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Major and Trace Elements and Provenance of Surface Sediments on the Continental Shelf off Western Guangdong Province and Northeastern Hainan Island
1
作者 GE Qian XUE Z. George +3 位作者 YE Liming XU Dong YAO Zhigang CHU Fengyou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4期849-858,共10页
A coupled approach based on grain size and geochemical elements is used to trace the provenance of surface sediments and to confirm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grain size and elements on the continental shelf off wes... A coupled approach based on grain size and geochemical elements is used to trace the provenance of surface sediments and to confirm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grain size and elements on the continental shelf off western Guangdong Province and northeastern Hainan Island. The mean grain size ranges from 0.05 φ to 7.28 φ with a mean value of 5.60 φ. The average concentra- tions of major elements descend in the order of SiO2 > Al2O3 > CaO > Fe2O3 > K2O > MgO > Na2O > TiO2 > P2O5 > MnO, while those of trace elements exhibit a descending order of Sr > Rb > Zn > V > Cr > Pb > Ni > Cu > As > Cd. On the basis of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elements and results of statistical analysis, the study area is classified into three zones. Zone I locates on the continental shelf off western Guangdong Province, and the sediments are mainly from Pearl River, Taiwan Residents rivers, and small rivers nearby. Zone II locates in the eastern exit of Qiongzhou Strait and the coastal area off Leizhou Peninsula, and the sediments are mainly from the ero- sion products of Qiongzhou Strait and Hainan Island. Zone III locates off the eastern Hainan Island and the continental shelf deeper than 50 m isobaths, and the sediments are mainly from Hainan Island and coral reef. The influence from open water should also be considered.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grain size is the main controlling factor for major and trace element contents and that anthropo- genic impact and biological activity als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istribution of these ele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in size GEOCHEMICAL elements WESTERN guangdong Province NORTHEASTERN HAINAN island controlling factor
