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痕量Pb^(2+)在nano-TiO_2膜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王亚珍 许江扬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891-894,共4页
利用纳米二氧化钛(nano-TiO2)的结构特性制备了一种nano-TiO2膜修饰的玻碳电极。采用阳极溶出伏安法详细研究了Pb2+在nano-TiO2膜修饰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响应行为,并对各种实验参数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0.10 mol/L HAc-NaAc缓冲... 利用纳米二氧化钛(nano-TiO2)的结构特性制备了一种nano-TiO2膜修饰的玻碳电极。采用阳极溶出伏安法详细研究了Pb2+在nano-TiO2膜修饰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响应行为,并对各种实验参数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0.10 mol/L HAc-NaAc缓冲体系(pH 4.0)中,于-1.2 V富集搅拌480 s,再静置60 s后阳极化扫描,Pb2+在-0.48 V左右出现一灵敏的阳极溶出峰。Pb2+的溶出峰电流与其浓度在2.0×10-9~1.0×10-7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可达1.0×10-10mol/L。该修饰电极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将其应用于实际水样中Pb2+的检测,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TIO2 化学修饰电极 铅离子 溶出伏安法
下载PDF
PLA/PBS/Nano-SiO_2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苏桂仙 王佳伟 +2 位作者 李佳 陈冰钰 张斌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9-12,共4页
采用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GPTS)对nano-SiO_2进行表面改性。然后采用熔融共混法,以聚丁二酸丁二酯(PBS)、GPTS/nano-SiO_2为改性剂,聚乙烯蜡(PEW)为润滑剂,聚乙二醇(PEG)为增塑剂,改性聚乳酸(PLA),对改性后共混物耐热性、... 采用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GPTS)对nano-SiO_2进行表面改性。然后采用熔融共混法,以聚丁二酸丁二酯(PBS)、GPTS/nano-SiO_2为改性剂,聚乙烯蜡(PEW)为润滑剂,聚乙二醇(PEG)为增塑剂,改性聚乳酸(PLA),对改性后共混物耐热性、力学性能和流变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改性的nano-SiO_2加入量为1.5份时,PLA的综合力学性能最好,其拉伸强度为63.4 MPa。PBS和nano-SiO_2的加入并未使PLA复合物的热性能和加工性能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丁二酸丁二酯 nano-SIO2 共混 聚乳酸
下载PDF
Growth Pattern and Its Indication of Spheroidal Nano-Micro Crystal Aggregates of Pyrite in the Baiyunpu Pb-Zn Polymetallic Deposit, Central Hunan 被引量:2
3
作者 GAO Shang HUANG Fei +6 位作者 GU Xiangping LI Xiangyou MENG Lin LIU Rui SUN Li GAO Wenyuan YU Huantao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6期1770-1783,共14页
The Baiyunpu deposit lies in the southwest plunging Dachengshan anticline in central Hunan, which is a large Pb-Zn polymetallic deposit. The orebodies were surrounded by the Qiziqiao Formation limestone in the Middle ... The Baiyunpu deposit lies in the southwest plunging Dachengshan anticline in central Hunan, which is a large Pb-Zn polymetallic deposit. The orebodies were