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rule of sediment transport on the Nanhui tidal flat in the Changjiang Estuary 被引量:10
1
作者 Li Jiufa Institute of Estuarine and Coastal Research,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 China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1年第1期117-127,共11页
The Nanhui tidal flat is located in the area of slow current where the ebb currents from the Changjiang Estuaryand the Hangzhou Bay converge and the flood current from the sea diverges into the estuary and the bay. Th... The Nanhui tidal flat is located in the area of slow current where the ebb currents from the Changjiang Estuaryand the Hangzhou Bay converge and the flood current from the sea diverges into the estuary and the bay. The flat extends seaward in tongue shape and has a wide and gentle surface with a marked difference of tidal levels on its two sides, which results in the sediment longitudinal transport on the flat. The water-sediment conditions are diverse at different locations. The velocity and sediment concentration in intertidal zone are higher during the flood tide than those during the ebb tide. The net sediment transport is landward, resulting in a large amount of deposition of sediments on the shoal. However, the ebb current is the dominant one in deep-water area where the net sediment transport is seaward. There exist two circulation systems in plane view on the shoal and in its adjacent deep-water area, which results in the sediment exchanges between the flat and channel and between the estuary and the bay. The landward storm waves erode shoal face, causing the rise of water level on the flat, originating the formation of the vertical circulation system of the sediment transport, and consequently * accelerating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the tidal fla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rule of sediment transport on the nanhui tidal flat in the Changjiang Estuary
下载PDF
长江口南汇潮滩的波浪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2
作者 崔明慧 涂俊彪 +3 位作者 孟令鹏 郭兴杰 苏妮 范代读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8-44,共17页
