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南昌都市圈耕地利用的多功能权衡与协同关系演变
1
作者 杨晓帆 刘瑛 +1 位作者 蔡海生 张学玲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1-251,262,共12页
[目的]分析耕地利用多功能权衡与协同关系演变特征并提出分区优化的对策建议,为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区域耕地可持续利用提供支持。[方法]运用偏相关分析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揭示耕地多功能权衡与协同关系的时空演变特征,运用系统聚类方... [目的]分析耕地利用多功能权衡与协同关系演变特征并提出分区优化的对策建议,为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区域耕地可持续利用提供支持。[方法]运用偏相关分析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揭示耕地多功能权衡与协同关系的时空演变特征,运用系统聚类方法进行耕地功能分区。[结果](1)研究时段内,大南昌都市圈耕地生产功能有所上升,社会保障功能整体有所下降,生态功能呈波动上升趋势,景观美学功能变化不大。(2)耕地生产功能与社会保障功能的协同关系随时间变化而减弱,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东部和南部,生产功能与生态功能呈权衡关系,权衡强度也随时间变化而减弱,主要分布在研究区西部。(3)将研究区耕地划分为4个功能区,其中生产主导区应推动主导产业产地集中化规模经营;景观主导区应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实现农旅融合发展;生态主导区应以绿色生态农业为抓手,打造标准化生产基地;均衡发展区无明显优势功能,可作为潜在的耕地功能补充区。[结论]耕地各功能之间存在显著的权衡或协同关系,各区域可根据耕地主导功能的不同和区域特点因地制宜利用耕地,从而促进大南昌都市圈耕地多功能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多功能 权衡 协同 功能分区 大南昌都市圈
下载PDF
协调发展视角下大南昌都市圈城市增长边界的划定
2
作者 刘珂 蔡海生 张学玲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43,共7页
科学划定城市增长边界(UGB)能合理引导城市发展方向,有效抑制无序蔓延。基于协调发展视角,结合多目标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方法与PLUS模型划定大南昌都市圈刚性UGB及自然增长、政策约束、协调发展3种情景下的弹性UGB。结果表明:①多目标... 科学划定城市增长边界(UGB)能合理引导城市发展方向,有效抑制无序蔓延。基于协调发展视角,结合多目标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方法与PLUS模型划定大南昌都市圈刚性UGB及自然增长、政策约束、协调发展3种情景下的弹性UGB。结果表明:①多目标土地利用适宜性呈现空间差异且存在重叠和交叉,协调发展最适宜区与农业生产最适宜区、生态保护最重要区重叠面积相比城镇建设最适宜区均有所下降;②刚性UGB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76.11%,保障大南昌都市圈城市扩张严格遵循生态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③PLUS模型模拟结果总体呈耕地、林地、草地、未利用地减少以及水域和建设用地增加的趋势,其中建设用地扩张最显著,但协调发展情景下城市扩张得到有效约束,且该情景下弹性UGB能有效减缓城市扩张占用农业或生态价值最高区域,更能优化城市景观格局。研究结果有利于引导和实现大南昌都市圈城市可持续发展,也可为其他城市三生空间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调发展目标 PLUS模型 城市增长边界 大南昌都市圈
下载PDF
大南昌都市圈视角下新余市承接产业转移研究
3
作者 周来友 《新余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7-14,共8页
大南昌都市圈是江西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的“一圈引领、两轴驱动、三区协同”的地区发展战略。作为大南昌都市圈的毗邻地区,新余市是大南昌都市圈产业承接地的首善之区。研究发现,新余市承接大南昌都市圈产业具有交通、产业、人力资源... 大南昌都市圈是江西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的“一圈引领、两轴驱动、三区协同”的地区发展战略。作为大南昌都市圈的毗邻地区,新余市是大南昌都市圈产业承接地的首善之区。研究发现,新余市承接大南昌都市圈产业具有交通、产业、人力资源、政策等优势,亦存在资源瓶颈、产业集聚度不高、服务配套不完善等问题。为更好地承接大南昌都市圈的产业转移,提出推进产业协作、推动产业升级、推进项目建设、加大招商力度、创新产业承接模式、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南昌都市圈 承接 产业转移 新余市
