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2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aY(MoO_(4))_(2):Sm^(3+)荧光材料的制备及其发光性能的研究
1
作者 赵政恺 史忠祥 +1 位作者 王晶 李翔 《辽宁化工》 CAS 2023年第11期1576-1580,共5页
采用传统水热反应一步合成出一系列与基质同相的Sm^(3+)离子掺杂NaY(MoO_(4))_(2)荧光粉。XRD、SEM、粒度分布和发光光谱等测试结果表明,所得产物为具有四方白钨矿结构的微米颗粒,且当更多Sm^(3+)取代Y^(3+)离子后,会引起晶胞常数增大... 采用传统水热反应一步合成出一系列与基质同相的Sm^(3+)离子掺杂NaY(MoO_(4))_(2)荧光粉。XRD、SEM、粒度分布和发光光谱等测试结果表明,所得产物为具有四方白钨矿结构的微米颗粒,且当更多Sm^(3+)取代Y^(3+)离子后,会引起晶胞常数增大。此外,当引入EDTA-2Na后,其颗粒尺寸在减小的同时,形貌亦由八面体演变至长方体,这是EDTA-2Na控制颗粒生长以及对{001}晶面的优先作用吸附所致。最后,在814 nm近红外光激发下,可观察到565 nm绿光、600 nm橙光以及647 nm与706 nm处的红光发射,其中绿光发射源自Sm^(3+)的^(4)G_(5/2)→^(6)H_(5/2)跃迁,橙光由Sm^(3+)的^(4)G_(5/2)→^(6)H_(7/2)跃迁产生,而红光则分别归属于^(4)G_(5/2)→^(6)H_(9/2)和^(4)G_(5/2)→^(6)H_(11/2)跃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y(moo_(4))_(2):sm^(3+) 水热反应 EDTA-2Na
下载PDF
Sr_(0.5)Zr_(2)(PO_(4))_(3)-(Ce,Sm)PO_(4)复相陶瓷核废物固化体的制备及化学稳定性
2
作者 刘缘 范林杰 +4 位作者 刘昆奇 刘蝶 宋江 刘吉 王军霞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21,共9页
为同时固化高放废物中的模拟放射性核素Sr、Ce和Sm,采用一步微波烧结工艺成功制备了Sr_(0.5)Zr_(2)(PO_(4))_(3)-(Ce,Sm)PO_(4)复相磷酸盐陶瓷固化体,采用XRD、Raman、SEM-EDS和密度表征研究了其物相组成、微观结构以及致密性,并利用PC... 为同时固化高放废物中的模拟放射性核素Sr、Ce和Sm,采用一步微波烧结工艺成功制备了Sr_(0.5)Zr_(2)(PO_(4))_(3)-(Ce,Sm)PO_(4)复相磷酸盐陶瓷固化体,采用XRD、Raman、SEM-EDS和密度表征研究了其物相组成、微观结构以及致密性,并利用PCT法评估了化学稳定性。结果表明:Sr_(0.5)Zr_(2)(PO_(4))_(3)相和(Ce,Sm)PO_(4)独居石相兼容性好,两相间不发生相互反应;所制备的复相陶瓷固化体晶粒尺寸小,相对密度高于96%,改变Sm/Ce比对固化体的微观结构和致密性无明显影响;PCT测试结果表明Sr、Ce和Sm的元素归一化元素浸出率都较低,与单相磷酸盐陶瓷固化体相比,复相磷酸盐陶瓷固化体具有较为优异的化学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_(0.5)Zr_(2)(PO_(4))_(3)-(Ce sm)PO_(4)复相陶瓷固化体 微波烧结 致密性 化学稳定性
下载PDF
球形NaY(MoO_4)_2∶Sm^(3+)荧光粉的合成及荧光性能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兆 徐克 江元汝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25-528,共4页
以水热法合成了球形NaY(MoO_4)_2∶Sm^(3+)红色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光致荧光光谱(PL)进行表征,考察荧光粉的晶相、形貌及发光性能。研究了Sm^(3+)掺杂浓度对发光性能的影响,通过调节体系酸度对样品形... 以水热法合成了球形NaY(MoO_4)_2∶Sm^(3+)红色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光致荧光光谱(PL)进行表征,考察荧光粉的晶相、形貌及发光性能。研究了Sm^(3+)掺杂浓度对发光性能的影响,通过调节体系酸度对样品形貌进行控制。实验结果表明:180℃水热反应20h,pH=7.0时控制合成出规则球形NaY(MoO_4)_2粉体,当Sm^(3+)的摩尔掺杂量为4%时,发射峰强度达到最大,继续增加Sm^(3+)浓度,其发射峰强度减弱,出现了浓度猝灭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y(moo4)2∶sm3+ 发光 水热合成 荧光粉
