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氢发动机SCR催化器的NO_(x)转化效率模拟
1
作者 胡雨馨 张帆 +1 位作者 裴毅强 蒋中锋 《柴油机》 2024年第1期15-21,共7页
建立一维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催化器模型,采用稳态、瞬态小样试验标定SCR化学反应动力学机理,并分析SCR催化器对氢发动机排气中NO_(x)的催化还原过程。结果表明:入口O2体积分数对NO_(x)催化还原有抑制作... 建立一维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催化器模型,采用稳态、瞬态小样试验标定SCR化学反应动力学机理,并分析SCR催化器对氢发动机排气中NO_(x)的催化还原过程。结果表明:入口O2体积分数对NO_(x)催化还原有抑制作用,但入口H2O体积分数对NO_(x)转化效率没有明显影响;当温度为250~400℃时,线性温升工况NO_(x)转化效率高于稳态工况且超过98%;氢发动机排气温度和原排NO_(x)体积分数随功率增大而增大,当功率大于60 kW且氨氮比等于1时,SCR催化器转化效率小于95%;增加氨氮比对NO_(x)转化效率的提高作用较小,这是由于在高温条件下增加的NH3倾向与O2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发动机 SCR 化学反应动力学 no_(x)转化 氨氮比
下载PDF
煤粉MILD燃烧NO_(x)生成和还原机理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宋姝丽 李澜波 周月桂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4-41,共8页
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软件分析了国际火焰研究基金会(IFRF)试验系统上煤粉低氧稀释(MILD)燃烧特性和NO_(x)排放特性。比较了不同的湍流与化学反应相互作用模型、挥发分气相反应机理和焦炭燃烧模型对煤粉MILD燃烧特性预测的影响,通过... 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软件分析了国际火焰研究基金会(IFRF)试验系统上煤粉低氧稀释(MILD)燃烧特性和NO_(x)排放特性。比较了不同的湍流与化学反应相互作用模型、挥发分气相反应机理和焦炭燃烧模型对煤粉MILD燃烧特性预测的影响,通过对比烟气速度场、温度场、组分浓度场的模型预报结果与试验结果,得到了能够准确预测煤粉MILD燃烧特性的模型组合,即EDC-WD-MSR模型。采用此模型对煤粉MILD燃烧NO_(x)生成和还原路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煤粉MILD燃烧中燃料型NO占主导地位,热力型NO、N_(2)O中间体路径和快速型NO之和对NO总排放的贡献小于10%。煤粉MILD燃烧存在强烈的NO均相和异相还原反应,其中NO异相还原反应使燃料型NO的排放量占单独计算的焦炭NO和挥发分NO排放量之和的7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粉燃烧 MILD燃烧 no_(x)反应路径 no_(x)生成和还原
下载PDF
低NO_(x)燃烧过程中H_(2)S生成的化学反应动力学分析
3
作者 康志忠 冯喆 孙保民 《燃烧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52-658,共7页
针对低NO_(x)燃烧技术在燃煤锅炉应用中容易促进硫化氢的产生,进而加剧高温腐蚀的现象,采用化学动力学分析方法对H_(2)S详细反应机理进行分析,研究不同气氛和温度条件下,含硫气相物质的主要反应路径及其生成速率.结果表明:基元反应H_(2)... 针对低NO_(x)燃烧技术在燃煤锅炉应用中容易促进硫化氢的产生,进而加剧高温腐蚀的现象,采用化学动力学分析方法对H_(2)S详细反应机理进行分析,研究不同气氛和温度条件下,含硫气相物质的主要反应路径及其生成速率.结果表明:基元反应H_(2)S+H=SH+H_(2)在反应初期对H_(2)S的分解过程起主要作用,自由基SH与H2S发生快速转化.同时NO也会对H_(2)S生成起到抑制作用,主要是基元反应SH+NO=SN+OH与SN+NO=N_(2)+SO产生的氧化性物质所导致.在过量空气系数α≤1时,H2S体积分数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减少.沿反应器轴向,H2S体积分数先减小后增加,随着温度的降低反应器出口H2S体积分数大幅增加,在1400℃、1300℃、1200℃、1100℃时,体积分数分别增加约15.93×10^(-6)、57.90×10^(-6)、173.20×10^(-6)、328×1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_(x) 反应路径 H2S生成 生成速率分析 高温腐蚀
下载PDF
yCu/Ti_(x)Sn_(1-x)O_(2)脱硝催化剂协同氧化CO的性能及反应机理 被引量:1
4
作者 刘俊 葛士伟 +5 位作者 贾斌 吕登科 王影 张国杰 张永发 陈建军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5-94,共10页