波浪是塑造开敞型潮滩动力地貌的重要因素,但目前对潮滩波浪特征研究仍较少。该文以长江口南汇潮滩为例,通过对固定平台声学多普勒流速仪(Acoustic Doppler Velocimeter,ADV)获得的流速和水压等高频数据进行反演,获得了波浪特征参数和... 波浪是塑造开敞型潮滩动力地貌的重要因素,但目前对潮滩波浪特征研究仍较少。该文以长江口南汇潮滩为例,通过对固定平台声学多普勒流速仪(Acoustic Doppler Velocimeter,ADV)获得的流速和水压等高频数据进行反演,获得了波浪特征参数和波浪谱参数,进而分析了它们在潮周期内的变化规律和影响机制。研究表明,观测期间南汇潮滩3个站位波浪的常浪向和强浪向以SE向为主,由长周期涌浪占主导。3个站位的有效波高与水深均成正相关关系,但各站位在涨、落潮期间的拟合系数不同。波浪轨道流速受浅水效应和潮流流向的影响明显,如在涨潮初期达到最大,在转流时期出现谷值。落潮期间波浪频谱以双峰谱为主,明显受到潮汐水位和地形的综合影响,期间峰值能量不断衰减且逐渐分散,并伴随出现了峰频转移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汇潮滩 波浪特征参数 波浪谱 风浪 涌浪
下载PDF
围垦对南汇东滩湿地大型底栖动物的影响 被引量:16
3
作者 马长安 徐霖林 +2 位作者 田伟 吕巍巍 赵云龙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07-1015,共9页
为评价围垦促淤工程对南汇东滩湿地大型底栖动物生态学的影响,根据2004年10月和2009年10月对南汇东滩湿地底栖动物的定量定性调查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004年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32种,其中在经围垦促淤后形成的堤内、堤外两个... 为评价围垦促淤工程对南汇东滩湿地大型底栖动物生态学的影响,根据2004年10月和2009年10月对南汇东滩湿地底栖动物的定量定性调查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004年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32种,其中在经围垦促淤后形成的堤内、堤外两个区域分别采集到底栖动物20种和21种,2009年堤内外分别为9种和19种,共26种;2004年堤内和堤外优势种分别为8种和4种,共有优势种为中华蜾蠃蜚和谭氏泥蟹,2009年堤内优势种仅有摇蚊幼虫1种,堤外有4种,优势种种类组成也发生了很大变化;2004年大型底栖动物的平均丰度和生物量分别为44.15个/m2和38.80 g/m2,2009年为86.76个/m2和1.97g/m2,2009年堤内、堤外的生物量与2004年相比明显降低,丰度变化则相对较小;运用SPSS软件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群落聚类和MDS排序对南汇东滩湿地各断面进行群落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围垦是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改变的一个重要因素,围垦造成堤内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发生了明显差异,堤外群落结构变化相对较小。大型底栖动物的生物多样性指数(Shannon-Weiner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d和Simpson指数D)受到围垦促淤工程的影响均降低,尤其以围垦圈淤的堤内湿地生物多样性指数最低。围垦促淤工程对盐度、潮汐动力、底质特征的改变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是影响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原因,工程结束后的湿地生态修复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生物多样性 围垦 南汇东滩
下载PDF
三峡工程对长江口南汇边滩近期演变影响初步预测 被引量:13
4
作者 刘曙光 郁微微 +1 位作者 匡翠萍 孙波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79-684,共6页
利用DELFT3D模型建立了长江口二维泥沙数学模型,通过实测水文泥沙资料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分别将上游洪、枯季流量概化和外海典型潮波组合,建立了长期冲淤模型.通过10年实测地形资料对模型进行的验证,显示该模型较好地模拟了... 利用DELFT3D模型建立了长江口二维泥沙数学模型,通过实测水文泥沙资料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分别将上游洪、枯季流量概化和外海典型潮波组合,建立了长期冲淤模型.通过10年实测地形资料对模型进行的验证,显示该模型较好地模拟了长江口水沙运动以及长期冲淤演变过程.考虑三峡工程蓄水后上游来水来沙的变化,对近期南汇边滩的演变趋势给出预测,结果显示:三峡工程实施之后的5~20年,南汇边滩发育基本稳定,上游来沙量的减少不会造成大幅度冲刷,边滩整体继续向东南方向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汇边滩 三峡工程 冲淤模型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长江口南汇嘴潮滩短期冲淤演变及其动力机制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赵建春 李九发 +2 位作者 李占海 戴志军 赵军凯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3-111,共9页
