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黔东、湘西及桂北南华纪盆地充填序列与岩相古地理特征
1
作者 龚桂源 彭成龙 +1 位作者 陈建书 王文明 《中国科技论文》 CAS 2024年第10期1073-1088,共16页
黔东、湘西及桂北发育一套超覆在雪峰运动界面上的南华纪寒冷气候沉积的楔状地层,该楔状地层沿湘黔桂裂谷盆地分布,跨越了上扬子陆块东南缘及江南造山带西南段。通过对区内不同位置典型岩相地层剖面对比研究,开展沉积相与沉积微相研究,... 黔东、湘西及桂北发育一套超覆在雪峰运动界面上的南华纪寒冷气候沉积的楔状地层,该楔状地层沿湘黔桂裂谷盆地分布,跨越了上扬子陆块东南缘及江南造山带西南段。通过对区内不同位置典型岩相地层剖面对比研究,开展沉积相与沉积微相研究,推断古海岸线变化的范围及分布特征、古流向及古地理概貌,重塑了不同阶段盆地演化的岩相古地理面貌及沉积模式。岩相古地理特征显示,研究区南华纪为裂谷盖沉积期,其盆地充填演化划分为3个阶段,即隆升剥蚀及早期冰碛岩堆积阶段、间冰期充填阶段和晚期冰碛岩堆积阶段。南华冰期(长安、南沱冰期)为冰内、冰前、冰外冰水重力流沉积;富禄间冰期以河流、潟湖、三角洲沉积为主,发育含锰碎屑岩沉积。该成果为湘黔桂裂谷盆地充填演化、岩相古地理特征及成矿资源效应研究提供了新的基础资料,对地层、寻找矿源、研究其形成的构造地质背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华纪 裂谷盆地 沉积微相 岩相古地理特征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南华纪—震旦纪盆地类型及早期成盆构造背景 被引量:32
2
作者 周肖贝 李江海 +2 位作者 王洪浩 李文山 程雅琳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90-298,共9页
通过对比塔里木盆地南华系—震旦系盆缘露头和盆内岩心,辅以全盆地震解释成果的制约探讨盆内震旦系分布特征,同时结合大地构造背景恢复探讨其早期原型盆地及构造演化。塔里木陆块在罗迪尼亚超大陆聚合过程中加入较晚并且于南华纪最早裂... 通过对比塔里木盆地南华系—震旦系盆缘露头和盆内岩心,辅以全盆地震解释成果的制约探讨盆内震旦系分布特征,同时结合大地构造背景恢复探讨其早期原型盆地及构造演化。塔里木陆块在罗迪尼亚超大陆聚合过程中加入较晚并且于南华纪最早裂离,发育新元古代冰碛岩和多期火成岩事件,大陆裂谷广泛发育,在盆地东北和西南地区优先发育,塔东南阿尔金地区进入寒武纪后开始发育。盆地南北缘差异明显,南华—震旦纪北部发育伸展断陷,并且在东北部发生强烈伸展,塔里木北部存在东西向裂谷以及满加尔拗拉谷,震旦系主要分布在塔里木盆地北部,该地区为主要的沉积中心,北部沉积在盆地中部地区尖灭,南部地区可能长期为隆起剥蚀区,南缘在新元古代晚期可能涉及陆缘的俯冲增生改造抬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南华纪 震旦纪 原型盆地 前寒武纪
下载PDF
华南扬子地区新元古代地层划分对比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77
3
作者 汪正江 王剑 +7 位作者 江新胜 孙海清 高天山 陈建书 邱艳生 杜秋定 邓奇 杨菲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2,共22页
华南扬子地区发育有新元古代完整的沉积地层记录,是研究我国新元古代时期古大陆演化与沉积盆地演替的天然平台。四堡—晋宁造山运动(约850~820Ma)以前,新元古代早期的扬子陆块总体上处于弧陆碰撞与弧后前陆盆地充填阶段。约820Ma以后... 华南扬子地区发育有新元古代完整的沉积地层记录,是研究我国新元古代时期古大陆演化与沉积盆地演替的天然平台。四堡—晋宁造山运动(约850~820Ma)以前,新元古代早期的扬子陆块总体上处于弧陆碰撞与弧后前陆盆地充填阶段。约820Ma以后,新生裂谷盆地开启了新一轮板块构造旋回,至约635Ma,华南扬子陆块走过了一段冰与火的不平坦里程。板溪群沉积期(约820~720Ma),在Rodinia超大陆裂解的构造背景下,伴随着三幕重要的火山岩浆事件,沉积了一套裂谷盆地充填序列。板溪晚期,由于Rodinia超大陆主要陆块的裂离(Drifting),伴随着区域性海平面下降,迎来了南华大冰期的长安冰期沉积;实际上,南华大冰期并非严格的"雪球地球",而且期间还存在一个间冰期(富禄间冰期);随后,可能与海平面持续的海侵上超有关,南沱冰期沉积区域展布广泛。由此可见,华南扬子地区晋宁—四堡造山后至南华冰期,沉积序列、事件序列特征明显,阶段性清楚,为新元古代地层划分对比提供了基础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陆块 新元古代 南华系 裂谷充填 南华大冰期 沉积序列
下载PDF
