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54篇文章
< 1 2 1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离子-阴离子Bola型表面活性剂和纳米SiO2颗粒协同稳定的双重响应型O/W乳状液
1
作者 刘佩 潘婷 +4 位作者 裴晓梅 宋冰蕾 蒋建中 崔正刚 Bernard P.Binks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5,共15页
合成了一种非离子-阴离子Bola型智能表面活性剂,通过pH-响应可以在非离子型CH_(3)O(EO)_(5)-R_(11)-COOH(pHpKa)之间转换。单独使用时,非离子型和Bola型分别表现为不良乳化剂和优良乳化剂。与纳米SiO_(2)颗粒复配使用时,非离子型能与SiO... 合成了一种非离子-阴离子Bola型智能表面活性剂,通过pH-响应可以在非离子型CH_(3)O(EO)_(5)-R_(11)-COOH(pHpKa)之间转换。单独使用时,非离子型和Bola型分别表现为不良乳化剂和优良乳化剂。与纳米SiO_(2)颗粒复配使用时,非离子型能与SiO_(2)颗粒协同稳定O/W(正癸烷)型Pickering乳状液,其中表面活性剂通过氢键作用吸附到颗粒表面产生原位疏水化作用,提高了颗粒的表面活性,并且这种Pickering乳状液具有pH-和温度-双重响应性,能够通过改变pH或者温度使乳状液在稳定和破乳之间实现多次转换。另一方面,Bola型CH_(3)O(EO)5-R_(11)-COONa能够与纳米SiO_(2)颗粒协同稳定分散液包油(oil-in-dispersion)乳状液,该乳状液具有良好的耐温性,但对调节pH时产生的盐较为敏感。然而与破乳后能完全返回水相便于回收再利用的同系物CH_(3)O(EO)7-R_(11)-COOH相比,具有较短EO链的CH_(3)O(EO)_(5)-R_(11)-COOH无论处于非离子型还是Bola型状态仍具有相当的油溶性,破乳后不能完全返回水相,表明EO数大小对这类新型智能表面活性剂的性能有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离子-阴离子Bola型表面活性剂 纳米sio2颗粒 Pickering乳状液 pH-响应 温度-响应
下载PDF
季冻区纳米SiO_(2)改性SAP路面混凝土的耐磨性
2
作者 申爱琴 陈荣伟 +3 位作者 郭寅川 范建航 戴晓倩 丑涛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6-61,共6页
为解决季冻区高吸水性树脂(SAP)路面混凝土耐磨性下降的问题,通过耐磨性试验探索了纳米SiO_(2)(NS)对季冻区SAP路面混凝土磨损量的影响;采用压汞仪(MIP)和扫描电镜(SEM)研究了冻融前后NS改性SAP路面混凝土孔结构和微观形貌的变化,从细... 为解决季冻区高吸水性树脂(SAP)路面混凝土耐磨性下降的问题,通过耐磨性试验探索了纳米SiO_(2)(NS)对季冻区SAP路面混凝土磨损量的影响;采用压汞仪(MIP)和扫描电镜(SEM)研究了冻融前后NS改性SAP路面混凝土孔结构和微观形貌的变化,从细微观角度阐述其耐磨性的提升机理;并对其微观结构与耐磨性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经150次冻融循环之后,掺有3%NS的改性SAP路面混凝土在200 N磨耗负荷下的磨损量较基准下降30.92%,20~50nm的孔占比上升,50~200nm的孔占比下降,总孔隙量和孔隙率减少,界面区裂缝数量和尺寸大幅降低,内部密实性程度显著提高,耐磨性明显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冻区 路面混凝土纳米二氧化硅 高吸水性树脂 耐磨性
下载PDF
对偶表面粗糙度对Nano-SiO2改性PTFE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高贵 李瑞红 +4 位作者 龚俊 王宏刚 杨东亚 任俊芳 陈生圣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07-214,共8页
