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拓展临近效应由纳米连接制备亚20nm金属Nanogaps(英文)
1
作者 孙艳 陈鑫 戴宁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666-1669,共4页
描述了一种拓展电子束光刻中的临近效应来制备特征尺寸在亚20nm的金属Nanogap的方法.结合图形转移过程(如去胶等),利用临近效应灵活有效地制备了金属(如Au或者Ag等)Nanogap结构及其阵列.采用GDSII软件设计图形,以电子束光刻为手段制备Na... 描述了一种拓展电子束光刻中的临近效应来制备特征尺寸在亚20nm的金属Nanogap的方法.结合图形转移过程(如去胶等),利用临近效应灵活有效地制备了金属(如Au或者Ag等)Nanogap结构及其阵列.采用GDSII软件设计图形,以电子束光刻为手段制备Nanogap的原始纳米连接图形,然后通过去胶过程获得金属的Nanogap.另外,通过控制电子束光刻的剂量,能够把Nanogap的尺寸降低到约10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nanogap 纳米构筑技术 临近效应 电子束光刻
下载PDF
Lithography-independent and large scale fabrication of a metal electrode nanogap 被引量:1
2
作者 李艳 王晓峰 +3 位作者 张加勇 王晓东 樊中朝 杨富华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42-145,共4页
A lithography-independent and wafer scale method to fabricate a metal nanogap structure is demonstrated. Polysilicon was first dry etched using photoresist (PR) as the etch mask patterned by photolithography. Then, ... A lithography-independent and wafer scale method to fabricate a metal nanogap structure is demonstrated. Polysilicon was first dry etched using photoresist (PR) as the etch mask patterned by photolithography. Then, by depositing conformal SiO2 on the polysilicon pattern, etching back SiO2 anisotropically in the perpendicular direction and removing the polysilicon with KOH, a sacrificial SiO2 spacer was obtained. Finally, after metal evaporation and lifting-off of the SiO2 spacer, an 82 nm metal-gap structure was achieved. The size of the nanogap is not determined by the photolithography, but by the thickness of the SiO2. The method reported in this paper is compatible with modern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and can be used in mass prod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thography-independent nanogap conformal deposition anisotropic etching
原文传递
Self-generating nanogaps for highly effective surface-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 被引量:1
3
作者 Yangkai Chen Huan Li +9 位作者 Jianmei Chen Dong Li Mengyuan Zhang Guanghua Yu Lin Jiang Yi Zong Bin Dong Zhoufang Zeng Yandong Wang Lifeng Chi 《Nano Research》 SCIE EI CSCD 2022年第4期3496-3503,共8页
The fabrication of surface 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SERS)substrates with controlled high density hot spots still remains challenging.Herein,we report highly effective SERS substrates containing the self-generating(... The fabrication of surface 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SERS)substrates with controlled high density hot spots still remains challenging.Herein,we report highly effective SERS substrates containing the self-generating(SG)nanogaps from polystyrene nanosphere monolayer through isotropic plasma etching.The emergence of multimode hot spots,i.e.,metal film over nanosphere(MFON)-like hot spots(closed gaps,0 nm),individual self-aligned hot spots(discrete