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ARACTERIZATION OF LOW TEMPERATURE INTERNAL FRICTION AND MODULUS IN NANO SnO_2 SOLIDS
1
作者 谢存毅 张立德 +3 位作者 朱震刚 胡源 陈祖耀 王秀梅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1992年第21期1790-1793,共4页
Ⅰ. INTRODUCTION As nanosolid is compacted from ultrafine particles, a large volume fraction of the material is constituted by grain boundaries or interfaces. Because of the small size and boundary effects, the proper... Ⅰ. INTRODUCTION As nanosolid is compacted from ultrafine particles, a large volume fraction of the material is constituted by grain boundaries or interfaces. Because of the small size and boundary effects, the properties of nanosolids are superior to those of the traditional materials with the same compositions. The gas sensing properties of"nano SnO<sub>2</sub> solids are high sensitivity and rapid respgnding speed, which increase with the decrease of crystal grain siz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 SnO2 solids internal FRICTION MODULUS
原文传递
SiC-Ni60涂层中添加nano-Cu包覆MoS_(2)对其组织和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沈虎 李先芬 +3 位作者 叶俊洋 张雅婷 华鹏 刘大双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9-75,共7页
采用激光熔覆的方法在42CrMo钢基体上制备了nano-Cu/MoS_(2)镍基合金熔覆层,运用扫描电镜、XRD、显微硬度计以及摩擦磨损试验机等探究了不同含量nano-Cu/MoS_(2)熔覆层的组织及耐磨减摩性能.结果表明,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制备的nano-Cu/MoS... 采用激光熔覆的方法在42CrMo钢基体上制备了nano-Cu/MoS_(2)镍基合金熔覆层,运用扫描电镜、XRD、显微硬度计以及摩擦磨损试验机等探究了不同含量nano-Cu/MoS_(2)熔覆层的组织及耐磨减摩性能.结果表明,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制备的nano-Cu/MoS_(2)镍基合金熔覆层中上部为细密的等轴晶,中下部至靠近熔合线主要为条柱状晶,添加nano-Cu/MoS_(2)颗粒后覆层中部等轴晶粒部分转变为条带状,覆层中产生了金属硫化物CrS和软金属铜,晶界处分布一些细小MoS_(2)颗粒,受润滑相与部分晶粒粗化影响与C1(无nano-Cu/MoS_(2))相比,C2~C4(5%~15%nano-Cu/MoS_(2))熔覆层的硬度显著下降,但与基体相比有1.45~2.06倍,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而摩擦质量损失增加最高达到0.0198 g,摩擦系数逐渐减小,熔覆层最低摩擦系数0.4430较C1明显降低,兼顾力学性能、摩擦系数和摩擦质量损失角度考虑,nano-Cu/MoS_(2)含量为10%,激光功率290 W、扫描速度6 mm/s时,其熔覆层力学及摩擦学性能为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nano-Cu/MoS_(2) 固体润滑 耐磨减摩
下载PDF
Microstructure,mechanical response and fractography of AZ91E/Al_(2)O_(3)_(p) nano composite fabricated by semi solid stir casting method 被引量:6
3
作者 Sameer Kumar D Suman K.N.S +2 位作者 Tara Sasanka C Ravindra K Palash Poddar 《Journal of Magnesium and Alloys》 SCIE EI CAS 2017年第1期48-55,共8页