下载PDF
南澳岛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形成条件分析
2
作者 林聪 王洋 +4 位作者 张云锺 义家吉 王万虎 王红兵 潘有舵 《城市地质》 2023年第3期16-23,共8页
通过地质灾害野外调查和室内资料分析,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系统梳理总结了南澳岛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和形成条件。结果表明:南澳岛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是以小型崩塌、滑坡、不稳定斜坡失稳为主,呈点多面广、突发性强、危害性大的特点,集中分布... 通过地质灾害野外调查和室内资料分析,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系统梳理总结了南澳岛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和形成条件。结果表明:南澳岛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是以小型崩塌、滑坡、不稳定斜坡失稳为主,呈点多面广、突发性强、危害性大的特点,集中分布在城乡人口密集区、岛内交通主要干线两侧的斜坡区和挖山采土采石区;南澳岛地质灾害的发生受地形地貌条件、气象水文条件、地层及地质构造条件和人类工程活动的综合影响,其中人类工程活动是诱发地质灾害发生的主导因素;南澳岛地质灾害的防治宜加强高风险区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规范人类活动工程,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防止地质灾害引发的损失,保障当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澳岛 地质灾害 发育特征 形成条件 防治措施
下载PDF
珠海淇澳岛不同红树林修复模式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3
作者 蔡嘉恩 梁巧雯 +4 位作者 梁倩恩 郑敏宜 陈莹 吴映明 黄更生 《现代农业科技》 2023年第23期125-128,132,共5页
为探究淇澳岛不同红树林修复模式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采集淇澳岛秋茄纯林、无瓣海桑+木榄混交林以及木榄纯林3种修复模式土样,测定土壤磷酸酶活性、脲酶活性、pH值以及总氮、总磷含量,并且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修复前土壤磷酸酶和... 为探究淇澳岛不同红树林修复模式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采集淇澳岛秋茄纯林、无瓣海桑+木榄混交林以及木榄纯林3种修复模式土样,测定土壤磷酸酶活性、脲酶活性、pH值以及总氮、总磷含量,并且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修复前土壤磷酸酶和脲酶活性平均值分别为4.29、39.32μg/(g·d)。3种修复模式下,土壤磷酸酶活性平均值为17.16μg/(g·d),脲酶活性平均值为166.80μg/(g·d)。修复后土壤磷酸酶活性、脲酶活性、总氮和总磷较修复前均显著增高。修复后红树林土壤磷酸酶和脲酶活性从大到小排序均为秋茄纯林>木榄纯林>无瓣海桑+木榄混交林。在淇澳岛红树林湿地中,土壤磷酸酶活性、脲酶活性均表现为秋茄纯林明显高于木榄纯林和无瓣海桑+木榄混交林。修复后土壤的总氮和总磷总体呈上升趋势,表明种植红树林能有效增加土壤中氮、磷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修复模式 磷酸酶 脲酶 酶活性 淇澳岛 广东珠海
下载PDF
粤港澳三地在珠江口万山群岛合作建设超大型国际深水港区的建议
4
作者 梁建伟 邵浦桥 《中国海事》 2023年第8期18-21,共4页
针对目前粤港澳大湾区缺乏超大型深水港、港口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突出、中国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地位下降,以及大湾区内航运业整体国际竞争力不强的现状,从增强大湾区港口群的国际竞争力、丰富和发展“一国两制”方针的理论和实践、构建新... 针对目前粤港澳大湾区缺乏超大型深水港、港口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突出、中国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地位下降,以及大湾区内航运业整体国际竞争力不强的现状,从增强大湾区港口群的国际竞争力、丰富和发展“一国两制”方针的理论和实践、构建新时代大湾区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等方面,提出以“大手笔、大开放、大整合、大转型、大产业、大协作”为思路,由粤港澳三地在珠江口万山群岛合作建设超大型国际深水港区的设想,以充分发挥三地特有优势,用好“两制”之利,搭建粤港澳合作新平台,巩固中国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地位,促进澳门地区产业多元发展,全面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三地 万山群岛 超大型国际深水港区
