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n Conceptual Planning of Group Landscapes in Urban Core Areas—A Case Study of Conceptual Landscape Planning of the Core Area in Shuangsong Group,Wanzhou District of Chongqing City,China
1
作者 廖春艳 沈一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2年第2期9-11,17,共4页
The planning site was divided into a spatial structure of"one center,one corridor,two axes,two belts and three communities"and traffic system designed to a 3-grade road system of"artery,secondary artery... The planning site was divided into a spatial structure of"one center,one corridor,two axes,two belts and three communities"and traffic system designed to a 3-grade road system of"artery,secondary artery and by-pass".Meanwhile,a 3-ring structure of the planning site was constructed:diffusion waterfront landscape belt,waterfront pathway and core eco-green island.Finally,the planning concepts for major ecological constructions were given.This study tried to explore the group eco-landscape pattern in urban core areas so as to provide a strategic instruction for the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 core areas Ecological landscapes Shuangsong GROUP in Wanzhou district of chongqing city CONCEPTUAL landscape planning
下载PDF
RS and GIS-based Analysis on Dynamic Changes of Landscape Pattern on Urban-rural Fringe——A Case Study of Licheng District, Jinan City of China 被引量:1
2
作者 张芬 吴泉源 +1 位作者 张辉 徐燕慧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2年第6期42-46,共5页
By using GIS, RS and landscape ecology, LandsatTM (1993 and 2009) and ETM (2001) remote sensing images of Licheng District of Ji’nan City, Shandong Province were interpreted, and dynamic changes of landscape pattern ... By using GIS, RS and landscape ecology, LandsatTM (1993 and 2009) and ETM (2001) remote sensing images of Licheng District of Ji’nan City, Shandong Province were interpreted, and dynamic changes of landscape pattern in the district were analyzed at the levels of class and landscap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uring the 16 years the landscape pattern in the district had changed significantly. (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atch category, areas of arable land, woodland and grassland decreased unceasingly, and arable land accounted for the largest reduction from 488.15 km 2 in 1993 down to 324.37 km 2 in 2009, witnessing a reduction rate of 33.56%. But the patch quantity and fragmentation increased, patch connectivity reduced. Spatial pattern of construction land expanded and its area witnesse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of 147.05%. Patch cohesion index increased and connectivity grew better. (b)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verall landscape, patch quantity, contagion and perimeter-area fractal dimension decreased, patch shape became simple, the Shannon’s diversity index, Shannon’s evenness index and splitting index increased, landscape heterogeneity rose. With the rapid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landscape pattern will be more and more influenced by human behavi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SCAPE PATTERN Dynamic CHANGES GIS LICHENG district of Ji’nan city
