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阳汉画所见汉代丧葬观念与宗教文化特征
1
作者 岳岭 金爱秀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4期1-10,共10页
南阳汉画中有大量涉及宗教信仰的题材内容,是反映汉代宗教文化最直观、最全面的资料。南阳汉画本身就是具有宗教色彩的丧葬艺术表达形式,是汉代丧葬观念意识的生动体现。它以追求长生不老、得道成仙为目的,展示了汉代人为死后世界臆造... 南阳汉画中有大量涉及宗教信仰的题材内容,是反映汉代宗教文化最直观、最全面的资料。南阳汉画本身就是具有宗教色彩的丧葬艺术表达形式,是汉代丧葬观念意识的生动体现。它以追求长生不老、得道成仙为目的,展示了汉代人为死后世界臆造的一系列虚幻的宗教意象,是一种“天国的幻想”。其具备的多神崇拜和兼容并蓄的多元化特征,既反映了汉代宗教对原始宗教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又体现了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南阳汉画对于了解汉代宗教文化的时代特点和发展演变以及汉代人的思维方式、文化观念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阳汉画 民间信仰 丧葬文化 多元文化认同
下载PDF
南阳汉代画像石墓分区研究
2
作者 卜友常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17-120,共4页
全国汉代画像石的分布分为五个区,其中南阳汉代画像石属于二区。该区的汉代画像石分布之广,已经超越了南阳的地理范围。其广泛分布于整个南襄隘道,呈现出以南阳市为中心,南北长约400千米,东西宽约150千米的广阔地理空间内。在这个区域内... 全国汉代画像石的分布分为五个区,其中南阳汉代画像石属于二区。该区的汉代画像石分布之广,已经超越了南阳的地理范围。其广泛分布于整个南襄隘道,呈现出以南阳市为中心,南北长约400千米,东西宽约150千米的广阔地理空间内。在这个区域内,画像石也有着诸多差异,即以唐河县湖阳镇为中心的一区、以南阳市宛城区为中心的二区和以方城县城关镇为中心的三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阳汉代画像石 考古分区 艺术特征
下载PDF
新莽至东汉初年南阳汉画中的门吏服装考
3
作者 张珊珊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4期19-25,共7页
新莽至东汉初年的南阳陈棚彩绘画像石墓中出现了大量的门吏形象,反映了南阳地区这一时期不同身份门吏的服装特点。根据门吏所持物品不同,可将其分为拥盾门吏、执笏门吏、执戟门吏、执棨戟门吏、执金吾门吏和拥彗门吏。拥盾门吏多为门亭... 新莽至东汉初年的南阳陈棚彩绘画像石墓中出现了大量的门吏形象,反映了南阳地区这一时期不同身份门吏的服装特点。根据门吏所持物品不同,可将其分为拥盾门吏、执笏门吏、执戟门吏、执棨戟门吏、执金吾门吏和拥彗门吏。拥盾门吏多为门亭长,戴武弁大冠;执笏门吏多为门大夫,戴进贤冠;执戟门吏与执棨戟门吏为郎官形象,戴武弁大冠;拥彗门吏为门卒,戴赤色平上帻;执金吾门吏为执金吾,戴赤色介帻。门亭长等皆为汉代门者,因此在汉画像中多以门吏形象出现在墓门或门柱上,以起到宿卫亡灵的作用。其服装亦与各自的身份相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吏 南阳汉画像石 门亭长 郎官 执金吾
下载PDF
陕西咸阳茂苑小区一期汉墓发掘简报
4
作者 谢高文 刘卫鹏(摄影/执笔) +4 位作者 王长虹(摄影/绘图/执笔) 武杰(摄影/绘图/执笔) 魏嘉黎(摄影/执笔) 邱雅暄(绘图) 谢雪菲(绘图)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56,共6页
2021年9月至2022年1月,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在咸阳茂苑小区一期范围内发掘汉代墓葬百余座。其中M1、M9和M49为竖穴墓道单室土洞墓,单人仰身直肢葬,年代从西汉晚期到新莽时期,随葬有陶器、漆器、铜牌饰、石祖及幼布三百、差布五百等... 2021年9月至2022年1月,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在咸阳茂苑小区一期范围内发掘汉代墓葬百余座。其中M1、M9和M49为竖穴墓道单室土洞墓,单人仰身直肢葬,年代从西汉晚期到新莽时期,随葬有陶器、漆器、铜牌饰、石祖及幼布三百、差布五百等王莽货币,推测墓主为居住于茂陵邑南部郊区的普通民众。这为探索西汉中晚期至新莽时期关中地区墓葬形制、丧葬习俗提供了新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省咸阳市 汉代墓葬 石祖 王莽钱币