下载PDF
碱土金属离子对掺杂NaY(MoO_(4))_(2):Sm^(3+)上转换发光的影响
4
作者 王雅静 孙蕊 +2 位作者 宋明艳 肖林久 郭建 《当代化工》 CAS 2021年第1期41-45,共5页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不同种类的二价碱土金属离子Re2+(Mg2+、Ba2+、Sr2+、Ca2+)掺杂NaY(MoO4)2:Sm3+上转换荧光材料,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发射光谱,对合成样品的晶型结构、形貌和上转换发光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碱土金...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不同种类的二价碱土金属离子Re2+(Mg2+、Ba2+、Sr2+、Ca2+)掺杂NaY(MoO4)2:Sm3+上转换荧光材料,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发射光谱,对合成样品的晶型结构、形貌和上转换发光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碱土金属的掺杂可以通过Y3+格位和占据晶格间隙的方式进入基质晶格;在814nm近红外光上转换激发下,观察到NaY(MoO4)2:Sm3+565 nm处4G5/2→6H5/2能级跃迁的绿光发射峰,600 nm处4G5/2→6H7/2能级跃迁的橙光发射峰以及647nm处4G5/2→6H9/2能级跃迁的红光发射峰。掺杂碱土金属离子后的Re2+@NaY(MoO4)2:Sm3+晶型均与NaY(MoO4)2标准卡一致,颗粒更加均匀。掺杂Re2+(Mg2+、Ba2+、Sr2+、Ca2+)后,上转换发光强度增强,分别可提高60%、70%、45%、60%,这是因为掺杂的Re2+离子替换了Y3+离子产生O2-空位,空位在电荷迁移耦合作用下作为敏化剂,向激活离子传递上转换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转换发光 碱土金属离子掺杂 nay(moo_(4))_(2):sm^(3+) 水热法
下载PDF
NaY(WO_4)_2∶Sm^(3+)晶体的生长与上转换发光 被引量:5
5
作者 程振祥 张树君 +4 位作者 宋峰 郭红沧 刘雪松 韩建儒 陈焕矗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56-259,共4页
用Czochralski法生长了高光学质量、大尺寸的NaY(WO4 ) 2 ∶Sm3 + 单晶。测量了晶体在室温下的吸收谱 ,对跃迁的能级进行了指认。在 94 6nm泵浦下测量了晶体的上转换荧光发射谱。研究了NYW晶体中Sm3 + 上转换发光的机制。
关键词 钨酸钇钠晶体 钐离子 nay(WO4)2晶体 sm^3+离子 上转换 晶体生长
下载PDF
KLa(MoO_4)_2∶Sm^(3+)红色荧光粉的温度特性 被引量:3
6
作者 王轶卓 张艳秋 +4 位作者 林成新 李香萍 张金苏 李磊 陈宝玖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416-1421,共6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KLa(Mo O4)2∶Sm3+红色荧光粉,利用X射线衍射对晶体结构进行表征,发现不同浓度Sm3+掺杂的样品均为单斜相结构。测量了样品的激发和发射光谱,观察到样品在紫外区及可见蓝绿区均有强的激发带,在404 nm激发下存在4个...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KLa(Mo O4)2∶Sm3+红色荧光粉,利用X射线衍射对晶体结构进行表征,发现不同浓度Sm3+掺杂的样品均为单斜相结构。测量了样品的激发和发射光谱,观察到样品在紫外区及可见蓝绿区均有强的激发带,在404 nm激发下存在4个发射峰。测量了不同温度下样品的发射光谱和荧光衰减曲线,对样品的荧光温度猝灭进行了分析,确定了样品发光的温度猝灭是由横向穿越所导致的,采用Arrhennius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确定激活能约为0.48 e V,表明荧光粉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La(moo4)2∶sm3+ 红色荧光粉 温度猝灭 横向穿越
下载PDF
816nm光激发下Sm^(3+)掺杂NaY(WO_4)_2上转换发光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王雅静 史忠祥 +3 位作者 魏蕾 李娟娟 肖林久 谢颖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55-157,共3页
