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 situ bone flap” combined with vascular pedicled mucous flap to reconstruction of skull base defect 被引量:1
1
作者 Ming Qian Xi Chen +3 位作者 Long-Yao Zhang Zhi-Feng Wang Yi Zhang Xue-Jian Wang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3年第29期7053-7060,共8页
BACKGROUND At present,neuroendoscopy technology has made rapid development,and great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the operation of lesions in the saddle area of the skull base.However,the complications of cerebrospinal f... BACKGROUND At present,neuroendoscopy technology has made rapid development,and great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the operation of lesions in the saddle area of the skull base.However,the complications of cerebrospinal fluid and intracranial infection after the operation are still important and life-threatening complications,which may lead to poor prognosis.AIM To investigate the method of in situ bone flap combined with nasal septum mucosal flap for reconstruction of enlarged skull base defect by endonasal sphenoidal approach and to discuss its application effect.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24 patients undergoing transnasal sphenoidal endoscopic approach in the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Affiliated 2 Hospital of Nantong University from January 2019 to December 2022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All patients underwent multi-layer reconstruction of skull base using in situ bone flap combined with nasal septum mucosa flap.The incidence of intra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cerebrospinal fluid leakage and intracranial infection were analyzed,and the application effect and technical key points of in situ bone flap combined with nasal septum mucosa flap for skull base bone reconstruction were analyzed.RESULTS There were 5 cases of high flow cerebrospinal fluid(CSF)leakage and 7 cases of low flow CSF leakage.Postoperative cerebrospinal fluid leakage occurred in 2 patients(8.3%)and intracranial infection in 2 patients(8.3%),which were cured after strict bed rest,continuous drainage of lumbar cistern combined with antibiotic treatment,and no secondary surgical repair was required.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8 to 36 months after the operation,and no delayed cerebrospinal fluid leakage or intracranial infection occurred during the follow-up.Computed tomography reconstruction of skull base showed satisfactory reconstruction after surgery.CONCLUSION The use of in situ bone flap combined with vascular pedicled mucous flap to reconstruction of skull base defect after endonasal sphenoidal approach under neuroendoscopy has a lower incidence of cerebrospinal fluid leakage and lower complications,which has certain advantages and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 situ bone flap nasal septum mucosa flap Multilayer reconstruction skull base reconstruction NEUROENDOSCOPY Endonasal sphenoidal approach