潮滩地形的冲淤演变规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动力作用与地貌特征之间的相互耦合机制。根据近几年在长江口南汇嘴潮间带多断面连续观测资料,探讨区域内潮间带滩地的近期冲淤演变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1)南汇嘴潮滩近期... 潮滩地形的冲淤演变规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动力作用与地貌特征之间的相互耦合机制。根据近几年在长江口南汇嘴潮间带多断面连续观测资料,探讨区域内潮间带滩地的近期冲淤演变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1)南汇嘴潮滩近期主要呈现淤涨态势,而且年内过程季节性差异明显;受区位差异影响,不同观测断面的潮滩冲淤演变呈现特征不尽相同,断面1冲淤变化最为显著,年最大冲淤厚度均在10 cm以上;(2)在波浪、潮流的作用下,区域内沉积物很容易被掀动悬扬,而且输沙环流系统的存在有利于悬沙向浅水区输运且在该区域内沉降淤积,从而为潮滩发育提供泥沙来源;(3)受"碧利斯"台风引起的风暴潮天气影响,研究区域内潮滩出现"大冲大淤"现象,即台风强侵蚀期过后滩面高程短期内恢复明显。由此可见,潮滩短期冲淤演变特征是各种动力因素作用下的综合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河口 南汇嘴 潮滩 冲淤演变 动力作用
下载PDF
没冒沙水域水沙运动特性及筑库工程对其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左书华 李九发 +2 位作者 应铭 时连强 徐海根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1-48,共8页
以多年数据资料,特别是最新的2003年9月,12月洪枯季和2004年1月枯季南槽没冒沙水域以及邻近水域各定点观测水沙数据资料为基础,采用水文学、泥沙运动力学和数理统计的方法对没冒沙水域的水沙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水域落潮流速大... 以多年数据资料,特别是最新的2003年9月,12月洪枯季和2004年1月枯季南槽没冒沙水域以及邻近水域各定点观测水沙数据资料为基础,采用水文学、泥沙运动力学和数理统计的方法对没冒沙水域的水沙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水域落潮流速大于涨潮流速,落潮历时比涨潮历时长;净水量向外海,呈落潮流优势;含沙量普遍较高,大潮平均含沙量1.40 kg/m3,小潮平均含沙量0.60 kg/m3,洪季含沙量比枯季高,洪季大潮涨潮含沙量比落潮高,小潮则相反;枯季不论大小潮,一般都是落潮含沙量大于涨潮含沙量;含沙量垂向梯度的大小潮变化、洪枯季变化和涨落潮变化明显.并且用水流连续方程和拟合挟沙力公式推算了水库工程建设后水流流速和含沙量的变化,估计将对南槽产生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没冒沙 水沙运动 水库工程 南汇边滩
下载PDF
基于遥感的长江口南汇潮滩植被群落时空动态变化 被引量:12
7
作者 刘瑜 韩震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79-585,共7页
植被是潮滩湿地的主要地物类型之一,其动态变化直接影响着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和经济价值。在地理信息系统(G IS)技术平台的支持下,通过对1949-1982年4幅航片影像和1995-2008年4景不同时相的Landsat TM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分析,结合现场调... 植被是潮滩湿地的主要地物类型之一,其动态变化直接影响着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和经济价值。在地理信息系统(G IS)技术平台的支持下,通过对1949-1982年4幅航片影像和1995-2008年4景不同时相的Landsat TM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分析,结合现场调查数据,分析了长江口南汇潮滩植被群落的时空动态变化。结果显示:20世纪80年代之前,分布在海堤外侧自然状态的植被群落随淤涨外延,面积在10 km2以上;20世纪80-90年代,自然冲淤强度减弱,南汇在海堤外侧种植芦苇进行人工促淤,植被处于自然状态与人为影响转换的过渡期,1995年面积达到14.30 km2;2000年以后,人工促淤工程增多,围垦造堤大幅度增加,外来入侵物种互花米草由于自身的促淤优势被大面积的种植,又具有比土著物种芦苇更广的生态幅和更强的竞争优势,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南汇潮滩植被进入主要受人为影响的新塑造期。2008年植被群落多是零散错综地分布在海堤内侧,植被面积为33.19 km2,其中互花米草占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汇 潮滩 植被群落 遥感 时空变化
