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传统后入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疗效比较
1
作者 杜壮文 欧阳帆 +1 位作者 王恩梁 曾繁宽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3期310-313,共4页
目的 比较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传统后入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疗效。方法 我院2018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病人100例,根据不同手术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 目的 比较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传统后入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疗效。方法 我院2018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病人100例,根据不同手术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后入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围术期相关指标、腰椎功能、疼痛程度、骨代谢指标及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观察组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BGP)、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观察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学会腰痛疾患评定表(JOA)评分高于对照组,视觉疼痛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对病人创伤更小,利于恢复,安全性更高,治疗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 后入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下载PDF
手柄式脊柱内固定导引器的研制及初步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史建刚 贾连顺 +9 位作者 袁文 赵辉 陈德玉 王波 陈雄生 贾宁阳 宋滇文 史国栋 麻彬 吴建锋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58-560,共3页
目的:设计一种简单便携的脊柱手术实时监测工具并初步评价其应用效果,减少战地脊柱脊髓损伤救治的医源性损伤。方法:自行设计并制备手柄式脊柱内固定导引器。离体脊柱标本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实验组(n=10),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椎... 目的:设计一种简单便携的脊柱手术实时监测工具并初步评价其应用效果,减少战地脊柱脊髓损伤救治的医源性损伤。方法:自行设计并制备手柄式脊柱内固定导引器。离体脊柱标本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实验组(n=10),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椎弓根开道,实验组采用自行设计的手柄式脊柱内固定导引器进行椎弓根开道。记录两组各标本的操作时间,术后将标本沿椎弓根平面水平剖开,比较两组标本的开道位置及进针深度。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处理单个椎体时间分别为(0.5±0.2)min、(0.6±0.1)min,两组无统计学差异;对照组穿刺道边缘距离椎弓根壁平均距离(mm)明显短于实验组(1.1±0.3vs1.8±0.2,P=0.037)。结论:手柄式脊柱内固定导引器携带方便,操作简单,体外初步应用效果尚可,能够为早期手术提供可靠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损伤 脊髓损伤 骨折内固定术 关键技术 导航
下载PDF
经皮个体化导航模板辅助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被引量:14
3
作者 吴超 谭伦 +1 位作者 林旭 胡海刚 《临床骨科杂志》 2017年第3期262-267,271,共7页
目的评价经皮个体化导航模板(导板)辅助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6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徒手透视组(32例)采用透视辅助下徒手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经皮导板组(30例)采用术前模... 目的评价经皮个体化导航模板(导板)辅助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6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徒手透视组(32例)采用透视辅助下徒手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经皮导板组(30例)采用术前模拟置钉,制作经皮3D打印个体化导板,术中辅助手术。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切口长度、术后7 d和1个月的VAS评分;比较两组椎体前缘高度比、固定节段矢状曲度矫正度数、椎弓根皮质与螺钉关系、术中首次置钉准确率和矢状面螺钉置入角、同一椎体双侧螺钉矢状面夹角、螺钉进钉点水平位置差值、螺钉内倾角差值等。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透视次数经皮导板组均少于徒手透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比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即刻与末次随访时椎体前缘高度比、固定节段矢状曲度矫正度、螺钉首次置钉成功数、矢状面螺钉置入角经皮导板组均优于徒手透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双侧螺钉矢状面夹角、螺钉进钉点水平位置差值、螺钉内倾角差值经皮导板组均小于徒手透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导板辅助的椎弓根螺钉技术能简化手术,具有操作减少射线暴露、手术时间短、定位准确、装配简单、骨折复位好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骨折固定术 外科手术 微创性 3D打印技术
下载PDF
单边双通道技术在腰椎病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孙付杰 陈山成 +2 位作者 聂文波 邹士东 汪明星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第16期27-30,共4页
目的分析单边双通道技术治疗腰椎病变的效果。方法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成实验组与参照组,各30例。实验组采取单边双通道技术治疗,参照组采取全椎板减压髓核摘除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 目的分析单边双通道技术治疗腰椎病变的效果。方法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成实验组与参照组,各30例。实验组采取单边双通道技术治疗,参照组采取全椎板减压髓核摘除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ODI)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手术相关指标。结果术后3个月,实验组ODI评分(12.35±1.26)分低于参照组的(16.90±1.75)分,JOA评分(24.67±4.85)分高于参照组的(21.12±5.0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实验组VAS评分(2.01±0.12)分低于参照组的(2.98±0.5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中出血量(23.15±4.06)ml少于参照组的(62.59±8.40)ml,手术时间(65.25±11.23)min、住院时间(6.56±1.08)d短于参照组的(82.79±12.38)min、(14.59±3.2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在临床中采取单边双通道技术治疗,可以促使患者腰椎功能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病变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管狭窄症 单边双通道技术 全椎板减压 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 腰椎功能
