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40年那曲地区气候特征分析 被引量:30
1
作者 毛飞 卢志光 +1 位作者 张佳华 郑凌云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08-715,共8页
利用藏北那曲地区6个气象站1961-2000年逐日气象资料,用联合国粮农组织UNFAO(1998年)的Penman-Menteith模式,计算了潜在蒸散量,采用常规统计方法和墨西哥帽小波变换分析了那曲地区1961-2000年气温、降水和潜在蒸散的地理分布以及... 利用藏北那曲地区6个气象站1961-2000年逐日气象资料,用联合国粮农组织UNFAO(1998年)的Penman-Menteith模式,计算了潜在蒸散量,采用常规统计方法和墨西哥帽小波变换分析了那曲地区1961-2000年气温、降水和潜在蒸散的地理分布以及年内、年际变化规律。研究表明:近40年那曲地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生长季(5-9月)和年的平均气温均呈增加趋势;降水量除夏季外也均呈增加趋势;潜在蒸散量秋季和冬季呈减少趋势,其它时段呈增加趋势,而在1971-2000年,6个不同时段的潜在蒸散量均呈下降趋势。那曲地区近40年来的气候变化比较小,但总体在向暖湿方向发展,2000年以后继续暖湿化的可能性比较大,这有利于当地的农牧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那曲地区 气候特征 蒸散量 降水
下载PDF
近35a西藏那曲地区湖泊动态遥感与气候因素关联度分析 被引量:16
2
作者 林乃峰 沈渭寿 +1 位作者 张慧 李海东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31-237,共7页
利用1976、1990、2000和2010年4期遥感影像对西藏那曲地区面积大于1 km2湖泊的动态变化进行信息提取,并结合1966—2010年研究区9个站点的气象数据,探讨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2010年那曲地区大于1 km2湖泊的总面积为16 841.93 k... 利用1976、1990、2000和2010年4期遥感影像对西藏那曲地区面积大于1 km2湖泊的动态变化进行信息提取,并结合1966—2010年研究区9个站点的气象数据,探讨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2010年那曲地区大于1 km2湖泊的总面积为16 841.93 km2,湖泊总数为469。近35 a那曲地区大于1 km2湖泊面积共增加3 505.12km2,增幅为26.28%,其中以2000—2010年增长速度最快,达18.18%;近35 a湖泊数量增加96,增幅为25.73%,其中以1990—2000年增幅最大,达13.38%。色林错面积从1976年的1 648.61 km2增加到2010年的2 332.55km2,超过纳木错成为西藏第一大咸水湖。1966年以来,那曲地区年平均温度、年平均最高温度、年平均最低温度、年平均相对湿度和年平均降水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年平均蒸发量呈下降趋势,气候朝暖湿方向发展,其中温度变化最明显,线性气温倾向率为0.51℃.(10 a)-1。湖泊动态变化与气象因子的灰度关联分析表明,气温升高引起冰雪融水增加、降水量增加、相对湿度增加和蒸发量减少,是近35 a来那曲地区湖泊面积和数量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气象要素与湖泊面积间的回归方程表明,两者具有显著线性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那曲地区 湖泊动态 气候变化响应
下载PDF
藏北那曲地区大气边界层特征分析 被引量:46
3
作者 李茂善 马耀明 +3 位作者 胡泽勇 马伟强 王介民 OGINO Shin-ya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28-733,共6页
利用"全球协调加强观测计划(CEOP)亚澳季风之青藏高原试验"(CAMP/Tibet)2002年8月预试验期间(PIOP)藏北高原观测站(BJ站和安尼站)的无线电探空仪的探空资料,分析了藏北那曲地区的大气边界层位温、比湿、风速的日变化特征及稳... 利用"全球协调加强观测计划(CEOP)亚澳季风之青藏高原试验"(CAMP/Tibet)2002年8月预试验期间(PIOP)藏北高原观测站(BJ站和安尼站)的无线电探空仪的探空资料,分析了藏北那曲地区的大气边界层位温、比湿、风速的日变化特征及稳定边界层和对流边界层特征。结果表明,藏北那曲地区边界层日变化大,对流混合层高度最高可达1800m,下雨天形成对流边界层的时间晚于阴天和晴天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界层日变化 藏北那曲地区 混合层高度
下载PDF
那曲地区气候变化对该区湖泊面积的影响 被引量:17
4
作者 卓嘎 杨秀海 唐洪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85-490,共6页
