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眶下气房分型与鼻内镜鼻窦手术 被引量:6
1
作者 黄谦 周兵 +3 位作者 张罗 鲜军舫 韩德民 王丹妮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41-444,共4页
目的将眶下气房分型,探讨其与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手术中处理方式的相关性。方法选择315例(630侧)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冠状位和轴位鼻窦CT扫描确认有眶下气房。从瞳孔中心设想一条垂直线向下至上颌窦,眶下气房位于内眦部下方,其外壁未... 目的将眶下气房分型,探讨其与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手术中处理方式的相关性。方法选择315例(630侧)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冠状位和轴位鼻窦CT扫描确认有眶下气房。从瞳孔中心设想一条垂直线向下至上颌窦,眶下气房位于内眦部下方,其外壁未超过设想线为Ⅰ型;眶下气房一部分突入上颌窦内,超过设想线,未包括全部眶底为Ⅱ型;眶下气房突入上颌窦并占据全部眶下壁为Ⅲ型。记录鼻内镜手术中所见。结果CT显示315例(630侧)中眶下气房43例(72侧),占11.4%。Ⅰ型28/72侧(38.9%);Ⅱ型26/72侧(36.1%);Ⅲ型18/72侧(25%)。结论眶下气房结构在鼻内镜鼻窦手术中可以作为参考标志,其分型可以辅助判断筛窦开放范围、上颌窦开放难易度和决定手术方式,对提高手术成功率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眶下气房分型 鼻内镜 鼻窦手术 CT检查
下载PDF
鼻部外伤影像学检查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15
2
作者 薛敏娜 薛炳延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4期410-411,共2页
目的 探讨合理的鼻部外伤影像学检查方法。方法 对 74例鼻部外伤者同时作了X线鼻骨侧位像、冠状和横断CT扫描。以冠状 +横断CT扫描的结果为准 ,比较了各种检查方法之间对鼻部外伤影像学征象的检出率。结果 两种CT扫描合用的诊断效果... 目的 探讨合理的鼻部外伤影像学检查方法。方法 对 74例鼻部外伤者同时作了X线鼻骨侧位像、冠状和横断CT扫描。以冠状 +横断CT扫描的结果为准 ,比较了各种检查方法之间对鼻部外伤影像学征象的检出率。结果 两种CT扫描合用的诊断效果最好。X线鼻骨侧位片仅能检出 75 .67%的鼻骨骨折 ,对上颌骨额突骨折等其他鼻部外伤均不能诊断。在鼻骨或 /和上颌骨额突骨折的诊断中冠状CT扫描均显著优于横断CT扫描 ,而在鼻泪管骨折、鼻颌缝分离、鼻骨间缝增宽的诊断上则横断CT扫描均要显著优于冠状CT扫描。结论 在鼻部外伤的影像学检查中仅作鼻骨X线侧位片是不够的 ;为了解有无鼻骨或 /和上颌骨额突骨折应首先作鼻部冠状CT扫描 ,如经济条件许可 ,可加作鼻部横断扫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部外伤 影像学检查 X线 鼻骨 侧位像 冠状 横断 CT
下载PDF
鼻内镜下经鼻径路翼腭窝区的临床解剖特点分析及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涛 杜忠良 《中外医疗》 2016年第5期81-82,共2页
目的分析探讨在翼腭窝区解剖中使用鼻内镜下经鼻径路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手术做出参考。方法随机选取50例该院附属医院的成人尸头标本,并将其用乳胶灌注,使用零度的鼻内镜经两种手术径路(上颌窦后壁径路和蝶腭孔径路)将翼腭窝显露,进一步... 目的分析探讨在翼腭窝区解剖中使用鼻内镜下经鼻径路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手术做出参考。方法随机选取50例该院附属医院的成人尸头标本,并将其用乳胶灌注,使用零度的鼻内镜经两种手术径路(上颌窦后壁径路和蝶腭孔径路)将翼腭窝显露,进一步将蝶窦开放,使蝶窦外侧壁、颈内动脉、视神经等充分暴露,对各结构之间的立体关系进行观察。结果不同的手术路径对翼腭窝的显露程度不同,蝶腭孔径路可以对蝶窦与翼腭窝的结构解剖关系进行观察,上颌窦后壁径路可以使翼腭窝内的结构最大限度的得以显露。结论在临床手术的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鼻内镜下的不同入路对翼腭窝区的疾病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内镜 鼻径路 翼腭窝区 解剖特点