钢铁工业烧结过程产生的NO_(x)和CO会对环境造成极大威胁,针对这两种有害气体的同时去除技术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本文制备一种yCu/Ti_(x)Sn_(1-x)O_(2)催化剂,采用氨选择性催化还原NO_(x)技术(NH_(3)-SCR)协同治理CO,该催化剂对NOx还原... 钢铁工业烧结过程产生的NO_(x)和CO会对环境造成极大威胁,针对这两种有害气体的同时去除技术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本文制备一种yCu/Ti_(x)Sn_(1-x)O_(2)催化剂,采用氨选择性催化还原NO_(x)技术(NH_(3)-SCR)协同治理CO,该催化剂对NOx还原和CO氧化都具有较高活性;并通过XRD、XPS、Raman、NH_(3)-TPD、O_(2)-TPD、In-situ DRIFTs等表征方法深入探究NH_(3)-SCR协同氧化CO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催化剂表面的酸性位点先与NH_(3)结合形成活性物质,而后与硝酸盐反应,符合Eley-Rideal(E-R)机理;对于CO氧化反应,Cu能提供CO的吸附位点,并与催化剂表面的晶格氧反应生成CO_(2),其中间产物为碳酸氢盐和碳酸盐,符合MvK机理的反应特征。该催化剂的研发对于烧结烟气超低排放具有重要的工业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催化还原法 NH_(3) 催化剂 no_(x) CO 氧化性能 反应机理
下载PDF
氨煤混燃气相中NO生成的化学反应动力学分析
5
作者 康志忠 张震卓 +2 位作者 丁先 赵虎军 孙哲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44-850,共7页
氨煤混燃涉及复杂的化学反应过程,是否会加剧氮氧化物的生成是倍受关注的问题。通过化学反应动力学计算方法,研究了氨煤混合燃烧的气相反应中NO生成和还原的反应路径,以及不同因素对NO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T=1300℃、过量空气系数... 氨煤混燃涉及复杂的化学反应过程,是否会加剧氮氧化物的生成是倍受关注的问题。通过化学反应动力学计算方法,研究了氨煤混合燃烧的气相反应中NO生成和还原的反应路径,以及不同因素对NO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T=1300℃、过量空气系数α=0.84时,相较于纯煤燃烧,掺氨比例为0.3时能够降低反应器出口NO体积分数96.5%,原因是此工况下氨分解产生大量的NH_(2)和NH等自由基,其还原反应的反应速率更快,从而使含N基元向N_(2)转化;T=1300℃下,掺氨比例为0.3时较为合适,此时反应器出口的NO和NH_(3)体积分数均较低;小比例掺氨燃烧会增大NO的生成速率和NH_(3)的分解速率,导致反应器出口NO体积分数增大,且温度越高,该现象越明显;α<1的还原性气氛和较低的温度(T≤1300℃)能够有效降低NO的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锅炉 no_(x) 掺氨燃烧 化学反应动力学
下载PDF
高温、痕迹氧气氛下NH_(3)-NO_(x)还原反应的机理模拟研究
6
作者 张健 周丽 +3 位作者 杨柳 白昊 刘毅成 毕德贵 《电站系统工程》 2024年第2期1-4,9,共5页
煤粉电站锅炉中利用空气分级创造还原区,在还原区中喷射氨气也可有效降低NO_(x)浓度,即分级火焰中喷氨脱硝技术。利用Chemkin软件,模拟还原区的高温、痕迹氧气氛下NH_(3)-NO_(x)的基元反应体系,并进行解析。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4篇文... 煤粉电站锅炉中利用空气分级创造还原区,在还原区中喷射氨气也可有效降低NO_(x)浓度,即分级火焰中喷氨脱硝技术。利用Chemkin软件,模拟还原区的高温、痕迹氧气氛下NH_(3)-NO_(x)的基元反应体系,并进行解析。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4篇文献中喷氨脱硝的实验数据,Chemkin模拟结果与之有较好的符合;(2)随着O_(2)浓度的降低,NH_(3)-NO_(x)还原反应的温度区间由800~1150℃向800~1600℃倾斜;(3)在高温、痕迹氧气氛下,脱硝还原的3个关键反应是CO_(2)+H=CO+OH,OH+NH_(3)=NH_(2)+H_(2)O,NH_(2)+NO=NNH+OH。在高温缺氧的气氛下,CO_(2)引起了不分支链锁还原反应的启链作用。研究所获得的机理模型可用于火焰喷氨CFD模拟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EMKIN NH_(3)-no_(x)反应 痕迹氧 反应温度窗口 选择性非催化还原
原文传递
Interface sites on vanadia-based catalysts are highly active for NO_(x) removal under realistic conditions
7
作者 Zhihui Lv Guangzhi He +8 位作者 Wenshuo Zhang Jingjing Liu Zhihua Lian Yang Yang Zidi Yan Guangyan Xu Wenpo Shan Yunbo Yu Hong 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523-536,共14页