下载PDF
双环海链藻(Thalassiosira diporocyclus Hasle)赤潮 被引量:23
5
作者 陈善文 高亚辉 +7 位作者 杜虹 董巧香 黄长江 陈善文 高亚辉 杜虹 董巧香 黄长江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0-137,共8页
20 0 1— 2 0 0 2年的秋冬季节 ,于中国东南沿海的南澳岛周围海域突发了双环海链藻赤潮 ,该赤潮藻及其赤潮在中国都是首次记录。该赤潮藻以实心胶质块的群体形式出现 ,其群体一般呈球形或椭球形 ,常为茶褐色 ,大小不一 ,直径多数在 2— ... 20 0 1— 2 0 0 2年的秋冬季节 ,于中国东南沿海的南澳岛周围海域突发了双环海链藻赤潮 ,该赤潮藻及其赤潮在中国都是首次记录。该赤潮藻以实心胶质块的群体形式出现 ,其群体一般呈球形或椭球形 ,常为茶褐色 ,大小不一 ,直径多数在 2— 3mm之间 ,最小的不到 0 1mm ,最大的约有 5mm。胶质块由双环海链藻和数种羽纹硅藻组成 ,前者分布于外层 ,后者包埋其中。双环海链藻的细胞密度最大达 1 75× 10 7cells/L ,占浮游植物总细胞数的 78 8%。如把包埋其中的羽纹硅藻考虑进去 ,赤潮藻胶质块的组成细胞总密度则高达 2 2 8× 10 7cells/L以上 ,占浮游植物总细胞数的 95 9%。赤潮藻的密度由湾内向外海呈显著递减趋势 ,与营养盐的平面分布格局相反。该赤潮起源于外海 ,赤潮发生机制可能与 2 0 0 1— 2 0 0 2厄尔尼诺年导致的水温异常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环海链藻 赤潮 南澳岛 厄尔尼诺
下载PDF
广东南澳岛植被恢复过程中的群落动态研究 被引量:29
6
作者 周厚诚 任海 彭少麟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98-305,共8页
以广东南澳岛的 1个草坡、4个人工林和 3个次生林群落为对象 ,采用时空互代的方法 ,将这 8个群落当作植被恢复中的不同阶段 ,研究各群落的群落结构、生物量、叶面积指数和土壤养分等 ,进而研究了南澳岛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的过程和机... 以广东南澳岛的 1个草坡、4个人工林和 3个次生林群落为对象 ,采用时空互代的方法 ,将这 8个群落当作植被恢复中的不同阶段 ,研究各群落的群落结构、生物量、叶面积指数和土壤养分等 ,进而研究了南澳岛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的过程和机理。随着植被的恢复进程 ,群落的阳性种类逐渐减少 ,中生性种类逐渐增加。物种多样性、均匀度、生态优势度和β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南澳岛植被恢复过程群落组成结构的复杂性依退化草坡→人工林→次生林逐渐增加。南澳岛退化草坡、10年生人工林、15年生人工林和次生林的生物量分别为 4.81t· hm- 2、45 .18t· hm- 2、10 0 .39t· hm- 2和 88.34 t· hm- 2 ,叶面积指数分别为 1.0 4、3.81、5 .89和 6 .5 2 ,凋落物贮量分别为0 .42 t· hm- 2 、 3.2 0 t· hm- 2 、3.70 t· hm- 2 和 4.90 t· hm- 2 。南澳岛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有机质、全氮和速效磷和交换性 K含量逐渐增加。由于海岛的生境、大风和暴雨的影响 ,海岛植被恢复的格局不同于大陆 ,而其恢复速度也较慢。根据本研究结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 群落结构 生物量 土壤肥力 广东 南奥岛
下载PDF
广东南澳岛次生林的群落结构分析 被引量:18
7
作者 周厚诚 任海 彭少麟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09-214,251,共7页
