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Near Nano Copper Powder by Electrolytic Route
1
作者 Akansha Sengar Prathvi Raj Son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onferrous Metallurgy》 2014年第4期35-41,共7页
For the preparation of copper nanoparticles several methods, i.e., thermal reduction, mechanical attrition, chemical reduction metal vapour synthesis, radiation methods, laser ablation and micro emulsion techniques we... For the preparation of copper nanoparticles several methods, i.e., thermal reduction, mechanical attrition, chemical reduction metal vapour synthesis, radiation methods, laser ablation and micro emulsion techniques were developed in the past. Electrolytic deposition is one of the most suitable, simplest and low cost methods which are used for wide range of materials. In the present investigations, efforts were put to produce copper nano powder using electrolytic technique. It could be possible to obtain near nano copper powder of 258 nm size using high cathode current density of 1100 A/m2 in sulphate bath. The specific surface area and shape of the particles were found to be 23.2 m2/g and irregular,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AR nano copper powder Sulphate BATH SIZE and SIZE Distribution Morphology
下载PDF
Nano-scaled metal powder improving tribological properties of lubricant
2
作者 万轶 熊党生 王恒志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会刊:英文版》 CSCD 2005年第S3期167-170,共4页
Cu nanoparticles were fabricated by ball milling with the anhydrous alcohol as dispersant. The size and figure of Cu nanoparticl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ometry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he t... Cu nanoparticles were fabricated by ball milling with the anhydrous alcohol as dispersant. The size and figure of Cu nanoparticl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ometry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he tribological properties of adding Cu and MoS2 nanoparticles to the pure grease were measured on MM-200 tester, compared with the single additive and pure grease. The results show the size of Cu nanoparticles is about 50 nm. The surface with lubricant added nanopowder as additive possesses a remarkable decrease in wear volume. The friction coefficient and wear volume of lubricant mixed with 5% copper and 30% disulfide molybdenum nanoparticles are 0.09 and 1.80mm3, respectively. This mixed additive can not only increase the ability of supporting heavy load but repair the microscopic channels and cracks on the wear surface. Under higher load and long period of time, this lubrican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elf-repairing, occluding resistance and ability of enduring higher temper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scaled metal powder BALL MILLING friction and WEAR properties