下载PDF
避免鼻内窥镜手术并发症的临床解剖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文春 陈龙菊 +1 位作者 周立兵 邹俊涛 《郧阳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2期76-78,共3页
目的:为避免鼻内窥镜手术并发症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0侧成人头部正中矢状剖面标本上,观察了泪囊的毗邻、在鼻腔外侧壁上的投影及筛窦的毗邻。结果:泪囊与中鼻道前房相邻,其在鼻腔外侧壁上投影的前界为“骨梭”,后界为钩突... 目的:为避免鼻内窥镜手术并发症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0侧成人头部正中矢状剖面标本上,观察了泪囊的毗邻、在鼻腔外侧壁上的投影及筛窦的毗邻。结果:泪囊与中鼻道前房相邻,其在鼻腔外侧壁上投影的前界为“骨梭”,后界为钩突基部,上界为中鼻甲附着处前部的下缘,下界为下鼻甲附着处前部的上缘。筛顶壁为一前窄后宽的骨板,筛前、后动脉在筛窦内均靠筛顶下方并与筛板同水平走行。结论:鼻内窥镜手术者若熟悉手术区的解剖可减少或避免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后并发症 鼻内窥镜手术 临床解剖
下载PDF
小鼻区吊墙在玻璃熔窑上的应用
5
作者 唐福恒 马婧 《玻璃》 2009年第9期15-17,共3页
总结了玻璃熔窑前脸吊墙结构的特点,分析了吊墙结构在玻璃熔窑上的使用情况,用实例分析了小鼻区吊墙在小吨位、短投料口玻璃熔窑上使用的经济性。
关键词 玻璃 熔窑 投料口 吊墙 小鼻区
下载PDF
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蝶鞍周围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吴浩 刘海生 凌锋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179-181,共3页
目的研究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的解剖学,为临床内镜经蝶垂体病变手术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选择10具经动脉灌注染料的成人尸体头部标本,男8具,女2具;模拟扩大经鼻-蝶窦手术入路,同时测量海绵窦内重要解剖结构与鞍底的距离。结果根据蝶窦... 目的研究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的解剖学,为临床内镜经蝶垂体病变手术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选择10具经动脉灌注染料的成人尸体头部标本,男8具,女2具;模拟扩大经鼻-蝶窦手术入路,同时测量海绵窦内重要解剖结构与鞍底的距离。结果根据蝶窦后壁骨性结构特征将蝶窦腔分为中间腔、旁中间腔以及外侧腔等5个部分。扩大经鼻-蝶窦手术入路可清晰地显示鞍底的骨膜、硬脑膜外层、海绵窦内侧壁,海绵窦内的颈内动脉及其分支血管、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外展神经及眼神经等重要解剖结构;打开蝶骨平台可显示视神经、视交叉、垂体柄、鞍膈及视丘下部等解剖结构。蝶鞍周围结构与鞍底中线的距离分别为视神经管隆起(5.72±1.56)mm,颈内动脉管隆起(5.42±1.38)mm,鞍膈(10.01±1.46)mm,视交叉(14.96±1.42)mm,海绵窦内颈内动脉(11.02±2.06)mm,海绵窦内动眼神经(13.75±1.79)mm,海绵窦内滑车神经(15.14±1.53)mm,海绵窦内外展神经(12.68±1.52)mm。结论内镜下扩大经鼻-蝶窦手术入路可清晰地显露蝶鞍周围的解剖结构,适用于鞍旁、鞍上病变的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经鼻-蝶窦入路 蝶鞍周围 解剖学 手术入路
下载PDF
鼻上颌骨区缺损的游离组织瓣修复术的护理
7
作者 王志慧 李洁 《中国医疗美容》 2017年第10期72-74,共3页
