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Origin of the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 Determined by the Analysis on the Active Longmenshan Nappe in Terms of Rockmass Mechanics 被引量:2
1
作者 YAN Zhixin MA Guozhe +1 位作者 YUAN Binxiang NIU Fujun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2年第3期395-402,共8页
On 12 May 2008, the magnitude 8.0 Wenchuan Earthquake occurred along the Longmen Shan nappe, Sichuan, China. This devastating earthquake led to a heavy death toll of greater than 80,000. The seismic origin of this ear... On 12 May 2008, the magnitude 8.0 Wenchuan Earthquake occurred along the Longmen Shan nappe, Sichuan, China. This devastating earthquake led to a heavy death toll of greater than 80,000. The seismic origin of this earthquake is currently hotly debated. We suppose that it is a special type of intraplate earthquake called an active-nappe-type earthquake. Using a holistic methodology, incorporating rockmass structure cybernetics and Byerlee's law, we present a comprehensive study on the geological origin of macroseisms in the Longmen Shan area and the seismic origin of the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 Previous studies of neotectonic activity indicate that the Longmen Shan nappe moves at a rate of 1~3 mm/yr, due to horizontal compressive stress from the Tibetan Plateau. The difference between movement rates in the Bayankala block, Longmen Shan nappe and Sichuan Basin cause slow shear stress and strain accumulation in the Longmen Shan nappe. It is exhibited a relatively simple linear relations for the shear strength and the buried depth of the structural planes, and the detachment layer of the nappe has a higher shearing-sliding strength compared to the overlying fault planes and the underlying ductile shear belts, thus making it more prone to stick-slip deformation. Therefore, the detachment layer was the main section responsible for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The initial rupture burst in the detachment layer under the Yingxiu-Beichuan fault, the rupture area nearly 1.4454 × 104 km2,encompassed the cross point of the Yingxiu and the Anxian-Guanxian