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市昌平区南口镇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估及来源分析
1
作者 贾唯远 刘清俊 +5 位作者 刘芬芬 孟美杉 白江伟 顾海波 王天宇 罗伊 《城市地质》 2024年第2期167-175,共9页
采集昌平南口镇473件表层土壤样品,收集65件土壤样品(1970年采集的),测试土壤中砷(As)、镉(Cd)、铜(Cu)、铬(Cr)、汞(Hg)、铅(Pb)、镍(Ni)、锌(Zn)等8种重金属元素及三氧化二铝(Al_(2)O_(3))、二氧化硅(SiO_(2))和三氧化二铁(Fe_(2)O_(... 采集昌平南口镇473件表层土壤样品,收集65件土壤样品(1970年采集的),测试土壤中砷(As)、镉(Cd)、铜(Cu)、铬(Cr)、汞(Hg)、铅(Pb)、镍(Ni)、锌(Zn)等8种重金属元素及三氧化二铝(Al_(2)O_(3))、二氧化硅(SiO_(2))和三氧化二铁(Fe_(2)O_(3))等地球化学指标。采用多种污染评价方法和统计学方法,运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评估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分析污染来源。结果表明:重金属Cd含量普遍较高,超筛选值点位较广,Pb、Hg、Cr、Ni、Cu、Zn存在个别点位超筛选值的情况;Cd、Hg、Pb、Zn存在轻微及以上污染点位,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显示Cd、Hg、Zn来源相近;Cd和Zn的人为贡献率在1970—2021年间增长明显,且平均值明显高于北京地区背景值,表明研究区可能存在一定的人为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口镇 筛选值 背景值 地积累指数 人为贡献率 重金属污染评估 来源分析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前寒武纪海侵砂岩中的微生物砂质碎片:以北京南口虎峪剖面大红峪组为例 被引量:29
2
作者 梅冥相 孟庆芬 高金汉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97-204,共8页
碎屑岩中微生物形成的原生沉积构造,由于缺乏直接的微生物证据,其识别常常比较困难。位于北京西北郊的南口虎峪一带,古元古代晚期的大红峪组(1650~1600Ma),海侵体系域砂岩地层与高水位体系域砂泥质白云岩和叠层石白云岩组成了较为有规... 碎屑岩中微生物形成的原生沉积构造,由于缺乏直接的微生物证据,其识别常常比较困难。位于北京西北郊的南口虎峪一带,古元古代晚期的大红峪组(1650~1600Ma),海侵体系域砂岩地层与高水位体系域砂泥质白云岩和叠层石白云岩组成了较为有规律的沉积相序特征,成为将大红峪组划分为三个三级层序的主要标志。在大洪峪组的海侵体系域砂岩层中,一种类似于碳酸盐岩中的“内碎屑”的奇特的砂质碎片,代表了前寒武纪海侵砂岩沉积面上曾经发育过微生物席;该砂质碎片与变余波痕和皱饰构造组成系列席底构造,特殊的形态和产出特点成为窥视前寒武纪砂岩中微生物席发育的一种典型标志。因此,南口虎峪剖面大红峪组海侵砂岩中的微生物砂质碎片及其相关的席底构造的发现,有益于今后对类似沉积构造的阐释与研究,特别是那些常常被厘定为前寒武纪古老的后生动物遗迹化石的沉积构造;同时也表明,在前寒武纪地层之中,除了要关注叠层石之类的微生物沉积构造以外,碎屑岩中也存在微生物活动的若干证据即席底构造(第五类原生沉积构造),这些特别的沉积构造对前寒武纪沉积环境重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席砂质碎片 大红峪组 北京南口虎峪剖面
下载PDF
南口虎峪中元古界大红峪组混积岩系的层序地层划分——海侵砂岩中的微生物席碎片简介 被引量:10
3
作者 梅冥相 刘智荣 +1 位作者 孟庆芬 高金汉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3-40,共8页
北京西北郊南口虎峪一带的中元古界长城系大红峪组发育完整,以一套混积岩系为特征。在南口虎峪剖面中,海侵体系域砂岩地层与高水位体系域砂泥质白云岩和叠层石白云岩组成了较有规律的层序地层相序,可以作为混积岩系层序地层划分的典型... 北京西北郊南口虎峪一带的中元古界长城系大红峪组发育完整,以一套混积岩系为特征。在南口虎峪剖面中,海侵体系域砂岩地层与高水位体系域砂泥质白云岩和叠层石白云岩组成了较有规律的层序地层相序,可以作为混积岩系层序地层划分的典型代表。在大红峪组的海侵体系域砂岩中,变余波痕、微生物形成的砂质碎片和皱饰构造表明了席底的发育,特别是其中所发育的微生物砂质碎片不但代表了碎屑岩中的一种特殊的“内碎屑”,而且其特殊的形态和产出特点成为窥视前寒武纪砂岩中席底发育的一种典型标志,从而有益于今后对类似沉积构造的阐释与研究;高水位体系域砂泥质白云岩中的纹理化构造似乎也是一种席底构造,它与其中的叠层石生物丘一起代表了前寒武纪海底微生物孤军作战的特殊生境。对该剖面大红峪组的初步研究表明,在前寒武纪地层中,除了要关注叠层石之类的微生物沉积构造以外,碎屑岩中也存在微生物活动的若干证据即席底构造(第五类原生沉积构造),由此说明正是由于微生物新陈代谢的多样性才使其成为地球上无所不在及其无与伦比的巨大生物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岩系 层序地层学 微生物席碎片 中元古界大红峪组 北京南口虎峪剖面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