下载PDF
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都市圈交通网络布局策略研究——以大南昌都市圈为例
4
作者 席阳峰 李玉清 李敏 《交通与运输》 2023年第S01期188-194,共7页
为提出与都市圈空间结构相匹配的交通网络结构,研究总结了国内外相对成熟的都市圈空间结构与交通发展经验,并通过手机信令数据分析大南昌都市圈城际出行特征,结合南昌都市圈经济联系情况,分析大南昌都市圈空间结构发展模式,通过对多种... 为提出与都市圈空间结构相匹配的交通网络结构,研究总结了国内外相对成熟的都市圈空间结构与交通发展经验,并通过手机信令数据分析大南昌都市圈城际出行特征,结合南昌都市圈经济联系情况,分析大南昌都市圈空间结构发展模式,通过对多种发展场景进行研判,将都市圈划分为中央活力区、中心城区及外围组团、市域郊区、都市圈近郊区和都市圈外围组团等5个圈层,提出“多中心圈层递进”的区域空间结构,最后结合空间结构、交通需求,提出都市圈综合交通网络布局策略,以促进都市圈各城市的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南昌都市圈 交通规划 交通网络 都市圈空间结构
下载PDF
我国现代化都市圈发展的若干理论和对策建议——以大南昌都市圈构建为例 被引量:3
5
作者 张泓宁 陈瑾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69-77,共9页
构建现代化都市圈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手段,既可优化人口和经济的空间结构,又能激活有效投资和潜在消费需求,增强内生创新动力。本文系统研判世界都市圈发展趋势和经验,探讨我国都市圈发展现状及面临的主要挑战,在此基础上对南昌都... 构建现代化都市圈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手段,既可优化人口和经济的空间结构,又能激活有效投资和潜在消费需求,增强内生创新动力。本文系统研判世界都市圈发展趋势和经验,探讨我国都市圈发展现状及面临的主要挑战,在此基础上对南昌都市圈进行实证分析,最后提出构建南昌现代化都市圈七大对策建议:强化南昌核心增长极地位、完善都市圈层级体系、以改革开放实现都市圈跨越式增长、提升区域综合实力和竞争优势、推动运输网络整合和协同发展、促进圈域公共服务和资源共享、建立大南昌都市圈区域协调和实施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 南昌都市圈 构建 若干理论 对策建议
下载PDF
都市区外围城市空间发展问题及优化策略研究——以江西南昌县城为例
6
作者 杨建军 方云翔 《建筑与文化》 2021年第1期140-142,共3页
都市区外围城市作为城市化最为活跃的区域,其发展动力与空间演变较为独特,存在以空间碎片化为代表的问题。文章通过对江西南昌县城的空间发展路径及动力机制分析,认为南昌县城空间发展受小城镇自然生长和中心城市影响下生长双重路径的... 都市区外围城市作为城市化最为活跃的区域,其发展动力与空间演变较为独特,存在以空间碎片化为代表的问题。文章通过对江西南昌县城的空间发展路径及动力机制分析,认为南昌县城空间发展受小城镇自然生长和中心城市影响下生长双重路径的共同作用,存在空间分异明显、内部联系薄弱、功能分散、地域特色丧失等问题。结合南昌县城实际,文章从工作机制、发展模式、空间组织和特色塑造4个方面提出优化策略,以促进南昌县城自身及整个都市区的持续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区 外围城市 空间扩展 优化策略 南昌县城
下载PDF
大南昌都市圈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演变及其驱动因素
7
作者 杨晓帆 蔡海生 +2 位作者 张学玲 左腾云 陈理庭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275-2284,共10页
探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的时空差异,有利于明确生态保护的着力点。基于2000年、2010年和202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采用当量因子、空间自相关以及地理探测方法,分析大南昌都市圈ESV时空分异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2000-2020年,大... 探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的时空差异,有利于明确生态保护的着力点。