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87篇文章
< 1 2 9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paration of Sn nano-film by direct current magnetron sputtering and its performance as anode of lithium ion battery 被引量:5
1
作者 赵灵智 胡社军 +4 位作者 李伟善 侯贤华 李昌明 曾荣华 汝强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会刊:英文版》 CSCD 2007年第A02期907-910,共4页
Sn thin film on Cu foil substrate as the anode of lithium ion battery was prepared by direct current magnetron sputtering(DCMS). The surface morphology,composition and thickness and the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s of th... Sn thin film on Cu foil substrate as the anode of lithium ion battery was prepared by direct current magnetron sputtering(DCMS). The surface morphology,composition and thickness and the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s of the prepared Sn thin film were characteriz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X-ray diffraction(XRD),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atomic emission spectrometry(ICP),cyclic voltammetry(CV) and galvanostatic charge/ discharge(GC) measurements. It is found that the Sn film is consists of pure Sn with an average particle diameter of 100 nm. The thickness of the film is about 320 nm. The initial lithium insertion capacity of the Sn film is 771 mA·h/g. The reversible capacity of the film is 570 mA·h/g and kept at 270 mA·h/g after 20 cyc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阳极 直流磁电管反应溅射法 锡纳米薄膜
下载PDF
Multifractal Analysis of Morphology of TiO_2 Nano-films
2
作者 ZhenFanSUN YuGuangLI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03年第5期543-546,共4页
The SEM and AFM images of three TiO2 nano-films prepared at different conditions were obtained and transformed into digital format.The multifractal analyses for three films were made using height from a depth of thick... The SEM and AFM images of three TiO2 nano-films prepared at different conditions were obtained and transformed into digital format.The multifractal analyses for three films were made using height from a depth of thickness of film B and q from 55 to -55.The scale- invariance is very good for all lnχq(ε)~ln( plots and τ(q)~q plots at least close to three orders of magnitude.But the multifractal spectra f(a) of the films are quite distinct due to their different height distrib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 纳米薄膜 结构 光谱 SEM AFM 扫描电子显微镜 原子力显微镜
下载PDF
New Nano-Film Single-Rivet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Occluders:A Prospective,Randomized and Double-blind Study