gaps,>20 nm)and threedimensional(3D)hot spots(nanogaps,1-10 nm),makes the SG SERS substrates superior as compared to the traditional MFON or the well-ordered self-aligned SERS substrates in terms of enhancement,uniformity,and reproducibility.The SG SERS substrates can function as the excellent SERS platforms for trace molecule detection in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fiel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face-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 nanogaps colloidal lithography reactive ion etching
原文传递
Improved optical enhancement using double-width plasmonic gratings with nanogaps 被引量:2
4
作者 Ahmad A.Darweesh Stephen J.Bauman Joseph B.Herzog 《Photonics Research》 SCIE EI 2016年第5期173-180,共8页
Plasmonic grating structures have been shown effective at increasing near-field optical enhancement. A doublewidth plasmonic grating design is introduced, where each period has two alternating metal widths separated b... Plasmonic grating structures have been shown effective at increasing near-field optical enhancement. A doublewidth plasmonic grating design is introduced, where each period has two alternating metal widths separated by a nanogap. With this new design, analysis has shown that plasmonic resonances couple between each metal section,resulting in even greater optical enhancement compared with single-width gratings. The geometry that gives the greatest optical enhancement has been determined with a computational model. This work demonstrates that the increased enhancement is due to hybridized modes that couple between the two grating seg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proved optical enhancement using double-width plasmonic gratings with nanogaps nm
原文传递
Chiral plasmonic nanostructure of twistedly stacked nanogaps
5
作者 张鉴 屠蕊 +4 位作者 黄超 姚小莉 胡鑫 葛海雄 张雪峰 《Chinese Optics Letters》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1期95-99,共5页
Nanogap plasmonic structures with strong coupling between separated components have different responses to orthogonal-polarized light, giving rise to giant optical chirality. Here, we proposed a three-dimensional(3D) ... Nanogap plasmonic structures with strong coupling between separated components have different responses to orthogonal-polarized light, giving rise to giant optical chirality. Here, we proposed a three-dimensional(3D) nanostructure that consists of two vertically and twistedly aligned nanogaps, showing the hybridized charge distribution within 3D structures.It is discovered that the structure twisted by 60° exhibits plasmonic coupling behavior with/without gap modes for different circular-polarized plane waves, showing giant chiral response of 60% at the wavelength of 1550 nm. By controlling the disk radius and the insulator layer, the circular dichroism signal can be further tuned between 1538 and 1626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l-insulator-metal structure nanogaps gap mode twisted stacking charge distribution chiral response
