 h时,投加碳纤维强化Fe^(0)的实验组R1对TN和NO_(... 以含NO_(3)^(-)-N合成废水为处理对象,对比了单独投加Fe^(0)与碳纤维强化Fe^(0)混养反硝化连续流反应器反硝化脱氮的效能。结果表明,在COD/NO_(3)^(-)-N为2.9~3.1、水力停留时间(HRT)为24 h时,投加碳纤维强化Fe^(0)的实验组R1对TN和NO_(3)^(-)-N平均去除率分别高达89.04%和97.13%,显著高于单独投加Fe^(0)的对照组R0。胞外聚合物(EPS)及电子传递活性(ETSA)变化规律表明,碳纤维的投入可进一步促进EPS生成,且强化了微生物对电子的利用率。扫描电镜-能量色散光谱仪(SEM-EDS)和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结果发现R1中Fe^(0)表面有明显的微生物腐蚀现象,FeO(OH)和含铁有机复合物是主要的腐蚀产物。微生物学分析表明,有机碳源投加量的提高及碳纤维的投加有效提高铁自养反硝化菌属丰度,促进反硝化功能基因的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_(3)^(-)-N废水 ^Fe^(0) 碳纤维 混养反硝化 ^COD/no_(3)^(-)-N 微生物群落
下载PDF
FCF-LDH/BiVO_(4)with synergistic effect of physical enrichment and chemical adsorption for efficient reduction of nitrate
20
作者 Yajie Bai Zhenyuan Fang +5 位作者 Yong Lei Lijing Liu Huaiquan Zhao Hongye Bai Weiqiang Fan Weidong Shi 《Green Energy & Environment》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7期1112-1121,共10页
Photoelectrochemical NO_(3)^(-)reduction(PEC NITRR)not only provides a promising solution for promoting the global nitrogen cycle,but also converts NO_(3)^(-)to the important chemicals(NH_(3)).However,it is still a gr... Photoelectrochemical NO_(3)^(-)reduction(PEC NITRR)not only provides a promising solution for promoting the global nitrogen cycle,but also converts NO_(3)^(-)to the important chemicals(NH_(3)).However,it is still a great challenge to prepare catalysts with excellent NO_(3)^(-)adsorption/activation capacity to achieve high NITRR.Herein,we designed a novel Fe^(2+)~Cu^(2+)Fe^(3+)LDH/BiVO_(4)(FCF-LDH/BVO)catalyst with synergistic effect of chemical adsorption and physical enrichment.Fe^(2+)in FCF-LDH/BVO provides the rich Lewis acid sites for the adsorption of NO_(3)^(-),and the appropriate layer spacing of FCF-LDH further promotes the physical enrichment of NO_(3)^(-)in its interior,thus realizing the effective contact between NO_(3)^(-)and active sites(Fe^(2+)).FCF-LDH/BVO showed excellent NH_(3)production performance(FE_(NH_(3))=66.1%,r_(NH_(3))=13.8μg h^(-1)cm^(-2))and selectivity(FE_(NO_(2)^(-))=2.5%,r_(NO_(2)^(-))=4.9μg h^(-1)cm^(-2))in 0.5 mol L^(-1)Na_(2)SO_(4)electrolyte.In addition,FCF-LDH/BVO maintains the desirable PEC stability for six cycle experiments,showing great potential for practical application.The^(14)NO_(3)^(-)and^(15)NO_(3)^(-)isotope test provides strong evidence for further verification of the origin of N in the generated NH_(3).This LDH catalyst has a great potential in PEC removal of NO_(3)^(-)from groundwa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DH Lewis acid sites Physical enrichment Photoelectrochemical ^no_(3)^(-)Reduction Ammoni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