利用地面4个测站常规气象资料及中巴地球资源卫星、美国陆地卫星资料,分析了那曲中东部地区湖泊流域近45年各气候要素的变化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湖泊面积变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湖泊面积的拟合方程。结果表明:湖泊流域的降水量、... 利用地面4个测站常规气象资料及中巴地球资源卫星、美国陆地卫星资料,分析了那曲中东部地区湖泊流域近45年各气候要素的变化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湖泊面积变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湖泊面积的拟合方程。结果表明:湖泊流域的降水量、气温以及地面温度近年来呈上升趋势,而蒸发量、日照时数、最大积雪深度、最大冻土深度逐渐下降。这些要素变化与湖泊面积的增加具有显著的线性关系,根据这些气象要素的累积值建立的回归方程能较好地拟合湖泊面积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那曲地区 湖泊流域 气候变化 拟合方程
下载PDF
西藏那曲地区冬虫夏草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李文才 邱建军 邱锋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2-114,126,共4页
近年冬虫夏草的市场需求猛增,价格大幅上涨。作为冬虫夏草主产地之一,西藏那曲地区因冬虫夏草的采集与销售,当地农牧民较大幅度增收,当地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经济较快发展。同时,虫草采挖引发的问题也不能忽视。在系统分析那曲地... 近年冬虫夏草的市场需求猛增,价格大幅上涨。作为冬虫夏草主产地之一,西藏那曲地区因冬虫夏草的采集与销售,当地农牧民较大幅度增收,当地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经济较快发展。同时,虫草采挖引发的问题也不能忽视。在系统分析那曲地区冬虫夏草资源分布、开发利用情况的基础上,剖析了目前那曲地区虫草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了那曲地区在虫草资源开发利用方面采取的措施,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那曲地区 冬虫夏草资源 可持续开发利用
下载PDF
藏北那曲地区草地和未利用土地动态变化及原因 被引量:5
6
作者 张佳华 郑凌云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72-677,共6页
根据1990年和2000年2期那曲土地利用/覆盖分类图,运用GIS的空间分析和数理统计功能,分析那曲地区草地退化和未利用土地的增加情况,并结合气象资料和人口资料分析这些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10 a间,那曲地区未利用地增加;草地减少,突出表... 根据1990年和2000年2期那曲土地利用/覆盖分类图,运用GIS的空间分析和数理统计功能,分析那曲地区草地退化和未利用土地的增加情况,并结合气象资料和人口资料分析这些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10 a间,那曲地区未利用地增加;草地减少,突出表现为草地向未利用地转化。草地向林地和耕地转化,导致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造成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引起这一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强度已经超过自然因子所能达到的强度,起到了绝对的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那曲地区 土地利用 遥感信息 动态分析
下载PDF
青藏高原夏季对流云微物理特征和降水形成机制 被引量:9
7
作者 常祎 郭学良 +2 位作者 唐洁 卢广献 亓鹏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20-734,共15页
青藏高原对我国天气、气候和水循环过程有重要影响。利用第三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TIPEX-Ⅲ)2014年7月在那曲地区的飞机观测数据,研究青藏高原夏季对流云和降水的微物理特征及降水形成机制。飞机探测的云系主要为初生或发展阶段的冰... 青藏高原对我国天气、气候和水循环过程有重要影响。利用第三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TIPEX-Ⅲ)2014年7月在那曲地区的飞机观测数据,研究青藏高原夏季对流云和降水的微物理特征及降水形成机制。飞机探测的云系主要为初生或发展阶段的冰水混合云,云滴数浓度低于平原、海洋地区1~2个量级,云内存在大量大云滴和雨滴,过冷水含量高。大粒子(D≥50μm)数浓度量级为10^(0)~10^(1) L^(-1),云内上升气流速度集中在1~4 m·s^(-1)。青藏高原云滴谱主要呈双峰型,云内冰相粒子多为密实、不透明的霰粒子,云内凇附过程显著。云内暖雨过程产生的大云滴和雨滴有利于冰相过程,尤其是凇附过程的产生,使得青藏高原云更易产生降水。此外,残留云系与对流云有着较为类似的微物理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那曲地区 飞机观测 云微物理结构 降水形成特征