faults with the detachment layer, then caused the Yingxiu-Beichuan and Anxian-Guanxian faults took an active part in this earthquake, so this earthquake might consist of three chain-like earthquake stages, totally increasing the duration of this earthquake an unusually large amount, to 120 s. The focal depth spanned range of 10-20km,consistent with the observed result of this focal depth by several agenc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山地区 岩体力学分析 推覆构造 大地震 汶川 韧性剪切带 测定 起源
下载PDF
某大底盘双塔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设计分析
2
作者 黄星 《福建建设科技》 2024年第1期57-60,117,共5页
某项目采用大底盘双塔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存在多项不规则,属于超限高层建筑结构。本文介绍了项目的结构体系及超限情况,采用两种软件进行结构计算分析。针对工程的特点及难点,基于结构性能化要求,对结构采取了中震和大震静力推覆分析,... 某项目采用大底盘双塔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存在多项不规则,属于超限高层建筑结构。本文介绍了项目的结构体系及超限情况,采用两种软件进行结构计算分析。针对工程的特点及难点,基于结构性能化要求,对结构采取了中震和大震静力推覆分析,并结合分析结果采取了相应的加强措施。分析表明,结构安全可靠,满足预设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 弹性时程分析 大底盘 双塔 性能设计 大震静力推覆
下载PDF
下扬子区苏北-南黄海中生界、古生界构造格架对比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龚晓星 佘晓宇 +3 位作者 裴振洪 施泽进 丁小辉 李冬冬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41-954,共14页
通过近年区域地震剖面对比解析,在建立起苏北与南黄海中、古生界对冲构造格架的基础上,探讨其统一性和差异性。统一性表现为地层可对比、相同(似)的基底与盖层反射和对冲带及冲断褶皱,均体现了NW——SE板内递进变形特点。差异性表现为... 通过近年区域地震剖面对比解析,在建立起苏北与南黄海中、古生界对冲构造格架的基础上,探讨其统一性和差异性。统一性表现为地层可对比、相同(似)的基底与盖层反射和对冲带及冲断褶皱,均体现了NW——SE板内递进变形特点。差异性表现为对冲带以北,陆上以浅变质岩内幕及顶部为主、陡山沱组为辅上覆强烈滑脱—→推覆的背、向斜褶皱交替,进而在背斜前缘产生仰冲(A带)—→逆冲(B带)—→掩冲(C带)叠瓦冲断;而海域则以更深层深、浅变质岩间破裂—→拆离—→上拱,形成了两组在宽缓背斜背景上的高角度冲断褶皱。认为深浅不同的剪切拆离层系(海域)和滑脱推覆层(陆上)作用,是造成陆上与海域构造差异性的重要因素。伸缩量计算表明中、古生界在经历了印支晚期—→燕山早、中期对冲—→推覆—→走滑、燕山晚期伸展和晚白垩世晚期以来断—→坳阶段三期变形,至今苏北与南黄海虽有压缩但"喇叭口"形态基本不变,主要源于陆上—→海域变形方式不同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北—南黄海 中生界、古生界 构造对比 推覆—对冲—剪切 滑脱层系 伸缩量
下载PDF
试论吐鲁番—哈密盆地为剪切-背驮型盆地 被引量:8
4
作者 葛肖虹 王锡魁 +2 位作者 昝淑芹 董清水 柳平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561-568,共8页
本文从大地构造背景、构造地貌、现今应力场、运动学特征、构造模型等5个方面论证了吐鲁番—哈密盆地的性质,认为吐-哈盆地是背驮于博格达推覆席体上的盆地,侏罗纪以来盆内的许多构造与沉积特征都取决于博格达推覆构造与反冲推覆构造活... 本文从大地构造背景、构造地貌、现今应力场、运动学特征、构造模型等5个方面论证了吐鲁番—哈密盆地的性质,认为吐-哈盆地是背驮于博格达推覆席体上的盆地,侏罗纪以来盆内的许多构造与沉积特征都取决于博格达推覆构造与反冲推覆构造活动的强度。新生代以来,盆地受到北京向左旋走滑断裂系的改造与影响,故确认盆地属於剪切-背驮型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哈盆地 盆地 推覆席体 剪切走滑 推覆构造
