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arrative Strategies and Aesthetic Ethics of Nabokovian Otherworld in Lolita and Pale Fire
1
作者 Juan Wu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6年第7期709-721,共13页
关键词 叙事策略 伦理 审美 修辞手法 火焰检测 人类意识 美学
下载PDF
伦理边界、自我伦理学与审美狂喜——纳博科夫小说中的后现代伦理问题 被引量:2
2
作者 陈冬秀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6-160,共5页
美国作家纳博科夫在《洛丽塔》和《阿达》等作品中提供了新的乱伦书写的文学经验,跨越了传统的伦理边界。纳博科夫的这种书写呼应后现代伦理思想。在反思和批判现代性的基础上,后现代自我伦理学一方面强调了个人所具有的道德自由感,摒... 美国作家纳博科夫在《洛丽塔》和《阿达》等作品中提供了新的乱伦书写的文学经验,跨越了传统的伦理边界。纳博科夫的这种书写呼应后现代伦理思想。在反思和批判现代性的基础上,后现代自我伦理学一方面强调了个人所具有的道德自由感,摒除了现代性的秩序和规范对于人的约束和束缚,另一方面又最终把道德的个人化引向了"审美化"的方向。纳博科夫提出的"审美狂喜"可以从身体美学和文学的游戏精神两个方面来进行理解,这种审美狂喜是后现代自我伦理学的表现方式,以便证明人性的自由和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博科夫 伦理边界 自我伦理学 审美狂喜 后现代
下载PDF
感受“审美狂喜”——论小说《洛丽塔》的语言魅力 被引量:3
3
作者 颜丙香 《滨州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68-71,共4页
语言大师纳博科夫的心爱之作《洛丽塔》的语言富于诗情画意,还带有喜剧幽默色彩。小说以英语为主,夹杂法语、拉丁语等外国语的多语创作形式更好地表现了小说中人物的性格特色;大量双关、暗指词语构筑艺术手法及押头韵词汇的运用,一方面... 语言大师纳博科夫的心爱之作《洛丽塔》的语言富于诗情画意,还带有喜剧幽默色彩。小说以英语为主,夹杂法语、拉丁语等外国语的多语创作形式更好地表现了小说中人物的性格特色;大量双关、暗指词语构筑艺术手法及押头韵词汇的运用,一方面增加了小说阅读的难度,另一方面则产生了特殊的艺术效果,增强了小说的美感与吟诵的乐感。小说的语言魅力充分展现了作者创作的一贯原则:即给自己及读者带来“审美狂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丽塔》 语言魅力 审美狂喜
下载PDF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文学接受观
4
作者 张巧凤 韩模永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745-747,共3页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不仅在文学创作上具有独特的艺术个性,而且作为一个思想独立的艺术家,在他卓尔不群的文学观念中也蕴含着卓异的文学接受观:无论是创作还是阅读,文学活动都是一项充满创造性的自由的精神活动;丰富的想象、关注...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不仅在文学创作上具有独特的艺术个性,而且作为一个思想独立的艺术家,在他卓尔不群的文学观念中也蕴含着卓异的文学接受观:无论是创作还是阅读,文学活动都是一项充满创造性的自由的精神活动;丰富的想象、关注细节和反复阅读是成为优秀读者的潜质;只有优秀的读者才能用脊髓骨去体验阅读的快乐,并通过文本与艺术家在审美狂喜中相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文学接受 读者 审美快感
下载PDF
纳博科夫“审美的狂喜”美学思想初探
5
作者 高超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31-33,共3页