surrounded by the Qiziqiao Formation limestone in the Middle Devonian, and its geological occurrence is consistent with the wall rocks. A large number of spheroidal pyrite aggregates are found unevenly distributed in the ores. The spheroidal aggregates are made up of kernels and concentric rings. The kernels are composed of approximately epigranular pyrite nanocrystals, while the rings are composed of accumulated pyrite microcrystals growing along the radial direction. The spheroidal pyrite aggregate and its outer zones can be divided into five areas(A–E). The results of electron probe micro analysis(EPMA) show that from the zone A1 to B, Co/Ni 〈1, the sum of Co and Ni is 0.08%–0.26%, S/Fe increases from 2.06 to 2.15. While from the zone C to E, Ni cannot be detected and S/Fe decreases from 2.22 to 2.08. Powder X-ray diffraction(XRD) analysis in the micro zone shows obvious crystallin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aggregates. Moving from the inside outwards, the maximum diffraction peak intensity of the(111) and(220) crystal planes of pyrite increases, and the crystallinity improves. The degree of change in the(111) plane is the most prominent. Considering the theory of crystal growth along with the geologic features of the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where the spheroidal pyrite aggregates developed, we confirm that the spheroidal aggregates are the result of nano-micro crystalline gathering and growth occurring by the following sequence of processes:nano-crystalline nucleation and growth, gathering into a ball, oriented growth of microcrystals, continuous accumulation, and adjustment of grain boundaries. The formation of the spheroidal pyrite aggregates in the late Qiziqiao Formation of the Middle Devonian occurred in a neutral to weak alkaline and reductive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in the normal oxygen-rich shallowwater carbonate platform edge. The variations in the S/Fe ratio and crystallisation characteristics indicate that during pyrite crystal growth, the sulphur fugacity was high locally and rose constantly, the degree of supersaturation decreased locally and the growth environment was stable rela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iyunpu pb-Zn polymetallic deposit PYRITE nano-micro crystal spheroidal aggregates growth pattern indication significance
下载PDF
