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30 MW旋流对冲锅炉低负荷运行的低NO_(x)燃烧优化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文华 杨茉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3-300,共8页
以某热电厂一台330 MW旋流对冲燃煤锅炉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锅炉在150 MW低负荷运行、不同配风比下炉内的流动、传热及NO_(x)排放情况。结果表明,当二次风配比和燃尽风率增大时,NO_(x)的生成趋势并不呈线性变化,而是存在一个... 以某热电厂一台330 MW旋流对冲燃煤锅炉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锅炉在150 MW低负荷运行、不同配风比下炉内的流动、传热及NO_(x)排放情况。结果表明,当二次风配比和燃尽风率增大时,NO_(x)的生成趋势并不呈线性变化,而是存在一个最低点,可得到一个NO_(x)排放值最低的最佳配风方式。为了验证该最佳工况的优化效果及实际运行的可行性,又将数值研究中的3个典型工况进行了现场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与原运行工况相比,采用最佳配风方式的实际炉膛出口NO_(x)浓度下降20%,锅炉效率提高0.41%。该配风优化方案经济可行,为同类型工程问题提供了优化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流对冲锅炉 数值模拟 燃烧优化 no_(x)排放 锅炉效率 实验验证
下载PDF
Cu离子分子筛催化材料在去除NO_(x)方面应用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孟令钦 崔素萍 +2 位作者 甘延玲 王亚丽 马晓宇 《材料导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50,共9页
控制大气中氮氧化物的排放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用于NO_(x)去除的技术有很多,其中选择性催化还原(NH3-SCR)技术是去除NO_(x)极有效的技术之一,利用CO去除NO_(x)为烟气脱硝(CO-SCR)提供了一种简单且低成本的技术,直接... 控制大气中氮氧化物的排放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用于NO_(x)去除的技术有很多,其中选择性催化还原(NH3-SCR)技术是去除NO_(x)极有效的技术之一,利用CO去除NO_(x)为烟气脱硝(CO-SCR)提供了一种简单且低成本的技术,直接催化分解NO_(x)被认为是去除NO_(x)最理想、最环保的技术。Cu离子分子筛作为去除NO_(x)的高效催化剂,具有宽温度窗口和良好的水热稳定性。本文综述了Cu交换分子筛在去除NO领域的研究进展,讨论了Cu离子分子筛在NH3-SCR、CO-SCR以及直接催化分解NO中的应用,着重总结了Cu离子参与去除NO的反应机理,归纳了分子筛中Cu活性位点对脱硝性能的影响,还讨论了铜离子分子筛的抗H_(2)O和SO_(2)中毒性能,展望了Cu离子分子筛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离子分子筛 no_(x)去除 NH3-SCR no直接分解 CO-SCR
下载PDF
重型柴油机排气电加热NO_(x)排放控制技术研究
3
作者 谢昱卓 刘庚非 +1 位作者 邬斌扬 苏万华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89-298,共10页
为解决重型柴油机在冷起动工况下的NO_(x)排放恶化问题,基于重型柴油机冷起动试验平台,自主设计了排气电加热系统,并研究了不同电加热功率对后处理后的NO_(x)排放和每度电可处理的NO_(x)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电加热功率从2 kW升高至... 为解决重型柴油机在冷起动工况下的NO_(x)排放恶化问题,基于重型柴油机冷起动试验平台,自主设计了排气电加热系统,并研究了不同电加热功率对后处理后的NO_(x)排放和每度电可处理的NO_(x)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电加热功率从2 kW升高至8 kW,NO_(x)排放逐渐降低,每度电可处理的NO_(x)排放逐渐升高;电加热功率固定为8 kW时,NO_(x)排放达到最低(140.3 mg/(kW·h)),相比原机减少了51.55%;电加热功率固定为2 kW时,每度电可处理的NO_(x)排放最多为1 900.8 mg.基于此,通过仿真进行排气电加热器控制策略的开发,控制策略引入NO_(x)转化效率和燃油消耗量作为判据,每度电可处理的NO_(x)排放增加了19.27%.此时,仅消耗0.21 kW·h电能,即可将后处理后的NO_(x)排放从274.76 mg/(kW·h)降低至231.42 mg/(kW·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柴油机 排气电加热系统 no_(x)排放 冷起动 no_(x)转化效率 燃油消耗量