扬子地块东南缘大地构造演化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65
4
作者 王剑 段太忠 +3 位作者 谢渊 汪正江 郝明 刘伟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739-1749,共11页
华南扬子地块东南缘成冰纪至早古生代可划分为3个大地构造演化阶段:南华裂谷阶段(820~635 Ma),在扬子地块东南缘的主裂谷系中,沉积了一套冲洪积相碎屑岩、陆相火山岩、深水重力流及冰碛岩等火山-碎屑岩组合;被动大陆边缘演化阶段(Nh—C... 华南扬子地块东南缘成冰纪至早古生代可划分为3个大地构造演化阶段:南华裂谷阶段(820~635 Ma),在扬子地块东南缘的主裂谷系中,沉积了一套冲洪积相碎屑岩、陆相火山岩、深水重力流及冰碛岩等火山-碎屑岩组合;被动大陆边缘演化阶段(Nh—Camb,635~488Ma),扬子地块东南缘发育了一套最大厚度超过3000m的以碳酸盐岩沉积为主的超层序;前陆盆地演化与造山阶段(O—S,488~420Ma),发育了另一个套超层序,下部以碳酸盐岩沉积为主,上部以陆相碎屑岩为主。在盆地演化过程中,扬子地块东南缘不仅沉积了3套重要烃源岩:陡山沱组富有机质的泥质碳酸盐岩和黑色页岩、牛蹄塘组黑色页岩、五峰组—龙马溪组黑色岩系,也发育了各种优质的储集层。而位于雪峰山西侧褶皱带之内的湘、鄂、黔、渝及川相邻区,油气地质条件优越,是下古生界油气(含页岩气)勘探的有利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地块 构造演化 南华裂谷 被动大陆边缘 油气资源前景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南华纪—中寒武世构造沉积演化及其盐下勘探选区意义 被引量:26
5
作者 杨海军 陈永权 +6 位作者 潘文庆 王斌 杨文静 黄少英 杨鹏飞 易艳 王晓雪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4-98,共15页
中深1井、柯探1井(京能)、轮探1井相继发现,塔里木盆地寒武系盐下白云岩展现出巨大的勘探潜力。沉积演化认识不清楚、沉积相图不准确,导致源储分布认识程度低是近年来一些探井失利的主要原因。基于新增的高精度地震资料探讨南华纪—中... 中深1井、柯探1井(京能)、轮探1井相继发现,塔里木盆地寒武系盐下白云岩展现出巨大的勘探潜力。沉积演化认识不清楚、沉积相图不准确,导致源储分布认识程度低是近年来一些探井失利的主要原因。基于新增的高精度地震资料探讨南华纪—中寒武世的构造—沉积演化并开展新一轮沉积相编图,旨在厘定寒武系盐下重要层系源储盖层分布,指导寒武系盐下白云岩勘探区带优选。研究发现,南华纪—寒武纪经历3期大型构造运动,即塔里木运动、库鲁克塔格运动与柯坪运动,形成南华系底、震旦系底与寒武系底3个大型不整合面,控制南华系裂陷—坳陷、震旦系坳陷—碳酸盐台地与寒武系缓坡—碳酸盐台地3层沉积结构;隆起演化经历南华纪“三坳两隆”、震旦纪“连片隆起”到寒武纪“马蹄形隆起”的演化过程。基于地质结构研究、地震资料精细解释,编制了重点层系的沉积相图。在新的沉积相认识指导下,提出3个继承性坳陷控制烃源岩广覆式发育,两个继承性隆起控制两套白云岩储层大面积发育,中寒武统蒸发盐岩区域盖层广泛分布的认识;指出轮南周缘与塔中—古城地区是盐下勘探优选区带,阿瓦提周缘与和田河气田周缘是潜在勘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南华系 震旦系 寒武系 勘探潜力
下载PDF
前寒武纪沉积盆地发育特征与深层烃源岩分布——以塔里木新元古代盆地与下寒武统烃源岩为例 被引量:63
6
作者 吴林 管树巍 +4 位作者 任荣 王晓波 杨海军 靳久强 朱光有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05-915,共11页
基于全盆地野外露头、钻井、地震资料,系统分析塔里木新元古代盆地地层序列、分布及其构造演化特征。受Rodinia超大陆聚合与裂解事件的控制,塔里木新元古代发育南北分异的伸展性沉积盆地,充填火山岩、碎屑岩、冰碛岩、碳酸盐岩等岩石类... 基于全盆地野外露头、钻井、地震资料,系统分析塔里木新元古代盆地地层序列、分布及其构造演化特征。受Rodinia超大陆聚合与裂解事件的控制,塔里木新元古代发育南北分异的伸展性沉积盆地,充填火山岩、碎屑岩、冰碛岩、碳酸盐岩等岩石类型,中间被古陆分隔。北部盆地呈东西向条带状展布,西北部阿克苏地区和东北部满加尔—库鲁克塔格地区为沉积中心,最大沉积厚度约2 500-3 500 m。南部两个盆地呈北东向展布,叶城、和田地区为沉积中心,最大沉积厚度约1 500-2 000 m。新元古代盆地演化分为南华纪、震旦纪两期,分别对应裂陷阶段和坳陷阶段,后者范围大而厚度小,两期沉积结构存在一定差异。下寒武统烃源岩分布受新元古代盆地发育特征控制,继承南北分异的格局,具有良好生烃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新元古代 南华系 震旦系 下寒武统 烃源岩