纳米Pb(PbO)/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在H_2SO_4电解液中的电化学行为 被引量:6
4
作者 高云芳 宋云龙 +1 位作者 任冬雷 王艳平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301-1306,共6页
通过对活性炭依次进行Pb(II)吸附、PbO沉积、还原分解等处理,制备了nano—Pb(PbO)/活性炭复合材料。采用XRD、EDS、SEM等手段对其进行了物相及微观结构表征,结果发现,纳米级Pb、PbO颗粒均匀地分布在活性炭表面。将该复合材料制... 通过对活性炭依次进行Pb(II)吸附、PbO沉积、还原分解等处理,制备了nano—Pb(PbO)/活性炭复合材料。采用XRD、EDS、SEM等手段对其进行了物相及微观结构表征,结果发现,纳米级Pb、PbO颗粒均匀地分布在活性炭表面。将该复合材料制备成电极,置于H2S04溶液中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分析,结果表明,nano—eb(PbO)/活性炭具有较高的析氢过电位、良好的导电性,并能提供一定的氧化还原电流,且非法拉第比容量损失较小。在铅酸电池负极铅膏中添加5wt%的nano.eb(PbO)/活性炭制备成相应铅炭超级电池,在电池放电至60%荷电状态(SOC)时进行高倍率循环实验,结果发现,其循环寿命相比于普通铅酸蓄电池提高了4~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nano—pb 复合材料 析氢 超级电池
下载PDF
LSMCD法制备纳米(Pb,La)TiO_3薄膜 被引量:3
5
作者 李海燕 张之圣 胡明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2003年第6期88-91,共4页
研究了利用液态源雾化化学沉积 (LSMCD)法制备纳米 (Pb ,La)TiO3 薄膜的工艺。XRD和SEM分析表明 :沉积 4次 ,采用RCA热处理 ,在Pt/Ti/SiO2 /Si基板上成功制备出具有钙钛矿结构的、晶粒粒径约 6 0nm、厚度约 180nm的纳米颗粒PLT薄膜。该... 研究了利用液态源雾化化学沉积 (LSMCD)法制备纳米 (Pb ,La)TiO3 薄膜的工艺。XRD和SEM分析表明 :沉积 4次 ,采用RCA热处理 ,在Pt/Ti/SiO2 /Si基板上成功制备出具有钙钛矿结构的、晶粒粒径约 6 0nm、厚度约 180nm的纳米颗粒PLT薄膜。该方法既可以较精确的控制薄膜的化学计量比及掺杂浓度 ,又可采用控制超声雾化沉积的时间和次数来有效的控制膜厚及晶粒的大小。该工艺的沉积速率约为 3nm/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态源雾化化学沉积 纳米镧钛酸铅薄膜 X射线衍射 扫描电镜 化学计量比 掺杂浓度
下载PDF
PET/PbS纳米复合材料的热降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张洪伟 俞昊 +2 位作者 汪宏斌 李文刚 季诚昌 《合成纤维》 CAS 2010年第4期6-9,13,共5页
利用双螺杆挤出机挤出造粒制备了共混型PET/PbS纳米复合材料,并利用热失重(TG)方法研究了PET/PbS和纯PET在空气气氛下的热降解行为,发现PET/PbS和纯PET的热降解过程相似。利用Flynn-Wall-Ozawa法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在失重30%以前,... 利用双螺杆挤出机挤出造粒制备了共混型PET/PbS纳米复合材料,并利用热失重(TG)方法研究了PET/PbS和纯PET在空气气氛下的热降解行为,发现PET/PbS和纯PET的热降解过程相似。利用Flynn-Wall-Ozawa法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在失重30%以前,PET/PbS-1(PbS质量分数1%)的降解活化能高于PET的活化能;当失重率在30%~70%时,PET/PbS-1的降解活化能小于PET的降解活化能。在降解前期,由于纳米PbS对PET分子链的某种限制作用,使得复合材料的活化能略高于纯PET;但在后期,PbS催化降解作用占据主导作用,使得复合材料的活化能低于纯PET,稳定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纳米硫化铅 热降解 活化能
下载PDF
机械合金化制备纳米晶与非晶Al-Pb系粉末 被引量:8
7
作者 冉广 周敬恩 +1 位作者 席生岐 王永芳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617-1621,共5页