通过水热法合成出NaY(WO_4)_2∶Sm^(3+)上转换荧光粉。该荧光粉性质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粉末衍射、激发光谱以及发射光谱来表征。探讨了Sm^(3+)浓度及退火温度对NaY(WO_4)_2∶Sm^(3+)晶体结构、形貌和发光性能的影响。在Sm^(3+)... 通过水热法合成出NaY(WO_4)_2∶Sm^(3+)上转换荧光粉。该荧光粉性质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粉末衍射、激发光谱以及发射光谱来表征。探讨了Sm^(3+)浓度及退火温度对NaY(WO_4)_2∶Sm^(3+)晶体结构、形貌和发光性能的影响。在Sm^(3+)浓度为1.2%,800℃退火条件下合成的样品具有最佳发光性能。利用816nm光激发NaY(WO_4)_2∶Sm^(3+),观察到了563nm处绿光,606nm处橙光以及647nm处的红光发射峰。它们分别来自于Sm^(3+)的~4 G_(5/2)→~6 H_(5/2)、~4 G_(5/2)→~6 H_(7/2)、~ G_(5/2)→~6 H_(9/2)能级跃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转换发光 nay(WO4)2∶sm3+ 水热法 退火
下载PDF
新型红色荧光粉NaLa(MoO_4)_2∶Sm^(3+)的微波辅助溶胶-凝胶法合成及发光性能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翟永清 张弯 +3 位作者 殷艳杰 韩英 李学敏 胡崔琛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92-1498,共7页
采用微波辅助溶胶-凝胶法合成了NaLa(MoO_4)_2∶Sm^(3+)新型系列红色荧光粉。通过热重-差热分析仪分析了前驱体的热分解过程,运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及荧光分光光度计等手段分别对样品的物相结构、微观形貌、发光性质等进行分析表征... 采用微波辅助溶胶-凝胶法合成了NaLa(MoO_4)_2∶Sm^(3+)新型系列红色荧光粉。通过热重-差热分析仪分析了前驱体的热分解过程,运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及荧光分光光度计等手段分别对样品的物相结构、微观形貌、发光性质等进行分析表征。结果表明:前驱体在700℃以上煅烧即可得到NaLa(MoO_4)_2的纯相;800℃煅烧所得样品粒度均匀,尺寸约为700~800 nm;所合成的NaLa(MoO_4)_2∶Sm^(3+)主要的激发峰位于307 nm、364 nm、377 nm、405 nm、469 nm处,其中最强的激发峰位于405 nm;发射光谱主要由571 nm、607 nm、647 nm处的三个发射峰组成,分别对应Sm^(3+)的4G5/2→6H5/2、4G5/2→6H7/2、4G5/2→6H9/2跃迁,其中最强发射峰位于647 nm处,说明样品在紫外、近紫外及蓝光区均可被激发,且发出红光。研究发现:煅烧温度为800℃、Sm3+掺杂浓度为0.04时,样品发光强度最大,其浓度淬灭主要是由电偶极-电偶极相互作用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La(moo4)2∶sm3+ 微波辅助溶胶-凝胶法 红色荧光粉 浓度猝灭
下载PDF
花状NaY(Mo04)2的合成和NaY(MoO4)2:Eu^3+的光学性质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悠金 祝玮 +1 位作者 何红梅 郑傲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4期451-456,J0002,共7页
用微波辅助水热一煅烧法成功合成了花状NaY(MoO4)2颗粒,用XRD、XPS、FESEM进行了表征,提出了花状NaY(MoO4)2颗粒可能的形成机理.采用相同的方法合成了NaY(MoO4)2:Eu^3+荧光体,该荧光材料在612nm处有一个强的发射峰,可用作... 用微波辅助水热一煅烧法成功合成了花状NaY(MoO4)2颗粒,用XRD、XPS、FESEM进行了表征,提出了花状NaY(MoO4)2颗粒可能的形成机理.采用相同的方法合成了NaY(MoO4)2:Eu^3+荧光体,该荧光材料在612nm处有一个强的发射峰,可用作白色发光二极管的红色磷光剂.此外,微波辅助水热一煅烧法可能发展成为制备其他花状稀土钼酸盐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y(moo4)2 花状 水热法 纳米材料 机理 光谱
下载PDF
Sm^(3+):NaY(WO_4)_2激光拉曼晶体的生长与性能表征 被引量:1
10
作者 许丽梅 《莆田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90-92,共3页
