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特异性酯酶α-NAE活性及抑制试验对急性白血病分型诊断的评价研究
1
作者 崔景辉 刘劲松 +2 位作者 王永才 刘宏宇 岳连虎 《解放军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6年第3期1-3,共3页
本研究分别采用0,1.5,3.0,4.0,5.0,6.0,7.0,8.0,9.0,10.0mg/ml共10个不同浓度的NaF对2060份血液标本进行活性及抑制试验。结果表明:α-NAE可存在于多种血细胞中,并且不能被... 本研究分别采用0,1.5,3.0,4.0,5.0,6.0,7.0,8.0,9.0,10.0mg/ml共10个不同浓度的NaF对2060份血液标本进行活性及抑制试验。结果表明:α-NAE可存在于多种血细胞中,并且不能被以上任何浓度的NaF完全抑制,仅呈轻度或中度不完全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白血病 非特异性酯酶 活性试验 抑制试验
下载PDF
针状肾镜辅助内镜手术(NAES)治疗鹿角形肾结石1例报告(附手术视频)
2
作者 刘宇保 许洋洋 +1 位作者 黄海文 李建兴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24-625,共2页
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是鹿角形肾结石的一线微创治疗方式,具有较高的手术效率和一期净石率。但因鹿角形结石复杂以及手术难度大,往往造成术后出血、感染、肾功能损伤等严重并发症。针状肾镜辅助内镜手术(NAES)是基于针状肾镜(Needle-pe... 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是鹿角形肾结石的一线微创治疗方式,具有较高的手术效率和一期净石率。但因鹿角形结石复杂以及手术难度大,往往造成术后出血、感染、肾功能损伤等严重并发症。针状肾镜辅助内镜手术(NAES)是基于针状肾镜(Needle-perc)的创新术式,其中标准通道PCNL联合Needle-perc模式(S+N模式)既提高了碎石效率和净石率,又减少了通道数量,从而能有效保护肾功能,并降低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本文报道1例完全鹿角形肾结石患者,采用NAES一期完全清除结石,术后无并发症并快速康复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角形肾结石 针状肾镜辅助内镜手术(naeS) 针状肾镜
原文传递
NAE:美国工程教育的参谋团和推动者 被引量:1
3
作者 邹晓东 吴伟 柳宏志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3-58,共6页
美国国家工程院(NAE)把关注工程教育重大议题、引领工程教育前沿和促进工程教育实践视为中心任务,开展灵活多样的活动、计划和项目。借助充足经费、多元平台、功能完善的组织,NAE成功扮演了美国工程教育的参谋团和推动者角色。NAE在工... 美国国家工程院(NAE)把关注工程教育重大议题、引领工程教育前沿和促进工程教育实践视为中心任务,开展灵活多样的活动、计划和项目。借助充足经费、多元平台、功能完善的组织,NAE成功扮演了美国工程教育的参谋团和推动者角色。NAE在工程教育中的积极作为对中国工程教育改革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教育 工程科技人才 美国国家工程院(nae)
原文传递
脐血的细胞酶类研究
4
作者 杨代耘 冯凌 +2 位作者 许勇 高岚 祝彼得 《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1997年第4期193-194,共2页
目的:检测脐血的细胞酶类,拟为脐血的临床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实验室数据。方法:采用组化技术对30例正常足月产儿脐血细胞的碱性磷酸酶(ALP)、过氧化物酶(POX)、非特异性酯酶(NAE)、酸性非特异性酯酶(ANAE)进行... 目的:检测脐血的细胞酶类,拟为脐血的临床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实验室数据。方法:采用组化技术对30例正常足月产儿脐血细胞的碱性磷酸酶(ALP)、过氧化物酶(POX)、非特异性酯酶(NAE)、酸性非特异性酯酶(ANAE)进行测定。结果:脐血ALP阳性率为46.67±18.52%,积分60.73±25.71;POX阳性率为76.23±8.39%,积分167.27±30.59;NAE阳性率为7.47±4.78%;ANAE(单核细胞)阳性率为5.67±3.03%,ANAE(淋巴细胞)阳性率为57.33±13.62%。结论:脐血的细胞酶类与成人骨髓细胞及外周血细胞化学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 细胞酶类 碱性磷酸酶 过氧化物酶 Anae nae
