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Intracellular Delivery of Nanoparticles Monitored by an Enzyme‑Induced Proximity Labeling
1
作者 Junji Ren Zibin Zhang +8 位作者 Shuo Geng Yuxi Cheng Huize Han Zhipu Fan Wenbing Dai Hua Zhang Xueqing Wang Qiang Zhang Bing He 《Nano-Micro Letter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6期14-37,共24页
Achieving increasingly finely targeted drug delivery to organs,tissues,cells,and even to intracellular biomacromolecules is one of the core goals of nanomedicines.As the delivery destination is refined to cellular and... Achieving increasingly finely targeted drug delivery to organs,tissues,cells,and even to intracellular biomacromolecules is one of the core goals of nanomedicines.As the delivery destination is refined to cellular and subcellular targets,it is essential to explore the delivery of nanomedicines at the molecular level.However,due to the lack of technical methods,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the intracellular delivery of nanomedicines remains unclear to date.Here,we develop an enzyme-induced proximity labeling technology in nanoparticles(nano-EPL)for the real-time monitoring of proteins that interact with intracellular nanomedicines.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nanoparticles coupled with horseradish peroxidase(HRP)were fabricated as a model(HRP(+)-PNPs)to evaluate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nano delivery in macrophages.By adding the labeling probe biotin-phenol and the catalytic substrate H_(2)O_(2)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in cellular delivery,nano-EPL technology was validated for the real-time in situ labeling of proteins interacting with nanoparticles.Nano-EPL achieves the dynamic molecular profiling of 740 proteins to map the intracellular delivery of HRP(+)-PNPs in macrophages over time.Based on dynamic clustering analysis of these proteins,we further discovered that different organelles,including endosomes,lysosomes,the endoplasmic reticulum,and the Golgi apparatus,are involved in delivery with distinct participation timelines.More importantly,the engagement of these organelles differentially affects the drug delivery efficiency,reflecting the spatial–temporal heterogeneity of nano delivery in cells.In summary,these findings highlight a significant methodological advance toward understanding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involved in the intracellular delivery of nanomedici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zyme-induced proximity labeling Intracellular delivery nano-protein interaction Dynamic molecule profiling MACROPHAGES