下载PDF
陕西清涧桑树坪汉代墓葬发掘简报
5
作者 闫宏东(摄影) 申宝发(绘图) +1 位作者 何家欢(绘图/摄影) 郝志国(摄影/执笔) 《文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49,共17页
榆林市文物保护研究所于1996年和2001年两次对榆林市清涧县桑树坪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共清理汉代墓葬21座,墓葬年代大致为西汉时期,延续时间较长,应属于平民墓葬。其葬俗葬制、随葬器物等方面体现出一定地域特色。这批墓葬为探讨陕北地... 榆林市文物保护研究所于1996年和2001年两次对榆林市清涧县桑树坪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共清理汉代墓葬21座,墓葬年代大致为西汉时期,延续时间较长,应属于平民墓葬。其葬俗葬制、随葬器物等方面体现出一定地域特色。这批墓葬为探讨陕北地区西汉时期丧葬习俗和物质文化提供了具有一定价值的新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清涧 西汉 木椁墓 石室墓
下载PDF
对汉代画像石中射箭技艺的考察 被引量:8
6
作者 刘朴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2-83,共12页
采用资料收集、文献查阅、实地考察、图像和古文献资料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有射艺图像的汉画像石进行研究。将收集的158幅有关射艺的图像分为狩猎图、战争图、射艺的练习图、蹶张图、出行图、历史故事图、持弓舞蹈图、武器库图、谒见... 采用资料收集、文献查阅、实地考察、图像和古文献资料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有射艺图像的汉画像石进行研究。将收集的158幅有关射艺的图像分为狩猎图、战争图、射艺的练习图、蹶张图、出行图、历史故事图、持弓舞蹈图、武器库图、谒见图九类。发现狩猎图和出行图数量较多。其分布地域也广,其他图处于不均分布状态。通过对九类图像动作的分析,确定了汉代弓射有立射、蹲射、折腰射、弓步射、转身背射、坐射、步行射、跑步射、骑射九种动作方式。弩射有立式和坐式引弩法,其射的方式有徒步弩射和骑马弩射及牛车弩射三种类型。另外,还探明了弓和矢的携带方法及弓和弩的收藏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画像石 弓弩 骑射 墓室 分布
下载PDF
对汉代弓射技艺的研究——从汉画像石资料看汉代弓箭练习的各种动作 被引量:4
7
作者 刘朴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4-28,共5页
据汉代文献记载,汉代盛行射艺,但是由于历史文献多是对人物记述,故对射艺的具体细节未做详细描述,因而汉代弓射的动作及技术细节是一个千古之谜。通过汉画像石文物资料考察法和古文献资料研究法,揭示了汉代弓射分为徒步射和骑射两种。... 据汉代文献记载,汉代盛行射艺,但是由于历史文献多是对人物记述,故对射艺的具体细节未做详细描述,因而汉代弓射的动作及技术细节是一个千古之谜。通过汉画像石文物资料考察法和古文献资料研究法,揭示了汉代弓射分为徒步射和骑射两种。徒步弓射动作方式有立射、蹲射及跪射、折腰射、弓步射、转身背射、坐射、步行射和跑步射9种,骑射有静止的骑射和行进中的骑射两种方式。徒步和骑射的方向主要有向下、向前、向后等。射的目标有静止和移动两类。另外,弓射内容在汉画像石的狩猎图中多有发现,证明狩猎是弓射练习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射 汉代 汉画像石 徒步射 骑射
下载PDF
汉画像砖石的考古学释读 被引量:3
8
作者 周学鹰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5-67,共13页
