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杂交小麦产量结构间关系的分组分析
被引量:2
- 1
-
-
作者
李万昌
师学珍
邵云
姜丽娜
李春喜
刘曙东
-
机构
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4477-4479,4488,共4页
-
基金
国家小麦育种中心杨凌分中心资助项目(1999$5)
粮食丰产科技工程资助项目(2006BAD02A07$3)
-
文摘
试验选用9个性状差异较大的品种(系)组配成36个杂交组合,用Nair单性状水平分组法将杂交组合分为低产组、中产组、高产组和超高产组4组。按分组结果对不同产量水平下产量结构间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千粒重对产量的影响较为稳定;在中、高产水平下,单位面积穗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穗粒数最小;在超高产水平下,穗粒数对产量的直接和间接贡献都最大;超高产水平下,千粒重与穗粒数之间是完全可以协调的,通过增加穗粒数来实现高产比增加单位面积穗数意义更大。
-
关键词
杂交小麦
协调性
nair分组法
-
Keywords
Hybrid wheat
Coordination
nair grouping method
-
分类号
S512.1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杂交小麦产量构成因素间协调性的分组分析
被引量:8
- 2
-
-
作者
李万昌
姜丽娜
邵云
李春喜
刘曙东
-
机构
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
出处
《湖南农业科学》
2008年第3期4-7,共4页
-
基金
国家小麦育种中心杨凌分中心资助项目(1999-5)
粮食丰产科技工程资助项目(2006BAD02A07-3)
-
文摘
为了对超高产杂交小麦育种工作提供基本依据,试验选用9个性状差异较大的品种(系)组配成36个杂交组合,用Nair单性状水平分组法将杂交组合分为低产、中产、高产和超高产4组。按分组结果对不同产量水平下产量构成因素间的协调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产量构成因素间的不协调是产量低的重要原因;单位面积穗数一直是产量构成因素中的重要因素,同时又是一个限制因素;在7 650~9 900 kg/hm2水平下,单位面积穗数对产量的直接贡献最大;在10 275~11 460 kg/hm2水平下,穗粒数对产量的直接和间接贡献都最大;超高产水平下,千粒重与穗粒数之间是完全可以协调的,通过增加穗粒数来实现更高产比增加单位面积穗数意义更大。
-
关键词
杂交小麦
产量构成因素
协调性
nair分组法
-
分类号
S512.104.81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强优势杂交小麦产量结构模式的研究
被引量:8
- 3
-
-
作者
李万昌
刘曙东
李桂双
-
机构
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
出处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75-81,共7页
-
基金
国家小麦育种中心杨凌分中心资助项目(1999-5)
-
文摘
利用1999~2001年选用的9个性状差异较大的品种(系),按完全双列杂交(正交)组配成36个杂交组合,用一种新的分组法-Nair单性状水平分组法将杂交组合的各性状进行了分组,按产量分组结果对产量与各性状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产量水平的升高单位面积穗数对产量的作用逐渐弱化,穗粒数对产量的作用逐渐增强,单位面积穗数与穗粒数间的相互作用构成限制产量的主要因素,千粒重对产量的作用较稳定;千粒重与单位面积穗数的负相关性较弱、与穗粒数无明显的相关性;在7500~9000kg/hm2水平下,产量结构模式为:504.0~607.5万穗/hm2,33.6~41.3粒/穗,35.7~42.3g/千粒重;在9000~10500kg/hm2水平下,产量结构模式为:525~645万穗/hm2,36~50粒/穗,37~45g/千粒重。
-
关键词
强优势杂交小麦
产量结构模式
nair分组法
产量构成
组合数
-
Keywords
hybrid wheat
structural model
nair grouping method
-
分类号
S512.1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杂交小麦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结构间协调性分析
被引量:4
- 4
-
-
作者
李万昌
马三梅
王永飞
刘曙东
-
机构
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暨南大学生物工程学系
-
出处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4-17,29,共5页
-
基金
国家小麦育种中心杨凌分中心资助项目(1999-5)
-
文摘
为了对超高产杂交小麦育种工作提供基本依据,试验选用9个性状差异较大的品种(系)组配成36个杂交组合,用Nair单性状水平分组法将杂交组合分为低产组、中产组、高产组和超高产组四组。按分组结果对不同产量水平下各产量构成因素与主要农艺性状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产量水平的升高,株高、倒二叶面积与产量的关系都由不显著负相关~极显著正相关;穗下节长与产量的关系,由不显著正相关~极显著正相关;旗叶面积和分蘖与产量的关系,由显著正相关~显著负相关。即在超高产杂交小麦育种中,应选择株高适当、穗下节长、株型紧凑、旗叶面积小、倒二叶面积大、分蘖适中的杂交组合。
-
关键词
农艺性状
协调性
nair分组法
-
Keywords
agronomic traits
coordinating activity
nair grouping method
-
分类号
S512.032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韭菜单株产量主要构成因素间的协调性分析
被引量:5
- 5
-
-
作者
李万昌
乔保建
王俊伟
余娇娇
-
机构
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平顶山市农业科学院
-
出处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502-2504,共3页
-
基金
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攻关项目(2010A210021)
-
文摘
试验选用9个性状差异较大的韭菜品种(系)组配成72个杂交组合,用Nair单性状水平分组法将杂交组合分为低产组、中产组和高产组3个组。按分组结果对韭菜不同单株产量水平下产量主要构成因素间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株高与鞘粗一直是影响单株产量的2个主要因素。随产量水平的上升,株高对产量的作用逐渐弱化,而鞘粗对产量的作用逐渐得到强化;所以鞘粗和株高可以作为韭菜高产高效育种的主要选择性状。
-
关键词
韭菜
单株产量
nair分组法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
Keywords
Allium tuberosum Rottler.ex Spreng.