为了研究干摩擦条件下对偶面粗糙度对纳米粒子填充改性聚四氟乙烯(PTFE)摩擦学性能的影响,采用冷压成型、热烧结的工艺方法制备nano-SiO2填充改性PTFE复合材料;采用LSR–2M型往复摩擦磨损试验机评价了nano-SiO2改性PTFE复合材料与具有3... 为了研究干摩擦条件下对偶面粗糙度对纳米粒子填充改性聚四氟乙烯(PTFE)摩擦学性能的影响,采用冷压成型、热烧结的工艺方法制备nano-SiO2填充改性PTFE复合材料;采用LSR–2M型往复摩擦磨损试验机评价了nano-SiO2改性PTFE复合材料与具有3种不同表面粗糙度的对偶钢块(GCr15)之间的摩擦学特性;利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仪(EDS)分别表征了转移膜及磨屑的形貌、微观结构以及化学成分,从微观角度揭示nano-SiO2改性PTFE复合材料的摩擦转移机理。试验结果表明:纯PTFE及不同含量nano-SiO2改性PTFE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随着对偶钢块表面粗糙度的增大整体呈现增大趋势,在粗糙度Ra为0.1的对偶表面上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随着nano-SiO2含量的增加变化相对较小;在3种不同粗糙度对偶表面上,nano-SiO2的加入均有效降低了PTFE的磨损体积,当填充比例为0.5%时复合材料在粗糙度Ra为1.2的对偶面上摩擦学性能最佳,磨合时间比纯PTFE缩短了近10 min,耐磨性比纯PTFE提高了33.3%;复合材料中nano-SiO2的含量与对偶表面粗糙度存在一定的协同效应,即填充适量nano-SiO2的PTFE复合材料与具有一定表面粗糙度的对偶钢块组成的摩擦配副能有效促进复合材料的摩擦转移,并能在对偶表面形成覆盖率高、均匀、连续、表面较粗糙且与摩擦方向趋向一致的转移膜,有利于降低材料的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四氟乙烯 nano-sio2 对偶表面粗糙度 摩擦转移 转移膜
下载PDF
原位接枝NR与nano-SiO_2协同增韧PVC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郑辉林 李志君 +1 位作者 赵红磊 胡树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8-20,117,共4页
研究了原位接枝NR与nano-S iO2协同增韧PVC的力学性能和耐溶剂性,通过SEM表征了增韧PVC的相结构。结果表明:当原位接枝NR和nano-S iO2的质量分数分别为5%和3%时,与未增韧PVC相比,相界面的结合强度明显提高,增韧PVC的缺口冲击强度和拉伸... 研究了原位接枝NR与nano-S iO2协同增韧PVC的力学性能和耐溶剂性,通过SEM表征了增韧PVC的相结构。结果表明:当原位接枝NR和nano-S iO2的质量分数分别为5%和3%时,与未增韧PVC相比,相界面的结合强度明显提高,增韧PVC的缺口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分别提高了102%和35.11%,并且具有较好的耐溶剂性能,达到较好的协同增韧增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原位接枝 天然橡胶 纳米二氧化硅 协同增韧
下载PDF
石英和Nano-SiO2粉体对A549细胞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霍婷婷 董发勤 +3 位作者 邓建军 张青碧 代群威 王明翠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02-407,共6页
采用体外培养的方法,研究了2种粒径的石英粉体(KWC-Q3和KWC-Q4)和纳米二氧化硅粉体(Nano-SiO2)对A549细胞存活率、乳酸脱氢酶(LDH)释放、白细胞介素(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结果表明Nano-SiO2对A549细胞的毒性作用最大,对K... 采用体外培养的方法,研究了2种粒径的石英粉体(KWC-Q3和KWC-Q4)和纳米二氧化硅粉体(Nano-SiO2)对A549细胞存活率、乳酸脱氢酶(LDH)释放、白细胞介素(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结果表明Nano-SiO2对A549细胞的毒性作用最大,对KWC-Q3其次,对KWC-Q4毒性最弱;随着暴露矿物粉体浓度的升高,细胞的死亡率明显升高,细胞释放的LDH随之升高,存在剂量效应关系。石英和Nano-SiO2能够引起A549细胞分泌IL-6的增加,但是并未引起TNF-α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 nano-sio2 细胞存活率 LDH IL-6 TNF-α
下载PDF
热致相分离法iPP/Nano-SiO_2共混微孔膜的结构与透过性能 被引量:4
6
作者 杨振生 范丽菲 +1 位作者 崔东胜 王志英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5,共5页