本文从全新的角度释读汉画像砖石,指出正确认识汉画像砖石的四原则:一是三维空间的角度,即从空间场景或"透视"的角度,来解读汉画像砖石;二是"自下而上,自右而左"的顺序,甚或是自下而上、自右而左的"连环画式&q... 本文从全新的角度释读汉画像砖石,指出正确认识汉画像砖石的四原则:一是三维空间的角度,即从空间场景或"透视"的角度,来解读汉画像砖石;二是"自下而上,自右而左"的顺序,甚或是自下而上、自右而左的"连环画式"(或称"过程式")的解读顺序;三是整体思维的观念,包括画面局部、各块画像砖石、画像砖石与墓葬建筑之间,以及墓葬、祠堂、汉阙等墓葬建筑组合等;四是综合考察法,应联系汉代人们的生活习俗、哲学观念、思想认识、社会经济发展、当时的建筑技术水平等,结合古代文献,尤其应密切联系当前的考古学成果等加以综合考察。文章结合古代典籍、考古发掘实物资料和现代论著等,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学 艺术史 汉代建筑 汉画像砖石
下载PDF
南阳汉画像中人物形式的程式化进程 被引量:1
9
作者 邢鹏飞 顾光辉 《艺术探索》 2010年第4期16-19,共4页
南阳汉画像在艺术表现层面有着很强的程式化特征,其中人物形式是典型代表。文章以人物的艺术表现形式为主要内容,予以社会内容层面的解释,从人物的大小比例程式化、画面空间配置程式化、图形表现视角程式化和表现技法程式化(夸张、变形... 南阳汉画像在艺术表现层面有着很强的程式化特征,其中人物形式是典型代表。文章以人物的艺术表现形式为主要内容,予以社会内容层面的解释,从人物的大小比例程式化、画面空间配置程式化、图形表现视角程式化和表现技法程式化(夸张、变形)等四个方面,分析人物形式的程式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阳汉画像 人物形式 程式化
下载PDF
从汉画看汉代南阳建筑风格和特征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强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59-65,共7页
汉代是我国建筑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两汉四百年的相对稳定,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帝王将相、达官显贵纷纷修建宫殿、苑囿和宅院。在建筑组合和结构处理上日臻完善,形成了中国民族建筑和独特风格,直接影响了中国两千年来民族建筑的发展... 汉代是我国建筑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两汉四百年的相对稳定,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帝王将相、达官显贵纷纷修建宫殿、苑囿和宅院。在建筑组合和结构处理上日臻完善,形成了中国民族建筑和独特风格,直接影响了中国两千年来民族建筑的发展。然而至今大多数已不复存在,而保存下来的南阳汉代画像石墓、汉代画像砖墓、汉代建筑陶明器、汉画图像则为研究汉代建筑的结构、风格和功能提供了直观的形象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阳 汉画图像 建筑结构和风格
下载PDF
南阳麒麟岗汉画像石墓人物画像的审美意蕴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芬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50-153,160,共4页
本文从南阳麒麟岗汉画像石墓产生的时代和地理背景入手,对此墓人物画像的艺术形式的特征展开论述,探析其画像的审美内涵,考察此墓人物画像的艺术价值。同时,在对南阳麒麟岗汉画像石墓人物画像审美内涵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揭示其对后世魏... 本文从南阳麒麟岗汉画像石墓产生的时代和地理背景入手,对此墓人物画像的艺术形式的特征展开论述,探析其画像的审美内涵,考察此墓人物画像的艺术价值。同时,在对南阳麒麟岗汉画像石墓人物画像审美内涵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揭示其对后世魏晋画风的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阳麒麟岗 汉画像石墓 人物画像 审美意蕴
下载PDF
石与木,死对生的纪念--从中国西南崖墓读图研究看石质空间对木构空间的转译与创新 被引量:4
12
作者 冯棣 文艺 黄沁雅 《新建筑》 2020年第4期123-127,共5页
