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fluence of artificial freezing onliquefa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Nanjing sand
1
作者 Jie Zhou Zeyao Li +1 位作者 Wanjun Tian Jiawei Sun 《Railway Sciences》 2023年第1期13-32,共20页
Purpose–This study purposes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artificial freezing on the liquefa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Nanjing sand,as well as its mechanism.Design/methodology/approach–was studied through dynamic triaxial... Purpose–This study purposes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artificial freezing on the liquefa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Nanjing sand,as well as its mechanism.Design/methodology/approach–was studied through dynamic triaxial tests by means of the GDS dynamic triaxial system on Nanjing sand extensively discovered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under seismic load and metro train vibration load,respectively,and potential hazards of the two loads to the freezing construction of Nanjing sand were also identified in the tests.Findings–The results show that under both seismic load and metro train vibration load,freeze-thaw cycles will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stiffness and liquefaction resistance of Nanjing sand,especially in the first freezethaw cycle;the more freeze-thaw cycles,the worse structural behaviors of silty-fine sand,and the easier to liquefy;freeze-thaw cycles will increase the sensitivity of Nanjing sand’s dynamic pore pressure to dynamic load response;the lower the freezing temperature and the effective confining pressure,the worse the liquefaction resistance of Nanjing sand after freeze-thaw cycles;compared to the metro train vibration load,the seismic load in Nanjing is potentially less dangerous to freezing construction of Nanjing sand.Originality/value–The research results are helpful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artificial ground freezing of the subway crossing passage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and to ensure the construction safety of the subway tunnel and its crossing pass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RO FOUNDATION nanjing sand Artificial formation freezing method sand liquefaction Dynamic triaxial test
下载PDF
Effects of Initial Static Shear Stress and Grain Shape on Liquefaction of Saturated Nanjing Sand
2
作者 ZHUANG Haiyang PAN Shuxuan +1 位作者 LIU Qifei YU Xu 《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EI CSCD 2021年第1期44-56,共13页
This paper mainly investigates the effects of initial static shear stress and grain shape on the liquefaction induced large deformation of saturated sand under torsional shear.Nanjing sand,mainly composed of platy gra... This paper mainly investigates the effects of initial static shear stress and grain shape on the liquefaction induced large deformation of saturated sand under torsional shear.Nanjing sand,mainly composed of platy grains,is tested with different initial static shear