研究了等规聚丙烯(iP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纳米二氧化硅(Nano-SiO2)体系的热致相分离(TIPS)行为,光学显微镜测定体系的液-液相分离温度,示差扫描量热仪(DSC)测定体系的iPP动态结晶温度.加热模压并控制冷却... 研究了等规聚丙烯(iP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纳米二氧化硅(Nano-SiO2)体系的热致相分离(TIPS)行为,光学显微镜测定体系的液-液相分离温度,示差扫描量热仪(DSC)测定体系的iPP动态结晶温度.加热模压并控制冷却速率制备iPP/Nano-SiO2共混平板微孔膜,对膜结构与透过性能进行了表征.发现Nano-SiO2提高了体系的液-液相分离温度;Nano-SiO2起到了成核剂作用,提高了iPP的动态结晶温度.X光电子能谱(XPS)表明Nano-SiO2向膜表面发生了迁移,膜的亲水性有所提高.随Nano-SiO2添加量增加,膜结构由粒子形态为主向胞腔形态为主转变;膜的孔隙率和纯水通量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研究表明:通过向制膜体系中添加Nano-SiO2,可以调控膜结构,并改善膜的透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规聚丙烯 纳米二氧化硅 热致相分离 多孔膜 通过性能
下载PDF
偶联剂SCA-3对CE/nano-SiO_2复合材料胶粘性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张学英 张文根 祝保林 《中国胶粘剂》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2-45,共4页
采用高速均质剪切法制备了氰酸酯树脂(CE)/nano-SiO2复合材料,考察了经偶联剂(SCA-3)表面处理过的nano-SiO2对复合材料黏度和凝胶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SCA-3能够有效提高复合材料的黏度;当温度为100℃时,与未经偶联剂表面处理过的nano-... 采用高速均质剪切法制备了氰酸酯树脂(CE)/nano-SiO2复合材料,考察了经偶联剂(SCA-3)表面处理过的nano-SiO2对复合材料黏度和凝胶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SCA-3能够有效提高复合材料的黏度;当温度为100℃时,与未经偶联剂表面处理过的nano-SiO2/CE复合材料相比,经SCA-3表面处理后的nano-SiO2/CE复合材料,其黏度相对提高率为13.42%,凝胶时间相对减小率为8.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氰酸酯树脂 偶联剂 nano-sio2 胶粘性
下载PDF
m-LLDPE/nano-SiO_2复合材料的性能和形态结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李海东 庞洪宝 +1 位作者 程凤梅 杜春龙 《塑料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5-48,共4页
采用沉降法对纳米SiO2进行表面处理,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m-LLDPE/纳米SiO2复合材料。研究了该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光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纳米SiO2的加入,其复合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呈峰形变化,断裂伸长率略有下降。当加入少... 采用沉降法对纳米SiO2进行表面处理,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m-LLDPE/纳米SiO2复合材料。研究了该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光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纳米SiO2的加入,其复合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呈峰形变化,断裂伸长率略有下降。当加入少量的纳米SiO2后,复合材料的红外线吸收能力较m-LLDPE明显提高;此外,m-LLDPE/纳米SiO2复合材料的可见光透过率有所降低,雾度却有明显的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通过SEM得出,表面处理对纳米SiO2在基体中的分散性有显著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茂金属线型低密度聚乙烯 纳米二氧化硅 力学性能 光学性能
下载PDF