下载PDF
塔西南坳陷南华纪-震旦纪裂谷分布及其与下寒武统烃源岩的关系 被引量:38
7
作者 崔海峰 田雷 +1 位作者 张年春 刘军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30-438,共9页
塔西南坳陷南华纪—震旦纪裂谷分布与烃源岩发育关系密切。综合西昆仑露头资料、钻井信息和地震剖面信息,分析了南华纪—震旦纪裂谷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和展布特征,探讨了裂谷发育与下寒武统烃源岩分布的关系。研究认为,塔西南坳陷发育... 塔西南坳陷南华纪—震旦纪裂谷分布与烃源岩发育关系密切。综合西昆仑露头资料、钻井信息和地震剖面信息,分析了南华纪—震旦纪裂谷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和展布特征,探讨了裂谷发育与下寒武统烃源岩分布的关系。研究认为,塔西南坳陷发育南华纪—震旦纪裂谷,处于塔里木地块南缘,形成于Rodinia超大陆裂解初期,由昆仑山前的莎车、叶城和皮山地区延伸至麦盖提斜坡,呈NE向展布,边界为正断层控制,南华系—震旦系发育断陷转向坳陷、陆相转向海相的构造沉积组合。南华纪—震旦纪裂谷发育控制着上覆寒武系底部烃源岩分布,寒武系烃源岩的沉积与震旦纪末古地貌关系密切。钻井证实有上震旦统白云岩沉积的区域往往有玉尔吐斯组发育,上震旦统白云岩地震反射特征为连续层状中强振幅,地震剖面上较好识别,有助于间接反映玉尔吐斯组烃源岩分布范围。塔西南坳陷寒武系玉尔吐斯组烃源岩主要分布在昆仑山前带和坳陷中部裂谷发育区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西南坳陷 南华纪-震旦纪 裂谷 烃源岩 白云岩
下载PDF
贵州天柱大河边铅锌矿床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8
8
作者 温汉捷 周正兵 +6 位作者 刘灵 秦朝建 黄远成 文星桥 石庆鹏 徐东波 王文杰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288-1293,共6页
大河边重晶石矿床是一个世界级的超大型重晶石矿床。最近在该区重晶石矿床下部的震旦系陡山沱组碳酸盐岩(白云岩)和碎屑岩中,新发现一套规模较大、层位产出稳定的铅锌矿化。铅锌矿体和重晶石矿床具有"上部为重晶矿,下部为铅锌硫化... 大河边重晶石矿床是一个世界级的超大型重晶石矿床。最近在该区重晶石矿床下部的震旦系陡山沱组碳酸盐岩(白云岩)和碎屑岩中,新发现一套规模较大、层位产出稳定的铅锌矿化。铅锌矿体和重晶石矿床具有"上部为重晶矿,下部为铅锌硫化物矿床"的矿化特征。铅锌矿段矿石矿物主要为闪锌矿、黄铁矿及方铅矿,含少量白铁矿、黄铜矿及磁黄铁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和重晶石,少量白云石、热液磷灰石、炭沥青及钡冰长石。成矿流体特征类似于形成沉积喷流型铅锌矿床的流体特征。铅锌矿化中的硫源自局限海盆内早寒武世海水经硫酸盐还原作用提供。此种类似于喷流沉积型铅锌矿床在南华裂谷盆地一带矿化层位稳定、分布范围较广泛,体现早寒武世时在裂谷盆地内存在一次大规模的热液事件。天柱大河边铅锌矿床的发现具有重要的资源意义及区内该种矿床的勘查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河边铅锌矿床 重晶石矿床 南华裂谷盆地 喷流沉积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南华纪—震旦纪构造-沉积格局 被引量:32
9
作者 石开波 刘波 +2 位作者 姜伟民 罗清清 高孝巧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62-877,共16页
塔里木盆地南华纪—震旦纪构造-沉积格局的深入研究是认识该期盆地构造属性、大陆裂谷形成演化及沉积充填过程的关键。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周缘南华系-震旦系露头、盆地内部钻井及地震资料综合分析,结合前人发表的相关研究成果,对塔里木盆... 塔里木盆地南华纪—震旦纪构造-沉积格局的深入研究是认识该期盆地构造属性、大陆裂谷形成演化及沉积充填过程的关键。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周缘南华系-震旦系露头、盆地内部钻井及地震资料综合分析,结合前人发表的相关研究成果,对塔里木盆地南华纪—震旦纪构造-沉积格局进行探讨。研究表明,塔里木盆地经历了前南华纪南、北地块的拼合,形成统一的塔里木板块。