TiO_(2)-supported V_(2)O_(5)catalysts are commonly used in NO_(x)reduction with ammonia due to their robust catalytic performance.Over these catalysts,it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that the active species are mainly deri... TiO_(2)-supported V_(2)O_(5)catalysts are commonly used in NO_(x)reduction with ammonia due to their robust catalytic performance.Over these catalysts,it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that the active species are mainly derived from the vanadia species rather than the intrinsic structure of V-O-Ti entities,namely the interface sites.To reveal the role of V-O-Ti entities in NH_(3)-SCR,herein,we prepared TiO_(2)/V_(2)O_(5)catalysts and demonstrated that V-O-Ti entities were more active for NO_(x)reduction under wet conditions than the V sites(V=O)working alone.On the V-O-Ti entities,kinetic measurements and first principles calculations revealed that NH_(3)activation exhibited a much lower energy barrier than that on V=O sites.Under wet conditions,the V-O-Ti interface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the transformation of V=O to V-OH sites thus benefiting NH_(3)activation.Under wet conditions,meanwhile,the migration of NH_(4)^(+)from Ti site neighboring the V-O-Ti interface to Ti site of the V-O-Ti interface was exothermic;thus,V-O-Ti entities together with neighboring Ti sites could serve as channels linking NH_(3)pool and active centers for activation of NH_(4)^(+).This finding reveals that the V-O-Ti interface sites on V-based catalysts play a crucial role in NO_(x)removal under realistic conditions,providing a new perspective on NH_(3)-SCR mechan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_(x)removal Vanadia-based catalysts V-O-Ti entities Interface sites reaction mechanism
原文传递
氢燃料电池氧还原催化剂Fe-N_(4)/C合成中的问题及建议
8
作者 张翼飞 《当代石油石化》 CAS 2024年第5期42-48,共7页
通过分析现有文献和技术方案发现,氢燃料电池氧还原催化剂Fe–N_(4)/C合成过程中存在2个关键问题,即过量的氮源会热解产生大量HCN、NO_(x)等剧毒物、污染物,以及氮源不能在碳基质上有效地形成与铁4配位的Fe–N_(4)/C。针对这2个问题,建... 通过分析现有文献和技术方案发现,氢燃料电池氧还原催化剂Fe–N_(4)/C合成过程中存在2个关键问题,即过量的氮源会热解产生大量HCN、NO_(x)等剧毒物、污染物,以及氮源不能在碳基质上有效地形成与铁4配位的Fe–N_(4)/C。针对这2个问题,建议加强热解条件下铁离子和氮原子的转化及其在碳基质中的迁移过程研究,重点研究热解过程中氮配位体前身物形态的演变、氮原子在碳基质中的定向重排、碳基质上氮配位体的形成及其锚定铁离子的机理。氮原子定向重排于碳基质上,一方面,氮原子获得高效利用,减少合成过程中过量氮源热解生成的大量HCN和NO_(x)等污染物,过程环保;另一方面,重排于碳基质上的氮原子与铁离子络合,形成具有高氧还原反应(ORR)活性、高稳定性的4配位Fe–N_(4)/C结构,进一步推动以非贵金属催化剂取代贵金属催化剂Pt/C在氢燃料电池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燃料电池 氧还原反应 Fe–N_(4)/C催化剂 热解 HCN no_(x) 排放 建议
下载PDF
废气脱硝气相反应法研究进展
9
作者 周顺全 《燃料与化工》 CAS 2024年第4期58-61,共4页
化石燃料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会含有有毒有害气体氮氧化物(NOx),其过量排放带来的大气污染和酸雨问题十分严重。通过对燃烧废气中NOx控制技术的介绍,重点分析了废气脱硝的主要方法—气相反应法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及开... 化石燃料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会含有有毒有害气体氮氧化物(NOx),其过量排放带来的大气污染和酸雨问题十分严重。通过对燃烧废气中NOx控制技术的介绍,重点分析了废气脱硝的主要方法—气相反应法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及开发高效低成本的脱硝技术仍是未来的必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石燃料 nox 废气 脱硝 气相反应法
下载PDF