下载PDF
物理协调大气变分客观分析模型及其在青藏高原的应用I:方法与评估 被引量:2
8
作者 王东海 姜晓玲 +3 位作者 张春燕 庞紫豪 梁钊明 张明华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21-644,共24页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基于约束变分客观分析法构建的物理协调大气变分客观分析模型,并将模型首次应用于青藏高原那曲试验区。该模型可融合不同时空分辨率的多来源数据,通过利用地面降水和地面、大气顶部的热通量等大气上下边界的观测资料来...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基于约束变分客观分析法构建的物理协调大气变分客观分析模型,并将模型首次应用于青藏高原那曲试验区。该模型可融合不同时空分辨率的多来源数据,通过利用地面降水和地面、大气顶部的热通量等大气上下边界的观测资料来约束调整探空观测变量,从而尽可能保证气柱内的质量、热量、水汽和动量收支平衡。对模型及其产生的第三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那曲试验区2014年8月期间的大气分析数据集进行评估分析,结果表明模型生成的常规状态量很好地保留了观测特征,模型生成的重要大尺度衍生量(如,垂直速度、散度、温度/水汽平流、视热源、视水汽汇等)可以较好地反映试验期内大气柱的动力、热力和水汽结构特征,有利于对大气降水过程的分析研究。分析发现,350~400 hPa高度层是该时期那曲试验区的动力、热量和水汽的重要变化中心。从各种观测资料对模型生成的分析场的影响来看,探空观测对高空风场的影响最大,但这种影响的幅度在1 m/s以内;降水和上下边界通量观测主要影响大尺度衍生量,如垂直速度,其中降水主要影响降水时期的上升运动,通量观测主要影响弱/无降水时期的下沉运动。总体而言,物理协调大气变分客观分析模型具备较好的稳定性和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协调大气变分客观分析模型 约束变分分析 青藏高原那曲试验区 多来源观测 评估
下载PDF
西藏那曲地区遥感构造分区及找矿前景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孟轲荆 何旭 +1 位作者 邹林 张建国 《矿产勘查》 2020年第9期2008-2016,共9页
班公湖—怒江结合带是青藏高原上几条主要的NW走向缝合带之一,对区域构造演化与成矿均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本文选择结合带中段的西藏那曲地区,利用ETM遥感数据,结合重点地段的雷达影像资料及野外调查结果,解译确定了各次级构造单元的... 班公湖—怒江结合带是青藏高原上几条主要的NW走向缝合带之一,对区域构造演化与成矿均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本文选择结合带中段的西藏那曲地区,利用ETM遥感数据,结合重点地段的雷达影像资料及野外调查结果,解译确定了各次级构造单元的分界深大断裂,并将该区划分为5个次级构造单元,较系统地分析研究了各次级构造单元的遥感地质特征、成矿地质环境和找矿有利条件,为该区基础地质研究与找矿勘查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界深大断裂 构造单元分区 遥感地质特征 那曲地区
下载PDF
那曲地区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被引量:8
10
作者 俞联平 高占琪 杨虎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4年第11期44-47,共4页
以那曲县为列,通过对草地畜牧业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客观分析,提出了当前那曲地区草地畜牧业进行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相关措施和对策。即加强天然草地的保护和建设,提高草地抗逆性和生产能力;草畜并重,将草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科学养畜... 以那曲县为列,通过对草地畜牧业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客观分析,提出了当前那曲地区草地畜牧业进行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相关措施和对策。即加强天然草地的保护和建设,提高草地抗逆性和生产能力;草畜并重,将草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科学养畜相结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科技、教育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对天然草地的有效管理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畜牧业 草地退化 可持续发展对策 那曲地区 那曲县
