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anxi(Southern Opera) Links Up With Ancient Times
1
《China & The World Cultural Exchange》 1997年第2期39-40,共2页
关键词 southern Opera nanxi Links Up With Ancient Times
下载PDF
论周之标《吴歈萃雅》“自叙”“题词”中的曲学观
2
作者 孙蓉蓉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35-41,共7页
周之标编选的《吴歈萃雅》是明代一部戏曲、散曲的选集。周之标在《吴歈萃雅》的“自叙”“题词”中对《吴歈萃雅》的介绍、说明,集中地体现了他的曲学观。周之标认为,戏曲是由人自然发声歌唱发展而来,源远流长。周之标对戏曲曲律提出... 周之标编选的《吴歈萃雅》是明代一部戏曲、散曲的选集。周之标在《吴歈萃雅》的“自叙”“题词”中对《吴歈萃雅》的介绍、说明,集中地体现了他的曲学观。周之标认为,戏曲是由人自然发声歌唱发展而来,源远流长。周之标对戏曲曲律提出合律依腔的要求,并说明《吴歈萃雅》“但取南调”。周之标编选《吴歈萃雅》的目的是为清唱者度曲提供规范的选本,因而他为所选曲作点明板眼、分别字声、详注撮口等,使《吴歈萃雅》成为一本选本型曲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歈萃雅》 “曲之兴也” “但取南调” “徒歌逸调”
下载PDF
钱南扬先生的南戏研究及其成就 被引量:2
3
作者 俞为民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37-43,共7页
南京大学钱南扬教授虽不是温州当地学者,但其与温州有着密切的联系。他不仅有在温州文成工作过的经历,更主要的是他的学术事业与温州密切相关,研究产生于温州的南戏,是他一生学术事业的主要内容,其成果颇为显著。他对南戏产生于温州作... 南京大学钱南扬教授虽不是温州当地学者,但其与温州有着密切的联系。他不仅有在温州文成工作过的经历,更主要的是他的学术事业与温州密切相关,研究产生于温州的南戏,是他一生学术事业的主要内容,其成果颇为显著。他对南戏产生于温州作了考证,对温州的南戏作家及其作品作了研究。他广泛搜集南戏资料,为南戏研究奠定了资料基础,并从理论上对南戏加以总结和论述。在南戏研究中,也彰显出其科学严谨的治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南扬 温州 南戏 《琵琶记》 资料辑佚
下载PDF
南戏剧本的舞台传播形态 被引量:2
4
作者 俞为民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11-18,共8页
南戏剧本的舞台传播有全本、删节本、折子戏等多种形态,适合了不同观众的观赏需求。全本演出的故事情节丰富,但演出时间长,容易使观众产生观赏疲劳;删节本删去原作的一些过场戏或与次要人物有关的场次,但仍保持着原本情节结构的完整性,... 南戏剧本的舞台传播有全本、删节本、折子戏等多种形态,适合了不同观众的观赏需求。全本演出的故事情节丰富,但演出时间长,容易使观众产生观赏疲劳;删节本删去原作的一些过场戏或与次要人物有关的场次,但仍保持着原本情节结构的完整性,既节省了舞台时间,又保持了原作的框架。折子戏不顾及原作情节结构的完整性,从原作中选摘部分场次,所选的折子更重视舞台表演技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戏剧本 舞台传播 全本 删节本 折子戏
下载PDF
从《张协状元》曲调格律看早期南戏的律化倾向 被引量:1
5
作者 刘芳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34-45,共12页
一般认为,早期民间南戏的曲调并无格律,而从《张协状元》的曲调格律分析可以看出,近三分之一的曲调基本符合格律要求,近半数的曲调在创作时具有格律意识。在唱出场引子时、有才学的脚色演唱时、抒发人物内心情感时,早期南戏往往选择有... 一般认为,早期民间南戏的曲调并无格律,而从《张协状元》的曲调格律分析可以看出,近三分之一的曲调基本符合格律要求,近半数的曲调在创作时具有格律意识。在唱出场引子时、有才学的脚色演唱时、抒发人物内心情感时,早期南戏往往选择有格律的曲调进行创作。这些格律范式不仅仅来自于成熟的词调谱式,也是书会文人创作时对字声规律的运用和总结,一方面体现了民间曲调在南戏中的律化倾向,一方面也为文人南戏的律化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协状元》 曲调格律 早期南戏 律化
下载PDF
南戏《破窑记》版本考述 被引量:1
6
作者 俞为民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12-23,共12页