yield per plant
nair grouping method
correlation analysis
path analysis
-
分类号
S633.3
[农业科学—蔬菜学]
S6-33
[农业科学—园艺学]
-
-
题名杂交小麦冠层性状与产量结构间的协调性分析
被引量:3
- 6
-
-
作者
李万昌
姜丽娜
马三梅
王永飞
刘曙东
-
机构
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暨南大学生物工程学系
-
出处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1-54,共4页
-
基金
河南省省级重点学科资助项目[教高(2004)345]
河南师范大学青年基金资助项目(2007035)
-
文摘
选用9个性状差异较大的品种(系)组配成36个杂交组合,用Nair单性状水平分组法将杂交组合进行分组,按分组结果对不同产量水平下各产量构成因素与穗下节长、冠层叶片长、宽及叶面积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上三叶长和叶面积是单位面积穗数的制约因素;上三叶宽对产量的形成有利;随产量水平的升高:穗下节长与产量的关系由不显著正相关至极显著正相关;旗叶面积与产量的关系由显著正相关至显著负相关;倒二叶面积与产量的关系由不显著负相关至极显著正相关,倒三叶面积与产量的关系由不显著正相关至极显著正相关;即在超高产杂交小麦育种中,应选择穗下节长、上三叶短、宽、旗叶面积小、倒二、倒三叶面积大的杂交组合。
-
关键词
冠层性状
产量结构
协调性
nair分组法
-
Keywords
canopy traits
yield structure
coordinating activity
nair grouping method
-
分类号
S512.1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小麦株型与产量结构间的协调性分析
被引量:18
- 7
-
-
作者
李万昌
-
机构
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
出处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66-970,共5页
-
基金
河南师范大学青年基金资助项目(2007035)
河南省重点学科资助项目[教高(2004)345]
-
文摘
选用9个性状差异较大的小麦品种(系)组配成36个杂交组合,用Nair单性状水平分组法将杂交组合分为4组。对小麦产量高于7 650 kg/hm2组的株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产量水平的升高,上三叶叶长逐渐减小、宽和厚逐渐增加;上三叶的叶基角、开张角和披垂度均逐渐减小;株高和倒二叶面积与产量的关系,由不显著负相关到极显著正相关;穗下节长和倒三叶面积与产量的关系,由不显著正相关到极显著正相关;旗叶面积与产量的关系,由显著正相关到显著负相关。在高产和超高产杂交小麦育种中,应选择株高适中,穗下节长,上三叶短、宽、厚,旗叶面积小,倒二、倒三叶面积大,株型紧凑的杂交组合。
-
关键词
株型
产量结构
协调性
nair分组法
-
Keywords
plant type
yield structure
coordination
nair grouping
-
分类号
S512.101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强优势杂交小麦选配规律分析
被引量:1
- 8
-
-
作者
李万昌
邵云
姜丽娜
李春喜
刘曙东
-
机构
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
出处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09-513,共5页
-
基金
粮食丰产科技工程资助项目(2006BAD02A07-3)
-
文摘
利用Nair单性状水平分组法将36个杂交组合分为4组,按产量分组结果对强优势杂交组合的产量结构进行回归和综合选择指数分析。结果表明,在公顷产量7 500~9 000 kg水平下,产量结构模式为:每公顷504.0万~607.5万穗,每穗33.6~41.3粒,千粒重35.7~42.3 g;在公顷产量9 000~10 500 kg水平下,产量结构模式为每公顷525.0万~645.0万穗,每穗36.0~50.0粒,千粒重37.0~45.0 g;并得到综合选择指数I值,对I值排序与强优势杂交组合的产量进行比较,其拟合度为80%,证明综合选择指数分析方法在强优势杂交小麦组合的选育中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
关键词
杂交小麦
nair分组法
产量结构
选择指数
-
Keywords
hybrid wheat
nair grouping method
yield structure
selection index
-
分类号
S512.1
[农业科学—作物学]
S334
[农业科学—作物遗传育种]
-
-
题名强优势杂交小麦综合选择指数分析
被引量:1
- 9
-
-
作者
李万昌
王永飞
马三梅
刘曙东
-
机构
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暨南大学生物工程学系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
出处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7-30,共4页
-
基金
国家小麦育种中心杨凌分中心资助项目(1999-5)
-
文摘
利用1999-2001年选用的9个性状差异较大的品种(系),按完全双列杂交(正交)组配成36个杂交组合,用Nair单性状水平分组法将杂交组合进行了分组,依产量和产量优势性状可分为4组。按分组结果对产量优势处于前两组的杂交组合进行综合选择指数分析,得到了综合选择指数I值,并对I值排序与杂交组合的产量排序进行比较,发现其拟合度为80%,证明综合选择指数分析方法在强优势杂交小麦组合的选育中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
关键词
杂交小麦
nair分组法
选择指数
-
Keywords
Hybrid wheat
nair grouping method
Selection index
-
分类号
S512.1
[农业科学—作物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