VOCs和NO_(x)协同消除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王卓 楚培齐 +3 位作者 隗陆 刘雨溪 戴洪兴 邓积光 《能源环境保护》 2024年第4期30-41,共12页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和氮氧化物(NO_(x))是细颗粒物(PM_(2.5))和臭氧的重要前驱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采用催化技术协同消除VOCs和NO_(x)被认为是一项极具应用潜力的多污染物治理策略,有望实现PM_(2.5)和臭氧的协同减排...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和氮氧化物(NO_(x))是细颗粒物(PM_(2.5))和臭氧的重要前驱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采用催化技术协同消除VOCs和NO_(x)被认为是一项极具应用潜力的多污染物治理策略,有望实现PM_(2.5)和臭氧的协同减排。近年来,研究人员对协同催化的催化剂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对协同催化的反应机理也进行了深入研究。综述了目前有关VOCs和NO_(x)协同消除催化剂的研究进展,从钒基催化剂、锰基催化剂和分子筛催化剂的角度,详细论述了不同类型催化剂在协同催化VOCs和NO_(x)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讨论了催化剂的结构和理化性质对催化性能及反应途径的影响。分析了协同催化的反应机理以及各组分对催化反应的影响,深入探讨了VOCs和NO_(x)协同催化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未来多污染协同催化剂的开发提供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Cs no_(x) 协同净化 催化剂 反应机理 多污染治理
下载PDF
燃煤电厂SCR脱硝系统喷氨优化模拟
11
作者 卢志民 李博航 +3 位作者 唐雯 陈咏城 吴康洛 姚顺春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2-70,共9页
为提高某660 MW机组SCR(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反应器出口NO_(x)质量浓度分布均匀性,文中以SCR出口NO_(x)质量浓度分布相对标准偏差最小为优化目标,提出了一种基于动力学模型的最优喷氨策略。将现场实测数据作为入口边界条件,耦合反应器... 为提高某660 MW机组SCR(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反应器出口NO_(x)质量浓度分布均匀性,文中以SCR出口NO_(x)质量浓度分布相对标准偏差最小为优化目标,提出了一种基于动力学模型的最优喷氨策略。将现场实测数据作为入口边界条件,耦合反应器内的湍流流动、组分输运和化学反应,进行了CFD数值模拟计算。对氨流动特性进行可视化分析,并定义喷氨格栅分区/喷嘴的流动影响系数,结合基于SCR反应动力学模型建立的出口NO_(x)浓度分布与入口NH3浓度的数学关系,直接求解优化矩阵方程,可得到喷氨格栅不同分区或不同喷嘴的最优可控喷氨流量。模拟结果表明:均匀喷氨方式下,不同分区氨氮浓度混合匹配度不高,SCR反应器出口NO_(x)质量浓度相对标准偏差达到40.1%,分布均匀性较差;按文中提出的方法进行喷氨优化后,出口NO_(x)质量浓度相对标准偏差下降至6.8%,出口均匀性大幅提高,既能实现NO_(x)压线排放满足环保要求,又可避免出现脱硝效率过高和过低的区域。文中通过数值模拟的方式将流场可视化,通过定量求解各阀门喷氨量进行喷氨优化,可以为实际电厂喷氨优化调试提供理论参考,降低调整的盲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R脱硝反应 数值模拟 喷氨优化 no_(x)浓度场 动力学模型
下载PDF
双搅拌反应釜NaClO_(2)同时脱硫脱硝的宏观反应动力学研究
12
作者 臧瑶 钱鑫 +3 位作者 梁子安 金泉至 刘凤 齐立强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65-371,共7页
采用自行设计的小型双搅拌反应釜,以NaClO_(2)溶液为吸收剂,在保持气液传质界面面积不变的条件下开展了模拟烟气同时脱硫脱硝的反应动力学研究。研究了溶液pH、反应温度以及SO_(2)、NO和NaClO_(2)初始浓度对SO_(2)、NO和NO_(x)反应速率... 采用自行设计的小型双搅拌反应釜,以NaClO_(2)溶液为吸收剂,在保持气液传质界面面积不变的条件下开展了模拟烟气同时脱硫脱硝的反应动力学研究。研究了溶液pH、反应温度以及SO_(2)、NO和NaClO_(2)初始浓度对SO_(2)、NO和NO_(x)反应速率的影响,并得到NO和SO_(2)的反应级数和反应速率常数。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适当升高反应温度和降低溶液pH均有利于NO_(x)反应速率的提高;NO初始质量浓度对SO_(2)反应速率的影响不显著,但随着NO初始质量浓度的增大,NO和NO_(x)的反应速率提高;随着SO_(2)初始质量浓度的增加,SO_(2)的反应速率增大,而NO_(x)反应速率呈先增大后变化减缓的趋势;NO和SO_(2)的反应级数分别为0.699和0.843,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6.30 mg^(0.301)/(m^(2.903)·s)和2.20 mg^(0.157)/(m^(2.471)·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搅拌反应釜 NaClO_(2) no_(x) SO_(2) 宏观反应动力学
下载PDF
