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心血管疾病(CVD)是腹膜透析(PD)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而营养不良是PD患者发生CVD及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预后营养指数(PNI)作为一种综合评估患者免疫、炎症和营养状态的指标,因其具有便利性与可靠性等优点,在肿瘤等多种疾病的预...背景心血管疾病(CVD)是腹膜透析(PD)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而营养不良是PD患者发生CVD及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预后营养指数(PNI)作为一种综合评估患者免疫、炎症和营养状态的指标,因其具有便利性与可靠性等优点,在肿瘤等多种疾病的预后评估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不同时间点的营养状态与PD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仍有待进一步探究。目的探讨PD患者首年PNI与CVD死亡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回顾性观察性队列研究,纳入2000-01-01—2019-07-01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以及赣州市人民医院4所中心置管并开始接受PD治疗的1640例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截止时间为2021-07-01,终点事件为CVD死亡并记录患者生存时间及具体死亡原因。应用限制性立方条图(RCS)分析PNI与PD患者CVD死亡风险之间的非线性关联;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PD患者的生存曲线,绘制PNI预测PD患者CVD死亡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根据最佳截断值(cut-off=40.46)将患者分为低PNI组703例与高PNI组937例;采用Log-rank检验和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探讨PNI对PD患者CVD死亡的影响。结果本研究中位随访时间为30个月,随访期间共148例患者死亡,其中CVD死亡73例(49.32%)。RCS结果表明,PNI与CVD死亡事件呈线性关联(P for Nonlinear=0.655)。ROC曲线显示,PNI预测PD患者CVD死亡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17(95%CI=0.659~0.775,P<0.001),灵敏度为74.0%,特异度为58.6%。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低PNI组CVD生存率低于高PNI组(χ^(2)=26.685,P<0.001)。多因素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校正性别、年龄及CVD病史等混杂因素后,低PNI组仍是CVD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HR=7.76,95%CI=1.72~35.06,P=0.008),亚组分析结果仍稳健,无明显交互作用。结论PNI降低是PD患者CVD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PD首年PNI评分在评估PD患者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并分析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血清纤维蛋白原/白蛋白值(FAR)、γ-谷氨酰转肽酶(γ-GGT),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邯郸...目的探讨并分析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血清纤维蛋白原/白蛋白值(FAR)、γ-谷氨酰转肽酶(γ-GGT),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邯郸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实施PCI的急性NSTEMI患者93例,根据术后30 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将其分为MACE组(n=21)及无MACE组(n=72)。比较术前、术后30 d MACE组及无MACE组血清FAR、γ-GGT、NT-proBNP水平,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影响急性NSTEMI患者术后30 d MACE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FAR、γ-GGT、NT-proBNP水平对急性NSTEMI患者术后MACE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MACE组年龄为(65.37±3.46)岁;Killip分级为Ⅰ级2例,Ⅱ级3例,Ⅲ级5例,Ⅳ级11例;病变支数双支5例,3支16例;术后30 d血清FAR、γ-GGT、NT-proBNP水平分别为(2.87±0.55)%、(53.27±3.06)U/L、(914.35±84.35)ng/mL。无MACE组的年龄为(58.71±2.86)岁;Killip分级为Ⅰ级32例,Ⅱ级27例,Ⅲ级7例,Ⅳ级6例;病变支数为双支53例,3支19例;术后30 d血清FAR、γ-GGT、NT-proBNP水平分别为(2.12±0.51)%、(44.33±3.35)U/L、(656.82±75.63)ng/mL。MACE组和无MACE组的年龄、Killip分级、病变支数及术后30 d血清FAR、γ-GGT、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史、高血脂史、糖尿病史及术前1 d血清FAR、γ-GGT、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FAR、γ-GGT、NT-proBNP升高均为影响急性期NSTEMI患者术后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3.074、2.686、3.340,P均<0.05)。ROC结果显示血清FAR、γ-GGT、NT-proBNP及其联合检测预测急性NSTEMI患者术后MACE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81、0.690、0.733和0.790,联合检测的AUC更高(P<0.05)。结论血清FAR、γ-GGT、NT-proBNP水平升高增加了急性NSTEMI患者PCI术后MACE的发生风险,三者联合检测对患者术后不良预后有一定预测价值。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分析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血浆胱抑素C(cystatinC,Cys-C)、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水平相关性,并分析血浆Cys-C、NT-proBNP评估老年CHF患者预后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7月—2022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92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BMI指数分为肥胖组(49例)、超重组(68例)和正常组(75例)三组。