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年份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国两晋南北朝对南中地区经济治理考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林浩 龙希国 +1 位作者 刘玉 李豫潞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8-50,共13页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以云南为主的南中地区与内地已形成不可分割政治经济体。但仅有对南中地区的政治、军事治理而没有对经济治理的考察和讨论,难以全面反映和总结治理的总体情况和经验教训。本文按照各政权控制南中的历史时序,以南中...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以云南为主的南中地区与内地已形成不可分割政治经济体。但仅有对南中地区的政治、军事治理而没有对经济治理的考察和讨论,难以全面反映和总结治理的总体情况和经验教训。本文按照各政权控制南中的历史时序,以南中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状态、各政权对南中地区的政治、军事治理为基础,横向主要从郡县民、大姓、少数民族及经济部门四个方面,纵向主要从组织形态和制度安排(包括贡纳、赋税、兵役、徭役制度)等方面,考察和讨论了各政权全国性一般经济治策在南中地区的执行,在南中地区的实行的特殊经济治策,及其这些治策对南中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本文认为,尽管内地政权更迭频繁、战乱不断,各政权在南中难以实施更加深入的经济治理,大姓长期实际控制南中部分地区,对内地各政权的经济治理有一定干扰,但各政权一般性经济政策在南中总体上仍得到执行,并且顾及了南中特别是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但其中"汉重夷轻"的赋役政策及对大姓荫户的限制又成为汉民"夷化"的经济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两晋南北朝 经济治理 南中
下载PDF
汉唐间南中地域社会政治格局与权力结构的嬗变——以“夷帅”“长吏”“大姓”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5
2
作者 尹建东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1-60,共10页
汉唐间南中地区在王朝政治版图中的"边缘性",以及在政治统治中"夷汉分治"局面的长期存在,客观上造成了该区域政治格局的多变性和权力结构的多元化特点。文章以此为切入点,通过对"羁縻体制下的‘长吏’与‘夷帅... 汉唐间南中地区在王朝政治版图中的"边缘性",以及在政治统治中"夷汉分治"局面的长期存在,客观上造成了该区域政治格局的多变性和权力结构的多元化特点。文章以此为切入点,通过对"羁縻体制下的‘长吏’与‘夷帅’"、"以大姓为中心的权力关系与地方政治博弈"以及"爨氏统治时期南中地方政治及权力结构的变化特点"等问题的探讨,形成了以下观点:一、在该区域内部,国家权力相对缺失,地方社会秩序的建立多有赖于包括土著人群在内的各种地方势力,遂造成政治控制方式的多元化,社会关系网络也呈现出强烈的边缘性。这使得不同历史时期南中地方政治体系与政治格局始终随着王朝统治力量的强弱及"华夏边缘"的"漂移"而发生变化。二、最能体现上述变化特点的莫过于特定历史环境下三种地方政治势力"夷帅""长吏""大姓"之间的权力关系及其多变性,他们之间多层次的互动关系也构成了这一时期南中地域社会政治变迁的主要内容。三、从历代王朝对南中地区治理方式的演变过程来看,虽然各个时期的治边策略各有侧重并几经反复,但总体上呈现出来的是由紧到松、由直接到间接的阶段性变化特点,从而极大地影响、改变了此后西南边疆的空间结构和地缘关系的发展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中 长吏 夷帅 大姓 权力结构
下载PDF
论南中政区的形成 被引量:2
3
作者 何畏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35-39,共5页
"南中"地名的含义是"(巴蜀)南方的区域",在蜀汉时期正式得名并形成。南中与西南边疆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南中是汉晋时期在西南边疆之中逐渐形成和演变的一个区域。以位于巴蜀以南和"种别域殊"... "南中"地名的含义是"(巴蜀)南方的区域",在蜀汉时期正式得名并形成。南中与西南边疆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南中是汉晋时期在西南边疆之中逐渐形成和演变的一个区域。以位于巴蜀以南和"种别域殊"为标准,这一区域经历"西南夷南部地区"、"西南夷南部郡县"、"益州南部郡县"、"南中"等阶段,在蜀汉时期形成整体,具备总体的地名指称。随着"庲降都督"成为总摄南中的高层准政区,南中区域与政区同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中 区域 政区 庲降都督
下载PDF
略论蜀与滇的文化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黄剑华 《地方文化研究》 2017年第1期59-78,共20页
我国西南地区部族众多,是典型的多民族地区。蜀与滇因为地域相邻,自古以来就关系密切。古蜀可能是西南地区最早创建的一个联盟之国,或称为宗主国。春秋战国时期,古蜀国的东方有巴国与楚国,北方有秦,这些都是当时势力比较强盛的列国。而... 我国西南地区部族众多,是典型的多民族地区。蜀与滇因为地域相邻,自古以来就关系密切。古蜀可能是西南地区最早创建的一个联盟之国,或称为宗主国。春秋战国时期,古蜀国的东方有巴国与楚国,北方有秦,这些都是当时势力比较强盛的列国。而在同时期的西南夷区域,夜郎与滇等依然是小邦,或者是"邑聚"之类的部族。古蜀国通过商贾与周边少数民族进行贸易以获取资源,此类商贸活动既有短程也有远程,产自于古蜀国的丝绸、青铜器、巴蜀的盐巴,以及其他很多物品,便通过商贸输入了滇国和西南夷地区,有些物品甚至经过远程贸易辗转贩卖到了南亚和中亚。与此同时,古蜀国成熟而高超的青铜铸造技术,也在商周之后随着商贸传入了滇国和西南夷地区。汉武帝大力经略西南夷,到东汉时期西南丝路已成为重要国际通道;后诸葛亮平定南中,有效地促进了汉族和西南各族的团结与融合,其意义是非常深远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蜀 西南夷 滇国 酋邦 南中 地域文化 民族融合
下载PDF
政治因素对区域形成与演变的影响:基于汉晋南中的讨论
5
作者 何畏 《昆明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31-36,共6页
西南边疆在两汉时逐渐形成了一个人文地理区域,至蜀汉时形成了南中这一政治地理区域。两者范围重合。之后南中在蜀汉两晋时与高层政区重合同一,并随其范围的变化而变化,而与相对稳定的西南边疆不再重合。这一现象的发生与当时全国政治... 西南边疆在两汉时逐渐形成了一个人文地理区域,至蜀汉时形成了南中这一政治地理区域。两者范围重合。之后南中在蜀汉两晋时与高层政区重合同一,并随其范围的变化而变化,而与相对稳定的西南边疆不再重合。这一现象的发生与当时全国政治形势有关。由于政治形势而产生的中原王朝治理边疆区域的战略需要,以及因此而产生的区域划分行为,集中反映在政区特别是高层政区的设置与变迁上,同时政区本身对区域也有固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边疆 汉晋时期 南中 人文地理区域 政治地理区域 政治因素
下载PDF
浅析汉晋时期汉文化对南中地区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陈芳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117-124,共8页
通过对比南中地区在汉政府开发西南夷前后的考古学文化,探讨汉晋时期南中各地的考古学文化及其特征。
关键词 南中地区 汉晋时期 考古学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