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连续电磁剖面法在塔里木盆地麦盖提斜坡裂陷槽深部构造研究中的应用
1
作者 屈洋 杨钰菡 +4 位作者 黎立 唐强强 孙迪 罗强 葛大壮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2-163,共12页
随着对塔里木盆地深层油气勘探认识不断深入,认为震旦—南华系裂陷槽对烃源岩的发育保存有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因此对该区域的裂陷槽探测是油气勘探的重要探索方向。前人研究认为对塔西南地区麦盖提斜坡处存在震旦—南华系裂陷槽,但受限... 随着对塔里木盆地深层油气勘探认识不断深入,认为震旦—南华系裂陷槽对烃源岩的发育保存有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因此对该区域的裂陷槽探测是油气勘探的重要探索方向。前人研究认为对塔西南地区麦盖提斜坡处存在震旦—南华系裂陷槽,但受限于该区域地震资料品质,对该区域深层结构尤其是对基底和裂陷槽分布形态和范围认知不清。因此,通过一条跨过麦盖提斜坡与叶城凹陷的连续电磁剖面法剖面,结合研究区地质情况与井资料,构建了区域电阻率的物性分层结构,完成了对实际数据的二维反演,获取了该区域的深部电性结构与CEMP剖面的综合地质解释结果。为该区域新元古代裂陷槽发育情况的判断提供了新的电磁证据,也进一步刻画了基底、裂陷槽的电性特征与结构。探测结果认为裂陷主要由正断层控制,呈现裂陷群特点,裂陷多呈半地堑、不对称地堑及堑—垒相间的构造样式,在麦盖提斜坡、叶城凹陷处中部、南部的区域发育两个裂陷群,有利于区域内的烃源岩沉积,其中裂陷内震旦—南华系地层沉积较厚的区域具有较好的深层油气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盖提斜坡 连续电磁剖面法 震旦—南华系 裂陷槽 烃源岩
下载PDF
黔东、湘西及桂北南华纪盆地充填序列与岩相古地理特征
2
作者 龚桂源 彭成龙 +1 位作者 陈建书 王文明 《中国科技论文》 CAS 2024年第10期1073-1088,共16页
黔东、湘西及桂北发育一套超覆在雪峰运动界面上的南华纪寒冷气候沉积的楔状地层,该楔状地层沿湘黔桂裂谷盆地分布,跨越了上扬子陆块东南缘及江南造山带西南段。通过对区内不同位置典型岩相地层剖面对比研究,开展沉积相与沉积微相研究,... 黔东、湘西及桂北发育一套超覆在雪峰运动界面上的南华纪寒冷气候沉积的楔状地层,该楔状地层沿湘黔桂裂谷盆地分布,跨越了上扬子陆块东南缘及江南造山带西南段。通过对区内不同位置典型岩相地层剖面对比研究,开展沉积相与沉积微相研究,推断古海岸线变化的范围及分布特征、古流向及古地理概貌,重塑了不同阶段盆地演化的岩相古地理面貌及沉积模式。岩相古地理特征显示,研究区南华纪为裂谷盖沉积期,其盆地充填演化划分为3个阶段,即隆升剥蚀及早期冰碛岩堆积阶段、间冰期充填阶段和晚期冰碛岩堆积阶段。南华冰期(长安、南沱冰期)为冰内、冰前、冰外冰水重力流沉积;富禄间冰期以河流、潟湖、三角洲沉积为主,发育含锰碎屑岩沉积。该成果为湘黔桂裂谷盆地充填演化、岩相古地理特征及成矿资源效应研究提供了新的基础资料,对地层、寻找矿源、研究其形成的构造地质背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华纪 裂谷盆地 沉积微相 岩相古地理特征
下载PDF
黔东北松桃高地南华系铁丝坳组和两界河组碎屑组分及源区背景
3
作者 龙建喜 周琦 +2 位作者 张遂 朱路艳 杨忠琴 《中国地质调查》 CAS 2024年第4期42-49,共8页
雪峰运动的构造属性一直存在较大争议。统计黔东北松桃高地南华系铁丝坳组和两界河组的陆源碎屑组分,并应用Dickinson三角图解原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铁丝坳组和两界河组沉积时期陆源碎屑的物源主要来自火山弧源区和再旋回造山带,... 雪峰运动的构造属性一直存在较大争议。统计黔东北松桃高地南华系铁丝坳组和两界河组的陆源碎屑组分,并应用Dickinson三角图解原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铁丝坳组和两界河组沉积时期陆源碎屑的物源主要来自火山弧源区和再旋回造山带,伴随有火山活动;铁丝坳组的碎屑成分成熟度较低,主要投点在火山弧物源区,显示了近源剥蚀、搬运堆积的特征,两界河组的石英矿物屑含量比铁丝坳组高,趋向于再旋回造山带物源;碎屑组分中岩屑的岩性组合为玄武岩、安山质玄武岩、粗面岩、凝灰岩、熔结凝灰岩、流纹岩、长英质糜棱岩等,表明在铁丝坳组和两界河组沉积时期或沉积之前,研究区就已进入陆内裂陷和板内造山的大地构造背景。研究可为该地区雪峰运动的构造属性提供微观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华系 铁丝坳组 两界河组 陆源碎屑 陆内裂陷 板内造山