现存的明刊(钞)本《破窑记》皆对元本在曲调与曲文以及故事情节上作了改动,而各刊本之间也有差异,其中富春堂本产生的年代较李评本早,与元本相同或相近的曲调与曲文,较李评本多。李评本增加了"夫人看女""吕蒙正数罗汉&qu... 现存的明刊(钞)本《破窑记》皆对元本在曲调与曲文以及故事情节上作了改动,而各刊本之间也有差异,其中富春堂本产生的年代较李评本早,与元本相同或相近的曲调与曲文,较李评本多。李评本增加了"夫人看女""吕蒙正数罗汉""刘千金辞窑"等情节。钞本《彩楼记》(简称钞本),是早期南戏《破窑记》的改编本,对原作作了较大的压缩,并增强了舞台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戏《破窑记》 富春堂本 李评本 钞本《彩楼记》
下载PDF
永嘉昆剧与海盐腔 被引量:6
7
作者 叶长海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22-27,共6页
戏曲史家通常认为浙江温州(永嘉)是宋元南戏的故乡,在中国戏曲的起源形成和发展史上,温州有其特殊地位。南戏在温州一带产生后,很快就传播到浙江各地及邻近的江苏、福建许多地区,并且出现了以这些地方为名的各种声腔,其中最早的是海盐... 戏曲史家通常认为浙江温州(永嘉)是宋元南戏的故乡,在中国戏曲的起源形成和发展史上,温州有其特殊地位。南戏在温州一带产生后,很快就传播到浙江各地及邻近的江苏、福建许多地区,并且出现了以这些地方为名的各种声腔,其中最早的是海盐腔。海盐腔滥觞于宋末而盛行于明代嘉隆以前,一度成为一切南唱的代表。昆山腔崛起以后,海盐腔仍在各地上演。现在"永嘉昆腔"中称为"九搭头"的各类早期南曲曲牌,可能就是海盐腔的遗音。与"永嘉昆剧"相类似的,尚有浙西金华一带的义乌"草昆"、浙东台州一带的"黄岩昆"及浙东、浙西"三合班"里的一些早期南曲曲牌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戏 永嘉昆剧 海盐腔
下载PDF
明初南戏考论 被引量:2
8
作者 俞为民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11-21,共11页
明初是南戏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明初南戏剧目现有42种全本流存,34种尚有散出或零曲流存,29种全本已佚。明初南戏有文人南戏与民间南戏之分,文人南戏在思想内容上具有重理化的倾向,语言典雅文采;民间南戏体现了下层百姓的爱憎观与审美观... 明初是南戏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明初南戏剧目现有42种全本流存,34种尚有散出或零曲流存,29种全本已佚。明初南戏有文人南戏与民间南戏之分,文人南戏在思想内容上具有重理化的倾向,语言典雅文采;民间南戏体现了下层百姓的爱憎观与审美观,语言本色,形式朴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初南戏 剧目存佚 文人南戏 民间南戏
下载PDF
论南戏和北曲杂剧在形式体制上的差异及原因 被引量:4
9
作者 穆海亮 《殷都学刊》 2005年第4期60-63,共4页
南戏和北杂剧同为我国最早成熟的戏曲样式,却在艺术体制上存在显著的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既有客观方面的,也有主观方面的。客观方面,二者所处地域不同,所继承的历史传统和吸收借鉴的艺术成分及借鉴方式也就不尽相同;主观方面,二者... 南戏和北杂剧同为我国最早成熟的戏曲样式,却在艺术体制上存在显著的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既有客观方面的,也有主观方面的。客观方面,二者所处地域不同,所继承的历史传统和吸收借鉴的艺术成分及借鉴方式也就不尽相同;主观方面,二者的创作主体身份不同,其创作目的必然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戏 北杂剧 体制差异 艺术继承 创作主体
下载PDF
明代湖南戏剧创作浅论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奇玉 李建武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51-54,共4页
明代 ,湖南戏剧创作尚处于兴起阶段 ,出现了一位重要的南杂剧作家———许潮。他的杂剧合集《泰和记》大都取材于历史文人典故 ,借以抒情 ,寄托理想。其戏曲艺术的主要成就在于对元杂剧体制进行的全面革新 ,促成了明代杂剧创作的再度繁... 明代 ,湖南戏剧创作尚处于兴起阶段 ,出现了一位重要的南杂剧作家———许潮。他的杂剧合集《泰和记》大都取材于历史文人典故 ,借以抒情 ,寄托理想。其戏曲艺术的主要成就在于对元杂剧体制进行的全面革新 ,促成了明代杂剧创作的再度繁荣。他与另两位戏剧作家龙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湖南戏剧 创作 《泰和记》 许潮 杂剧
下载PDF
明人“传奇”称名的观念基础及其渊源 被引量:1
11
作者 徐大军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67-71,103,共6页