原文传递
Bimetallic nano-mushrooms with DNA-mediated interior nanogaps for high-efficiency SERS signal amplification 被引量:5
6
作者 Jianlei Shen Jing Su +9 位作者 Juan Yan Bin Zhao Dongfang Wang Siyi Wang Kun Li Mengmeng Liu Yao He Sanjay Mathur Chunhai Fan Shiping Song 《Nano Research》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3期731-742,共12页
有为散布的提高表面的拉曼(重量的单位) 分析的 ultrasensitive 的明确的 nanogaps 抓住伟人诺言的一致包含银的金属 nanostructures。不过,有强壮、稳定的重量的单位的如此的 nanostructures 的直接合成表明极其质问的遗体。这里,我... 有为散布的提高表面的拉曼(重量的单位) 分析的 ultrasensitive 的明确的 nanogaps 抓住伟人诺言的一致包含银的金属 nanostructures。不过,有强壮、稳定的重量的单位的如此的 nanostructures 的直接合成表明极其质问的遗体。这里,我们与内部 nanogaps 为金银的 nano 蘑菇的直接合成报导一条调停 DNA 的途径。这些 nano 蘑菇的重量的单位紧张极其依赖于在金头和银帽子之间的 nanogap 的区域。我们发现 nanogaps 的形成由控制在金 nanoparticles 上标记搁浅单人赛的 DNA (ssDNA ) 的 6-carboxy-X-rhodamine (ROX ) 的表面密度是细微地悦耳的。我们与 1.0 的一个高重量的单位信号改进因素在高产量获得了 nano 蘑菇我们作为一项 retrofit 措施在 CHS 在用阶段变化材料(脉冲编码调制) 的热存储的采纳以后。结果显示那与融化 23 的温度使用脉冲编码调制 ? 訄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SDNA 纳米结构 SERS 信号放大 双金属 蘑菇 介导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
原文传递
宽束离子束刻蚀快速加工金属纳米间隙结构
7
作者 曾沛 舒志文 +2 位作者 陈艺勤 段辉高 郑梦洁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9-118,共10页
提出并演示了利用宽束离子束刻蚀方法一次性对多个杠铃形金属纳米结构进行“横向抽减”,形成极小纳米间隙,从而实现多个金属纳米间隙结构的快速加工。利用电子束曝光定义图形化抗蚀剂结构,通过传统的金属沉积和湿法剥离将抗蚀剂图案转... 提出并演示了利用宽束离子束刻蚀方法一次性对多个杠铃形金属纳米结构进行“横向抽减”,形成极小纳米间隙,从而实现多个金属纳米间隙结构的快速加工。利用电子束曝光定义图形化抗蚀剂结构,通过传统的金属沉积和湿法剥离将抗蚀剂图案转移至杠铃形金属纳米结构,最后使用宽束离子束刻蚀进行修剪。实验表明,精确控制刻蚀时间可以使杠铃形结构的两个纳米天线间的间隙距离达到10 nm以下,通过结合基于HSQ负性抗蚀剂的图案化工艺,可在HSQ纳米模板上制得悬空金属纳米间隙结构。利用表面结构形貌表征获得刻蚀过程中纳米结构的形态演变规律,并通过系统的实验和模拟验证了悬空金属间隙结构用于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的优势。该方案为多个极小金属纳米间隙结构的一次成型提供了新的思路,在大面积拉曼传感衬底的低成本高效制备方面具有可观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束刻蚀 电子束曝光 金属纳米间隙 亚10 nm 拉曼检测
下载PDF
纳米间隙电极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董晓东 张柏林 夏勇 《微纳电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0-55,63,共7页
综述了国内外纳米间隙电极的制备方法,其中主要包括扫描隧道显微镜法、Hg滴法、机械断裂法、微加工法、电迁移法、电化学法等,对每种方法的制备过程及原理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对每种纳米间隙电极在分子电子学方面的应用,特别是对利用纳... 综述了国内外纳米间隙电极的制备方法,其中主要包括扫描隧道显微镜法、Hg滴法、机械断裂法、微加工法、电迁移法、电化学法等,对每种方法的制备过程及原理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对每种纳米间隙电极在分子电子学方面的应用,特别是对利用纳米间隙电极测定单分子的I-V性质、制作分子整流器和分子晶体管等工作做了简单介绍。突出了纳米间隙电极在分子器件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最后讨论了分子电子学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并对该领域的发展方向作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间隙电极 分子电子学 分子器件 制备 应用
下载PDF
金属纳米间隙中SPR增强光电化学反应
9
作者 吴德印 张檬 +1 位作者 周剑章 田中群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1期371-372,共2页