南华纪—震旦纪,伴随着Rodinia超大陆的解体,塔里木盆地处于拉张构造背景,为大陆裂谷发育时期,并经历了3个演化阶段:(1)南华纪早期裂陷发育阶段(760~700 Ma),在盆地西部形成阿瓦提裂陷,东部形成满加尔南、北两支裂陷,南部在麦盖提地区形成NW-SE向裂陷;(2)南华纪晚期—震旦纪早期"裂-拗"体系的转变阶段(660~600 Ma);(3)震旦纪晚期拗陷演化阶段(580~540 Ma)。盆地构造格局控制了古地理特征及沉积组合,南华纪以裂陷沉积为主,在强烈拉张作用下形成了碎屑岩-火山岩沉积组合。震旦纪以拗陷沉积为主,塔里木盆地具有"南隆北坳"的古地理特征,发育碎屑岩沉积、碎屑岩-碳酸盐岩混合沉积和碳酸盐岩沉积3种类型沉积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组合 构造-沉积格局 大陆裂谷 南华纪 震旦纪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上扬子地区新元古界含油气系统与油气勘探潜力 被引量:26
10
作者 汪泽成 姜华 +2 位作者 王铜山 谷志东 黄士鹏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7-36,共10页
近年来,四川盆地震旦系天然气勘探获得重大发现,揭示上扬子克拉通盆地新元古界具备寻找原生型大气田的条件。然而,受勘探程度和认识程度的制约,对该领域油气资源潜力与分布的认识尚不清楚。国外的研究成果表明,新元古界含油气系统受气... 近年来,四川盆地震旦系天然气勘探获得重大发现,揭示上扬子克拉通盆地新元古界具备寻找原生型大气田的条件。然而,受勘探程度和认识程度的制约,对该领域油气资源潜力与分布的认识尚不清楚。国外的研究成果表明,新元古界含油气系统受气候条件、构造古地理环境控制,温室气候期冰川融化可导致海平面上升,有利于富有机质沉积物堆积,是新元古界重要油气源岩沉积的主要时期;早期裂谷—晚期克拉通坳陷的构造带利于形成油气富集区。上扬子克拉通在中—新元古代经历了可全球对比的重要地质事件,南华纪以板内拉张活动为主、震旦纪为克拉通坳陷沉积,形成了两套各具特点的含油气系统:震旦系含油气系统(也可称为后冰川期含油气系统)和南华系含油气系统(也可称为间冰川期含油气系统)。前者发育多套烃源岩和大面积分布的储集层,源—储配置条件好,是一个已被证实的含油气系统,也是近期该区天然气勘探的重点领域;后者受裂陷(谷)盆地分布控制,发育优质烃源岩,是潜在的油气勘探领域。川中地区发育南华系裂谷,应加强地质评价研究,优选风险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元古代 含油气系统 裂谷盆地 冰川作用 震旦纪 南华纪 上扬子板块 四川盆地 油气勘探潜力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东南缘南华系大塘坡组烃源岩特征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被引量:24
11
作者 谢增业 魏国齐 +4 位作者 张健 杨威 张璐 王志宏 赵洁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1,共11页
随着四川盆地的油气勘探不断向深层—超深层领域拓展,以及在盆地中部地区(川中)稳定继承性古隆起区域的中上元古界—下古生界储量超1×1012 m^3大气田的发现,该盆地深部古老层系烃源岩发育环境、烃源岩有机质生源构成及其成烃特征... 随着四川盆地的油气勘探不断向深层—超深层领域拓展,以及在盆地中部地区(川中)稳定继承性古隆起区域的中上元古界—下古生界储量超1×1012 m^3大气田的发现,该盆地深部古老层系烃源岩发育环境、烃源岩有机质生源构成及其成烃特征等备受关注。为此,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开展了四川盆地东南缘南华系大塘坡组野外露头剖面观察和烃源岩样品的有机地球化学、有机岩石学分析测试。结果表明:(1)四川盆地东南缘在南华纪古城期和南沱期2个冰期之间发育拉张背景下的大塘坡组黑色页岩优质烃源岩,其厚度介于16~180 m,矿物组成以黏土矿物和碎屑石英为主;(2)大塘坡组页岩为高丰度过成熟腐泥型优质烃源岩,其低姥植比(0.32~0.83)、低伽马蜡烷丰度、高丰度三环萜烷以及相对高含量的C_(27)、C_(29)甾烷等特征,反映了低盐度强还原环境下藻类和细菌微生物为其主要生源构成。结论认为:(1)川中地区南华纪裂谷内可能发育大塘坡组烃源岩,加里东期之前的古隆起、古斜坡区域是源于大塘坡组烃源岩的古油藏或分散液态烃的有利聚集场所;(2)该盆地内部稳定区域有可能发现源于大塘坡组烃源岩的古油藏或分散有机质裂解气的规模聚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南华纪 大塘坡组沉积期 烃源岩 地球化学特征 有机碳 裂解气 盐度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新元古代裂谷盆地层序样式 被引量:21