stress ratio(SSR)using a hollow column torsional shear apparatus.The tests find that the saturated Nanjing sand reaches full liquefaction under the superposition of initial static shear stress and cyclic stress for both stress reversal and non-reversal cases.However,it requires a large number of loading cycles to reach full liquefaction if stress reversal does not occur.With increasing the initial static stress,the large deformation of the Nanjing sand should mainly induced by the cyclic liquefaction firstly under a smaller initial shear stress,and then it should be induced by the residual deformation failure.The critical point occurs approximately when the initial shear stress is close to the amplitude of the cyclic shear stress.Meanwhile,it shows that grain angularity increases the liquefaction resistance when the initial static shear stress is zero.A small initial static shear stress causes the larger loss of liquefaction resistance for angular sand than rounded sand.At a high initial SSR,the angular sand is more resistant to the large residual deformation failure than the rounded sa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jing sand liquefaction initial shear stress grain shape residual deformation failure
下载PDF
Behavior of large post-liquefaction deformation in saturated Nanjing fine sand 被引量:3
3
作者 Pan Hua Chen Guoxing +1 位作者 Liu Hanlong Wang Binghui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SCIE EI CSCD 2011年第2期187-193,共7页
Laboratory tests on the large post-liquefaction deformation of saturated Nanjing fine sand were performed by using a hollow cylinder apparatus. The stress-strain response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xcess pore water ... Laboratory tests on the large post-liquefaction deformation of saturated Nanjing fine sand were performed by using a hollow cylinder apparatus. The stress-strain response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xcess pore water pressure after liquefaction were studied. It was found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viatoric stress and axial strain presented a sigmoid curve, and there was a good linearity relationship between normalized pore water pressure and deviatoric stress. On this basis, a constitutive model of stress-strain responses and a dissipation model of excess pore water pressure were established. It was found that the results predicted by the two models we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The influence of relative densities and confining pressure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iquefied soil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e relative densities and initial effective confining pressure all had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stress-strain responses of liquefied saturated Nanjing fine sand. However, the dissipation model of excess pore water pressure after liquefaction was only affected by the confining press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turated nanjing fine sand large post-liquefaction deformation constitutive model dissipation model of excess pore water pressure