3
作者 尚小珂 柳梅 +5 位作者 李红军 卢蓉 丁珊珊 王斌 董念国 陈澍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18年第1期85-92,共8页
Nitinol alloy occluders are widely used in the transcatheter intervention treatment of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s like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However,nitinol alloy contains high levels of nickel,which can lead t... Nitinol alloy occluders are widely used in the transcatheter intervention treatment of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s like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However,nitinol alloy contains high levels of nickel,which can lead to toxic effects in the immune and hematopoietic systems if released in sufficient quantities.A new type of single-rivet occluder coated with nano-film has been developed to limit the release of nickel.In total,23 patients were recruited and randomly assigned 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n=12) with the new nano-film single-rivet occluders or the control group(n=11) with the traditional occluders.One case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lost to follow-up.The remaining 22 cases were followed up at 24 h,7 days,1 month,3 months,and 6 months after the procedure.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routine blood test,alanine aminotransferase,creatinine,and troponin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and control groups.Serum nickel concentration in both two groups increased at 24 h after the procedure,peaked at 1 month,and returned to preoperative levels at 6 months.Serum nickel level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at 24 h,7 days,1 month,and 3 months after the procedure.These data suggested that the nano-film coating effectively prevented nickel release from the new occluders,and therefore has a preferable safety profi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化 NANO 专利 铆钉 电影 学习 窗帘 NANO
下载PDF
微纳层叠聚丙烯介电薄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4
作者 焦志伟 汪力 +2 位作者 何伟 于源 杨卫民 《电力电容器与无功补偿》 2024年第1期63-67,共5页
为解决聚丙烯薄膜介电常数低、介电场强低等问题,创新提出采用微纳层叠挤出技术制备不同层数(1层、16层、256层)的聚丙烯薄膜,并对不同层数聚丙烯薄膜的介电常数、介电损耗、击穿场强、结晶度、力学性能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相比于层数... 为解决聚丙烯薄膜介电常数低、介电场强低等问题,创新提出采用微纳层叠挤出技术制备不同层数(1层、16层、256层)的聚丙烯薄膜,并对不同层数聚丙烯薄膜的介电常数、介电损耗、击穿场强、结晶度、力学性能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相比于层数为1层的聚丙烯薄膜,16层、256层的聚丙烯薄膜的介电常数分别提升23.2%和37.0%,介电损耗分别降低36.94%和58.56%、击穿场强分别提升11%和23.3%,拉伸强度分别提升5.3%和18.98%。结晶度也随层数的增多而增大,该技术对聚丙烯薄膜的介电性能有明显的提升效果。这项工作对单一材料介电性能的提升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层叠 多层薄膜 介电性能 聚丙烯 结晶
