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LATIVE BRIGHTNESS INDEX AND IT'S CLIMATIC SIGNIFICANCE FROM LACUSTRINE SEDIM ENT OF NAPAHAI LAKE,NORTHWESTERN YUNNAN PLATEAU,CHINA 被引量:1
1
作者 YINYong FANGNian-qiao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02年第3期249-253,共5页
Information on the palaeoenvironm ent from Late Pleistocene to Holocen e in northwestern Yannan Plateau has been deduced from a study of a 28.81m-long core taken from Napahai Lake.The results from Relative Brightness ... Information on the palaeoenvironm ent from Late Pleistocene to Holocen e in northwestern Yannan Plateau has been deduced from a study of a 28.81m-long core taken from Napahai Lake.The results from Relative Brightness In-dex(RBI )as well as those from the lithological analyses of bulk sediments,total organic carbon and granulometric analy-ses have been used to reconstruct the environmental and climatic evoluti on of the area.The ages were provided by three 14 C datings.The record suggested a climate fluctuation between warm-dry a nd cool-wet from ca.57to 32ka B.P.,which led a shallowing and swamping of the l ake.The water level again increased quickly at ca.32ka B.P.,reached it’ s peak during LGM(Last Glacial Maximum,ca.18-20ka B.P.)and remained relative high until ca.15ka B.P.The high wa-ter level at LGM is attributed to cold-wet conditions.The area experienced an abrupt and unstable climatic ch anges dur-ing the transition period from15to 10ka B.P.with a dominated littoral en vironment.Awarm-dry climate led to the contrac-tion of the lake during the Holocene a nd reed-swamps became dominant.After a minor wet-cool pulse during the L ate Holocene,the modern climate became to be establish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lative brightress index total organic carbon particle size PALAEOCLIMATE napahai lake
下载PDF
RELATIVE BRIGHTNESS INDEX AND IT’S CLIMATIC SIGNIFICANCE FROM LACUSTRINE SEDIM ENT OF NAPAHAI LAKE,NORTHWESTERN YUNNAN PLATEAU,CHINA
2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02年第3期58-62,共页
Information on the palaeoenvironm ent from Late Pleistocene to Holocen e in northwestern Yannan Plateau has been deduced from a study of a 28.81m-long core taken from Napahai Lake.The results from Relative Brightness ... Information on the palaeoenvironm ent from Late Pleistocene to Holocen e in northwestern Yannan Plateau has been deduced from a study of a 28.81m-long core taken from Napahai Lake.The results from Relative Brightness In-dex(RBI )as well as those from the lithological analyses of bulk sediments,total organic carbon and granulometric analy-ses have been used to reconstruct the environmental and climatic evoluti on of the area.The ages were provided by three 14 C datings.The record suggested a climate fluctuation between warm-dry a nd cool-wet from ca.57to 32ka B.P.,which