目的探讨鼻上颌骨区缺损游离组织瓣修复术的护理方法,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32例鼻上颌骨区缺损游离组织瓣修复术患者护理经过,主要含术前心理护理、供皮区皮肤准备、手术区及口腔护理和术后生命征监测、体位护理、皮瓣护理、健康... 目的探讨鼻上颌骨区缺损游离组织瓣修复术的护理方法,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32例鼻上颌骨区缺损游离组织瓣修复术患者护理经过,主要含术前心理护理、供皮区皮肤准备、手术区及口腔护理和术后生命征监测、体位护理、皮瓣护理、健康指导等。结果 32例患者中,32例手术顺利,31修复术成功,31例术后恢复良好,情绪稳定,未发生出血、感染等护理并发症,1例糖尿病患者出院后未能按医嘱糖尿病饮食,切合愈合延迟,出现感染并导致皮瓣坏死,经2期手术后,恢复良好,整体手术成功率达96.9%。结论良好的鼻上颌骨区缺损游离组织瓣修复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尤其是受区皮瓣护理,是患者病情治疗及恢复的重要保证,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上颌骨区缺损 游离组织瓣修复术 护理
下载PDF
内镜下单鼻孔入路解剖训练流程的探讨 被引量:2
8
作者 赵宇 刘剑锋 +1 位作者 韩军 杨大章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209-213,共5页
目的探索单鼻孔入路解剖训练流程的设计原则与应用,旨在利用最少的尸头标本,完成尽可能多的临床手术解剖训练。指导初学者进行高效的训练,缩短学习曲线。方法流程的设计原则为:①前次手术暴露但不损伤后续手术的结构;②用一侧标本完成... 目的探索单鼻孔入路解剖训练流程的设计原则与应用,旨在利用最少的尸头标本,完成尽可能多的临床手术解剖训练。指导初学者进行高效的训练,缩短学习曲线。方法流程的设计原则为:①前次手术暴露但不损伤后续手术的结构;②用一侧标本完成尽可能多的临床手术训练;③根据临床常用径路,设计分步操作;④临床上需要双鼻孔入路完成的手术暂不纳入本流程,故一侧全部完成后,对侧鼻腔结构无损伤。采用5例新鲜硅胶灌注尸头的双侧验证并完成流程,采用Storz公司0°,4 mm鼻内镜及HD IMAGE 1高清摄录系统全程录像。结果按上述原则设计单鼻孔入路解剖流程,可经同一侧鼻孔按顺序完成19项解剖操作。操作靶区集中在泪囊、鼻窦、翼腭窝及颞下窝。依次为:①钩突的精细切除术;②泪囊造口术;③Draf I型及Draf IIa型手术;④前组筛窦开放术;⑤后组筛窦开放术;⑥蝶窦开放术;⑦蝶腭动脉凝扎术;⑧制作HB瓣;⑨下鼻道开窗;⑩Draf IIb型手术;(11)制作游离中鼻甲黏膜瓣;(12)翼腭窝及经中鼻道部分颞下窝前壁开放术;(13)泪前隐窝入路;(14)经泪前隐窝部分颞下窝前壁开放术;(15)内镜下改良Denker入路;(16)经Denker入路颞下窝前壁开放术;(17)上颌窦内侧壁切除术;(18)翼腭窝手术;(19)颞下窝手术。本流程可在10侧标本中重复,所用时间亦随操作次数增加而缩短。结论本流程设计思路清晰,特点鲜明,可重复性高,可作为鼻颅底解剖学习的参考,值得推广和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 鼻窦 翼腭窝 鼻内镜手术 解剖 局部 训练流程
下载PDF
鼻腔癌及乳头状瘤DNA流式细胞术与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定量分析的相关性研究
9
作者 张志钢 李德坚 《广州医学院学报》 1998年第4期11-15,共5页
目的:研究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定量分析技术与DNA流式细胞术在鼻腔癌及乳头状瘤诊断中的相关性。方法:用流式细胞术(FCM)及核仁组咸区嗜银蛋白(Ag-NORs)定量分析技术对鼻腔癌,乳头状瘤及正常鼻腔粘膜组织共50例石蜡切片标本细胞核... 目的:研究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定量分析技术与DNA流式细胞术在鼻腔癌及乳头状瘤诊断中的相关性。方法:用流式细胞术(FCM)及核仁组咸区嗜银蛋白(Ag-NORs)定量分析技术对鼻腔癌,乳头状瘤及正常鼻腔粘膜组织共50例石蜡切片标本细胞核DNA含量与AgNORs颗粒数的变化作定量分析和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1)DNA含量变化和AgNORs颗粒数都随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增加,且良恶性肿瘤之间和恶性肿瘤不同组织病理学之间都有显著差异(P<0.01)。(2)AgNORs颗粒数量与DNA流式细胞术所测的DI、PI、s%之间都有明显的直线相关性(r=0.7333,0.7688,0.8721,P<0.001)。结论:AgNORs颗粒数与DNA含量的变化对鼻腔癌及乳头状瘤的诊断与研究具有相近的意义。AgNORs计数分析染色简便,设备便宜,易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癌 乳头状瘤 流式细胞术 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 脱氧核糖核酸