下载PDF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cyclic behavior of double sand lenses and corresponding liquefaction-induced soil settlement 被引量:2
4
作者 Y.PASHANG PISHEH S.M.MIR MOHAMMAD HOSSEIN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0年第3期593-602,共10页
A two-dimensional numerical model was used to explain the liquefaction mechanism of double sand lenses and the corresponding soil deformation due to the cyclic loading. Moreover,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s... A two-dimensional numerical model was used to explain the liquefaction mechanism of double sand lenses and the corresponding soil deformation due to the cyclic loading. Moreover,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s of the soil characteristics and input loading data a parametric study was carried out on the essential parameters affecting the soil settlement, and so the variation of these parameters with the corresponding displacements was mainly examined. At last, the results obtained from the numerical analyses of double sand lenses and a continuous sand layer with similar characteristics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an estimating method proposed by ISHIHARA and YOSHIMINE. The comparisons show that the settlements due to liquefaction of the continuous sand layer in both numerical and the estimating method are in a good agreement with and are obviously greater than those of double sand len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quefaction ground failure cyclic loading double sand lenses DEFORMATION
下载PDF
土工布加筋砂土场地抗液化数值模拟
5
作者 周林禄 苏雷 +1 位作者 凌贤长 王龙龙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6期11377-11384,共8页
以往的试验研究表明土工布加筋可以有效缓解饱和砂土的振动液化。针对饱和砂土抗液化研究,过去的研究手段往往局限于室内动三轴试验,而缺乏对土工布加筋砂土场地的抗液化研究。首先结合土工布加筋砂土抗液化动三轴试验结果,对不同的土... 以往的试验研究表明土工布加筋可以有效缓解饱和砂土的振动液化。针对饱和砂土抗液化研究,过去的研究手段往往局限于室内动三轴试验,而缺乏对土工布加筋砂土场地的抗液化研究。首先结合土工布加筋砂土抗液化动三轴试验结果,对不同的土工布加筋砂土进行了参数标定。在此基础上,利用开源有限元数值模拟平台OpenSees,对不同土工布加筋工况下的饱和砂土场地开展抗液化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土工布加筋能够降低砂土场地的超孔压和位移,砂土场地的抗液化性能随着土工布层数的增加而提升。这种通过参数标定法来实现土工布加筋砂土数值建模的技术,可为类似加筋土层的数值模拟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工布加筋 砂土场地 抗液化 参数标定 有限元模拟
下载PDF
循环荷载作用下饱和砂土的性质演化规律及液化阶段性特征 被引量:3
6
作者 张鑫磊 衣睿博 +2 位作者 纪展鹏 高洪梅 王志华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7-167,共11页
正确认识饱和砂土在液化过程中的性质演变规律是解决可液化土层大变形问题的关键。通过饱和砂土不排水三轴试验,研究了饱和砂土液化过程中剪应力-剪应变关系、孔压增长速率和流动性的演化规律。发现饱和砂土由固态向液态的转变过程存在... 正确认识饱和砂土在液化过程中的性质演变规律是解决可液化土层大变形问题的关键。通过饱和砂土不排水三轴试验,研究了饱和砂土液化过程中剪应力-剪应变关系、孔压增长速率和流动性的演化规律。发现饱和砂土由固态向液态的转变过程存在显著的阶段性特征,饱和砂土的液化过程可根据孔压比增长速率特征点划分为固态、固-液过渡、触变性流体及稳定流体四个阶段,而土体的孔压比增长速率与其产生的残余剪应变相关;围压和循环应力比会影响土体液化过程中各阶段的持续时间,围压越低、循环应力比越高,饱和砂土越容易从固体阶段转变为流体阶段;饱和南京细砂从一个阶段进入另一个阶段的所需振次与对应的孔压比之间呈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饱和细砂 砂土液化 液化阶段性 剪应力-剪应变关系 孔压比增长速率 流动性
下载PDF
景谷M_S6.6地震同震地表破坏特征与孕震构造 被引量:16
7
作者 常祖峰 陈晓利 +3 位作者 陈宇军 李鉴林 林辉 洪敏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539-2552,共14页