下载PDF
花旗松素、槲皮素对LPS诱导流产小鼠子宫巨噬细胞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6
5
作者 贾永芳 吴雷振 +3 位作者 张瑞平 王丽霞 刘亚洁 张顺利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23-727,共5页
目的:探讨花旗松素和槲皮素对细菌脂多糖(LPS)诱导流产小鼠子宫巨噬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方法:昆明种正常孕鼠9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实验组均于孕6天尾静脉注射LPS 0.2 ml诱导流产小鼠,并分为LPS处理组(B组),低浓度花旗松素及LPS双... 目的:探讨花旗松素和槲皮素对细菌脂多糖(LPS)诱导流产小鼠子宫巨噬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方法:昆明种正常孕鼠9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实验组均于孕6天尾静脉注射LPS 0.2 ml诱导流产小鼠,并分为LPS处理组(B组),低浓度花旗松素及LPS双处理组(C1组)、高浓度花旗松素及LPS双处理组(C2组)、低浓度槲皮素及LPS双处理组(D1组),高浓度槲皮素及LPS双处理组(D2组),每组15只。用酶组织化学、免疫组化和ELISA方法检测孕9天子宫角组织非特异性酯酶阳性(α-NAE+)巨噬细胞,CD14+巨噬细胞和TNF-α含量。结果:B组小鼠流产率为100%,胚胎吸收率为100%(P<0.01);灌胃花旗松素和槲皮素可以显著抑制流产模型小鼠的流产率和胚胎吸收率(P<0.01)。B组孕鼠子宫内膜和肌层α-NAE+,CD14+巨噬细胞数量和阳性面积与A组相比均显著增多(P<0.01);各双处理组与B组相比,子宫内膜和肌层α-NAE+巨噬细胞和CD14+巨噬细胞数目和阳性面积显著减少(P<0.01)。B组孕鼠子宫TNF-α含量与A组相比显著增加(P<0.05),而双处理组接近正常水平。结论:通过抑制子宫巨噬细胞的数量、分布、活性和TNF-α分泌量,可能是花旗松素和槲皮素对抗LPS诱导小鼠流产的机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旗松素 槲皮素 巨噬细胞 α-nae CD14 TNF-α 流产 小鼠
下载PDF
NHE1抑制剂对缺血及再灌流心肌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6
作者 陈长勋 金若敏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89-492,共4页
心肌缺血时 ,由于细胞内 pH值下降 ,激活了Na+/H+交换泵 (NHE) ,细胞内Na+浓度升高 ,促进Na+ Ca2 +交换 ,最终导致细胞内Ca2 +超负荷 ,造成细胞损伤。NHE1抑制剂可通过抑制Na+/H+交换 ,防止细胞内Ca2 +超负荷及其他相关作用 ,对缺血再... 心肌缺血时 ,由于细胞内 pH值下降 ,激活了Na+/H+交换泵 (NHE) ,细胞内Na+浓度升高 ,促进Na+ Ca2 +交换 ,最终导致细胞内Ca2 +超负荷 ,造成细胞损伤。NHE1抑制剂可通过抑制Na+/H+交换 ,防止细胞内Ca2 +超负荷及其他相关作用 ,对缺血再灌注心脏起保护作用 ,改善心肌功能。目前部分NHE1抑制剂已进行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再灌流心肌 nae1抑制剂 保护作用
下载PDF
通信网络传送控制策略评价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范淑艳 韩卫占 路冉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3-118,共6页
为评价通信网络传送控制策略的优劣,提出了一种定量的通信网络应用效能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基于这一评价指标体系,对通信网络传送控制策略的评价进行了研究。在给定网络资源、业务分布的情况下,对不同传送控制策略下通信网... 为评价通信网络传送控制策略的优劣,提出了一种定量的通信网络应用效能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基于这一评价指标体系,对通信网络传送控制策略的评价进行了研究。在给定网络资源、业务分布的情况下,对不同传送控制策略下通信网络应用效能随业务量大小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对构建的策略控制的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试验网络进行了试验和策略评价,给出了通信网络评价指标在合理的策略控制下随业务量变化的趋势。试验结果表明,该评价指标体系可以为策略的合理性判定及策略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信网络 策略评价 网络应用效能(nae) 业务量