下载PDF
鼻区骨折的SSD法重建技术
10
作者 张锦华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57-59,共3页
目的 探讨鼻区骨折行螺旋CT扫描表面遮盖法 (SSD)重建的技术要点。方法  69例鼻区骨折进行螺旋CT扫描 ,运用CT随机 3D软件用SSD重建技术作图像后处理。分析影响重建图像质量的重要因素 ,包括图像重建算法、图像的大小、重叠扫描、阈... 目的 探讨鼻区骨折行螺旋CT扫描表面遮盖法 (SSD)重建的技术要点。方法  69例鼻区骨折进行螺旋CT扫描 ,运用CT随机 3D软件用SSD重建技术作图像后处理。分析影响重建图像质量的重要因素 ,包括图像重建算法、图像的大小、重叠扫描、阈值的选择等。结果 层厚 3mm ,螺距 1~ 1 5mm ,重建间距 2mm的螺旋扫描和层厚 3mm ,间距 2mm的重叠扫描 ,适当阈值显示的图像光滑、细腻 ,伪影较少。结论 合理选择 2DCT和 3D重建技术参数 ,才能获得高质量的 3D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区骨折 螺旋CT 三维重建
下载PDF
汉族鼻部观察类形态特征的地区性差异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紫君 魏偏偏 +2 位作者 孙畅 文少卿 谭婧泽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05-612,共8页
目的探讨汉族人群鼻部观察类形态特征在性别和地区间的差异。方法2015~2019年,采集河南省、江苏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汉族样本(分别为1022例、963例、1017例)的8项鼻部观察类形态特征指标,数据整理后进行性别间和人群间的统计学差异检验,... 目的探讨汉族人群鼻部观察类形态特征在性别和地区间的差异。方法2015~2019年,采集河南省、江苏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汉族样本(分别为1022例、963例、1017例)的8项鼻部观察类形态特征指标,数据整理后进行性别间和人群间的统计学差异检验,并采用多重对应分析考察鼻部形态特征的地区差异。结果3个汉族人群的绝大多数鼻部观察类形态特征在性别间和地区间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在多重对应分析图维度1上,河南和江苏汉族人群鼻部形态特征相似度较高,而广西与前两个地区的鼻部形态特征差异较大;对维度一贡献最大的鼻部形态特征为鼻尖形状、鼻翼高度和鼻翼突度。结论鼻部观察类形态特征存在较大的性别和地区间差异,而不同地区汉族人群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鼻尖和鼻翼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族 鼻部形态 活体观察 区域差异 多重对应分析 成人
下载PDF
MSCT在鼻区复合骨折中的应用
12
作者 刘坤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59-60,共2页
目的:探讨MSCT图像后处理在鼻区骨折中的应用,以提高鼻区骨折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对60例鼻区外伤患者进行MSCT扫描,并行MPR及3D后处理。结果:60例中单侧鼻骨骨折26例,双侧鼻骨骨折14例,汇合部骨折5例,上颌骨额突骨折25例,上颌骨额突伴... 目的:探讨MSCT图像后处理在鼻区骨折中的应用,以提高鼻区骨折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对60例鼻区外伤患者进行MSCT扫描,并行MPR及3D后处理。结果:60例中单侧鼻骨骨折26例,双侧鼻骨骨折14例,汇合部骨折5例,上颌骨额突骨折25例,上颌骨额突伴鼻骨骨折10例,鼻骨骨折伴鼻中隔骨折5例。结论:MSCT及图像重建能细致立体地呈现鼻区结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SCT 鼻区 骨折
