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纳帕海17Ka的植硅体记录以及环境意义
1
作者 何志兴 郭姝雯 +1 位作者 吴璇 谢曼平 《当代化工研究》 2023年第7期75-78,共4页
地处中国滇西北横断山脉中段的纳帕海受印度季风和高原季风的共同影响,气候复杂多变,利于研究南亚季风和东亚季风的耦合关系。本文从植硅体角度对香格里拉纳帕海湖芯钻孔(ZD981)0~6.35m部分进行古气候研究,得到了一系列环境气候信息,结... 地处中国滇西北横断山脉中段的纳帕海受印度季风和高原季风的共同影响,气候复杂多变,利于研究南亚季风和东亚季风的耦合关系。本文从植硅体角度对香格里拉纳帕海湖芯钻孔(ZD981)0~6.35m部分进行古气候研究,得到了一系列环境气候信息,结合已有的AMS14C测年数据,重建纳帕海近17Ka的古气候演化过程,并探讨其变化规律以及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局部环流和地形作用的影响,纳帕海植硅体记录所反映的气候特征与其他地区所重建气候存在明显差异性,17800年以来纳帕海的气候变化主要经过了温凉偏干—温暖—湿热—温—湿热—温凉偏干的6个阶段。该结果丰富了我国西南地区古气候变化、古环境变迁的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硅体 纳帕海 气候变迁 季风作用 古环境
下载PDF
云南纳帕海越冬黑颈鹤日间行为模式与年龄和集群的关系 被引量:32
2
作者 王凯 杨晓君 +2 位作者 赵健林 余红忠 闵龙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4-82,共9页
2006年10月—2007年5月,在云南省西北部纳帕海,采用路线调查结合瞬时扫描行为取样法,对越冬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种群的时间分配及其与年龄、集群和时间的关系进行了观察。结果说明,黑颈鹤越冬活动主要是以觅食为主,占日间时间的(76... 2006年10月—2007年5月,在云南省西北部纳帕海,采用路线调查结合瞬时扫描行为取样法,对越冬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种群的时间分配及其与年龄、集群和时间的关系进行了观察。结果说明,黑颈鹤越冬活动主要是以觅食为主,占日间时间的(76.81±9.1)%。越冬期间黑颈鹤日间行为的节律性较为明显,具有适应高寒气候的特点。集群形式对成鹤的行为有着显著影响,集群和家庭中活动的成鹤在觅食、警戒和争斗中存在显著差异(F1,76=0.27、0.77,U=279,P=0.001—0.000)。年龄是影响鹤群行为的因素之一。幼鹤相比成鹤有较多的觅食时间和休息时间,警戒行为比例较低(F1,76=0.04—2.59,U=188—299,P=0.006—0.000),且不受集群形式的影响。随着越冬期间的早、中、晚3个时期的环境变化,黑颈鹤的时间分配有显著变化(F2,36=4.63—26.54,χ22=5.29—13.68,P=0.0016—0.000)。不同越冬地的黑颈鹤行为存在差异。气候、食物资源和人为影响可能是造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纳帕海 黑颈鹤 时间分配 活动节律 年龄 集群
下载PDF
云南中甸纳帕海16000年以来硅藻植物群的演化及其古环境意义 被引量:4
3
作者 刘占红 谢曼平 +1 位作者 方念乔 冯庆来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5-39,46,共6页
根据云南中甸纳帕海ZD981钻孔上部0~6.37m沉积物中硅藻的丰度、分异度和组合特征,并结合已有的孢粉、粒度分析、磁化率等资料,将16000a以来中甸地区古气候、古环境的演化过程划分为5个阶段:1气候冷湿,水体较深;2气候偏干,水体变浅;3水... 根据云南中甸纳帕海ZD981钻孔上部0~6.37m沉积物中硅藻的丰度、分异度和组合特征,并结合已有的孢粉、粒度分析、磁化率等资料,将16000a以来中甸地区古气候、古环境的演化过程划分为5个阶段:1气候冷湿,水体较深;2气候偏干,水体变浅;3水位有所回升,但波动剧烈;4湿度增大,水位不断上升;5气候再度逐渐转干至现代气候,湖水近于干涸;通过对全新世以来纳帕海的硅藻记录和新疆、青海等地的氧同位素记录的对比,探讨了不同地区对东亚季风强弱变化的不同响应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藻化石 中旬纳帕海 古气候 古环境
下载PDF
纳帕海高原湖泊湿地面山不同地类坡面径流产沙特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周祥 赵一鹤 +2 位作者 张洪江 陈奇伯 田昆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1-85,共5页