下载PDF
实现低NO_(x)排放的紧耦合后处理器匹配 被引量:3
4
作者 李金成 尧命发 +1 位作者 郑尊清 王浒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1-149,共9页
重型柴油机排放法规不断降低氮氧化物(NO_(x))限值,采用紧耦合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是预期技术路线之一,但是否需采用紧耦合柴油氧化催化器(DOC)以改善紧耦合SCR入口NO_(2)比例仍需要进一步探讨.通过一台商用柴油机,在GT-Power平台分别搭... 重型柴油机排放法规不断降低氮氧化物(NO_(x))限值,采用紧耦合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是预期技术路线之一,但是否需采用紧耦合柴油氧化催化器(DOC)以改善紧耦合SCR入口NO_(2)比例仍需要进一步探讨.通过一台商用柴油机,在GT-Power平台分别搭建DOC和SCR小样模型,基于小样试验数据和遗传算法对反应动力学机理参数进行初步标定,然后使用测试循环数据对机理参数进行修正,进而构建了DOC-DPF-SCR-ASC系统模型.基于系统模型对采用紧耦合DOC的必要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紧耦合DOC会增加紧耦合SCR前的热惯性,使紧耦合SCR的冷起动性能变差.基于系统模型还开展了两级SCR之间的体积匹配,可知柴油机采用主SCR体积为9.94 L时,匹配紧耦合体积为2.13 L的SCR可使系统冷起动工况SCR转化效率由63.0%提高到77.8%,NO_(x)排放降低了42.4%;冷、热起动世界统一瞬态循环(WHTC)加权后的NO_(x)排放由0.38 g/(kW·h)下降到0.21 g/(kW·h),降低了4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柴油机 no_(x)排放 紧耦合柴油氧化催化器 转化效率
下载PDF
MnO_(x)-FeO_(x)/TiO_(2)低温SCR烟气脱硝催化剂制备及其脱硝性能 被引量:1
5
作者 褚昱昊 徐向亚 +2 位作者 刘晓玲 刘红梅 张明森 《工业催化》 CAS 2023年第5期53-58,共6页
采用浸渍法制备MnO_(x)-FeO_(x)/TiO_(2)低温脱硝催化剂粉体,考察锰铁含量对催化剂脱硝性能的影响。选取6Mn-4Fe/TiO_(2)粉体催化剂(Mn质量分数6%,Fe质量分数4%),考察挤出成型配方对条形催化剂孔结构的影响。比较成型前后催化剂脱硝性... 采用浸渍法制备MnO_(x)-FeO_(x)/TiO_(2)低温脱硝催化剂粉体,考察锰铁含量对催化剂脱硝性能的影响。选取6Mn-4Fe/TiO_(2)粉体催化剂(Mn质量分数6%,Fe质量分数4%),考察挤出成型配方对条形催化剂孔结构的影响。比较成型前后催化剂脱硝性能及不同浓度SO_(2)下的抗中毒能力。采用XRD和N_(2)吸附-脱附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粉体催化剂6Mn-4Fe/TiO_(2)具有最佳的低温SCR脱硝活性,在空速18000 h^(-1),氨氮(氨气和一氧化氮)物质的量比1∶1,氧体积分数5%反应条件下,在(120~220)℃内能够保持100%的脱硝效率。在反应温度180℃,SO_(2)浓度300 mg·m^(-3)条件下具有优异的抗硫能力。且成型后,条形催化剂的活性温度窗口进一步拓宽,抗硫能力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工程 低温脱硝 浸渍法 挤出成型法 脱硝效率 抗硫
下载PDF
燃尽风对锅炉效率与NO_(x)生成的耦合影响特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周林 程建 +5 位作者 刘胜利 严共安 周琳刚 任强强 江龙 向军 《湖北电力》 2023年第1期69-75,共7页