无量山断裂带位于云南西南部,主要由磨黑、宁洱、普文和景谷—云仙4条断裂组成,晚第四纪活动特征明显.受青藏高原隆起影响滇西南块体向南运动,中下地壳广泛存在的低速层为块体运动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刚性的临沧花岗岩体对其南向运动起着... 无量山断裂带位于云南西南部,主要由磨黑、宁洱、普文和景谷—云仙4条断裂组成,晚第四纪活动特征明显.受青藏高原隆起影响滇西南块体向南运动,中下地壳广泛存在的低速层为块体运动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刚性的临沧花岗岩体对其南向运动起着顶托作用,使得东、西两侧块体运动速率出现差异,且块体运动方向与无量山断裂带呈小角度相交.在此背景下,无量山断裂带表现为水平右旋走滑运动,起着滑动分解应变的作用.在其与横向断层交汇部位或在断裂端部,应力易于集中而引发地震,此次MS6.6地震就发生在断裂的端部.据野外科考调查,在宏观震中区集中出现带状砂土液化和地裂缝等地面破坏.喷砂孔呈串珠状线性分布,主要有NW和NE两组;NW向地裂缝呈右阶雁行状、NE向地裂缝呈左阶雁行状排列特征,它们具有明显的构造成因.地震烈度长轴方向、余震分布和震源机制解等显示,此次地震是沿NW向节面右旋走滑所致,宏观地面破坏特征和微观观测结果非常吻合,一致表明此次地震破裂与景谷—云仙断裂运动有关,其孕震构造应是景谷—云仙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谷地震 无量山断裂带 晚第四纪 砂土液化 地裂缝
下载PDF
砂土地震液化后大变形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57
8
作者 刘汉龙 周云东 高玉峰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2-146,共5页
利用全自动多功能三轴仪进行了砂土液化后大变形试验 ,基于试验结果提出了一个描述砂土液化后应力应变关系的双曲线模型 ,并对模型参数进行了标定 ,通过与前人试验结果比较验证了模型的适用性。
关键词 砂土 大变形 双曲线模型 地震液化
下载PDF
南京砂强度特征与静态液化现象分析 被引量:18
9
作者 朱建群 孔令伟 钟方杰 《岩土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461-1465,1470,共6页
在松散、中密和密实状态下,以南京粉细砂三轴固结不排水试验结果为基础,进行了强度、变形与静态液化特征的分析。松散南京砂强度特性表现出典型的应变软化,当轴向变形小于1%时强度达到最大值,而后急剧降低;在50,100 kPa围压时发生了静... 在松散、中密和密实状态下,以南京粉细砂三轴固结不排水试验结果为基础,进行了强度、变形与静态液化特征的分析。松散南京砂强度特性表现出典型的应变软化,当轴向变形小于1%时强度达到最大值,而后急剧降低;在50,100 kPa围压时发生了静态液化。但随着固结压力的增大,静态液化消失。与南京砂具有相同土骨架的松散纯净砂却在低围压下未出现静态液化,其形成机制是:粉粒的存在未使土体孔隙比发生较大变化,却引起更大的体缩性;中密和密实南京粉细砂表现出加工硬化的强度特征,临界应力状态线倾角高达55°,具有较高的抗静态液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砂 强度 固结不排水试验 静态液化
下载PDF
南京粉质黏土与粉砂互层土及粉细砂的振动孔压发展规律研究 被引量:58
10
作者 陈国兴 刘雪珠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9-82,共4页
南京粉质黏土与粉砂互层土为粉质黏土与粉细砂交互沉积,呈现"千层饼"状外貌;南京粉细砂是一种以片状颗粒成分为主的粉细砂,与通常的圆形颗粒石英砂有一定区别,片状颗粒成分使得南京粉细砂具有各向异性的性质。利用南京工业大... 南京粉质黏土与粉砂互层土为粉质黏土与粉细砂交互沉积,呈现"千层饼"状外貌;南京粉细砂是一种以片状颗粒成分为主的粉细砂,与通常的圆形颗粒石英砂有一定区别,片状颗粒成分使得南京粉细砂具有各向异性的性质。利用南京工业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自行研制的DSZ-1型动三轴仪对南京粉质黏土与粉砂互层土及粉细砂进行对比试验,对其试验成果进行分析,从中发现:在均压固结条件下,由于粉质黏土与粉砂互层土独特的结构性,其振动孔压发展模式与粉细砂的不同,可以用双曲线进行拟合,而粉细砂的振动孔压发展模式与Seed提出的砂土的振动孔压发展模式相同,可以用反正弦三角函数拟合;在偏压固结条件下,两者的振动孔压发展模式相同,均可以用双曲线进行拟合。此外,无论是均压固结还是偏压固结条件,对于粉质黏土与粉砂互层土,当以轴向双幅应变5%作为液化标准时,其发生液化的振动孔压均达不到围压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市 粉质黏土 液化试验 振动孔压 均等固结 偏压固结
下载PDF
粘粒含量对南京粉细砂液化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2
11
作者 刘雪珠 陈国兴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50-155,共6页
南京粉细砂是一种以片状颗粒成分为主的粉细砂,与通常的圆形颗粒石英砂有一定区别,片状颗粒成分使得南京粉细砂具有各向异性的性质。通过对不同粘粒含量的南京粉细砂进行液化试验,分析其试验结果发现:对于粘粒含量ρ_c=5%、10%和15%... 南京粉细砂是一种以片状颗粒成分为主的粉细砂,与通常的圆形颗粒石英砂有一定区别,片状颗粒成分使得南京粉细砂具有各向异性的性质。通过对不同粘粒含量的南京粉细砂进行液化试验,分析其试验结果发现:对于粘粒含量ρ_c=5%、10%和15%三种情况,在均压固结情况下,当南京粉细砂达到初始液化时,采用变形标准和孔压标准是一致的;而偏压固结时,只能采用变形标准作为南京粉细砂达到初始液化的标准,此时振动孔压仅达到围压的50%~70%。粘粒含量对南京粉细砂的抗液化强度影响很大,随粘粒含量增加,在不同固结比时,其抗液化强度并不是单调变化,而是在粘粒含量ρ_c=10%左右处于一个低谷,其抗液化强度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粉细砂 粘粒含量 各向异性 均压固结 抗液化强度 变形标准 孔压标准 偏压固结
下载PDF
微倾斜场地中地铁地下结构周围地基液化与变形特性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庄海洋 付继赛 +2 位作者 陈苏 陈国兴 王雪剑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63-1272,共10页