The present study confers to the fabrication and its characterization of magnesium alloy(AZ91E)based nano composites with nano Al_(2)O_(3) particulate reinforcements.A novel Semi Solid stir casting technique was adopt... The present study confers to the fabrication and its characterization of magnesium alloy(AZ91E)based nano composites with nano Al_(2)O_(3) particulate reinforcements.A novel Semi Solid stir casting technique was adopted for the fabrication of the composite.An average particle size of 50 nm was used as reinforcement to disperse in matrix.The effects of change in weight fraction of reinforcements on the distribution of particles,particle–matrix interfacial reactions,physical as well as mechanical properties were reported.The SEM and EDS analysis has shown the uniform distribution of particles in the composite along with the presence of elements.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reinforced and unreinforced composite were evaluated and presented.Fractography of tensile specimens was also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nesium alloys nano composites Semi solid stir casting Al_(2)O_(3)particle
下载PDF
Research on Infrared Emissivity and Laser Reflectivity of Sn_(1−x)Er_(x)O_(2)Micro/Nanofibers Based on First-Principles 被引量:1
4
作者 Yuanjia Xia Fang Zhao +2 位作者 Zhizun Li Zhaogang Cheng Jianwei Hu 《Journal of Renewable Materials》 SCIE EI 2023年第2期921-936,共16页
Sn_(1−x)Er_(x)O_(2)(x=0%,8%,16%,24%)micro/nanofibers were prepared by electrospinning combined with heat treatment using erbium nitrate,stannous chloride and polyvinylpyrrolidone(PVP)as raw materials.The target produc... Sn_(1−x)Er_(x)O_(2)(x=0%,8%,16%,24%)micro/nanofibers were prepared by electrospinning combined with heat treatment using erbium nitrate,stannous chloride and polyvinylpyrrolidone(PVP)as raw materials.The target produc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thermogravimetric analyzer,X-ray diffrotometer,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er,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pectrophotometer and infrared emissivity tester,and the effects of Er^(3+)doping on its infrared and laser emissivity were studied.At the same time,the Sn_(1−x)Er_(x)O_(2)(x=0%,16%)doping models were constructed based on the first principles of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and