基于2000年、2010年和202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采用当量因子、空间自相关以及地理探测方法,分析大南昌都市圈ESV时空分异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2000-2020年,大南昌都市圈土地利用变化主要为建设用地(+141.43%)和水域(+12.68%)面积增加,草地(-12.25%)和耕地(-6.31%)面积减少,变化类型以林地转为草地、耕地转为建设用地和水域为主;研究区ESV呈现“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总体增加164.38×10^(8)元,究其原因主要由于水域和湿地面积的增加;从空间分布看,鄱阳湖地区ESV呈现最高值,由此向周边地区递减,西部地区ESV较南部地区高;从ESV的空间自相关来看,局部相关性呈现“中间高四周低”的趋势,高-高集聚区分布在鄱阳湖区域,低-低集聚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南部,2000-2020年研究区ESV的空间集聚效应逐渐递减;植被覆盖变化是影响研究区域产生空间分异的关键因子,同时,自然与社会因子对ESV空间分异具有交互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区域的国土空间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 时空分异 地理探测器 大南昌都市圈
原文传递
基于数量和质量视角的大南昌都市圈生态用地时空演变综合评估研究
8
作者 危小建 赵莉 +2 位作者 程朋根 谢名睿 王慧敏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目的】从数量和质量双重角度分析生态用地的时空演化特征,探讨生态用地数量与质量变化的耦合关系,可推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及其可持续发展。【方法】引入景观连通性指数,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数量和质量视角(QBQ,Quality-based quanti... 【目的】从数量和质量双重角度分析生态用地的时空演化特征,探讨生态用地数量与质量变化的耦合关系,可推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及其可持续发展。【方法】引入景观连通性指数,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数量和质量视角(QBQ,Quality-based quantity)的生态用地时空演变综合评估方法,对研究区生态用地的净变化和改进前、后基于数量和质量的生态用地变化进行了探讨。【结果】大南昌都市圈生态用地不断向非生态用地转变,生态用地净面积共减少1345.86 km^(2);不少县市生态用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碎片化现象,耕地和水域稳定性下降,二者QBQ值均有所减少;1 km阈值距离下,各县市不同类型生态用地的景观连通性存在较大差异,改进后除水域的QBQ值增加外,其余生态用地QBQ值均呈减少趋势。【结论】研究期内大南昌都市圈生态用地数量与质量的变化均呈下降趋势,通过引入景观连通性指数,能够深入了解生态用地数量与质量结构的变化,从而更真实地反映生态用地实际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用地 时空变化 QBQ 景观连通性 大南昌都市圈
原文传递
基于生态空间胁迫的大都市区增长情景模拟 被引量:4
9
作者 马世发 裴新生 +1 位作者 姚凯 胡国华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0-27,共8页
大都市区增长是当前中国城镇化发展的一种主要模式,如何确定其最佳空间增长形态是新型城镇化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本研究立足于未来"生态城市"建设理念,从自然资源生态敏感性和城市发展适宜性角度构建双重约束条件,利用元胞... 大都市区增长是当前中国城镇化发展的一种主要模式,如何确定其最佳空间增长形态是新型城镇化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本研究立足于未来"生态城市"建设理念,从自然资源生态敏感性和城市发展适宜性角度构建双重约束条件,利用元胞自动机模型构建了生态空间胁迫下的城市增长过程模拟框架,探讨了边缘性增长、生态性增长与协调性增长3种发展模式,并从建设适宜性、生态安全性与斑块紧凑性等角度构建评价指标对模拟方案进行定量化对比。最后,以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南昌大都市区进行实例应用,结果表明,协调性空间增长模式能最大程度降低城市建设对生态安全空间的侵蚀,大都市区在制定城市增长边界等空间政策时宜参考此种发展模式,基于生态空间胁迫分析的城市增长过程建模是一种有用的规划决策情景分析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 精明增长 元胞自动机 情景模拟 南昌大都市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