强震中场地砂土液化产生的土层侧移对地面建筑结构和地下生命线工程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可以预见,微倾斜液化场地的土层侧移也将对地铁地下结构的地震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鉴于此,开展了微倾斜(倾角为6°)可液化场地中两层三跨地铁... 强震中场地砂土液化产生的土层侧移对地面建筑结构和地下生命线工程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可以预见,微倾斜液化场地的土层侧移也将对地铁地下结构的地震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鉴于此,开展了微倾斜(倾角为6°)可液化场地中两层三跨地铁地下车站结构与区间隧道连接部位地震反应的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微倾斜可液化场地中地铁车站结构两侧地基出现了明显的非对称液化分布特征,坡体下方水平土层比上方水平土层更易液化;因坡体内土体液化沿坡向下流滑引起了下方水平土层发生了明显的地面抬升,总体上坡体段内的地面侧移量最大,下方水平土层地面侧移量次之,坡体上方水平土层地面侧移量最小。同时,在试验过程中也发现,隧道和车站结构之间发生了明显的差异上浮,可能会造成连接部位附近结构的应力集中或加重该部位的地震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倾斜场地 砂土液化 土层侧移 地铁地下结构 振动台模型试验
下载PDF
2014年云南鲁甸地震和景谷地震的震害对比研究 被引量:19
13
作者 洪海春 尤捷 +1 位作者 陶小三 王恒知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13-1022,共10页
2014年8月3日云南鲁甸发生MS6.5地震,10月7日云南景谷发生MS6.6地震。这2次地震的震级、地震类型、震源深度等相差不大,但地震所造成的人员伤亡、房屋建筑损毁程度、地震地质灾害等却相差很大。在地震现场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对比分析地... 2014年8月3日云南鲁甸发生MS6.5地震,10月7日云南景谷发生MS6.6地震。这2次地震的震级、地震类型、震源深度等相差不大,但地震所造成的人员伤亡、房屋建筑损毁程度、地震地质灾害等却相差很大。在地震现场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对比分析地震造成的崩塌、滑坡、地裂缝、砂土液化、房屋建筑损毁等灾害轻重差别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鲁甸地震灾区地质构造复杂,地层破碎,人口密度大,房屋建筑抗震性能差;而景谷地震灾区地质环境较好,植被茂密,人口密度低,相比同量级地震的加速度小,房屋建筑结构抗震性能较好。总体而言,鲁甸MS6.5地震的震害比景谷MS6.6地震要严重得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甸地震 景谷地震 地震烈度 震害 崩塌 滑坡 地裂缝 砂土液化 房屋建筑损毁
下载PDF
砂土自由场地震响应的离心机试验研究 被引量:20
14
作者 苏栋 李相菘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6-170,共5页
离心机模型试验是研究岩土地震工程问题的有效手段。本文使用层状剪切箱,通过干落法制备了均匀的砂土模型,进行了离心机振动试验;观测了振动过程中孔隙水压力的发展,土体的加速度响应、侧向变形以及竖向沉降。结果表明,土体的运动和变... 离心机模型试验是研究岩土地震工程问题的有效手段。本文使用层状剪切箱,通过干落法制备了均匀的砂土模型,进行了离心机振动试验;观测了振动过程中孔隙水压力的发展,土体的加速度响应、侧向变形以及竖向沉降。结果表明,土体的运动和变形与孔隙水压力的发展密切相关,但离心机中的试验现象和现场观测的现象存在显著区别。研究结果增强了对振动过程中土-水之间相互作用机理的理解,同时为自由场地震响应分析方法的验证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场 砂土 液化 振动台 离心机
下载PDF
门源M6.9地震诱发地质灾害特征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谦 钟秀梅 +4 位作者 高中南 马金莲 万秀红 杨义煊 刘岸果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52-359,共8页
2022年1月8日发生的门源M6.9地震诱发了崩塌、滑坡、砂土液化、地裂缝等多种同震地质灾害。通过对门源M6.9地震地质灾害进行现场调查,得出了地质灾害的分布特征和各类型地质灾害的主要特点,分析了地震地质灾害不发育的原因,并对地震地... 2022年1月8日发生的门源M6.9地震诱发了崩塌、滑坡、砂土液化、地裂缝等多种同震地质灾害。通过对门源M6.9地震地质灾害进行现场调查,得出了地质灾害的分布特征和各类型地质灾害的主要特点,分析了地震地质灾害不发育的原因,并对地震地质灾害的长期效应进行了分析预测。研究结果表明:门源地震诱发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震中附近;崩塌、落石总体规模较小,滑坡多为岩质滑坡,且以冰碛物和表层岩土体的溜滑为主。受表层土体冻结和孔隙水压力消散的影响,饱和砂土液化沿较窄的地裂缝呈串珠状分布,喷出物多为粉细砂。地震形成了4条左旋左阶斜列的地表破裂带,并在极震区内形成了大量的地裂缝。断层破碎带对地震动的阻隔作用、覆盖层薄、地表土冻结可能是造成本次地震地质灾害总体不发育的主要原因;地震产生的大量地裂缝导致斜坡和堆积体的稳定性减弱,在耦合集中降雨、冻融作用等因素后可能诱发滑坡灾害,松散堆积于沟床处的崩滑物作为物源,可能会增加地震影响区泥石流灾害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塌 滑坡 砂土液化 地裂缝 长期效应
下载PDF
汶川地震诱发的地面塌陷成因 被引量:4
16
作者 吴超凡 邱占林 +1 位作者 杨为民 张永双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0-77,共8页