为研究燃尽风对锅炉效率以及NO_(x)生成特性的影响,以某630 MW机组前后墙对冲燃煤锅炉为研究对象,在3种不同锅炉负荷下,通过调节不同的燃尽风门开度,得到各工况下燃尽风对锅炉效率和NO_(x)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负荷下锅炉效率... 为研究燃尽风对锅炉效率以及NO_(x)生成特性的影响,以某630 MW机组前后墙对冲燃煤锅炉为研究对象,在3种不同锅炉负荷下,通过调节不同的燃尽风门开度,得到各工况下燃尽风对锅炉效率和NO_(x)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负荷下锅炉效率均随着燃尽风门开度的增大而减小;炉膛NO_(x)生成量在较高负荷下随燃尽风门开度增大,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低负荷下则随着燃尽风门开度的增大而减小;锅炉效率与NO_(x)生成量之间存在耦合关系,基于此建立了可作为锅炉燃烧优化指标的低氮高效燃烧指数,且存在最佳的燃尽风门开度,使得此指数取得最大值,燃尽风门开度需根据负荷和氮氧化物综合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尽风 锅炉效率 no_(x)生成特性 燃烧优化 耦合特性
下载PDF
煤粉富氧分级燃烧NO_(x)排放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陈怀俊 牛芳 +2 位作者 龚艳艳 魏琰荣 王乃继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092-3099,共8页
开发煤粉高效清洁燃烧技术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该文利用两段式高温滴管炉,研究煤粉高温富氧分级燃烧条件下NO_(x)排放的规律。结果表明:二次风量过大或过小均不利于抑制NO的生成,并且二次风氧气浓度和二次风量对NO_(x)... 开发煤粉高效清洁燃烧技术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该文利用两段式高温滴管炉,研究煤粉高温富氧分级燃烧条件下NO_(x)排放的规律。结果表明:二次风量过大或过小均不利于抑制NO的生成,并且二次风氧气浓度和二次风量对NO_(x)的排放规律存在交互影响;NO_(x)排放浓度最低对应的最佳二次风氧气浓度随二次风量氧气系数的增加而减小。当二次风量氧气系数为0.4~0.5且二次风氧气浓度为30%~70%时,存在多组工况NO_(x)排放浓度满足超低排放要求,并且此时飞灰含碳量均低于8%。高温富氧分级燃烧能实现煤粉高效燃烧的同时直接实现NO_(x)的超低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粉 no_(x)排放 富氧燃烧 空气分级燃烧 低氮燃烧 燃烧效率
下载PDF
Ce对CoMnO_(x)催化剂协同CO/NH_(3)脱硝性能
8
作者 张兴宇 刘倩倩 +5 位作者 糜淑琪 韩运斌 玄承博 耿文广 孙荣峰 王鲁元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4-41,共8页
烧结烟气中CO和NO_(x)排放是当前大气污染治理的重点,但传统的NH_(3)-SCR技术存在与烟气温度不匹配、CO处理方式不经济、氨逃逸严重等问题。为了探究CO协助NH_(3)-SCR脱硝技术的规律,利用共沉淀法开发了一种以CoMnCe为活性成分的脱硝催... 烧结烟气中CO和NO_(x)排放是当前大气污染治理的重点,但传统的NH_(3)-SCR技术存在与烟气温度不匹配、CO处理方式不经济、氨逃逸严重等问题。为了探究CO协助NH_(3)-SCR脱硝技术的规律,利用共沉淀法开发了一种以CoMnCe为活性成分的脱硝催化剂,可利用烧结烟气中的CO协同NH_(3)脱除NO_(x),既可提高烟气中CO利用方式,又可降低NH_(3)使用量。活性测试结果表明Ce物质的量比为0.75时,其催化剂具有最佳协同脱硝效率,125℃下NO转化效率高达98%;XRD、Raman、XPS、TEM、H_(2)-TPR等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中Ce物质的量比的增加抑制了Co_(3)O_(4)中晶粒的生长,尽管Co_(3)O_(4)和CeO_(2)仍保持原有晶格结构,但仍有部分Co或Mn原子与Ce原子相互掺杂,导致金属晶格畸变,催化剂表面形成缺陷结构,并生成大量氧空位,同时Ce物质的量比较大时,导致CeO_(2)覆盖催化剂表面结构,且过剩的CeO_(2)在催化剂表面出现团聚现象,阻碍Mn和Co物种参与催化反应;催化活性测试发现制备的催化剂表现出一定抗氧抑制能力,特别是Ce物质的量比较低时,低温下CO-SCR反应活性较好,而随Ce物质的量比增加,催化剂抗氧抑制能力下降;同时随温度升高,表面氧在催化剂表面流动加快,从而促进反应进行,此时含Ce较多CMC2催化剂表现出最佳的抗氧抑制性能,CO降低了NH_(3)-SCR脱硝活性,但对于CMC0.75催化剂,在相对较低温度下,其协同脱硝效率仍较高,这可能是由于催化剂含有的Co、Mn和Ce金属氧化物具有极高的氧化能力,因此合理控制不同金属间的比例与分布,可提高催化剂表面氧化能力,增强表面氧流动,增强协同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催化剂 协同脱硝 氧化性能 CO NH_(3)
下载PDF
垃圾焚烧锅炉二次风风速对NO_(x)污染控制及热效率影响的研究
9