12
作者 姜海健 陈强路 +1 位作者 杨鑫 储呈林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88-604,共17页
塔里木盆地是位于Rodinia超大陆边缘的小陆块,随着新元古代Rodinia超大陆裂解,在塔里木盆地周边和内部形成了大量裂谷盆地,通过对裂谷体系的演化和地层充填特征研究,对认识Rodinia超大陆的裂解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按照盆地动力学、层序... 塔里木盆地是位于Rodinia超大陆边缘的小陆块,随着新元古代Rodinia超大陆裂解,在塔里木盆地周边和内部形成了大量裂谷盆地,通过对裂谷体系的演化和地层充填特征研究,对认识Rodinia超大陆的裂解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按照盆地动力学、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等理论为指导,以露头、钻井和地震剖面为基础,进行不整合面、层序地层和沉积相研究,探讨层序样式及控制因素,分析塔里木盆地和扬子盆地裂谷演化过程的差异。塔里木盆地新元古代南华系—震旦系为1个一级层序,由两个一级不整合界面限定——Td(南华系/前南华系基底)和T1(震旦系/寒武系),其中Td界面为塔里木运动导致,即新元古代早期—中期Rodinia大陆裂解作用开始,而T1界面与塔里木板块内部表现为垂直上升作用的柯坪运动有关。按照裂谷盆地演化的三个阶段——快速裂陷期、稳定沉降期和裂谷萎缩期,分为3个二级层序。快速裂陷期为二级层序SQ1,发育大量小型地垒—地堑盆地,水体由浅变深,发育滨浅海相—河流—三角洲等沉积;稳定沉降期为二级层序SQ2,盆地连通性加强,形成统一的盆地,发育滨岸—三角洲—浅水陆棚—盆地相;裂谷盖处于裂谷萎缩阶段,受地幔柱冷却,地壳回弹影响,断裂活动减弱并逐渐停止,地层向隆起上超,地层分布范围广,主要发育碳酸盐岩台地相,该阶段构成二级层序SQ3。受到海平面变化、冰川和气候等因素控制,发育13个三级层序,其中冰期发育冰碛岩—盖帽碳酸盐岩的一类特殊三级层序。南华纪末期的Marinoan冰期是全球冰期事件,相应在中国南方扬子地区发育典型的南沱组冰碛岩和陡山沱组白云岩的组合,而塔里木盆地库鲁克塔格地区为特瑞爱肯组冰碛岩之上直接覆盖了扎摩提克组的粉砂岩地层,不发育盖帽碳酸盐岩。这和裂谷体系演化有关,塔里木裂谷盖形成的滞后了约70Ma,冰碛岩沉积之后,水体快速加深,碎屑物质供给充足,没有适合碳酸盐岩的生长环境。通过新元古代裂谷盆地的结构样式和层序地层研究,对认识新元古代构造、沉积环境,和烃源岩、储层的分布等具有重要在指导意义,而不同盆地之间大陆裂解响应过程的差异也是值得深入研究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元古代 南华震旦系 雪球事件 Rodinia大陆 裂谷盆地
下载PDF
南华盆地新元古代成冰纪成锰作用及其成矿背景 被引量:5
13
作者 付勇 郭川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73-991,共19页
南华盆地成冰系大塘坡组锰矿是我国最重要的锰矿产出层位之一,它形成于成冰纪Sturtian冰川事件之后,其成矿背景及形成机理一直是研究的重点。在系统总结Sturtian冰川事件起始与结束时间、南华裂谷盆地结构演化及古气候演变等重大地质事... 南华盆地成冰系大塘坡组锰矿是我国最重要的锰矿产出层位之一,它形成于成冰纪Sturtian冰川事件之后,其成矿背景及形成机理一直是研究的重点。在系统总结Sturtian冰川事件起始与结束时间、南华裂谷盆地结构演化及古气候演变等重大地质事件的最新研究进展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南华盆地大型沉积型锰矿成矿作用过程与这些重大地质事件之间的联系。揭示了南华盆地Sturtian冰期的启动和结束与全球其他地区基本一致,分别发生在~717 Ma和~660 Ma之前。同时,对南华系大塘坡锰矿成矿时代进行了约束,大约形成于~660 Ma之前。在新元古代中期Rodinia超大陆裂解作用的影响下,南华裂谷盆地内部发育一系列由同沉积断层控制的地垒—地堑次级盆地。沿同沉积断层运移的热液流体为大塘坡锰矿的形成提供了大量的成矿物质,并控制着大塘坡锰矿的发育分布。化学蚀变指数(CIA)、锂同位素(δ7 Li)及锇同位素组成[n(187Os)/n(188Os)]等风化指标显示,南华盆地Sturtian冰期晚期至间冰期大塘坡期早期的气候为寒冷干燥,随后转为温暖湿润并很快变为寒冷干燥。至大塘坡中晚期,气候逐渐由寒冷干燥恢复至温暖湿润,并一直保持至大塘坡晚期。整体来看,Sturtian冰期结束后,南华盆地表层海水逐渐氧化,深部沉积水体出现局部间歇式氧化环境,裂陷阶段热液和陆源输入的Mn 2+被氧化为MnO2发生沉淀,并在底部伴随着有机质的埋藏及早期成岩作用而最终形成菱锰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urtian冰期 古气候 大塘坡锰矿 新元古代 南华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西南部南华纪-震旦纪裂谷分布及原型盆地演化 被引量:14