为了探索纳帕海高原湖泊湿地面山不同地类的水土流失规律,采用坡面径流小区观测法,对坡面不同地类的产流与产沙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天然次生林和荒草地有较好的调节径流和减少土壤侵蚀的作用,坡耕地的产流量分别是二者的3.6倍和2.... 为了探索纳帕海高原湖泊湿地面山不同地类的水土流失规律,采用坡面径流小区观测法,对坡面不同地类的产流与产沙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天然次生林和荒草地有较好的调节径流和减少土壤侵蚀的作用,坡耕地的产流量分别是二者的3.6倍和2.7倍,产沙量分别为二者的13.8倍和6.7倍;云杉人工幼林地的产流产沙量分别比坡耕地减少42.2%和81.2%。不同地类的坡面产沙量均随径流量的增加呈线性增加,且坡耕地显著相关。人工林不宜树种单一,乔灌草结合的空间配置方式是水土保持防护林营造的目标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帕海 土地利用类型 径流产沙
下载PDF
纳帕海和碧塔海湿地资源现状与保护管理对策 被引量:1
5
作者 宋志勇 曹明 李金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27期56-58,72,共4页
对纳帕海、碧塔海湿地资源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其存在的管理能力不高、监测体系尚未建立、保护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矛盾突出、法规体系建设不够完善、公众意识不高、保护资金缺乏等问题,提出了加快调查与监管体系建设、处理好保护与利... 对纳帕海、碧塔海湿地资源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其存在的管理能力不高、监测体系尚未建立、保护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矛盾突出、法规体系建设不够完善、公众意识不高、保护资金缺乏等问题,提出了加快调查与监管体系建设、处理好保护与利用之间矛盾、综合利用法律及行政手段保护湿地资源、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开展基础研究、多渠道筹措经费等保护管理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帕海 碧塔海 湿地 现状 保护管理 对策
下载PDF
基于Google Earth三维信息构建纳帕海湿地数字高程模型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杰 杨燕平 《环境科学导刊》 2013年第4期21-25,共5页
基于开放的二次开发平台Google Earth API,通过IApplicationGE接口提取地面三维信息,对纳帕海流域进行DEM构建,并在流域整体与纳帕海湿地区对GE生成DEM和本区域原有1∶5万DEM进行数据精度比较,发现GE生成的DEM在纳帕海湿地区精度更高,... 基于开放的二次开发平台Google Earth API,通过IApplicationGE接口提取地面三维信息,对纳帕海流域进行DEM构建,并在流域整体与纳帕海湿地区对GE生成DEM和本区域原有1∶5万DEM进行数据精度比较,发现GE生成的DEM在纳帕海湿地区精度更高,能够更好地模拟研究区地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水文 DEM Google EARTH 纳帕海
下载PDF
气候变化下横断山典型湿地优势植物生物量与土壤有机碳积累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阮书鹏 田昆 +1 位作者 刘国栋 李晖 《绿色科技》 2017年第8期7-9,11,共4页
指出了高原湿地作为独特的生态系统,其作为生态屏障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以及流域安全起到了关键的指示作用。以高原地区典型湿地纳帕海(海拔3260 m)为研究对象,将茭草(IaniaCuciflora)与水葱(Scirpus abernaemontani)2种湿地优势植物整... 指出了高原湿地作为独特的生态系统,其作为生态屏障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以及流域安全起到了关键的指示作用。以高原地区典型湿地纳帕海(海拔3260 m)为研究对象,将茭草(IaniaCuciflora)与水葱(Scirpus abernaemontani)2种湿地优势植物整体连同其土壤基质移至海拔更低的丽江拉市海湿地(海拔2437m)与昆明滇池流域(海拔1886m),利用其独特的立体气候特征来分析研究纳帕海湿地优势植物生物量增加对土壤有机碳积累的影响。研究表明,在经过6年的自然演化后,2种纳帕海湿地优势植物茭草与水葱移至拉市海后与原生环境相比生物量分别增加50.9%和49.9%,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降低39.87%和47.31%;移至滇池流域后相比拉市海湿地茭草生物量增加20.3%,水葱生物量增加18.8%,二者的有机碳含量分别下降40.05%和37.82%,表现出温度升高导致湿地生态系统负反馈。通过分析三个研究地不同气候,相同植物-土壤基质的条件下植物生物量与土壤有机碳的异同,揭示了气候变化下纳帕海湿地植物生物量与土壤有机碳积累的相互联系,为保护滇西北湿地生态功能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帕海 高原湿地 植物生物量 土壤有机碳 气候变化