led a shallowing and swamping of the l ake.The water level again increased quickly at ca.32ka B.P.,reached it’ s peak during LGM(Last Glacial Maximum,ca.18-20ka B.P.)and remained relative high until ca.15ka B.P.The high wa-ter level at LGM is attributed to cold-wet conditions.The area experienced an abrupt and unstable climatic ch anges dur-ing the transition period from15to 10ka B.P.with a dominated littoral en vironment.Awarm-dry climate led to the contrac-tion of the lake during the Holocene a nd reed-swamps became dominant.After a minor wet-cool pulse during the L ate Holocene,the modern climate became to be establish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LATIVE Brightress INDEX total organic carbon particle size PALAEOCLIMATE napahai lake
全文增补中
高原湿地纳帕海种子植物多样性及区系 被引量:1
3
作者 罗怀秀 杨飞龄 +5 位作者 赵旭燕 陈志明 吴富勤 梁政红 叶坤 李杰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6-62,共7页
纳帕海湿地是横断山区和长江上游的生物地理区域核心部位,植物多样性丰富,但其种子植物多样性调查及其区系分析研究尚待开展。为此,2021年8月采用样线和样方调查法,对该区域种子植物开展野外调查,并分析其种子植物的多样性和区系特征。... 纳帕海湿地是横断山区和长江上游的生物地理区域核心部位,植物多样性丰富,但其种子植物多样性调查及其区系分析研究尚待开展。为此,2021年8月采用样线和样方调查法,对该区域种子植物开展野外调查,并分析其种子植物的多样性和区系特征。结果显示:(1)种子植物共40科91属166种,禾本科、菊科、毛茛科、蔷薇科、蓼科、莎草科、玄参科为优势科,占总种数的60.24%;委陵菜属、蓼属、马先蒿属、毛茛属为优势属,所含种数均在8种以上。此外,单种科、单种属占总科数、总属数比例均较大,占比分别为52.50%、67.03%。(2)各水分生态型中,以中生植物为主,湿生植物次之,水生植物较少,分别占总种数的53.01%、33.73%、12.05%,陆生植物最少,仅有2种;各生活型中,多年生草本优势明显,占比高达78.92%,一年生草本较少,占比为19.88%,另有灌木2种。(3)在科水平上区系类型较为单一,以世界分布型为主,占总科数的75%,热带性质科和温带性质科之比为1︰1;在属水平上区系成分多样性高,包含10个分布区类型,其中,温带成分显著,具有部分热带成分,中国特有成分较低。研究结果表明:纳帕海湿地种子植物多样性丰富,以中生植物和多年生植物为主,区系成分较复杂,温带成分显著,具有明显的过渡性质。研究结果可为纳帕海或类似湿地的生态系统保护以及恢复、重建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植物 区系分析 高原湿地 纳帕海
下载PDF
综合物探方法对纳帕海消落成因的分析研究
4
作者 王瑞赛 寸雪平 +2 位作者 马志斌 阮珏 邵晋涵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153-159,共7页
采取地质雷达法、高密度电阻率法和天然场音频大地电磁法3种物探技术相结合的手段,对云南省香格里拉市纳帕海“1~10”号落洞周边区域开展地球物理勘查,查明纳帕海西北侧“1~10”号落洞周边区域是否存在较大规模的岩溶管道、地下暗河等通... 采取地质雷达法、高密度电阻率法和天然场音频大地电磁法3种物探技术相结合的手段,对云南省香格里拉市纳帕海“1~10”号落洞周边区域开展地球物理勘查,查明纳帕海西北侧“1~10”号落洞周边区域是否存在较大规模的岩溶管道、地下暗河等通道,综合研究分析纳帕海消落的成因,为后期制定经济合理的、有针对性的治理方案提供科学依据,从而解决纳帕海洪涝灾害对周边环境和社会经济造成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雷达法 高密度电法 音频大地电磁法 岩溶管道 暗河 纳帕海
下载PDF
云南中甸纳帕海湖泊沉积物的磁化率及环境意义 被引量:44
5
作者 殷勇 方念乔 +2 位作者 王倩 聂浩刚 秦尊丽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13-419,共7页
研究区母岩特性、搬运距离和搬运营力决定了磁性矿物主要赋存在砂砾级颗粒中。纳帕海湖泊沉积物的磁化率与颗粒粒径、沉积相和有机质含量存在密切的相关关系。滨浅湖环境中砂砾级颗粒含量增加以及波浪淘洗对磁性矿物的富集作用 ,磁化率... 研究区母岩特性、搬运距离和搬运营力决定了磁性矿物主要赋存在砂砾级颗粒中。纳帕海湖泊沉积物的磁化率与颗粒粒径、沉积相和有机质含量存在密切的相关关系。滨浅湖环境中砂砾级颗粒含量增加以及波浪淘洗对磁性矿物的富集作用 ,磁化率较高 ;浅湖环境中粉砂增多 ,砂砾减少 ,磁化率较之滨浅湖有所降低 ;在低能的半深湖 /深湖环境中 ,由于缺乏磁性矿物的输入 ,磁化率再次降低 ;有机质含量很高的湖岸湖沼环境由于有机质的稀释作用磁化率值最低 ,磁化率等环境替代指标以及和北半球气候变化阶段、深海氧同位素阶段的对比 ,将纳帕海近 6ka年来划分成 6个主要的环境演化阶段 ,32kaB .P .(14 .99m)和 15kaB .P .(6 .0 6m)分别是环境和气候变化的重要转折点。 32~ 15kaB .P .期间出现的高湖面表明 ,虽然大气温度下降但有效湿度增加 ,全新世湖泊的急剧萎缩预示在大气温度增加的同时有效湿度降低 ,暖偏干构成了研究区全新世气候演化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磁化率 粒度 沉积相 相关性 古环境 古气候 中甸纳帕海