下载PDF
基于节奏的鼓声识别 被引量:1
8
作者 尹琦卿 刘若伦 《软件导刊》 2013年第6期140-143,共4页
从鼓声能量与鼓声循环两个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从多音信号中识别鼓声的方法。充分利用鼓声能量高于一般谐波乐器的特性,通过对重音信号、NAE拍谱、重音拍谱有效组合的方式,将鼓声的起点在识别函数中突出反映出来,从而根据节奏信息来识... 从鼓声能量与鼓声循环两个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从多音信号中识别鼓声的方法。充分利用鼓声能量高于一般谐波乐器的特性,通过对重音信号、NAE拍谱、重音拍谱有效组合的方式,将鼓声的起点在识别函数中突出反映出来,从而根据节奏信息来识别鼓声的位置。实验结果表明,算法在鼓声识别的正确率和召回率上,较常用的K.Yoshii时频域模板迭代法和A.Zils时域模板迭代法有大幅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声识别 nae 重音信号 nae拍谱
下载PDF
稳定性肥料在中国不同区域的施用效果及施用量 被引量:18
9
作者 张蕾 王玲莉 +4 位作者 房娜娜 石晓雨 武志杰 张丽莉 石元亮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15-230,共16页
【目的】对单个区域或者单种作物开展的抑制剂或者稳定性肥料效果研究受土壤类型和气候区域限制,无法为稳定性肥料在不同地理区域的生产和施用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为此,我们在全国范围进行了稳定性肥料施用效果试验,为稳定性肥料的科... 【目的】对单个区域或者单种作物开展的抑制剂或者稳定性肥料效果研究受土壤类型和气候区域限制,无法为稳定性肥料在不同地理区域的生产和施用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为此,我们在全国范围进行了稳定性肥料施用效果试验,为稳定性肥料的科学施用提供依据。【方法】稳定性肥料产业技术战略联盟于2009—2018年在全国7大地理区域进行了大田试验,比较了等养分条件下,施用稳定性肥料和常规施肥的增产效果,统计分析了2014—2018年的研究结果。【结果】在华南、西南、华中、华东、华北、西北、东北地区,等常规施肥养分稳定性肥料(SF)相对常规施肥(CK)的作物平均增产率分别为5.00%、13.40%、6.96%、8.68%、16.30%、8.72%和5.80%,氮肥农学利用率(NAE)增幅分别为36.11%、29.84%、27.25%、51.02%、54.73%和21.00%(无华北NAE数据);80%常规施肥养分稳定性肥料(80%SF)处理相比CK的增产率分别为1.62%、10.38%、1.78%、6.34%、8.35%、1.44%和0.09%,NAE增幅分别为78.24%、81.41%、49.22%、20.10%、38.96%和62.10%;80%SF处理相对SF处理的作物产量平均减少3.92%、1.22%、1.25%、3.49%、0.07%、1.08%和0.05%,NAE增幅分别为30.95%、40.11%、17.27%、-20.48%、-10.19%和33.97%,与SF处理的作物产量相比,减施20%常规施肥养分稳定性肥料在各个区域均带来小幅减产,80%SF处理相对SF处理的减产幅度在华中、华北、西北和东北地区差异显著(P<0.05),在华南、西南和华东地区差异不显著,80%SF处理相对SF处理的NAE差异多不显著;从全国范围来看,等常规施肥养分稳定性肥料处理平均能提高作物产量8.54%和提高NAE 21.77%,80%常规施肥养分稳定性肥料处理能使产量和NAE分别提高3.13%和26.39%。主成分分析结果发现,稳定性肥料增产率主要受到两种有效公因子的影响,即养分因子和pH因子;稳定性肥料增产率与土壤养分主要呈负相关关系,土壤养分越低,稳定性肥料的增产效果越强,稳定性肥料在贫瘠土壤上产生的经济效益越大(西北极端干旱地区土壤除外);稳定性肥料增产率与土壤pH呈正相关关系,土壤pH越高,稳定性肥料肥效和增产效果越强。【结论】施用稳定性肥料在全国主要种植区域均取得了明显的增产节肥效应,完全可以替代常规施肥模式。综合对比等常规施肥养分稳定性肥料施肥模式和80%常规施肥养分稳定性肥料施肥模式对增产和提高NAE的效果,华东、华中、华北、西北、东北以等常规施肥养分施用稳定性肥料的效果较好,华南、西南稳定性肥料的施用量则以80%的常规施肥养分量为宜。影响稳定性肥料肥效和增产效果最重要的土壤因素是土壤养分,其次是土壤p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性肥料 硝化抑制剂 脲酶抑制剂 增产率 氮肥农学利用率
下载PDF
栽培措施对弱筋小麦品种扬麦20产量、品质和氮肥农学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胡文静 程顺和 +3 位作者 程晓明 王君婵 吴荣林 陆成彬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87-492,共6页
