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柴达木盆地南八仙地区渐新世浅水三角洲物源及沉积演化 被引量:1
1
作者 易定红 石亚军 +6 位作者 刘俊丰 刘应如 李积永 王爱萍 马元坤 李红哲 贾正良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94-510,共17页
以古近系渐新统下干柴沟组上段(E23)为研究对象,在精细岩芯观察和钻(测)井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重矿物组合、ZTR指数、砂岩碎屑组分、粒度累积概率图和砂地比等参数综合分析结果,对柴达木盆地南八仙地区E23湖盆扩张期弱退积型浅水... 以古近系渐新统下干柴沟组上段(E23)为研究对象,在精细岩芯观察和钻(测)井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重矿物组合、ZTR指数、砂岩碎屑组分、粒度累积概率图和砂地比等参数综合分析结果,对柴达木盆地南八仙地区E23湖盆扩张期弱退积型浅水三角洲物源方向、砂体展布规律和沉积微相发育演化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①南八仙地区E23沉积时期物源主要来自南祁连山中酸性岩浆岩和中高级变质岩发育区,物源方向为近北东—南西向,稳定重矿物(磁铁矿、石榴子石、白钛矿和锆石)含量高(质量分数介于81.0%~99.9%)、不稳定重矿物(绿帘石和角闪石)含量低。②南八仙地区E23沉积时期为浅水三角洲—滨浅湖沉积环境,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岩性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其次为长石岩屑砂岩,砂体的成分成熟度一般中等—较差、分选磨圆度中等—较差,粒度概率图以反映河流作用的一跳跃一悬浮式为主;沉积构造类型多样,主要发育块状层理、正粒序层理、平行层理和槽状交错层理。③E23沉积时期,南八仙地区继承性发育3条北东—南西向呈条带状展布的砂体富集带(砂地比值介于35%~65%之间),早期到中期砂体发育程度增强,呈进积式;中期到晚期砂体发育程度有所减弱,呈弱退积式。④E23沉积时期,南八仙地区处于浅水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环境,持续发育3个呈北东—南西向展布的沉积朵叶体,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其次为水下分流间湾微相,早期到中期浅水三角洲前缘发育规模增大,中期到晚期发育规模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三角洲 物源方向 下干柴沟组上段 渐新世 南八仙地区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北缘南八仙地区下干柴沟组沉积相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李琳静 李建明 +2 位作者 李清 王小鲁 孙虎法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3年第4期6-10,164,共5页
通过对南八仙地区岩心、钻井、录井和测井等资料的研究,认为柴达木盆地北缘南八仙地区下干柴沟组(E3)主要发育三角洲相和湖泊相,进而可细分为分流河道、天然堤、分流间湾、决口扇、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河口砂坝、远砂坝-席... 通过对南八仙地区岩心、钻井、录井和测井等资料的研究,认为柴达木盆地北缘南八仙地区下干柴沟组(E3)主要发育三角洲相和湖泊相,进而可细分为分流河道、天然堤、分流间湾、决口扇、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河口砂坝、远砂坝-席状砂、前三角洲泥、滩、坝和泥坪微相。E13(下干柴沟组下段)沉积时期为干燥气候下的咸化坳陷湖泊环境,研究区主要为滨浅湖沉积和远砂坝-席状砂沉积;由于构造抬升,E23(下干柴沟组上段)沉积时期,水体变浅,物源由东北进一步向西南推进,研究区逐步演变为三角洲和滨浅湖滩坝多期叠加沉积,其中三角洲前缘沉积尤其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微相 南八仙地区 下干柴沟组 湖泊三角洲相 三角洲前缘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