Storage-reduction strategy for NO_(x) reduction from gas turbine exhaust with W-Ti-CeO_(x) catalyst in natural gas power plants
13
作者 Ningyuan Wang Xiaoqiang Wang +1 位作者 Yue Liu Zhongbiao Wu 《Journal of Rare Earth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6期933-940,I0005,共9页
Traditional vanadium-based 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deNO_(x) catalyst can hardly adapt to the gas conditions(much high NO_(2)/NO_(x) ratio at lower temperature)of the start-up and low loading periods for a ga... Traditional vanadium-based 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deNO_(x) catalyst can hardly adapt to the gas conditions(much high NO_(2)/NO_(x) ratio at lower temperature)of the start-up and low loading periods for a gas turbine.Therefore,a W-Ti-CeO_(x) catalyst with NO_(x) storage and reduction(NSR)function was developed in this work for gas turbine exhaust NO_(x) elimination.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reveal that W-Ti-CeO_(x) catalyst exhibits high NO_(2) adsorption capacity at relatively low temperature while that is quite low for V-W/TiO_(2).The abundant surface Ce^(3+) species can be mainly responsible for its high adsorption ability owing to the reaction between NO_(2) and Ce^(3+) to form nitrate/nitrite species and NO.Meanwhile,the adsorption capacity of W-Ti-CeO_(x) can easily regenerate at medium-high temperature and NH_(3)-SCR reaction.Furthermore,W-Ti-CeO_(x) also shows good NH_(3)-SCR activity,which can fulfill the deNO_(x) process at high temperature.The addition of W and Ti into ceria can enhance the surface acidity and redox ability,thereby increasing the SCR activity.This work proposes a novel storage-reduction strategy for NO_(x) elimination throughout the operation of gas turbi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Ti-CeO_(x)catalyst Gas turbine no_(x)storage and reduction NH_(3)-SCR reaction process Rare earths
原文传递
W火焰机组SCR催化剂低负荷下脱硝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何川 曾多 +3 位作者 苏林 刘鹏 孔凡海 王凯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351-2356,共6页
为了探明W火焰机组SCR催化剂对低负荷烟气条件的适应性,以国内某W火焰机组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实际机组烟气条件下的SCR催化剂低负荷脱硝性能测试,探究催化剂活性衰减与恢复规律,并讨论在不同烟气SO_(3)体积比条件下的催化剂失活特性。采... 为了探明W火焰机组SCR催化剂对低负荷烟气条件的适应性,以国内某W火焰机组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实际机组烟气条件下的SCR催化剂低负荷脱硝性能测试,探究催化剂活性衰减与恢复规律,并讨论在不同烟气SO_(3)体积比条件下的催化剂失活特性。采用N_(2)吸附-脱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仪(XRF)等仪器表征手段对试验样品进行分析,推断催化剂低负荷失活的可能机理。结果表明:SCR催化剂在325℃条件下,活性均不随反应时间的延长而明显下降,可长时间稳定运行;SCR催化剂在304℃条件下出现了活性衰减现象,但其活性可随机组负荷升高而恢复;SCR催化剂在291℃条件下失活较快,随机组负荷升高催化剂脱硝活性无法完全恢复;烟气中SO_(3)体积比越低,催化剂低负荷失活显现就越轻微。SCR催化剂在低温失活后,出现了BET比表面积大幅下降、表面S含量增加等现象。结合测试仪器表征和性能测试结果,SCR催化剂低负荷条件下脱硝性能衰减主要是由于硫酸氢铵等物质的沉积造成。由于W火焰机组烟气具有高NO_(x)、高SO_(x)体积比的特性,其SCR催化剂在低负荷条件下运行具有更高的最低喷氨温度,更容易发生低温失活现象。因此,W火焰机组在低负荷运行时应密切关注SCR脱硝系统运行安全和NO_(x)达标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脱硝 低负荷 失活 硫酸氢铵 多相反应