14
作者 田雷 张虎权 +2 位作者 刘军 张年春 石小茜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22-1133,共12页
利用野外露头、地震、钻井及区域航磁资料,对塔里木盆地西南部(下文简称塔西南)南华纪-震旦纪裂谷分布进行分析,在新元古代-寒武纪不同时期岩相古地理恢复基础上,探讨了研究区原型裂谷盆地演化模式。研究发现,新元古代Rodinia超大陆裂... 利用野外露头、地震、钻井及区域航磁资料,对塔里木盆地西南部(下文简称塔西南)南华纪-震旦纪裂谷分布进行分析,在新元古代-寒武纪不同时期岩相古地理恢复基础上,探讨了研究区原型裂谷盆地演化模式。研究发现,新元古代Rodinia超大陆裂解事件在塔西南克拉通边缘和内部形成三叉裂谷系并分布在昆仑山前和麦盖提斜坡。昆仑山前裂谷呈近东西向展布,是三叉裂谷系发展为大洋的裂谷。麦盖提斜坡发育呈北东向展布的罗南和玉北衰退型裂谷,裂谷内部表现为多个地垒、地堑组成的复合堑-垒结构特征。塔西南新元古代-寒武代原型盆地演化可划分出南华纪裂谷、震旦纪初始被动大陆边缘、寒武纪稳定被动大陆边缘3个阶段。经历了南华纪末、震旦纪末区域性构造运动,但塔西南地区构造格局未发生明显改变,南华纪裂谷期沉积中心在震旦纪-早寒武世表现出继承性特征。其中昆仑山前南华纪裂谷在震旦纪-早古生代演化为克拉通边缘坳陷,麦盖提斜坡中段罗南衰退型裂谷在早寒武世成为台内凹陷,与斜坡东、西段古隆起构成“两隆一凹”的古地理格局。麦盖提斜坡中段罗南衰退型裂谷的后期演化形成了震旦系和下寒武统两套成藏组合,是该区今后重要的勘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谷 南华纪—震旦纪 早寒武世 原型盆地 塔西南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中央高磁异常带成因:来自地震反射剖面的新证据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文山 李江海 +3 位作者 周肖贝 李维波 王洪浩 杨静懿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81-287,共7页
根据钻井资料及构造分析,对塔东地区二维地震资料和塔中地区三维地震资料进行系统解释,在该地区震旦系之下识别出断坳二元结构的陆内裂谷,该裂谷由4个断陷沿纬向形成一个裂谷带,其平面分布形态与高磁异常范围极为吻合。结合构造与地层... 根据钻井资料及构造分析,对塔东地区二维地震资料和塔中地区三维地震资料进行系统解释,在该地区震旦系之下识别出断坳二元结构的陆内裂谷,该裂谷由4个断陷沿纬向形成一个裂谷带,其平面分布形态与高磁异常范围极为吻合。结合构造与地层发育特征认为:裂谷期断陷中发育典型陆内双峰式火山岩,是航磁异常带上磁力高的直接表现;高磁异常带轴线与断陷的边界断层位置吻合,异常源具有垂直向下的通道,与基底断裂及深部岩浆上涌有关。正演计算验证了南华纪裂谷带模型的磁异常结果。高磁异常带东段为裂谷成因,向中部、西部裂谷作用逐渐减弱直至消失,至巴楚段高磁异常主要由二叠纪玄武岩造成,异常带西段则属于塔南古陆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中央高磁异常带 南华纪裂谷 双峰式火山岩 地震剖面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及其南北缘前南华纪构造单元划分及地质演化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金明 王秉璋 +1 位作者 付彦文 田成秀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93-1205,共13页