下载PDF
蝶窦气化停滞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2
作者 闫钟钰 刘承耀 +3 位作者 王新艳 李铮 杨本涛 鲜军舫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4年第7期451-455,共5页
目的分析蝶窦气化停滞的CT和MRI影像学表现,并与蝶骨区骨、软骨源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鉴别。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蝶窦气化停滞和20例蝶骨区骨源性肿瘤的CT及MRI资料,包括发生部位、大小、密度、有无膨胀、钙化、骨皮质改变,MRI信号、抑脂... 目的分析蝶窦气化停滞的CT和MRI影像学表现,并与蝶骨区骨、软骨源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鉴别。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蝶窦气化停滞和20例蝶骨区骨源性肿瘤的CT及MRI资料,包括发生部位、大小、密度、有无膨胀、钙化、骨皮质改变,MRI信号、抑脂后信号改变、强化程度、邻近结构改变等,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蝶窦气化停滞多见于蝶骨体(4例)、翼突(3例)和多部位受累(6例)。停滞区域以混合密度为主,最长径为0.8~4.1 cm,钙化7例,无膨胀性改变13例,骨皮质完整13例;MRI T1WI高信号11例,等信号2例,T2WI高信号10例,等信号3例,抑脂后信号减低13例,无明显强化10例,轻微强化3例。邻近结构无改变13例。结论蝶窦气化停滞是少见解剖变异,以混合密度为主,骨皮质完整,无膨胀性改变,MRI抑脂信号减低,无明显强化有助于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蝶窦 颅底 解剖变异 气化停滞
下载PDF
“小骨片”支架成形术修补额窦大缺损的初步探讨
3
作者 仇琰凯 柳羲 +3 位作者 张帆 吕行 王跃华 刘利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78-181,共4页
目的探究“小骨片”支架成形术在修补额窦(FS)大缺损的应用。方法回顾性研究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2021年5月—2023年8月间收治的10例行前额底入路并使用“小骨片”支架进行FS重建的患者。结果10例患者中,2例颅咽管瘤、1... 目的探究“小骨片”支架成形术在修补额窦(FS)大缺损的应用。方法回顾性研究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2021年5月—2023年8月间收治的10例行前额底入路并使用“小骨片”支架进行FS重建的患者。结果10例患者中,2例颅咽管瘤、1例垂体瘤、1例胶质瘤、1例动脉瘤、5例脑膜瘤;4例患者彻底清除FS黏膜,6例患者黏膜无特殊处理,术后随访1~26个月,平均10.3个月,随访显示所有患者均无脑脊液漏、术后感染或粘液囊肿。结论“小骨片”支架成形术简单、有效,可以恢复FS的形态,保留生理功能,避免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前颅底手术 额窦缺损 支撑骨片 额窦重建
下载PDF
内镜鼻窦手术前CT评估前颅底周围解剖变化的临床价值及其与解剖分型的相关性
4
作者 车福盈 臧志敏 +2 位作者 孙书连 王恒 王昭迪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815-817,825,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鼻窦手术前CT评估前颅底周围解剖变化的临床价值及其与解剖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39例内镜鼻窦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前鼻窦CT评估,并采用Pearson和Spearman分析各CT参数及其与解剖分型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内镜鼻窦手术前CT评估前颅底周围解剖变化的临床价值及其与解剖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39例内镜鼻窦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前鼻窦CT评估,并采用Pearson和Spearman分析各CT参数及其与解剖分型的相关性。结果:139例患者的LLCP长度为(5.59±1.07)mm,LLCP-CP角为(65.97±9.05)°,嗅凹深度为(5.86±1.33)mm。Pearson分析显示,嗅凹深度和LLCP长度正相关(P<0.05);和LLCP-CP角负相关(P<0.05);LLCP长度和LLCP-CP角负相关(P<0.05)。139例患者中,LannoyⅠ型70例(50.36%)、Ⅱ型30例(21.58%)、Ⅲ型39例(28.06%);KerosⅠ型82例(58.99%)、Ⅱ型47例(33.81%)、Ⅲ型10例(7.19%);GeraⅠ型40例(28.78%)、Ⅱ型94例(67.63%)、Ⅲ型5例(3.60%)。LiuⅠ型146侧(52.52%)、Ⅱ型64侧(23.02%)、Ⅲ型10侧(3.60%)、Ⅳ型52侧(18.71%)、Ⅴ型6侧(2.16%)。额窦未发育10侧(3.60%),额窦气化Ⅰ度60侧(21.58%)、Ⅱ度200侧(57.19%)、Ⅲ度49侧(17.63%)。Spearman分析显示,鼻窦手术患者Keros分型与Lannoy分型等级正相关(r=0.397,P<0.05)。结论:内镜鼻窦手术前鼻窦CT评估对于评估颅底周围解剖变化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同时嗅凹深度、LLCP长度均与LLCP-CP角相关,Keros分型、Lannoy分型等级正相关。Lannoy、Keros、Gera、Liu和额窦气化分型可量化颅底周围解剖异变程度,对手术方案的制定和改善患者预后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鼻窦手术 颅底 CT评估 临床价值
下载PDF
