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影像”化叙事在海派小说中的本土化走向——以新感觉派和张爱玲的小说创作为中心 被引量:5
1
作者 冯勤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30-136,共7页
在吸取电影艺术新的表现技法方面,围绕着"意象"营构这一核心,在三、四十年代的海派代表新感觉派及张爱玲的小说创作中,"影像"化叙事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性,存在着从表面外化到渐趋内化、由纯西化向中化嬗变的发展... 在吸取电影艺术新的表现技法方面,围绕着"意象"营构这一核心,在三、四十年代的海派代表新感觉派及张爱玲的小说创作中,"影像"化叙事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性,存在着从表面外化到渐趋内化、由纯西化向中化嬗变的发展趋势。仅就电影的两大主要表现手段———蒙太奇与长镜头而言,新感觉派比较倾向于前者,而张爱玲则更看重后者,不同取向的背后虽不无时代背景、性别气质等外在因素,但其更为内在的因素却是各自的文化立场。在这一本土化进程中,长镜头尤其是固定长镜头及慢镜头等电影手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派小说 “影像”化叙事 新感觉派 张爱玲 本土化
下载PDF
从日常生活叙事看张爱玲小说的现代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董文桃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12-116,共5页
作者从日常生活叙事角度,探讨了张爱玲小说的生活观。她看重日常生活,持独立、坦率的人生态度,并由此形成她的写实观: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文学的价值和意义。张爱玲小说从金钱、欲望角度,将包括爱情在内的一切人间真情作了彻底的解构:抓住... 作者从日常生活叙事角度,探讨了张爱玲小说的生活观。她看重日常生活,持独立、坦率的人生态度,并由此形成她的写实观: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文学的价值和意义。张爱玲小说从金钱、欲望角度,将包括爱情在内的一切人间真情作了彻底的解构:抓住钱就抓住了幸福的金钱观,以金钱、名利铺底的情爱欲,不能帮助人们逃脱悲剧性的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生活叙事 张爱玲 小说 欲望
下载PDF
生存悲剧的苍凉书写——论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意识 被引量:13
3
作者 李掖平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2-46,共5页
张爱玲的小说创作以对生存悲剧的苍凉书写,传达了对个体生命的生存寂寞、生存痛苦、生存恐怖的深刻感悟和对生命悲剧性的理性认知,并由此标示出一种苍凉悲怆的审美风格。张爱玲的悲剧意识以人本主义为基本出发点,既与叔本华、尼采等人... 张爱玲的小说创作以对生存悲剧的苍凉书写,传达了对个体生命的生存寂寞、生存痛苦、生存恐怖的深刻感悟和对生命悲剧性的理性认知,并由此标示出一种苍凉悲怆的审美风格。张爱玲的悲剧意识以人本主义为基本出发点,既与叔本华、尼采等人为代表的西方现代悲剧理论有一种内质的契合,同时又深受传统文化泽被和民族审美风格规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小说 生存悲剧 悲剧意识 传统文化 苍凉美
下载PDF
张爱玲新论 被引量:1
4
作者 曾耀农 李玉兰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100-105,共6页
张爱玲思想不入正统,创作不入主流,却因其作品特殊的魅力吸引读者无数。本文勉力探奇,侧重从其独特的人生感悟及其对小说创作的影响两方面加以阐述。张爱玲人生感悟的独特性在于:(一)具有以悲为基调,悲喜调和的生命观。(二)具有个人的... 张爱玲思想不入正统,创作不入主流,却因其作品特殊的魅力吸引读者无数。本文勉力探奇,侧重从其独特的人生感悟及其对小说创作的影响两方面加以阐述。张爱玲人生感悟的独特性在于:(一)具有以悲为基调,悲喜调和的生命观。(二)具有个人的而非大众的,现实的而非理想的人生视角。(三)认为人生无爱而人性充满弱点。(四)认为人生安稳的一面有着永恒的意味。张爱玲将其独特的人生感悟渗透到小说创作中,创造了一个苍凉而美丽的小说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人生感悟 苍凉 美丽 小说创作
下载PDF
纸上恐怖电影——解读张爱玲小说中的恐怖电影元素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文菊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00-103,共4页