研究了广东南澳岛的 3个次生林群落的物种结构、水平结构、垂直结构和组织水平结构。这 3个次生林的植物物种数为 1 7~ 3 0种 ,主要种类为鸭脚木、假苹婆、土蜜树、降真香等 ,这些树种与大陆同地带的鼎湖山、白云山次生林群落的种类具... 研究了广东南澳岛的 3个次生林群落的物种结构、水平结构、垂直结构和组织水平结构。这 3个次生林的植物物种数为 1 7~ 3 0种 ,主要种类为鸭脚木、假苹婆、土蜜树、降真香等 ,这些树种与大陆同地带的鼎湖山、白云山次生林群落的种类具相似性。这些群落的高度为 9~ 1 2 m,可分为乔木、灌木和草本层 3个层次。乔木层的平均个体密度为 0 .5 4~ 1 .74株 /m2。群落的多样性指数为 2 .1 1~ 3 .0 2 ,均匀度 0 .5 4~ 0 .87,生态优势度 0 .1 2~0 .40。南澳岛的次生林群落是该岛乡土树种物种库的主要承载者 ,这些次生林对整个岛屿的物种库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形成和维持具有重要的作用。可充分利用海岛上残存的次生林缀块 ,通过建立人工廊道 ,从而形成缀块—廊道—基底格局 ,以利于整个海岛顶极群落的早日形成。文中还比较了南澳岛退化草坡、人工林和次生林群落的结构 ,并建议通过人工造林在退化草坡上恢复森林 ,对现有的人工林进行改造 ,继续保护和管理次生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落结构 次生林 广东南澳岛 物种库
下载PDF
广东省南澳岛的生态旅游资源及开发战略 被引量:8
8
作者 李萍 周厚诚 黄卫凯 《生态科学》 CSCD 2000年第4期90-94,共5页
南澳县是广东省唯一的海岛县 ,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其自然旅游资源包括气候、地貌、植被、候鸟、沙滩和海水旅游 ,人文景观资源包括历史文化遗迹、宗教与寺庙、渔业活动等。通过对南澳县旅游现状进行评价发现 ,旅游... 南澳县是广东省唯一的海岛县 ,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其自然旅游资源包括气候、地貌、植被、候鸟、沙滩和海水旅游 ,人文景观资源包括历史文化遗迹、宗教与寺庙、渔业活动等。通过对南澳县旅游现状进行评价发现 ,旅游资源和客源开发不尽合理 ,应开展海岛生态旅游。此外 ,还提出开展南澳县生态旅游的战略方针、项目设置及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旅游 开发战略 广东省南澳岛
下载PDF
广东南澳和莲花山韧性剪切带^(40)Ar/^(39)Ar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3
9
作者 邹和平 王建华 丘元禧 《地球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56-364,共9页
采自广东南澳韧性剪切带和莲花山韧性剪切带的 6个单矿物的4 0 Ar/39Ar年龄谱数据可分为 3组 :151~ 162Ma、117.5~ 12 9.7Ma、66~ 97Ma。第 1组年龄代表较深层次逆冲、褶皱和动热变质的时代 ,该期间沿莲花山断裂带开始出现火山活动 ;... 采自广东南澳韧性剪切带和莲花山韧性剪切带的 6个单矿物的4 0 Ar/39Ar年龄谱数据可分为 3组 :151~ 162Ma、117.5~ 12 9.7Ma、66~ 97Ma。第 1组年龄代表较深层次逆冲、褶皱和动热变质的时代 ,该期间沿莲花山断裂带开始出现火山活动 ;第 2组年龄 ( 2 /3样品4 0 Ar/39Ar坪年龄值集中于这一组范围内 ) ,代表强烈韧性剪切、左行平移兼逆断层活动的时代 ,即韧性剪切带的形成时代 ,此期在南澳断裂带还发生了混合岩化和花岗岩化作用 ;第 3组年龄代表后期热扰动 ,即韧 脆性转化、右行平移 正断层活动和地壳伸展的时代。年代学资料还表明 ,莲花山断裂带西南段自 117.5Ma以来受伸展控制的冷却上升速率大约为 0 .0 3~ 0 .2 9m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成年代 韧性剪切带 氩同位素 年代学 断层活动
下载PDF
广东内伶仃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植物资源 被引量:10
10
作者 崔大方 廖文波 +2 位作者 昝启杰 蓝崇钰 羊海军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48-52,共5页
广东内伶仃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野生维管植物 1 2 7科 36 7属 5 5 1种 ,其中新种 2个 ,广东新记录种 1 1个 ,国家濒危稀有植物 3种 ;另有栽培植物约 5 0种 ,隶属于 2 1科 32属 内伶仃岛的经济植物资源非常丰富 ,共有用材树种 6 6种... 广东内伶仃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野生维管植物 1 2 7科 36 7属 5 5 1种 ,其中新种 2个 ,广东新记录种 1 1个 ,国家濒危稀有植物 3种 ;另有栽培植物约 5 0种 ,隶属于 2 1科 32属 内伶仃岛的经济植物资源非常丰富 ,共有用材树种 6 6种、药用植物 40 5种、果类植物 6 0多种、淀粉植物 2 6种、油脂植物 5 5种、芳香植物 40多种、有毒植物 80种、鞣料植物 31种、纤维植物 79种、观赏绿化植物 40多种 ,猕猴食源植物 2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 内伶仃岛 植物资源 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薇甘菊对内伶仃岛植被危害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16