光化学合成P(DMAA-co-MMA)/Nano-SiO_2复合水凝胶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刘晓暄 王洪波 +1 位作者 白迎坤 吴光国 《感光科学与光化学》 EI CAS CSCD 2007年第6期436-444,共9页
以N,N-二甲基丙烯酰胺(DMAA)及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单体,Irgacure 2959为光引发剂,N,N′-二甲基双丙烯酰胺(Bis)为交联剂,利用紫外光引发自由基聚合制备了聚N,N′-二甲基丙烯酰胺(PDMAA)及P(DMAA-co-MMA)水凝胶,并通过加入少量表面改... 以N,N-二甲基丙烯酰胺(DMAA)及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单体,Irgacure 2959为光引发剂,N,N′-二甲基双丙烯酰胺(Bis)为交联剂,利用紫外光引发自由基聚合制备了聚N,N′-二甲基丙烯酰胺(PDMAA)及P(DMAA-co-MMA)水凝胶,并通过加入少量表面改性后的纳米SiO2对该水凝胶进行改性,制得了P(DMAA-co-MMA)/纳米SiO2复合水凝胶,用FT-IR和SEM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同时研究该复合凝胶的溶胀动力学、消溶胀动力学、pH值响应性、离子强度等.该方法简便、快捷,大大缩短了聚合时间,合成过程仅需2—3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N N-二甲基丙烯酰胺 温敏性水凝胶 纳米sio2 pH值敏感性
下载PDF
CE/nano-SiO_2复合材料的RTM工艺条件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文根 张学英 祝保林 《中国胶粘剂》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4,共4页
以CE(氰酸酯)树脂为基体,以硅烷偶联剂(KH-560)表面处理过的纳米二氧化硅(nano-SiO2)为改性剂,采用高速均质剪切法制备CE/nano-SiO2复合材料;然后以该复合材料体系的黏度、凝胶化时间、弯曲强度和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考核指标,采用单... 以CE(氰酸酯)树脂为基体,以硅烷偶联剂(KH-560)表面处理过的纳米二氧化硅(nano-SiO2)为改性剂,采用高速均质剪切法制备CE/nano-SiO2复合材料;然后以该复合材料体系的黏度、凝胶化时间、弯曲强度和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考核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法优选出满足树脂传递模塑(RTM)工艺用复合材料体系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当w(nano-SiO2)=3%、工作温度为(90±10)℃、工作时间≤10 h、固化温度为110~200℃和后处理工艺条件为220℃/4 h时,复合材料在低温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在高温时具有良好的反应性,完全满足RTM工艺的基本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氰酸酯 纳米二氧化硅 复合材料 树脂传递模塑
下载PDF
改性nano-SiO2/HDPE复合体系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魏凤琴 薛涛 +1 位作者 曾舒 房春燕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3-65,共3页
采用母粒法将改性后的粉体SiO2与HDPE树脂混合、制样,并对样品的力学性能及粉体在基体树脂中的分散情况等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纳米SiO2对HDPE有一定的增强增韧作用;填充纳米SiO2的改性PE强度和韧性高于纯PE;随着纳米SiO2含量的增大,... 采用母粒法将改性后的粉体SiO2与HDPE树脂混合、制样,并对样品的力学性能及粉体在基体树脂中的分散情况等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纳米SiO2对HDPE有一定的增强增韧作用;填充纳米SiO2的改性PE强度和韧性高于纯PE;随着纳米SiO2含量的增大,复合材料的增强增韧效果越强.同时经过改性的SiO2在树脂中有很好的分散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sio2 HDPE 增强增韧