下载PDF
腰椎棘突间撑开器Coflex的生物力学及临床应用进展
5
作者 傅博 郑浩 曹杨 《安徽医药》 CAS 2022年第11期2193-2197,共5页
传统的腰椎融合技术作为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主要方式,这种技术虽然可以缓解症状,但各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日益明显,而腰椎棘突间撑开器作为一种更加微创的治疗方法可以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Coflex技术作为腰椎棘突间撑开器的重要代... 传统的腰椎融合技术作为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主要方式,这种技术虽然可以缓解症状,但各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日益明显,而腰椎棘突间撑开器作为一种更加微创的治疗方法可以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Coflex技术作为腰椎棘突间撑开器的重要代表之一,其安全性与有效性已得到了验证。Coflex技术独特的设计使其具有独特的生物力学优势,与腰椎融合技术相比,其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保留了手术节段的部分活动度,可以有效避免邻椎病的发生,避免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与单纯减压技术相比,Coflex技术持续维持椎间孔及椎间隙高度,防止疾病复发。作为新兴技术,与传统的腰椎融合技术相比,Coflex技术缺乏长期的临床随访试验且同样存在并发症,严重影响了Coflex技术的推广及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融合术 内固定器 COFLEX 单纯减压技术 腰椎退行性疾病 Topping-off技术
下载PDF
非透视下胸腰椎椎弓根螺钉的植入 被引量:3
6
作者 李新军 宋洁 《临床骨科杂志》 2006年第4期329-330,共2页
目的探讨非透视下胸腰椎椎弓根螺钉的植入方法、操作技术及应用疗效。方法对220例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在非透视下植入椎弓根螺钉,行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中根据第12肋骨、骶骨或骨折的横突等标志确定椎体次序。结果220例中有1例出现... 目的探讨非透视下胸腰椎椎弓根螺钉的植入方法、操作技术及应用疗效。方法对220例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在非透视下植入椎弓根螺钉,行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中根据第12肋骨、骶骨或骨折的横突等标志确定椎体次序。结果220例中有1例出现椎体次序定位错误。在880枚螺钉中,有95枚出现偏入椎间隙、在腰椎与椎体终板夹角>5°、超出椎弓根下缘及内缘、超出椎体前缘等失误,无诱发新的神经损伤症状或脑脊液漏等并发症,螺钉植入准确率88·75%。结论掌握精确的椎弓根解剖知识及熟练的操作技术,术前进行详细的评估,严格按规范操作,无透视监控下椎弓根螺钉的植入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外科学 椎弓根螺钉 植入技术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基于3D打印的椎弓根螺钉置钉技术教学体系的构建及评价 被引量:4
7
作者 章浩 郑兴锋 +3 位作者 史晓辉 白一帆 李亚楠 杨宗德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第21期25-27,共3页
目的椎弓根螺钉置钉技术广泛应用于脊柱骨折内固定手术中,已经成为骨外科住院医师必需掌握的一项手术技术,但目前骨外科住院医师中这项手术技术远未普及。方法建立一种高效、低成本、低风险的基于3D打印的分层教学体系针对该技术对骨外... 目的椎弓根螺钉置钉技术广泛应用于脊柱骨折内固定手术中,已经成为骨外科住院医师必需掌握的一项手术技术,但目前骨外科住院医师中这项手术技术远未普及。方法建立一种高效、低成本、低风险的基于3D打印的分层教学体系针对该技术对骨外科住院医师进行培训。并通过与传统临床带教培训进行比较评价其教学效果。结果经过3D打印分层教学体系培训的骨外科医师在脊柱置钉操作总时间、操作准确性、总学习时间等方面明显优于传统临床带教组。结论基于3D打印的椎弓根螺钉置钉分层教学体系可作为骨外科椎弓根钉置钉培训的标准教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内固定 椎弓根螺钉 3D打印 分层教学 置钉技术
下载PDF
经皮脊柱微创内固定技术治疗创伤性胸腰椎骨折疗效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赵腾 马妍妍 《中外医疗》 2020年第23期66-68,共3页
目的研究经皮脊柱微创内固定技术在创伤性胸腰椎骨折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方便选择该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创伤性胸腰椎骨折患者84例。按照就诊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行钉棒脊柱内固定技术治疗,研究组行经皮脊... 目的研究经皮脊柱微创内固定技术在创伤性胸腰椎骨折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方便选择该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创伤性胸腰椎骨折患者84例。按照就诊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行钉棒脊柱内固定技术治疗,研究组行经皮脊柱微创内固定技术治疗,分别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手术相关指标。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6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20,P=0.000);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为(63.75±12.39)mL,少于对照组的(253.17±24.91)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123,P=0.000);研究组手术时间为(88.23±12.37)min,短于对照组的(94.52±14.7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17,P=0.037);研究组下床活动时间为(4.35±1.22)d,短于对照组的(15.76±2.5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910,P=0.000);研究组住院时间为(15.83±2.47)d,短于对照组的(23.54±5.3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53,P=0.000)。结论采用经皮脊柱微创内固定技术对创伤性胸腰椎骨折患者实施临床治疗,有助于恢复患者的椎体功能,缓解术后疼痛症状,避免继发性神经损伤,进而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脊柱微创内固定技术 钉棒脊柱内固定技术 创伤性胸腰椎骨折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爆裂性骨折疗效
9
作者 闫挺 曾俊 +3 位作者 吴超 林旭 胡海刚 钟泽莅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72-1378,共7页