不栓塞条件下经鼻内镜手术治疗侵犯颈内动脉颅底肿瘤的应用
5
作者 王再兴 张秋航 +1 位作者 曾宪海 卢永田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90-94,共5页
目的:探讨不行颈内动脉栓塞条件下经鼻内镜手术切除侵犯颈内动脉颅底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2021年12月就诊于深圳市龙岗区耳鼻咽喉医院的经鼻内镜手术切除侵犯颈内动脉的颅底肿瘤患者的病历资料及影像学资料。共... 目的:探讨不行颈内动脉栓塞条件下经鼻内镜手术切除侵犯颈内动脉颅底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2021年12月就诊于深圳市龙岗区耳鼻咽喉医院的经鼻内镜手术切除侵犯颈内动脉的颅底肿瘤患者的病历资料及影像学资料。共纳入了30例患者,其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22~74(51±13)岁,随访时间2~6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8个月)。分析患者的肿瘤类型、侵犯颈内动脉部位、影像学、颈内动脉处理策略及预后等资料。结果:30例患者中,有28例患者球囊闭塞试验阴性,其中1例放射性颅底骨坏死患者进行了颈内动脉栓塞,其他患者未进行颈内动脉栓塞。所有患者均接受了鼻内镜下颅底病变切除术,术中根治性切除了颅底病变,同时很好地保护了颈内动脉,均未出现颈内动脉破裂出血。随访期间29例(96.7%)患者生存,26例(86.7%)患者术后病情稳定,无进展。结论:不行颈内动脉栓塞条件下经鼻内镜手术切除侵犯颈内动脉的颅底肿瘤安全可行,术前进行球囊闭塞试验可指导手术方案的制定,提高手术疗效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肿瘤 球囊闭塞试验 鼻内镜手术 颈内动脉栓塞
下载PDF
Lamb's head: The model for novice education in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
6
作者 Neven Skitareli? Ranko Mladina 《World Journal of Methodology》 2015年第3期144-148,共5页
Structured training in endonasal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EESS) and skull base surgery is essential considering serious potential complications. We have developed a detailed concept on training these surgical skills o... Structured training in endonasal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EESS) and skull base surgery is essential considering serious potential complications. We have developed a detailed concept on training these surgical skills on the lamb's head. This simple and extremely cheap model offers the possibility of training even more demanding and advanced procedures in human endonasal endoscopic surgery such as: frontal sinus surgery, orbital decompression, cerebrospinal fluid-leak repair followed also by the naso-septal flap, etc. Unfortunately, the sphenoid sinus surgery cannot be practiced since quadrupeds do not have this sinus. Still, despite this anatomical limitation, it seems that the lamb's head can be very useful even for the surgeons already practicing EESS, but in a limited edition because of a lack of the experience and dexterity. Only after gaining the essential surgical skills of this demanding field it makes sense to go for the expensive trainings on the human cadaveric mod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DOnasal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 skull base Learning Training Lamb's HEAD
下载PDF
内镜下经口鼻联合入路手术切除颅底脊索瘤 被引量:1
7
作者 刘俊其 王蠡 +3 位作者 王振霖 张秋航 齐岩 危维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80-585,共6页