下载PDF
以天然多糖为基质构建口服蛋白质纳米粒子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蔡泓滢 太敏瑞 +4 位作者 李瑞 宋兵兵 陈建平 刘晓菲 钟赛意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336-343,共8页
蛋白质和多肽等大分子物质在口服过程中易被消化道中的蛋白酶分解,许多学者设想通过制备纳米递送载体包载大分子蛋白质以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天然多糖,如壳聚糖、淀粉等是来自于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的大分子物质,具有无毒、化学结构可... 蛋白质和多肽等大分子物质在口服过程中易被消化道中的蛋白酶分解,许多学者设想通过制备纳米递送载体包载大分子蛋白质以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天然多糖,如壳聚糖、淀粉等是来自于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的大分子物质,具有无毒、化学结构可修饰、良好的血液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等优点,与活细胞之间具有广泛相互作用,并能够延长蛋白质类活性物质在胃肠道中的滞留时间,有效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因此,天然多糖作为基质在口服蛋白质纳米载体的制备和应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该文主要介绍了以天然多糖为基质的口服蛋白质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影响纳米粒子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常用于制备纳米载体的天然多糖及其应用以及天然多糖与其他载体相比的优势,旨在为口服大分子蛋白质类生物活性物质递送载体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多糖 口服蛋白质 纳米递送载体 生物利用度 吸收屏障
下载PDF
纳米SiO_(2)改性无籽刺梨黄酮微胶囊的制备及特性
3
作者 毕会敏 杨宗玲 +1 位作者 范方宇 张学浩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4-81,共8页
该文以纳米SiO_(2)改性大豆分离蛋白为壁材,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无籽刺梨黄酮微胶囊。研究分析了纳米SiO_(2)添加量对微胶囊物理性质、黄酮抗氧化活性及体外模拟释放能力的影响,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 该文以纳米SiO_(2)改性大豆分离蛋白为壁材,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无籽刺梨黄酮微胶囊。研究分析了纳米SiO_(2)添加量对微胶囊物理性质、黄酮抗氧化活性及体外模拟释放能力的影响,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X射线衍射光谱(X-ray diffraction,XRD)、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对微胶囊进行表征。纳米SiO_(2)添加量为5%时,黄酮微胶囊的综合性能较好,包埋率为95.44%,水分含量为4.55%,熔融温度为120.7℃。纳米SiO_(2)的加入和微胶囊化不影响黄酮的抗氧化活性、还原性。纳米SiO_(2)的加入对微胶囊在模拟胃液中的释放没有影响,但在肠道中可起到缓释作用。XRD、FTIR、SEM分析表明,纳米SiO_(2)可强化芯材的包埋效果、机械强度和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SiO_(2) 大豆分离蛋白 无籽刺梨黄酮 微胶囊
下载PDF
Nano-seq宏基因组测序在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4
作者 邓磊 王少华 +5 位作者 李征 杨光亚 于雅丽 侯颖周 李科伟 孙博 《中医正骨》 2023年第10期7-11,共5页
目的:探讨Nano-seq宏基因组测序在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38例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因疑似假体周围感染再次住院的患者。患者住院后,抽血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含量、血沉(erythrocyte se... 目的:探讨Nano-seq宏基因组测序在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38例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因疑似假体周围感染再次住院的患者。患者住院后,抽血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含量、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含量等指标,抽取关节液进行病原微生物培养和Nano-seq宏基因组测序。