研究属电极表面与金属纳米粒子构成纳米间隙的光物理和光化学特征。首先,当可见光激发等离激元共振(SPR)效应,分析了电极电位与纳米间隙结构的光吸收和光发射过程耦合作用。然后,我们考虑当分子存在纳米间隙的情况下,SPR对分子拉曼光谱... 研究属电极表面与金属纳米粒子构成纳米间隙的光物理和光化学特征。首先,当可见光激发等离激元共振(SPR)效应,分析了电极电位与纳米间隙结构的光吸收和光发射过程耦合作用。然后,我们考虑当分子存在纳米间隙的情况下,SPR对分子拉曼光谱信号的增强效应。最后,我们也考虑了激发SPR弛豫以及其与分子化学反应的关系。在上述的理论计算中,我们将界面电场和光电场耦合,考虑了纳米间隙结构中嵌入分子的光电化学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间隙 光电化学反应 表面等离激元共振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下载PDF
基于碳纳米管的基底构筑及其在灭幼脲检测中的研究
10
作者 孙超 丁建军 +2 位作者 朱勇杰 苏通 马俊智 《现代电子技术》 2021年第15期129-134,共6页
研究基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对灭幼脲农药的检测,通过理论分析及仿真,发现具有3D结构的碳纳米管基底具有良好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现象,利用碳纳米管设计出有规则的阵列和3D结构,以银离子作为基底材料的支撑物,在波数范围为100~3200 cm-1条... 研究基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对灭幼脲农药的检测,通过理论分析及仿真,发现具有3D结构的碳纳米管基底具有良好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现象,利用碳纳米管设计出有规则的阵列和3D结构,以银离子作为基底材料的支撑物,在波数范围为100~3200 cm-1条件下,可获得灭幼脲的浓度检测范围是3 mg/L~5 g/L。这表明采用单壁碳纳米管这一材料作为检测灭幼脲残留的表面增强拉曼基底满足灭幼脲浓度检测国标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结构 碳纳米管 灭幼脲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纳米结构 纳米间隙 波数范围
下载PDF
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检测纳米间距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二伟 鱼卫星 +1 位作者 王成 卢振武 《中国光学》 EI CAS 2013年第2期259-266,共8页
结合物理光学原理和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角度传感器,提出了可以突破衍射极限的纳米间距检测方法。在理论上建立起纳米间距和位相改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借助于SPR角度传感器的高灵敏性,提出通过检测出射光束振动方向的p分量和s分量的... 结合物理光学原理和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角度传感器,提出了可以突破衍射极限的纳米间距检测方法。在理论上建立起纳米间距和位相改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借助于SPR角度传感器的高灵敏性,提出通过检测出射光束振动方向的p分量和s分量的位相差值来实现纳米间距的实时检测。模拟结果显示:纳米间距改变量从-0.5~0.5μm变化时,位相改变量可实现-150°~150°的变化,检测灵敏度>1 nm。该检测方法能够实现10 nm以下间距的灵敏检测,且具有结构简单,易于操作,实时检测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传感器 角度传感器 纳米间距 共振角度 位相差
下载PDF
银纳米片在无纺布纤维上的可控组装及其SERS效应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奇 田杜 +3 位作者 陈韶云 钟敏 胡成龙 陈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36-744,共9页
以无纺布(NWF)为支撑基体,采用两步化学合成法在NWF上原位构建了由间隙为20~110 nm Ag纳米片(AgNS)组装成的AgNS@NWF微纳结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表明,AgNS@NWF具有特殊的层级结构,该结构可用于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研究.实验结... 以无纺布(NWF)为支撑基体,采用两步化学合成法在NWF上原位构建了由间隙为20~110 nm Ag纳米片(AgNS)组装成的AgNS@NWF微纳结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表明,AgNS@NWF具有特殊的层级结构,该结构可用于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研究.实验结果表明,AgNS@NWF微纳结构具有良好的SERS灵敏度和优异的信号可重现性.将罗丹明6G(R6G)作为SERS探针分子,发现R6G的SERS特征峰强度的对数值与R6G水溶液的浓度对数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最低检测限可达1×10^(‒10) mol/L,表明AgNS@NWF微纳结构具有良好的SERS灵敏度;当R6G水溶液的浓度为1×10^(‒5),1×10^(‒6)和1×10^(‒7) mol/L时,610 cm^(‒1)处谱带拉曼散射强度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57%,3.67%和8.46%,优于或接近于以往研究,表明AgNS@NWF微纳结构具有优异的信号可重现性.将3-巯基丙酸和三聚氰胺作为SERS的检测分子,最低检测限分别为1×10^(‒5)和1×10^(‒6) mol/L.本文为制备灵敏度高、信号可重现性优异的SERS基底提供了一种简单、快速、成本低廉的方法,在生物检测和环境监测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 无纺布 银纳米片 纳米间隙 罗丹明6G
下载PDF