下载PDF
DLC基纳米多层膜摩擦学性能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5
作者 汤鑫 王静静 +3 位作者 李伟 胡月 鲁志斌 张广安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2-62,共11页
类金刚石(DLC)薄膜是一种良好的固体润滑剂,能够有效延长机械零件、工具的使用寿命。DLC基纳米多层薄膜的设计是耐磨薄膜领域的一项研究热点,薄膜中不同组分层具备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能组合,能从多个角度(如高温、硬度、润滑)进行设计来... 类金刚石(DLC)薄膜是一种良好的固体润滑剂,能够有效延长机械零件、工具的使用寿命。DLC基纳米多层薄膜的设计是耐磨薄膜领域的一项研究热点,薄膜中不同组分层具备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能组合,能从多个角度(如高温、硬度、润滑)进行设计来提升薄膜力学性能、摩擦学性能以及耐腐蚀性能等。综述了DLC多层薄膜的设计目的与研究进展,以金属/DLC基纳米多层膜、金属氮化物/DLC基纳米多层膜、金属硫化物/DLC基纳米多层膜以及其他DLC基纳米多层膜为主,对早期研究成果及现在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概述。介绍了以上几种DLC基纳米多层膜的现有设计思路(形成纳米晶/非晶复合结构、软/硬交替沉积,诱导转移膜形成,实现非公度接触)。随后对摩擦机理进行了分析总结:1)层与层间形成特殊过渡层,提高了结合力;2)软/硬的多层交替设计,可以抵抗应力松弛和裂纹偏转;3)高接触应力和催化作用下诱导DLC中的sp3向sp2转化,形成高度有序的转移膜,从而实现非公度接触。最后对DLC基纳米多层膜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LC基纳米多层膜 力学性能 摩擦学性能 摩擦机理 结构
下载PDF
LBM晶格结构对纳米薄膜超快传热过程影响
6
作者 毛煜东 刘守宇 +2 位作者 于明志 陈彬剑 张其龙 《山东建筑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52-59,88,共9页
超快激光加热技术在微纳米器件制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超快激光作用在靶体内部的超快传热过程对器件的热设计有着重要意义。文章基于格子玻尔兹曼方法研究了纳米薄膜的超快传热过程,围绕不同晶格结构对比分析了纳米薄膜内部的能量密... 超快激光加热技术在微纳米器件制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超快激光作用在靶体内部的超快传热过程对器件的热设计有着重要意义。文章基于格子玻尔兹曼方法研究了纳米薄膜的超快传热过程,围绕不同晶格结构对比分析了纳米薄膜内部的能量密度分布,探索了薄膜内部的声子输运特性。结果表明:纳米薄膜受到激光加热后,在应用D2Q9和D2Q5模型得到的结果中,薄膜内部能量均以“波状”形式传递且整体趋势相同,但D2Q9模型得到的数值要略低于D2Q5模型;通过对比应用D1Q3与D2Q9模型得到的结果,发现沿薄膜厚度方向上的能量密度差异较大,说明研究纳米薄膜内部超快传热过程时,不能忽略沿薄膜径向传递的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薄膜 超快传热 格子玻尔兹曼方法 晶格结构
下载PDF
纳米Cu/多糖复合抗菌膜的制备与表征及其对冬枣黑斑病的防治效果
7
作者 徐悦 陈海艺 +2 位作者 周梦含 刘艺璇 郭红莲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5-133,共9页
本研究以明胶和海藻酸钠为成膜基质,采用共混法将绿色合成的纳米Cu掺入多糖膜液,采用流延法制备纳米Cu/多糖复合膜。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谱仪、质构仪以及电感耦合等离... 本研究以明胶和海藻酸钠为成膜基质,采用共混法将绿色合成的纳米Cu掺入多糖膜液,采用流延法制备纳米Cu/多糖复合膜。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谱仪、质构仪以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表征纳米Cu及纳米Cu/多糖复合膜的结构,探究薄膜的透光性、理化性能。测定膜的抗真菌活性,并应用到冬枣黑斑病防治,及测定薄膜Cu^(2+)迁移量。结果显示,绿色合成纳米Cu粒径约为44 nm,明胶/海藻酸钠薄膜可作为纳米Cu的优良载体。并且复合膜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阻隔性和机械性能。此外探究不同质量浓度纳米Cu/多糖复合膜对链格孢菌、镰刀孢菌及灰霉的抑菌性能,最高抑菌率分别为87.80%、77.73%、81.96%,具有良好的抗真菌效果及广谱性。其中对链格孢菌生物量的半抑制浓度为0.25 g/L,在贮藏10 d时,该质量浓度纳米Cu/多糖复合膜对感染黑斑病冬枣的防治效果为52.53%,发病率可有效降低53.16%,且Cu^(2+)迁移量为0.018 7 μg/mL。综上,本实验制备出了一种具有抗真菌活性生物可降解包装膜,为纳米Cu的应用提供了新思路,可为新型抗真菌保鲜材料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Cu 复合膜 抗真菌 冬枣 生物防治