下载PDF
Renovation of Road Landscaping in Old Downtown Areas of Mountainous Cities:A Case Study of Pengshui County,Chongqing Municipality
3
作者 LI Qin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3年第Z3期16-18,共3页
Current situation of road landscaping in old districts of mountainous cities was analyzed,renovation design principles and basis were proposed. Pengshui County in Chongqing was taken for example to explore renovation ... Current situation of road landscaping in old districts of mountainous cities was analyzed,renovation design principles and basis were proposed. Pengshui County in Chongqing was taken for example to explore renovation design methods,overall concepts and relevant contents of the road landscaping in old districts of mountainous cities,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renovation design of road landscaping in old districts of modern mountainous c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ld district in mountainous CITIES Road LANDSCAPING RENOVATION design Pengshui COUNTY in chongqing MUNICIPALITY
下载PDF
基于在线地图路径循迹的山地城市绿色开放空间步行可达性衰减 被引量:1
4
作者 罗丹 张沂珊 洪竞科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0-107,共8页
【目的】精准客观地评估山地城市绿色开放空间的步行可达性,揭示实际可达性与理论可达性之间的衰减状态,为山地绿色开放空间服务能力优化提升提供依据与参考。【方法】以重庆市渝中区为研究范围,依托ArcGIS平台和高德地图应用程序接口(a... 【目的】精准客观地评估山地城市绿色开放空间的步行可达性,揭示实际可达性与理论可达性之间的衰减状态,为山地绿色开放空间服务能力优化提升提供依据与参考。【方法】以重庆市渝中区为研究范围,依托ArcGIS平台和高德地图应用程序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API),引入路径循迹法,从实际步行路径出发量化可达性,并通过对比实际可达性与理论可达性来分析城市整体及绿色开放空间的可达性衰减状态。【结果】1)渝中区绿色开放空间步行可达范围整体衰减面积比为43.19%,且5 min、10 min、15 min阈值内可达范围的衰减面积比分别为32.12%、46.49%、46.30%;2)绿色开放空间衰减程度不均衡,衰减程度大于60%的绿色开放空间有16个,衰减程度最高为87.71%;3)山顶、各级台层和滨江楔形绿色开放空间的高衰减比例相对更高。【结论】进一步从选址、环境和本体3个方面总结衰减原因,并从步行可达性视角提出增量、串联、渗透的山地城市绿色开放空间优化建议,为客观评估山地城市绿色开放空间步行可达性提供思路,对山地城市绿色开放空间服务效能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绿色开放空间 步行可达性衰减 路径循迹 山地城市 重庆渝中区
下载PDF
非典型历史街区遗产保护的社区参与策略研究——以重庆水土老街陵江社区为例
5
作者 田琦 王显维 雷涛铖 《中国名城》 2024年第10期31-38,共8页
历史文化街区的遗产价值已得到普遍认同,并通过“精英式”“重投入”的方式被率先保护。而相较于历史文化街区,非典型历史街区面临社会关注度低、企业和政府投入不足、社区参与程度低下等一系列保护困境。基于此,建构了社区参与内生性... 历史文化街区的遗产价值已得到普遍认同,并通过“精英式”“重投入”的方式被率先保护。而相较于历史文化街区,非典型历史街区面临社会关注度低、企业和政府投入不足、社区参与程度低下等一系列保护困境。基于此,建构了社区参与内生性因素和外源性因素相结合的遗产保护策略。以重庆市北碚区水土老街陵江社区为实证案例进行深度剖析,提出内生性因素“需求匹配”“能力输出”“价值认同”刺激居民自发参与,外源性因素“赋利”“赋能”“赋智”引导居民主动参与。进一步总结为“激励”“实施”“保障”层面的社区参与策略,以期为此类型历史街区的遗产保护提供思路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典型历史街区 遗产保护 社区参与 多元主体 自发参与 重庆
下载PDF
城市空间水体热环境效应研究——以重庆市主城七区为例
6
作者 杨清源 邓睿 +1 位作者 汤伟宏 张用川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26,共12页