下载PDF
热致相分离法iPP/nano-SiO_2杂化中空纤维膜的结构与透过性能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凭力 黄卉 +3 位作者 周蕾 吴浩赟 常贺英 王世昌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9-53,共5页
通过熔融共混等规聚丙烯(iP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纳米二氧化硅(nano-SiO2)体系,采用热致相分离法(TIPS)制备了iPP中空纤维膜。对膜结构与透过性能进行了表征。用示差扫描量热仪(DSC)测定了体系的iPP动态结... 通过熔融共混等规聚丙烯(iP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纳米二氧化硅(nano-SiO2)体系,采用热致相分离法(TIPS)制备了iPP中空纤维膜。对膜结构与透过性能进行了表征。用示差扫描量热仪(DSC)测定了体系的iPP动态结晶温度,融化峰值温度数值表明结晶只存在α晶型。X光电子能谱(XPS)表明nano-SiO2向膜表面发生了迁移,使得膜的亲水性有所提高,膜的接触角由120.05°降低到101.05°,降低了19.7%。随着nano-SiO2添加量的增加,膜的孔隙率和纯水通量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膜的孔隙率增加了20.2%,纯水通量增大了21.7%。经过拉伸后的杂化膜,孔隙率增大了27.4%,纯水通量增加了211%。研究表明:通过向铸膜液中添加nano-SiO2,可以优化膜结构,并改善膜的亲/疏水性以及透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规聚丙烯 纳米二氧化硅 热致相分离 中空纤维膜 透过性能
下载PDF
PVA/Nano-SiO_2薄膜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何尖 刘恩 +2 位作者 陈弦 何波兵 周乐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6-78,共3页
通过熔融挤出法制备了聚乙烯醇(PVA)/nano-SiO2薄膜,并分别利用万能电子拉力机、透光仪以及差式扫描量热仪(DSC)和热重分析仪(TG)对薄膜的透明性、力学性能和热性能进行了测试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纳米SiO2用量的增加,薄膜的拉伸强度... 通过熔融挤出法制备了聚乙烯醇(PVA)/nano-SiO2薄膜,并分别利用万能电子拉力机、透光仪以及差式扫描量热仪(DSC)和热重分析仪(TG)对薄膜的透明性、力学性能和热性能进行了测试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纳米SiO2用量的增加,薄膜的拉伸强度、硬度、撕裂强度、透光率不断增加,热稳定性也得到提高,但是薄膜的断裂伸长率以及结晶度却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 纳米二氧化硅 透光率 力学性能 热性能
下载PDF
纳米SiO_(2)改性再生砂浆性能研究
14
作者 赵玉厦 王玲玲 《中国建材科技》 CAS 2024年第3期62-66,共5页
采用水泥净浆、纳米SiO_(2)、水泥净浆和纳米SiO_(2)三种强化工艺对再生骨料进行处理,并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纳米SiO_(2)强化后的再生骨料吸水率为2.4%,压碎指标为4%。当再生骨料替代率为40%时,纳米SiO_(2)强化后的再生砂浆7d抗折强度达... 采用水泥净浆、纳米SiO_(2)、水泥净浆和纳米SiO_(2)三种强化工艺对再生骨料进行处理,并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纳米SiO_(2)强化后的再生骨料吸水率为2.4%,压碎指标为4%。当再生骨料替代率为40%时,纳米SiO_(2)强化后的再生砂浆7d抗折强度达到26.72MPa,28d抗折强度达到34.04MPa;7d抗压强度达到57.55MPa,28d抗压强度达到68.46MPa;冻融循环50次时质量损失率下降,相对动弹性模量提高,抗冻性能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砂浆 纳米sio_(2) 抗折强度 抗压强度 抗冻性
下载PDF
球形纳米SiO_(2)的制备及其铝热剂的燃烧性能研究
15
