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反诘疑问代词“那”的形成问题
被引量:
11
1
作者
冯春田
《语言科学》
2006年第6期52-61,共10页
询问事理与反诘,并且主要用于反诘的“那(哪)”出现于东汉时期。已有不少学者对这个疑问词作过有益探索,但它的来源问题至今尚无一致或可为定论的意见。文章从学史的角度对相关的主要观点加以梳理,进而分析诘问词“那”的形成问题,认为...
询问事理与反诘,并且主要用于反诘的“那(哪)”出现于东汉时期。已有不少学者对这个疑问词作过有益探索,但它的来源问题至今尚无一致或可为定论的意见。文章从学史的角度对相关的主要观点加以梳理,进而分析诘问词“那”的形成问题,认为“那”形成于“奈何”的省缩音变,这不但有“奈(X)何”的“奈”可作“那”的证据,也有差不多同时期或前后同一系疑问词及其他疑问词发生的同类型变化的有力支持。“那”由“奈何”省缩音变形成后,所进入的主流句式应该是自上古汉语以来的“何得/可/能+VP”疑问句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史
用法
词音
省缩音变
诘问词“那”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那+疑问代词”结构的语用探析
2
作者
罗娟娟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91-95,共5页
在日常话语交际中,最常见的"那+疑问代词"结构大致有"那啥""那谁""那什么"三种,此结构多用于非正式场合的交际。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为指示语指代话语交际中不愿说出或者无法用词...
在日常话语交际中,最常见的"那+疑问代词"结构大致有"那啥""那谁""那什么"三种,此结构多用于非正式场合的交际。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为指示语指代话语交际中不愿说出或者无法用词汇表达的部分;二是作为话语标记组构话轮、转换话轮、进行话语修正,对话轮的组构又体现在引出新话题和延续话轮两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那+疑问代词”结构
指示语
话语标记
话语修正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哪”作为疑问代词书写规范的形成与确立
3
作者
胡习之
高群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30-637,640,共9页
疑问代词“那”的分化,从1919年蔡晓舟提倡用“哪”,再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哪”最终完全取代“那”而成为唯一的规范书写形式,经历了四五十年的实践过程。1956年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的制定,尤其是中学《汉语》课本对疑问代词书写形...
疑问代词“那”的分化,从1919年蔡晓舟提倡用“哪”,再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哪”最终完全取代“那”而成为唯一的规范书写形式,经历了四五十年的实践过程。1956年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的制定,尤其是中学《汉语》课本对疑问代词书写形式的选用标志着“哪”作为疑问代词书写规范的最终确立,至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最后成为全民自觉的书写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疑问代词
哪
书写规范
形成
确立
原文传递
反诘疑问代词“那”的历史演变
被引量:
3
4
作者
王鸿雁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33-137,共5页
对于询问事理,特别是用于意在否定的反诘疑问代词"那"的历史演变,不少学者做过探讨和研究,但迄今为止尚无可作为定论的意见。在对于反诘问"那"形成的关键时期——汉魏六朝时期语料以及疑问代词系统分析的基础上,从...
对于询问事理,特别是用于意在否定的反诘疑问代词"那"的历史演变,不少学者做过探讨和研究,但迄今为止尚无可作为定论的意见。在对于反诘问"那"形成的关键时期——汉魏六朝时期语料以及疑问代词系统分析的基础上,从句法位置、功能扩展、词语兴替等角度考察反诘疑问代词"那"形成、演变的历史轨迹,近代汉语中反诘疑问代词"那"既不是由"奈何"合音而来也不是由"奈何"省缩音变而来的,而是在汉末至魏晋南北朝时期语言的发展演变、词语的更替融合中,承接了"安"’、"恶"、"焉"的句法功能而形成的,是语言发展中的新质新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句法功能
历史演变
反诘“那”
原文传递
对语气词“那”中古用例的语文学讨论
被引量:
2
5
作者
朱庆之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1,共11页
为了证明语气词"那"在中古已经产生,学术界近二十年陆续找出一些新的用例。利用语文学的方法考察这些用例,发现绝大多数都不能成立。这些"那"有的是错字,有的是语气词"耶"的形误字,有的则是动词或疑问词&...