下载PDF
纳米TiN粉末强化ZGMn13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喻惠武 王文焱 +3 位作者 谢敬佩 周平安 李炎 王嘉希 《铸造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25-527,共3页
采用氩气吹入法制备纳米TiN粉末强化ZGMn13样品,研究了纳米TiN对ZGMn13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纳米TiN粉末强化处理后的高锰钢的组织明显细化,力学性能明显提高。透射形貌分析和衍射花样标定得出:纳米级TiN以0.5916%的... 采用氩气吹入法制备纳米TiN粉末强化ZGMn13样品,研究了纳米TiN对ZGMn13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纳米TiN粉末强化处理后的高锰钢的组织明显细化,力学性能明显提高。透射形貌分析和衍射花样标定得出:纳米级TiN以0.5916%的错配度存在于基体中,可作为异质形核剂细化高锰钢晶粒,强化基体,并分析了纳米TiN在高锰钢中的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tin粉体 高锰钢 力学性能 微观组织
下载PDF
SiC/纳米TiN水基复合料浆特性及喷雾干燥 被引量:4
4
作者 郭兴忠 李海淼 +3 位作者 朱潇怡 杨辉 傅培鑫 高黎华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211-1215,共5页
以四甲基氢氧化铵(TMAH)为分散剂,纳米TiN、亚微米SiC粉体为原料,分别制备单组分水基料浆及复合料浆,分析了SiC/纳米TiN复合料浆的分散稳定机制以及喷雾干燥行为.研究结果表明,TMAH在纳米TiN、SiC颗粒表面形成特征吸附,通过静电作用和... 以四甲基氢氧化铵(TMAH)为分散剂,纳米TiN、亚微米SiC粉体为原料,分别制备单组分水基料浆及复合料浆,分析了SiC/纳米TiN复合料浆的分散稳定机制以及喷雾干燥行为.研究结果表明,TMAH在纳米TiN、SiC颗粒表面形成特征吸附,通过静电作用和空间位阻协同作用提高颗粒的分散性;当pH=8、TMAH加入量为0.75wt%时,复合浆料分散稳定,喷雾干燥制备的SiC/纳米TiN复合粉体流动性好,且分布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 纳米tin 水基料浆 复合粉体 TMAH 喷雾干燥
下载PDF
改性纳米TiN粉末对ZGMn18Cr2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喻惠武 王文焱 +5 位作者 谢敬佩 周平安 李炎 王嘉希 张芬红 邵星海 《铸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71-473,共3页
在生产条件下,采用氩气吹入法制备了改性纳米TiN粉末强化ZGMn18Cr2样品。研究了不同纳米TiN添加量对ZGMn18Cr2样品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改性纳米TiN粉末强化处理后的超高锰钢的组织明显细化;当TiN加入量为0.03%时,硬... 在生产条件下,采用氩气吹入法制备了改性纳米TiN粉末强化ZGMn18Cr2样品。研究了不同纳米TiN添加量对ZGMn18Cr2样品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改性纳米TiN粉末强化处理后的超高锰钢的组织明显细化;当TiN加入量为0.03%时,硬度和冲击吸收功分别提高了6.0%和14%。SEM和TEM分析表明,TiN以微米级和纳米级的颗粒存在于奥氏体基体中,起到了细化晶粒,强韧化基体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tin粉体 超高锰钢 力学性能 微观组织
下载PDF
在氮气中球磨Ti粉制备纳米TiN_x 被引量:2
6
作者 周丽 殷凤仕 柳玉英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2004年第6期75-77,共3页
采用Spex型振动式高能球磨机在氮气中球磨Ti粉,采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分析产物的相结构和形 貌。结果表明,Ti粉在氮气中球磨9h,可完全转变为,fcc结构TiNx纳米粉。
关键词 氮气 磨机 球磨 制备 产物 纳米粉 形貌 纳米tin 相结构 扫描电镜分析
下载PDF
纳米TiN粉改性Ti(C,N)基金属陶瓷的制备工艺 被引量:2
7