水体作为地表热环境的重要敏感因子,对缓解热环境效应具有重要作用。基于2003、2011和2019年土地覆被数据与热环境指数数据,以重庆市主城七区为例,将景观格局与热环境相结合,利用空间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探究地表重要覆被对水体降温能力的... 水体作为地表热环境的重要敏感因子,对缓解热环境效应具有重要作用。基于2003、2011和2019年土地覆被数据与热环境指数数据,以重庆市主城七区为例,将景观格局与热环境相结合,利用空间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探究地表重要覆被对水体降温能力的影响以及水体对热环境效应的具体调控机制。结果表明:①水体相比裸地、植被、建成区覆被类型,其热环境指数处于最低水平,与热环境效应呈显著的负相关性,有良好的降温效果,且单位水体比单位植被降温作用更强;②水体与植被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且随着植被比例增加,水体的降温效果越差;在非城市用地中,植被的降温效果最好,随着城市发展密度的增加,水体的降温效果也逐渐增强,超越植被调节热环境的能力;③水体自身热环境与水体形状指数无关,与面积、长度、宽度、深度因素有关,且在一定范围内,随着面积、长度、宽度和深度的增加,降温效果有所提升;④随着缓冲距离的增大,水体的降温效果逐渐下降,河流的最佳降温范围为200 m左右,水塘和水库的有效降温范围在300 m左右。为促进城市热环境的改善,未来应因地制宜利用城市空间增加绿化、加强水体循环等机制来缓解城市热环境效应,实现城市生态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 植被 热环境效应 降温机制 重庆市主城七区
下载PDF
基于电路理论的生态保护修复关键区域识别——以重庆市梁平区为例
7
作者 伍龙江 周启刚 +4 位作者 李辉 罗泓然 毛永发 朱康文 向宇锋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3-160,共8页
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对科学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具有重要意义,有效识别生态保护修复关键区域是开展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基本前提。以重庆市梁平区为研究对象,运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和电路理论识别生态保护修复关... 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对科学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具有重要意义,有效识别生态保护修复关键区域是开展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基本前提。以重庆市梁平区为研究对象,运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和电路理论识别生态保护修复关键区域,包括生态源地、生态夹点、生态障碍点和生态断裂点。结果表明:(1)研究区生态源地19处,总面积359.82 km^(2),呈现“两带多点”的空间分布特征;生态廊道42条,总长241.27 km,构建了“三片区三屏一网多节点”的生态安全格局;(2)识别出生态夹点5处、生态障碍点12处、生态断裂点5处,是进行生态保护修复的关键区域,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地区;(3)结合关键区域生态特征,提出相应的生态保护修复主攻方向和建议措施。研究可为梁平区及其他区域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开展提供路径和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护修复 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 电路理论 关键区域识别 重庆市梁平区
下载PDF
重庆市南岸区重点源固体废物防治及现状对策 被引量:1
8
作者 蒋玥 彭娟 《绿色科技》 2024年第6期210-215,共6页
开展“无废城市”建设已经成为提高固体废物现代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抓手。以重庆市南岸区为研究区,以环境统计数据为依据,针对其重点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综合利用量、处置量等数据开展分析,研究得出南岸区一般工业固废重点行... 开展“无废城市”建设已经成为提高固体废物现代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抓手。以重庆市南岸区为研究区,以环境统计数据为依据,针对其重点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综合利用量、处置量等数据开展分析,研究得出南岸区一般工业固废重点行业为通用设备制造业,重点区域为长生桥镇和花园路街道;危险废物重点行业为汽车制造业,重点区域为南坪街道和长生桥镇。结合实际情况,建议南岸区在加强重点行业和区域管控基础上,通过强化源头减量、健全收贮体系、建立分级管理机制、加强政策引导等针对性防治对策,以实现“无废城市”理念下固体废物科学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固体废弃物 产生量 综合利用率 防治对策 重庆市南岸区
下载PDF
“住区-路径-公园”:基于步行可达视角的山地城市绿色基础设施供需研究
9
作者 宫聪 曹雨 《世界建筑导报》 2024年第4期47-51,共5页