患者出院后,从病历系统中提取患者住院时测定的血清CRP含量、ESR、血浆FIB含量及病原微生物培养检验报告、Nano-seq宏基因组测序检验报告及出院诊断结果。分别根据血清CRP含量、ESR、血浆FIB含量、病原微生物培养检验报告、Nano-seq宏基因组测序检验报告诊断假体周围感染,并以出院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计算上述指标诊断假体周围感染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不同指标诊断假体周围感染的应用价值。结果:血清CRP含量诊断假体周围感染的敏感度为90.48%、特异度为41.18%、准确度为68.42%,ESR诊断假体周围感染的敏感度为66.67%、特异度为64.71%、准确度为65.79%,血浆FIB含量诊断假体周围感染的敏感度为66.67%、特异度为70.59%、准确度为68.42%,病原微生物培养诊断假体周围感染的敏感度为61.90%、特异度为94.12%、准确度为76.32%,Nano-seq宏基因组测序诊断假体周围感染的敏感度为95.24%、特异度为82.35%、准确度为89.47%。Nano-seq宏基因组测序诊断假体周围感染的敏感度高于ESR、血浆FIB含量、病原微生物培养(P=0.045,P=0.045,P=0.020),特异度高于血清CRP含量(P=0.032),准确度高于血清CRP含量、ESR、血浆FIB含量(P=0.047,P=0.026,P=0.047)。血清CRP含量、ESR、血浆FIB含量、病原微生物培养、Nano-seq宏基因组测序诊断假体周围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1(P=0.002)、0.706(P=0.031)、0.734(P=0.014)、0.780(P=0.000)、0.888(P=0.000)。结论:Nano-seq宏基因组测序在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假体和植入物 感染 C-反应蛋白质 血沉 纤维蛋白原 微生物培养检测 Nano-seq宏基因组测序
下载PDF
玉米胚芽水酶法提油及蛋白质的回收 被引量:38
5
作者 钱志娟 王璋 +2 位作者 许时婴 杨瑞金 张晓鸣 《无锡轻工大学学报(食品与生物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8-62,共5页
采用水酶法从玉米胚芽中提取玉米胚油的同时回收蛋白质,对热处理工艺进一步优化,同时对酶配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过反复解冻冻结的原料浸泡于0.05mol/L的柠檬酸溶液中,112℃处理65min,在酶最适条件下依次加入酸性蛋白酶和纤维素酶,... 采用水酶法从玉米胚芽中提取玉米胚油的同时回收蛋白质,对热处理工艺进一步优化,同时对酶配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过反复解冻冻结的原料浸泡于0.05mol/L的柠檬酸溶液中,112℃处理65min,在酶最适条件下依次加入酸性蛋白酶和纤维素酶,添加质量分数分别为2.5%,1.5%,提油率达到91.0%.纳滤、浓缩、喷雾干燥得到低脂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酶法 玉米胚芽 玉米胚油 纳滤 蛋白质
下载PDF
藉L-半胱氨酸包覆的ZnS纳米粒子的共振光散射定量分析蛋白质 被引量:8
6
作者 张萍 卓淑娟 +2 位作者 陈金龙 汪乐余 朱昌青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86-90,共5页
合成和表征了功能性L 半胱氨酸包覆的ZnS纳米粒子。在pH5.12的NaAc HAc溶液介质中,L 半胱氨酸包覆ZnS纳米粒子于波长308.0nm处出现共振光散射峰。一定量蛋白质的加入能明显增强体系的共振光散射,且峰强度增加值与蛋白质浓度间存在良好... 合成和表征了功能性L 半胱氨酸包覆的ZnS纳米粒子。在pH5.12的NaAc HAc溶液介质中,L 半胱氨酸包覆ZnS纳米粒子于波长308.0nm处出现共振光散射峰。一定量蛋白质的加入能明显增强体系的共振光散射,且峰强度增加值与蛋白质浓度间存在良好线性关系,据此建立了一种灵敏的测定微量蛋白质的方法。用L 半胱氨酸包覆ZnS纳米粒子作为探针,不仅克服了有机染料可能出现的光漂白等缺点,而且本身不具毒性。该法用于人血清试样中总蛋白的测定,其结果与临床数据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振光散射 L-半胱氨酸包覆ZnS纳米 蛋白质
下载PDF
钛表面微纳层级结构促MC3T3-E1细胞黏附增殖及载药潜力评价 被引量:1
7
作者 丁彤 王健辉 +2 位作者 肖智勇 武腾飞 杨瑟飞 《口腔疾病防治》 2023年第8期543-551,共9页