the related optoelectronic properties such as their energy band structure,density of states,reflectivity and dielectric constant were analyzed,and further explained the mechanism of Er^(3+)doping on SnO_(2)infrared emissivity and laser absorption from the point of electronic structur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fter calcination at 600℃,single rutile type SnO_(2)was formed,and the crystal structure was not changed by doping Er^(3+).The calcined products showed good fiber morphology,and the average fiber diameter was 402 nm.The infrared emissivity and resistivity of the samples both decreased first and then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Er^(3+)doping amount.When x=16%,the infrared emis-sivity of the sample was at least 0.71;and Er^(3+)doping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reflectivity of SnO_(2)at 1.06μm and 1.55μm,when x=16%,its reflectivity at 1.06μm and 1.55μm are 50.5%and 40%,respectively,when x=24%,the reflectivity at 1.06μm and 1.55μm wavelengths are 47.3%and 42.1%,respectively.At the same time,the change of carrier concentration and electron transition before and after Er^(3+)doping were described by first-principle calculation,and the regulation mechanism of infrared emissivity and laser reflectivity was explained.This study provides a certain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 single-type,light-weight and easily prepared infrared and laser compatible-stealth materi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nano fibers Er^(3+)doping SnO_(2) laser and infrared compatible stealth material
下载PDF
纳米MoS_(2)固体薄膜制备及在钢领上的应用研究
5
作者 张一鸣 张天羿 +2 位作者 何瑶 陈志军 曹根阳 《纺织器材》 2024年第3期1-6,共6页
为了减小纺织机械及器材专件的摩擦磨损,对比分析普通MoS_(2)油和脂与纳米MoS_(2)固体薄膜的润滑机理和特性,提出一种在钢领上采用真空化学气相沉积法合成纳米MoS_(2)固体薄膜的制备工艺;通过X射线衍射谱图和原子力显微镜,分析纳米MoS_... 为了减小纺织机械及器材专件的摩擦磨损,对比分析普通MoS_(2)油和脂与纳米MoS_(2)固体薄膜的润滑机理和特性,提出一种在钢领上采用真空化学气相沉积法合成纳米MoS_(2)固体薄膜的制备工艺;通过X射线衍射谱图和原子力显微镜,分析纳米MoS_(2)固体薄膜的组织结构及表面形貌,并对纳米MoS_(2)钢领进行镀铬镀氟渗杂复合膜处理。通过对比纳米MoS_(2)固体薄膜钢领与普通钢领纺纱质量,指出:纳米MoS_(2)固体薄膜具有优异的润滑性能,可以代替普通润滑油,达到纺织设备及器材专件少用油、不用油及无油自润滑的目的;纳米MoS_(2)的制备方法是制约其应用和发展的瓶颈;镀铬镀氟渗杂复合膜纳米MoS_(2)钢领在潮湿环境中不易生锈,较普通钢领的成纱质量好,值车工劳动强度小,钢领使用寿命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气相沉积法 纳米MoS_(2) 固体薄膜 流体润滑 钢领 摩擦 磨损 渗杂
下载PDF
SnO_(2)掺杂Ba_(0.6)Sr_(0.4)TiO_(3)陶瓷的改性机理与介电性能调控研究
6