下载PDF
多排螺旋HRCT及其后处理技术在鼻区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13
作者 凡平林 《罕少疾病杂志》 2015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HRCT及其后处理技术在鼻区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提高鼻区骨折诊断的正确率。方法使用多排螺旋CT对32例鼻区骨折病例进行薄层高分辨率扫描并进行后处理观察鼻区骨折的情况。结果 32例鼻区骨折患者中双侧鼻骨骨折16例次...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HRCT及其后处理技术在鼻区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提高鼻区骨折诊断的正确率。方法使用多排螺旋CT对32例鼻区骨折病例进行薄层高分辨率扫描并进行后处理观察鼻区骨折的情况。结果 32例鼻区骨折患者中双侧鼻骨骨折16例次,单侧鼻骨骨折9例次,鼻中隔骨折4例次,上颌骨额突骨折9例次,眶壁骨折5例次,额骨鼻突骨折2例次,筛窦或上颌窦壁骨折3例次,鼻额缝分离2例次。结论多排螺旋HRCT及其后处理技术对鼻区骨折诊断价值明显优于常规CT和X线平片,是诊断鼻区骨折的最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排螺旋 HRCT 后处理技术 鼻区骨折
下载PDF
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鞍区病变的颅底重建效果观察
14
作者 黄斌 张龙 +4 位作者 肖罡 张能 田硕 朱飚 刘保国 《海南医学》 CAS 2021年第5期630-632,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鞍区病变的颅底重建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韶关市粤北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6年1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48例鞍区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垂体腺瘤44例,鞍结节脑膜瘤2例,颅咽管瘤2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神经...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鞍区病变的颅底重建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韶关市粤北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6年1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48例鞍区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垂体腺瘤44例,鞍结节脑膜瘤2例,颅咽管瘤2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鞍区病变,再实施人工硬膜、明胶海绵及生物胶、人工硬膜的"三明治"式修补方法进行颅底重建。观察患者的手术结果及术后随访结果。结果48例患者中病变完全切除者45例,未完全切除者3例,切除率为93.75%;术后46例患者颅底一次修补成功,2例患者出现短暂性的脑脊液鼻漏,其中术后2 d,有1例患者因球囊破裂而发生脑脊液鼻漏,进行二次修补后已经痊愈,术后1个月,有1例患者因打喷嚏而发生无症状性颅内积气和脑脊液鼻漏,再次行颅底重建后已修复;术后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患者没有出现脑脊液鼻漏的症状,也没有出现新的神经功能缺失。结论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鞍区病变的三明治式颅底重建能明显减少术后患者脑脊液鼻漏的发生,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鞍区病变 神经内镜 鼻蝶入路 颅底重建 疗效
下载PDF
基于递归图分析的腭裂语音鼻漏气自动识别算法
15
作者 刘新怡 田维维 +2 位作者 梁文茹 何凌 尹恒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5-101,共7页