作者 郑闽锋 孙加康 +4 位作者 龚凌诸 卢翔涛 朱猛 石祥 陈佳伟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16,共9页
为研究不同二次风风速对锅炉炉膛内温度、NO_(x)浓度、烟气停留时间分布及热效率的影响,针对某600 t/d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锅炉的燃烧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当后墙二次风风速在42~66 m/s、前墙二次风风速不变时,随着后墙二次风风... 为研究不同二次风风速对锅炉炉膛内温度、NO_(x)浓度、烟气停留时间分布及热效率的影响,针对某600 t/d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锅炉的燃烧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当后墙二次风风速在42~66 m/s、前墙二次风风速不变时,随着后墙二次风风速增大,第一烟道出口处NO_(x)浓度先升高后降低;当第一烟道出口处O_(2)含量从6.47%增加到7.02%,NO_(x)质量浓度从106.98 mg/m^(3)降低到100.18 mg/m^(3),降低了6.36%;前墙二次风风速为42 m/s,后墙二次风风速为66 m/s时,焚烧炉内温度梯度相较其他工况更加均匀,烟气在焚烧炉内温度大于1123 K区域停留时间超过2 s,有利于抑制二口恶英的生成;前墙二次风风速为45 m/s,后墙二次风风速为70 m/s时,相较原始工况第一烟道出口处平均温度降低19.51 K,排烟热损失降低0.83%,固体未完全燃烧热损失降低0.16%,焚烧炉热效率提高0.99%。该研究对垃圾焚烧锅炉低污染、高效率运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活垃圾 数值模拟 二次风风速 no_(x)浓度 热效率
下载PDF
煤粉富氧分级燃烧NO_(x)排放特性研究
10
作者 龚艳艳 《煤质技术》 2023年第3期20-27,共8页
开发高效清洁的煤粉燃烧技术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空气分级燃烧技术在煤粉燃烧初期形成还原性气氛且能有效抑制NO_(x)的生产但不利于煤粉燃烬,而采用富氧分级燃烧可延长煤粉在还原性气氛中的停留时间并抑制NO_(x)的生成及... 开发高效清洁的煤粉燃烧技术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空气分级燃烧技术在煤粉燃烧初期形成还原性气氛且能有效抑制NO_(x)的生产但不利于煤粉燃烬,而采用富氧分级燃烧可延长煤粉在还原性气氛中的停留时间并抑制NO_(x)的生成及促进煤粉燃烬,因而很有必要研究二次风过量氧气系数、二次风氧气体积分数、空气分级系数等因素对煤粉富氧分级燃烧NO_(x)排放的影响规律。利用两段式滴管炉,研究滴管炉上段处于1300℃时富氧分级燃烧条件下NO_(x)的排放规律。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分级系数条件下,NO_(x)排放浓度最低对应的最佳二次风氧气体积分数(c_(2))随二次风过量氧气系数(α_(2))的减小而增大。当α_(2)>0.6时,NO排放浓度随二次风氧气体积分数的增加而增大;当α_(2)=0.4~0.5时,NO排放浓度随二次风氧气体积分数的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当α_(2)<0.3时,NO排放浓度随二次风氧气体积分数的增加而减小。富氧分级燃烧能显著降低NO的排放,α_(2)=0.3~0.6时,NO减排比例均高于75%,当α_(2)=0.3~0.5且c_(2)=50%~100%时,NO减排比例均高于85%,且飞灰含碳量均低于8%。烟气中N_(2)O和NO_(2)的排放浓度均相对较低,在富氧分级条件下NO_(2)的排放可忽略不计,N_(2)O排放浓度随二次风过量氧气系数的增加而降低,且增大氧气体积分数也能进一步抑制N_(2)O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粉 no_(x)排放特性 富氧分级燃烧 低氮燃烧 燃烧效率 空气分级系数 含碳量
下载PDF
Fe基催化剂对煤热解-燃烧的NO_(x)排放控制耦合效果
11
作者 杨颂 孔祥鲁 +5 位作者 王琪 李江鹏 焦婷婷 张凯霞 刘守军 上官炬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3536-3543,共8页