下载PDF
多功能Ag/PAN珍珠纳米纤维膜的制备与研究
8
作者 吴小燕 陈卓明 +3 位作者 刘训林 宋业诒 杨修美 梁静 《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80-86,共7页
采用静电纺丝法和磁控溅射技术两步法制备了多功能银/聚丙烯腈(Ag/PAN)珍珠纳米纤维膜,探讨了不同溅射时间对Ag/PAN珍珠纳米纤维膜微观形貌、化学结构、表面润湿性能、导电性能和远红外发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溅射时间的增加,银... 采用静电纺丝法和磁控溅射技术两步法制备了多功能银/聚丙烯腈(Ag/PAN)珍珠纳米纤维膜,探讨了不同溅射时间对Ag/PAN珍珠纳米纤维膜微观形貌、化学结构、表面润湿性能、导电性能和远红外发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溅射时间的增加,银颗粒尺寸逐渐增大,当溅射时间为25 min时,纳米银薄膜表现出粗糙性和致密性;经过磁控溅射后,PAN珍珠纳米纤维膜由亲水性转变为疏水性,导电性能明显改善,溅射时间增加至25 min时,纤维膜的水接触角和电阻率分别为142.85°和0.039Ω·cm;Ag/PAN珍珠纳米纤维膜不仅具有远红外发射性能,而且在纳米银薄膜的作用下还能避免辐射热量的散失,达到蓄热保温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珠纳米纤维膜 纳米银膜 静电纺丝 磁控溅射
下载PDF
MXetronics-MXene电子学
9
作者 徐向明 Husam N ALSHAREEF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1-178,共8页
超薄的过渡金属碳氮化合物MXenes,作为一大类新兴二维(2D)材料,是当前材料研究热点方向之一。自2D材料发现至今已有近20年,以石墨烯、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黑磷等为代表的2D材料在微纳电子领域经历了相对广泛且深入的研究,MXenes自2011... 超薄的过渡金属碳氮化合物MXenes,作为一大类新兴二维(2D)材料,是当前材料研究热点方向之一。自2D材料发现至今已有近20年,以石墨烯、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黑磷等为代表的2D材料在微纳电子领域经历了相对广泛且深入的研究,MXenes自2011年诞生以来在微纳电子领域的研究也方兴未艾。MXenes拥有丰富的元素结构组成和独特的物理化学特性(表面亲水性、功函可调、官能团可调、电和离子快速传输特性、表面离子激元、光热电、电磁吸收等),使其在微纳电子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Alshareef课题组近几年致力于将MXene引入到微纳电子领域,并在2019年用MXetronics来定义MXene电子学这一新兴的学术领域。本文简要总结和评价了该领域的代表性进展,梳理了包括微电子级的合成、加工、物性探索和器件应用等方面面临的挑战,最后指出一些关键的研究方向和尚未探索的细分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Xenes 微纳电子 薄膜 微纳加工 合成 晶体管 专题评述
下载PDF
基于微纳米压印的微透镜阵列光学膜制造研究
10
作者 汤树海 陈琳轶 陈广学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110,共10页
目的实现裸眼3D显示效果的承印基材是微透镜阵列光学膜,本文旨在研究制造微透镜阵列光学膜的方法及在制造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卷对卷的UV-LED光固化微纳米压印工艺,通过定制化的微纳米压印模具,规模化制造正六角形孔径、蜂窝排... 目的实现裸眼3D显示效果的承印基材是微透镜阵列光学膜,本文旨在研究制造微透镜阵列光学膜的方法及在制造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卷对卷的UV-LED光固化微纳米压印工艺,通过定制化的微纳米压印模具,规模化制造正六角形孔径、蜂窝排布的微透镜阵列光学膜。结果文中所用的PET膜表面粗糙度均方差约为0.083μm,可见光波段的透光率为90%~93%,具有良好的表面平整度和较高的透光率,有利于微透镜阵列的成型制造和光学膜优良光学性能的呈现;UV-LED紫外压印光刻胶具有较低的黏度(250 Pa·s,25℃)、良好的界面性能(接触角为93°)和较小的固化体积收缩率(3.5%),有利于光刻胶对模具凹槽的填充及微透镜阵列的成型和脱模。对于微纳米压印制造过程,要选择合适的压印力,既要确保光刻胶能够充分地填充模具凹槽,又要避免微透镜阵列的结构受挤压变形而导致损坏模具。当压印速度控制在5~7 m/min时,微透镜阵列的复型精度较高且成型质量较为稳定,不会出现气泡缺陷和拉断缺陷。结论卷对卷的UV-LED光固化微纳米压印工艺是一种制造微透镜阵列光学膜行之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透镜阵列 微纳米压印 光学膜 3D显示
下载PDF
基于纤维素材料的摩擦纳米发电机研究进展
11
作者 吉喆 王志博 +3 位作者 徐欣悦 许慧敏 王东兴 陈夫山 《齐鲁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38-51,共14页