下载PDF
内蒙古苏尼特左旗纬向推覆构造的发现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6
5
作者 李述靖 张维杰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1期44-52,T001,共10页
内蒙古苏尼特左旗中部吐哈默—哈拉干—交其尔—线发现有一条呈纬向延伸达60余公里的推覆构造带。中晚元古代浅变质的绿片岩系自南向北以低角度辗掩于晚古生代花岗岩基之上。推覆构造上盘变质岩中同斜倒转褶皱发育,轴面向北倾倒,伴... 内蒙古苏尼特左旗中部吐哈默—哈拉干—交其尔—线发现有一条呈纬向延伸达60余公里的推覆构造带。中晚元古代浅变质的绿片岩系自南向北以低角度辗掩于晚古生代花岗岩基之上。推覆构造上盘变质岩中同斜倒转褶皱发育,轴面向北倾倒,伴有一组向南倾斜的叠瓦式冲断面;下盘见有较宽的韧性剪切带;还发现有一系列飞来峰与构造窗沿推覆构造带分布,推测推覆距离在20km以上。这一构造的发现为纬向挤压构造带的存在提供了有力佐证,并显示了本区古生代末期以来岩壳沿经线方向的巨大缩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苏尼特左旗 推覆构造 剪切带 纬向延伸
下载PDF
山西龙泉关韧性剪切带新认识 被引量:11
6
作者 孙占亮 李建荣 +3 位作者 刘成如 张玉生 杨耀华 闫文胜 《地质调查与研究》 2004年第2期92-100,共9页
龙泉关韧性剪切带位于山西、河北两省分水岭两侧的狭长地区内,全长约100km,宽2~14km,总体呈北北东向带状展布。据其变形特征在横、纵向上的明显变化,可分北、中、南三段:北段由眼球状片麻岩、长英质糜棱岩及构造透镜体组成,片麻岩中发... 龙泉关韧性剪切带位于山西、河北两省分水岭两侧的狭长地区内,全长约100km,宽2~14km,总体呈北北东向带状展布。据其变形特征在横、纵向上的明显变化,可分北、中、南三段:北段由眼球状片麻岩、长英质糜棱岩及构造透镜体组成,片麻岩中发育各类旋转碎斑构造,指示上盘(西盘)左旋剪切;中段由强直片麻岩组成,发育平直的片麻理及矿物拉伸线理,为S-L构造岩;南段由一系列线状强变形带及所挟持包绕的弱应变域所组成,变形岩石发育条带状、杆状构造。该剪切带内含有不同时期的变质岩系,主体为中太古代阜平期变质岩系,其构造形迹为一多期多相叠加的韧性剪切带;五台早期表现为伸展型近水平韧性剪切变形,是五台海盆早期扩张或裂解阶段的直观反映;吕梁期韧性剪切变形表现为逆冲推覆型。其形成及构造演化是区内早前寒武纪地质演化的缩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泉关 韧性剪切带 五台早期 伸展 吕梁期 逆冲推覆 早前寒武纪地质
下载PDF
阿尔泰地区韧性剪切带和推覆-滑脱构造 被引量:19
7
作者 张朝文 刘援朝 魏显贵 《成都地质学院学报》 CSCD 1992年第1期1-7,共7页
阿尔泰地区在地质上不但以华力西期岛孤,广泛发育花岗岩、花岗伟晶岩及其稀有金属矿产资源而著称;而且还发育韧性剪切带,深、浅两种断裂,是一个巨型复式推覆-滑脱构造。它是在额尔齐斯俯冲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滑脱面位于中、上地壳之... 阿尔泰地区在地质上不但以华力西期岛孤,广泛发育花岗岩、花岗伟晶岩及其稀有金属矿产资源而著称;而且还发育韧性剪切带,深、浅两种断裂,是一个巨型复式推覆-滑脱构造。它是在额尔齐斯俯冲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滑脱面位于中、上地壳之间约20km深处,地表额尔齐斯断裂带是这个主滑脱面上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 剪切带 推覆构造 滑脱构造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缘推覆体构造稳定性定量化评价——以龙门山推覆体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言志信 马国哲 +4 位作者 龙哲 段建 任志华 彭宁波 刘子振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84-493,共10页