下载PDF
物理协调大气变分客观分析模型及其在青藏高原的应用Ⅱ:那曲试验区云——降水、热量和水汽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春燕 王东海 +2 位作者 庞紫豪 姜晓玲 马千惠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36-952,共17页
本文利用约束变分客观分析法构建的物理协调大气变分客观分析模型,通过融合地面、探空、卫星等多源观测资料和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建立了青藏高原那曲试验区5年(2013~2017年)长时间序列的热力、动力相协调的大气分析数据集,并以此分... 本文利用约束变分客观分析法构建的物理协调大气变分客观分析模型,通过融合地面、探空、卫星等多源观测资料和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建立了青藏高原那曲试验区5年(2013~2017年)长时间序列的热力、动力相协调的大气分析数据集,并以此分析那曲试验区大气的基本环境特征与云—降水演变和大气动力、热力的垂直结构。分析表明:(1)试验区350 h Pa以上风速的季节变化非常明显,风速在冬季11月至次年2月达到最大(>50 m s),盛夏7~8月风速的垂直变化最弱,温度的垂直变化最强,大气高湿区在夏秋雨季位于350~550 h Pa,在冬春干季升至300~400 h Pa。(2)试验区6~7月上旬降水最多;春、秋、冬三季,300~400 h Pa高度层作为大气上升运动和下沉运动的交界处,是云量的集中区;夏季,增多的水汽和增强的大气上升运动导致高云和总云量明显增多,中、低云减少。(3)夏季的地表潜热通量与大气总的潜热释放最强,大气净辐射冷却最弱,高原地区较强的地面感热导致试验区500 h Pa以下的近地面全年存在暖平流,500 h Pa以上则由于强烈的西风和辐射冷却存在冷平流。此外,试验区整层大气全年以干平流为主,但在夏季出现了较弱的湿平流。(4)视热源Q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特征:全年500 h Pa以下大气表现为冷源,300~500 h Pa和100~150 h Pa表现为热源,150~300 h Pa则在冬春干季表现为冷源,在夏秋雨季表现为热源,不同高度层的冷、热源的形成原因不同,其中夏季由于增强的上升运动、感热垂直输送和水汽凝结潜热以及高云的形成,因此几乎整层大气表现为热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协调大气变分客观分析模型 那曲试验区 云—降水 上升运动 热源结构
下载PDF
西藏那曲地区草地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建议 被引量:13
12
作者 拉巴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4年第6期48-51,共4页
西藏那曲地区在长期的传统畜牧业经营方式下,对草地资源缺乏有效的保护和科学管理,片面追求牲畜头数,因此,该地区出现了严重的超载过牧现象,导致草地资源退化加剧,草地畜牧业生产难以可持续发展。对那曲地区草地资源保护及草地资源保护... 西藏那曲地区在长期的传统畜牧业经营方式下,对草地资源缺乏有效的保护和科学管理,片面追求牲畜头数,因此,该地区出现了严重的超载过牧现象,导致草地资源退化加剧,草地畜牧业生产难以可持续发展。对那曲地区草地资源保护及草地资源保护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该地区天然草地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议,以期为该地区加强草地管理、发展生态畜牧业、实现草地畜牧业和草地生态环境和谐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资源 草地退化 可持续发展 那曲地区
下载PDF
西藏那曲地区普通中学物理新课程实施现状与思考
13
作者 徐全学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107-109,共3页
分析了西藏那曲地区物理新课程实施中所存在的教育观念凝滞、学校重视程度不够、教学资源缺乏等问题,提出注重实际,政策要有弹性;依靠专家队伍,提高决策能力;加快课程资源建设等改进建议。
关键词 那曲地区 物理新课程 现状 思考
下载PDF
藏北高寒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被引量:19
14
作者 刘兴元 冯琦胜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152-3160,共9页