目的探讨钛表面微纳层级结构对MC3T3-E1细胞黏附增殖的影响和载药潜力的评价,为钛表面选区改性并载药缓释提供参考。方法根据钛表面处理方式将纯钛样本(直径10 mm,厚2.5 mm)随机分为:抛光组(T)、阳极氧化组(TO)和微纳层级结构组(FTO)。... 目的探讨钛表面微纳层级结构对MC3T3-E1细胞黏附增殖的影响和载药潜力的评价,为钛表面选区改性并载药缓释提供参考。方法根据钛表面处理方式将纯钛样本(直径10 mm,厚2.5 mm)随机分为:抛光组(T)、阳极氧化组(TO)和微纳层级结构组(FTO)。T组仅做抛光处理;TO组采用阳极氧化技术处理;FTO组采用飞秒激光蚀刻联合阳极氧化技术处理。用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观察3种表面形貌,接触角测量其表面的润湿性,X射线能谱仪(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scopy,EDS)分析表面化学成分;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e,CLSM)测量FTO结构深度和表面粗糙度;免疫荧光染色、CCK-8和茜苏红染色半定量分析评估MC3T3-E1细胞在各组样本表面的黏附增殖分化;应用冷冻干燥法加载重组人源骨形成蛋白-2(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2,rhBMP-2),酶联免疫吸附反应(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ey,ELISA)评估不同表面结构的载药潜力。结果SEM观察到T组钛板表面可见方向一致且均匀的抛光痕迹;TO组表面为纳米级蜂窝状的二氧化钛(titanium dioxide,TiO2)纳米管结构;FTO组形成直径约为100 nm的规则有序的微纳层级结构。FTO组的接触角最小,为32°±1.7°,润湿性最好;一级结构圆孔平均深度为93.6μm,粗糙度1.5~2μm。TO组和FTO组含氧量占比多,提示TiO2形成。FTO组表面细胞增殖最显著(P<0.001),细胞黏附表面积最大(P<0.05)。FTO组加载rhBMP-2后缓慢释放14 d,且能促进细胞外基质矿化(P<0.001)。结论钛表面微制备的纳米层级结构有促进MC3T3-E1细胞黏附增殖和成骨分化的作用,有载药潜力,是钛表面处理的新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表面处理 阳极氧化 微纳层级结构 细胞黏附 细胞增殖 细胞分化 骨形成蛋白-2 药物载体 药物释放
下载PDF
羟基磷灰石/丝素蛋白复合纤维的制备及其矿化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曹惠 陈新 邵正中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8期2059-2064,共6页
在以静电纺丝法制备羟基磷灰石(HAP)/丝素蛋白(SF)复合纤维的前提下,采用同轴共纺法获得了以HAP为"芯"、SF为"皮"的双组分电纺纤维(电纺膜),并通过扫描和透射电镜、红外光谱以及X射线衍射等手段对电纺纤维进行了表... 在以静电纺丝法制备羟基磷灰石(HAP)/丝素蛋白(SF)复合纤维的前提下,采用同轴共纺法获得了以HAP为"芯"、SF为"皮"的双组分电纺纤维(电纺膜),并通过扫描和透射电镜、红外光谱以及X射线衍射等手段对电纺纤维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HAP均存在于上述两种方法制备的纳米纤维中,但同轴共纺法不仅可以避免HAP/SF共混电纺时pH值对丝素蛋白结构的影响,并且能大大提高电纺膜中HAP的含量.同时,我们还分别以SF纤维、HAP/SF复合纤维和HAP/SF"皮-芯"纤维作为有机基质,对羟基磷灰石在其上的矿化过程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含较多羟基磷灰石的HAP/SF"皮-芯"纤维更有利于矿化的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蚕丝蛋白 纳米羟基磷灰石 同轴共纺 杂化物
下载PDF
L-半胱氨酸包覆纳米ZnS荧光探针在测定人血清中蛋白质的应用 被引量:5
9
作者 赵丹华 李永新 朱昌青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318-1321,共4页
利用胶体化学方法合成和表征了功能性L-半胱氨酸包覆的ZnS纳米粒子。在pH 5.12的NaAc-HAc水溶液介质中,当Δλ=190 nm时L-半胱氨酸包覆ZnS纳米粒子于268.0 nm处出现同步荧光峰。一定量蛋白质的加入能明显增强体系的荧光强度,并且峰强度... 利用胶体化学方法合成和表征了功能性L-半胱氨酸包覆的ZnS纳米粒子。在pH 5.12的NaAc-HAc水溶液介质中,当Δλ=190 nm时L-半胱氨酸包覆ZnS纳米粒子于268.0 nm处出现同步荧光峰。一定量蛋白质的加入能明显增强体系的荧光强度,并且峰强度增加值与蛋白质浓度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据此建立了一种高灵敏度的测定微量蛋白质的方法。用L-半胱氨酸包覆ZnS纳米粒子作为探针,不仅克服了有机染料可能出现的光漂白等缺点,而且本身不具毒性。将该法用于人血清试样中总蛋白的测定,其结果与临床数据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荧光 L-半胱氨酸包覆的ZnS纳米 蛋白质
下载PDF
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蛋白复合支架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韩长菊 陈庆华 +2 位作者 杨喜昆 叶金凤 高伟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39-141,149,共4页