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震害调查及分析表明,目前以活动断裂和历史地震调查为重点的工程区域构造稳定性评价方法存在漏判与误判特大地震问题,从而为工程安全埋下重大安全隐患。以龙门山活动推覆体为例,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利用岩... 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震害调查及分析表明,目前以活动断裂和历史地震调查为重点的工程区域构造稳定性评价方法存在漏判与误判特大地震问题,从而为工程安全埋下重大安全隐患。以龙门山活动推覆体为例,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利用岩体结构控制论、拜尔利定律等普适性原理对龙门山地壳岩体结构力学特征、控震结构面的抗剪强度与地震震级的线性相关性、地震震级与抗震设防烈度的关系进行了定量研究,对评价区域构造稳定性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推覆体型活动地块边界带中的滑脱层是对推覆体区域构造稳定性起主要控制作用的构造结构面——控震结构面,地震震级与滑脱层的埋深、抗剪切强度存在显著相关性:8级地震的震源深度接近20km、7级地震的震源深度接近14km、6级地震的震源深度接近10km,据此对研究区及邻近的古地震进行了深度核定,圈定了龙门山活动推覆体—岷山地块的6级以上强震可能发生的范围、对应Ⅶ-Ⅺ度的抗震设防烈度范围。此研究成果弥补了以往根据活动断裂-发震断裂-历史最大震级与对应地震烈度评价工程区域构造稳定性,因历史地震资料疏漏不全、活动断裂带研究平面与深度范围局限以及忽视区域构造稳定性的岩体力学实质而导致评价结果常常出现误判与漏判的诸多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覆体 边界带 控震结构层 剪切滑移 区域构造 稳定性 活动地块
下载PDF
北秦岭造山带变形特征及其形成环境 被引量:1
9
作者 吉让寿 秦德余 高长林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A12期37-49,共13页
本文研究了北秦岭造山带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下形成的岩石变形记录,从构造组合出发,论述了北秦岭造山带以褶皱构造组合,右行韧性剪切构造组合为主要特征。褶皱构造组合表现为热软化褶皱构造,流动褶皱构造,扇形构造、同斜一平卧褶皱构造... 本文研究了北秦岭造山带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下形成的岩石变形记录,从构造组合出发,论述了北秦岭造山带以褶皱构造组合,右行韧性剪切构造组合为主要特征。褶皱构造组合表现为热软化褶皱构造,流动褶皱构造,扇形构造、同斜一平卧褶皱构造。在北秦岭造山过程中,宏观—微观构造在平面上表现为右行韧性剪切,在剖面上表现为剪切推覆构造组合。不同的褶皱构造组合与不同的推覆岩片之间的空间配置反映它们生成环境的差异,表明该造山作用席卷到地壳不同层次的物质变形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山带 褶皱构造 变形 形成环境
下载PDF
吉林省辉南地区含金韧性剪切带的构造地质特征 被引量:1
10
作者 邱殿明 俞保祥 徐仲元 《世界地质》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29-333,341,共6页
吉林省辉南地区韧性剪切带岩石变形特征复杂多样。通过对剪切带内岩石的有限应变测量和变形环境的分析 ,认为本区韧性剪切带发育在地壳浅层次的低温低压环境 ,为逆冲推覆韧性变形 ,其变形变质作用相当于低绿片岩相 ,具有独特的构造组合... 吉林省辉南地区韧性剪切带岩石变形特征复杂多样。通过对剪切带内岩石的有限应变测量和变形环境的分析 ,认为本区韧性剪切带发育在地壳浅层次的低温低压环境 ,为逆冲推覆韧性变形 ,其变形变质作用相当于低绿片岩相 ,具有独特的构造组合和岩石变形特征 ,差异应力值为 45~ 54MPa,剪切位移量约为 1 2 .5km ,形成时间为中元古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剪切带 有限应变 构造地质特征 岩石变形
下载PDF
广西1∶25万南宁市等四幅区调主要成果与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周府生 潘罗忠 +8 位作者 李广宁 谢凌锋 李锦诚 龙爱林 胡贵昂 宁金英 潘艺文 全超燕 梁秋明 《华南地质与矿产》 CAS 2011年第4期358-364,共7页