以弱筋小麦扬麦20为研究对象,采取田间裂区试验,研究了播期、播种密度和施氮量对其产量、品质和氮肥农学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施氮量和密度都对产量具有显著影响,穗数和千粒质量是扬麦20产量形成的关键因子,品质性状和氮肥农... 以弱筋小麦扬麦20为研究对象,采取田间裂区试验,研究了播期、播种密度和施氮量对其产量、品质和氮肥农学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施氮量和密度都对产量具有显著影响,穗数和千粒质量是扬麦20产量形成的关键因子,品质性状和氮肥农学利用率主要受播期和施氮量影响,随着施氮量增加,籽粒蛋白质含量显著升高,氮肥农学利用率显著降低。本试验中扬麦20在播期11月4日,密度每1 hm^22.25×10~6,施氮量180 kg/hm^2处理下,产量和弱筋品质最为协调,氮肥农学利用率可达12.92 k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播期 施氮量 密度 产量 品质 氮肥农学利用率
下载PDF
孕酮对小鼠子宫巨噬细胞数量及膜受体CD14、CD204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梅 周海珍 +3 位作者 闫敏 闫坤 张顺利 徐存拴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42-846,共5页
目的探讨孕酮对子宫巨噬细胞数量及其膜受体CD14、CD204表达的影响,以及孕酮和巨噬细胞在子宫局部免疫中的作用。方法 1.25只正常非孕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低、中、高3个不同浓度孕酮处理实验组,每组5只。低、中、高浓度... 目的探讨孕酮对子宫巨噬细胞数量及其膜受体CD14、CD204表达的影响,以及孕酮和巨噬细胞在子宫局部免疫中的作用。方法 1.25只正常非孕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低、中、高3个不同浓度孕酮处理实验组,每组5只。低、中、高浓度实验组每天分别皮下注射0.4mg、2.0mg、4.0mg孕酮,阴性对照组注射等体积芝麻油,连续注射5d;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2.孕4d和5d小鼠各15只,分别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只。实验组分别于当天早晨皮下注射4mg孕酮,阴性对照组注射等体积芝麻油,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以上各组均于末次注射后6h取子宫,通过非特异性酯酶(α-NA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子宫α-NAE+、CD14+、CD204+巨噬细胞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注射孕酮后,非孕鼠子宫内膜、肌层和外膜的α-NAE+及CD14+巨噬细胞极显著减少(P<0.01),并与剂量呈正相关,但未检测到CD204+巨噬细胞;孕4d、5d小鼠子宫α-NAE+、CD14+、CD204+巨噬细胞均显著增多(P<0.01)。结论孕酮可通过调节巨噬细胞数量、分布及膜受体的表达影响子宫局部免疫状态,替代途径活化的巨噬细胞可能介导了妊娠期母胎免疫耐受的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酮 巨噬细胞 非特异性酯酶 CD14 CD204 免疫组织化学 小鼠
下载PDF
粉尘螨变应原第2组分基因的原核表达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胡友莹 周鹰 +2 位作者 杨李 王运刚 崔玉宝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33-539,共7页
目的:克隆并原核表达粉尘螨变应原第2组分重组蛋白,鉴定其变应原性,分析其分子特征,为制备用于临床诊治的变应原奠定基础。方法:提取粉尘螨Total RNA,根据国际基因库(AB195580)设计并合成引物,经RT-PCR合成Derf 2全长基因,与pMD19-T载... 目的:克隆并原核表达粉尘螨变应原第2组分重组蛋白,鉴定其变应原性,分析其分子特征,为制备用于临床诊治的变应原奠定基础。方法:提取粉尘螨Total RNA,根据国际基因库(AB195580)设计并合成引物,经RT-PCR合成Derf 2全长基因,与pMD19-T载体连接后,热转化至E.coliJM109;将测序正确的Der f 2基因与pET28a(+)Vector连接,转化BL21(DE3),IPTG诱导表达;经镍琼脂糖凝胶FF亲和柱层析,收集各阶段洗脱峰用梯度透析法进行复性,Western blot鉴定重组蛋白的变应原性。