张爱玲小说可称为"纸上恐怖电影",有着苍凉惊悚的悲剧主题、恐惧诡异的人物形象、危险开放的故事情节、阴森恐怖的叙事场景等诸多经典恐怖电影的标志性元素。她以人拟鬼,讲述着被异化的"人鬼"的凄凉故事,精心炮制... 张爱玲小说可称为"纸上恐怖电影",有着苍凉惊悚的悲剧主题、恐惧诡异的人物形象、危险开放的故事情节、阴森恐怖的叙事场景等诸多经典恐怖电影的标志性元素。她以人拟鬼,讲述着被异化的"人鬼"的凄凉故事,精心炮制了一系列"现代鬼话",召唤出一个颓废荒凉的恐怖世界,在恐怖氛围的包裹下挖掘人性,将苍凉的生命悲剧意识寄寓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小说 恐怖电影 异化 生命悲剧
下载PDF
张爱玲家族小说的女性成长主题 被引量:1
6
作者 白薇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52-159,共8页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鲜明女性意识的作家。其女性意识的基础是对二元对立的两性观的突破。她既透彻地揭开了女性在家族制度与父权文化压迫中的绝望经验,也戳穿了女性独立追寻生命自由的虚妄,以写实与象征的手法证实了她们无法...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鲜明女性意识的作家。其女性意识的基础是对二元对立的两性观的突破。她既透彻地揭开了女性在家族制度与父权文化压迫中的绝望经验,也戳穿了女性独立追寻生命自由的虚妄,以写实与象征的手法证实了她们无法拥有一间绝对属于“自己的房间”的现实;女性在痛苦阅历中或疯狂复仇,或沉淀经验历练生活智慧,使苦难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精神成长的资源,但最终却无法以胜利者的强悍姿态宣告自己的未来;她们对人生价值的最终确定是在两性建构的命运共同体和人类经验话语中完成的,而这正是张爱玲小说中女性获得精神成长的体现。张爱玲是将“性别政治复杂化”与她的历史观、写作观达成统一,我们也从中看到了女性主义政治的悖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家族小说 痛苦经验 生活智慧 女性成长
下载PDF
试论张爱玲人生感悟的独特性
7
作者 曾耀农 李玉兰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3年第4期45-47,共3页
张爱玲思想不入正统 ,创作不入主流 ,却因其作品特殊的魅力吸引读者无数。本文勉力探奇 ,侧重从其独特的人生感悟及其对小说创作的影响两方面加以阐述。张爱玲人生感悟的独特性在于 :(一 )具有以悲为基调 ,悲喜调和的生命观。 (二 )具... 张爱玲思想不入正统 ,创作不入主流 ,却因其作品特殊的魅力吸引读者无数。本文勉力探奇 ,侧重从其独特的人生感悟及其对小说创作的影响两方面加以阐述。张爱玲人生感悟的独特性在于 :(一 )具有以悲为基调 ,悲喜调和的生命观。 (二 )具有个人的而非大众的 ,现实的而非理想的人生视角。 (三 )认为人生无爱而人性充满弱点。 (四 )认为人生安稳的一面有着永恒的意味。张爱玲将其独特的人生感悟渗透到小说创作中 ,创造了一个苍凉而美丽的小说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人生感悟 苍凉 美丽 小说创作
下载PDF
论张爱玲小说的生命意识
8
作者 龚永标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121-125,共5页
尽管张爱玲曾在上海一夜成名,其作品也多为在大陆时所作,但国内对张爱玲的研究在几十年的现代文学研究中一直是一片空白。直到近些年,特别是张女士在洛杉矶去世后,国内才重新掀起了"张热"。人们从不同的视角,采取不同的研究方... 尽管张爱玲曾在上海一夜成名,其作品也多为在大陆时所作,但国内对张爱玲的研究在几十年的现代文学研究中一直是一片空白。直到近些年,特别是张女士在洛杉矶去世后,国内才重新掀起了"张热"。人们从不同的视角,采取不同的研究方法,探索张爱玲小说世界的奥秘,取得了许多可观的成果。本文试试从张爱玲小说生命意象的荒凉来阐述张爱玲小说的成就与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小说 生命意象
下载PDF
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叙述者干预与意识形态
9
作者 贺玉庆 《怀化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120-123,共4页
从话语与故事层面的各种叙述者干预中,探讨张爱玲小说叙述者与意识形态的关联,以及它们对于小说本身和读者所起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张爱玲小说 叙述者干预 意识形态 关联
下载PDF
叙述者身份和位置的转变——浅析张爱玲小说的叙述学特征
10
作者 周宏 乔淑英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56-58,共3页
从张爱玲早期到后期的小说创作中,叙述者经历了由显身向隐身演变的过程,而在早期叙述者显身的作品里,叙述者穿行于显、隐之间。张爱玲承袭了中国古典白话小说的叙事手法,保留了“说话人”的旁观者姿态,同时借“虚拟情境”达成与读者的沟... 从张爱玲早期到后期的小说创作中,叙述者经历了由显身向隐身演变的过程,而在早期叙述者显身的作品里,叙述者穿行于显、隐之间。张爱玲承袭了中国古典白话小说的叙事手法,保留了“说话人”的旁观者姿态,同时借“虚拟情境”达成与读者的沟通,舍弃了“说话人”为“社会尺度的代言人”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 张爱玲 叙述者身份和位置