为解决民用散烧原煤中NO_(x)排放高的问题,提出了“热解减氮耦合燃烧脱硝”方法,即将煤与铁助剂混合,通过管式炉热解制备洁净燃料,并对洁净燃料燃烧过程中NO_(x)排放情况进行研究.结合表征手段,考察铁助剂对氮迁移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铁... 为解决民用散烧原煤中NO_(x)排放高的问题,提出了“热解减氮耦合燃烧脱硝”方法,即将煤与铁助剂混合,通过管式炉热解制备洁净燃料,并对洁净燃料燃烧过程中NO_(x)排放情况进行研究.结合表征手段,考察铁助剂对氮迁移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铁助剂的负载比为0.5wt%,热解温度为1000℃时耦合效果最佳,相对于未负载时,焦炭燃烧NO_(x)排放量减少34.65%.热解前负载的铁助剂在焦炭中稳定存在,并可促进热解过程中含氮化合物向N_(2)的转化;在洁净焦炭燃烧过程中,铁助剂的存在利于C和CO与NO_(x)还原,进而降低燃烧过程NO_(x)的高排放.通过一步引入的铁助剂,在煤热解-洁净燃料燃烧过程中对NO_(x)控制耦合效果,最终实现了NO_(x)的超低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Cl_(3) 热解 燃烧 脱氮 no_(x)
下载PDF
燃煤锅炉CO生成特性对锅炉效率及NO_(x)生成的影响机制 被引量:10
12
作者 吴运凯 苏胜 +7 位作者 王中辉 任强强 于鹏峰 黄海舟 徐俊 汪一 胡松 向军 《燃烧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53-561,共9页
以国内某600MW墙式切圆燃烧锅炉为研究对象,在炉膛关键区域布置了高温CO在线监测系统,通过试验与数值模拟计算,研究了炉膛CO生成特性与锅炉效率及NO_(x)排放的关联特性,并建立了低氮综合燃烧指数,以平衡锅炉高效燃烧与低氮排放之间的矛... 以国内某600MW墙式切圆燃烧锅炉为研究对象,在炉膛关键区域布置了高温CO在线监测系统,通过试验与数值模拟计算,研究了炉膛CO生成特性与锅炉效率及NO_(x)排放的关联特性,并建立了低氮综合燃烧指数,以平衡锅炉高效燃烧与低氮排放之间的矛盾.研究结果表明,该锅炉效率随监测的炉膛CO浓度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炉膛NO_(x)排放浓度随炉膛CO浓度的增大而逐渐降低;锅炉CO生成特性与锅炉效率及NO_(x)排放均表现出了显著相关性,优化炉膛CO生成特性能够使得锅炉燃烧效率与氮氧化物排放的综合性能实现优化.锅炉实际运行中,可通过监测与调控炉膛CO浓度,获得低氮综合燃烧指数最大值,以有效平衡锅炉效率与NO_(x)排放之间的矛盾,实现锅炉的高效、低氮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能试验 数值模拟 炉膛CO 锅炉效率 no_(x)生成
下载PDF
B改性钒钛催化剂低温NH_(3)-SCR还原NO_(x)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航航 赵炜 +1 位作者 王谦 吴里程 《分子催化》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1-129,共9页
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技术是降低柴油机NO_(x)排放的常用技术,其核心部件为催化剂.目前最广泛使用的催化剂为V_(2)O_(5)/TiO_(2)催化剂,但其存在一些缺点,如低温活性不佳、活性温度窗口较窄等.为了解决该催化剂存在的上述一系列问题,我们... 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技术是降低柴油机NO_(x)排放的常用技术,其核心部件为催化剂.目前最广泛使用的催化剂为V_(2)O_(5)/TiO_(2)催化剂,但其存在一些缺点,如低温活性不佳、活性温度窗口较窄等.为了解决该催化剂存在的上述一系列问题,我们对V_(2)O_(5)/TiO_(2)催化剂进行改性处理.采用溶胶-凝胶法和浸渍法制备了B改性的V_(2)O_(5)/TiO_(2)催化剂,在标准工况下,在催化剂活性测试平台上对B改性后的催化剂进行活性测试实验,采用XRD、BET和NH_(3)-TPD对催化剂结构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B改性能有效增大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孔容,使催化剂表面弱酸量增加,进而表现出较高活性和稳定性.此外,研究了空速、氧气浓度、氨氮比以及SO_(2)和H_(2)O(g)对催化剂选择性催化还原NO_(x)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催化剂具有较好的抗硫、抗水中毒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改性 催化剂 选择性催化还原 SCR活性 脱硝率
下载PDF
40 t/h煤粉预热燃烧锅炉运行和低NO_(x)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满承波 高超 +4 位作者 欧阳子区 潘清波 田继林 刘敬樟 朱建国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60-166,共7页