下载PDF
扬子地块东南缘大地构造演化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65
4
作者 王剑 段太忠 +3 位作者 谢渊 汪正江 郝明 刘伟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739-1749,共11页
华南扬子地块东南缘成冰纪至早古生代可划分为3个大地构造演化阶段:南华裂谷阶段(820~635 Ma),在扬子地块东南缘的主裂谷系中,沉积了一套冲洪积相碎屑岩、陆相火山岩、深水重力流及冰碛岩等火山-碎屑岩组合;被动大陆边缘演化阶段(Nh—C... 华南扬子地块东南缘成冰纪至早古生代可划分为3个大地构造演化阶段:南华裂谷阶段(820~635 Ma),在扬子地块东南缘的主裂谷系中,沉积了一套冲洪积相碎屑岩、陆相火山岩、深水重力流及冰碛岩等火山-碎屑岩组合;被动大陆边缘演化阶段(Nh—Camb,635~488Ma),扬子地块东南缘发育了一套最大厚度超过3000m的以碳酸盐岩沉积为主的超层序;前陆盆地演化与造山阶段(O—S,488~420Ma),发育了另一个套超层序,下部以碳酸盐岩沉积为主,上部以陆相碎屑岩为主。在盆地演化过程中,扬子地块东南缘不仅沉积了3套重要烃源岩:陡山沱组富有机质的泥质碳酸盐岩和黑色页岩、牛蹄塘组黑色页岩、五峰组—龙马溪组黑色岩系,也发育了各种优质的储集层。而位于雪峰山西侧褶皱带之内的湘、鄂、黔、渝及川相邻区,油气地质条件优越,是下古生界油气(含页岩气)勘探的有利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地块 构造演化 南华裂谷 被动大陆边缘 油气资源前景
下载PDF
华南扬子地区新元古代地层划分对比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77
5
作者 汪正江 王剑 +7 位作者 江新胜 孙海清 高天山 陈建书 邱艳生 杜秋定 邓奇 杨菲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2,共22页
华南扬子地区发育有新元古代完整的沉积地层记录,是研究我国新元古代时期古大陆演化与沉积盆地演替的天然平台。四堡—晋宁造山运动(约850~820Ma)以前,新元古代早期的扬子陆块总体上处于弧陆碰撞与弧后前陆盆地充填阶段。约820Ma以后... 华南扬子地区发育有新元古代完整的沉积地层记录,是研究我国新元古代时期古大陆演化与沉积盆地演替的天然平台。四堡—晋宁造山运动(约850~820Ma)以前,新元古代早期的扬子陆块总体上处于弧陆碰撞与弧后前陆盆地充填阶段。约820Ma以后,新生裂谷盆地开启了新一轮板块构造旋回,至约635Ma,华南扬子陆块走过了一段冰与火的不平坦里程。板溪群沉积期(约820~720Ma),在Rodinia超大陆裂解的构造背景下,伴随着三幕重要的火山岩浆事件,沉积了一套裂谷盆地充填序列。板溪晚期,由于Rodinia超大陆主要陆块的裂离(Drifting),伴随着区域性海平面下降,迎来了南华大冰期的长安冰期沉积;实际上,南华大冰期并非严格的"雪球地球",而且期间还存在一个间冰期(富禄间冰期);随后,可能与海平面持续的海侵上超有关,南沱冰期沉积区域展布广泛。由此可见,华南扬子地区晋宁—四堡造山后至南华冰期,沉积序列、事件序列特征明显,阶段性清楚,为新元古代地层划分对比提供了基础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陆块 新元古代 南华系 裂谷充填 南华大冰期 沉积序列
下载PDF
塔西南坳陷南华纪-震旦纪裂谷分布及其与下寒武统烃源岩的关系 被引量:38
6
作者 崔海峰 田雷 +1 位作者 张年春 刘军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30-438,共9页
塔西南坳陷南华纪—震旦纪裂谷分布与烃源岩发育关系密切。综合西昆仑露头资料、钻井信息和地震剖面信息,分析了南华纪—震旦纪裂谷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和展布特征,探讨了裂谷发育与下寒武统烃源岩分布的关系。研究认为,塔西南坳陷发育... 塔西南坳陷南华纪—震旦纪裂谷分布与烃源岩发育关系密切。综合西昆仑露头资料、钻井信息和地震剖面信息,分析了南华纪—震旦纪裂谷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和展布特征,探讨了裂谷发育与下寒武统烃源岩分布的关系。研究认为,塔西南坳陷发育南华纪—震旦纪裂谷,处于塔里木地块南缘,形成于Rodinia超大陆裂解初期,由昆仑山前的莎车、叶城和皮山地区延伸至麦盖提斜坡,呈NE向展布,边界为正断层控制,南华系—震旦系发育断陷转向坳陷、陆相转向海相的构造沉积组合。南华纪—震旦纪裂谷发育控制着上覆寒武系底部烃源岩分布,寒武系烃源岩的沉积与震旦纪末古地貌关系密切。钻井证实有上震旦统白云岩沉积的区域往往有玉尔吐斯组发育,上震旦统白云岩地震反射特征为连续层状中强振幅,地震剖面上较好识别,有助于间接反映玉尔吐斯组烃源岩分布范围。塔西南坳陷寒武系玉尔吐斯组烃源岩主要分布在昆仑山前带和坳陷中部裂谷发育区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西南坳陷 南华纪-震旦纪 裂谷 烃源岩 白云岩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中央高磁异常带成因:来自地震反射剖面的新证据 被引量:8