根据近几年来的综合研究和区调工作,对柴达木盆地及其南北缘前南华纪物质组成、变质变形等研究的基础上,首次按照不同地质构造演化阶段,将柴达木盆地及其南北缘前南华纪构造单元划分为:湟源中元古代古陆块、全吉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古陆... 根据近几年来的综合研究和区调工作,对柴达木盆地及其南北缘前南华纪物质组成、变质变形等研究的基础上,首次按照不同地质构造演化阶段,将柴达木盆地及其南北缘前南华纪构造单元划分为:湟源中元古代古陆块、全吉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古陆块、达肯大坂古元古代古陆块、金水口古元古代古陆块、宁多中元古代古陆块5个一级构造单元以及8个二级构造单元,论述了各构造单元的地质特征,重塑了前南华纪地质阶段柴达木盆地及其南北缘地质过程与古陆块的演化历史。结合研究区内重要地质事件将柴达木盆地及其南北缘前南华纪地质演化厘定为新太古代古陆核形成、古元古代早期古陆块裂解、古元古代晚期—中元古代早期古陆块形成、中元古代早—中期陆内裂解沉降、中元古代晚期—新元古代早期陆块汇聚、新元古代陆块裂解6个地质过程,响应了全球Kenorland、Columbia、Rodinia三个超级大陆旋回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单元 地质演化 前南华纪 柴达木盆地及其南北缘
下载PDF
华南新元古代南华裂谷盆地沉积超覆时限:来自桂北地区丹洲群底砾岩碎屑锆石U-Pb年龄及Hf同位素证据
17
作者 秦亚 冯佐海 +3 位作者 吴杰 白玉明 邢全力 薛云峰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68-992,共25页
通过对桂北地区新元古代四堡群鱼西组顶部的板岩(SB01)和丹洲群白竹组底部的底砾岩(DZ01)开展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研究,约束华南新元古代南华裂谷盆地沉积超覆的时限。四堡群鱼西组板岩和丹洲群白竹组底砾岩具有相似的碎屑锆石... 通过对桂北地区新元古代四堡群鱼西组顶部的板岩(SB01)和丹洲群白竹组底部的底砾岩(DZ01)开展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研究,约束华南新元古代南华裂谷盆地沉积超覆的时限。四堡群鱼西组板岩和丹洲群白竹组底砾岩具有相似的碎屑锆石U-Pb年龄谱系,主要分布在820~900 Ma、900~1400 Ma、1450~2200 Ma和2350~2700 Ma;表明两者具有相似的物源,主要来自于扬子陆块东南缘新元古代岩浆岩,华夏陆块Grenville期造山事件的产物和太古宙基底,以及与Columbia超大陆聚合和裂解事件相当的地质体。四堡群鱼西组板岩中锆石ε(t)值为-13.63~6.92,二阶段Hf模式年龄(t)为1318~3129 Ma;丹洲群白竹组底砾岩中锆石ε(t)值为-25.37~12.89,t为901~3998 Ma。Hf同位素特征显示,四堡群源区物质以古老地壳物质的再循环为主,新生地壳物质相对较少;而丹洲群源区物质既有新生地壳物质,也有古老地壳物质的再循环。丹洲群白竹组底砾岩最年轻一组碎屑锆石的加权平均年龄为824.9±8.0Ma,而四堡群鱼西组板岩最年轻一组碎屑锆石的加权平均年龄为823.0±8.4 Ma,结合前人的研究,限定丹洲群沉积下限为~820 Ma,同时约束南华裂谷盆地沉积超覆作用的启动时限为~820 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砾岩 碎屑锆石 U-PB年代学 HF同位素 南华裂谷盆地 桂北地区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东部南华系-寒武系黑色岩系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与分布 被引量:11
18
作者 朱光有 闫慧慧 +5 位作者 陈玮岩 闫磊 陈志勇 李婷婷 孙琦森 谢小敏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442-3462,共21页
近年来,随着油气勘探向深层-超深层领域拓展,古老层位的烃源岩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塔里木盆地周缘广泛出露的前寒武地层为古老烃源岩及其发育背景研究提供了基础。本文主要介绍了塔东地区南华系、震旦系和寒武系三套烃源岩,通过对库鲁克... 近年来,随着油气勘探向深层-超深层领域拓展,古老层位的烃源岩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塔里木盆地周缘广泛出露的前寒武地层为古老烃源岩及其发育背景研究提供了基础。本文主要介绍了塔东地区南华系、震旦系和寒武系三套烃源岩,通过对库鲁克塔格地区野外露头及岩芯资料的综合分析,采用有机地球化学和无机地球化学手段对烃源岩质量以及烃源岩发育环境进行了评价,认为南华系特瑞艾肯组、震旦系水泉组、寒武系西大山组为主要烃源岩发育层位。特瑞艾肯组烃源岩TOC分布在0.22%~2.80%,平均值1.65%,Ro平均值为1.28%~1.60%;水泉组烃源岩TOC分布在0.22%~0.79%,平均值为0.49%;Ro分布在1.37%~1.93%之间(均值1.72%);西大山组烃源岩TOC分布在0.15%~1.45%,平均值0.47%。结合地震资料对裂陷结构进行追踪,初步对塔里木盆地东部三套烃源岩的分布范围进行了限定。针对塔里木盆地新元古代盆地演化背景,运用C、O、Sr同位素及微量元素等,对三套黑色岩系形成环境与发育机制进行分析;并对库鲁克塔格地区的冰期事件进行了的限定,认为塔东地区南华-寒武纪至少发生过三期冰期事件,塔东地区冰碛岩地层的划分可以为全球前寒武地层对比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岩系 南华系 震旦系 烃源岩 冰期事件 塔里木盆地 库鲁克塔格