为应对日益严峻的大气污染形势,实现煤粉高效低NO_(x)燃烧,开发了煤粉预热燃烧技术。煤粉首先进入流化床预热燃烧器,与较低当量比的空气发生部分燃烧反应产生热量将自身预热至800℃以上,在高温强还原性气氛下析出并脱除部分燃料氮,预热... 为应对日益严峻的大气污染形势,实现煤粉高效低NO_(x)燃烧,开发了煤粉预热燃烧技术。煤粉首先进入流化床预热燃烧器,与较低当量比的空气发生部分燃烧反应产生热量将自身预热至800℃以上,在高温强还原性气氛下析出并脱除部分燃料氮,预热后的燃料随后进入煤粉炉炉膛,在炉内通过分级配风进一步控制NO_(x)生成。某40 t/h煤粉预热燃烧锅炉工业试验结果表明:该锅炉可实现高效运行和低NO_(x)排放的协同控制;锅炉NO_(x)排放质量浓度随锅炉负荷的提升而逐渐升高,提高内二次风比例和延迟三次风配入等手段均有利于降低NO_(x)排放质量浓度;二次风当量比在0.4左右时NO_(x)排放质量浓度最低;锅炉热效率可达到93.08%,在50%~100%负荷范围内可实现NO_(x)原始排放质量浓度≤119 mg/m3(φ(O_(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粉 预热燃烧 锅炉 高效燃烧 no_(x)排放 热效率
下载PDF
Interface sites on vanadia-based catalysts are highly active for NO_(x) removal under realistic conditions
15
作者 Zhihui Lv Guangzhi He +8 位作者 Wenshuo Zhang Jingjing Liu Zhihua Lian Yang Yang Zidi Yan Guangyan Xu Wenpo Shan Yunbo Yu Hong 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523-536,共14页
TiO_(2)-supported V_(2)O_(5)catalysts are commonly used in NO_(x)reduction with ammonia due to their robust catalytic performance.Over these catalysts,it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that the active species are mainly deri... TiO_(2)-supported V_(2)O_(5)catalysts are commonly used in NO_(x)reduction with ammonia due to their robust catalytic performance.Over these catalysts,it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that the active species are mainly derived from the vanadia species rather than the intrinsic structure of V-O-Ti entities,namely the interface sites.To reveal the role of V-O-Ti entities in NH_(3)-SCR,herein,we prepared TiO_(2)/V_(2)O_(5)catalysts and demonstrated that V-O-Ti entities were more active for NO_(x)reduction under wet conditions than the V sites(V=O)working alone.On the V-O-Ti entities,kinetic measurements and first principles calculations revealed that NH_(3)activation exhibited a much lower energy barrier than that on V=O sites.Under wet conditions,the V-O-Ti interface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the transformation of V=O to V-OH sites thus benefiting NH_(3)activation.Under wet conditions,meanwhile,the migration of NH_(4)^(+)from Ti site neighboring the V-O-Ti interface to Ti site of the V-O-Ti interface was exothermic;thus,V-O-Ti entities