作者 范畴 熊惟皓 +1 位作者 陈霞 肖建华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8-111,共4页
在基体中添加纳米TiN粉(质量分数为0.05)的条件下,用三点弯曲法和扫描电镜等研究了粉末单向冷模压压制工艺和烧结技术对Ti(C,N)基金属陶瓷的力学性能和微观组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烧结坯的抗弯强度先随生坯的压制压力(≤150 MPa)增加... 在基体中添加纳米TiN粉(质量分数为0.05)的条件下,用三点弯曲法和扫描电镜等研究了粉末单向冷模压压制工艺和烧结技术对Ti(C,N)基金属陶瓷的力学性能和微观组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烧结坯的抗弯强度先随生坯的压制压力(≤150 MPa)增加而增加,随后(210 MPa^600 MPa)增加缓慢,最后(≥600MPa)下降;烧结坯的变形率则随生坯的压制压力(≥300 MPa)增加而增大;最佳生坯的压制压力范围是150MPa^210 MPa.实验结果表明:两阶段烧结法优于传统烧结法,烧结坯的微观组织均匀,抗弯强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C N)基金属陶瓷 纳米tin 压制压力 烧结 力学性能
下载PDF
微流体沉淀剂法制备铟锡氧化物纳米粉体及其表征
8
作者 夏先禹 杨四齐 +2 位作者 张利华 白希为 姚浩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6-21,共6页
采用微流体沉淀法,以InCl_(3)·4H_(2)O和SnCl_(4)·5H_(2)O作为原料、NH_(3)·H_(2)O和Na_(2)CO_(3)分别作为沉淀剂,在毛细管微反应器中成功制备出铟锡氧化物(ITO)纳米粉体。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其... 采用微流体沉淀法,以InCl_(3)·4H_(2)O和SnCl_(4)·5H_(2)O作为原料、NH_(3)·H_(2)O和Na_(2)CO_(3)分别作为沉淀剂,在毛细管微反应器中成功制备出铟锡氧化物(ITO)纳米粉体。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其物相和形貌进行分析,并测量其粒径尺寸和分布,通过选区电子衍射(SAED)确定晶体结构,利用傅里叶变化红外光谱仪(FT-IR)和四探针方阻电阻率测量仪对其光电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前驱体在650℃下煅烧2 h可以得到良好结晶度和立方体的纯净ITO纳米粉体,均为分散性良好、粒径分布窄的椭球形多晶晶体。与Na_(2)CO_(3)作为沉淀剂相比,NH_(3)·H_(2)O制备得到的ITO纳米粉体粒径更小、分布更均匀,因此具有更为优异的光电性能,对红外光的透过率及电阻率值分别为0.31%和(1.56±0.19)Ω·cm,而Na_(2)CO_(3)条件下分别为0.81%和(5.79±0.33)Ω·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铟锡氧化物 纳米粉体 微反应器 微流体沉淀 光电性能
下载PDF
无缝药芯焊丝表面无镀铜涂敷工艺研究
9
作者 魏梦飞 黄冬 +2 位作者 张晓 孔红雨 范会卿 《金属制品》 CAS 2023年第5期16-20,共5页
传统镀铜焊丝存在镀铜层与基体结合力差,焊接飞溅大等问题。依据焊丝涂层的作用、功能及使用条件,确定了试验所用3类环保型无镀铜材料,并完成了涂层溶液配制:硅酸锂溶液基涂层溶液、改性有机硅乳液3026基涂层溶液和DW超导水性聚合物基... 传统镀铜焊丝存在镀铜层与基体结合力差,焊接飞溅大等问题。依据焊丝涂层的作用、功能及使用条件,确定了试验所用3类环保型无镀铜材料,并完成了涂层溶液配制:硅酸锂溶液基涂层溶液、改性有机硅乳液3026基涂层溶液和DW超导水性聚合物基水性混合涂层溶液。通过对不同涂层的效果进行对比,得出最佳的涂层溶液为DW超导水性聚合物基水性混合涂层溶液,给出涂敷工艺参数:涂敷速度0.09~0.19 m/s,浸涂液温度60~70℃,涂层固化温度120~180℃。结果表明DW超导水性聚合物基水性混合涂层成膜较好,均匀且完整;另证明了纳米粉填补技术不仅可以进行涂层裂纹的修复,同时还能增强涂层的结合力,具有可实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芯焊丝 非镀铜 环保 纳米粉添补技术
下载PDF
纳米级金属粉改善润滑油摩擦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37
10
作者 张志梅 古乐 +1 位作者 齐毓霖 梁风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40-40,37,共2页
在MPX200实验机上考察了粒径为20-30nm的铜粉和锡粉加入QD30润滑油后的摩擦性能,结果表明该铜粉能够提高QD30润滑油的极压性能,而将铜粉和锡粉一起加入该润滑油则效果更佳。
关键词 纳米铜粉 纳米锡粉 润滑油 摩擦性能 极压性能
下载PDF
抗氧化纳米铜粉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33
11
作者 周全法 蒋萍萍 +1 位作者 朱雯 赵德建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79-182,共4页