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研究了球料比为8:1、转速280r/min和球料比为25:1、转速450r/min条件下经不同球磨时间后混合粉末的相变、晶粒大小和微观形貌等。结果表明:通过机械合金化可以制备出Al-15%Pb-4%Si-1%Sn-1.5%Cu纳米晶... 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研究了球料比为8:1、转速280r/min和球料比为25:1、转速450r/min条件下经不同球磨时间后混合粉末的相变、晶粒大小和微观形貌等。结果表明:通过机械合金化可以制备出Al-15%Pb-4%Si-1%Sn-1.5%Cu纳米晶粉末,而且球磨导致了合金粉体非晶化,在球磨过程中混合粉体首先细化、合金化和纳米晶化,然后部分纳米晶转变为非晶;在机械合金化过程中球料比越大、转速越高,即给球磨系统供给的能量越大,则混合粉末获得纳米晶的时间越短;基于多层非晶化模型讨论了ΔHmix≈1.34的情况下Al-Pb非晶形成的机制,指出在机械合金化过程中Al-Pb非晶形成并非需要ΔHmix<<0,其非晶化驱动力主要由浓度梯度提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合金化 纳米晶 非晶 Al-pb系粉末 动力学
下载PDF
(Pb,Ca)TiO_3纳米晶粉末的溶胶凝胶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8
8
作者 包定华 翟继卫 +1 位作者 张良莹 姚熹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82-183,共2页
以醋酸铅,硝酸钙和钛酸丁酯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成功地制备了(Pb,Ca)TiO3纳米晶粉末,并通过XRD、FTIR、DTA、TG、TEM等方法对纳米粉末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粉末粒径为30~50nm,大小均匀,颗粒呈椭... 以醋酸铅,硝酸钙和钛酸丁酯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成功地制备了(Pb,Ca)TiO3纳米晶粉末,并通过XRD、FTIR、DTA、TG、TEM等方法对纳米粉末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粉末粒径为30~50nm,大小均匀,颗粒呈椭球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粉末 溶胶凝胶法 合成 表征 钛酸钡 钛酸钙
下载PDF
纳米TiO_2对痕量Pb(Ⅱ)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张霞 赵月 孙挺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54-257,共4页
利用TiO2纳米颗粒的表面吸附活性,应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检测方法,高效分离了水中痕量的Pb(Ⅱ).系统研究了纳米TiO2的晶体结构、溶液的pH值、吸附时间、Pb(Ⅱ)的起始质量浓度对Pb(Ⅱ)吸附率的影响,得到纳米TiO2对Pb(Ⅱ)的最佳吸附条件为:... 利用TiO2纳米颗粒的表面吸附活性,应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检测方法,高效分离了水中痕量的Pb(Ⅱ).系统研究了纳米TiO2的晶体结构、溶液的pH值、吸附时间、Pb(Ⅱ)的起始质量浓度对Pb(Ⅱ)吸附率的影响,得到纳米TiO2对Pb(Ⅱ)的最佳吸附条件为:pH=6.5,m(TiO2)=20 mg,ρ0(Pb(Ⅱ))=18 mg.L-1,t=90 min.测定了纳米TiO2对Pb(Ⅱ)的吸附等温线,应用Freundlich公式得到了吸附等温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TIO2 痕量pb(Ⅱ) 纳米吸附剂 吸附等温方程
下载PDF
难混溶体系Al/Pb金属多层膜的Pb膜微观形貌和生长方式 被引量:3
10
作者 段林昆 孙勇 +1 位作者 郭中正 沈黎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4-17,共4页
用磁控溅射法在载玻片上镀制了难混溶体系Al/Pb金属纳米多层膜,考察了调制波长对Pb膜成膜的影响,借用Philip XL370型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成膜质量、表面形貌及膜层断面结构形貌,并采用X射线观测了样品中Al、Pb相的存在形式和膜层结构... 用磁控溅射法在载玻片上镀制了难混溶体系Al/Pb金属纳米多层膜,考察了调制波长对Pb膜成膜的影响,借用Philip XL370型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成膜质量、表面形貌及膜层断面结构形貌,并采用X射线观测了样品中Al、Pb相的存在形式和膜层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当Pb膜达到一定厚度时,可得到均一、致密的难混溶体系Al/Pb金属纳米多层膜。探讨了膜的形成机理,给出了成核过程模型,并进一步修正了传统成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混溶体系 Al/pb金属纳米多层膜 成膜质量 表面形貌
下载PDF
PBS/纳米SiO2改性聚乳酸 被引量:2
11
作者 苏桂仙 闫莉 +4 位作者 王奇峰 杨浩楠 郑学英 李少静 陈璐 《塑料》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8,共4页