以饱和Ca(OH)2上清液、磷酸和胶原蛋白为原料,在36~39℃、pH=8~9条件下,用共滴定法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蛋白复合支架材料。用XRD、SEM、TEM、IR对材料的晶相结构、结晶程度、化学键结构、微观形貌、晶粒大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以饱和Ca(OH)2上清液、磷酸和胶原蛋白为原料,在36~39℃、pH=8~9条件下,用共滴定法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蛋白复合支架材料。用XRD、SEM、TEM、IR对材料的晶相结构、结晶程度、化学键结构、微观形貌、晶粒大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由低结晶度的纳米羟基磷灰石(5nm×60nm~20nm×100nm)和胶原蛋白纤维组成,二者之间形成了紧密键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滴定法 纳米羟基磷灰石 胶原蛋白 支架材料
下载PDF
蛋白质-无机纳米杂化制备新型胶原蛋白材料 被引量:9
11
作者 范浩军 石碧 段镇基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73-375,382,共4页
 通过溶胶 凝胶法制备了胶原蛋白 SiO2有机 无机纳米杂化材料。FT IR研究表明:正硅酸乙酯(前驱体)水解产生的高表面活性微粒和精氨酸、组氨酸、色氨酸侧基的—CN基团发生了键合反应,并生成了新的化学键Si—C,同时前驱体水解产生的Si—O...  通过溶胶 凝胶法制备了胶原蛋白 SiO2有机 无机纳米杂化材料。FT IR研究表明:正硅酸乙酯(前驱体)水解产生的高表面活性微粒和精氨酸、组氨酸、色氨酸侧基的—CN基团发生了键合反应,并生成了新的化学键Si—C,同时前驱体水解产生的Si—OH和蛋白质分子的侧基CH—OH间也可发生缩合反应,因而在有机相和无机相之间产生强烈的相互作用。纳米粒子的尺寸随介质pH值和SiO2含量的改变而改变,当SiO2含量<3%且控制pH值3~3.5,生成纳米粒子的尺寸均在50~80nm之间;前驱体水解后产生的SiO2粒子在蛋白质中分散均匀,未发现明显的团聚现象;当SiO2含量高且水解速度较快时,无机粒子的尺寸分布略宽且高于100nm。无机纳米粒子的引入,使得胶原蛋白的水溶性降低,耐酸、碱稳定性、耐酶水解稳定性和耐热稳定性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 纳米SIO2 有机-无机杂化 胶原蛋白材料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新基因Sjnanos的克隆、表达及免疫保护效果评估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艳 郭凡吉 +6 位作者 彭金彪 李晔 洪炀 陈实 傅志强 石耀军 林矫矫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31-637,共7页
目的扩增、表达日本血吸虫Sjnanos编码基因并评估其重组蛋白诱导的免疫保护效果。方法从42d龄的日本血吸虫成虫中扩增了一个日本血吸虫性别差异表达的基因,GenBank登录号为AY814948,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将该基因亚克隆入原核表... 目的扩增、表达日本血吸虫Sjnanos编码基因并评估其重组蛋白诱导的免疫保护效果。方法从42d龄的日本血吸虫成虫中扩增了一个日本血吸虫性别差异表达的基因,GenBank登录号为AY814948,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将该基因亚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a,转化至大肠埃希菌(E.coli)BL21,用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进行诱导表达,用纯化的重组蛋白免疫小鼠,ELISA检测其血清特异性抗体效价,蛋白印迹分析检测其抗原性,以看家基因NADH为内参,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该基因在血吸虫各个阶段的表达状况。结果同源性分析表明,该基因为日本血吸虫的一个新基因,其编码序列的开放阅读框(ORF)为525bp,编码174个氨基酸,理论相对分子量为19.9,PI为8.2。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显示该基因在7d、13d、18d、23d、32d、42d虫体均有表达,但在18d和13d虫体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其他天数的虫体,在雄虫的表达量高于雌虫。成功构建了该基因的重组表达质粒pET28a(+)-Sjnanos,并在大肠埃希菌中获得表达,Western-blot分析表明重组蛋白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动物免疫保护试验获得了31.4%的减虫率和53.8%的肝脏减卵率。结论获得日本血吸虫新的抗原基因Sjnanos,该基因的重组蛋白在小鼠中诱导了部分免疫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nanos基因 抗原性 免疫保护
下载PDF
纳米SiO_2鞣革方法和鞣性的研究 被引量:19
13
作者 范浩军 何强 +2 位作者 彭必雨 刘洪缔 石碧 《中国皮革》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1期37-38,42,共3页