作者 陈柏辰 王毅 +1 位作者 宋小兰 安崇伟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29-235,共7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制备平均粒径为120nm的球形纳米SiO_(2)。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红外光谱仪及全自动比表面及孔隙度分析仪等手段对该纳米SiO_(2)进行了表征。将制得的纳米SiO_(2)与Al粉... 采用溶胶-凝胶法,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制备平均粒径为120nm的球形纳米SiO_(2)。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红外光谱仪及全自动比表面及孔隙度分析仪等手段对该纳米SiO_(2)进行了表征。将制得的纳米SiO_(2)与Al粉和纳米MnO_(2)混合,配制成零氧平衡的复合铝热剂,详细测试了该铝热剂的燃烧性能。结果表明:低温有利于颗粒粒径的控制和分散度的调整。溶液的介电常数对颗粒形成有较大影响。正硅酸乙酯和氨水的浓度与SiO_(2)颗粒大小成正比。BET数据表明,纳米SiO_(2)比表面积较大,为微孔和介孔的混合结构。SiO_(2)的粒度大小对铝热剂的燃烧时间与效率有很大影响。随着SiO_(2)粒径的减小,铝热剂的燃烧压力峰值及增压速率得到了显著的提升,这为纳米SiO_(2)在复合铝热剂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纳米sio 2 铝热剂 燃烧性能
下载PDF
预聚时间对CE/nano-SiO_2型粘结片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文根 张学英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14期40-43,共4页
粘结片是印制电路板制造过程的中间步骤,其性能决定着印制电路板的可靠性.通过制备氰酸酯树脂(CE)/纳米二氧化硅(nano-Si O2)复合材料胶液,用该胶液对E-玻璃纤维实施浸润制造粘结片,探讨胶液的预聚时间对粘结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预... 粘结片是印制电路板制造过程的中间步骤,其性能决定着印制电路板的可靠性.通过制备氰酸酯树脂(CE)/纳米二氧化硅(nano-Si O2)复合材料胶液,用该胶液对E-玻璃纤维实施浸润制造粘结片,探讨胶液的预聚时间对粘结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预聚时间为80 min时,粘结片的含胶量和吸水率合理适宜,分别为42.04%和0.83%;可溶分含量相对偏高,为94.79%,应改进工艺条件进一步降低到理想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氰酸酯树脂 nano-sio2 粘结片 浸润性
下载PDF
PVA纤维-纳米SiO2对混凝土抗疲劳性能的影响及机理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孔政宇 逯静洲 +3 位作者 王建伟 王维良 韩文宇 肖瑛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70-175,180,共7页
为研究PVA纤维和纳米SiO2的掺入对混凝土抗疲劳性能的影响,设计了单掺PVA纤维(P组)、单掺纳米SiO2(S组)和混掺PVA纤维与纳米SiO2(SP组)3组试件,对其展开疲劳后的单轴压缩试验,以经历疲劳荷载后混凝土试件的相对动弹性模量和抗压强度,作... 为研究PVA纤维和纳米SiO2的掺入对混凝土抗疲劳性能的影响,设计了单掺PVA纤维(P组)、单掺纳米SiO2(S组)和混掺PVA纤维与纳米SiO2(SP组)3组试件,对其展开疲劳后的单轴压缩试验,以经历疲劳荷载后混凝土试件的相对动弹性模量和抗压强度,作为分析评价不同掺料方式对混凝土疲劳性能影响的评价指标,并利用SEM电镜扫描试验研究了掺合料的微观作用机理。结果表明:3组混凝土较普通混凝土在抗疲劳性能上都有明显的提升,S组在提高混凝土强度方面表现最为明显;而SP组能够更有效地抑制混凝土内部劣化损伤的发展。从作用机理上来讲,PVA纤维是通过提高混凝土各单元间的抗拉能力,有效降低了混凝土在疲劳荷载作用下的损伤破坏,相当于延长了混凝土的破坏过程;而纳米SiO2则是通过参与反应生成C-S-H(水化硅酸钙)凝胶填充混凝土薄弱区,提高了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相当于提高了混凝土在疲劳荷载作用下的破坏起点。研究成果对混凝土结构抗疲劳设计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A纤维-纳米sio2混凝土 抗疲劳性能 扫描电镜(SEM) 微观机理
下载PDF