鼻漏气是腭咽闭合不全患者的典型症状,针对腭裂语音鼻漏气的特征进行研究,利用基于非线性动力学方法的递归图对特征进行发掘,并结合递归趋势分析法和基于递归图的区域进行分布处理,提取递归图分析的量化参数和最小区域矩阵作为特征参数... 鼻漏气是腭咽闭合不全患者的典型症状,针对腭裂语音鼻漏气的特征进行研究,利用基于非线性动力学方法的递归图对特征进行发掘,并结合递归趋势分析法和基于递归图的区域进行分布处理,提取递归图分析的量化参数和最小区域矩阵作为特征参数。结合分类器,实现对腭裂语音鼻漏气的自动识别。实验针对降采样点、延迟时间、临界距离、语音单元、分类器种类等因素,进行了识别效果的分析,并综合权衡各因素对识别正确率的影响,选取了最优取值。实验结果表明,采用KNN分类器并当降采样点为30000点、延迟时间为3 ms、临界距离5个单位、语音单元为4帧时,腭裂语音鼻漏气自动识别的正确率达84.63%。腭裂语音鼻漏气自动识别算法能为临床腭咽功能评估提供高效、客观的辅助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腭裂语音 鼻漏气 递归图 区域分布
下载PDF
额部岛状皮瓣修复鼻部肿瘤术后缺损 被引量:2
16
作者 白建文 瞿申红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0年第10期978-979,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额部岛状皮瓣进行鼻缺损修复的手术方法。方法应用额部岛状皮瓣对10例鼻缺损患者行Ⅰ期鼻再造或修复,方法是在额旁正中皮瓣及额斜皮瓣的基础上设计额部岛状皮瓣,即以一侧滑车上动脉为蒂,皮瓣的"靴筒"部为皮瓣岛... 目的探讨应用额部岛状皮瓣进行鼻缺损修复的手术方法。方法应用额部岛状皮瓣对10例鼻缺损患者行Ⅰ期鼻再造或修复,方法是在额旁正中皮瓣及额斜皮瓣的基础上设计额部岛状皮瓣,即以一侧滑车上动脉为蒂,皮瓣的"靴筒"部为皮瓣岛状转移的蒂部;而皮瓣的主体为越过额部的正中线直达对侧颞区的横向皮瓣,其中包括对侧滑车动脉供血区及颞浅动脉供血区。结果术后10例患者随访6~9个月,再造鼻均获成功,鼻的外形及通气功能均良好,效果满意。结论应用额部岛状皮瓣进行的鼻再造或修复的手术方法,具有操作方便、皮瓣的血供可靠、手术可Ⅰ期完成、术后鼻外观良好等优点,是修复鼻缺损的良好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缺损 鼻修复 额部岛状皮瓣
下载PDF
影像学检查对鼻骨区骨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7
作者 罗显 方卓 +1 位作者 姜颕超 王炳杰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6年第4期664-666,共3页
目的:探讨影像学检查对鼻骨区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在80例鼻区骨折中,对70例单纯性鼻骨骨折患者行x线拍片检査。对10例鼻区复合性骨折患者行HRCT检査,层厚2mm,鼻区靶扫描,骨算法重建成像。结果:80例鼻区骨折中:单纯鼻骨骨折7... 目的:探讨影像学检查对鼻骨区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在80例鼻区骨折中,对70例单纯性鼻骨骨折患者行x线拍片检査。对10例鼻区复合性骨折患者行HRCT检査,层厚2mm,鼻区靶扫描,骨算法重建成像。结果:80例鼻区骨折中:单纯鼻骨骨折70例占87.5%(鼻骨橫行线样骨折60例,单纯性鼻骨粉碎性骨折10例),鼻骨粉碎性骨折合并面骨的复合性骨折10例占12.5%。其中4例上颌骨额突骨折,3例泪骨骨折和2例眼眶壁骨折,1例上颌骨鼻骨缝分离。结论:鼻骨区骨折是临床常见的损伤性病变,大多数单纯性鼻骨骨折X线平片检查可以明确诊断。鼻骨区复合性骨折常需采用CT或高分辨率CT(HRCT)检査。HRCT检査能细致地显示鼻区部骨结杓,对鼻区复合性骨折的部位丶程度及伴发改变观察全面丶准确,是具有重要临床价值的检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性鼻骨骨折 鼻骨区复合性骨折 高分辨率CT(HRCT)
下载PDF