城市公园作为最典型的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类型在提供生态价值的同时,也与居民的公共生活和身心健康息息相关。研究从“步行可达”感知视角出发,提出基于“公园-居民”供需评价的“三段式”理论框架,构建“住区-路径-公园”三段供给和居民... 城市公园作为最典型的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类型在提供生态价值的同时,也与居民的公共生活和身心健康息息相关。研究从“步行可达”感知视角出发,提出基于“公园-居民”供需评价的“三段式”理论框架,构建“住区-路径-公园”三段供给和居民需求两个维度的评价指标,并通过CRITIC赋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渝中区山地城市绿色基础设施与居住单元的供需平衡进行研究。研究发现:1)研究区域整体供给水平较高,但场地中部和东部的供给水平大面积不足。2)供需空间分布相对不平衡,空间分异较为明显,呈现“供给西高东低,需求东高西低”的基本特征。3)局部供需匹配度差异大,供需得分最高和最低的路线相差3.7倍。本文基于步行可达视角提出“公园-居民”供需平衡理论与方法,有利于山地城市更精准的绿色基础设施资源配置与空间品质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城市 城市绿色基础设施 供需平衡 步行可达视角 重庆市渝中区
下载PDF
双重博弈结构下城市更新协作机制及转变趋势研究——以重庆市渝中区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泽新 杨新旗 王婷 《中国名城》 2023年第7期24-30,共7页
随着中国经济从高速度增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城市更新也呈现出治理导向、多元协作的时代特征。立足城市更新的利益博弈本质,基于双重博弈结构的分析框架,认为政府面临着与城市发展中政绩考核的长期、重复博弈,而与具体更新项目中的资本... 随着中国经济从高速度增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城市更新也呈现出治理导向、多元协作的时代特征。立足城市更新的利益博弈本质,基于双重博弈结构的分析框架,认为政府面临着与城市发展中政绩考核的长期、重复博弈,而与具体更新项目中的资本和公众存在短期、单次博弈,从而形成了双重博弈影响下的更新决策行为偏好。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政府与企业形成了推动城市快速更新的增长联盟,而进入高质量发展时期,治理机制改革,增长联盟瓦解。由此,城市更新在焕新城市面貌、刺激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回应社会诉求,保障社会公平,提升城市更新的治理效用。结合重庆市渝中区城市更新实例,分析不同城市更新阶段的思路转变、协作机制变化和更新评估机制创新,以期为中国新时期城市更新协作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博弈 城市更新 协作机制 更新转型 重庆市 渝中区
下载PDF
基于GWR的特大山地城市热力景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重庆市南岸区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浪 雷波 杨春华 《环境影响评价》 2023年第5期107-114,共8页
以重庆市南岸区为例,基于TM遥感影像反演的地表温度数据,提出以等温斑块为研究载体的城市热环境中的热力景观格局及与自然因素的关系研究方法,以期为城市热环境的相关研究提供一种思路。结果表明:南岸区共形成2204块热力图斑,热力斑块... 以重庆市南岸区为例,基于TM遥感影像反演的地表温度数据,提出以等温斑块为研究载体的城市热环境中的热力景观格局及与自然因素的关系研究方法,以期为城市热环境的相关研究提供一种思路。结果表明:南岸区共形成2204块热力图斑,热力斑块平均面积为0.12 km^(2),平均周长为3.33 km,地表温度高值区域热力等级由中心向外递减,地表温度低值区域热力等级由外向内递增;南岸区热力景观在数量、形状与结构上的表征指数在空间上具有正相关关系,且高值与低值聚集现象明显,PD、LSI指数的聚集情况较为一致,AI指数的高值与低值聚集区域与PD、LSI在空间上呈现相反态势;基于GWR的拟合结果表明,在绿度越低、湿度越小、越为平坦的区域热力景观越为密集,在绿度越高、湿度越大、越为平坦及干度越大的区域热力景观形状越为复杂,在绿度越低、湿度越小、越为平坦及干度越大的区域热力景观分布越集中。研究结果为改善城市热环境以及提高城市居住适宜度提供依据,也对等温斑块应用于城市热环境热力景观格局进行探索,为以后类似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WR 重庆市南岸区 热力景观 等温斑块
下载PDF
厨余垃圾处理模式实证分析——以重庆市涪陵区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红真 袁仲勋 +1 位作者 丁世敏 封享华 《黑龙江科学》 2023年第9期25-28,共4页
科学处理厨余垃圾,能够促进厨余垃圾的无害化与资源化。重庆市涪陵区属丘陵地区,道路崎岖,农村各场镇离城区较远,其厨余垃圾现行处理模式中存在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率不高、分类处理不彻底、焚烧处理运输成本高等问题。采用“分类处理+... 科学处理厨余垃圾,能够促进厨余垃圾的无害化与资源化。重庆市涪陵区属丘陵地区,道路崎岖,农村各场镇离城区较远,其厨余垃圾现行处理模式中存在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率不高、分类处理不彻底、焚烧处理运输成本高等问题。采用“分类处理+集中处理+分布式处理”模式,即餐厨垃圾与易腐垃圾分类处理,所有餐厨垃圾与城区易腐垃圾采用高温厌氧消化集中处理、场镇易腐垃圾采用好氧生化机分布式处理,能够提高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大幅减少厨余垃圾的处理费用,对丘陵地区厨余垃圾处理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厨余垃圾 易腐垃圾 集中处理 分布式处理 重庆市 涪陵区
下载PDF
重庆市万州区西部土壤氟地球化学特征及生态效应
13