下载PDF
机动车尾气排放中的气态污染物与金属氧化物之间的反应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贾丽君 梁波 +4 位作者 李程 朱凯 韩文叶 关杰 李英杰 《交通节能与环保》 2021年第5期42-49,共8页
硝酸盐和硫酸盐是大气细颗粒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研究发现机动车尾气排放的气态污染物(NO_(X)、SO_(2))对大气颗粒物的生成有一定的贡献,但忽视了机动车排放的金属氧化物对硝酸盐和硫酸盐生成的促进作用,因此本文对机动车排放的气... 硝酸盐和硫酸盐是大气细颗粒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研究发现机动车尾气排放的气态污染物(NO_(X)、SO_(2))对大气颗粒物的生成有一定的贡献,但忽视了机动车排放的金属氧化物对硝酸盐和硫酸盐生成的促进作用,因此本文对机动车排放的气态污染物与金属氧化物(MgO、MnO_(2)、Al_(2)O_(3)、ZnO、CuO和Cr_(2)O_(3))之间的反应原理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在不同混合气体条件下,NO_(X)、SO_(2)与上述不同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的物种(硝酸盐、硫酸盐)促进了大气颗粒物的生成。同时,从金属氧化物表面物种的生成反应来看,各金属氧化物的非均相反应能力存在差异,且Cr_(2)O_(3)非均相反应较强烈。通过研究,丰富了机动车排放的颗粒物组分对硝酸盐、硫酸盐物种的形成机制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IFTS 金属氧化物 SO_(2) nox 非均相反应
下载PDF
氢气选择性催化还原消除NO_(x)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涛 唐紫钰 +1 位作者 米容立 胡准 《中国科学: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49-559,共11页
氢气选择催化还原(H_(2)-SCR)是指在催化剂作用下,以氢气为还原剂,选择性地将氮氧化物还原为N_(2)和H_(2)O.与已经工业化应用的NH_(3)-SCR技术相比,H_(2)-SCR具有脱硝效率高,原料清洁无毒等优点,被认为是最具发展前景的脱硝方法之一.催... 氢气选择催化还原(H_(2)-SCR)是指在催化剂作用下,以氢气为还原剂,选择性地将氮氧化物还原为N_(2)和H_(2)O.与已经工业化应用的NH_(3)-SCR技术相比,H_(2)-SCR具有脱硝效率高,原料清洁无毒等优点,被认为是最具发展前景的脱硝方法之一.催化剂是H_(2)-SCR反应的核心,开发高效低温H_(2)-SCR催化剂是该方法应用的关键.本文系统介绍了H_(2)-SCR反应的两种机理:NO解离机理和双功能反应机理,并从活性组分、载体、助剂和反应条件的角度,综述了近年来H_(2)-SCR催化剂的发展历程和研究进展,对H_(2)-SCR催化剂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氧化物 H_(2)-SCR 反应机理 脱硝
原文传递
民用燃具低NO_(x)燃烧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17
作者 陈聪 秦朝葵 陈志光 《煤气与热力》 2022年第7期32-36,共5页
阐述氮氧化物生成机理及民用燃具燃烧技术,综述可用于民用燃具的低NO_(x)燃烧技术(分段燃烧技术、浓淡燃烧技术、全预混燃烧技术、烟气再循环燃烧技术、催化燃烧技术)研究进展,分析优缺点,提出多种低NO_(x)燃烧技术结合可进一步降低NO_... 阐述氮氧化物生成机理及民用燃具燃烧技术,综述可用于民用燃具的低NO_(x)燃烧技术(分段燃烧技术、浓淡燃烧技术、全预混燃烧技术、烟气再循环燃烧技术、催化燃烧技术)研究进展,分析优缺点,提出多种低NO_(x)燃烧技术结合可进一步降低NO_(x)排放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民用燃具 氮氧化物 反应机理 no_(x)燃烧技术
下载PDF
浅析不同因素对商用Al_(2)O_(3)负载型催化剂的影响
18
作者 何卫中 安光辉 +2 位作者 任晓斌 贺拴玲 彭志敏 《锅炉制造》 2021年第4期36-38,44,共4页
在固定床脱硝试验装置上,考察催化剂数量、反应温度、SO_(2)浓度等反应条件对某小型商用Al2O3负载型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剂个数为6时,催化活性最佳;反应温度在360℃~420℃范围内,催化剂活性较高,NO_(x)去除率高于60%;SO... 在固定床脱硝试验装置上,考察催化剂数量、反应温度、SO_(2)浓度等反应条件对某小型商用Al2O3负载型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剂个数为6时,催化活性最佳;反应温度在360℃~420℃范围内,催化剂活性较高,NO_(x)去除率高于60%;SO_(2)浓度的变化对催化剂活性有较大影响,且高浓度SO_(2)对催化剂活性存在明显抑制作用,说明该催化剂不适用于SO_(2)浓度波动较大的现场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_(2)O_(3)负载型催化剂 no_(x)去除 反应温度 SO_(2)浓度 影响机理