近年来摩擦纳米发电机(TENG)发展迅速,在能量收集、人机交互、可穿戴电子、医疗电子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传统的TENG采用聚合物材料和金属材料制备,它们无法生物降解,难以回收循环利用,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制备绿色环保的TENG成为了... 近年来摩擦纳米发电机(TENG)发展迅速,在能量收集、人机交互、可穿戴电子、医疗电子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传统的TENG采用聚合物材料和金属材料制备,它们无法生物降解,难以回收循环利用,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制备绿色环保的TENG成为了研究热点。纤维素材料以其可降解、可再生、易改性、易加工等优点,促进了环境友好型TENG的发展。简要介绍了TENG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和工作模式,重点总结了纳米纤维素膜、纤维素纸、纤维素气凝胶作为摩擦电材料的TENG研究进展与应用实例,并对纤维素基TENG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纳米发电机 纤维素材料 纳米纤维素膜 纤维素纸 纤维素气凝胶
下载PDF
纳米银线导电膜在电子设备中的应用
12
作者 王海波 《聚酯工业》 CAS 2024年第1期55-57,共3页
本文详细探讨了纳米银线导电膜的制备方法、性能研究以及在电子设备中的应用;详细描述了导电膜的制备过程,包括涂布、干燥和热压等步骤;分析了纳米银线导电膜的性能,包括导电性能、透明度和柔韧性。此外,探讨了纳米银线导电膜在电子设... 本文详细探讨了纳米银线导电膜的制备方法、性能研究以及在电子设备中的应用;详细描述了导电膜的制备过程,包括涂布、干燥和热压等步骤;分析了纳米银线导电膜的性能,包括导电性能、透明度和柔韧性。此外,探讨了纳米银线导电膜在电子设备中的应用,包括在透明柔性电路、柔性电极以及其他电子设备中的应用。并对纳米银线导电膜的未来展望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银线 导电膜 制备方法 性能研究
下载PDF
纳米氧化锌对钙钛矿薄膜本征性能和光谱性能的影响研究
13
作者 于嫚 谢国鑫 +1 位作者 赵肖娟 李兆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82-1486,共5页
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其优异的光电特性、低廉的制备成本、高效的转换效率等优越特性,成为光伏领域的研究热点。电子传输层作为钙钛矿电池的核心层,主要起到提取和传输光生载流子的作用,且能够作为空穴阻挡层,抑制钙钛矿活... 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其优异的光电特性、低廉的制备成本、高效的转换效率等优越特性,成为光伏领域的研究热点。电子传输层作为钙钛矿电池的核心层,主要起到提取和传输光生载流子的作用,且能够作为空穴阻挡层,抑制钙钛矿活性层中电荷复合,所以优异性能的电子传输层对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发展至关重要。可目前钙钛矿光伏器件常用的刚性电子传输层(介孔层或致密层)均需要高温烧结,这限制了其在柔性钙钛矿器件方面的应用。因此,开发一种可应用于钙钛矿光伏领域的柔性电子传输层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纳米ZnO具有合适的能级和较高的电子迁移率,且可以通过低温制备,被广泛应用在光伏器件中作为电子传输层。因此,通过旋涂法和静电纺丝法分别制备了刚性纳米ZnO和柔性纳米ZnO电子传输层,确定了静电纺丝法制备柔性纳米ZnO的最佳制备工艺。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稳态/瞬态荧光光谱系统研究了刚性和柔性纳米ZnO对钙钛矿薄膜形貌、结构和光谱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钙钛矿薄膜的形貌对基底纳米ZnO的形貌依赖性很强。而基于刚性和柔性纳米ZnO的钙钛矿薄膜几乎呈现相同的结构和光谱吸收范围,荧光发射峰均在770 nm附近,且柔性纳米ZnO的荧光猝灭效率为82%,几乎和刚性纳米ZnO的荧光猝灭效率(85%)相媲美。进一步,根据瞬态荧光动力学数据计算获得刚性和柔性纳米ZnO的界面电荷分离效率分别为61%和41%,这表明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的柔性纳米ZnO具备一定的界面电荷分离能力,有望成为新型的柔性电子传输层。这对柔性基底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设计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对促进钙钛矿光伏应用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锌 钙钛矿薄膜 形貌结构 光谱性能
下载PDF
铌酸锂导电畴壁及其应用
14
作者 张煜晨 李三兵 +1 位作者 许京军 张国权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5-409,共15页