作者 张涛 孙兰兰 +3 位作者 王梅 刘佳 李敏 冯家乐 《压电与声光》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1-518,共8页
钛酸锶钡(Ba_(r)Sr_(1-r)TiO_(3),BST)铁电材料具有良好的介电、铁电、热释电性能,因而成为动态随机存储器、微波调谐器及移相器等应用中的重要材料之一。采用固相烧结法制备(1-r)Ba_(0.6)Sr_(0.4)TiO_(3)-rSnO_(2)(BST-Sn)陶瓷,通过X... 钛酸锶钡(Ba_(r)Sr_(1-r)TiO_(3),BST)铁电材料具有良好的介电、铁电、热释电性能,因而成为动态随机存储器、微波调谐器及移相器等应用中的重要材料之一。采用固相烧结法制备(1-r)Ba_(0.6)Sr_(0.4)TiO_(3)-rSnO_(2)(BST-Sn)陶瓷,通过X线衍射、扫描电镜及LCR数字电桥测试系统,并结合第一性原理理论计算研究不同SnO_(2)掺杂量对BST体系微观结构和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SnO_(2)掺杂量的增加,BST晶格常数c与a的比(晶轴比c/a)减少,材料禁带宽度增大。当SnO_(2)掺杂量(摩尔比)为0.05时,其带隙达到最大值(1.889 eV)。能带与态密度结果表明,其带隙增大是由Ti原子的3d轨道向高能方向移动所致,实验制备出纯BST陶瓷的介电常数为3 227,SnO_(2)的引入降低了BST陶瓷的介电常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 SnO_(2)掺杂BST BST陶瓷 电子结构 固相烧结法
下载PDF
纳米CaCO_(3)与碳粉低热固固耦合原位制备纳米CaO和CO
7
作者 陆子煊 叶献民 +2 位作者 蔡正宇 张冰姿 唐美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218-6223,共6页
高温条件下固相CaO可直接与CO_(2)反应生成CaCO_(3),CO_(2)捕集率达78.57%(质量分数),是解决碳排放的高效手段。钙循环技术中如何降低CaCO_(3)分解温度、CaO再生和CO_(2)利用是关键问题。研究通过纳米CaCO_(3)和碳粉的低热固固耦合反应... 高温条件下固相CaO可直接与CO_(2)反应生成CaCO_(3),CO_(2)捕集率达78.57%(质量分数),是解决碳排放的高效手段。钙循环技术中如何降低CaCO_(3)分解温度、CaO再生和CO_(2)利用是关键问题。研究通过纳米CaCO_(3)和碳粉的低热固固耦合反应同时实现纳米CaO再生和CO_(2)原位转化为CO,使纳米CaCO_(3)分解温度下降46℃,分解速率提高约50%,再生的多孔纳米CaO粒径小而均匀,可再次捕集CO_(2)实现钙循环利用,由CO_(2)转化的CO可应用于工业合成气。纳米CaCO_(3)和碳粉具有原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安全性高、运输便捷等优点,该低热固固耦合反应在低成本前提下具有提高CO_(2)捕集和利用效率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CaCO_(3) 低热固固耦合 钙循环技术 纳米CaO再生 CO_(2)原位转化CO
下载PDF
NbMoWTa-Al_(2)O_(3)固体润滑复合材料的宽温域摩擦磨损性能
8
作者 裴旭辉 杜银 +2 位作者 王瀚铭 胡明川 王海丰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124,共14页
通过高能球磨和放电等离子烧结方法制备了新型NbMoWTa难熔高熵合金基固体润滑复合材料。系统研究了纳米Al_(2)O_(3)作为固体润滑剂对NbMoWTa难熔高熵合金宽温域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Al_(2)O_(3)颗粒在具有BCC结构的NbMoWTa... 通过高能球磨和放电等离子烧结方法制备了新型NbMoWTa难熔高熵合金基固体润滑复合材料。系统研究了纳米Al_(2)O_(3)作为固体润滑剂对NbMoWTa难熔高熵合金宽温域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Al_(2)O_(3)颗粒在具有BCC结构的NbMoWTa难熔高熵合金基体相晶界和晶内均匀分散,强烈的弥散强化显著提升了NbMoWTa的显微硬度。纳米Al_(2)O_(3)颗粒在室温至800℃范围内降低摩擦因数和磨损方面有显著作用。室温下,由于复合材料的显微硬度显著提升,添加足量的纳米Al_(2)O_(3)实现了复合材料耐磨性的提升。在中高温下,复合材料表面形成的连续致密氧化摩擦层对提升摩擦学性能起着关键作用。纳米Al_(2)O_(3)颗粒协助氧化摩擦层承载更大的载荷,提高其致密性及稳定性,从而更有效地保护基体。此外,在800℃下纳米Al_(2)O_(3)颗粒的存在能够抑制MoO_(3)的过度挥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熔高熵合金 固体润滑复合材料 氧化摩擦层 纳米Al_(2)O_(3)
下载PDF
射频等离子体改性制备S_(2)O_(2)-8/SnO_(2)-Al_(2)O_(3)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研究