下载PDF
Investigation of the promotion effect of Mo doped CuO catalysts for the low-temperature performance of NH_(3)-SCR reaction 被引量:1
19
作者 Hui Wang Ting Zhu +2 位作者 Yujie Qiao Shicheng Dong Zhenping Qu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12期5223-5227,共5页
A novel Mo-doped CuO catalyst is developed and used for low-temperature NH_(3)-SCR reaction.Compared with the undoped CuO sample,the Mo doped CuO catalyst shows an increased SCR performance with above 80%NO_(x) conver... A novel Mo-doped CuO catalyst is developed and used for low-temperature NH_(3)-SCR reaction.Compared with the undoped CuO sample,the Mo doped CuO catalyst shows an increased SCR performance with above 80%NO_(x) conversion at 175℃.The XRD and Raman results have confirmed the incorporation of Mo metal ions into CuO lattice to form Mo-O-Cu species which may be related to the enhanced SCR activity.The XPS and UV-vis results reveal the creation of electron interaction between Cu and Mo in this Mo-O-Cu system which provides an increased amount of Lewis and Brønsted acid sites,thereby promoting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of NH_(3) and NO_(x) as verified by NH_(3)-TPD and NO_(x)-TPD characterization.Besides,it also promotes the formation of oxygen vacancies,leading to the increasing of chemisorbed oxygen species,which improves the NO oxidation to NO_(2) activity.Furthermore,in situ DRIFTS technology was also used to study the reaction mechanism of this Mo doped CuO catalyst.The formed NO_(2) could react with NHx(x=3,2)species to enhance the low-temperature NH_(3)-SCR activity via the"fast-SCR"reaction pathway.The nitrate and nitrite ad-species may react with NH_(3) and NH4^(+)ad-species through the L-H pathwa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 doped CuO NH_(3)-SCR no_(x) Solid solution Low-temperature reaction mechanism
原文传递
新型零碳氨燃料的燃烧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20
作者 王智化 余作超 +2 位作者 陈晨霖 何勇 朱燕群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4-40,78,共18页
介绍了国内外对氨燃烧特性的最新研究成果,分析了氢气、合成气、甲烷等各种燃料掺混对氨火焰在点火延迟时间、层流火焰速度和NO_(x)排放特性方面的影响,阐述了近年来包含NH_(3)组分的化学反应动力学机理模型的研究现状,并总结了现阶段... 介绍了国内外对氨燃烧特性的最新研究成果,分析了氢气、合成气、甲烷等各种燃料掺混对氨火焰在点火延迟时间、层流火焰速度和NO_(x)排放特性方面的影响,阐述了近年来包含NH_(3)组分的化学反应动力学机理模型的研究现状,并总结了现阶段的氨燃烧的工业化应用探索,为之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氨作为新型零碳燃料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燃烧供能是可行的,未来发展纯NH3、NH3与各种气液固燃料的掺混燃烧技术及低NO_(x)燃烧技术,最终有望在内燃机、燃气轮机、锅炉等动力装置中大规模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燃料 掺混燃烧 点火延迟时间 层流火焰速度 no_(x)排放特性 化学反应动力学机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