采用提拉法(CZ法)生长出了Sm3+:NaY(WO4)(2简称Sm3+:NYW)单晶,给出晶体的较佳生长工艺:晶体沿[100]生长,转速为15—20r/min,提拉速度为1.0—2.0mm/h,分五个程序退火。TG-DTA分析得到晶体的熔点为1203℃。通过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检测晶... 采用提拉法(CZ法)生长出了Sm3+:NaY(WO4)(2简称Sm3+:NYW)单晶,给出晶体的较佳生长工艺:晶体沿[100]生长,转速为15—20r/min,提拉速度为1.0—2.0mm/h,分五个程序退火。TG-DTA分析得到晶体的熔点为1203℃。通过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检测晶体中稀土元素Sm3+的含量。另外,测量了室温下250—2000nm范围内的吸收和透过光谱以及在405nm激发下的上转换荧光发射谱。结果表明:Sm3+:NYW晶体具有易于生长、分凝系数高、吸收峰强、吸收带宽等优点,在LD泵浦的激光器中将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3+:nay(WO4)2晶体 提拉法 晶体生长 光谱
下载PDF
NaY(MoO_4)_2∶Er^(3+)纳米晶体荧光粉的发光与光学温度传感特性(英文) 被引量:3
11
作者 孙英斐 吕树臣 +1 位作者 孟庆裕 曲秀荣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582-1590,共9页
采用熔盐法制备了不同煅烧温度的NaY(MoO_4)_2∶Er^(3+)荧光粉材料,样品的晶体结构与微观形貌由X射线衍射仪和场发射扫描电镜测得。Er^(3+)掺杂的Na Y(MoO_4)_2纳米晶体的斯托克斯荧光发射光谱是在不同煅烧温度下测得的。NaY(MoO_4)_2∶... 采用熔盐法制备了不同煅烧温度的NaY(MoO_4)_2∶Er^(3+)荧光粉材料,样品的晶体结构与微观形貌由X射线衍射仪和场发射扫描电镜测得。Er^(3+)掺杂的Na Y(MoO_4)_2纳米晶体的斯托克斯荧光发射光谱是在不同煅烧温度下测得的。NaY(MoO_4)_2∶Er^(3+)荧光粉材料的两个能级~2H_(11/2)-~4I_(15/2)和~4S_(3/2)-~4I_(15/2)跃迁的发射强度比随煅烧温度的增加而减小。NaY(MoO_4)_2∶Er^(3+)荧光粉材料的温度传感特性依赖于Er^3的两个热耦合能级~2H_(11/2)-~4I_(15/2)和~4S_(3/2)-~4I_(15/2)的发射强度。研究表明,在一个相对大的传感温度范围(303~573 K),600℃煅烧的样品的温度传感灵敏度比900℃煅烧的样品高,样品的温度传感灵敏度随煅烧温度的增加而减小,600℃煅烧的样品的温度传感灵敏度为1.36×10^(-2)K^(-1),比900℃煅烧的样品高76.6%。最后,解释了基于不同煅烧温度的温度传感灵敏度的物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盐法 nay(moo4)2∶Er^3+荧光粉 温度传感
下载PDF
NaY_(1-x)(MoO_4)_2∶xEu^(3+)的制备及发光性能 被引量:3
12
作者 冯昕钰 樊国栋 +1 位作者 魏晓晓 张国贤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20,共8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成功制备了一系列新型NaY_(1-x)(MoO_4)_2∶xEu^(3+)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和荧光光谱仪对其晶型结构、微观形貌以及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得样品呈白钨矿结构,空间点群结构为I41/a,属... 采用高温固相法成功制备了一系列新型NaY_(1-x)(MoO_4)_2∶xEu^(3+)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和荧光光谱仪对其晶型结构、微观形貌以及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得样品呈白钨矿结构,空间点群结构为I41/a,属于四方晶系结构,颗粒尺寸在75~260 nm之间。在466 nm激发下,样品发射出波长为615 nm的红光。通过对样品的荧光寿命、发光机理和红橙光分支比(R/O)分析发现,Eu3+的浓度对样品荧光寿命影响不大,寿命为0.38~0.39 ms;而随着Eu3+掺杂浓度增加,R/O值逐渐减小,样品对称性增加。同时研究了Eu3+掺杂浓度及温度对NaY_(1-x)(MoO_4)_2∶xEu^(3+)材料发光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NaY_(1-x)-(MoO_4)_2∶xEu^(3+)的浓度猝灭现象不明显,但却发生明显的温度猝灭现象。由此可见,NaY_(1-x)(MoO_4)_2∶xEu^(3+)在发光二极管(LED)用高效红色荧光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度猝灭 温度猝灭 发光机理 nay(moo4)2:R/O