9
作者 张旭东 李秀兰 +2 位作者 朱长辉 田保河 朱文超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9-144,共6页
采用低温陈化法制备S_(2)O_(2)-8/SnO_(2)-Al_(2)O_(3)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利用射频等离子体技术对其进行改性后催化L-酪氨酸与甲醇的酯化反应。利用Hammett指示剂法、XRD、HRTEM、BET、FT-IR、Py-IR和NH_(3)-TPD等对改性前后的催化剂进... 采用低温陈化法制备S_(2)O_(2)-8/SnO_(2)-Al_(2)O_(3)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利用射频等离子体技术对其进行改性后催化L-酪氨酸与甲醇的酯化反应。利用Hammett指示剂法、XRD、HRTEM、BET、FT-IR、Py-IR和NH_(3)-TPD等对改性前后的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经射频等离子体改性后的催化剂颗粒分散性更好、粒径更小(4.32 nm)、比表面积更大(104.4 m^(2)/g)、总酸量更高(142.9μmol/g)。在温度为180℃、压力为1 MPa的条件下,射频等离子体改性后的催化剂催化L-酪氨酸甲酯化反应6 h后L-酪氨酸甲酯产率可达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超强酸 S_(2)O_(2)-8/SnO_(2)-Al_(2)O_(3) 射频等离子体 酯化反应
下载PDF
铟锡氧化物纳米晶的溶胶凝胶法合成 被引量:19
10
作者 宋伟明 周惠良 +1 位作者 胡奇林 王有贤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0年第4期339-341,共3页
用溶胶凝胶法以SnCl4·5H2 O和铟为原料 ,制备出了铟锡氧化物 (SnO2 ·In2 O3)的二元氧化物纳米粉末 ,并用差热分析 (DTA)、X 射线衍射 (XRD)、透射电镜 (TEM)分析了氧化物的相组织和形态 .结果表明 ,所得SnO2 ·In2 O3 为... 用溶胶凝胶法以SnCl4·5H2 O和铟为原料 ,制备出了铟锡氧化物 (SnO2 ·In2 O3)的二元氧化物纳米粉末 ,并用差热分析 (DTA)、X 射线衍射 (XRD)、透射电镜 (TEM)分析了氧化物的相组织和形态 .结果表明 ,所得SnO2 ·In2 O3 为纳米晶 ,主要晶型为四方锡石结构 ,微晶颗粒近似球形 ,粒径为 5~ 2 0nm ,In2 O3 为非晶物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铟锡氧化物 纳米粉末 溶胶凝胶法
下载PDF
铁酸镍纳米微粒的固相合成及其催化性能 被引量:17
11
作者 石晓波 傅海萍 李春根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5-58,共4页
采用研磨固相反应法和微波辐射技术制备了Fe Ni复合氧化物纳米微粒催化剂 ,用TG DTA、XRD、TEM、IR、TPR等手段对所制备的样品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复合金属氧化物的结构和氧化还原性质 ,同时考察了催化剂对CO2 选择性氧化乙苯制苯乙烯的... 采用研磨固相反应法和微波辐射技术制备了Fe Ni复合氧化物纳米微粒催化剂 ,用TG DTA、XRD、TEM、IR、TPR等手段对所制备的样品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复合金属氧化物的结构和氧化还原性质 ,同时考察了催化剂对CO2 选择性氧化乙苯制苯乙烯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 ,制备的复合氧化物为尖晶石结构 ,粒径约 1 1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性能 铁酸镍 纳米微粒 固相合成 微波辐射 乙苯 脱氢 苯乙烯 催化剂
下载PDF
固体高分辨核磁共振研究聚氧乙烯/纳米二氧化硅复合物的界面相互作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姚叶锋 杨光 陈群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31-534,392,共5页
采用固体高分辨核磁共振碳谱对聚氧乙烯 ( PEO) /纳米二氧化硅 ( Nano-Si O2 )复合物体系的相态结构、分子间相互作用和分子运动进行了研究 ,发现随着复合物中 Si O2 含量增加 ,PEO结晶度明显降低 ,且 PEO非晶区的分子运动受到明显约束 ... 采用固体高分辨核磁共振碳谱对聚氧乙烯 ( PEO) /纳米二氧化硅 ( Nano-Si O2 )复合物体系的相态结构、分子间相互作用和分子运动进行了研究 ,发现随着复合物中 Si O2 含量增加 ,PEO结晶度明显降低 ,且 PEO非晶区的分子运动受到明显约束 ,基于对 PEO非晶区及 Si O2 颗粒表面羟基质子的自旋 -自旋弛豫行为的分析 ,提出了复合物的界面模型以及 Si O2 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氧乙烯 纳米二氧化硅 固体高分辨核磁共振 界面相互作用 聚合物固体电解质