超细铜粉在以铜代银并在电子浆料、陶瓷材料和化工催化剂等材料的制备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研究用Vc作还原剂,PVP,PVA和PAA作为保护剂并在反应前预先配成还原剂/保护剂体系,用于铜氨溶液的还原,可以得到粒度分布均匀的纳米铜粉。所... 超细铜粉在以铜代银并在电子浆料、陶瓷材料和化工催化剂等材料的制备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研究用Vc作还原剂,PVP,PVA和PAA作为保护剂并在反应前预先配成还原剂/保护剂体系,用于铜氨溶液的还原,可以得到粒度分布均匀的纳米铜粉。所得铜粉用油酸钝化可以有效地防止铜粉的表面氧化。反应温度和n(保护剂):n(Cu)值对铜粉颗粒的粒径和形状影响很大,当n(PVP):n(Cu)处于0.03~0.1时,铜颗粒基本上为长方体形。PVA和PAA作为保护剂时所得铜粉颗粒的形状为非球形的n(保护剂):n(Cu)的范围分别为0.02~0.09和0.02~0.08。其原因可归于高分子分散剂对铜粒子的部分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铜粉 制备 抗氧化 表征
下载PDF
微乳液法制备纳米铜粉及其在润滑油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9
12
作者 马丽果 杨秀华 +1 位作者 谢继丹 郑家概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87-88,共2页
研究了以微乳液法制备纳米铜粉。以CuSO4·5H2 O、NaHBO4、PVP、AES等为主要原料 ,制得粒度可控、经透射电镜检测粒径在 30~ 5 0nm、经X衍射分析为单质铜的铜粉。该铜粉和其他润滑油添加剂进行复配后添加在 5 0 0SN基础油中 ,可以... 研究了以微乳液法制备纳米铜粉。以CuSO4·5H2 O、NaHBO4、PVP、AES等为主要原料 ,制得粒度可控、经透射电镜检测粒径在 30~ 5 0nm、经X衍射分析为单质铜的铜粉。该铜粉和其他润滑油添加剂进行复配后添加在 5 0 0SN基础油中 ,可以大大提高润滑油的抗磨减摩性能、氧化安定性 ,以 3%的比例加入到润滑油中 ,可以节省燃油达 1 8 7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乳液 纳米材料 铜粉 润滑油添加剂 抗磨减摩 制备
下载PDF
纳米铜粉作润滑油添加剂时的“负磨损”现象研究 被引量:18
13
作者 郭延宝 许一 +1 位作者 徐滨士 刘建国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5-17,共3页
通过对纳米铜粉的摩擦学试验,发现随着摩擦时间延长运动副发生了负磨损现象。通常情况下磨损是摩擦的必然结果,此现象说明摩擦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能导致负磨损,从而扩展了对摩擦磨损的认识。并且,负磨损现象的发现,证明了“动态自修复沉... 通过对纳米铜粉的摩擦学试验,发现随着摩擦时间延长运动副发生了负磨损现象。通常情况下磨损是摩擦的必然结果,此现象说明摩擦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能导致负磨损,从而扩展了对摩擦磨损的认识。并且,负磨损现象的发现,证明了“动态自修复沉积机制”的存在,将有力支持装备智能修复技术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磨损 自修复 摩擦磨损性能 纳米铜粉 润滑油添加剂
下载PDF
配合-共沉淀法制备锑掺杂二氧化锡(ATO)粉 被引量:7
14
作者 杨建广 唐谟堂 +1 位作者 杨声海 唐朝波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66-974,共9页
在充分回收含锡阳极泥有价金属的基础上,采用从锡锑二次资源中直接提取的高纯氯锡酸铵和氯氧锑为原料,合成了性能优良的纳米级锑掺杂二氧化锡(ATO)粉。针对液相共沉淀法制备ATO的过程中,锡和锑的水解不同步从而未能实现真正共沉淀掺杂... 在充分回收含锡阳极泥有价金属的基础上,采用从锡锑二次资源中直接提取的高纯氯锡酸铵和氯氧锑为原料,合成了性能优良的纳米级锑掺杂二氧化锡(ATO)粉。针对液相共沉淀法制备ATO的过程中,锡和锑的水解不同步从而未能实现真正共沉淀掺杂的问题,以(NH4)2SnCl6和Sb4O5Cl2为原料,采用配合共沉淀法,考察了反应过程中的pH、反应温度、掺锑浓度、煅烧温度、前驱体洗涤次数和分散剂种类等对ATO粒度和形貌的影响,确定了最优化条件,即:滴定终点pH=3,反应温度60℃,锑掺杂浓度10%(质量分数),热处理温度600℃,前驱体洗涤次数为6次,采用分散剂c,并进行了实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锑掺杂二氧化锡 制备 液相共沉淀法 反应温度 洗涤次数 最优化条件 热处理温度 有价金属 直接提取 二次资源 反应过程 煅烧温度 滴定终点 质量分数 掺杂浓度 ATO 分散剂 前驱体 阳极泥 氯氧锑 高纯氯 纳米级 不同步 600
下载PDF
W-20%Cu纳米复合粉的制备 被引量:30
15
作者 杨明川 宋贞桢 卢柯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39-642,共4页
采用雾化干燥结合氢还原工艺制备W-20%Cu(质量分数)纳米复合粉,分别用XRD,SEM,TEM等手段表征了制备过程中各步骤的产物及最终复合粉.结果表明该复合粉的粒子平均尺寸为240nm,粒子中弥散均匀分布的钨晶粒平均尺寸约为16nm.