下载PDF
NaY(WO_(4))2∶Sm^(3+)粉末的制备及荧光性能 被引量:1
13
作者 孟晓燕 吴斌 +2 位作者 刘清 王意 吴秀平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0-125,共6页
以柠檬酸三钠为结合剂,采用水热法结合高温烧结两步法制备了一系列NaY_(1-x)(WO_(4))2∶xSm^(3+)(x=0、0.005、0.010、0.015、0.020、0.025、0.030)粉末。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和荧光性能(PL)对粉末的相... 以柠檬酸三钠为结合剂,采用水热法结合高温烧结两步法制备了一系列NaY_(1-x)(WO_(4))2∶xSm^(3+)(x=0、0.005、0.010、0.015、0.020、0.025、0.030)粉末。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和荧光性能(PL)对粉末的相结构、形貌、成分以及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所合成粉末为NaY(WO_(4))2的纯相,属四方晶系白钨矿结构,其形貌为3D花形。在405 nm的光激发下,NaY(WO_(4))2∶Sm^(3+)粉末在600 nm处具有最高的荧光强度,对应于Sm^(3+)的^(4)G_(5/2)→^(6)H_(7/2)磁偶极跃迁,观察到橙红光发射,且Sm^(3+)最佳掺杂摩尔分数为0.015时,粉末显示出最强的荧光发射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y(WO_(4))2∶sm^(3+)掺杂 柠檬酸三钠 水热法 高温烧结 3D花形 橙红色 荧光粉 荧光性能
下载PDF
基于I-SM4和SM2的混合加密算法
14
作者 孙敏 陕童 续森炜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857-860,共4页
近年来,数据泄露事件频发,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由于单一的加密算法无法满足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需求,因此一般采用混合加密算法进行数据加密。现有的混合加密算法主要基于国外设计的加密算法,不符合网络空间安全自主可控的要求。... 近年来,数据泄露事件频发,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由于单一的加密算法无法满足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需求,因此一般采用混合加密算法进行数据加密。现有的混合加密算法主要基于国外设计的加密算法,不符合网络空间安全自主可控的要求。针对这一问题,结合改进的SM4算法(I-SM4)与SM2算法,设计了一种新的混合加密算法。该算法改进了SM4加密算法的密钥扩展部分,采用线性同余序列代替原有的密钥扩展方式对轮密钥进行扩展,降低了轮密钥之间的相关性,提高了密钥的安全性。此外,采用将I-SM4与SM2相结合的方法,一方面可以加强对I-SM4密钥的管理,提高安全性;另一方面可以缩短单独使用SM2加密算法所需的时间。通过实验与分析证明,文中提出的混合加密算法能够有效提高网络传输过程中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不可否认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加密 sm2 sm3 sm4 线性同余
下载PDF
Zn^(2+)掺杂增强NaY(MoO_4)_2:Yb^(3+),Ho^(3+)荧光粉的上转换发光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昭文 董泉 杨凤丽 《中国钨业》 CAS 2018年第2期47-52,共6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一系列的NaY_(0.78-x)(MoO_4)_2∶0.2Yb^(3+),0.02Ho^(3+),xZn^(2+)(x=0,0.05,0.1,0.15,0.2,0.25)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以及荧光光谱仪分别对样品的结构、形貌和荧光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Zn^(2+)...