以易于在水中分散的聚合物或改性油脂 (引入亲水基团 ) ,作为纳米粒子前驱体的分散载体 ,借助聚合物或改性油脂的分散、渗透、扩散作用 ,将纳米粒子前驱体引入革纤维间隙中 ;然后在特定pH条件下 ,前驱体水解原位 (in-situ)产生无机纳米... 以易于在水中分散的聚合物或改性油脂 (引入亲水基团 ) ,作为纳米粒子前驱体的分散载体 ,借助聚合物或改性油脂的分散、渗透、扩散作用 ,将纳米粒子前驱体引入革纤维间隙中 ;然后在特定pH条件下 ,前驱体水解原位 (in-situ)产生无机纳米粒子 ,通过无机纳米粒子和蛋白质间的有机 -无机杂化 ,实现了对生皮的鞣制。该工艺路线简单、易行 ,成革的收缩温度高于 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载体 纳米SIO2 有机-无机杂化 鞣革方法和鞣性
下载PDF
微纳米生物制造技术的基础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德远 蔡军 +3 位作者 张波 陈博 李雅芹 乐加昌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4-6,共3页
叙述采用生物加工方法实现微纳米材料、微纳米器件、微纳米系统制造的技术体系。介绍微纳米生物加工的最新进展 ,展望生物加工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 微纳米制造技术 生物制造 微生物 蛋白质
下载PDF
分子印迹磁性荧光复合微球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罗爱芹 陈炜杰 +3 位作者 张鑫 刘红阳 李园园 孙立权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126-1132,共7页
复杂生物体系中蛋白质的高效分离分析在生物分离、蛋白质纯化与检测等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磁性荧光复合微球(Fe3O4MNP-ZnSQDs)为载体,利用表面印迹技术在Fe3O4MNP-ZnSQDs表面构建“核-壳”结构的磁性荧光蛋白印迹微... 复杂生物体系中蛋白质的高效分离分析在生物分离、蛋白质纯化与检测等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磁性荧光复合微球(Fe3O4MNP-ZnSQDs)为载体,利用表面印迹技术在Fe3O4MNP-ZnSQDs表面构建“核-壳”结构的磁性荧光蛋白印迹微球(Fe3O4MNP-ZnSQD@MIPs),并用于溶菌酶蛋白的快速分离.结果表明,制备的Fe3O4MNP-ZnSQD@MIPs具有分散性好、粒径均一、荧光发射强、磁响应明显等特点.在最优条件下,该印迹微球在15 min达到吸附平衡,最大吸附容量可达645.76 mg·g-1,饱和磁强度为40 emu·g-1,且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印迹因子为2.15.该磁性荧光分子印迹微球成本低、耗时短、使用简单、吸附量高且选择性好,可用于大批量样品检测中溶菌酶的快速分离与纯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 磁性荧光复合微球 蛋白质分离
下载PDF
鞣酸还原法制备胶体金及其蛋白标记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成梅 张鸿 +3 位作者 罗舜菁 钟寒燕 陈婷婷 黄丽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2008年第12期1264-1267,1206,共5页
本文采用单纯鞣酸还原法和传统柠檬酸三钠法分别制备了40nm胶体金,并用它们进行氨苄青霉素全抗原标记实验;通过光谱扫描、纳米粒度仪检测等多种方法对两种胶体金进行蛋白标记前后的质量对比鉴定,通过抑菌试验进一步验证蛋白标记成功,同... 本文采用单纯鞣酸还原法和传统柠檬酸三钠法分别制备了40nm胶体金,并用它们进行氨苄青霉素全抗原标记实验;通过光谱扫描、纳米粒度仪检测等多种方法对两种胶体金进行蛋白标记前后的质量对比鉴定,通过抑菌试验进一步验证蛋白标记成功,同时用考马斯亮蓝G-250法定量检测蛋白标记量。结果显示:单纯鞣酸还原法制备的胶体金粒径均匀度比传统柠檬酸钠法更佳,可在常温下进行,比需加热的传统柠檬酸钠法操作更加简单易行;鞣酸法胶体金通过加入K2CO3调节pH后进行蛋白标记,标记量为6.8μg/mL,略低于柠檬酸钠法胶体金的8.3μg/mL,胶体金标记前后的光谱曲线及粒度分布图均发生了相应变化,标记物抑菌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鞣酸 胶体金 蛋白标记 纳米粒度仪
下载PDF
纳米SiO_2改性大豆蛋白/聚乙烯醇复合薄膜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尹国平 陈志周 刘冰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110-113,118,共5页
为增强大豆蛋白/聚乙烯醇(PVA)复合薄膜的综合性能,以薄膜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透光率、吸水率为主要评价指标,通过隶属度函数综合评价方法,研究了纳米SiO2对大豆蛋白/聚乙烯醇复合膜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纳米SiO2添加量,分散剂... 为增强大豆蛋白/聚乙烯醇(PVA)复合薄膜的综合性能,以薄膜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透光率、吸水率为主要评价指标,通过隶属度函数综合评价方法,研究了纳米SiO2对大豆蛋白/聚乙烯醇复合膜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纳米SiO2添加量,分散剂的添加量,pH对膜的性能均有影响。当加入1.0%的SiO2纳米粒子(占大豆蛋白和PVA干重),1.5%的聚乙烯基吡咯烷酮(占纳米粒子干重),膜液的pH控制在4.0时,复合薄膜的综合性能最好,拉伸强度为9.71MPa,断裂伸长率为89.86%,透光率为25.07%,吸水率为48.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SIO2 大豆蛋白 聚乙烯醇 分散剂 工艺优化