下载PDF
上海南汇淤泥质潮滩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 被引量:30
8
作者 刘敏 许世远 陈振楼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84-288,共5页
运用GC/MS对上海南汇淤泥质潮滩夏秋两个季节表层沉积物中的有机污染物多环芳烃作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多环芳烃总浓度最高达0.829μg/g;个别组分已超出检测限达3~7倍,它们在秋季潮滩以及夏季中潮滩其浓度... 运用GC/MS对上海南汇淤泥质潮滩夏秋两个季节表层沉积物中的有机污染物多环芳烃作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多环芳烃总浓度最高达0.829μg/g;个别组分已超出检测限达3~7倍,它们在秋季潮滩以及夏季中潮滩其浓度值及在PAHs总量中所占的百分比比重较大,已成为PAHs有机污染物高浓度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沉积物 多环芳烃 淤泥质潮滩 淤泥 沉积物
下载PDF
上海南汇潮滩表层中多环芳烃分布特征及环境意义 被引量:4
9
作者 刘敏 许世远 陈振楼 《上海环境科学》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3,共3页
利用GC/MS分析了上海南汇淤泥质潮滩6、8两月表层沉积物中有机污染物多环芳烃(PAHs),结果表明,该区在6月和8月潮滩中PAH组分芘、苯并(a)芘及黄蒽具有较高的含量,并且在PAH总量中所占比重也较大,在潮滩沉积物中已呈明显富集的趋势。
关键词 表层沉积物 多环芳烃 上海 环境保护 环境污染
下载PDF
南汇东滩及浦东国际机场外沿围海造地工程潮流数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夏海峰 张玮 《水道港口》 2008年第1期25-30,共6页
通过建立长江口、杭州湾大范围平面二维潮流数学模型,综合考虑长江口、杭州湾两大潮波系统,探讨南汇东滩及浦东国际机场外沿圈围工程对附近各关心水域的水动力条件的影响范围及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南汇东滩及浦东国际机场外沿圈围工程后... 通过建立长江口、杭州湾大范围平面二维潮流数学模型,综合考虑长江口、杭州湾两大潮波系统,探讨南汇东滩及浦东国际机场外沿圈围工程对附近各关心水域的水动力条件的影响范围及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南汇东滩及浦东国际机场外沿圈围工程后,长江口侧的涨、落潮潮量略有减小,而杭州湾则略有增大。相应的,工程附近海域的潮流流速和潮差也受到工程不同程度的影响。就流速变化而言,涨潮时,南槽主槽流速略有下降,北槽则略有增加,落潮时,南槽主槽流速主要呈现略有增加的趋势,而北槽则基本不变;在杭州湾侧海域,涨、落潮水流流速均略有增加。而潮差方面,在长江口一侧,高桥处潮差略有减小,且呈现出越接近工程区,潮差变率越大的趋势;而在杭州湾一侧水域,潮差整体呈略有增加趋势,但是变率基本都在1%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数学模型 潮量 潮差 南汇东滩 围海造地
下载PDF
基于LiDAR观测的长江河口南汇南滩近期动力地貌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杰 戴志军 +5 位作者 魏稳 葛振鹏 庞文鸿 马彬彬 梅雪菲 于亚文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56-768,共13页