为了提高聚乳酸(PLA)的综合性能,采用聚丁二酸丁二酯(PBS)、经过改性的纳米SiO_2对PLA进行共混改性。并通过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TPA)对纳米SiO_2进行表面改性。然后采用物理共混法,以PBS、改性后的纳米SiO_2为改性剂,聚乙烯蜡(PEW)... 为了提高聚乳酸(PLA)的综合性能,采用聚丁二酸丁二酯(PBS)、经过改性的纳米SiO_2对PLA进行共混改性。并通过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TPA)对纳米SiO_2进行表面改性。然后采用物理共混法,以PBS、改性后的纳米SiO_2为改性剂,聚乙烯蜡(PEW)为润滑剂,聚乙二醇(PEG)为增塑剂改性PLA,对改性后共混物的耐热性、力学性能和流变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改性的纳米SiO_2加入量为1.5份时,PLA的综合力学性能最好,其拉伸强度为62.2MPa,冲击强度为14.2 kJ/m^2。PBS和纳米SiO_2的加入并未使PLA复合物的热性能和加工性能降低,反而使PLA复合物的熔点略有升高,其平衡转矩均在10 N·m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丁二酸丁二酯 纳米SIO2 共混 聚乳酸 力学性能
下载PDF
高能球磨制备Al-5%Pb纳米复合结构中第二相Pb的长大行为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志方 张磊 +1 位作者 吴江 刘超 《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49-353,共5页
采用高能球磨法制备Pb质量分数为5%的纳米Al-5%Pb复合粉末,经过单轴向冷压成形后,于573~723K温度范围内在氩气保护下进行不同时间的等温退火处理,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等分析与观察复合粉末的物相组成与显微形貌,研究弥... 采用高能球磨法制备Pb质量分数为5%的纳米Al-5%Pb复合粉末,经过单轴向冷压成形后,于573~723K温度范围内在氩气保护下进行不同时间的等温退火处理,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等分析与观察复合粉末的物相组成与显微形貌,研究弥散分布在纳米晶Al基体上的纳米相Pb的长大行为。结果表明,尽管组成相Al和Pb的尺寸均在纳米级,Al-5%Pb复合结构中第二相Pb的长大仍遵循传统两相体系中第二相的长大规律,即纳米相Pb尺寸的三次方与退火时间呈线性关系。但纳米相Pb的长大激活能接近基体相Al的晶界自扩散激活能,其长大是通过Pb原子沿Al基体的晶界扩散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球磨 AL-pb合金 纳米复合结构 第二相 长大
下载PDF
血红蛋白/Nano-Au/氨基硅烷/L-半胱胺酸@普鲁士蓝修饰电极检测H_2O_2
13
作者 曹艳萍 韩瑞芳 张凌燕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3-217,共5页
以自组装在金电极上的L-半胱胺酸(L-cys)为基底沉积普鲁士蓝(PB),滴加氨基硅烷(APTES)后固定纳米金(Nano-Au),结合血红蛋白(HB),利用PB和HB对过氧化氢(H_2O_2)的催化作用,制备了H_2O_2传感器。该修饰电极在H_2O_2浓度为4.0×10^(-8)... 以自组装在金电极上的L-半胱胺酸(L-cys)为基底沉积普鲁士蓝(PB),滴加氨基硅烷(APTES)后固定纳米金(Nano-Au),结合血红蛋白(HB),利用PB和HB对过氧化氢(H_2O_2)的催化作用,制备了H_2O_2传感器。该修饰电极在H_2O_2浓度为4.0×10^(-8)~1.0×10^(-5)mol/L范围内与电流有线性响应,线性相关系数R=0.998 0。实验证明,HB/Nano-Au/APTES/L-cys@PB修饰电极显著提高了传感器的灵敏度,增强了稳定性,拓宽了线性响应范围并降低了检测下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半胱胺酸 普鲁士蓝 氨基硅烷 纳米金 过氧化氢
下载PDF
纳米反应法制备超细低碳含量Bi-Pb-Sr-Ca-Cu-O超导体原始粉末 被引量:2
14
作者 毛传斌 周廉 +1 位作者 吴晓祖 杜泽华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533-538,共6页
提出了一种适合制备高均匀性Bi-Pb-Sr-Ca-Cu-O超导体超细粉的新方法.先将金属离子混合溶液转变成纳米粒子悬浮液,使成分不均匀性限制在纳米尺度上,然后使悬浮液中的纳米粒子以尽可能小的团聚机会转变成合适相组成的氧化物超细粉末,... 提出了一种适合制备高均匀性Bi-Pb-Sr-Ca-Cu-O超导体超细粉的新方法.先将金属离子混合溶液转变成纳米粒子悬浮液,使成分不均匀性限制在纳米尺度上,然后使悬浮液中的纳米粒子以尽可能小的团聚机会转变成合适相组成的氧化物超细粉末,从而实现超导体原始粉末的超细化.用该方法在短时间内合成了超细(约200nm)低碳含量(约200μg/g)的Bi-Pb-Sr-Ca-Cu-O超导体原始粉末.并可在较低温度较短时间内烧结成高Tc相超导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导体 纳米反应法 超细粉末