下载PDF
用玻璃球负载纳米级SO_4^(2-)/TiO_2固体超强酸催化合成乙酸正丁酯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萍 刘占荣 +1 位作者 武戈 魏雨 《化学试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567-569,共3页
用玻璃球负载纳米级SO42-/TiO2固体超强酸催化合成乙酸正丁酯,对催化剂的制备条件和乙酸正丁酯的合成条件进行了研究。在最佳反应条件下,乙酸的转化率为99.3%,催化剂重复使用8次后乙酸的转化率仍高达92.3%。该催化剂选择性好,未发现有... 用玻璃球负载纳米级SO42-/TiO2固体超强酸催化合成乙酸正丁酯,对催化剂的制备条件和乙酸正丁酯的合成条件进行了研究。在最佳反应条件下,乙酸的转化率为99.3%,催化剂重复使用8次后乙酸的转化率仍高达92.3%。该催化剂选择性好,未发现有副产物生成,看来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级SO4^2-/TIO2 固体超强酸 催化 乙酸正丁酯
下载PDF
TiO_2光催化降解聚乙烯薄膜 被引量:11
14
作者 熊裕华 李凤仪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34-537,共4页
以快速溶胶法制备了纳米TiO2光催化剂,用于室温下固相光催化降解聚乙烯(PE)包装薄膜的研究。对催化剂和薄膜进行了X射线衍射分析,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形貌观察。结果表明,15W紫外光辐射240h后,PE质量损失为7.66%,金红石... 以快速溶胶法制备了纳米TiO2光催化剂,用于室温下固相光催化降解聚乙烯(PE)包装薄膜的研究。对催化剂和薄膜进行了X射线衍射分析,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形貌观察。结果表明,15W紫外光辐射240h后,PE质量损失为7.66%,金红石型纳米TiO2光催化剂使PE质量损失14.93%,锐钛矿型纳米TiO2光催化剂使PE质量损失23.97%;TiO2加速了高分子碳链的断裂和光氧化,在薄膜表面形成大量的凹坑,降解产物中小分子量的石蜡含量明显增高,锐钛矿型纳米TiO2光催化降解PE的活性高于金红石型纳米Ti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TIO2 固相光催化 聚乙烯塑料 降解
下载PDF
纳米级固体超强酸SO_4^(2-)/ZrO_2催化合成乙酸芳樟酯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加研 吴春华 +2 位作者 赵黔榕 安鑫南 蒋建新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2005年第2期43-46,共4页
首次采用纳米级固体超强酸SO42-/ZrO2为催化剂合成乙酸芳樟酯,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乙酐与芳樟醇摩尔比(酐醇比)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30℃、反应时间6.5h、催化剂用量为原料质量的2.5%、酐醇比为2.5... 首次采用纳米级固体超强酸SO42-/ZrO2为催化剂合成乙酸芳樟酯,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乙酐与芳樟醇摩尔比(酐醇比)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30℃、反应时间6.5h、催化剂用量为原料质量的2.5%、酐醇比为2.5∶1时,芳樟醇转化率为93.2%,产物中乙酸芳樟酯含量为53.78%,总酯含量为76.89%。通过与其它催化剂对比发现,本实验反应时间较短,催化剂可重复使用,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级固体超强酸SO4^2-/ZrO2 催化剂 乙酸芳樟酯
下载PDF
纳米级SO_4^(2-)/TiO_2固体超强酸的催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萍 胡进勇 +3 位作者 张艳峰 李平 宋秀芹 魏雨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76-579,共4页
利用不同晶型、不同粒径的纳米TiO2制备了纳米级SO42-/TiO2固体超强酸,研究了硫酸浓度和焙烧温度对纳米级SO42-/TiO2固体超强酸催化活性的影响.反应的最佳条件是:使用锐钛型TiO2,用1.00mol/L硫酸浸泡,450℃焙烧.反应酯化率达到98.4%.