南戏发展到明代,出现了创作上的分化———重伎艺性的民间南戏和重文学性的文人南戏。历史上,“南戏”(“戏文”)这一称名包含了文人阶层对艺人们伎艺性扮演行为的习惯认识,它不足以体现文人的文学性剧作的价值和品格,故明代文人阶层意... 南戏发展到明代,出现了创作上的分化———重伎艺性的民间南戏和重文学性的文人南戏。历史上,“南戏”(“戏文”)这一称名包含了文人阶层对艺人们伎艺性扮演行为的习惯认识,它不足以体现文人的文学性剧作的价值和品格,故明代文人阶层意图以“传奇”称名来体现其剧作的文学内涵,以区别于艺人们的伎艺性南戏。这一改称反映出文人阶层对文人南戏价值品格的认定,而选用“传奇”称名也有其文学渊源和戏剧观念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奇 南戏 伎艺性 文学性 戏剧观念
下载PDF
女性自我意识的缺失与儒家文化——从高明的《琵琶记》和南戏“四大传奇”谈起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菊艳 《大连大学学报》 2004年第5期55-57,共3页
南戏的代表作品有高明的《琵琶记》和"四大传奇",其中反映出女性自我意识严重缺失,具体表现为:作品塑造了女性的依附人格,主张应为男性做自我牺牲;女性缺乏自我抗争精神,面对磨难选择了逆来顺受的人生态度;还表现为恪守封建... 南戏的代表作品有高明的《琵琶记》和"四大传奇",其中反映出女性自我意识严重缺失,具体表现为:作品塑造了女性的依附人格,主张应为男性做自我牺牲;女性缺乏自我抗争精神,面对磨难选择了逆来顺受的人生态度;还表现为恪守封建妇德与女性"话语权"的失语。这种现象的形成,与儒家文化的影响有极大关联,受其影响而产生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压抑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明 《琵琶记》 南戏 古典戏曲 《荆钗记》 《刘知远白免记》 《拜月亭》 《杀狗记》 女性意识 自我意识 儒家文化
下载PDF
南戏声腔的流变与地方戏的产生 被引量:1
13
作者 包建强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22-28,61,共8页
在南戏发展史上,声腔演变是个显著而颇受争议的问题。戏曲声腔不指单纯的乐音之腔,而指乐音和语音合一的腔。一种声腔流布到其它地方后,结合所到地域的方言、俗语、风俗等,逐渐发生变化,形成新的声腔。新声腔的产生是新地方戏产生的标... 在南戏发展史上,声腔演变是个显著而颇受争议的问题。戏曲声腔不指单纯的乐音之腔,而指乐音和语音合一的腔。一种声腔流布到其它地方后,结合所到地域的方言、俗语、风俗等,逐渐发生变化,形成新的声腔。新声腔的产生是新地方戏产生的标志。通过史料来追踪南戏声腔的流变过程,以此探求地方戏的产生及其与南戏的渊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戏声腔 流变 地方戏
下载PDF
宋元南戏对元人杂剧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正学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1年第3期44-49,共6页
宋元南戏对元人杂剧产生过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 ,体现在元人杂剧的题材内容、题目正名、宫调名目、曲牌沿用、套曲联缀、集曲格式、角色行当、演唱形式以及“末上首引”等等诸多方面。这些方面的影响 ,或直接 ,或间接 ,或产生于杂剧的... 宋元南戏对元人杂剧产生过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 ,体现在元人杂剧的题材内容、题目正名、宫调名目、曲牌沿用、套曲联缀、集曲格式、角色行当、演唱形式以及“末上首引”等等诸多方面。这些方面的影响 ,或直接 ,或间接 ,或产生于杂剧的创作之时 ,或产生于杂剧的流传之中 ,使今日所见之元人杂剧尽管零碎但却是实实在在地留存着宋元南戏的印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研究 文学影响 宫调 集曲 脚色 南戏 元杂剧 宋代 元代
下载PDF
从《陈三五娘》看闽南文化的特性及其形成原因 被引量:6
15
作者 宋妍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29-33,40,共6页
《陈三五娘》是流行于潮泉两地的经典名剧,在闽南文化圈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力。文章通过分析剧本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语言特色、艺术表现,揭示蕴藏于其中的闽南文化的特性,即闽南文化具有崇儒与远儒、保守与开放、遵礼与反叛、精英情... 《陈三五娘》是流行于潮泉两地的经典名剧,在闽南文化圈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力。文章通过分析剧本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语言特色、艺术表现,揭示蕴藏于其中的闽南文化的特性,即闽南文化具有崇儒与远儒、保守与开放、遵礼与反叛、精英情结与草根意识并存的二元性,是一种二元结构的文化结合体。之所以具有这样的特性,与闽南地区的地理环境、移民历史和剧本本身的传播环境密切相关。《陈三五娘》还体现了闽南文化草根性、边缘性与多元性的特征,二者相互融合,彼此促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泉州梨园戏 《陈三五娘》 闽南文化 文化二元结构