下载PDF
云南中甸纳帕海古环境演化的有机碳同位素记录 被引量:17
6
作者 殷勇 方念乔 +2 位作者 胡超涌 聂浩刚 秦尊丽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89-295,共7页
中甸纳帕海位于云贵高原横断山脉腹地 ,其成因与碳酸岩类地层长期溶蚀有关 .在丰水期和枯水期纳帕海的水位相差很大 ,枯水期常形成浅水池沼 ,因而造成枯水期和丰水期水生植被的发育状况有很大的差异 .枯水期由于水生植物 (飘浮和挺水植... 中甸纳帕海位于云贵高原横断山脉腹地 ,其成因与碳酸岩类地层长期溶蚀有关 .在丰水期和枯水期纳帕海的水位相差很大 ,枯水期常形成浅水池沼 ,因而造成枯水期和丰水期水生植被的发育状况有很大的差异 .枯水期由于水生植物 (飘浮和挺水植物 )发育 ,造成总有机碳和氢指数的增加 ,有机碳同位素偏负 ,丰水期出现相反的演化趋势 .进一步推论表明在暖干的气候条件下纳帕海极易形成枯水位 ,在冷湿的气候下可维持相对高的水位 .古环境重建表明纳帕海在大约 32kaBP和 15kaBP出现环境的重大变迁 ,32 - 15kaBP出现高湖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有机碳 氢指数 有机碳同位素 云南 湖泊 古环境 中甸纳帕海
下载PDF
云南中甸纳帕海湖泊记录指示的57ka环境演化 被引量:12
7
作者 殷勇 方念乔 +2 位作者 盛静芬 胡超涌 聂浩刚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99-105,共7页
根据沉积环境、总有机碳、氢指数、有机碳同位素、磁化率和粒度等替代性指标以及和陆地、深海气候记录的对比,重建了纳帕海57kaBP以来的湖面变化和主要气候演化阶段。57~32kaBP主要为低湖面和频繁的湖面波动,与气候的暖偏干/凉偏湿交... 根据沉积环境、总有机碳、氢指数、有机碳同位素、磁化率和粒度等替代性指标以及和陆地、深海气候记录的对比,重建了纳帕海57kaBP以来的湖面变化和主要气候演化阶段。57~32kaBP主要为低湖面和频繁的湖面波动,与气候的暖偏干/凉偏湿交替有关。32~15kaBP湖面大幅度上升,出现相对高湖面,气温下降,有效湿度增加。全新世湖盆的萎缩与持续的暖偏干气候有关。这种冷湿-暖干气候与滇西北特殊的地形地貌造成大气环流的独特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湖泊记录 湖面波动 环境-气候变化 中甸纳帕海 沉积环境
下载PDF
1955~2011年滇西北纳帕海时空演变规律及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喻庆国 董跃宇 +4 位作者 李昊民 杨宇明 刘朝蓬 石明 袁磊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9,共9页
以1955~2011年具有代表性的18个年度36期的航空和卫星影像资料为研究数据,利用ERDASIMAGINE9.2、ArcMap10、Fragstats3.3、Excel等软件,系统分析了1955—2011年纳帕海水域面积和形状的时空演变规律和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955—201... 以1955~2011年具有代表性的18个年度36期的航空和卫星影像资料为研究数据,利用ERDASIMAGINE9.2、ArcMap10、Fragstats3.3、Excel等软件,系统分析了1955—2011年纳帕海水域面积和形状的时空演变规律和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955—2011年随着年月的时间变化,纳帕海水域面积和形状在年度问和年度内变化均较大,水域面积和形状都处于增减无序的波动变化之中,无规律可循,充分说明纳帕海是一个典型的人工调控季节性高原湖泊;纳帕海演变是以人工驱动因素为主、自然驱动因素为辅,人工驱动因素和自然驱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结果为合理开展利用及科学保护纳帕海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湖泊 时空演变 驱动因素 影像 纳帕海 滇西北
下载PDF
不同干扰条件下纳帕海湿地土壤种子库的特征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谭芮 杜凡 +4 位作者 李伟 黄维胜 杨宇明 栗宏林 王娟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5-50,共6页
对不同干扰条件下纳帕海湿地植物土壤种子库物种组成、密度、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地上植被与土壤种子库间的相似性关系。结果表明,纳帕海湖滨湿地土壤种子库物种在返青期有26个物种,在枯黄期有7个物种,蕨类植物仅在返青期生长。为旅... 对不同干扰条件下纳帕海湿地植物土壤种子库物种组成、密度、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地上植被与土壤种子库间的相似性关系。结果表明,纳帕海湖滨湿地土壤种子库物种在返青期有26个物种,在枯黄期有7个物种,蕨类植物仅在返青期生长。为旅游+放牧干扰(TT);人工取草皮干扰(AR)和猪拱干扰(PF)3种干扰类型的土壤种子库中的植物物种数在返青期分别为21种、12种和12种;在枯黄期分别为2种、2种和6种。在返青期,TT和PF方式下土壤种子库的物种里多年生植物均高于1年生植物,只有AR方式下土壤种子库的物种为1年生植物高于多年生植物;在枯黄期,不同干扰方式下土壤种子库的物种1年生植物都均高于多年生植物,这是由于枯黄期的土壤中以当年产生的种子植物为主。不同时期和干扰方式下土壤种子库的物种为双子叶植物比例均明显高于单子叶植物,说明不同的干扰方式都使得单子叶植物减少。返青期和枯黄期种子库的总密度是PF﹥TT﹥AR;物种多样性在返青期是TT﹥AR﹥PF,在枯黄期为AR﹥PF﹥TT。在返青期,TT、AR、PF 3种干扰下地上植被与土壤种子库物种组成相似性指数分别为0.53、0.30、0.44。因此,可以预测3种干扰后植物群落的恢复潜力是TT﹥AR﹥PF。故在植被恢复的时候不仅要重视TT后的生态恢复,还要更加重视AR和TT后的生态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帕海 湿地 干扰 季节 土壤种子库 特征 恢复