7
作者 李文山 李江海 +3 位作者 周肖贝 李维波 王洪浩 杨静懿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81-287,共7页
根据钻井资料及构造分析,对塔东地区二维地震资料和塔中地区三维地震资料进行系统解释,在该地区震旦系之下识别出断坳二元结构的陆内裂谷,该裂谷由4个断陷沿纬向形成一个裂谷带,其平面分布形态与高磁异常范围极为吻合。结合构造与地层... 根据钻井资料及构造分析,对塔东地区二维地震资料和塔中地区三维地震资料进行系统解释,在该地区震旦系之下识别出断坳二元结构的陆内裂谷,该裂谷由4个断陷沿纬向形成一个裂谷带,其平面分布形态与高磁异常范围极为吻合。结合构造与地层发育特征认为:裂谷期断陷中发育典型陆内双峰式火山岩,是航磁异常带上磁力高的直接表现;高磁异常带轴线与断陷的边界断层位置吻合,异常源具有垂直向下的通道,与基底断裂及深部岩浆上涌有关。正演计算验证了南华纪裂谷带模型的磁异常结果。高磁异常带东段为裂谷成因,向中部、西部裂谷作用逐渐减弱直至消失,至巴楚段高磁异常主要由二叠纪玄武岩造成,异常带西段则属于塔南古陆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中央高磁异常带 南华纪裂谷 双峰式火山岩 地震剖面
下载PDF
贵州天柱大河边铅锌矿床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8
8
作者 温汉捷 周正兵 +6 位作者 刘灵 秦朝建 黄远成 文星桥 石庆鹏 徐东波 王文杰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288-1293,共6页
大河边重晶石矿床是一个世界级的超大型重晶石矿床。最近在该区重晶石矿床下部的震旦系陡山沱组碳酸盐岩(白云岩)和碎屑岩中,新发现一套规模较大、层位产出稳定的铅锌矿化。铅锌矿体和重晶石矿床具有"上部为重晶矿,下部为铅锌硫化... 大河边重晶石矿床是一个世界级的超大型重晶石矿床。最近在该区重晶石矿床下部的震旦系陡山沱组碳酸盐岩(白云岩)和碎屑岩中,新发现一套规模较大、层位产出稳定的铅锌矿化。铅锌矿体和重晶石矿床具有"上部为重晶矿,下部为铅锌硫化物矿床"的矿化特征。铅锌矿段矿石矿物主要为闪锌矿、黄铁矿及方铅矿,含少量白铁矿、黄铜矿及磁黄铁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和重晶石,少量白云石、热液磷灰石、炭沥青及钡冰长石。成矿流体特征类似于形成沉积喷流型铅锌矿床的流体特征。铅锌矿化中的硫源自局限海盆内早寒武世海水经硫酸盐还原作用提供。此种类似于喷流沉积型铅锌矿床在南华裂谷盆地一带矿化层位稳定、分布范围较广泛,体现早寒武世时在裂谷盆地内存在一次大规模的热液事件。天柱大河边铅锌矿床的发现具有重要的资源意义及区内该种矿床的勘查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河边铅锌矿床 重晶石矿床 南华裂谷盆地 喷流沉积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南华纪—震旦纪构造-沉积格局 被引量:32
9
作者 石开波 刘波 +2 位作者 姜伟民 罗清清 高孝巧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62-877,共16页
塔里木盆地南华纪—震旦纪构造-沉积格局的深入研究是认识该期盆地构造属性、大陆裂谷形成演化及沉积充填过程的关键。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周缘南华系-震旦系露头、盆地内部钻井及地震资料综合分析,结合前人发表的相关研究成果,对塔里木盆... 塔里木盆地南华纪—震旦纪构造-沉积格局的深入研究是认识该期盆地构造属性、大陆裂谷形成演化及沉积充填过程的关键。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周缘南华系-震旦系露头、盆地内部钻井及地震资料综合分析,结合前人发表的相关研究成果,对塔里木盆地南华纪—震旦纪构造-沉积格局进行探讨。研究表明,塔里木盆地经历了前南华纪南、北地块的拼合,形成统一的塔里木板块。