11
作者 周先叶 王伯荪 +4 位作者 李鸣光 廖文波 周云龙 昝启杰 王勇军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50-354,共5页
对广东内伶仃岛群落受薇甘菊危害的植物种类分析表明,58种乔木、小乔木和灌木种不同程度地受薇甘菊的影响,约占样地中木本种类的67%;其中受薇甘菊影响最大的主要是小乔木和阳生性灌木.薇甘菊危害与群落类型的关系表现为,由5、6个优势种... 对广东内伶仃岛群落受薇甘菊危害的植物种类分析表明,58种乔木、小乔木和灌木种不同程度地受薇甘菊的影响,约占样地中木本种类的67%;其中受薇甘菊影响最大的主要是小乔木和阳生性灌木.薇甘菊危害与群落类型的关系表现为,由5、6个优势种组成的结构复杂的具有较大郁蔽度的群落受薇甘菊的危害轻微,而仅由2个优势种组成结构简单且郁蔽度很小的群落受薇甘菊的危害较严重.薇甘菊危害与群落结构的相关分析表明,群落垂直高度越大、片层越丰富,群落中薇甘菊的盖度越小;群落物种越丰富,群落密度越大,个体受害比例越小;群落中其他藤本盖度越大,个体受薇甘菊危害的程度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薇甘菊危害 群落类型 聚类分析 相关分析 内伶仃岛 广东省
下载PDF
广东沿海及海南岛东南部海底表层孢粉分布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9
12
作者 罗传秀 陈木宏 +3 位作者 刘建国 张兰兰 向荣 陆钧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5-61,共7页
为了探讨海洋表层沉积物的孢粉分布与可能陆源地区植被、气候以及孢粉传播机制的关系,为南海古环境研究提供可靠的基础,采用野外取样、室内实验、计算孢粉百分比和孢粉浓度等方法,对广东沿海及海南岛东南部(108°34′12″—120°... 为了探讨海洋表层沉积物的孢粉分布与可能陆源地区植被、气候以及孢粉传播机制的关系,为南海古环境研究提供可靠的基础,采用野外取样、室内实验、计算孢粉百分比和孢粉浓度等方法,对广东沿海及海南岛东南部(108°34′12″—120°E,17°—23°43′12″N,水深为37—3370m)40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孢粉分析,揭示表层孢粉在整个广东沿海及海南岛东南部的分布和传播规律,尤其关注以往未涉及的广东沿岸海域的孢粉分布情况。研究发现草本花粉如禾本科Poaceae、蒿属Artemisia、藜科Chenopodiaceae、十字花科Brassiceae除在广东沿海近岸带含量较高外,一般都低,可能与沿岸热带亚热带草地分布以及水稻、甘蔗、蔬菜种植有关,推测是以冬季表层环流为动力由北向南传播的。松属Pinus花粉百分比高(20%)且传播较远,以珠江口和东沙群岛附近的样点最高,向西南逐渐降低,说明松属花粉是以冬季风为主要动力传播的。近海区域表层沉积的芒箕孢子含量很高(60%),可能与剧烈的人类活动干扰有关。而热带、亚热带阔叶林花粉(如栲属和栎属)的数量却远远低于其在陆地植被中的数量。广东沿岸的栲属Castanopsis、栎属Quercus、三缝孢Trilete-spore等花粉主要来源于海南岛和广东沿岸,可能是随河流及南海北部表层环流输送的。单缝孢及水生植物莎草科Cyperaceae的百分含量以靠近珠江口的样点较高,可能与河流的注入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沿海 海南岛东南部 表层孢粉 环境意义
下载PDF
云广直流小功率孤岛试验发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被引量:8
13
作者 刘洪涛 李建设 +7 位作者 黄河 洪潮 苏寅生 周剑 钟智 徐光虎 马骞 林庆标 《南方电网技术》 2012年第2期40-42,共3页
云广直流孤岛方式运行是提高云南水电外送能力和保证南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措施。总结了云广直流带小功率孤岛试验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诸如小湾电厂机组调速器不完全适应孤岛方式,直流闭锁后机组频率从最高频率下降至50 H... 云广直流孤岛方式运行是提高云南水电外送能力和保证南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措施。总结了云广直流带小功率孤岛试验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诸如小湾电厂机组调速器不完全适应孤岛方式,直流闭锁后机组频率从最高频率下降至50 Hz时间较长,孤岛模式转联网模式过程小湾电厂机组有功功率波动较大等。这些问题的解决大大减小了后续大功率孤岛试验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广直流系统 特高压 孤岛运行