纳博科夫"审美的狂喜"美学思想分为:感官的"狂喜"和理智的"狂喜"。感官的"狂喜"是作者和读者都容易感受到的,是那种用"脊椎骨"所感受到的震颤;它在小说文本中的具体表现形式是:狂欢... 纳博科夫"审美的狂喜"美学思想分为:感官的"狂喜"和理智的"狂喜"。感官的"狂喜"是作者和读者都容易感受到的,是那种用"脊椎骨"所感受到的震颤;它在小说文本中的具体表现形式是:狂欢化的场景、小丑式的人物、诙谐灵动的语言等。理智的"狂喜"衍生于纳博科夫对蝴蝶"摹拟之谜"的研究,它是一种需要用大脑来思考、顿悟而产生的"狂喜";它在小说文本中的具体表现形式为:戏仿的结构、对细节的编织以及叙事的技巧等。纳博科夫提出的"审美的狂喜"美学思想,不仅赋予小说文本超凡脱俗的艺术性,而且还使得小说创作成为一场充满"审美的狂喜"的文本游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博科夫 “审美的狂喜” 感官的“狂喜” 蝴蝶“摹拟之谜” 理智的“狂喜”
下载PDF
发现的愉悦——小说《洛丽塔》的侦探特征解读
6
作者 颜丙香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78-80,94,共4页
《洛丽塔》是纳博科夫的心爱之作。该书叙事技巧多变,创作风格特异,融合了各种文学创作体裁。通过探讨该小说中的侦探特征,揭示作者戏仿了传统的侦探小说。《洛丽塔》中的侦探特征可以透露纳博科夫创作的艺术原则,帮助读者克服阅读困难... 《洛丽塔》是纳博科夫的心爱之作。该书叙事技巧多变,创作风格特异,融合了各种文学创作体裁。通过探讨该小说中的侦探特征,揭示作者戏仿了传统的侦探小说。《洛丽塔》中的侦探特征可以透露纳博科夫创作的艺术原则,帮助读者克服阅读困难并带来发现的愉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丽塔》 侦探特征 戏仿
下载PDF
从《洛丽塔》管窥纳博科夫的文学创作观 被引量:1
7
作者 陶涛 《沈阳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71-73,共3页
分析了小说《洛丽塔》。小说在讲述一个饱受争议的故事的同时,通过诸多隐喻间接地表达了作者对文学创作的理解,认为纳博科夫将这些细节称之为小说的神经、脉络和坐标。读者通过对这些细节的细读,能获得一个合适的文学视角来解读《洛丽... 分析了小说《洛丽塔》。小说在讲述一个饱受争议的故事的同时,通过诸多隐喻间接地表达了作者对文学创作的理解,认为纳博科夫将这些细节称之为小说的神经、脉络和坐标。读者通过对这些细节的细读,能获得一个合适的文学视角来解读《洛丽塔》和纳博科夫,从而走进纳博科夫潜心营造的艺术世界,感受到纳博科夫努力追求的"美学幸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丽塔》 文学创作观 美学幸福
下载PDF
论《洛丽塔》中的美感极乐
8
作者 尹家兵 《红河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39-42,共4页
纳博科夫是一位唯美主义者,他主张艺术与道德无关,而是为美服务。《洛丽塔》完美阐释了纳博科夫的这一艺术追求。纳博科夫借亨伯特之手用美妙的语言文字和对各种文体的独到摹仿,带给读者别样的美感极乐。
关键词 纳博科夫 洛丽塔 美感极乐
下载PDF
论纳博科夫小说中的流亡生活与审美狂喜
9
作者 李浩文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87-92,共6页
俄裔美籍作家纳博科夫是俄罗斯"十月革命"后的一只"流亡的蝴蝶",在他的众多文学作品中,流亡生活和艺术追求是最重要的命题。本文将试图阐释纳博科夫小说中的流亡观和艺术观,从而解读纳博科夫艺术世界中的审美狂喜。
关键词 纳博科夫 流亡 审美狂喜
下载PDF
艺术自治与艺术自治之外:《洛丽塔》仪式话语初探
10
作者 张诗雨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1年第5期125-130,共6页
小说《洛丽塔》是作家纳博科夫跨越现实与彼岸、美学与道德、生与死界限以实践其艺术自治的力作。纳博科夫通过重复仪式,力图对现实中“美学狂喜”的缺失提出思辨,建立艺术自治话语,并借反仪式话语扭转柏拉图话语的尊卑关系,从而对艺术... 小说《洛丽塔》是作家纳博科夫跨越现实与彼岸、美学与道德、生与死界限以实践其艺术自治的力作。纳博科夫通过重复仪式,力图对现实中“美学狂喜”的缺失提出思辨,建立艺术自治话语,并借反仪式话语扭转柏拉图话语的尊卑关系,从而对艺术自治之自洽提出反思。作者最终通过仪式肯定生命,重现希腊悲剧,打破艺术自治之阈限。如此,在《洛丽塔》这部严肃文学作品中,美学、道德、哲学维度得以交融。纳博科夫在书写仪式/反仪式话语上的努力,为其超验于艺术自治这一现代主义核心信条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博科夫 《洛丽塔》 艺术自治 美学狂喜 仪式话语 反仪式话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