下载PDF
一株假单胞菌属低温噬菌体的分离及其特性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崔尹赡 易萍 +4 位作者 许忠福 魏云林 张琦 林连兵 季秀玲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3期249-253,共5页
目的从纳帕海湿地土样中分离和培养低温菌及其噬菌体,并对其特性进行研究。方法分离纯化低温宿主菌,采用"双层平板法"分离获得噬菌体,通过16S rRNA基因分析对宿主菌进行初步鉴定,对噬菌体进行电镜形态观察,并进行噬菌体基因... 目的从纳帕海湿地土样中分离和培养低温菌及其噬菌体,并对其特性进行研究。方法分离纯化低温宿主菌,采用"双层平板法"分离获得噬菌体,通过16S rRNA基因分析对宿主菌进行初步鉴定,对噬菌体进行电镜形态观察,并进行噬菌体基因组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及噬菌体生理特性研究。结果从纳帕海土样中分离获得一株裂解性低温噬菌体,命名为SV-12,其宿主菌S-12鉴定为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噬菌体SV-12有囊膜,头部为典型的正六边形,立体对称结构,直径约68.7 nm;尾管长约122.5 nm,直径约25 nm;在4℃时具有侵染活性,4~25℃均能产生边缘清晰、透明的噬菌斑。最适感染温度约为10℃,pH耐受范围较广,在pH=10时具有最多出斑数。结论 SV-12属于肌尾噬菌体科,为裂解性噬菌体,对氯仿极度敏感。基因组为dsDNA,大小约为74 k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帕海湿地 低温噬菌体 生理特性 恶臭假单胞菌
原文传递
雄安新区-白洋淀冬季冰封期水体好氧反硝化菌群落空间分布特征及驱动因素 被引量:19
9
作者 周石磊 孙悦 +7 位作者 岳哿丞 张航 王周强 刘世崇 彭瑞哲 苑世超 李再兴 崔建升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177-2187,共11页
为了定向精准地完成适于白洋淀低温期水体水质的好氧反硝化菌的筛选和分离,本文结合水质调查和好氧反硝化功能基因(napA)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了水体水质、微生物群落α多样性、β多样性分析以及微生物网络分析.结果表明,该时期白洋淀不... 为了定向精准地完成适于白洋淀低温期水体水质的好氧反硝化菌的筛选和分离,本文结合水质调查和好氧反硝化功能基因(napA)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了水体水质、微生物群落α多样性、β多样性分析以及微生物网络分析.结果表明,该时期白洋淀不同采样点的水体水质存在显著差异,入淀河口区的氮素最高;各采样点α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P<0.05),藻苲淀(ZZD)和瀑河(BH)的菌群丰富度和多样性最低;与此同时,该时期水体的OTU主要属于变形菌门(Protebacteria)中的α-Proteobacteria纲、β-Proteobacteria纲和γ-Proteobacteria纲;韦恩图分析(Venn)表明各采样点水体好氧反硝化菌群组成存在明显差异;膨胀因子分析(VIF)和RDA分析显示,温度、溶解氧、氨氮、硝氮、溶解性总磷以及氧化还原电位是影响菌群组成的主要环境因子;网络分析表明,该时期微生物网络中物种间以共生关系为主;Mantel test分析得出温度、氧化还原电位、硝氮、氨氮、溶解性总磷以及铁锰是影响模块群落结构演变的关键环境因子.综上可知,基于好氧反硝化功能基因(napA)进行高通量测序来研究白洋淀冬季冰封期水体好氧反硝化菌群落特征和环境驱动因素可行,为实现适于该时期水体水质的好氧反硝化菌"定向-精准-高效"的筛选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洋淀 好氧反硝化 好氧反硝化功能基因(napa) 生物信息分析 网络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