南汇潮滩是长江河口重要的后备国土资源,其地貌的动态变化过程可敏锐反映河海相互作用的强弱。本文利用地面LiDAR获取了南汇南滩2016年4月—2017年5月逐月大潮低潮期间滩面地貌高分辨率点云数据,根据平均小潮高、低潮位将潮滩划分为上... 南汇潮滩是长江河口重要的后备国土资源,其地貌的动态变化过程可敏锐反映河海相互作用的强弱。本文利用地面LiDAR获取了南汇南滩2016年4月—2017年5月逐月大潮低潮期间滩面地貌高分辨率点云数据,根据平均小潮高、低潮位将潮滩划分为上、中和下部,由此结合水文泥沙资料分析区域潮滩动力地貌演变过程。结果表明:(1)潮滩在观测期间整体向海淤涨,其一年间垂向淤积值为10 cm,其中潮滩中部面积增大,而潮滩上部和下部的面积均减小;(2)滩面变化具有明显的夏秋季弱侵蚀调整、冬春季强淤积推进的季节性特征,潮滩地貌侵蚀-淤积则呈现明显的空间分异。在潮滩上部中侧-中部西侧形成贯通的冲刷带(10—80cm),上部沿堤西侧植被区出现强淤积带(20—85cm),整个滩面中东部潮滩出现大面积的弱淤积(5—30cm);(3)南汇南滩并未因长江入海泥沙的剧烈减少而遭受侵蚀,这可能受控于局地基本未变的动力环境和悬浮泥沙浓度,冲刷-淤积的纵向分带性则与区域海堤导致的潮流流向发生改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LiDAR技术 动力地貌 南汇南滩 长江河口
下载PDF
基于SFF-W算法的潮滩边界提取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斌 韩震 《海洋测绘》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5-59,共5页
以上海市南汇潮滩为研究区域,利用2017年高分一号(GF-1)卫星的遥感影像数据为数据源,提出了基于超像素的快速聚类算法(SFFCM)与水边线法相结合的SFF-W模型,用于对潮滩边界进行提取分析。通过目视解译提取的潮滩区域与水边线法、SFFCM模... 以上海市南汇潮滩为研究区域,利用2017年高分一号(GF-1)卫星的遥感影像数据为数据源,提出了基于超像素的快速聚类算法(SFFCM)与水边线法相结合的SFF-W模型,用于对潮滩边界进行提取分析。通过目视解译提取的潮滩区域与水边线法、SFFCM模型和SFF-W模型所提取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SFF-W模型在提取潮滩边界的方法中效果最优。SFF-W模型的总体精度和制图精度比水边线法分别提高了2.39%和10.79%,该模型能在半监督情况下准确地提取潮滩边界。并利用2019年该区域的遥感影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本研究对于提取潮滩边界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影像 潮滩边界提取模型 水边线法 快速聚类算法 南汇潮滩
下载PDF
长江口潮间带沉积对台风过程的响应
13
作者 章馨谣 戴志军 +1 位作者 陈云 李九发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2-111,共10页
位于陆海交汇区的河口潮滩对台风作用的响应极为敏感。台风大浪极可能构成河口潮滩沉积过程的快速变化,进而不利于潮滩保护、开发及利用。基于此,本文利用200509号"麦莎"台风作用前后长江口南汇潮滩采集的沉积物样品及水文资... 位于陆海交汇区的河口潮滩对台风作用的响应极为敏感。台风大浪极可能构成河口潮滩沉积过程的快速变化,进而不利于潮滩保护、开发及利用。基于此,本文利用200509号"麦莎"台风作用前后长江口南汇潮滩采集的沉积物样品及水文资料,探讨台风高能事件作用下河口潮滩动力沉积过程及其主控因素。结果表明长江口潮间带不同区域沉积作用对于"麦莎"台风具有不同的响应:台风前潮滩沉积物以粗粉砂和细砂为主,台风后粗粉砂减少及细砂增加,潮滩沉积物中值粒径φ值减小,沉积物粗化;高潮滩处沉积物变细,分选性变差,而中潮滩和低潮滩沉积物的变化特性为沉积物粗化,分选变好;台风所引起的风暴增水以及潮流、波浪作用的增强是引发潮滩沉积过程发生改变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沉积过程 台风 南汇潮滩 长江口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南汇潮滩沉积速率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5
14
作者 火苗 范代读 徐过冬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1-118,共8页
近100余年来,南汇潮滩尤其是中、高潮滩,以淤涨为主,使岸线迅速向海推进。但潮滩沉积并非连续,而是以冲、淤相间,长期净淤积的方式进行。潮滩沉积剖面主要由风暴成因的小型层序组成,粗、细粒交替分别代表风暴与平静天气的产物。潮滩沉... 近100余年来,南汇潮滩尤其是中、高潮滩,以淤涨为主,使岸线迅速向海推进。但潮滩沉积并非连续,而是以冲、淤相间,长期净淤积的方式进行。潮滩沉积剖面主要由风暴成因的小型层序组成,粗、细粒交替分别代表风暴与平静天气的产物。潮滩沉积环境的不稳定性使其难以满足两种常用来计算210Pb沉积速率的方法——CIC(稳定的初始比度)模型和CRS(稳定的沉降通量)模型的前提条件。在实验时,如果只选择代表平静天气沉积的细颗粒层进行210Pb活度分析,则可能得到一组相对符合CIC模型的数据,利用此方法计算出南汇潮间带环境的平均沉积速率为6.11~6.23,cm/yr。对历史海图数字化建立的数字高程模型(DEM)分析表明,中、高潮滩近50余年的平均沉积速率为1.91~2.05,cm/yr,不及210Pb沉积速率的一半。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有:(1)DEM法在高程推算过程中使用简单的潮滩纵剖面模型,导致计算的沉积速率偏低;(2)210Pb法受到沉积过程中强烈的物理混合作用和沉积后的生物扰动、化学迁移作用等影响,使计算的沉积速率偏高。推断近50余年来,南汇中、高潮滩的沉积速率为4~5,cm/y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滩 沉积速率 210Pb测年 数字高程模型 南汇 长江三角洲