下载PDF
鱼油纳米乳液运载体系构建与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3
18
作者 江连洲 綦玉曼 +3 位作者 马春芳 刘宝华 王中江 李杨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87-395,共9页
以大豆蛋白-磷脂酰胆碱作为复合乳化剂,采用高压均质技术制备鱼油纳米乳液,研究了大豆蛋白质量分数、磷脂酰胆碱质量分数、鱼油质量分数、均质压力对鱼油纳米乳液平均粒径、PDI、ζ-电位、浊度等性质影响,确定了最佳制备工艺参数为:大... 以大豆蛋白-磷脂酰胆碱作为复合乳化剂,采用高压均质技术制备鱼油纳米乳液,研究了大豆蛋白质量分数、磷脂酰胆碱质量分数、鱼油质量分数、均质压力对鱼油纳米乳液平均粒径、PDI、ζ-电位、浊度等性质影响,确定了最佳制备工艺参数为:大豆蛋白质量分数2%,磷脂酰胆碱质量分数0.2%,鱼油质量分数1.5%,均质压力100 MPa,得到鱼油纳米乳液的平均粒径为(245±3.1)nm,PDI为0.226±0.019,ζ-电位为(-30.2±0.6)mV,浊度为(2 413±34.7)cm^(-1)。通过超高分辨显微镜观测到鱼油被包埋于复合乳化剂中且均匀分布在乳液体系中;通过稳定性研究发现:大豆蛋白-磷脂酰胆碱鱼油纳米乳液分别在4℃和25℃储存30 d均稳定;对一定浓度的Na+有较好的抗性;酸性条件不稳定,碱性条件下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蛋白 磷脂酰胆碱 鱼油 纳米乳液 稳定性
下载PDF
水溶性壳聚糖纳米载体蛋白药物的体外释放模型(英文)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春 孙胜玲 +2 位作者 肖惠宁 何北海 杨连生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09年第3期144-147,共4页
[Objective] The experiment aimed to explore release rule of water-soluble chitosan (WSC) in vitro. [Method]The bovine serum albumin(BSA) was taken as a model protein drug and some existing release models such as Kinet... [Objective] The experiment aimed to explore release rule of water-soluble chitosan (WSC) in vitro. [Method]The bovine serum albumin(BSA) was taken as a model protein drug and some existing release models such as Kinetics model, Gompertz model, Weibull model, Higuchi model and Logistic model were used to fit the BSA release profile from WSC carriers. [Result] Except Higuchi model and Logistic model, other models could fit BSA release profile better. [Conclusion] Gompertz two-order kinetics model could fit the release of WSC nano-particles better and model parameters had practical physical mean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性壳聚糖 纳米载体 蛋白药物 体外释放模型 农业科学
下载PDF
胶原蛋白模板诱导片状纳米羟基磷灰石(HAP)的仿生合成 被引量:13
20
作者 黄志良 刘羽 +2 位作者 王大伟 张昱 胥焕岩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2年第10期69-71,共3页
依据生物矿化作用原理,在动态条件下,通过仿生合成的方法,合成了具片状结晶的纳米羟基磷灰石(HAP);采用TEM,XRD,FTIR等手段对合成样品进行了形貌与结构表征;基于胶原蛋白的三级结构、动态合成条件、HAP结晶习性和表面活性剂功能对模板... 依据生物矿化作用原理,在动态条件下,通过仿生合成的方法,合成了具片状结晶的纳米羟基磷灰石(HAP);采用TEM,XRD,FTIR等手段对合成样品进行了形貌与结构表征;基于胶原蛋白的三级结构、动态合成条件、HAP结晶习性和表面活性剂功能对模板诱导仿生合成机理进行了分析;这一结果为具有生物相容性的优异力学性能的HAP生物功能材料的合成开创了一条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蛋白 羟基磷灰石 仿生合成 片状纳米晶 生物陶瓷 模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