关键词 钨铜 纳米粉末 雾化干燥
下载PDF
纳米SiO_2对铜基摩擦材料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杜建华 刘贵民 +2 位作者 谢凤宽 李超 韩文政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453-1457,共5页
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添加0.75%的纳米SiO2(n-SiO2)和0.75%Cu包覆纳米SiO2(Cu/n-SiO2)复合粉体的新型铜基摩擦材料。采用惯性台架实验机,研究比较两种材料与未添加纳米SiO2的材料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在铜基摩擦材料中添加微量n-SiO2... 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添加0.75%的纳米SiO2(n-SiO2)和0.75%Cu包覆纳米SiO2(Cu/n-SiO2)复合粉体的新型铜基摩擦材料。采用惯性台架实验机,研究比较两种材料与未添加纳米SiO2的材料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在铜基摩擦材料中添加微量n-SiO2可改善材料的耐磨性和耐热性;添加Cu/n-SiO2的铜基摩擦材料,耐热性提高32%,耐磨性提高2.02倍;添加n-SiO2的摩擦材料,耐热性提高7%,耐磨性提高18%;经铜包覆处理后的n-SiO2对材料性能的影响优于未处理的n-Si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基摩擦材料 纳米SIO2 摩擦 磨损 粉末冶金
下载PDF
纳米金属粉在润滑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7
作者 董国军 罗云霞 曲建俊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15-117,124,共4页
介绍了纳米金属粉的特性、制备以及其在润滑油中的分散、稳定悬浮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分析了纳米金属粉作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 。
关键词 纳米金属粉 摩擦学性能 润滑油添加剂 悬浮 分散 制备 特性 稳定
下载PDF
化学镀铜法制备纳米Cu-Al_2O_3复合粉体的研究 被引量:17
18
作者 范启义 凌国平 郦剑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57-361,共5页
采用化学镀方法在超声波辐照下对10~20nm的Al2O3粉末进行化学镀铜,并探讨了镀液组成及工艺条件对纳米Al2O3粉末化学镀铜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判断其成分组成,用TEM观察镀覆结果.结果表明:引入超声波并调整镀液组成和工艺条件可以实现... 采用化学镀方法在超声波辐照下对10~20nm的Al2O3粉末进行化学镀铜,并探讨了镀液组成及工艺条件对纳米Al2O3粉末化学镀铜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判断其成分组成,用TEM观察镀覆结果.结果表明:引入超声波并调整镀液组成和工艺条件可以实现室温的纳米Al2O3粉末化学镀铜,使化学镀铜在低温下保持了镀液的稳定性,同时对纳米粉末进行有效的分散;以EDTA-2Na为络合剂,并加入亚铁氰化钾和2-2'联吡碇作为稳定剂,可以有效地消除或减少复合粉末中的Cu2O.通过改变低温超声波化学镀铜时的镀液组成和装载量,可以一次镀覆得到铜含量为5%~90%的Cu-Al2O3复合粉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镀铜法 制备 纳米复合粉末 CU AL2O3 氧化铝
下载PDF
纳米SiO2含量对铜基摩擦材料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19
作者 杜建华 冯建林 +2 位作者 计德林 蒋守林 韩文政 《粉末冶金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14,共4页
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了添加纳米SiO2的铜基粉末冶金摩擦材料,经湿式摩擦材料摩擦性能试验机测试,研究了纳米SiO2添加量对摩擦材料的摩擦系数、磨损率和耐热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纳米SiO2质量分数从0增加到1.5%,材料的动摩擦系数先减... 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了添加纳米SiO2的铜基粉末冶金摩擦材料,经湿式摩擦材料摩擦性能试验机测试,研究了纳米SiO2添加量对摩擦材料的摩擦系数、磨损率和耐热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纳米SiO2质量分数从0增加到1.5%,材料的动摩擦系数先减小后增加,静摩擦系数无明显变化;耐热系数逐步提高;磨损率则先减小后增加;纳米SiO2质量分数为0.75%的材料性能最佳。研究认为:纳米SiO2对铜基湿式摩擦材料的摩擦学性能有显著影响,添加适量的纳米SiO2可使材料具有高而稳定的摩擦系数、优异的耐磨性和耐热性等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基摩擦材料 纳米SIO2 摩擦磨损 粉末冶金
下载PDF
表面分散剂对电化学制备纳米铜粉的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徐建林 陈纪东 +2 位作者 王智平 冉奋 杨树华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6-120,共5页
为探讨表面分散剂对电化学制备铜粉的影响,以十二烷基硫酸钠、吐温20、吐温40和吐温80单独或复配作为表面分散剂,采用电化学法制备出不同形状、不同尺寸的纳米铜粉.利用XRD、TEM及FT-IR等手段对所制备的纳米铜粉的物相、形貌及粒径大小... 为探讨表面分散剂对电化学制备铜粉的影响,以十二烷基硫酸钠、吐温20、吐温40和吐温80单独或复配作为表面分散剂,采用电化学法制备出不同形状、不同尺寸的纳米铜粉.利用XRD、TEM及FT-IR等手段对所制备的纳米铜粉的物相、形貌及粒径大小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表面分散剂对采用电化学所制备的纳米铜粉的作用是不同的;十二烷基硫酸钠以双电层静电吸引机制和空间位阻效应防止纳米铜粉的氧化;吐温系列以强的空间位阻防止铜粉的团聚,其中以吐温80效果最佳;单一的表面分散剂均无法制备出无氧化、无团聚的纳米铜粉;将十二烷基硫酸钠和吐温80复配做为表面分散剂使用时,十二烷基硫酸钠的双电层静电吸引机制和吐温80强的空间位阻效应有效地防止纳米铜粉的氧化与团聚,可制备出20~50 nm、粒径均匀的纳米铜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铜粉 电化学 表面分散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