目的总结内镜下经口鼻联合入路手术切除颅底脊索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2月至2022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收治的192例颅底脊索瘤患者临床资料和随访数据,根据肿瘤切除程度、临床症状缓解、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预... 目的总结内镜下经口鼻联合入路手术切除颅底脊索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2月至2022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收治的192例颅底脊索瘤患者临床资料和随访数据,根据肿瘤切除程度、临床症状缓解、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评价手术疗效,Kaplan⁃Meier法行生存分析。结果内镜下经口鼻联合入路行颅底脊索瘤切除术,80.21%(154/192)达到影像学全切除(全切除组)、19.79%(38/192)存在影像学残留(残留组)。围手术期死亡2例,术后并发症包括脑脊液漏[6.77%(13/192)]、新发脑神经功能障碍[6.25%(12/192)]、蛛网膜下腔出血[2.08%(4/192)]和颅内耐药菌感染[1.56%(3/192)]。随访81(52,120)个月,死亡57例;全切除组中位生存时间为7.41年、残留组4.33年,两组生存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3.018,P=0.002)。结论内镜下经口鼻联合入路手术可有效切除颅底脊索瘤,患者生存时间延长、预后良好;手术全切除肿瘤是预测预后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索瘤 颅底肿瘤 内窥镜检查 口腔 鼻腔 预后
下载PDF
鼻颅底沟通性肿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朝曦 韩林 +4 位作者 张所军 游学俊 陆翔 刘争 舒凯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2期31-35,共5页
目的探讨鼻颅底沟通性肿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21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外科诊治的37例鼻颅底沟通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男23例,女14例;年龄6~67岁,平均年龄49岁。其中恶性肿瘤27例,... 目的探讨鼻颅底沟通性肿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21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外科诊治的37例鼻颅底沟通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男23例,女14例;年龄6~67岁,平均年龄49岁。其中恶性肿瘤27例,良性肿瘤10例,肿瘤直径4.7~8.5 cm,平均直径6.3 cm。所有患者均采用头颈部影像学检查协助诊断后行开颅显微手术+颅底重建,恶性肿瘤术后进一步行放化疗,术后所有患者均定期随访,恶性肿瘤随访5~10年,平均8.3年;良性肿瘤随访1~11年,平均6.7年。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恶性肿瘤5年生存率63.0%(17/27);1例良性肿瘤(非典型脑膜瘤)术后5年复发再次经双侧额底入路手术治疗。结论神经外科首诊的鼻颅底沟通性肿瘤往往颅内肿瘤为主体,开颅手术全切或大部分切除+妥善颅底修复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颅底沟通性肿瘤 嗅神经母细胞瘤 神经外科 颅底重建
下载PDF
经鼻内镜切除侵犯前颅底鼻腔恶性肿瘤的围术期护理体会
9
作者 刘引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20期1969-1973,共5页
目的 经鼻内镜切除侵犯前颅底鼻腔恶性肿瘤的围术期护理体会。方法 选择2019年10月—2021年10月本院收治的110例侵犯前颅底鼻腔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先后顺序将其等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55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 目的 经鼻内镜切除侵犯前颅底鼻腔恶性肿瘤的围术期护理体会。方法 选择2019年10月—2021年10月本院收治的110例侵犯前颅底鼻腔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先后顺序将其等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55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有效全面的围术期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效果与满意度的变化。结果 对患者围术期间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低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的满意度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 经鼻内镜肿瘤切除术因其独特的优势在临床得到广泛运用,本研究通过对前颅底鼻腔恶性肿瘤患者围术期间提供早期的心理支持、术前准备以及术后全面的护理,提高患者围术期的安全系数,为患者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使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得到显著的提高,因此值得临床运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内镜 鼻腔恶性肿瘤 前颅底 围术期护理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在颅底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青 杭伟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3期5-11,共7页