在广西1∶25万南宁市等四幅区调工作中,发现上二叠统彭久组与下伏中二叠统板城组为整合接触,属东吴运动时台间海槽中的低水位沉积;证实都安组(C1d)与融县组(D3r)为平行不整合,期间缺失杜内期沉积;建立了测区法门期有孔虫带。查明了六万... 在广西1∶25万南宁市等四幅区调工作中,发现上二叠统彭久组与下伏中二叠统板城组为整合接触,属东吴运动时台间海槽中的低水位沉积;证实都安组(C1d)与融县组(D3r)为平行不整合,期间缺失杜内期沉积;建立了测区法门期有孔虫带。查明了六万大山-十万大山岩带酸性侵入岩与火山岩的成因联系及其活动序次,新发现二条韧性剪切带和推覆构造,为阐明钦防地块的构造属性和演化提供了新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划分对比 剪切带 逆冲推覆构造 区域地质调查 南宁市等四幅
下载PDF
论雪峰山构造带中生代变形 被引量:27
12
作者 梁新权 范蔚茗 +1 位作者 王岳军 胡宝清 《湖南地质》 1999年第4期225-228,共4页
雪峰山构造带于中生代发育两套相反的逆冲剪切推覆构造系统,它们是壳块不同演化时期多向运动变形的产物。会聚式地幔蠕动和扩散式的地幔蠕动所产生的岩石圈增厚和减薄,是引起中生代构造变形和活化的根本原因,太平洋壳体的西向碰撞、... 雪峰山构造带于中生代发育两套相反的逆冲剪切推覆构造系统,它们是壳块不同演化时期多向运动变形的产物。会聚式地幔蠕动和扩散式的地幔蠕动所产生的岩石圈增厚和减薄,是引起中生代构造变形和活化的根本原因,太平洋壳体的西向碰撞、印度壳体的东向碰撞及周缘造山带的侧向挤出效应,则是不可忽略的外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推覆构造 中生代 雪峰山 构造复形 构造带
下载PDF
四川锦屏山地区推覆构造带特征及其研究意义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生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1期70-77,共8页
锦屏山地区推覆构造带滑移面均为韧性剪切带 ,而且整个推覆构造带由多个岩片推覆堆叠在一起 ,在其前缘则出现飞来峰群。通过对韧性剪切带和飞来峰群的精细研究 ,厘定其缩短距离约 30km。同时厘定了扬子西缘的边界断裂———茶铺子 巴... 锦屏山地区推覆构造带滑移面均为韧性剪切带 ,而且整个推覆构造带由多个岩片推覆堆叠在一起 ,在其前缘则出现飞来峰群。通过对韧性剪切带和飞来峰群的精细研究 ,厘定其缩短距离约 30km。同时厘定了扬子西缘的边界断裂———茶铺子 巴折区划性 (“槽 台”边界 )复活断裂带 (韧性剪切带 ) ,修正了锦屏山断裂为扬子西缘的边界断裂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屏山 推覆构造带 飞来峰群 韧性剪切带 边界断裂 四川
下载PDF
论东秦岭剪切造山带──以武当山韧性推覆构造为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方向池 蔡学林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SCD 1994年第1期18-26,共9页
依据推覆构造形成的力学机制,将推覆构造分为边冲推覆构造、滑覆构造和韧性推覆构造三大类型。通过对武当山地区的综合研究,提出武当山地区为一韧性推覆构造,其几何样式为一个巨型的“AB”型褶皱。并证实武当山地区为剪切变形区,... 依据推覆构造形成的力学机制,将推覆构造分为边冲推覆构造、滑覆构造和韧性推覆构造三大类型。通过对武当山地区的综合研究,提出武当山地区为一韧性推覆构造,其几何样式为一个巨型的“AB”型褶皱。并证实武当山地区为剪切变形区,其变形机制为简单剪切机制。文章还提出整个东秦岭造山带为剪切型造山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秦岭 造山带 剪切带 推覆构造
下载PDF
政和—大埔断裂带基本特征及其演化模式 被引量:13
15
作者 水汀 阎晋英 +2 位作者 施华生 潘明宝 王敬东 《火山地质与矿产》 1993年第2期53-62,共10页
政和—大埔断裂带经历多期复杂的构造变形变质作用,不同地段的时空演化特征有所差异,总体上可划分为四个演化阶段。即:①前加里东期(?)—加里东期韧性剪切变形变质作用(D_1),发生于中、下地壳,是顺层剪切(固态流变)的结果,为纯韧性变形... 政和—大埔断裂带经历多期复杂的构造变形变质作用,不同地段的时空演化特征有所差异,总体上可划分为四个演化阶段。即:①前加里东期(?)—加里东期韧性剪切变形变质作用(D_1),发生于中、下地壳,是顺层剪切(固态流变)的结果,为纯韧性变形,②印支期韧性剪切变形变质作用(D_2)——政和—大埔断裂的形成,以平移型剪切为主,形成S——C糜棱岩,为半韧性变形环境;③印支末期—燕山早期逆冲—推覆作用(D_3),为多层次逆冲推覆,东部所谓的“天窗”部分为这一时期逆冲岩片的残留体,随着早燕山期花岗岩的侵入逐渐过渡到伸展拆离环境,同时西部推覆体后缘出现拉张,形成有限的火山岩盆地,为半脆性—脆性变形环境;④燕山期(—喜山期)伸展—拆离作用(D_4),在相对年轻的拆离断层之下出露变质核杂岩(如稻香组和熊山岩体),并形成裂陷盆地堆积(梨山组),东部部分“天窗”属这类成因,形成环境跨度大,为半韧性→半脆性→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带 推覆作用 政和-大埔 断裂