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其理化性质、空间结构,并构建分子进化树。结果:RT-PCR成功扩增获得目的基因Der f2,全长441 bp,与参考序列同源性99.3%。将构建的pET28a(+)-Der f 2质粒转化宿主菌E.coliBL21诱导表达,SDS-PAGE电泳显示全细胞和沉淀物中均有蛋白表达。亲和柱层析后获得约3.86 mg重组蛋白纯品,Western blot分析表明其可与哮喘患儿血清IgE发生特异性结合。去除信号肽序列(1~17氨基酸)后,重组蛋白由129个氨基酸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14.076,二级结构由延伸主链(30.82%),无规则卷曲(49.32%),α螺旋(19.86%)组成。该变应原可能位于线粒体,属ML域家族。序列比对显示,粉尘螨和屋尘螨、微角尘螨、梅氏嗜霉螨的相似度依次为88%、96%、83%,此四种螨在上述蜱螨变应原第2组分构建的分子进化树中聚成一簇,支持率达100%。结论:粉尘螨变应原第2组分原核表达获得成功,纯化后获得具有变应原性的重组蛋白,为进一步规模生产该变应原并用于临床诊治奠定基础;生物信息学分析初步获得了该变应原的分子特征,为进一步实验室验证指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尘螨 变应原 原核表达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异鲴的骨骼形态及其属的分类位置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绪桢 何舜平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53-258,共6页
对异鲴的骨骼形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与(鱼丹)亚科及鲴亚科代表种的骨骼特征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异鲴与(鱼丹)亚科鱼类在骨骼学性状上缺乏共同离征,一系列的离征却表明它与现生鲴亚科鱼类紧密相关。这些离征包括:咽骨形态独特,前臂略... 对异鲴的骨骼形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与(鱼丹)亚科及鲴亚科代表种的骨骼特征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异鲴与(鱼丹)亚科鱼类在骨骼学性状上缺乏共同离征,一系列的离征却表明它与现生鲴亚科鱼类紧密相关。这些离征包括:咽骨形态独特,前臂略长或与后臂等长;下咽齿侧扁,有明显的咀嚼面;基枕骨具有向下弯曲的基枕骨突,咽突面发达,椭圆形且向前突出;穿行于基枕骨的背大动脉通道接近咽突长;副蝶骨具有发达的龙骨突;前上颌骨短宽,下边缘为软骨;上颌骨外侧具突起;齿骨前背缘有外侧角等。异鲴之置于(鱼丹)亚科仅依据他们在围眶骨系的形态及排列上的相似性,而它和鲴亚科鱼类具有的一些共同离征表明它们可以形成姐妹群。因此,异鲴属在鲤科中的分类位置应该更加接近鲴亚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鲴 骨骼形态 分类位置 丹亚科 鲴亚科
下载PDF
结合EM算法的朴素贝叶斯方法在中文网页分类上的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青 何政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CSCD 2005年第7期65-66,90,共3页
本文描述一种利用未标记的中文网页进行分类的新EM方法,即通过不断地改变EM收敛的初始条件来改善最终的收敛结果。我们通过做实验对该方法进行了测试,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关键词 中文网页分类 朴素贝叶斯方法 EM算法
下载PDF
NaCl和Na_2SO_4胁迫对盐地碱蓬幼苗生理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苗莉云 张鹏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7-70,共4页
以盐地碱蓬幼苗为试材,研究了相同Na+浓度的NaCl和Na2SO42种盐胁迫对盐地碱蓬幼苗含水量、叶绿素、有机酸、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aCl胁迫能促进盐地碱蓬幼苗含水量的增加,而Na2SO4胁迫则抑制其增加;NaCl和Na2SO4胁迫... 以盐地碱蓬幼苗为试材,研究了相同Na+浓度的NaCl和Na2SO42种盐胁迫对盐地碱蓬幼苗含水量、叶绿素、有机酸、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aCl胁迫能促进盐地碱蓬幼苗含水量的增加,而Na2SO4胁迫则抑制其增加;NaCl和Na2SO4胁迫均导致其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总量的减少以及有机酸含量的下降;而脯氨酸含量则随盐浓度的增大而增加,可溶性糖含量随盐浓度的增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总体表现出Na2SO4胁迫对盐地碱蓬的伤害作用弱于NaC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地碱蓬 NACL处理 Na2SO4处理 生理指标