为了证明语气词"那"在中古已经产生,学术界近二十年陆续找出一些新的用例。利用语文学的方法考察这些用例,发现绝大多数都不能成立。这些"那"有的是错字,有的是语气词"耶"的形误字,有的则是动词或疑问词"奈"的通假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气词“那”
语气词“耶”
疑问词“那”
疑问词“奈”
动词“奈”
形误字
通假字
语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反诘疑问代词“那”的形成问题
被引量:
11
1
作者
冯春田
机构
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
出处
《语言科学》
2006年第6期52-61,共10页
文摘
询问事理与反诘,并且主要用于反诘的“那(哪)”出现于东汉时期。已有不少学者对这个疑问词作过有益探索,但它的来源问题至今尚无一致或可为定论的意见。文章从学史的角度对相关的主要观点加以梳理,进而分析诘问词“那”的形成问题,认为“那”形成于“奈何”的省缩音变,这不但有“奈(X)何”的“奈”可作“那”的证据,也有差不多同时期或前后同一系疑问词及其他疑问词发生的同类型变化的有力支持。“那”由“奈何”省缩音变形成后,所进入的主流句式应该是自上古汉语以来的“何得/可/能+VP”疑问句式。
关键词
研究史
用法
词音
省缩音变
诘问词“那”
Keywords
the history of research usage pronunciations of words phonetic blending
interrogative
pronoun
na
in rhetorical questions
分类号
H146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那+疑问代词”结构的语用探析
2
作者
罗娟娟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91-95,共5页
文摘
在日常话语交际中,最常见的"那+疑问代词"结构大致有"那啥""那谁""那什么"三种,此结构多用于非正式场合的交际。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为指示语指代话语交际中不愿说出或者无法用词汇表达的部分;二是作为话语标记组构话轮、转换话轮、进行话语修正,对话轮的组构又体现在引出新话题和延续话轮两个方面。
关键词
“那+疑问代词”结构
指示语
话语标记
话语修正
Keywords
na + interrogative pronoun structure
demonstrative
pronoun
discourse remarker
discourse correction
分类号
H136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哪”作为疑问代词书写规范的形成与确立
3
作者
胡习之
高群
机构
阜阳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30-637,640,共9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文学修辞百年研究史(1919-2019)”(19BZW010)资助。
文摘
疑问代词“那”的分化,从1919年蔡晓舟提倡用“哪”,再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哪”最终完全取代“那”而成为唯一的规范书写形式,经历了四五十年的实践过程。1956年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的制定,尤其是中学《汉语》课本对疑问代词书写形式的选用标志着“哪”作为疑问代词书写规范的最终确立,至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最后成为全民自觉的书写规范。
关键词
疑问代词
哪
书写规范
形成
确立
Keywords
interrogative
pronoun
na
(哪)
writing norm
formulation
establishment
分类号
H146 [语言文字—汉语]
原文传递
题名
反诘疑问代词“那”的历史演变
被引量:
3
4
作者
王鸿雁
机构
深圳大学国际交流学院
出处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33-137,共5页
基金
深圳大学2011年度人文社科基金项目"汉语反问句的情态意义研究"(00035141)
文摘
对于询问事理,特别是用于意在否定的反诘疑问代词"那"的历史演变,不少学者做过探讨和研究,但迄今为止尚无可作为定论的意见。在对于反诘问"那"形成的关键时期——汉魏六朝时期语料以及疑问代词系统分析的基础上,从句法位置、功能扩展、词语兴替等角度考察反诘疑问代词"那"形成、演变的历史轨迹,近代汉语中反诘疑问代词"那"既不是由"奈何"合音而来也不是由"奈何"省缩音变而来的,而是在汉末至魏晋南北朝时期语言的发展演变、词语的更替融合中,承接了"安"’、"恶"、"焉"的句法功能而形成的,是语言发展中的新质新词。
关键词
句法功能
历史演变
反诘“那”
Keywords
syntactic function
historical evolution
rhetorical
interrogative
question
pronoun
na
那
分类号
H146.3 [语言文字—汉语]
原文传递
题名
对语气词“那”中古用例的语文学讨论
被引量:
2
5
作者
朱庆之
机构
香港教育学院人文学院中国语言学系
北京大学中文系
出处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1,共11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功能-类型学取向的汉语语义演变研究"(14ZDB098)
香港特区政府研资局优配基金(GRF/HKIEd844710)
文摘
为了证明语气词"那"在中古已经产生,学术界近二十年陆续找出一些新的用例。利用语文学的方法考察这些用例,发现绝大多数都不能成立。这些"那"有的是错字,有的是语气词"耶"的形误字,有的则是动词或疑问词"奈"的通假字。
关键词
语气词“那”
语气词“耶”
疑问词“那”
疑问词“奈”
动词“奈”
形误字
通假字
语文学
Keywords
Mood particle
na
( 那)
Mood partictle Ye(耶)
interrogative
pronoun
na
i(奈)
Verb
na
i(奈)
Distorted character(s)
Loan character(s)
Philology
分类号
H141 [语言文字—汉语]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反诘疑问代词“那”的形成问题
冯春田
《语言科学》
2006
1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那+疑问代词”结构的语用探析
罗娟娟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哪”作为疑问代词书写规范的形成与确立
胡习之
高群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0
原文传递
4
反诘疑问代词“那”的历史演变
王鸿雁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3
原文传递
5
对语气词“那”中古用例的语文学讨论
朱庆之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2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