南华纪—震旦纪,伴随着Rodinia超大陆的解体,塔里木盆地处于拉张构造背景,为大陆裂谷发育时期,并经历了3个演化阶段:(1)南华纪早期裂陷发育阶段(760~700 Ma),在盆地西部形成阿瓦提裂陷,东部形成满加尔南、北两支裂陷,南部在麦盖提地区形成NW-SE向裂陷;(2)南华纪晚期—震旦纪早期"裂-拗"体系的转变阶段(660~600 Ma);(3)震旦纪晚期拗陷演化阶段(580~540 Ma)。盆地构造格局控制了古地理特征及沉积组合,南华纪以裂陷沉积为主,在强烈拉张作用下形成了碎屑岩-火山岩沉积组合。震旦纪以拗陷沉积为主,塔里木盆地具有"南隆北坳"的古地理特征,发育碎屑岩沉积、碎屑岩-碳酸盐岩混合沉积和碳酸盐岩沉积3种类型沉积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组合 构造-沉积格局 大陆裂谷 南华纪 震旦纪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西南部南华纪-震旦纪裂谷分布及原型盆地演化 被引量:14
10
作者 田雷 张虎权 +2 位作者 刘军 张年春 石小茜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22-1133,共12页
利用野外露头、地震、钻井及区域航磁资料,对塔里木盆地西南部(下文简称塔西南)南华纪-震旦纪裂谷分布进行分析,在新元古代-寒武纪不同时期岩相古地理恢复基础上,探讨了研究区原型裂谷盆地演化模式。研究发现,新元古代Rodinia超大陆裂... 利用野外露头、地震、钻井及区域航磁资料,对塔里木盆地西南部(下文简称塔西南)南华纪-震旦纪裂谷分布进行分析,在新元古代-寒武纪不同时期岩相古地理恢复基础上,探讨了研究区原型裂谷盆地演化模式。研究发现,新元古代Rodinia超大陆裂解事件在塔西南克拉通边缘和内部形成三叉裂谷系并分布在昆仑山前和麦盖提斜坡。昆仑山前裂谷呈近东西向展布,是三叉裂谷系发展为大洋的裂谷。麦盖提斜坡发育呈北东向展布的罗南和玉北衰退型裂谷,裂谷内部表现为多个地垒、地堑组成的复合堑-垒结构特征。塔西南新元古代-寒武代原型盆地演化可划分出南华纪裂谷、震旦纪初始被动大陆边缘、寒武纪稳定被动大陆边缘3个阶段。经历了南华纪末、震旦纪末区域性构造运动,但塔西南地区构造格局未发生明显改变,南华纪裂谷期沉积中心在震旦纪-早寒武世表现出继承性特征。其中昆仑山前南华纪裂谷在震旦纪-早古生代演化为克拉通边缘坳陷,麦盖提斜坡中段罗南衰退型裂谷在早寒武世成为台内凹陷,与斜坡东、西段古隆起构成“两隆一凹”的古地理格局。麦盖提斜坡中段罗南衰退型裂谷的后期演化形成了震旦系和下寒武统两套成藏组合,是该区今后重要的勘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谷 南华纪—震旦纪 早寒武世 原型盆地 塔西南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新元古代裂谷盆地层序样式 被引量:21
11
作者 姜海健 陈强路 +1 位作者 杨鑫 储呈林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88-604,共17页
塔里木盆地是位于Rodinia超大陆边缘的小陆块,随着新元古代Rodinia超大陆裂解,在塔里木盆地周边和内部形成了大量裂谷盆地,通过对裂谷体系的演化和地层充填特征研究,对认识Rodinia超大陆的裂解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按照盆地动力学、层序... 塔里木盆地是位于Rodinia超大陆边缘的小陆块,随着新元古代Rodinia超大陆裂解,在塔里木盆地周边和内部形成了大量裂谷盆地,通过对裂谷体系的演化和地层充填特征研究,对认识Rodinia超大陆的裂解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按照盆地动力学、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等理论为指导,以露头、钻井和地震剖面为基础,进行不整合面、层序地层和沉积相研究,探讨层序样式及控制因素,分析塔里木盆地和扬子盆地裂谷演化过程的差异。塔里木盆地新元古代南华系—震旦系为1个一级层序,由两个一级不整合界面限定——Td(南华系/前南华系基底)和T1(震旦系/寒武系),其中Td界面为塔里木运动导致,即新元古代早期—中期Rodinia大陆裂解作用开始,而T1界面与塔里木板块内部表现为垂直上升作用的柯坪运动有关。按照裂谷盆地演化的三个阶段——快速裂陷期、稳定沉降期和裂谷萎缩期,分为3个二级层序。快速裂陷期为二级层序SQ1,发育大量小型地垒—地堑盆地,水体由浅变深,发育滨浅海相—河流—三角洲等沉积;稳定沉降期为二级层序SQ2,盆地连通性加强,形成统一的盆地,发育滨岸—三角洲—浅水陆棚—盆地相;裂谷盖处于裂谷萎缩阶段,受地幔柱冷却,地壳回弹影响,断裂活动减弱并逐渐停止,地层向隆起上超,地层分布范围广,主要发育碳酸盐岩台地相,该阶段构成二级层序SQ3。受到海平面变化、冰川和气候等因素控制,发育13个三级层序,其中冰期发育冰碛岩—盖帽碳酸盐岩的一类特殊三级层序。南华纪末期的Marinoan冰期是全球冰期事件,相应在中国南方扬子地区发育典型的南沱组冰碛岩和陡山沱组白云岩的组合,而塔里木盆地库鲁克塔格地区为特瑞爱肯组冰碛岩之上直接覆盖了扎摩提克组的粉砂岩地层,不发育盖帽碳酸盐岩。这和裂谷体系演化有关,塔里木裂谷盖形成的滞后了约70Ma,冰碛岩沉积之后,水体快速加深,碎屑物质供给充足,没有适合碳酸盐岩的生长环境。通过新元古代裂谷盆地的结构样式和层序地层研究,对认识新元古代构造、沉积环境,和烃源岩、储层的分布等具有重要在指导意义,而不同盆地之间大陆裂解响应过程的差异也是值得深入研究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元古代 南华震旦系 雪球事件 Rodinia大陆 裂谷盆地