目的 通过三维重建颅底肿瘤及周围的组织结构,获取颅底肿瘤及其周围结构的解剖参数,铸造并打印个体化三维模型,研究3D打印技术在颅底瘤性病变手术治疗中的作用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9年5月—2021年1月天津市环湖医院收治的15例复杂... 目的 通过三维重建颅底肿瘤及周围的组织结构,获取颅底肿瘤及其周围结构的解剖参数,铸造并打印个体化三维模型,研究3D打印技术在颅底瘤性病变手术治疗中的作用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9年5月—2021年1月天津市环湖医院收治的15例复杂颅底肿瘤(包括脑膜瘤、垂体瘤、嗅神经母细胞瘤、颅咽管瘤、神经鞘瘤、脊索瘤)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根据患者术前影像学,如CT、 MRI、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三维重建的原始数据,利用“MINICS”软件读取患者影像学原始图像,应用3D打印软件及三维重建技术,个性化设计颅底占位的手术方案。结果 三维重建并打印15例患者的颅底肿瘤及其周围结构的个体化模型。依据三维重建模型分析肿瘤周边重要血管的分布及走行,术中加以保护及预防损伤。1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14例获得全切除,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未见肿瘤复发及术后并发症;1例大部分切除患者(梭形细胞恶性肿瘤)术后复发,予手术+放疗结合的综合性治疗后好转。结论 利用3D技术打印的个体化颅底肿瘤三维模型,可用于设计和规划颅底肿瘤切除及术后修复重建,对于指导临床彻底切除肿瘤组织、保护毗邻神经、血管及术后修复缺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肿瘤 颅底重建 鼻窦 三维立体 3D打印
下载PDF
Pediatric sinonasal and skull base lesions
11
作者 Charles A.Riley Christian P.Soneru +2 位作者 Jonathan B.Overdevest Marc L.Otten David A.Gudis 《World Journal of Otorhinolaryngology-Head and Neck Surgery》 2020年第2期118-124,共7页
Pediatric skull base lesions are complex and challenging disorders.Safe and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this diverse group of disorders requires the expertise of an experienced multidisciplinary skull base team.Adult ... Pediatric skull base lesions are complex and challenging disorders.Safe and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this diverse group of disorders requires the expertise of an experienced multidisciplinary skull base team.Adult endoscopic skull base surgery has evolved due to technologic and surgical advancements,multidisciplinary team approaches,and continued innovation.Similar principles continue to advance the care delivered to the pediatric population.The approach and management of these lesions varies considerably based on tumor anatomy,pathology,and surgical goals.An understanding of the nuances of skull base reconstruction unique to the pediatric population is critical for successful outcom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DIATRICS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 Endoscopic skull base surgery Juvenile nasopharyngeal angiofibroma MENINGOENCEPHALOCELE Pituitary adenoma CRANIOPHARYNGIOMA Clival chordoma CHONDROSARCOMA
原文传递
鼻内镜下鼻窦颅底区域手术 被引量:11
12
作者 张勤修 刘世喜 +1 位作者 安会明 覃刚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37-340,共4页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窦颅底区域疾病手术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鼻腔内镜下鼻窦颅底区域手术病例98例,其中脑脊液鼻漏12例,垂体瘤44例,浆细胞瘤1例,圆柱瘤1例,内翻性乳头状瘤9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1例,鼻咽纤维血管瘤2例,侵入颅内的巨大...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窦颅底区域疾病手术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鼻腔内镜下鼻窦颅底区域手术病例98例,其中脑脊液鼻漏12例,垂体瘤44例,浆细胞瘤1例,圆柱瘤1例,内翻性乳头状瘤9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1例,鼻咽纤维血管瘤2例,侵入颅内的巨大蝶筛窦囊肿2例,孤立性蝶窦病变21例,视神经管骨折5例。结果脑脊液鼻漏12例全部修补成功。44例垂体瘤患者,术后结果优良35例,有效9例,无效0例。1例颅底巨大骨纤维异常增殖症以及1例浆细胞瘤、1例圆柱瘤、9例内翻性乳头状瘤均全切成功,随访1、2a无复发。2例鼻咽纤维血管瘤患者随访2a无复发。2例巨大蝶窦囊肿随访2a无复发。21例孤立性蝶窦病变术后主要症状全部消除。5例视神经减压手术术后4例视力恢复到0.2 ̄0.7,1例无明显改变。结论鼻内镜下处理颅底病变安全,效果确实,避免了外部切口的创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内镜 颅底 鼻窦 手术 外科 颅底疾病