石墨烯纳米间隙电极对的制备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廖志宇 汤庆鑫 《电子元件与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2-75,共4页
石墨烯的高晶体质量、高电导率、单层结构以及与有机半导体的良好兼容性使其成为纳米器件和分子器件的理想电极材料。纳米间隙电极对是构筑纳米器件的基础,发展了两种制备石墨烯纳米间隙电极对的方法——纳米线和金丝交替掩膜法以及原... 石墨烯的高晶体质量、高电导率、单层结构以及与有机半导体的良好兼容性使其成为纳米器件和分子器件的理想电极材料。纳米间隙电极对是构筑纳米器件的基础,发展了两种制备石墨烯纳米间隙电极对的方法——纳米线和金丝交替掩膜法以及原子力针尖裁剪法,其过程简单,制备的石墨烯间隙为100~200 nm。石墨烯纳米间隙电极对是制备纳米器件、测试微纳材料性能的一个重要工具,在纳米器件和分子电子学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电极对 综述 纳米间隙 分子器件
下载PDF
表面等离子体-拉曼散射双模式复合生物芯片
14
作者 李文雪 时元振 +2 位作者 蒋之森 苏亚荣 庞霖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47-356,共10页
本文提出了复合表面等离子体(SPR)无标记检测及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的显微成像技术.证明了双模式SPR-SERS生物芯片的可实施性,即在同一芯片上实现了表面等离子共振和表面增强拉曼显微检测.鉴于双模芯片的高保真性,基于显微技术的高... 本文提出了复合表面等离子体(SPR)无标记检测及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的显微成像技术.证明了双模式SPR-SERS生物芯片的可实施性,即在同一芯片上实现了表面等离子共振和表面增强拉曼显微检测.鉴于双模芯片的高保真性,基于显微技术的高精准、多通道无标记检测技术有望在临床医学检测中得以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R SERS 拉曼散射 双模SPR-SERS 纳米间隙
下载PDF
电化学原位紫外可见反射谱用于表面等离激元效应的表征
15
作者 王家正 刘佳 +2 位作者 周剑章 吴德印 田中群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1期373-374,共2页
在锁相放大技术的基础上,搭建了光检测系统与恒电位系统联用的电化学原位紫外-可见电反射光谱测量系统,并将其应用于表面等离激元体系的反射率表征。对光滑银电极和银纳米粒子修饰电极进行了电化学原位反射光谱测量,得到在不同电位下的... 在锁相放大技术的基础上,搭建了光检测系统与恒电位系统联用的电化学原位紫外-可见电反射光谱测量系统,并将其应用于表面等离激元体系的反射率表征。对光滑银电极和银纳米粒子修饰电极进行了电化学原位反射光谱测量,得到在不同电位下的反射光谱变化,发现在纳米粒子修饰电极上,产生强的反射谱峰。推测这种谱峰来自于纳米间隙结构造成的热点效应,电位可显著地调控纳米间隙结构的光散射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可见光谱 表面等离激元共振 电化学原位光谱 纳米间隙
下载PDF
交流电热流对导电岛纳米电极介电组装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崔祥干 丁海涛 杜山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7-136,共10页
为了获得导电岛纳米间隙电极系统中纳米颗粒介电组装成的纳米粒子链的形貌规律,在所制备出的导电岛纳米间隙电极系统中进行了纳米颗粒介电组装实验。基于纳米颗粒介电操控理论,建立了导电岛纳米间隙电极组装体系的纳米颗粒介电组装模型... 为了获得导电岛纳米间隙电极系统中纳米颗粒介电组装成的纳米粒子链的形貌规律,在所制备出的导电岛纳米间隙电极系统中进行了纳米颗粒介电组装实验。基于纳米颗粒介电操控理论,建立了导电岛纳米间隙电极组装体系的纳米颗粒介电组装模型,并通过数值仿真方法,对该介电组装模型中的电场分布和介电组装过程中纳米颗粒所受的介电泳力、交流电热流以及两者合作用的电动力学行为进行了分析,探究了交流电热流对导电岛纳米电极介电组装的影响。实验发现:在导电岛纳米间隙电极系统中纳米颗粒的介电泳组装具有两种模式——纳米间隙之间的体组装与电极和导电岛表面上的面组装,并且组装模式的强弱程度受频率的影响,进而造成组装形成的纳米粒子链的分布和形态的不同。仿真结果表明:当频率增大到350 kHz时,纳米缝两侧电热流向发生反向;在频率为150 kHz且缝宽为500 nm时,会在整条纳米缝任意位置(端点处外)出现电热流旋涡,并且电热流旋涡会随着驱动频率的增加而减弱;随纳米缝宽度减小,电热流对纳米粒子介电组装的影响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电岛纳米间隙电极 交流电热流 介电泳 金纳米粒子链 数值仿真
下载PDF
基于石墨烯纳米材料的DNA测序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郑梅琼 林佳敏 +3 位作者 侯晓琳 聂彤 黄晓欣 杨剑萍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55-560,共6页
设计和研发快速、准确、价廉、高通量的DNA测序方法,对于预防早期疾病和了解相关疾病机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新型纳米材料石墨烯由于具有独特的结构和性质,在化学和生物科学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该文介绍了DNA测序的研究现状以及... 设计和研发快速、准确、价廉、高通量的DNA测序方法,对于预防早期疾病和了解相关疾病机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新型纳米材料石墨烯由于具有独特的结构和性质,在化学和生物科学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该文介绍了DNA测序的研究现状以及应用石墨烯纳米材料的优势,重点阐述了DNA链通过石墨烯纳米孔、石墨烯纳米间隙、石墨烯纳米带时产生不同的电流信号识别碱基序列的原理,同时介绍了DNA链与石墨烯的相互作用对DNA测序的影响,并对DNA测序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该文为基于石墨烯纳米材料的DNA测序提供了作用原理、理论研究以及检测方法等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测序 石墨烯 纳米孔 纳米间隙 纳米带 综述