下载PDF
黔东西溪堡-寨英南华纪早期成锰盆地特征及锰矿潜力预测
19
作者 张遂 周琦 +3 位作者 袁良军 张平壹 杨胜堂 尹廷龙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B11期241-242,共2页
黔湘渝毗邻区南华纪“大塘坡式”锰矿床,近年被认为是一种新的锰矿床类型,即Rodinia超大陆裂解背景下的古天然气渗漏沉积型锰矿床(周琦等,2007,2008,2012)。随着Rodinia超大陆裂解,南华裂谷盆地(Ⅰ级)的进一步发展,其间的松... 黔湘渝毗邻区南华纪“大塘坡式”锰矿床,近年被认为是一种新的锰矿床类型,即Rodinia超大陆裂解背景下的古天然气渗漏沉积型锰矿床(周琦等,2007,2008,2012)。随着Rodinia超大陆裂解,南华裂谷盆地(Ⅰ级)的进一步发展,其间的松桃-古丈断陷盆地(Ⅲ级)成为武陵次级裂谷盆地(Ⅱ级)的裂陷中心,锰矿成矿作用强烈,形成的锰矿资源量巨大(安正泽等,2014;杜光映等,2013;侯兵德,2011:杨胜堂等,2013;张遂等,2015),已成为世界级锰矿资源富集区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华纪 成锰盆地 锰矿 黔东
下载PDF
华南成冰纪“大塘坡式”锰矿沉积成矿作用与重大地质事件的耦合关系 被引量:11
20
作者 余文超 杜远生 +8 位作者 周琦 王萍 齐靓 徐源 靳松 潘文 袁良军 谢小峰 杨炳南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55-871,共17页
华南地区成冰系大塘坡组锰矿近年来在找矿勘探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同时,由于该套锰矿在时空分布及成矿背景上的特殊性,长期以来都受到研究者关注,累积了大量研究成果。在系统性总结大塘坡组锰矿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新元古代全球大... 华南地区成冰系大塘坡组锰矿近年来在找矿勘探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同时,由于该套锰矿在时空分布及成矿背景上的特殊性,长期以来都受到研究者关注,累积了大量研究成果。在系统性总结大塘坡组锰矿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新元古代全球大地构造、古气候演变、古海洋环境变化及微生物演化等重大地质事件的最新研究进展,综合分析了华南成冰纪大规模锰沉积成矿作用与这些重大地质事件之间的联系。从新元古代中期开始,罗迪尼亚(Rodinia)超大陆的裂解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广泛分布的裂谷盆地系统,以中国南方南华盆地为代表的成锰盆地即是在裂谷盆地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裂谷盆地系统为锰矿沉积提供了必须的容矿空间,决定了其展布规律,并且盆地底部的热液系统为锰质输入盆地提供了必要途径。新元古代冰期(“雪球地球”)事件中覆盖全球的冰川系统切断或阻碍了地球各子圈层的物质与能量交换,可能导致冰期海洋缺氧状态的广泛出现。而冰期—间冰期的古气候变化使冰盖消失,海—气循环与海水圈层循环重新启动,随之而来的是古海水氧化还原条件的改变。针对南华盆地而言,表层海水的氧化及可能存在的含氧底流为锰矿沉淀提供了所需的氧化环境。此外,新近的证据表明间冰期微生物复苏背景下的锰微生物成矿作用可能是锰矿形成的重要机制。以上这些重大地质事件之间具有复杂的相互联系,同时它们也为“大塘坡式”锰矿沉积成矿作用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成矿控制条件。因此,华南成冰纪“大塘坡式”锰矿沉积成矿作用与新元古代重大地质事件间存在耦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菱锰矿 新元古代 南华盆地 雪球地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