下载PDF
南汇东滩海三棱藨草群落区表层土壤中全氮和全磷含量的时空分布
15
作者 张生乐 李高如 +6 位作者 高美华 何培民 张伯伦 汪茂秋 王沁怡 李亚如 方淑波 《湿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19-625,共7页
研究湿地土壤中全氮和全磷含量的时空分布,对植物修复具有重要意义。在上海市南汇东滩湿地海三棱藨草(Scirpus mariqueter)群落区,利用2016年5月至2020年10月期间各采样点表层土壤中全氮和全磷含量的监测数据,根据计量学原理,采用地理... 研究湿地土壤中全氮和全磷含量的时空分布,对植物修复具有重要意义。在上海市南汇东滩湿地海三棱藨草(Scirpus mariqueter)群落区,利用2016年5月至2020年10月期间各采样点表层土壤中全氮和全磷含量的监测数据,根据计量学原理,采用地理加权回归方法,应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分析研究区表层土壤中全氮和全磷含量的时空分布特征,筛选影响海三棱藨草密度的主要土壤环境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南汇东滩湿地海三棱藨草群落区表层土壤中全氮质量比的平均值变化在0.11~0.47 g/kg之间,全磷质量比的平均值变化在0.62~1.57 g/kg之间;表层土壤中全氮和全磷含量的时空分布表明,移植海三棱藨草对南汇东滩湿地进行生态修复,取得了一定成效;表层土壤中全氮含量与海三棱藨草的生长和分布关系密切;表层土壤的含盐量和含水量以及采样点高程是海三棱藨草生长和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地理加权回归 南汇东滩
原文传递
基于机制分解法长江口南汇潮滩悬移质泥沙通量研究 被引量:17
16
作者 冯凌旋 李占海 +3 位作者 李九发 周云轩 陈炜 徐敏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944-950,共7页
基于实测资料以长江河口南汇潮滩为例,对传统机制分解法进行改进,将机制分解计算中的含沙量项按悬沙粒径进行分组处理,分为63~250、16~63、4~16、0.5~4μm 4个粒径组,对各粒径组泥沙的净输移通量分别进行机制分解计算,分析不同粒径... 基于实测资料以长江河口南汇潮滩为例,对传统机制分解法进行改进,将机制分解计算中的含沙量项按悬沙粒径进行分组处理,分为63~250、16~63、4~16、0.5~4μm 4个粒径组,对各粒径组泥沙的净输移通量分别进行机制分解计算,分析不同粒径组泥沙的各机制分解项对悬沙净输移通量的贡献。研究表明不同粒级的泥沙其控制输沙的潮滩动力因子不同。相当于粘土类(0.5~3.9μm)和细粉砂类(3.9~16μm)粒级的悬移质泥沙,平均流项T1+T2及潮泵项T3+T4+T5对其输移起控制作用;相当于粗粉砂类(16~62.5μm)和细砂类(62.5~250μm)粒级的悬移质泥沙,潮泵项T3~T5、潮振荡项T6~T8起控制作用。同时,对不同水深条件下同粒级悬沙净输移通量的机制分解项的比较,当悬沙输移过程由深水进入浅水时,潮泵项的贡献急剧减小,且不受大小潮汛、悬沙颗粒粒级粗细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汇潮滩 悬沙输运 机制分解
原文传递
南汇东滩围垦湿地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和季节变动 被引量:8
17
作者 马长安 徐霖林 +2 位作者 田伟 吕巍巍 赵云龙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74-281,共8页
于2009年10月至2010年7月对南汇东滩围垦湿地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密度和生物量以及生物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被围垦潮滩共鉴定大型底栖动物9种,自然潮滩有29种;围垦潮滩的年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130.80 ind/m2和1.89 g/m2... 