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比较诺氏评估量表法和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判断标准在药品不良反应评价工作中的作用。分别采用两种方法评估患者服用屈螺酮炔雌醇片与肺栓塞不良反应之间的因果关系,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分析我院1例屈螺酮炔雌醇片引...目的比较诺氏评估量表法和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判断标准在药品不良反应评价工作中的作用。分别采用两种方法评估患者服用屈螺酮炔雌醇片与肺栓塞不良反应之间的因果关系,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分析我院1例屈螺酮炔雌醇片引起肺栓塞的病例,并通过检索万方、CNKI、Pubmed数据库,收集国内外使用屈螺酮炔雌醇片后出现肺栓塞的个案报道,分别采用“诺氏评估量表法”和“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因果关系判断标准”评价因果关系。结果患者服用屈螺酮炔雌醇片1个月后,发生肺栓塞不良反应,经溶栓抗凝治疗后,血栓再通。所有个案报道经“诺氏评估量表法”与“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ADR因果关系判断标准”评价后,发现其ADR因果关系评价结果有一定的差异性。结论屈螺酮炔雌醇片可导致肺栓塞的不良反应,临床用药时需警惕。“诺氏评估量表法”和“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ADR因果关系判断标准”在药物所致ADR因果关系评价中各有利弊,临床实践中可二者结合进行评价。展开更多
目的验证全面触发工具(global trigger tool,GTT)在老年住院患者药品不良事件(adverse drug event,ADE)监测中的可行性。方法根据《IHI global trigger tool for measuring adverse events》中推荐的触发器和国内其他研究使用的触发器,...目的验证全面触发工具(global trigger tool,GTT)在老年住院患者药品不良事件(adverse drug event,ADE)监测中的可行性。方法根据《IHI global trigger tool for measuring adverse events》中推荐的触发器和国内其他研究使用的触发器,并结合该院生化指标范围、药品目录和该院老年患者处方习惯,对触发器进行调整,最终制定出31项触发器。随机抽取本院2015年12月26日至2016年12月25日老年病科65岁以上出院病历360份,使用GTT审查病历,再通过Naranjo评定法判定ADE,将确定的ADE进行严重程度分级、造成ADE的药物类别和累及系统-器官分析。应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检验水准为α=0.05(双侧)。结果审查的360份病历中,触发器检出阳性的患者169例,阳性率为46.94%。31项触发器中,19项触发器检出阳性。75例患者发生98例次ADE,ADE发生率为20.83%(75/360)。98例次ADE中,E级伤害97例次,F级伤害1例次。ADE共涉及9类药物,其中心血管系统药物导致ADE发生的占比最高,达58.16%;共累及系统-器官11个,其中代谢及营养障碍占比最高,达42.86%。GTT的真实性指标:灵敏度为100.00%,特异度67.02%,正确指数0.67。可靠性指标:符合率73.89%,Kappa值0.46。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PPV)为44.38%。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住院天数、用药品规数、触发器检出阳性数和基础疾病数对老年住院患者ADE发生有显著影响。结论GTT用于监测老年住院患者ADE的真实性、可靠性较好,PPV较高,但部分触发器需继续改进。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比较诺氏评估量表法和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判断标准在药品不良反应评价工作中的作用。分别采用两种方法评估患者服用屈螺酮炔雌醇片与肺栓塞不良反应之间的因果关系,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分析我院1例屈螺酮炔雌醇片引起肺栓塞的病例,并通过检索万方、CNKI、Pubmed数据库,收集国内外使用屈螺酮炔雌醇片后出现肺栓塞的个案报道,分别采用“诺氏评估量表法”和“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因果关系判断标准”评价因果关系。结果患者服用屈螺酮炔雌醇片1个月后,发生肺栓塞不良反应,经溶栓抗凝治疗后,血栓再通。所有个案报道经“诺氏评估量表法”与“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ADR因果关系判断标准”评价后,发现其ADR因果关系评价结果有一定的差异性。结论屈螺酮炔雌醇片可导致肺栓塞的不良反应,临床用药时需警惕。“诺氏评估量表法”和“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ADR因果关系判断标准”在药物所致ADR因果关系评价中各有利弊,临床实践中可二者结合进行评价。
文摘目的验证全面触发工具(global trigger tool,GTT)在老年住院患者药品不良事件(adverse drug event,ADE)监测中的可行性。方法根据《IHI global trigger tool for measuring adverse events》中推荐的触发器和国内其他研究使用的触发器,并结合该院生化指标范围、药品目录和该院老年患者处方习惯,对触发器进行调整,最终制定出31项触发器。随机抽取本院2015年12月26日至2016年12月25日老年病科65岁以上出院病历360份,使用GTT审查病历,再通过Naranjo评定法判定ADE,将确定的ADE进行严重程度分级、造成ADE的药物类别和累及系统-器官分析。应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检验水准为α=0.05(双侧)。结果审查的360份病历中,触发器检出阳性的患者169例,阳性率为46.94%。31项触发器中,19项触发器检出阳性。75例患者发生98例次ADE,ADE发生率为20.83%(75/360)。98例次ADE中,E级伤害97例次,F级伤害1例次。ADE共涉及9类药物,其中心血管系统药物导致ADE发生的占比最高,达58.16%;共累及系统-器官11个,其中代谢及营养障碍占比最高,达42.86%。GTT的真实性指标:灵敏度为100.00%,特异度67.02%,正确指数0.67。可靠性指标:符合率73.89%,Kappa值0.46。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PPV)为44.38%。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住院天数、用药品规数、触发器检出阳性数和基础疾病数对老年住院患者ADE发生有显著影响。结论GTT用于监测老年住院患者ADE的真实性、可靠性较好,PPV较高,但部分触发器需继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