下载PDF
贵州南华纪—震旦纪沉积大地构造及其对沉积矿产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2
12
作者 杜远生 周琦 +4 位作者 余文超 张亚冠 王萍 覃永军 庞大卫 《贵州地质》 2018年第4期282-290,共9页
新元古代早期(>820 720 Ma),华南由扬子地块、华夏地块和江南造山带3个构造单元组成。新元古代晚期,南华纪-震旦纪(720 541 Ma)沿新元古代早期的江南造山带发育一裂谷盆地-南华裂谷,贵州东部是南华裂谷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认为黔东... 新元古代早期(>820 720 Ma),华南由扬子地块、华夏地块和江南造山带3个构造单元组成。新元古代晚期,南华纪-震旦纪(720 541 Ma)沿新元古代早期的江南造山带发育一裂谷盆地-南华裂谷,贵州东部是南华裂谷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认为黔东地区该裂谷盆地为北北东向,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该裂谷盆地为北东东向。黔东地区南华纪裂谷盆地具有典型的地堑、地垒结构,并控制着"大塘坡式"锰矿的分布。震旦纪之后,裂谷盆地处于沉降阶段,沉降中心向南迁移到凯里-玉屏一线。震旦纪时期,扬子地块和南华裂谷存在明显的滨浅海磷矿-碳酸盐岩和深水泥质岩-硅质岩的沉积分异。扬子地块和南华裂谷控制着扬子地块震旦系陡山沱组磷矿和南华裂谷老堡组重晶石等沉积矿产的分布。富磷矿位于松桃-贵阳同沉积断裂以北的扬子地块南缘,重晶石矿发育于裂谷盆地强烈沉降区的天柱-岑巩一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南华纪 震旦纪 裂谷盆地 控矿作用
下载PDF
上扬子地区新元古界含油气系统与油气勘探潜力 被引量:26
13
作者 汪泽成 姜华 +2 位作者 王铜山 谷志东 黄士鹏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7-36,共10页
近年来,四川盆地震旦系天然气勘探获得重大发现,揭示上扬子克拉通盆地新元古界具备寻找原生型大气田的条件。然而,受勘探程度和认识程度的制约,对该领域油气资源潜力与分布的认识尚不清楚。国外的研究成果表明,新元古界含油气系统受气... 近年来,四川盆地震旦系天然气勘探获得重大发现,揭示上扬子克拉通盆地新元古界具备寻找原生型大气田的条件。然而,受勘探程度和认识程度的制约,对该领域油气资源潜力与分布的认识尚不清楚。国外的研究成果表明,新元古界含油气系统受气候条件、构造古地理环境控制,温室气候期冰川融化可导致海平面上升,有利于富有机质沉积物堆积,是新元古界重要油气源岩沉积的主要时期;早期裂谷—晚期克拉通坳陷的构造带利于形成油气富集区。上扬子克拉通在中—新元古代经历了可全球对比的重要地质事件,南华纪以板内拉张活动为主、震旦纪为克拉通坳陷沉积,形成了两套各具特点的含油气系统:震旦系含油气系统(也可称为后冰川期含油气系统)和南华系含油气系统(也可称为间冰川期含油气系统)。前者发育多套烃源岩和大面积分布的储集层,源—储配置条件好,是一个已被证实的含油气系统,也是近期该区天然气勘探的重点领域;后者受裂陷(谷)盆地分布控制,发育优质烃源岩,是潜在的油气勘探领域。川中地区发育南华系裂谷,应加强地质评价研究,优选风险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元古代 含油气系统 裂谷盆地 冰川作用 震旦纪 南华纪 上扬子板块 四川盆地 油气勘探潜力
下载PDF
华南新元古代南华裂谷盆地沉积超覆时限:来自桂北地区丹洲群底砾岩碎屑锆石U-Pb年龄及Hf同位素证据
14
作者 秦亚 冯佐海 +3 位作者 吴杰 白玉明 邢全力 薛云峰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68-992,共25页