下载PDF
从《南曲九宫正始》看元代南戏曲韵的特点*——《南曲九宫正始》所见“元传奇”用韵考之一 被引量:2
16
作者 武晔卿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28-538,共11页
《南曲九宫正始》是明末清初重要的一部南曲谱,保留了大量的宋元南戏曲文,对这些曲文进行考察,可以窺探宋元南戏曲韵的特点,为曲韵的全面研究奠定基础。根据"主、次韵位"说的基本原则,明确《正始》"元传奇"的韵位... 《南曲九宫正始》是明末清初重要的一部南曲谱,保留了大量的宋元南戏曲文,对这些曲文进行考察,可以窺探宋元南戏曲韵的特点,为曲韵的全面研究奠定基础。根据"主、次韵位"说的基本原则,明确《正始》"元传奇"的韵位确定方法,并据以系连韵脚字,以《中原音韵》为参照系总结宋元南戏曲文的押韵情况;从中概括规律,对各种合韵现象作出解释。印证了前人关于南戏曲韵特点的论述,并总结为六大特点。补述了未曾引起前人广泛注意的六种特殊通叶类型,正是由于这些既不符合《中原音韵》,又不符合吴语特点的特殊通叶,使得南戏的用韵显得"杂乱";结合南戏历史上与福建的密切关系,对这些特殊通叶的成因做了探究,认为是福建方音的一种流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曲九宫正始》 “元传奇” 曲韵 特点
下载PDF
宋元五大南戏在近代地方戏中的流传 被引量:1
17
作者 俞为民 《文化艺术研究》 2009年第4期106-116,共11页
《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琵琶记》等五大南戏,是我国古代戏曲史上的经典之作,近代随着各种地方戏的兴起,五大南戏便成为各地方戏的传统剧目,民间艺人在故事情节、表演形式上,都对其作了丰富与改善,使得这五... 《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琵琶记》等五大南戏,是我国古代戏曲史上的经典之作,近代随着各种地方戏的兴起,五大南戏便成为各地方戏的传统剧目,民间艺人在故事情节、表演形式上,都对其作了丰富与改善,使得这五大经典剧目能在近代的戏曲舞台上继续流传,为广大民众所喜闻乐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大南戏 地方戏 故事情节 曲体
下载PDF
文化生态视角下的闽南文学 被引量:1
18
作者 骆婧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97-106,共10页
"闽南文学"是由闽南民系创造,以语言文字为载体进行传承的艺术样式。由文化生态角度入手,可从两个维度考察闽南文学:首先强调"大视野",通过考察文学与信仰、风俗、民间艺术、社会组织等的互动关系,揭示闽南文学发... "闽南文学"是由闽南民系创造,以语言文字为载体进行传承的艺术样式。由文化生态角度入手,可从两个维度考察闽南文学:首先强调"大视野",通过考察文学与信仰、风俗、民间艺术、社会组织等的互动关系,揭示闽南文学发展的根本动力;其次强调"动态性",纵向上关注中原文化对闽南文学的深远影响,横向上兼顾民系各个传播区之间的差异与联系,从中归纳其变迁的基本规律。以戏曲文学为例,"泉腔"戏文经历了由南戏本土化到原创剧目乃至跨地域传播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南文学 文化生态 泉腔戏文
下载PDF
“南戏”名称考略 被引量:1
19
作者 徐顺平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24-30,共7页
“南戏”之称始于元。对“南戏”在产生流传过程中出现的不同名称及其变化进行了分析考证。综述评判诸家之说,重新归纳“南戏”的定义。
关键词 南戏 戏文 温州(永嘉)杂剧 传奇
下载PDF
南戏《琵琶记》在日本的翻译与研究
20
作者 张真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13-22,共10页
南戏《琵琶记》早在江户时代就传入日本,并已经出现了译本。到了日本近代学术转型以后,翻译、注释等传统形式仍在持续,既有梗概,也有节译;既有训译,也有日译;既有译而不注,也有既译且注,一时颇为热闹。其译注者都是名著一时的人物:盐谷... 南戏《琵琶记》早在江户时代就传入日本,并已经出现了译本。到了日本近代学术转型以后,翻译、注释等传统形式仍在持续,既有梗概,也有节译;既有训译,也有日译;既有译而不注,也有既译且注,一时颇为热闹。其译注者都是名著一时的人物:盐谷温、铃木虎雄、幸田露伴、川临风、西村天囚、宫原民平等。而另一方面,现代专题论文论著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并逐渐大擅其场,19世纪末便已在南戏及《琵琶记》研究上执其先鞭,其中尤以森槐南的研究最具开创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戏 《琵琶记》 日本 翻译 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