藏北高寒草地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和生态安全屏障.然而,高寒草地退化使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减弱,生态服务价值降低,不仅严重影响了藏北高原畜牧业生产和牧民生活,而且直接威胁到区域生态安全及东亚水资源安全.因此,本研究在综合考... 藏北高寒草地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和生态安全屏障.然而,高寒草地退化使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减弱,生态服务价值降低,不仅严重影响了藏北高原畜牧业生产和牧民生活,而且直接威胁到区域生态安全及东亚水资源安全.因此,本研究在综合考虑草地生态系统的地域差异性、空间异质性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性的基础上,选择了贡献率较高的12项指标,对藏北那曲不同类型和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地的生态服务价值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藏北那曲地区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年总生态服务价值为1199.07亿元,其中,高寒草原、高寒荒漠、高寒荒漠草原和高寒草甸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分别占总生态服务价值的62.9%、1.5%、8.0%和28.1%.从退化程度上看,未退化、轻度退化、中度退化和严重退化草地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分别占总生态服务价值的54.9%、29.3%、11.0%和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北地区 高寒草地 生态服务价值 评估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疫源地鼠疫耶尔森菌遗传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宇萌 梁莹 +8 位作者 张恩民 马娜 申小娜 蔡虹 张志凯 夏连续 梁未丽 代瑞霞 李伟 《疾病监测》 CAS 2018年第6期457-462,共6页
目的研究青藏高原喜马拉雅鼠疫疫源地那曲和比如地区鼠疫耶尔森菌(鼠疫菌)菌株的分子分型特征,确定具有该分型特征的鼠疫菌在青藏高原鼠疫疫源地的分布情况。方法应用板块重排、差异区段分析、间区规律短回文重复、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 目的研究青藏高原喜马拉雅鼠疫疫源地那曲和比如地区鼠疫耶尔森菌(鼠疫菌)菌株的分子分型特征,确定具有该分型特征的鼠疫菌在青藏高原鼠疫疫源地的分布情况。方法应用板块重排、差异区段分析、间区规律短回文重复、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方法对分离自青藏高原地区、四川省、云南省的98株鼠疫菌进行分析。结果那曲和比如地区的鼠疫菌菌株中第57~60板块的排列方式与测序菌株Z176003一致,在其他实验菌株中未发现该重排特征。结论分离自那曲和比如的鼠疫菌菌株具有独特的分子分型特征,该特征在本地区的菌株中普遍存在,且菌株多态性持续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疫耶尔森菌 遗传特征分析 青藏高原 那曲地区
原文传递
高海拔传统牧区新型城镇化路径探索——以西藏那曲地区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彦国 钱振水 张年国 《价值工程》 2016年第13期29-31,共3页
党的十八大将"新型城镇化"确立为国家发展战略,为西藏的城镇化发展带来了崭新的发展契机。相对全国其他地区,西藏城镇化发展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尤其藏北地区,在海拔高、气压低、地广人稀和以传统游牧为主的生活特征等因素的限... 党的十八大将"新型城镇化"确立为国家发展战略,为西藏的城镇化发展带来了崭新的发展契机。相对全国其他地区,西藏城镇化发展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尤其藏北地区,在海拔高、气压低、地广人稀和以传统游牧为主的生活特征等因素的限制下,导致了城镇化水平很低,城镇化发展模式与路径必定不能走集中型城镇化道路。本文以藏北那曲地区为例,提出了高原传统牧区的城镇化道路应当走"大分散、小集中"的城镇化推进模式,并通过促进传统文化传承与现代文化融合、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增强支撑体系保障能力,探索一条符合藏北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海拔 传统牧区 那曲地区 新型城镇化路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