通过对桂北地区新元古代四堡群鱼西组顶部的板岩(SB01)和丹洲群白竹组底部的底砾岩(DZ01)开展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研究,约束华南新元古代南华裂谷盆地沉积超覆的时限。四堡群鱼西组板岩和丹洲群白竹组底砾岩具有相似的碎屑锆石... 通过对桂北地区新元古代四堡群鱼西组顶部的板岩(SB01)和丹洲群白竹组底部的底砾岩(DZ01)开展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研究,约束华南新元古代南华裂谷盆地沉积超覆的时限。四堡群鱼西组板岩和丹洲群白竹组底砾岩具有相似的碎屑锆石U-Pb年龄谱系,主要分布在820~900 Ma、900~1400 Ma、1450~2200 Ma和2350~2700 Ma;表明两者具有相似的物源,主要来自于扬子陆块东南缘新元古代岩浆岩,华夏陆块Grenville期造山事件的产物和太古宙基底,以及与Columbia超大陆聚合和裂解事件相当的地质体。四堡群鱼西组板岩中锆石ε(t)值为-13.63~6.92,二阶段Hf模式年龄(t)为1318~3129 Ma;丹洲群白竹组底砾岩中锆石ε(t)值为-25.37~12.89,t为901~3998 Ma。Hf同位素特征显示,四堡群源区物质以古老地壳物质的再循环为主,新生地壳物质相对较少;而丹洲群源区物质既有新生地壳物质,也有古老地壳物质的再循环。丹洲群白竹组底砾岩最年轻一组碎屑锆石的加权平均年龄为824.9±8.0Ma,而四堡群鱼西组板岩最年轻一组碎屑锆石的加权平均年龄为823.0±8.4 Ma,结合前人的研究,限定丹洲群沉积下限为~820 Ma,同时约束南华裂谷盆地沉积超覆作用的启动时限为~820 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砾岩 碎屑锆石 U-PB年代学 HF同位素 南华裂谷盆地 桂北地区
下载PDF
新疆库鲁克塔格南华系砂岩碎屑组成对其物源及盆地演化的指示 被引量:1
15
作者 魏震 郭瑞清 +4 位作者 孙敏佳 吕彪 金建斌 王海培 王明阳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64-278,共15页
库鲁克塔格南华系记录了塔里木北缘同期的火山—沉积事件和蚀源区物质组成及演化的信息。该区不同剖面内南华系各组砂岩碎屑组分的统计分析显示,贝义西组砂岩在不同剖面内组成差异显著:西山口剖面以岩屑砂岩为主,且岩屑为火山岩岩屑与... 库鲁克塔格南华系记录了塔里木北缘同期的火山—沉积事件和蚀源区物质组成及演化的信息。该区不同剖面内南华系各组砂岩碎屑组分的统计分析显示,贝义西组砂岩在不同剖面内组成差异显著:西山口剖面以岩屑砂岩为主,且岩屑为火山岩岩屑与沉积岩岩屑,物源为再旋回地层,而依格孜塔格剖面以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岩屑主要为变质岩岩屑,物源为下伏古元古代高级变质岩。砂岩碎屑组成在剖面上垂向的变化表明贝义西组沉积期与照壁山组沉积期间(725 Ma±)存在一个沉积转型事件,导致贝义西组之上的照壁山组、阿勒通沟组及特瑞艾肯组砂岩组成在不同区域趋于一致,转变为代表基底隆起—过渡大陆区物源的典型"长石砂岩"。南华系砂岩碎屑组成与大陆裂谷盆地沉积砂岩相似,且物源区存在由前裂谷地层—过渡裂谷肩部—切割裂谷肩部—克拉通内部的连续演化过程,是库满凹陷早期裂解的岩相学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鲁克塔格 南华系 砂岩碎屑组成 沉积转型 物源分析 裂谷盆地 盆地演化
下载PDF
赣南南华纪变质沉凝灰岩的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及其对裂谷盆地形成时间的限定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芝 臧雯蕊 +3 位作者 王臻 陈振宇 陈斌锋 邹新勇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64-579,共16页
江西省宁都某地新元古代浅变质岩风化壳中赋存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文章对某矿区内原定青白口纪库里组的2件变质沉凝灰岩样品进行了碎屑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研究,获得了88组和110组谐和年龄。2件样品的碎屑锆石年龄区间相似,主要分布... 江西省宁都某地新元古代浅变质岩风化壳中赋存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文章对某矿区内原定青白口纪库里组的2件变质沉凝灰岩样品进行了碎屑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研究,获得了88组和110组谐和年龄。2件样品的碎屑锆石年龄区间相似,主要分布在:810~780 Ma,峰值年龄为798 Ma(n=55);748~727 Ma,峰值年龄为737 Ma(n=127);691~667 Ma,峰值年龄为680 Ma(n=6),此外还有少量的年龄分布在2.85~1.08 Ga。认为,变质沉凝灰岩样品的沉积时代可能为南华纪,地层应归属为上施组;物源可能来自江南造山带东段(赣东北—皖南—浙西)青白口纪晚期—南华纪的火山-沉积岩;赣南区域上同时期的巨厚海相火山-碎屑沉积可能形成于华南古大陆裂解之后的裂谷盆地,赣南次级裂谷盆地的沉积时限为810~727 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华纪 变质沉凝灰岩 碎屑锆石U-Pb定年 裂谷盆地 地质调查工程 赣南