下载PDF
介电泳技术制备具有分子荧光增强效应的电极间纳米间隙结构
18
作者 蔡洪冰 林珂 +4 位作者 朱三娥 廖源 张杨 王晓平 董振超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3期279-283,I0001,共6页
将单个核壳结构纳米颗粒放置在金属纳米电极之间制备了纳米尺度间隙结构,利用介电泳技术,本文可控地将蛋白质层包裹的SiO2@Au核壳结构纳米颗粒定位放置在被荧光分子覆盖的纳米电极之间,从而得到了夹在纳米颗粒和金属纳米电极之间的纳... 将单个核壳结构纳米颗粒放置在金属纳米电极之间制备了纳米尺度间隙结构,利用介电泳技术,本文可控地将蛋白质层包裹的SiO2@Au核壳结构纳米颗粒定位放置在被荧光分子覆盖的纳米电极之间,从而得到了夹在纳米颗粒和金属纳米电极之间的纳米间隙结构.初步的光政发光测量表明,制备的纳米间隙结构可以有效地增强间隙中分子的荧光信号.这一结果为后续实现基于纳米间隙电极的电致分子荧光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间隙 纳米电极 介电泳 核壳结构纳米颗粒 荧光增强
下载PDF
纳腔量子等离激元及其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徐宇浩 季嘉敏 +5 位作者 郭全兵 吴宇 丁涛 毛力 张顺平 徐红星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1期4086-4102,共17页
表面等离激元是一种由电磁波与固体中的自由电子集体振荡耦合形成的元激发,可以将光场束缚在金属与电介质界面亚波长尺度范围内,导致电磁场强度极大增强,这是等离激元光子学领域诸多物理效应和器件应用的基础.由两个或以上紧邻的金属纳... 表面等离激元是一种由电磁波与固体中的自由电子集体振荡耦合形成的元激发,可以将光场束缚在金属与电介质界面亚波长尺度范围内,导致电磁场强度极大增强,这是等离激元光子学领域诸多物理效应和器件应用的基础.由两个或以上紧邻的金属纳米结构构成的纳米间隙是最典型的等离激元纳腔,具有最优异的光场束缚能力,可以将光场压缩到纳米尺度甚至是原子尺度.这种结构在亚纳米级的空间尺度上,隧穿、空间非局域等量子效应极其显著,导致纳腔等离激元具有许多新奇的量子特性,为新型光电器件的设计与制造提供了新的平台.尤其是最近10年来,纳腔量子等离激元在基础和应用方面都迎来了蓬勃的发展.本文首先简述了等离激元的量子化处理,回顾了亚纳米级间隙纳腔中的量子效应,重点介绍了近年在基于等离激元纳腔的量子隧穿发光、光与物质相互作用、量子光源以及精密传感等应用方向的进展,并展望了纳腔量子等离激元未来的应用方向和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激元 纳米间隙 量子等离激元 量子器件 光与物质相互作用
原文传递
Molecular-scale electronics: From device fabrication to functionality 被引量:1
20
作者 Xu Zhang Tao Li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11期2058-2064,共7页
By wiring molecules into circuits, "molecular electronics" aims at studying electronic properties of single molecules and their ensembles, on this basis exploiting their intrinsic functionalities, and eventually app... By wiring molecules into circuits, "molecular electronics" aims at studying electronic properties of single molecules and their ensembles, on this basis exploiting their intrinsic functionalities, and eventually applying them as building blocks of electronic components for future electronic devices. Herein, fabricating reliable solid-state molecular devices and developing synthetic molecules endowed with desirable electronic properties, have been two major tasks since the dawn of molecular electronics. This review focuses on recent advances and efforts regarding the main challenges in this field, highlighting fabrication of nanogap electrodes for single-molecule junctions, and self-assembled-monolayers (SAMs) for functional devices. The prospect of molecular-scale electronics is also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lecular electronics nanogap electrodes Single-molecule junctions Self-assembled monolayers Functional molecular device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