鼻区复合骨折的16层螺旋CT诊断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保全 苏京锁 胡天强 《实用医药杂志》 2007年第12期1431-1432,共2页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对鼻区外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鼻区复合骨折患者行16层螺旋CT检查。将16层螺旋CT扫描后原始图像传至工作站,行MPR、3D重建,并结合原始横断图像分析。结果40例鼻区复合骨折中均有鼻骨骨折,伴发上颌骨额突骨折3...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对鼻区外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鼻区复合骨折患者行16层螺旋CT检查。将16层螺旋CT扫描后原始图像传至工作站,行MPR、3D重建,并结合原始横断图像分析。结果40例鼻区复合骨折中均有鼻骨骨折,伴发上颌骨额突骨折34例,泪骨骨折25例,额骨鼻部骨折12例,眶壁骨折18例,鼻中隔骨折6例,伴发鼻颌缝分离错位28例。结论16层螺旋CT检查能细致地显示鼻区骨结构,对鼻区复合性骨折的部位、程度及伴发改变观察全面、准确,是具有重要临床价值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区外伤 骨折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下载PDF
鼻内镜下蝶筛区域手术5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肖红云 《中国社区医师》 2020年第29期70-71,共2页
目的:研究蝶筛区域的病变特点,提高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2017年2月-2019年2月收治接受鼻内镜下行蝶筛区域手术治疗的患者51例。其中蝶筛窦同时受累,应用经筛窦进路;单纯蝶窦病变,应用经鼻腔进路。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大量... 目的:研究蝶筛区域的病变特点,提高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2017年2月-2019年2月收治接受鼻内镜下行蝶筛区域手术治疗的患者51例。其中蝶筛窦同时受累,应用经筛窦进路;单纯蝶窦病变,应用经鼻腔进路。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大量出血等并发症,且未对蝶筛区周围部位的重要器官造成损伤。经过0.5~3年的随访,痊愈49例,复发2例,再次行蝶筛区域手术后均痊愈。结论:蝶筛区域发生病变的患者采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存在痛苦小、创伤少等优势,并且患者术后面部不会有瘢痕遗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内镜下 病变特点 蝶窦病变 临床分析 患者术后 大量出血 诊断和治疗
下载PDF
鼻立式区血管瘤微波术后整体护理对促进黏膜上皮恢复的观察
20
作者 林萍盛 黄秀春 +3 位作者 张女限 梁云燕 马春远 罗君婵 《吉林医学》 CAS 2016年第1期190-191,共2页
目的:观察分析鼻立式区血管瘤微波术后整体护理对促进黏膜上皮恢复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鼻立式区血管瘤微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试验组(3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术后护理,给予试验组患者给予与术相关护理,观察、比较两... 目的:观察分析鼻立式区血管瘤微波术后整体护理对促进黏膜上皮恢复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鼻立式区血管瘤微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试验组(3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术后护理,给予试验组患者给予与术相关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黏膜上皮恢复的效果。结果:试验组的总有效率(90.00%)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立式区血管瘤微波术后整体护理可帮助促进患者的黏膜上皮恢复,临床效果好,可考虑于于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立式区血管瘤 术后整体护理 黏膜上皮恢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