对比各亚组患者血浆Cys-C、NT-proBNP水平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的方式探究老年CHF患者BMI指数与血浆Cys-C、NT-proBNP相关性,对入组患者实施12个月随访,将患者按照预后情况区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对比两亚组患者血浆Cys-C、NT-proBNP水平差异并评估预后评估价值。结果肥胖组患者血浆Cys-C、NT-proBNP水平高于超重组,超重组患者血浆Cys-C、NT-proBNP水平高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老年CHF患者的BMI指数与其血浆Cys-C、NT-proBN水平均呈现明显的正相关性(r=0.7104,P<0.0001)(r=0.6603,P<0.0001);随访12个月显示,死亡组患者的血浆Cys-C、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Cys-C、NT-proBNP对老年CHF预后评估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AUC)为0.6930(P=0.0009)、0.7982(P<0.0001)。结论老年CHF患者随BMI指数升高,血浆Cys-C、NT-proBNP水平逐渐升高,血浆Cys-C、NT-proBNP对老年CHF临床结局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进一步研究有推广应用于老年CHF预后评估潜力。
文摘背景心血管疾病(CVD)是腹膜透析(PD)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而营养不良是PD患者发生CVD及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预后营养指数(PNI)作为一种综合评估患者免疫、炎症和营养状态的指标,因其具有便利性与可靠性等优点,在肿瘤等多种疾病的预后评估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不同时间点的营养状态与PD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仍有待进一步探究。目的探讨PD患者首年PNI与CVD死亡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回顾性观察性队列研究,纳入2000-01-01—2019-07-01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以及赣州市人民医院4所中心置管并开始接受PD治疗的1640例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截止时间为2021-07-01,终点事件为CVD死亡并记录患者生存时间及具体死亡原因。应用限制性立方条图(RCS)分析PNI与PD患者CVD死亡风险之间的非线性关联;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PD患者的生存曲线,绘制PNI预测PD患者CVD死亡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根据最佳截断值(cut-off=40.46)将患者分为低PNI组703例与高PNI组937例;采用Log-rank检验和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探讨PNI对PD患者CVD死亡的影响。结果本研究中位随访时间为30个月,随访期间共148例患者死亡,其中CVD死亡73例(49.32%)。RCS结果表明,PNI与CVD死亡事件呈线性关联(P for Nonlinear=0.655)。ROC曲线显示,PNI预测PD患者CVD死亡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17(95%CI=0.659~0.775,P<0.001),灵敏度为74.0%,特异度为58.6%。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低PNI组CVD生存率低于高PNI组(χ^(2)=26.685,P<0.001)。多因素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校正性别、年龄及CVD病史等混杂因素后,低PNI组仍是CVD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HR=7.76,95%CI=1.72~35.06,P=0.008),亚组分析结果仍稳健,无明显交互作用。结论PNI降低是PD患者CVD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PD首年PNI评分在评估PD患者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文摘目的探讨并分析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血清纤维蛋白原/白蛋白值(FAR)、γ-谷氨酰转肽酶(γ-GGT),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邯郸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实施PCI的急性NSTEMI患者93例,根据术后30 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将其分为MACE组(n=21)及无MACE组(n=72)。比较术前、术后30 d MACE组及无MACE组血清FAR、γ-GGT、NT-proBNP水平,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影响急性NSTEMI患者术后30 d MACE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FAR、γ-GGT、NT-proBNP水平对急性NSTEMI患者术后MACE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MACE组年龄为(65.37±3.46)岁;Killip分级为Ⅰ级2例,Ⅱ级3例,Ⅲ级5例,Ⅳ级11例;病变支数双支5例,3支16例;术后30 d血清FAR、γ-GGT、NT-proBNP水平分别为(2.87±0.55)%、(53.27±3.06)U/L、(914.35±84.35)ng/mL。无MACE组的年龄为(58.71±2.86)岁;Killip分级为Ⅰ级32例,Ⅱ级27例,Ⅲ级7例,Ⅳ级6例;病变支数为双支53例,3支19例;术后30 d血清FAR、γ-GGT、NT-proBNP水平分别为(2.12±0.51)%、(44.33±3.35)U/L、(656.82±75.63)ng/mL。MACE组和无MACE组的年龄、Killip分级、病变支数及术后30 d血清FAR、γ-GGT、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史、高血脂史、糖尿病史及术前1 d血清FAR、γ-GGT、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FAR、γ-GGT、NT-proBNP升高均为影响急性期NSTEMI患者术后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3.074、2.686、3.340,P均<0.05)。ROC结果显示血清FAR、γ-GGT、NT-proBNP及其联合检测预测急性NSTEMI患者术后MACE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81、0.690、0.733和0.790,联合检测的AUC更高(P<0.05)。结论血清FAR、γ-GGT、NT-proBNP水平升高增加了急性NSTEMI患者PCI术后MACE的发生风险,三者联合检测对患者术后不良预后有一定预测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