作者 鲍丽然 王佳彬 +1 位作者 刘剑锋 李瑜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3期35-39,172,共6页
利用1∶50 000土地质量地质调查数据,分析了三峡库区万州区西部地区土壤氟的地球化学特征,初步评价了氟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氟含量平均值为578.4 mg/kg,略高于全国表层土壤均值,空间分布格局受地层控制作用明显,水平剖... 利用1∶50 000土地质量地质调查数据,分析了三峡库区万州区西部地区土壤氟的地球化学特征,初步评价了氟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氟含量平均值为578.4 mg/kg,略高于全国表层土壤均值,空间分布格局受地层控制作用明显,水平剖面中土壤与岩石样品氟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土壤氟与成土母岩具有较好的继承性。土壤氟地球化学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局部土壤氟过剩,主要分布于三叠系地层区。氟生态效应调查显示,地表水氟含量偏高,但未超出国家标准;部分地区农产品出现氟超标现象,建议高度重视并展开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特征 生态效应 重庆市万州区
下载PDF
重庆市荣昌区臭氧典型污染时段VOCs来源分析
14
作者 郑荣周 李启蓝 +3 位作者 邓尚丽 唐韬 雷宇 熊祎睿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3年第9期137-139,共3页
本研究利用重庆市荣昌区国控空气质量监测站点采集环境空气样品,测定大气中57种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质量浓度,分析2022年春季典型污染时段O_(3)及其前体物的浓度分布特征。其间通过对比VOCs的臭氧生成潜势(OFP),判定排名前20的关键物种... 本研究利用重庆市荣昌区国控空气质量监测站点采集环境空气样品,测定大气中57种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质量浓度,分析2022年春季典型污染时段O_(3)及其前体物的浓度分布特征。其间通过对比VOCs的臭氧生成潜势(OFP),判定排名前20的关键物种,初步梳理出对O_(3)生成贡献的相关行业,利用正定矩阵因子分解(PMF)模型进行源解析。研究表明,在温度升高、大气扩散条件不利的情况下,荣昌区春季容易出现O_(3)浓度连续超标。源解析结果显示,主要贡献源为交通源、溶剂使用源、工业源和植物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污染时段 挥发性有机物 臭氧生成潜势 PMF模型 源解析 重庆市荣昌区
下载PDF
重庆梁平竹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
15
作者 倪流发 张帮贵 王乾勇 《世界竹藤通讯》 2023年第5期103-106,共4页
近年来,重庆市梁平区通过推广种苗繁育、栽培、抚育等技术,竹资源培育取得较好成效。然而,由于竹材开发利用水平降低,原材料市场逐步低迷,梁平竹资源没有发挥出应有的经济价值。文章分析了梁平竹资源培育和竹产业发展现状,总结产业发展... 近年来,重庆市梁平区通过推广种苗繁育、栽培、抚育等技术,竹资源培育取得较好成效。然而,由于竹材开发利用水平降低,原材料市场逐步低迷,梁平竹资源没有发挥出应有的经济价值。文章分析了梁平竹资源培育和竹产业发展现状,总结产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结合竹业发展的新形势,从构建一二三产全产业链角度提出促进梁平区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林培育 竹产业 全产业链 高质量发展 重庆梁平
下载PDF
城市生态系统现状评价的生命力指数 被引量:24
16
作者 苏美蓉 杨志峰 +2 位作者 陈彬 赵彦伟 徐琳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5141-5148,共8页
鉴于城市生态系统的生命特征,采用比拟思想,引入城市生命体概念到城市生态系统现状评价中,以全面而形象地反映城市生态系统的发展状况。构建了包括生产力、生活态、生态势和生机度的城市生命力指数框架,并进一步给出了具体的评价指... 鉴于城市生态系统的生命特征,采用比拟思想,引入城市生命体概念到城市生态系统现状评价中,以全面而形象地反映城市生态系统的发展状况。构建了包括生产力、生活态、生态势和生机度的城市生命力指数框架,并进一步给出了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模型及评价结果分级标准。以重庆万州为例,开展了城市生命力指数评价的案例研究。评价结果表明,2000~2005年间,万州城市生命力指数处于较衰弱状态,但一直在平稳上升,应通过一定的生态规划措施,提高万州城市生态系统的生产力、生活态、生态势及生机度,尤其要注重增强生态系统的生机与活力,以实现城市生命力的继续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体 城市生命力指数 城市生态系统现状评价 重庆万州
下载PDF
特大城市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探讨——以重庆市南岸区为例 被引量:17
17
作者 陶陶 刁承泰 +2 位作者 黄京鸿 谭青 葛永军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63-66,94,共5页
本文以重庆市南岸区为例,分析了特大城市城乡结合部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独特性,并根据现状和未来15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测,提出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点。
关键词 城乡结合部 土地利用 总体规划 南岸区 重庆
下载PDF
基于GIS的重庆市万州区滑坡灾害危险性评价 被引量:17