下载PDF
塔西南坳陷震旦纪末古构造格局及其油气意义 被引量:5
17
作者 崔海峰 刘江丽 +2 位作者 田雷 刘军 张年春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7-75,共9页
综合西昆仑露头资料、塔里木盆地内钻穿寒武系钻井信息和地震剖面特征,研究了盆地震旦系纪末的古构造格局,分析了震旦纪末古构造格局与下寒武统玉尔吐斯组烃源岩分布的关系,明确了塔西南坳陷玉尔吐斯组烃源岩分布特征。研究认为,震旦纪... 综合西昆仑露头资料、塔里木盆地内钻穿寒武系钻井信息和地震剖面特征,研究了盆地震旦系纪末的古构造格局,分析了震旦纪末古构造格局与下寒武统玉尔吐斯组烃源岩分布的关系,明确了塔西南坳陷玉尔吐斯组烃源岩分布特征。研究认为,震旦纪末巴楚—塔中地区存在近东西向展布的古隆起,隆起之上水体较浅,为一套潮坪相沉积,玉尔吐斯组没有沉积或相变,隆起南北两侧的坳陷内玉尔吐斯组有沉积。塔西南坳陷玉尔吐斯组分布在南华纪—震旦纪裂谷或加里东早期正断层形成的洼槽内,主要从昆仑山前中段北东向延伸至麦盖提斜坡区,规模较大。近期坳陷中段罗斯2井在奥陶系蓬莱坝组获得重大油气发现,间接证实了深层寒武系丰富的油气源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西南坳陷 震旦纪 古构造格局 南华纪-震旦纪裂谷 玉尔吐斯组 烃源岩
下载PDF
Zircon SHRIMP U-Pb dating for the Cangshuipu volcanic rocks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the lower boundary age of the Nanhua strata in South China
18
作者 WANGJian LIXianhua +4 位作者 DUANTaizhong LIUDunyi SONGBiao LIZhongxiong GAOYonghua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3年第16期1663-1669,共7页
The continental volcanic rocks and volcaniclastic sedimentary conglomerates of the Cangshuipu Formation occur well in Yiyang of Hunan Province, consisting of a wedge-shaped succession of Neoproterozoic strata that ove... The continental volcanic rocks and volcaniclastic sedimentary conglomerates of the Cangshuipu Formation occur well in Yiyang of Hunan Province, consisting of a wedge-shaped succession of Neoproterozoic strata that overlie with high-angle unconformity the flysch turbidites of the Lengjiaxi Group in the Upper Mesoproterozoic Eonothem. SHRIMP zircon U-Pb dating gives a weighted mean age of 814 ( 12 Ma for the dacitic volcanic agglomerates from the lowest part of the volcanic rocks in the Cangshuipu Formation. This age is younger than previously reported values of 921-933 Ma for the volcanic rocks from the Cangshuipu Formation. Our new dating represents the lower boundary age of the Neoproterozoic System in the studied area. The younger age for the Cangshuipu volcanic rocks is supported