PLA/PBS/Nano-SiO_2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苏桂仙 王佳伟 +2 位作者 李佳 陈冰钰 张斌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9-12,共4页
采用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GPTS)对nano-SiO_2进行表面改性。然后采用熔融共混法,以聚丁二酸丁二酯(PBS)、GPTS/nano-SiO_2为改性剂,聚乙烯蜡(PEW)为润滑剂,聚乙二醇(PEG)为增塑剂,改性聚乳酸(PLA),对改性后共混物耐热性、... 采用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GPTS)对nano-SiO_2进行表面改性。然后采用熔融共混法,以聚丁二酸丁二酯(PBS)、GPTS/nano-SiO_2为改性剂,聚乙烯蜡(PEW)为润滑剂,聚乙二醇(PEG)为增塑剂,改性聚乳酸(PLA),对改性后共混物耐热性、力学性能和流变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改性的nano-SiO_2加入量为1.5份时,PLA的综合力学性能最好,其拉伸强度为63.4 MPa。PBS和nano-SiO_2的加入并未使PLA复合物的热性能和加工性能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丁二酸丁二酯 nano-sio2 共混 聚乳酸
下载PDF
Nano-SiO_2/丙烯酸酯核壳乳液制备及外墙涂料耐沾污性
19
作者 瞿金东 彭家惠 +3 位作者 陈明凤 黄新丽 夏娟 张华洁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76-79,88,共5页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技术制备了nano-SiO2/丙烯酸酯核壳复合乳液,并以此乳液配制耐沾污外墙乳胶涂料。研究了nano-SiO2掺量和壳层丙烯酸酯聚合物玻璃化温度对乳液成膜和外墙涂料耐沾污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较纯丙乳液和纯丙与胶体SiO2...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技术制备了nano-SiO2/丙烯酸酯核壳复合乳液,并以此乳液配制耐沾污外墙乳胶涂料。研究了nano-SiO2掺量和壳层丙烯酸酯聚合物玻璃化温度对乳液成膜和外墙涂料耐沾污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较纯丙乳液和纯丙与胶体SiO2共混乳液,以nano-SiO2/丙烯酸酯核壳复合乳液配制的外墙乳胶涂料在漆膜致密性、硬度、耐水性、耐沾污性等方面都大大改善。SiO2最佳掺量为乳液配方总量的5%左右,高于此掺量,乳液的稳定性大大降低,漆膜变得硬而脆。随着壳层丙烯酸聚合物Tg的降低,乳液最低成膜温度显著降低,但漆膜耐沾污性也随之较大幅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壳复合乳液 nano-sio2 外墙涂料 耐沾污性
下载PDF
偶联剂对CE/nano-SiO_2复合材料耐热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学英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39-42,共4页
采用模塑成型法制备不同CE/nano-SiO2复合材料,通过热失重(TGA)曲线分析,考察了硅烷偶联剂KH-560、SCA-3和SEA-171表面处理nano-SiO2后对CE/nano-SiO2复合材料耐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偶联剂相比,KH-560的改性效果比较好,相对于纯... 采用模塑成型法制备不同CE/nano-SiO2复合材料,通过热失重(TGA)曲线分析,考察了硅烷偶联剂KH-560、SCA-3和SEA-171表面处理nano-SiO2后对CE/nano-SiO2复合材料耐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偶联剂相比,KH-560的改性效果比较好,相对于纯CE,失重1%、3%和5%时热分解温度的相对提高率分别为33.29%、23.31%、17.34%;300℃、400℃、500℃和600℃时质量保持率的相对提高率分别为0.42%、6.66%、18.67%和8.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氰酸酯树脂 nano-sio2 硅烷偶联剂 耐热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