下载PDF
新型壳聚糖/DNS杂化材料的制备及对重金属Pb^(2+)的吸附性能研究
15
作者 张军丽 张燕 潘庆才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2-65,共4页
在乙醚介质中,通过丁二酸酐与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改性后的纳米SiO2(即可分散的纳米SiO2,简称DNS)反应,合成了羧基化的DNS,经过壳聚糖与羧基化的DNS脱水生成酰胺的过程,制备了壳聚糖/DNS杂化材料。通过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和热重分析... 在乙醚介质中,通过丁二酸酐与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改性后的纳米SiO2(即可分散的纳米SiO2,简称DNS)反应,合成了羧基化的DNS,经过壳聚糖与羧基化的DNS脱水生成酰胺的过程,制备了壳聚糖/DNS杂化材料。通过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和热重分析对杂化材料进行表征。研究了壳聚糖及杂化材料微粒吸附Pb2+时pH值、时间、用量对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其吸附最佳条件为:pH=5,吸附时间为120min,吸附剂的投加量为0.1g。杂化材料与壳聚糖同样具有甚至更强的吸附Pb2+的能力,其吸附量可达0.9377mmol.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DNS 杂化材料 pb^2^+ 吸附
下载PDF
溅射法合成Al/Pb多层膜的结构与形貌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玉阁 孙勇 郭诗玫 《南方金属》 CAS 2008年第2期1-3,共3页
铝铅合金的组织均匀性一直是其应用的瓶颈.本文通过溅射法制备了Al/Pb多层膜合金.经测试及FWHM计算,铝铅颗粒以纳米尺寸存在并分布均匀,实验分析表明,Al峰的消失与多层膜的生长方式有关,合金中存在一定量的非晶.
关键词 溅射法 Al/pb合金 纳米 非晶
下载PDF
PbSe-MnSe纳米复合热电材料的微结构和电热输运性能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玉 吴立华 +4 位作者 曾李骄开 刘叶烽 张继业 邢娟娟 骆军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79-287,共9页
相比于常见的热电材料PbTe,另一种硫族铅化合物PbSe具有熔点高、Se储量更丰富等优势,从而越来越受到科学界的关注.本文采用熔融淬火结合快速热压烧结工艺制备了Pb_(0.98-x)Mn_xNa_(0.02)Se(0 ≤x≤0.12)纳米复合热电材料,系统地研究了不... 相比于常见的热电材料PbTe,另一种硫族铅化合物PbSe具有熔点高、Se储量更丰富等优势,从而越来越受到科学界的关注.本文采用熔融淬火结合快速热压烧结工艺制备了Pb_(0.98-x)Mn_xNa_(0.02)Se(0 ≤x≤0.12)纳米复合热电材料,系统地研究了不同Mn含量对材料微纳结构、机械性能和热电性能的影响规律.发现纳米复合样品中有面心立方结构的Mn Se球状和薄层状析出物,显微硬度得到显著增强.少量固溶的Mn增加了能带简并度,使功率因子提高,球状析出物使声子散射增强、热导率降低,体系的热电优值ZT得到优化;但是当Mn含量更高时,赛贝克系数趋于饱和,连续析出物使晶格热导率反常增大,ZT没有得到进一步改善.通过进一步调节Na含量优化了载流子浓度,获得了ZT=0.65的PbSe-Mn Se纳米复合热电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复合 热电材料 pbSE
下载PDF
纳米羟基磷灰石对电子垃圾拆解地农田土壤Pb生物可利用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祝方 商执峰 +3 位作者 刘文庆 李晨飞 王冠生 马锐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52-255,共4页