石头如何仿木构是中国建筑史研究的重点,因为几乎小半部中国木构建筑史都需要石木佐证研究才能完成。以中国营造学社已有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和前提,对西南地区的汉代石质建筑遗存展开研究,揭示出石头仿木语言体系中,因环境、结构、功能不... 石头如何仿木构是中国建筑史研究的重点,因为几乎小半部中国木构建筑史都需要石木佐证研究才能完成。以中国营造学社已有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和前提,对西南地区的汉代石质建筑遗存展开研究,揭示出石头仿木语言体系中,因环境、结构、功能不同而带来的空间表达差异,以及石质空间对木构空间的仿译与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石质建筑遗存 崖墓 西南 岩凿 汉代木构
下载PDF
从汉画“牛虎戏”论汉代南阳地域文化的交融性 被引量:1
13
作者 金爱秀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37-40,共4页
南阳汉画是汉代流行在南阳地区贵族、地主、商人阶层间的一种墓葬装饰艺术,是南阳本地传统文化和春秋战国时期楚、巴蜀、中原文化等长期融合的结晶。汉画"牛虎戏"图像充分体现了这种交融:牛作为辟邪神兽映射出南阳地方文化因... 南阳汉画是汉代流行在南阳地区贵族、地主、商人阶层间的一种墓葬装饰艺术,是南阳本地传统文化和春秋战国时期楚、巴蜀、中原文化等长期融合的结晶。汉画"牛虎戏"图像充分体现了这种交融:牛作为辟邪神兽映射出南阳地方文化因素,白虎作为辟邪图案映射出巴文化因素,熊作为辟邪图案映射出楚文化因素。文化交融是南阳地域文化形成的基础,南阳的地理位置、人口的流动性以及发达的商贸经济和特殊的政治地位是这种文化交融的基础,正是这种交融促成了南阳文化的个性和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画 牛虎戏 南阳 文化 交融性
下载PDF
河北定县北庄汉墓题铭的整理 被引量:2
14
作者 何慕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37-43 53,53,共8页
河北定县北庄汉墓的墓石题铭记录了丰富的地名和人名,对于研究东汉中山国疆域政区有重要意义。遗憾的是,原发掘报告只公布了一部分题铭。整理北庄汉墓全部能辨认字迹的题铭,在原发掘报告和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作出436块墓石的释文,比原报... 河北定县北庄汉墓的墓石题铭记录了丰富的地名和人名,对于研究东汉中山国疆域政区有重要意义。遗憾的是,原发掘报告只公布了一部分题铭。整理北庄汉墓全部能辨认字迹的题铭,在原发掘报告和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作出436块墓石的释文,比原报告的174条释文又增加了200多条,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庄汉墓 题铭 东汉 中山国
下载PDF
西域草原石刻对汉墓石雕的影响——以霍去病墓前石雕为例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志炜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77-79,共3页
西汉墓前石雕质朴自然,气魄沉雄博大,与中原传统的造型方式有明显的差异,显现出较少的艺术传承性。该文拟以霍去病墓前石雕为例,从题材、摆放方式、艺术手法等方面论述西域欧亚草原石刻对西汉墓前石雕造型观念的影响,说明西汉在平定匈... 西汉墓前石雕质朴自然,气魄沉雄博大,与中原传统的造型方式有明显的差异,显现出较少的艺术传承性。该文拟以霍去病墓前石雕为例,从题材、摆放方式、艺术手法等方面论述西域欧亚草原石刻对西汉墓前石雕造型观念的影响,说明西汉在平定匈奴、外通西域的过程中,艺术上不断地吸收欧亚草原文化的营养,形成了独特的石雕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石刻 汉墓石雕 霍去病
下载PDF
汉代“四神”画像论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牛天伟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114-122,共9页