together with neighboring Ti sites could serve as channels linking NH_(3)pool and active centers for activation of NH_(4)^(+).This finding reveals that the V-O-Ti interface sites on V-based catalysts play a crucial role in NO_(x)removal under realistic conditions,providing a new perspective on NH_(3)-SCR mechan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_(x)removal Vanadia-based catalysts V-O-Ti entities Interface sites Reaction mechanism
原文传递
基于国Ⅵ柴油机SCR系统NO_(x)转化效率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常啸天 程晓章 +2 位作者 朱博文 王浩 邢晓通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71-175,共5页
为了探究柴油氧化催化器(diesel oxidation catalyst,DOC)+柴油颗粒捕集器(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DPF)+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系统氢氧化物(NO_(x))转化效率影响因素,文章利用AVL BOOST仿真软件对催... 为了探究柴油氧化催化器(diesel oxidation catalyst,DOC)+柴油颗粒捕集器(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DPF)+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系统氢氧化物(NO_(x))转化效率影响因素,文章利用AVL BOOST仿真软件对催化器的化学反应过程进行数值仿真及实验验证。结果表明:仿真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后处理系统的催化反应过程;当排气温度处于310~490℃范围内时,SCR催化器的反应效率最佳;在最佳转化温度下,进气流量对NO_(x)转化效率基本没有影响;在排气中适量提高NO_(2)占比可以提高NO_(x)的转化效率,但高温下促进作用不显著;在一定范围内,转化效率随排气中氧气质量分数增加而增加,且温度对该过程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转化效率 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催化器 氢氧化物(no_(x)) 排气温度
下载PDF
柴油机SCR催化器NO_(x)转化效率影响因素的数值分析
17
作者 赵浩 何伟 《电子科技》 2022年第6期89-94,共6页
为探究旋流混合器温度以及尿素注入流量对NO_(x)转化效率的影响,以某柴油发动机SCR催化器为研究对象,运用CFD技术对其进行化学反应和稳态流动数值模拟。通过改变旋流混合器的温度和尿素注入流量,对比分析不同情况下NH3的浓度与均匀性系... 为探究旋流混合器温度以及尿素注入流量对NO_(x)转化效率的影响,以某柴油发动机SCR催化器为研究对象,运用CFD技术对其进行化学反应和稳态流动数值模拟。通过改变旋流混合器的温度和尿素注入流量,对比分析不同情况下NH3的浓度与均匀性系数以及出口处NO_(x)的质量分数。研究结果表明,SCR催化器出口处NO_(x)质量分数分布呈现中心低边缘高的规律,旋流混合器温度的变化对NH3速度均匀性系数影响较小。在其温度为400℃时NH3分布较均匀,NH3生成率和NO_(x)转化效率较高。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尿素注入流量,能够提高NO_(x)转化效率和尿素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SCR CFD 选择性催化还原 数值模拟 均匀性系数 no_(x)转化效率 尿素利用率
下载PDF
钒基催化剂同步去除燃煤烟气中甲苯与NO_(x)研究
18
作者 张益兰 肖高飞 +3 位作者 李剑晗 杜玥莹 付名利 胡芸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3546-3554,共9页