铌酸锂(LiNbO3,LN)是一种多功能的单轴铁电材料,广泛应用于光学调制器、光学频率梳、光波导等领域。导电畴壁(DW)作为镶嵌在绝缘材料中纳米尺度的导电通道,在非易失性存储器、逻辑门、晶体管等领域展现出重要的应用前景,促进了铌酸锂在... 铌酸锂(LiNbO3,LN)是一种多功能的单轴铁电材料,广泛应用于光学调制器、光学频率梳、光波导等领域。导电畴壁(DW)作为镶嵌在绝缘材料中纳米尺度的导电通道,在非易失性存储器、逻辑门、晶体管等领域展现出重要的应用前景,促进了铌酸锂在纳米光电子学领域的应用。绝缘体上铌酸锂薄膜(LNOI)畴壁p-n结的实现有望进一步促进铌酸锂基光电一体化芯片的发展进程。本文简要回顾了铌酸锂导电畴壁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畴壁的制备、导电机制、导电类型和畴壁的应用,重点介绍了铌酸锂畴壁p-n结的研究,进一步结合应用热点概述了铌酸锂畴壁光电子器件开发进程中的关键问题、机遇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铌酸锂 导电畴壁 P-N结 薄膜 铁电 纳米光电子学
下载PDF
LDPE/m-nZVI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
15
作者 欧红涛 薛琼 +5 位作者 杨军红 廖钰源 王柯梦 江小龙 王文广 魏珊珊 《包装学报》 2024年第2期24-30,共7页
为克服脱氧剂小袋包装与食品混装带来的安全问题,采用硼氢化钾(KBH4)液相还原法制备了油酸钠(NaOl)改性纳米零价铁(m-nZVI),将其与低密度聚乙烯(LDPE)熔融共混后热压成膜,制备了包装用LDPE/m-nZVI阻氧复合膜。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为克服脱氧剂小袋包装与食品混装带来的安全问题,采用硼氢化钾(KBH4)液相还原法制备了油酸钠(NaOl)改性纳米零价铁(m-nZVI),将其与低密度聚乙烯(LDPE)熔融共混后热压成膜,制备了包装用LDPE/m-nZVI阻氧复合膜。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差示扫描量热仪、万能拉伸试验机和气体渗透仪对复合膜的结构与性能进行表征和测定。结果表明:m-nZVI和LDPE的复合是物理共混;加入m-nZVI后,LDPE的热稳定性基本不变;随着m-nZVI含量的增加,复合膜的抗拉强度和断后伸长率先增大后减小,m-nZVI质量分数为2%时,抗拉强度和断后伸长率达到最大,较LDPE膜分别提高了41.4%和23.4%;复合膜的氧气透过系数也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当m-nZVI质量分数为3%时,复合膜的氧气透过系数最小,较LDPE膜降低了40.9%。复合膜结晶过程中,m-nZVI起异相成核的作用,改善了复合膜的结晶行为,使复合膜的结构和性能得到改善,力学性能和阻隔性能都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密度聚乙烯 纳米零价铁 阻氧性能 包装复合膜
下载PDF
薄膜铌酸锂集成非线性光学:走向全光信息时代的新路径
16
作者 郑远林 陈险峰 《物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32,共11页
光芯片的强大信息处理能力令人期待,而集成光子学是光芯片的基础。铌酸锂号称“光学硅”,是一种综合性能优异的多功能晶体材料。新兴的薄膜铌酸锂解决了传统铌酸锂基光学集成的重大难题,为现有集成光子学器件发展提供了新的爆发点,也为... 光芯片的强大信息处理能力令人期待,而集成光子学是光芯片的基础。铌酸锂号称“光学硅”,是一种综合性能优异的多功能晶体材料。新兴的薄膜铌酸锂解决了传统铌酸锂基光学集成的重大难题,为现有集成光子学器件发展提供了新的爆发点,也为非线性光学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有望实现高效的片上全光信息处理。文章将介绍薄膜铌酸锂平台上非线性光学相关的最新重要突破和进展,并简述集成非线性光学如何助推未来光子学革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铌酸锂 微纳光子学 非线性光学 光波导
下载PDF
静电纺丝增韧碳纤维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17
作者 何良玉 黄宇哲 +4 位作者 张宝艳 彭公秋 霍红宇 叶好 刘勇 《纤维复合材料》 CAS 2024年第1期18-24,共7页
碳纤维复合材料因性能优异而被广泛应用于许多尖端领域,以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为主要代表。然而,树脂基体自身的脆性,以及复合材料较差的层间断裂抗性仍然是阻碍碳纤维复合材料发展的瓶颈。静电纺丝是一种高效且灵活的纳米纤维制... 碳纤维复合材料因性能优异而被广泛应用于许多尖端领域,以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为主要代表。然而,树脂基体自身的脆性,以及复合材料较差的层间断裂抗性仍然是阻碍碳纤维复合材料发展的瓶颈。静电纺丝是一种高效且灵活的纳米纤维制备方法,所制备的纳米纤维具有高孔隙率、低密度、高比表面积等优点,可以通过改善碳纤维表面、增强树脂基体以及两者之间的界面黏结作用,实现多种机理的层间增韧。本文从树脂基体切入,分为层间颗粒增韧、层间纤维膜增韧及复合纳米增韧三部分讨论了近三年的研究成果,并指出了层间增韧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层间颗粒增韧 层间纤维膜增韧 复合纳米增韧 增韧机理
下载PDF