"四神"是指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这四种祥瑞动物。"四神"在全国各地发现的汉画像中多有表现,关于它的起源、方位以及宗教功能等问题,早已有专家学者进行过论述,但尚存在不少分歧和争议,本文试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 "四神"是指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这四种祥瑞动物。"四神"在全国各地发现的汉画像中多有表现,关于它的起源、方位以及宗教功能等问题,早已有专家学者进行过论述,但尚存在不少分歧和争议,本文试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再作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画像 四神 方位 功能
下载PDF
南阳汉画像石的构图美学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照金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05年第5期16-17,共2页
南阳汉画像石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列于同类艺术品中,它构图凝练概括,散点透视、置陈布势,意象造型、充实灵动,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使南阳汉画像石产生了强烈的力量感、运动感和生命感,研究它的构图美学,有助于我们继承发扬祖国的传统艺术。
关键词 构图 美学 汉画 南阳
下载PDF
石盘汉墓画像石断代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孔令忠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135-137,共3页
石盘汉墓彩绘画像石的发现,改变了晋陕两地画像石艺术形式的传统观念,再次拓展了对中国汉代画像石艺术全貌的认识。对该墓葬较为确切的纪年判断,关系到对该地区画像石风格特征、演变规律的研究,也关系到汉代彩绘画像石在中国古代美术发... 石盘汉墓彩绘画像石的发现,改变了晋陕两地画像石艺术形式的传统观念,再次拓展了对中国汉代画像石艺术全貌的认识。对该墓葬较为确切的纪年判断,关系到对该地区画像石风格特征、演变规律的研究,也关系到汉代彩绘画像石在中国古代美术发展过程中的位置等问题的研究。石盘墓的断代,其发掘报告中说得较为宽泛,"约在东汉桓帝、灵帝之间"。运用图像语言比较的方式进行分析,该墓画像石的图像结构与造型特征,均与桓帝和平元年画像石相去甚远,而与灵帝建宁四年、熹平四年时相近。因此,石盘墓的完成年代应该就在175年前后的数年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盘汉墓 彩绘画像石 朱雀铺首图像 蔓草纹图像 断代
下载PDF
南阳汉画像石乐舞题材的双向审美效应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蕊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04年第3期16-18,共3页
南阳汉画像石中的乐舞题材画像,是汉画像石刻与汉乐舞两种艺术在形式与内在意义上的叠合,由此形成了两种各不相同的艺术形式的双向审美效应。在画像石刻有限的空间中展示乐舞最美的造型,使南阳汉画像石刻达到了美的极致;时间性与空间性... 南阳汉画像石中的乐舞题材画像,是汉画像石刻与汉乐舞两种艺术在形式与内在意义上的叠合,由此形成了两种各不相同的艺术形式的双向审美效应。在画像石刻有限的空间中展示乐舞最美的造型,使南阳汉画像石刻达到了美的极致;时间性与空间性、动态美与静态形的融合,共同的造型特征的完美体现,使乐舞的瞬间经典动作借助画像石刻得到了夸张的宣扬与永久的留存,从一种消失性的艺术变为留传性的艺术,并为现代舞蹈艺术的创作提供了创造灵感与源泉。它以自身特殊的方式,传达着民族文化精神,透露着民族审美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阳汉画像 石乐舞 双向审美效应 石刻 美学 造型
下载PDF
论中唐碑志文之题 被引量:1
20
作者 严春华 《唐都学刊》 2006年第6期39-43,共5页
中唐碑志文在题式上的变化是碑志文研究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从总体上概述中唐碑志文题式的特点,然后具体从妇女碑志之题,僧、道碑志之题等方面分别展开深入探讨,可以揭示各类碑志文题式之特点,从而展现碑志文题式的概况。
关键词 题式 中唐 神道碑 墓志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