下载PDF
叙述主体的分化——张爱玲小说的叙述学特征
11
作者 周宏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40-42,共3页
从自由间接引语切入,分析张爱玲小说叙述主体的分化,表现为叙述者与人物抢夺话语权。它们彼此间的对撞、冲突加深了文本内蕴。
关键词 张爱玲 小说 叙述主体 分化
下载PDF
张爱玲小说意象的叙事功能
12
作者 王文参 《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4期63-67,共5页
考察了张爱玲小说运用意象叙事的特征;分析了张爱玲小说善于运用意象叙事以补充说明故事发生的背景,并且用意象造成空间跳跃,造成时间的压缩与延展,使意象参与到结构和线索中去,从而疏通行文脉络,贯穿叙事结构,使小说情节具有层次感和... 考察了张爱玲小说运用意象叙事的特征;分析了张爱玲小说善于运用意象叙事以补充说明故事发生的背景,并且用意象造成空间跳跃,造成时间的压缩与延展,使意象参与到结构和线索中去,从而疏通行文脉络,贯穿叙事结构,使小说情节具有层次感和节奏感,同时也使意象蕴含得到逐步丰富和深化;指出张爱玲小说通过对意象叙事的充分运用,揭示了深刻的现代性内涵,产生了意象纷呈、形象鲜明的美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小说 小说意象 叙事功能
下载PDF
说不尽的苍凉——论张爱玲小说苍凉人生叙事策略 被引量:3
13
作者 沈晓梅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51-154,共4页
张爱玲小说以其独特的叙事策略为我们构置了一幅乱世生存的悲凉图景,"苍凉"是张爱玲对生命、人性和文化的言说方式,也是其小说独特的美学标记。张爱玲的小说穿梭于传统与现代之间,全方位、多视角地勘探凡俗人生、体味世事变... 张爱玲小说以其独特的叙事策略为我们构置了一幅乱世生存的悲凉图景,"苍凉"是张爱玲对生命、人性和文化的言说方式,也是其小说独特的美学标记。张爱玲的小说穿梭于传统与现代之间,全方位、多视角地勘探凡俗人生、体味世事变迁和人生的苍凉,得益于她古今杂揉、中西兼备的叙事技巧。张爱玲小说已经超越了世俗的陈述,成为不失大气的关注人类生存本相的经典,这正是张爱玲小说苍凉给予我们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小说 叙事策略 苍凉人生
下载PDF
论电影《半生缘》对小说的视听语言转换技巧
14
作者 刘小微 《安康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41-44,共4页
许鞍华电影《半生缘》对原著的改编力求保留和再现张爱玲小说的苍凉风韵,有着比较严肃纯正的美学追求。改编技巧的特色突出表现在对小说情节的简化压缩和细节经营、人物形象的强化和常人化处理以及多种叙事视角的交叉运用三个方面。探... 许鞍华电影《半生缘》对原著的改编力求保留和再现张爱玲小说的苍凉风韵,有着比较严肃纯正的美学追求。改编技巧的特色突出表现在对小说情节的简化压缩和细节经营、人物形象的强化和常人化处理以及多种叙事视角的交叉运用三个方面。探讨许鞍华电影对小说《半生缘》的改编成就,揭示视听语言艺术与文字艺术的各自特色,旨在探索文学转换成视听语言艺术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生缘》 许鞍华 张爱玲 电影 小说 视听语言
下载PDF
论张爱玲小说的求真意识
15
作者 孙修让 《惠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22-27,122,共7页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特的存在,她以独到的视角观照俗世中庸常男女的痛苦与惶惑,凝视人性黑暗的深渊。纵观张爱玲的小说创作,“真”与“假”是她体悟和表现社会人生的重要方式,她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对人生虚假性的淋漓揭示,更在...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特的存在,她以独到的视角观照俗世中庸常男女的痛苦与惶惑,凝视人性黑暗的深渊。纵观张爱玲的小说创作,“真”与“假”是她体悟和表现社会人生的重要方式,她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对人生虚假性的淋漓揭示,更在于在虚假人生中对“真”的执着追寻,以其真性情与真文字,道出了人生的真况味。作为一种生命理解的方式,求“真”植根于张爱玲的意识深处,也是其小说一再书写的主题。以“求真意识”这一视角对张爱玲小说的主题及人物形象做出重新解读和具体论述,为张爱玲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同时给予世人关于人生真相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小说 求真意识 再解读 人生真相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