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一系列的NaY_(0.78-x)(MoO_4)_2∶0.2Yb^(3+),0.02Ho^(3+),xZn^(2+)(x=0,0.05,0.1,0.15,0.2,0.25)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以及荧光光谱仪分别对样品的结构、形貌和荧光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Zn^(2+)的掺杂可以通过替换Y^(3+)格位和占据晶格间隙的方式进入基质晶格。在980nm激光激发下,样品呈现出了强烈的绿光(551nm)和相对微弱的红光发射(668nm),分别归因于Ho^(3+)的~5F_4,~5S_2→~5I_8和~5F_5→~5I_8跃迁。Zn^(2+)的掺杂可以使上转换发光强度显著增强,其原因是Zn^(2+)掺杂产生了O^(2-)空位而且可以裁剪Ho^(2+)周围的局域晶体场对称性。基于泵浦依赖的研究,对能级图和可能的上转换发光机理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转换 Zn^2+掺杂 增强发光 nay0.78-x(moo4)2:0.2Yb^3+ 0.02Ho^3+ xZn^2+
下载PDF
Eu^(3+)掺杂的α-Gd_2(MoO_4)_3荧光粉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18
16
作者 张国有 赵晓霞 +1 位作者 孟庆裕 王晓君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24-728,共5页
采用固相反应法合成了Eu3+掺杂的α-Gd2(MoO4)3荧光粉。通过XRD、SEM以及激发和发射光谱对样品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助熔剂为3%时样品的结晶较好,样品的发光强度最强,并且样品粉末不团聚。光谱测量的结果表明该荧光粉与其他商品荧光粉不... 采用固相反应法合成了Eu3+掺杂的α-Gd2(MoO4)3荧光粉。通过XRD、SEM以及激发和发射光谱对样品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助熔剂为3%时样品的结晶较好,样品的发光强度最强,并且样品粉末不团聚。光谱测量的结果表明该荧光粉与其他商品荧光粉不同,其最有效的激发波长不在电荷迁移带范围,其f-f跃迁的465,395nm吸收更强,这就意味着该类荧光粉可作为目前已商品化的白光LED的红色补偿荧光粉,也可作为近紫外LED和三基色荧光粉组合型白光器件的红色荧光粉的候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d2(moo4)3 白光LED 荧光粉
下载PDF
白色荧光粉NaGd(MoO_4)_2:Dy^(3+),Eu^(3+)的水热合成及发光性能 被引量:13
17
作者 姜营营 刘桂霞 +2 位作者 王进贤 董相廷 于文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94-799,共6页
采用谷氨酸辅助水热法合成了八面体形NaGd(MoO4)2:Dy3+,Eu3+白色荧光粉.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合成的样品为四方晶系的NaGd(MoO4)2纯相.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显示所制备的粒子为八面体形,各边长约为2μm.荧光光谱结果表明,在NaGd(MoO4)2:4%Dy... 采用谷氨酸辅助水热法合成了八面体形NaGd(MoO4)2:Dy3+,Eu3+白色荧光粉.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合成的样品为四方晶系的NaGd(MoO4)2纯相.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显示所制备的粒子为八面体形,各边长约为2μm.荧光光谱结果表明,在NaGd(MoO4)2:4%Dy3+,yEu3+(y=0,0.5%,0.6%,0.7%,0.8%,0.9%,1.0%)样品中,随着Eu3+掺入量的增加,Dy3+的发射峰逐渐减弱,而Eu3+的发射峰逐渐增强,说明Dy3+-Eu3+之间存在能量传递.通过色坐标图可知,当Eu3+掺杂量y=0.9%时,荧光粉的色坐标(0.338,0.281)与标准的白光色坐标(0.33,0.33)接近,表明NaGd(MoO4)2:4%Dy3+,0.9%Eu3+是很好的近紫外光激发下的白色荧光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Gd(moo4)2:Dy3+ Eu3+ 发光材料 白光 水热合成
下载PDF
SrIn_2O_4∶Sm^(3+)红色荧光粉的发光特性 被引量:11