by the following observations: (1) Lower Neoproterozoic strata (814-1000 Ma) are missing in the studied area; (2) the Nanhua rift system was initiated at about 820 Ma; and (3) an age of ~820 Ma may be taken as the lower boundary timing of the Nanhua System (even Neoproterozoic) in South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年代 年代测定 火山岩 中国 湖南 楔形 原生代 复理层 元古代
原文传递
川中地区南华纪裂谷结构及深层油气意义
19
作者 柴顺琪 李传新 +2 位作者 卞从胜 高天 孙峥 《天然气地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203-1217,共15页
受Rodinia超大陆裂解影响,南华纪,扬子地块、华北地块和塔里木地块广泛发育裂谷盆地,深部裂谷的存在对盆地晚期构造演化及深层油气分布均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四川盆地位于扬子地块西缘,由于盆内少有钻井揭示南华系特征,因此对四川盆地... 受Rodinia超大陆裂解影响,南华纪,扬子地块、华北地块和塔里木地块广泛发育裂谷盆地,深部裂谷的存在对盆地晚期构造演化及深层油气分布均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四川盆地位于扬子地块西缘,由于盆内少有钻井揭示南华系特征,因此对四川盆地南华纪裂谷的结构特征和成因机制研究程度较低。以川中地区南华纪裂谷为研究对象,采用井震结合的方法,展开裂谷盆地几何学特征解析、运动学过程恢复,并在区域构造背景约束下初步探讨裂谷盆地成因机制。研究揭示:①川中地区南华纪时期发育NE向以伸展作用为主的狭长裂谷,其边界多呈“断超式”或“双断式”,内部发育堑垒结构和铲式断层;②该裂谷的构造演化分为裂谷盆地开启期、同沉积期和沉积超覆期3个主要阶段,南华纪裂谷形成演化对上覆沉积地层的构造变形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继而影响盆内多套源储组合与油气分布;③结合前人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认为四川盆地南华纪裂谷发育于板块俯冲碰撞后的陆壳减薄环境下,表现为陆内裂谷性质。其伸展构造背景下的断裂活动是影响寒武系碳酸盐岩热液溶蚀储层发育与天然气成藏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中地区 南华纪裂谷 陆内裂谷 结构特征 构造演化
原文传递
黔湘渝毗邻区南华纪武陵裂谷盆地结构及其对锰矿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19
20
作者 周琦 杜远生 +4 位作者 袁良军 张遂 余文超 杨胜堂 刘雨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7-188,共12页
黔湘渝毗邻区南华纪"大塘坡式"锰矿是我国最重要的锰资源基地,现已发现沉积型菱锰矿上亿吨,占全国已探明锰矿资源量的50%左右.通过对南华纪地层系统和地层分区的研究,提出在Rodinia超大陆裂解背景下,南华裂谷盆地(I级)西段分... 黔湘渝毗邻区南华纪"大塘坡式"锰矿是我国最重要的锰资源基地,现已发现沉积型菱锰矿上亿吨,占全国已探明锰矿资源量的50%左右.通过对南华纪地层系统和地层分区的研究,提出在Rodinia超大陆裂解背景下,南华裂谷盆地(I级)西段分别由武陵、雪峰次级裂谷盆地和其间的天柱-怀化隆起(地垒)3个Ⅱ级构造单元构成.武陵次级裂谷盆地控制形成了黔渝湘毗邻区锰矿成矿带,内部由3个Ⅲ级断陷(地堑)盆地、2个Ⅲ级隆起(地垒)和至少16个Ⅳ级断陷(地堑)盆地组成.3个Ⅲ级断陷(地堑)盆地分别控制形成了松桃-古丈、玉屏-芷江以及溪口-小茶园锰矿成矿亚带.其中,松桃-古丈锰矿成矿亚带是武陵次级裂谷盆地的裂陷中心,锰矿成矿作用强烈,形成的锰矿资源量巨大,已成为世界级锰矿资源富集区之一.Ⅳ断陷(地堑)盆地则控制形成研究区各锰矿床;提出南华纪早期同沉积断层是锰矿床形成的前提,并识别恢复出研究区15条同沉积断层及所控制形成的断陷(地堑)盆地和主要锰矿床.同沉积断层不但是深部锰质和古天然气上升的通道,更是连接古天然气渗漏沉积型锰矿成矿系统中地内系统与表层系统的纽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华纪 裂谷盆地 锰矿 华南 矿床地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