下载PDF
基于SABAS不同环境下的MPPT控制方法 被引量:7
16
作者 汪玉凤 王燚增 田晋羽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6-72,共7页
针对现有的光伏系统多峰最大功率点追踪MPPT控制方法存在的不足,文中提出一种基于模拟退火改进的变步长天牛须搜索SABAS算法的MPPT控制方法。文中首先给出了SABAS建模过程以及相关性能分析,随后利用实验与仿真给出了基于SABAS的MPPT控... 针对现有的光伏系统多峰最大功率点追踪MPPT控制方法存在的不足,文中提出一种基于模拟退火改进的变步长天牛须搜索SABAS算法的MPPT控制方法。文中首先给出了SABAS建模过程以及相关性能分析,随后利用实验与仿真给出了基于SABAS的MPPT控制方法的仿真实验结果,以及与其他MPPT控制方法的比较。实验与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MPPT控制方法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并且在多峰情况下能够无稳态震荡地对最大功率点进行追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系统 最大功率点追踪控制 模拟退火 天牛须搜索算法
下载PDF
人胚腮腺的组织化学研究
17
作者 文冬生 欧阳红 +1 位作者 李韵萍 姚开泰 《解剖学杂志》 CAS 1987年第3期193-196,255,共5页
本文对15例4~6月的人胚腮腺进行了形态学和酶组织化学[乳酸脱氢酶(LDH)及其同工酶、非特异性酸性酯酶(NAE)和β-葡萄糖苷酸酶(β-GA)]的观察。结果表明:该时期人胚腮腺上皮细胞已分化成许多小管(tubules)和端泡(terminal bulbs,TB),腔... 本文对15例4~6月的人胚腮腺进行了形态学和酶组织化学[乳酸脱氢酶(LDH)及其同工酶、非特异性酸性酯酶(NAE)和β-葡萄糖苷酸酶(β-GA)]的观察。结果表明:该时期人胚腮腺上皮细胞已分化成许多小管(tubules)和端泡(terminal bulbs,TB),腔内含有中性粘多糖,在部分标本中可见到酸性粘多糖也开始分泌;上皮细胞内含有丰富的LDH,并以H型同工酶为主,部分标本中上皮细胞内开始出现NAE和β-GA。本研究为了解人胚腮腺的形态与功能提供了一些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胚 组织化学 组织学 唾液腺 腮腺 nae 上皮细胞 小管 LDH 细胞质 胞浆 化学研究
下载PDF
亚麻顶萎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学 关凤芝 +6 位作者 李柱刚 吴广文 王珣 宋宪友 刘丽艳 路颖 康庆华 《中国麻业科学》 2007年第5期283-285,共3页
从亚麻顶萎病的发生、发展、危害及病原菌生长发育规律到病害综合防治进行了系统研究,明确了该病的发生与品种、土壤类型及气象因素等诸方面的关系,为病害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也明确了带菌土壤和种子是该病害主要侵染源和传播途径,用... 从亚麻顶萎病的发生、发展、危害及病原菌生长发育规律到病害综合防治进行了系统研究,明确了该病的发生与品种、土壤类型及气象因素等诸方面的关系,为病害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也明确了带菌土壤和种子是该病害主要侵染源和传播途径,用药剂防治效果可达80%以上。同时提出了一套综合防病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顶萎病 病原菌 综合防治
下载PDF
STUDY ON THE OPTIMIZATION OF TRANSPORT CONTROL POLICY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 被引量:1
19