为了研究钝化剂对电子垃圾拆解地农田土壤中重金属Pb生物可利用性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在种植油菜和白菜的土壤中加入不同质量比的纳米羟基磷灰石(n-HAP),研究Pb形态、油菜和白菜生物量、油菜和白菜中Pb的累积量,评价纳米羟基磷灰石... 为了研究钝化剂对电子垃圾拆解地农田土壤中重金属Pb生物可利用性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在种植油菜和白菜的土壤中加入不同质量比的纳米羟基磷灰石(n-HAP),研究Pb形态、油菜和白菜生物量、油菜和白菜中Pb的累积量,评价纳米羟基磷灰石对Pb生物可利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5 g/kg、10 g/kg、15 g/kg、20 g/kg和25 g/kg纳米羟基磷灰石后,油菜和白菜生物量增加,且油菜生物量大于白菜生物量;油菜内Pb累积量小于白菜内Pb累积量;土壤中残渣态Pb质量比增加,可交换态Pb质量比减少,有效态Pb质量比与Pb生物可利用性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种植油菜和白菜土壤中Pb的生物可利用性分别降低了25.53%~82.77%和45.79%~71.68%。当纳米羟基磷灰石质量比为20 g/kg时,油菜和白菜生物量较大,而且对Pb的累积量最低,种植油菜和白菜土壤中Pb的生物可利用性分别降低了81.84%和70.89%。研究表明,纳米羟基磷灰石的适宜投加量为20 g/kg,而油菜为理想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纳米羟基磷灰石 油菜 白菜 钝化 pb形态 电子垃圾拆解地
下载PDF
纳米Fe3O4负载酸改性炭对水体中Pb^2+、Cd^2+的吸附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李静 邵孝候 +2 位作者 林锴 毛欣宇 秦恒基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41-251,共11页
为探讨纳米Fe3O4负载联合硝酸改性椰壳炭对Pb^2+、Cd^2+单一及复合溶液的吸附特性,通过静态吸附实验,针对吸附剂的表面特性、投加量、溶液初始pH、吸附时间、重金属初始浓度等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应用等温吸附模型及吸附动力学模型对吸... 为探讨纳米Fe3O4负载联合硝酸改性椰壳炭对Pb^2+、Cd^2+单一及复合溶液的吸附特性,通过静态吸附实验,针对吸附剂的表面特性、投加量、溶液初始pH、吸附时间、重金属初始浓度等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应用等温吸附模型及吸附动力学模型对吸附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纳米Fe3O4负载酸改性炭比表面积较未改性椰壳炭增加了221.03 m2·g^-1,表面含氧官能团如O-H、C=O、C-O-C增加,芳香性增强,等电点提高至5.68。从经济效率角度考虑5 g·L^-1为合理吸附剂用量,pH为5.0时,吸附效果最好,吸附在4 h达到平衡。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对吸附的拟合度更高,吸附主要是化学吸附,吸附由快速外扩散和颗粒内扩散共同作用,Pb^2+、Cd^2+的吸附分别更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纳米Fe3O4负载酸改性椰壳炭对Pb2+、Cd^2+的最大吸附量(Qm)分别达42.54 mg·g^-1和25.79 mg·g^-1,为未改性椰壳炭的1.87倍和2.23倍,复合溶液中Pb^2+、Cd^2+的Qm分别为单一溶液的65.16%和54.21%,这揭示了离子共存条件下的吸附竞争现象。研究表明,纳米Fe3O4负载联合硝酸改性提高了椰壳炭对Pb^2+、Cd^2+的吸附能力,且Pb^2+的吸附性能及吸附竞争性优于Cd^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FE3O4 硝酸 改性生物质炭 吸附
下载PDF
可降解聚酯PBS/接枝有序介孔SiO_2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表征 被引量:1
20
作者 苏海涛 邢益高 +1 位作者 崔秀国 孟万 《材料导报(纳米与新材料专辑)》 EI 2010年第1期172-176,共5页
为了研究有序介孔SiO_2对可降解聚酯PBS(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经过修饰后的有序介孔SiO_2与PBS熔融共混挤出造粒制备复合材料,通过FTIR、TG、SEM和力学性能分析,有效地表征了复合材料,分析研究了修饰后有序介孔SiO_2不... 为了研究有序介孔SiO_2对可降解聚酯PBS(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经过修饰后的有序介孔SiO_2与PBS熔融共混挤出造粒制备复合材料,通过FTIR、TG、SEM和力学性能分析,有效地表征了复合材料,分析研究了修饰后有序介孔SiO_2不同添加比例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有序介孔SiO_2的加入可以改善材料的韧性、刚性和强度,添加质量分别为1%时效果最好;而且,明显改善了颗粒在基体中的分散性及基体与颗粒之间界面的相容性,使复合材料的性能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序介孔SiO_2粒子 pbS 表面修饰 纳米复合材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