18
作者 楚敬龙 杜加强 +1 位作者 滕彦国 王金生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875-1881,共7页
在充分调查万州区地质环境及滑坡灾害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根据资料的有效性和可获得性,选取地表高程、坡度、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土地利用类型、区域交通建设和河流侵蚀冲刷7个影响滑坡发生的因素作为评价指标,采用AHP法确定各个指标的... 在充分调查万州区地质环境及滑坡灾害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根据资料的有效性和可获得性,选取地表高程、坡度、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土地利用类型、区域交通建设和河流侵蚀冲刷7个影响滑坡发生的因素作为评价指标,采用AHP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并建立滑坡灾害危险性指数模型,通过GIS系统的空间分析功能进行栅格运算,得出研究区滑坡灾害危险性分区。采用上述指标和方法将重庆市万州区的滑坡灾害划分为极高危险区、高危险区、中危险区、低危险区和极低危险区,划分结果符合该区滑坡灾害的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危险性评价 层次分析法 重庆市万州区
下载PDF
基于GIS的滑坡灾害危险性区划研究——以重庆市万州区为例 被引量:12
19
作者 楚敬龙 王金生 +1 位作者 滕彦国 王小娜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0年第4期409-415,共7页
为了弥补滑坡灾害危险性区划研究中影响因子和等级划分的不确定性,结合前人研究成果,依据斜坡几何形态、岩性、地质构造、河流侵蚀、土地利用类型、人类工程活动、降水条件等影响因子与研究区实际已发生的滑坡灾害数之间的关系,编制重... 为了弥补滑坡灾害危险性区划研究中影响因子和等级划分的不确定性,结合前人研究成果,依据斜坡几何形态、岩性、地质构造、河流侵蚀、土地利用类型、人类工程活动、降水条件等影响因子与研究区实际已发生的滑坡灾害数之间的关系,编制重庆市万州区滑坡灾害危险性评价标准,并基于GIS技术和信息量模型法,计算滑坡评价因子的信息量,就万州区滑坡危险性进行区划,最后基于乡镇行政区对该区滑坡危险性区划进行细化。结果表明:建设用地、坡高为90~200 m的地形、1 024~1 060 mm的年降雨量以及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岩层等因素对万州区滑坡发生影响较大;根据滑坡灾害危险性评价标准,万州区滑坡灾害被划分为高、中、低、极低等4个危险区;应用信息量模型法得到的万州区滑坡危险性区划与实际情况比较吻合;高危险区和中危险区面积分别为564.4 km2和848.6 km2,分别占万州区总面积的16.3%和24.5%,主要分布于长江干流及支流两岸的居民相对集中区以及公路干线地段;高危险和中危险乡镇主要分布在万州区经济较为发达的长江干流两岸,尤其是左岸的黄柏乡、太龙镇、天城镇、李河镇等以及万州主城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信息量模型 危险性区划 行政区 GIS 重庆市
下载PDF
基于熵权物元模型的耕地占补平衡生态安全评价 被引量:40
20
作者 施开放 刁承泰 +2 位作者 左太安 孙秀锋 孙永爱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43-250,共8页
针对目前耕地占补平衡生态安全评价中信息屏蔽和主观性问题,该研究以重庆市永川区为例,在构建耕地占补平衡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物元分析法和熵权理论,对其耕地占补平衡生态安全进行定量评价。熵权物元分析法包括构建评价... 针对目前耕地占补平衡生态安全评价中信息屏蔽和主观性问题,该研究以重庆市永川区为例,在构建耕地占补平衡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物元分析法和熵权理论,对其耕地占补平衡生态安全进行定量评价。熵权物元分析法包括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经典域、节域,建立耕地占补平衡生态安全评价物元模型,计算评价指标关联度,确定相关指标权重等内容。研究结果表明:2005年、2009年永川区耕地占补平衡生态安全级别为"较安全",2015年和2020年永川区耕地占补平衡生态安全级别为"安全",2005年、2009年、2015年和2020年永川区耕地占补平衡生态安全级别整体上呈现出由"较安全"向"安全"的提升趋势;物元分析单指标评价结果表明,永川区耕地占补平衡生态安全主要制约因子是人口密度、森林覆盖率、单位面积耕地农药负荷以及单位面积耕地化肥负荷等,而耕地占补平衡生态安全主要促进因子则是人均耕地面积、耕地与其他土地比例、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率、GDP年增长率、第一产业产值年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等。此外,为了验证熵权物元模型评价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将其评价结果与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熵权物元评价结果与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基本一致,虽个别年份有差异,但未出现越级现象。与模糊综合评价相比,熵权物元评价结果更为准确、合理直观,能更细致地描述对象的生态安全等级,为耕地占补平衡生态安全评价研究提供了一种简单实用且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占补平衡 生态安全 熵权 物元分析 重庆市永川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