目的对比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技术辅助椎管减压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传统开放减压内固定治疗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22年10月—2023年12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61例单节段腰椎... 目的对比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技术辅助椎管减压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传统开放减压内固定治疗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22年10月—2023年12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61例单节段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5例采用UBE技术辅助椎管减压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UBE组),36例采用传统后路单侧半椎板开窗减压内固定治疗(开放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骨折节段、致伤原因、AO分型及术前伤椎前缘高度比、节段后凸角、椎管侵占率、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采用VAS评分、ODI及ASIA分级评价临床疗效;行腰椎正侧位X线片及CT检查,测量节段后凸角、伤椎前缘高度比及椎管侵占率等影像学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硬膜囊、神经及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BE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放组(P<0.05)。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0个月,平均13个月。随访期间均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及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发生。术后1周两组ASIA分级、VAS评分及ODI均较术前改善,且末次随访时进一步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两组间ASIA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UBE组VAS评分及ODI优于开放组(P<0.05)。术后1周两组伤椎前缘高度比、节段后凸角及椎管侵占率均较术前显著改善,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比、节段后凸角较术后1周均有丢失,椎管侵占率则持续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个时间点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BE技术辅助椎管减压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爆裂性骨折安全有效,与传统开放减压内固定相比创伤小、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爆裂性骨折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 椎管减压 经皮椎弓根螺钉 内固定
原文传递
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联合药物化疗在胸腰椎结核中的初步应用效果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湘斌 王翀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1148-1153,共6页
目的探讨单侧双通道内镜(UBE)下清创、减压、椎间融合和经皮螺钉内固定术联合药物化疗治疗胸腰椎结核的效果。方法随访研究。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至2022年2月因胸腰椎结核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UBE下清创、减压、椎间融合和经皮... 目的探讨单侧双通道内镜(UBE)下清创、减压、椎间融合和经皮螺钉内固定术联合药物化疗治疗胸腰椎结核的效果。方法随访研究。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至2022年2月因胸腰椎结核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UBE下清创、减压、椎间融合和经皮螺钉内固定术联合药物化疗治疗的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例,女5例,年龄(52.4±13.5)岁(27~71岁)。所有患者术前均予四联(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抗结核药物化疗2~4周。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地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比较手术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根据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神经系统分级评估手术前后脊髓损伤程度及改善情况。测量手术前后Cobb角评估脊柱后凸畸形及矫正情况。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分别复查X线片或CT,并采用Bridwell分级标准评估手术节段融合情况。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4.6±1.9)个月。手术时间(182.2±27.5)min,术中出血量(222.2±66.7)ml,术后引流量(43.3±17.0)ml,术后下地时间(1.9±0.8)d,术后住院时间(5.9±1.5)d。共2例(2/9)发生并发症,其中与手术相关并发症1例(1/9)。术后6个月随访时,ESR和CRP均恢复正常。术后各随访时间点VAS评分及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患者末次随访时ASIA分级均为E级。术后Cobb角由术前14.44°±2.07°降至9.00°±2.29°,末次随访时无明显角度丢失。术后6个月随访时,Bridwell分级Ⅰ级5例(5/9),Ⅱ级2例(2/9),Ⅲ级1例(1/9),Ⅳ级1例(1/9),末次随访时均为Ⅰ级(9/9)。结论UBE下清创、减压、椎间融合和经皮螺钉内固定术联合药物化疗是胸腰椎结核的一种安全可行、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脊柱 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 清创术 经皮螺钉内固定术 微创脊柱手术
原文传递
经椎弓根漏斗+蛋壳技术刮除病灶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方法探讨
11
作者 韩岗 李国栋 孔占平 《青海医药杂志》 2013年第10期4-6,共3页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漏斗+蛋壳技术刮除病灶的方法,并对此手术的优缺点及并发症进行分析。方法:对脊柱结核29例选择性的使用漏斗技术经后路椎弓根刮除病灶,使椎体呈蛋壳样,再植骨,内固定治疗。结果:本组病例手术伤口均一期愈合,无窦...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漏斗+蛋壳技术刮除病灶的方法,并对此手术的优缺点及并发症进行分析。方法:对脊柱结核29例选择性的使用漏斗技术经后路椎弓根刮除病灶,使椎体呈蛋壳样,再植骨,内固定治疗。结果:本组病例手术伤口均一期愈合,无窦道形成及感染,无脊髓神经损伤,术后随访平均(12-30)个月,所有病例植骨均融合,内固定无松动断裂,腰腿痛症状完全缓解,可正常行走,脊柱畸形矫正良好,复发率低。结论:脊柱后路经椎弓根漏斗+蛋壳技术可彻底清除椎体内病灶、置内固定简单并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及准确度。手术操作时间短、出血少,术后患者康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经后路椎弓根漏斗+蛋壳技术 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