作者 Fan Shuyan Han Weizhan Lu Ran 《Journal of Electronics(China)》 2010年第2期261-266,共6页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with policy-based Transport Control on-Demand (TCoD) function,the transport control policies play a great impact on the network effectiveness. To evaluate and optimize the transport policies ...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with policy-based Transport Control on-Demand (TCoD) function,the transport control policies play a great impact on the network effectiveness. To evaluate and optimize the transport policies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a policy-based TCoD network model is given and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the network effectiveness is put forward from both network application and handling mechanism perspectives. A TCoD network prototype system based on 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 (ATM/MPLS) is introduced and some experiments are performed on it. The prototype system is evaluated and analyzed with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dex system can be used to judge whether the communication network can meet the application requirements or not,and can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transport policies so as to improve the communication network effectiven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munication network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Network Application Effectiveness (nae) Transport Control on-Demand (TCoD) Policy optimization
下载PDF
马尾藻破壁酸化物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20
作者 冼健安 王冬梅 +2 位作者 方哲 王春吉 施卫民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3-35,40,共4页
为研究马尾藻破壁酸化物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本试验在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马尾藻破壁酸化物(0%、0.5%、1.0%和1.5%),饲喂(0.020±0.003)g凡纳滨对虾70 d。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马尾藻破壁酸化物可显著提... 为研究马尾藻破壁酸化物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本试验在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马尾藻破壁酸化物(0%、0.5%、1.0%和1.5%),饲喂(0.020±0.003)g凡纳滨对虾70 d。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马尾藻破壁酸化物可显著提高对虾增重率和存活率,降低饵料系数;添加量为1.0%和1.5%时,可显著提高对虾肝胰腺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但添加马尾藻破壁酸化物对血清和肌肉ACP和AKP活性均无显著影响;添加马尾藻破壁酸化物可提高血清溶菌酶活性,添加量为0.5%和1.5%时,血清酚氧化酶(PO)活性显著提高。由此可见,马尾藻破壁酸化物对对虾具有促生长和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可作为对虾饲料添加剂,其适宜添加量为1.0%-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藻 酸化物 凡纳滨对虾 生长 免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