关键词 纳米TIO2 SO4^2-/TIO2 固体超强酸 催化活性
下载PDF
固相反应法制备氢氧化镍和氧化镍超微粉 被引量:14
17
作者 刘长久 叶乃清 韦鸿会 《桂林工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154-156,共3页
以草酸和镍盐为原料 ,在溶液中反应得到NiC2 O4 ·2H2 O ,进而在室温下与NaOH进行固相反应制得平均粒径为 1 0~ 2 0nm的超细粉体 β -Ni (OH) 2 。用NiCl2 ·6H2 O与NaOH在常温下进行固相反应 ,经 3 50℃处理分解可制备得到平... 以草酸和镍盐为原料 ,在溶液中反应得到NiC2 O4 ·2H2 O ,进而在室温下与NaOH进行固相反应制得平均粒径为 1 0~ 2 0nm的超细粉体 β -Ni (OH) 2 。用NiCl2 ·6H2 O与NaOH在常温下进行固相反应 ,经 3 50℃处理分解可制备得到平均粒径为 2 0~ 3 0nm的NiO粉体。所需设备简单 ,操作方便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反应 Β-NI(OH)2 氧化镍超微粉 氢氧化镍 物相 形态 纳米材料 草酸
下载PDF
纳米级β-氢氧化镍和氧化镍掺杂Co(OH)_2复合电极的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长久 叶乃清 +3 位作者 黄巧妹 尚伟 刁汉明 朱华平 《桂林工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166-170,共5页
通过采用NiC2 O4 ·2H2 O和NaOH进行固相反应 ,制备出 1 0~ 2 0nm的 β_Ni(OH) 2 和2 0~ 3 0nmNiO粉体 ,样品按一定的比例掺杂Co(OH) 2 和石墨粉制备复合电极 ,研究其电化学性能 .结果表明掺杂Co(OH) 2 的纳米Ni(OH) 2 和NiO复合... 通过采用NiC2 O4 ·2H2 O和NaOH进行固相反应 ,制备出 1 0~ 2 0nm的 β_Ni(OH) 2 和2 0~ 3 0nmNiO粉体 ,样品按一定的比例掺杂Co(OH) 2 和石墨粉制备复合电极 ,研究其电化学性能 .结果表明掺杂Co(OH) 2 的纳米Ni(OH) 2 和NiO复合电极其电化学性能有明显的改善 ,其电极结构稳定 ,充电效率高 ,开路电位达 2 4V ,电极经 1 0mA/cm2 恒电流充电 3h后 ,以 0 9mA/cm2 进行恒流放电 ,放电时间达到 1 6h以上 ,放电容量明显增大 ,放电电位平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据氧化镍 氧化镍 CO(OH)2 复合电极 固相反应 Β-NI(OH)2 NiO 纳米粉体 掺杂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纳米级SO_4^(2-)/TiO_2固体超强酸储存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萍 刘占荣 +1 位作者 张艳峰 魏雨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1-84,共4页
用锐钛型纳米TiO2制备了纳米级SO42-/TiO2固体超强酸,通过乙酸和丁醇的酯化反应研究了储存时间、储存条件和浸水后对纳米级SO42-/TiO2固体超强酸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级SO42-/TiO2固体超强酸在空气中放置60 d,其催化反应的酯化... 用锐钛型纳米TiO2制备了纳米级SO42-/TiO2固体超强酸,通过乙酸和丁醇的酯化反应研究了储存时间、储存条件和浸水后对纳米级SO42-/TiO2固体超强酸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级SO42-/TiO2固体超强酸在空气中放置60 d,其催化反应的酯化率仍可达到9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TIO2 SO4^2-/TIO2 固体超强酸 催化活性 储存稳定性
下载PDF
化学改性MnO_2纳米粉体的固相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5
20
作者 龚良玉 夏熙 《电源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63-266,287,共5页
通过固相反应制备了单掺Pb、单掺Bi化学修饰MnO2 以及掺Pb和Bi化学修饰MnO2 纳米粉体样品。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测试结果表明。所得样品主要为 β MnO2 ,粒径在 3 0~ 5 0nm之间。循环伏安以及循环充放电测试结果表明Pb、Bi的掺入改变了... 通过固相反应制备了单掺Pb、单掺Bi化学修饰MnO2 以及掺Pb和Bi化学修饰MnO2 纳米粉体样品。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测试结果表明。所得样品主要为 β MnO2 ,粒径在 3 0~ 5 0nm之间。循环伏安以及循环充放电测试结果表明Pb、Bi的掺入改变了MnO2 的充放电机理。在其循环充放电过程中 ,掺杂物与MnO2 形成了一系列MnyPbx(y =4+ ,3 + ,2 + ;x =0 ,2 + )以及MnyBiz(y =4+ ,3 + ,2 + ;z =0 ,3 + )复合物 ,其共氧化与共还原抑制了电化学惰性物质Mn3 O4的生成和积累 ,使得改性Mn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改性 固相合成 性能 放电容量 循环寿命 碱锰电池 二氧化锰纳米粉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