下载PDF
海拔对纳帕海季节性湿地植被分布格局影响初探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剑 缪福俊 +4 位作者 杨文忠 原晓龙 王娟 周妍 杨宇明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92-400,共9页
利用物种海拔分布范围(Rs)作为定量研究物种对环境适应能力的一个基础指标,以纳帕海季节性湿地这样一个近似平面的生态系统做为研究对象,结合GIS技术和野外实地调查,对物种分布格局、物种对水因子的适应性、水因子分布梯度和优势物种分... 利用物种海拔分布范围(Rs)作为定量研究物种对环境适应能力的一个基础指标,以纳帕海季节性湿地这样一个近似平面的生态系统做为研究对象,结合GIS技术和野外实地调查,对物种分布格局、物种对水因子的适应性、水因子分布梯度和优势物种分布面积进行统计和可视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优势物种的分布受水因子分布梯度的显著影响,在物种处于同一主导因子作用的情况下,处于同一竞争水平物种的分布面积与Rs没有明显相关性,但与基于Rs的Msh值(物种海拔分布范围中间值与当地海拔的差值)则表现出明显的负相关关系.结论说明Msh可作为定量研究物种对环境适应能力的一个指示指标,该指示指标可能对解释生态系统内物种分布格局有重要的生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海拔分布范围 主导因子 分布面积 纳帕海
下载PDF
基于覆被变化的纳帕海生态系统稳定性研究
11
作者 陈剑 原晓龙 +3 位作者 王毅 王四海 华梅 王娟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17年第5期119-126,共8页
以覆被变化情况作为判断纳帕海季节性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指标,利用1985年、2005年、2011年3个时段的纳帕海覆被分布格局,在Arcgis9.3平台上研究纳帕海覆被历史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30多年来,在承受农业、畜牧业、旅游业等强烈... 以覆被变化情况作为判断纳帕海季节性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指标,利用1985年、2005年、2011年3个时段的纳帕海覆被分布格局,在Arcgis9.3平台上研究纳帕海覆被历史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30多年来,在承受农业、畜牧业、旅游业等强烈的人为干扰下,纳帕海覆被覆盖率无显明显下降,土地面积未扩大,水生群落面积减小,牧草面积扩大,保持了较好的生态功能,显示出较好的生态系统稳定性;(2)纳帕海生态系统稳定性,以纳帕海独特的水因子变化为基础,同时各类群落构成物种对水因子有很大的适应性,保证了各种水因子条件下覆被的存在,周期性淹水有利于生态系统的修复和抵抗各类干扰;(3)如果人为干扰持续破坏周期性淹水的条件,纳帕海生态系统有可能加速旱化,被大量大戟群落入侵,甚或沙化,失去相关的生态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帕海 生态系统稳定性 覆被变化 水因子
下载PDF
纳帕海湿地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研究 被引量:23
12
作者 赖建东 田昆 +1 位作者 郭雪莲 范桥发 《湿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9-54,共6页
以纳帕海湿地天然沼泽、沼泽化草甸和草甸为研究对象,研究土壤有机碳和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的时空分布及其变化。结果表明,天然沼泽、沼泽化草甸和草甸0~40 cm深土层的平均有机碳含量在(18.02±0.24)^(258.44±3.37)g/kg之间变动... 以纳帕海湿地天然沼泽、沼泽化草甸和草甸为研究对象,研究土壤有机碳和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的时空分布及其变化。结果表明,天然沼泽、沼泽化草甸和草甸0~40 cm深土层的平均有机碳含量在(18.02±0.24)^(258.44±3.37)g/kg之间变动;三者10~40 cm深土壤的各土层平均有机碳含量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在不断减小,且差异显著(p<0.05);其土壤表层(0~10 cm)的平均微生物量碳含量都较高,分别为(446.23±98.72)mg/kg(沼泽化草甸)、(204.23±44.90)mg/kg(天然沼泽)和(158.64±65.24)mg/kg(草甸);三者0~40 cm深土层的微生物量碳含量差异明显,沼泽化草甸的微生物量碳含量最高,为940.00 mg/kg,天然沼泽次之,为472.23 mg/kg,草甸最低,为359.78 mg/kg;在垂直分布上,三者的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表现出与土壤有机碳含量一致的规律;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都与土壤含水量显著相关,表明纳帕海湿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主要受土壤水分的影响,而人为疏干排水是导致土壤水分下降的诱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湿地 纳帕海 土壤有机碳 土壤微生物量碳 诱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