下载PDF
广东高栏列岛的植物资源 被引量:4
14
作者 冯志坚 吕汉增 +1 位作者 李镇魁 吴志敏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4期37-40,共4页
报道了广东高栏列岛的植物资源。据初步调查,高栏列岛共有维管植物162科、501属、752种(含56个栽培种),其中蕨类19科、26属、33种,裸子植物6科、8属、11种,被子植物137科、467属、708种。该地有4... 报道了广东高栏列岛的植物资源。据初步调查,高栏列岛共有维管植物162科、501属、752种(含56个栽培种),其中蕨类19科、26属、33种,裸子植物6科、8属、11种,被子植物137科、467属、708种。该地有4种珍稀濒危植物、2个特有植物、92种用材树种、235种药用植物、58种野生观赏植物。该地天然植被有常绿阔叶林、灌丛、红树林、草坡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资源 广东 高栏列岛
下载PDF
旅游区域联合开发研究——以粤西海岛旅游开发为例 被引量:26
15
作者 文吉 魏清泉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2-25,共4页
文章从分析粤西海岛旅游开发的现状入手 ,提出运用区域联合开发是粤西海岛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 ,客观地评价了粤西海岛旅游开发现状和优劣势 ,认为要解决粤西各海岛现存的对海岛资源破坏性的过渡开发和各海岛之间... 文章从分析粤西海岛旅游开发的现状入手 ,提出运用区域联合开发是粤西海岛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 ,客观地评价了粤西海岛旅游开发现状和优劣势 ,认为要解决粤西各海岛现存的对海岛资源破坏性的过渡开发和各海岛之间的替代性竞争 ,必须建立粤西海岛旅游联合区 ,采用粤西海岛旅游区域联合开发的模式。并依据联合开发模式 ,发挥各海岛的优势 ,从客源细分和产品设计对粤西海岛旅游联合区进行整体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西 海岛旅游 旅游区 区域联合开发
下载PDF
内伶仃岛主要植被及群落类型的特征和分布 被引量:9
16
作者 廖文波 昝启杰 +2 位作者 崔大方 何克军 蓝崇钰 《生态科学》 CSCD 1999年第4期4-19,共16页
广东省内伶仃岛位于珠江口伶仃洋的东部,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其自然植被的主要类型有:南亚热带常绿针叶林、南亚热带针阔叶混交林、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亚热带红树林、南亚热带竹林、南亚热带常绿灌丛、南亚热带灌草丛、滨海砂... 广东省内伶仃岛位于珠江口伶仃洋的东部,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其自然植被的主要类型有:南亚热带常绿针叶林、南亚热带针阔叶混交林、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亚热带红树林、南亚热带竹林、南亚热带常绿灌丛、南亚热带灌草丛、滨海砂生灌草丛等,包括8个植被亚型、18个群系。人工植被主要有台湾相思林等4个群系,以及果园林4类、作物园4类。地带性植被为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优势植被类型为台湾相思林、马尾松林,两者的建群种均为衰退种群,已形成多个发育阶段。论文对各主要植被类型及群落结构特征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 内伶仃岛 植被类型 群落特征 分布
下载PDF
广东内伶仃岛台湾相思群落在15年间的演替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徐华林 袁天天 +2 位作者 王蕾 关开朗 廖文波 《生态科学》 CSCD 2016年第4期12-22,共11页
针对1997—1998年在广东内伶仃岛设置并调查的5个台湾相思林固定样地,15年后于2013年再次进行调查并研究群落的演替。结果表明:(1)经过15年的演替,5个台湾相思群落的优势种群发生明显变化,少数种群消退,另又增添了部分优势种群,并且整... 针对1997—1998年在广东内伶仃岛设置并调查的5个台湾相思林固定样地,15年后于2013年再次进行调查并研究群落的演替。结果表明:(1)经过15年的演替,5个台湾相思群落的优势种群发生明显变化,少数种群消退,另又增添了部分优势种群,并且整体上以中生性树种为主;(2)在演替过程中,台湾相思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有上升,亦有下降,但5个群落其乔木层的物种组成更加丰富,年龄结构更加复杂;(3)在5个群落中,台湾相思多以第Ⅳ、Ⅴ龄级立木存在,缺少Ⅰ、Ⅱ、Ⅲ级立木,说明其均为衰退种群。总体上,内伶仃岛的台湾相思群落在后期将演替成为以中生性树种为主的常绿阔叶林群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相思 群落演替 广东省内伶仃岛 中生性树种