下载PDF
龙门山彭灌杂岩体中韧性剪切带的发现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3
16
作者 吴山 《矿物岩石》 CAS CSCD 1993年第2期71-77,共7页
本文从构造变形和断层岩的角度,运用断裂构造的新观念.通过野外宏观特征和糜棱岩的显微构造研究,证实了彭灌杂岩体中韧性剪切蒂的存在,并以构造层次原理阐述了它们对该区构造研究的意义。
关键词 韧性剪切带 糜棱岩 杂岩体
下载PDF
断层几何形态反演的计算机模拟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伟 杨扬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CSCD 2008年第6期490-493,共4页
构造反演是指利用构造变形形态反推使之变形的断层的几何参数。在拉张构造区域,从理论上解决构造反演问题是相当成功的。而对于挤压推覆构造区域,由于其逆断层因上盘上升过程,使得其推算的断层只能获取下盘断点以下的构造形态,所以在实... 构造反演是指利用构造变形形态反推使之变形的断层的几何参数。在拉张构造区域,从理论上解决构造反演问题是相当成功的。而对于挤压推覆构造区域,由于其逆断层因上盘上升过程,使得其推算的断层只能获取下盘断点以下的构造形态,所以在实际运用中,特别是对于复杂构造叠加区域,其反演过程更多的是依靠人工干预的方法来进行。鉴于此,利用较成熟的拉张构造区域的理论方法,自行提出了单剪变形的挤压构造反演方法来完善,并通过计算机模拟来实现,以此为正演平衡剖面计算,提供一个初始的断层几何模型,并为验证地震剖面解释的合理性提供辅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反演 拉张构造 推覆构造 单剪变形 平衡剖面 地震剖面解释
下载PDF
内蒙古中部交其尔复杂构造带构造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高德臻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18-22,共5页
通过对内蒙古中部地区苏尼特左旗等8幅图(约3000km2)1∶5万区域地质调查,发现了交其尔构造带。该构造带由浅部的逆冲推覆断裂与深部的韧性剪切带上、下叠置而成。
关键词 内蒙古 逆冲推覆断裂 韧性剪切带 交其尔构造带
下载PDF
辽宁省开原市八棵树一带地质构造特征 被引量:2
19
作者 代丽霞 辛玉莲 +1 位作者 王伯臣 赵娟 《吉林地质》 2011年第3期38-42,共5页
辽宁省开原市八棵树一带在晚三叠世之前横跨两大地质构造单元,二者大致以八棵树—大孤家断裂(即清河断裂)为界,南部为龙岗复合陆块,北部为其陆缘活动带,两区分别经历了不同的地质构造发展阶段,龙岗复合陆块经历太古宙陆核的形成及发民... 辽宁省开原市八棵树一带在晚三叠世之前横跨两大地质构造单元,二者大致以八棵树—大孤家断裂(即清河断裂)为界,南部为龙岗复合陆块,北部为其陆缘活动带,两区分别经历了不同的地质构造发展阶段,龙岗复合陆块经历太古宙陆核的形成及发民阶段和元古宙盖层形成及发展阶段,北部陆缘活动带经历元古宙—早三叠世古亚洲构造域发展阶段,晚三叠世开始两区共同进入滨太平洋构造域发展阶段。区内发育不同构造发展阶段形成的褶皱构造、变质变形构造、韧性剪切带构造、逆冲推覆构造及脆性断裂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原市八棵树 韧性剪切带 逆冲推覆构造 挤压破碎带
下载PDF
江西北部成矿地质环境与成矿特征 被引量:20
20
作者 余忠珍 罗小洪 《资源调查与环境》 2002年第4期257-265,共9页
江西北部地处欧亚大陆板块东南沿海前陆推覆冲断带,与扬子、华夏古板块结合带叠加部位。有色金属矿床的形成、演化,具有"多次成矿叠加、燕山期最强";"块、带"成矿分区,块体边缘深断裂带聚矿,沿前陆推覆冲断带"... 江西北部地处欧亚大陆板块东南沿海前陆推覆冲断带,与扬子、华夏古板块结合带叠加部位。有色金属矿床的形成、演化,具有"多次成矿叠加、燕山期最强";"块、带"成矿分区,块体边缘深断裂带聚矿,沿前陆推覆冲断带"向洋"分带;走滑剪切、扭动与推覆构造复合控岩控矿;岩浆多层次造浆、多层次就位成矿;大型矿集区产布环境的偏在性等成矿特征。具有较大的矿产资源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环境 成矿特征 走滑剪切 推滑覆 多次成矿 江西北部 产布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