生物质纳米碳膜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18
作者 何锡凤 宋伟明 +1 位作者 荆涛 左春玲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72-578,共7页
将衰老叶片用H_(2)SO_(4)进行水热氧化得到氧化水合碳前驱体,前驱体经烘干研磨在KOH存在下进行碳化得到生物质纳米碳膜(LS-OCM),通过FT-IR,XRD、TEM、SEM、AFM、XPS及N_(2)吸附-脱附等测试手段对其材料组成和微观形貌进行表征。TEM、SEM... 将衰老叶片用H_(2)SO_(4)进行水热氧化得到氧化水合碳前驱体,前驱体经烘干研磨在KOH存在下进行碳化得到生物质纳米碳膜(LS-OCM),通过FT-IR,XRD、TEM、SEM、AFM、XPS及N_(2)吸附-脱附等测试手段对其材料组成和微观形貌进行表征。TEM、SEM及N_(2)吸附-脱附分析显示,制得生物质纳米碳膜材料(LS-OCM)既保留叶片原有的叶脉结构又形成丰富多级的孔道结构,比表面积约为450.7 m^(2)/g,孔径分布较窄,平均孔径为3.8 nm;AFM分析显示,LS-OCM类似二维纳米膜,片层平均厚度在1.6 nm左右;XPS及XRD分析表明,该材料中C主要以C=C形似存在,为类石墨烯碳膜。电化学性能分析表明,在电流密度为0.25 A/g下,LS-OCM比电容为262.58 F/g,循环100圈,比电容仍然可达150.8 F/g,表明材料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 水热氧化 前驱体 生物质 纳米碳膜 比电容
下载PDF
纳米纤维素基微纳颗粒过滤材料研究进展
19
作者 陈文帅 荆楚妍 +4 位作者 李勍 韩雪 姜美慧 陈百灵 史梦姣 《木材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1,共11页
利用木材等生物质资源制备的纳米纤维素,因其独特的纳米结构和性能优势在诸多领域广泛应用。纳米纤维素具有精细的尺寸,且表面含有大量的羟基,其组装制备的材料可以拦截微纳尺寸的颗粒,纳米纤维素间的孔隙有利于水分和其他类型的亲水性... 利用木材等生物质资源制备的纳米纤维素,因其独特的纳米结构和性能优势在诸多领域广泛应用。纳米纤维素具有精细的尺寸,且表面含有大量的羟基,其组装制备的材料可以拦截微纳尺寸的颗粒,纳米纤维素间的孔隙有利于水分和其他类型的亲水性液体的快速流动通过。开发纳米纤维素基微纳颗粒过滤材料,不仅有利于环境净化、回收昂贵的微纳颗粒,而且为纳米纤维素基材料的提质增效提供新的研究思路。本文综述纳米纤维素基微纳颗粒过滤材料的开发与应用研究进展。介绍纳米纤维素的类型、制备方法以及结构特征,总结利用纳米纤维素为基本单元来构筑纳米纤维素/电纺纤维复合材料、纤维素纳米纸和纳米纤维素凝胶薄膜的方法,阐述利用不同类型的纳米纤维素基过滤材料分离不同类型微纳颗粒的过滤效果,并对此领域研究面临的问题以及未来重点研究方向进行展望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材 纳米纤维素 薄膜 微纳颗粒 过滤分离
下载PDF
POB改性Nano–SiO_(2)/PTFE复合材料的摩擦转移特性研究
20
作者 杨东亚 熊新稳 +3 位作者 高贵 王宏刚 任俊芳 陈生圣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02-211,共10页
为了研究填充聚苯酯(POB)对Nano–SiO_(2)改性聚四氟乙烯(PTFE)复合材料转移膜演化及摩擦性能的影响,采用冷压成型、热烧结的工艺方法制备Nano–SiO_(2)/POB–PTFE和Nano–SiO_(2)/PTFE两种复合材料;采用间歇称重法和原位观察法,在LSR... 为了研究填充聚苯酯(POB)对Nano–SiO_(2)改性聚四氟乙烯(PTFE)复合材料转移膜演化及摩擦性能的影响,采用冷压成型、热烧结的工艺方法制备Nano–SiO_(2)/POB–PTFE和Nano–SiO_(2)/PTFE两种复合材料;采用间歇称重法和原位观察法,在LSR–2M型往复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进行干摩擦试验;利用AXIO Imager.A2m光学显微镜、QUANTA FEG 450热场发射扫描电镜和MicroXAM–800非接触式3维表面轮廓仪分别表征转移膜的表面形貌、微观结构和3维形貌,从微观角度分析摩擦转移机理。试验结果表明,Nano–SiO_(2)/PTFE复合材料的转移膜在对偶表面上形貌变化较快,不断重复“生成–脱落”过程,并伴随严重磨损,且没有形成较完整的转移膜。此外,生成的转移膜分层明显,且脱落痕迹显著,并有大量米粒状的磨屑附在对偶面上,导致反光性较差。而用POB填充Nano–SiO_(2)/PTFE复合材料不仅增强了转移膜在对偶表面上的黏附力,还促进了均匀、连续转移膜的更好形成,对偶表面反光性好;并且,Nano–SiO_(2)/POB–PTFE复合材料的磨损率较Nano–SiO_(2)/PTFE复合材料降低了两个数量级。POB有强黏附性,而Nano–SiO_(2)在摩擦过程中易嵌入对偶面形成机械互锁,故这两种填料共同改性PTFE可形成协同减磨效应,从而有效促进复合材料转移膜的均匀生成及稳固黏附,并大幅降低磨损率。本文的研究结论对斯特林发动机活塞环干摩擦密封材料的研制有良好的指导意义,有利于碟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高性能密封件的研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酯 Nano–SiO_(2) 聚四氟乙烯 摩擦转移 转移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