下载PDF
粤西海岛海岸带典型地类SPOT-5影像解译标志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晓敏 张杰 +1 位作者 马毅 吴培强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47-450,455,共5页
基于SPOT-5假彩色合成影像,在现场踏勘的基础上,对粤西海岛海岸带地物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总结了地物的遥感影像特征,建立了耕地、园地、林地、居民地及工矿仓储用地、水域和滩涂6类典型地物的遥感解译标志。采用典型样区与样点相结合的方... 基于SPOT-5假彩色合成影像,在现场踏勘的基础上,对粤西海岛海岸带地物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总结了地物的遥感影像特征,建立了耕地、园地、林地、居民地及工矿仓储用地、水域和滩涂6类典型地物的遥感解译标志。采用典型样区与样点相结合的方法,对基于该解译标志提取的结果进行了踏勘验证,经检验,解译精度在90%以上。粤西海岛海岸带卫星遥感调查实践表明:建立具有区域特色的遥感影像解译标志,对海岛海岸带资源调查和环境监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岛海岸带 解译标志 SPOT-5影像 粤西
下载PDF
广东南澳海水养殖区沉积物中AVS和SEM 被引量:4
19
作者 谷阳光 杨宇峰 林钦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98-204,共7页
采集广东省南澳岛白沙湾海水养殖区不同养殖类型的表层和柱状沉积物,分析了沉积物中酸挥发性硫化物( acid volatile sulfides, AVS)和同步提取重金属( simultaneously extracted metals, SEM ) Cd、Pb、 Cr、 Ni、 Cu以及Zn的含量.... 采集广东省南澳岛白沙湾海水养殖区不同养殖类型的表层和柱状沉积物,分析了沉积物中酸挥发性硫化物( acid volatile sulfides, AVS)和同步提取重金属( simultaneously extracted metals, SEM ) Cd、Pb、 Cr、 Ni、 Cu以及Zn的含量.结果发现,白沙湾表层沉积物(干质量)中AVS和∑SEM质量摩尔浓度分别介于0.04-37.62和1.54-3.82μmol/g,平均值分别为6.36和2.45μmol/g.鱼类养殖区表层沉积物中AVS、∑SEM以及AVS与∑SEM比值均最高.柱状沉积物(干质量)中AVS和∑SEM干质量摩尔浓度范围为0.04-16.27和1.72-21.14μmol/g,平均值分别为2.26和4.71μmol/g.鱼类养殖区的AVS质量摩尔浓度及贝类养殖区的∑SEM 从底层到表层均迅速增加.鱼类养殖区、贝类养殖区和龙须菜栽培区AVS与∑SEM比值均大于1,表明该养殖海域因重金属与硫化物结合导致水生生物受重金属危害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地球化学 酸挥发性硫化物 同步提取重金属 沉积物 水产养殖 深度分布 生物有效性 广东南澳岛
下载PDF
广东内伶仃岛的生物资源及自然保护规划 被引量:5
20
作者 蓝崇钰 廖文波 王勇军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期47-52,共6页
广东省内伶仃岛生物资源较为丰富 ,共有野生维管植物 133科 379属 5 6 9种 ,其中广东新记录种 10种 ;苔藓植物 19科 34属 6 1种 ,广东新记录种 10种 ;各类动物有兽类数十种 ,包括国家珍稀濒危保护动物猕猴 (Macacamulatta)等 ,两栖爬行... 广东省内伶仃岛生物资源较为丰富 ,共有野生维管植物 133科 379属 5 6 9种 ,其中广东新记录种 10种 ;苔藓植物 19科 34属 6 1种 ,广东新记录种 10种 ;各类动物有兽类数十种 ,包括国家珍稀濒危保护动物猕猴 (Macacamulatta)等 ,两栖爬行类 30多种 ,鸟类近 110种 ,昆虫超过 44 7种。此外 ,内伶仃岛也是一个较为封闭的自然生态系统 ,根据该岛各类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特点 ,宜划分为核心区、旅游 科普区和实验 缓冲区 3部分 ,对各区的特点、性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 内伶仃岛 生物资源 自然保护规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