采用不同工艺制备V_(2)O_(5)-WO_(3)-MoO_(x)/TiO_(2)堇青石整体式催化剂,以甲苯和NO为探针分子,考察了Mo的负载量、涂覆方法、粘结剂的种类等制备工艺对整体式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用XRD、SEM-EDS、FT-IR、BET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分... 采用不同工艺制备V_(2)O_(5)-WO_(3)-MoO_(x)/TiO_(2)堇青石整体式催化剂,以甲苯和NO为探针分子,考察了Mo的负载量、涂覆方法、粘结剂的种类等制备工艺对整体式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用XRD、SEM-EDS、FT-IR、BET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涂敷法,以添加量为1%的甲基纤维素为粘结剂所制备的V1W6Mo3/TiO_(2)堇青石蜂窝陶瓷整体式催化剂具有最优活性和稳定性(T_(90)为307℃,负载率为28.26%,脱落率为6.81%),在燃煤烟气中具有优异的同步去除VOCs与NO性能,甲苯去除率可达99%,NO去除率为100%,N_(2)选择性为99%.XRD、SEM-EDS表明V、W、Mo活性组分分布均匀且高度分散.FT-IR证明添加甲基纤维素的整体式催化剂具有优异的抗硫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烟气 催化氧化 整体式催化剂 VOCs与no_(x)同步去除
下载PDF
基于OBD监测的国六柴油机NO_(x)排放方法研究
19
作者 陈栋栋 彭丽娟 +2 位作者 高慎勇 李云华 孙晓宇 《内燃机与动力装置》 2022年第4期48-53,共6页
为实现国六柴油机NO_(x)排放精准有效监测,依据柴油机国六排放标准对车载诊断系统(on board diagnostics,OBD)监测NO_(x)排放的要求,提出一种以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转化效率为基础的监测与标定方法,结合... 为实现国六柴油机NO_(x)排放精准有效监测,依据柴油机国六排放标准对车载诊断系统(on board diagnostics,OBD)监测NO_(x)排放的要求,提出一种以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转化效率为基础的监测与标定方法,结合某柴油机进行标定并验证SCR劣化件的报错情况与正常件的误报错余量。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实时准确计算SCR转化效率;并及时有效判定NO_(x)排放是否超OBD监测限值,符合国六标准对OBD监测NO_(x)排放的要求;使SCR正常件能够留出合理余量防止误判,使SCR劣化件能够有效甄别并及时触发监控器,实现有效监测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六柴油机 OBD监测 no_(x)排放 SCR转化效率
下载PDF
60 t/h煤粉预热燃烧锅炉宽负荷运行特性研究
20
作者 田继林 朱建国 +4 位作者 朱书骏 刘敬樟 曾雄伟 欧阳子区 吕清刚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3-140,共8页
为满足国家“双碳”目标下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领域的迫切需求,在工业锅炉、电站锅炉等领域开发了煤粉预热燃烧技术。煤粉先进入流态化预热燃烧器中高温改性,再进入锅炉炉膛分级配风燃烧,从而实现了煤高效、低氮燃烧,并在1台60 t/h煤粉锅... 为满足国家“双碳”目标下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领域的迫切需求,在工业锅炉、电站锅炉等领域开发了煤粉预热燃烧技术。煤粉先进入流态化预热燃烧器中高温改性,再进入锅炉炉膛分级配风燃烧,从而实现了煤高效、低氮燃烧,并在1台60 t/h煤粉锅炉上进行了技术验证。锅炉侧墙对冲布置了2只预热燃烧器,单只预热燃烧器设计热功率为26 MW,以烟煤为原料,在10%~100%负荷范围开展了6个不同负荷的锅炉运行特性和NOx排放特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锅炉在各负荷下运行状态稳定、良好,无助燃条件下实现了10%超低负荷稳定运行;预热燃烧器各参数合理、循环状态稳定,满足锅炉宽负荷的运行要求;负荷下锅炉燃烧效率均在97%以上,10%、20%负荷下锅炉热效率大于85%,30%及以上负荷锅炉热效率均在90%以上;通过调整配风,锅炉各负荷下NO_(x)原始排放均低于50mg/m^(3)(φ(O2)=9%)。60 t/h煤粉预热燃烧锅炉的成功示范,为煤粉高效清洁灵活燃烧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热燃烧 煤粉锅炉 超低负荷稳燃 高效燃烧 超低nox排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