于2009年10月至2010年7月对南汇东滩围垦湿地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密度和生物量以及生物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被围垦潮滩共鉴定大型底栖动物9种,自然潮滩有29种;围垦潮滩的年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130.80 ind/m2和1.89 g/m2,自然潮滩为49.21 ind/m2和4.08 g/m2;围垦潮滩的优势种主要由摇蚊幼虫和中华蜾蠃蜚组成,自然潮滩的优势种主要由中国绿螂、微小螺、堇拟沼螺、光滑狭口螺、河蚬、泥螺、彩虹明樱蛤、中华拟蟹守螺、丝异蚓虫和独眼钩虾组成;围垦潮滩底栖动物的Shannon-Weiner指数(H′)、Pielou指数(J)及Margalef指数(d)均值分别为0.793、0.379和0.348,自然潮滩分别为2.188、0.495和1.787;围垦对底栖动物群落结构有直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组成 生物多样性 围垦 南汇东滩
原文传递
南汇东滩湿地围垦水域内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变化 被引量:13
18
作者 李强 马长安 +3 位作者 吕巍巍 田伟 余骥 赵云龙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287-2294,共8页
2010年10月—2011年7月对南汇东滩围垦水域和坝外自然水域的浮游动物进行调查,研究了两水域内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丰度、生物量、优势种和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学特征参数的季节变化,并初步探讨了围垦内外水域浮游动物群落的结构差异,及其... 2010年10月—2011年7月对南汇东滩围垦水域和坝外自然水域的浮游动物进行调查,研究了两水域内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丰度、生物量、优势种和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学特征参数的季节变化,并初步探讨了围垦内外水域浮游动物群落的结构差异,及其与盐度、水温和人类活动等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围垦水域和坝外自然水域共检获浮游动物30种,其中围垦水域浮游动物24种,以轮虫的种类数最多;坝外自然水域浮游动物14种,其中桡足类占绝对优势.围垦水域浮游动物的年平均丰度明显高于坝外自然水域,年平均生物量则相反.围垦水域以角突臂尾轮虫、萼花臂尾轮虫和广布中剑水蚤等淡水种为主要优势种,而坝外自然水域则以中华华哲水蚤、火腿许水蚤和虫肢歪水蚤等河口半咸水种为主要优势种,且两水域优势种均存在季节更替.坝外水域浮游动物Shannon多样性指数(H)值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值均明显高于围垦水域,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值和单纯度指数(C)值低于围垦水域.群落聚类和MDS结果表明,围垦水域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与坝外自然水域存在明显差异.围垦是引起被围水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盐度、潮汐动力等是导致动物群落结构改变的主要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动物 群落结构 生物多样性 围垦 南汇东滩
原文传递
几种红边位置算法在潮滩区域的适用性研究——以长江口南汇潮滩为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启明 韩震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9-55,共7页
植被反射率光谱的"红边位置"是判断植被健康状况的重要参数。本文以长江口南汇东滩优势种植被芦苇和海三棱藨草为研究对象,比较和分析了多项式拟合法、四点内插法、一阶导数法、拉格朗日内插法和线性外推法五种红边位置算法提... 植被反射率光谱的"红边位置"是判断植被健康状况的重要参数。本文以长江口南汇东滩优势种植被芦苇和海三棱藨草为研究对象,比较和分析了多项式拟合法、四点内插法、一阶导数法、拉格朗日内插法和线性外推法五种红边位置算法提取4个试验区域不同土壤湿度的芦苇和海三棱藨草植被红边位置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多项式拟合法获取红边位置精度最高,对土壤湿度敏感性最大;四点内插法对土壤湿度敏感性较大;线性外推法得到的红边位置结果不稳定;一阶导数法和拉格朗日内插法相对于其他方法对土壤湿度敏感性最小,更适合在南汇潮滩这样高湿度土壤区域进行植被红边位置的信息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边位置 植被 潮滩 土壤湿度 南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