针对目前由汶川地震诱发的地面塌陷研究尚少的现状,以北川县安昌镇开茂村水没河流域地面塌陷坑群为研究对象,根据所处的地质环境条件,通过现场调查、工程勘察及钻孔岩土试验,探讨了地震诱发的地面塌陷成因及机制。认为塌陷区第四系松散... 针对目前由汶川地震诱发的地面塌陷研究尚少的现状,以北川县安昌镇开茂村水没河流域地面塌陷坑群为研究对象,根据所处的地质环境条件,通过现场调查、工程勘察及钻孔岩土试验,探讨了地震诱发的地面塌陷成因及机制。认为塌陷区第四系松散层上部含细颗粒的饱和粉土、粉质粘土和下部粗颗粒的饱和砂层、砂砾层等的存在是产生地面塌陷的前提,强烈的地震诱发了砂土液化是产生地面塌陷的内因,而塌陷坑的陆续出现说明了地面塌陷一般都有个时间发展过程,是一种渐进性质的破坏;且地下水动力条件的改变、真空吸蚀作用、余震作用以及强降雨加剧了潜蚀作用,最终导致地面塌陷的产生与发展。结果表明:这些塌陷坑群的出现主要是由地震砂土液化和潜蚀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地面塌陷 砂土液化 潜蚀作用 成因
下载PDF
南京地区液化地基加固效应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永林 张雪亮 +1 位作者 孔建国 章熙海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2002年第1期136-140,共5页
南京长江大桥江南铁路引桥附近的可液化地基采用挤密砂桩法进行了加固。加固结束后检测了加固区的土层剪切波速、地面卓越周期;测定了砂土动力特性和抗液化能力,在此基础上对地基加固效应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综合评价。文章所提方法与结... 南京长江大桥江南铁路引桥附近的可液化地基采用挤密砂桩法进行了加固。加固结束后检测了加固区的土层剪切波速、地面卓越周期;测定了砂土动力特性和抗液化能力,在此基础上对地基加固效应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综合评价。文章所提方法与结论不仅可以用来评价本项工程的加固效果,同时在对液化地基加固效应的评价方法方面也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土液化 地基加固 南京地区 加固效果 挤密砂桩法
下载PDF
微倾斜可液化场地中地铁地下结构地震反应的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庄海洋 周家甫 +1 位作者 陈苏 陈国兴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6-56,共11页
微倾斜场地砂土液化产生的土层侧移对地面结构和埋于其中的地下结构都造成了严重的地震破坏,也将会对地铁大型地下结构的地震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同时,地铁地下车站与区间隧道的连接部位因结构刚度的突变,必然会造成该部位结构的地震... 微倾斜场地砂土液化产生的土层侧移对地面结构和埋于其中的地下结构都造成了严重的地震破坏,也将会对地铁大型地下结构的地震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同时,地铁地下车站与区间隧道的连接部位因结构刚度的突变,必然会造成该部位结构的地震反应区别于标准段结构的地震反应。鉴于此,本文介绍了微倾斜(倾角为6°)可液化场地中两层三跨框架式地铁地下车站和区间隧道连接部位结构地震反应的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通过对试验测试结果和试验现象的分析,揭示了微倾斜液化场地中地铁地下车站结构的动力反应规律及其地铁地下车站结构非均匀上浮机理,以及地铁地下车站结构与区间隧道结构的连接对各自动力反应的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倾斜场地 砂土液化 地铁地下车站结构 区间隧道 振动台模型试验
下载PDF
振动孔压增量模型在ABAQUS软件中的实现 被引量:3
19
作者 龙慧 陈国兴 +1 位作者 庄海洋 陈磊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234-239,共6页
将依据动三轴试验建立的饱和南京细砂孔压增量模型三维化,嵌入到基于ABAQUS软件开发的修正的Davidenkov黏弹性本构模型模块中,以外挂FORTRAN子程序的方式,完成三维振动孔压增量模型在ABAQUS软件中的二次开发。对简单应力状态和复杂应力... 将依据动三轴试验建立的饱和南京细砂孔压增量模型三维化,嵌入到基于ABAQUS软件开发的修正的Davidenkov黏弹性本构模型模块中,以外挂FORTRAN子程序的方式,完成三维振动孔压增量模型在ABAQUS软件中的二次开发。对简单应力状态和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可液化地基进行数值模拟,初步验证该外挂子程序的有效应力分析能力及可靠性,表明该子程序能够较好地模拟液化场地的振动孔压发展过程,能合理地反映场地的地震液化特性和有效应力变化规律,预测场地的地震液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应力法 场地地震液化 饱和南京细砂 振动孔压增量模型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饱和南京细砂液化后大变形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潘华 陈国兴 刘汉龙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475-1481,共7页
利用空心圆柱扭剪仪对饱和南京细砂进行液化后静力再加载试验,研究其液化后应力–应变关系及孔隙水压力(孔压)消散特性,发现饱和南京细砂液化后的应力–应变关系呈S型曲线形状、归一化消散孔压与偏应力呈线性关系,据此提出饱和南京细砂... 利用空心圆柱扭剪仪对饱和南京细砂进行液化后静力再加载试验,研究其液化后应力–应变关系及孔隙水压力(孔压)消散特性,发现饱和南京细砂液化后的应力–应变关系呈S型曲线形状、归一化消散孔压与偏应力呈线性关系,据此提出饱和南京细砂液化后的本构模型和孔压消散模型,并进行该模型的验证性试验,结果表明2个模型的预测值与试验值较为吻合;探讨初始有效围压、相对密度对饱和南京细砂液化后特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初始有效围压对饱和南京细砂液化后的本构模型及孔压消散模型均有较大影响;相对密度仅对液化后的本构模型有较大的影响,而对孔压消散模型基本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力学 饱和南京细砂 液化后大变形 本构模型 孔压消散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