18
作者 刘海燕 孙明生 +1 位作者 杨志平 杨艳民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8-41,共4页
采用燃烧法合成了SrIn2O4:Sm3+红色荧光粉并研究了其发光性质。发射光谱由位于红橙区的3个主要荧光发射峰组成,峰值分别为568,606,660nm,对应Sm3+的4G5/2→6H5/2、4G5/2→6H7/2和4G5/2→6H9/2特征跃迁发射,其中606nm的发射最强。激发光... 采用燃烧法合成了SrIn2O4:Sm3+红色荧光粉并研究了其发光性质。发射光谱由位于红橙区的3个主要荧光发射峰组成,峰值分别为568,606,660nm,对应Sm3+的4G5/2→6H5/2、4G5/2→6H7/2和4G5/2→6H9/2特征跃迁发射,其中606nm的发射最强。激发光谱包括峰值位于323,413nm的宽带,说明该荧光粉可以被近紫外-紫色发光二极管管芯激发发射红光。研究了Sm3+的掺杂浓度对样品发光强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SrIn2O4:Sm3+是一种可用于制作白光LED的红色荧光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D 荧光粉 sm3+ SrIn2O4
下载PDF
白光LED用红色发射荧光粉Gd2(MoO4)3:Eu^3+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15
19
作者 程丽红 仲海洋 +1 位作者 孙佳石 赵晓霞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29-233,共5页
以NH4F为助熔剂采用固相反应法合成了Eu3+掺杂的-αGd2(MoO4)3荧光粉。研究了引入不同含量助熔剂时对材料的结晶、荧光粉颗粒粒径、表面形貌及光谱性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引入重量比为3%时样品具有好的结晶和优良的光谱性质;同时,随... 以NH4F为助熔剂采用固相反应法合成了Eu3+掺杂的-αGd2(MoO4)3荧光粉。研究了引入不同含量助熔剂时对材料的结晶、荧光粉颗粒粒径、表面形貌及光谱性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引入重量比为3%时样品具有好的结晶和优良的光谱性质;同时,随着助熔剂量的增加Eu3+离子在晶体中所处的格位对称性发生了变化;另外,通过Eu3+掺杂浓度变化的结果讨论了Eu3+的浓度猝灭行为。光谱测量的结果表明,该荧光粉与其他商品荧光粉不同,其最有效的激发波长不在电荷迁移带范围,而是465和395 nm跃迁,该荧光粉可作为近紫外LED和三基色荧光粉组合型白光器件的红色荧光粉的候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d2(moo4)3:Eu^3+ 白光LED 荧光粉 助熔剂 稀土
下载PDF
Gd_2(MoO_4)_3∶Tb^(3+)荧光粉的固相合成与光谱性质 被引量:7
20
作者 程丽红 仲海洋 +3 位作者 孙佳石 李香萍 张金苏 陈宝玖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238-1242,共5页
以MoO3、Gd2O3及Tb4O7为原料,以NH4HF2为助溶剂,在碳粉还原条件下制备了不同Tb3+掺杂浓度的Gd2(MoO4)荧光粉样品。采用X射线衍射(XRD)对样品的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发现掺杂浓度的改变未对产物的晶体结构产生影响,产物均为单一正交相Gd2(... 以MoO3、Gd2O3及Tb4O7为原料,以NH4HF2为助溶剂,在碳粉还原条件下制备了不同Tb3+掺杂浓度的Gd2(MoO4)荧光粉样品。采用X射线衍射(XRD)对样品的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发现掺杂浓度的改变未对产物的晶体结构产生影响,产物均为单一正交相Gd2(MoO4)3。对样品的激发、发射光谱及荧光衰减特性进行了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样品在200~300 nm范围内具有较强的源自于Tb3+的f-d跃迁及Mo-O电荷迁移跃迁吸收;在紫外光激发下观察到了Tb3+及MoO42-基团的本征发射。研究了发光强度、荧光寿命以及样品的发光色坐标与Tb3+浓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样品的发射光色纯度较差,该体系荧光粉与实际应用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d2(moo4)3 TB3+ 绿色荧光粉 荧光衰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