下载PDF
鼻腔鼻窦及颅底腺样囊性癌的CT和MRI特点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王臣 齐志刚 +2 位作者 杜祥颖 卢洁 李坤成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9年第11期1823-1826,1831,共5页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及颅底腺样囊性癌CT、MRI的影像学表现。方法选取27例经病理证实为鼻腔鼻窦及颅底腺样囊性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行颅底CT扫描及颅底MRI增强扫描,并分析其影像学特点。结果肿瘤原发于鼻腔鼻窦18例,海绵窦2例,颞下窝1例...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及颅底腺样囊性癌CT、MRI的影像学表现。方法选取27例经病理证实为鼻腔鼻窦及颅底腺样囊性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行颅底CT扫描及颅底MRI增强扫描,并分析其影像学特点。结果肿瘤原发于鼻腔鼻窦18例,海绵窦2例,颞下窝1例,鼻咽部2例,左侧面神经管区1例,广泛颅底侵犯3例。颅底CT表现:肿瘤多呈边界不清,不规则形软组织肿块,多伴有邻近溶骨性、膨胀性骨质破坏,部分伴有邻近颅底孔道的扩张。MRI表现:肿瘤T 1WI多呈等或稍低信号,T 2WI多呈不均匀稍高信号,部分内可见小囊变,增强后实性肿瘤多呈不均匀强化,囊变区不强化,部分可见肿瘤沿神经孔道蔓延及跳跃生长。结论CT和MRI能较好的显示颅底、鼻腔鼻窦腺样囊性癌的起源部位、周围骨质破坏和邻近结构的侵犯,前者对肿瘤周围骨质破坏情况显示较好,后者能更清晰显示病变形态、信号特点、局部侵犯及沿神经扩散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 鼻窦 颅底 腺样囊性癌 影像诊断学
下载PDF
鼻颅底的CT影像学特征 被引量:6
14
作者 文卫平 李健 +1 位作者 史剑波 许庚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59-462,共4页
【目的】通过对与鼻颅底相关的CT影像学特征的研究,阐述它们在内镜下鼻颅底手术中的意义。【方法】对80例鼻窦冠状CT和50例轴位CT进行与颅底相关的结构测量。观测内容有:①筛板、筛顶的宽度;②筛板和筛顶的位置关系;③后组筛窦、蝶窦与... 【目的】通过对与鼻颅底相关的CT影像学特征的研究,阐述它们在内镜下鼻颅底手术中的意义。【方法】对80例鼻窦冠状CT和50例轴位CT进行与颅底相关的结构测量。观测内容有:①筛板、筛顶的宽度;②筛板和筛顶的位置关系;③后组筛窦、蝶窦与视神经管的毗邻关系;④蝶窦的气化类型;⑤蝶窦分隔;⑥蝶骨嵴至视神经管眶口的垂直距离。【结果】①筛板和筛顶的宽度前、中、后部略有不同。筛板和筛顶的位置关系可分为:高台型占43.75%,倾斜型43.75%,不规则型占8.75%,双侧不平衡型3.75%。高台型中筛板、筛顶间的高度差以4 ̄7mm者为多,占65%。②后组筛窦、蝶窦与视神经管毗邻关系中以蝶窦优势型为多占59%,筛窦优势型11%,筛蝶均势型30%。③蝶窦气化类型:全鞍型57.5%,半鞍型21.25%,蝶枕型和鞍前壁各10%,甲介型1.25%。④蝶窦分隔,正中者仅7.5%,其余形态各异。⑤蝶骨嵴至双侧视神经管眶口水平的垂直距离比较,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①和以往分类略有不同,筛板和筛顶的连接关系,应分为:倾斜型、高台型、不规则型和双侧不平衡型。②后组筛窦、蝶窦和视神经管的毗邻关系分为筛窦优势型,筛蝶均势型,蝶窦优势型。③蝶窦气化分型:以全鞍型为多,半鞍型次之。蝶骨嵴可以作为判断蝶鞍中线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学特征 鼻颅底 CT 视神经管 后组筛窦 毗邻关系 P〉0.05 位置关系 垂直距离 蝶窦气化 显著性差异 蝶骨嵴 不规则 平衡型 筛板 手术中 内镜下 双侧 统计学 相关 宽度
下载PDF
内窥镜下与颅底相关的鼻腔鼻窦解剖标志的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文卫平 李健 +2 位作者 史剑波 张湘民 许庚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81-384,共4页
目的:研究内窥镜下鼻颅底相关的解剖标志及其在手术中的意义。方法:观测4例尸体标本和术时179个病例与颅底相关的鼻腔鼻窦解剖结构。结果:(1)筛前动脉位于额隐窝后隆突或其后2 ̄3mm范围;筛前动脉骨管可呈管状或管状悬空占58.2%,呈嵴状... 目的:研究内窥镜下鼻颅底相关的解剖标志及其在手术中的意义。方法:观测4例尸体标本和术时179个病例与颅底相关的鼻腔鼻窦解剖结构。结果:(1)筛前动脉位于额隐窝后隆突或其后2 ̄3mm范围;筛前动脉骨管可呈管状或管状悬空占58.2%,呈嵴状或半管状占41.8%。(2)纸样板与筛顶的连接方式有直角为3%,钝角44%,锐角53%。(3)蝶窦前壁位于后鼻孔上缘上,鼻中隔和中鼻甲后缘之间。(4)蝶窦外侧壁视神经管隆起呈管型或半管型为15.4%,压迹型35.3%。颈内动脉隆起60%。(5)蝶骨嵴延长线为鞍底中线。结论:(1)作为判断筛顶或蝶窦侧壁重要标志的额隐窝、筛前动脉或视神经管隆起、颈内动脉隆起是有一定的解剖变异。(2)中鼻甲前后附着缘、上颌窦口、后鼻孔上缘和纸样板是可供参照的相对恒定标志。(3)蝶骨嵴可作为判断鞍底中线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 颅底 解剖标志 外科
下载PDF
鼻内镜下切除侵犯颅底与海绵窦的鼻咽纤维血管瘤二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磨宾宇 孙文忠 +2 位作者 徐志文 李杰恩 温文胜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7期3143-3146,共4页
目的通过报道2例经鼻内镜下切除累及颅底、海绵窦的巨大鼻咽纤维血管瘤,探讨鼻内镜下切除该类肿瘤的可行性及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侵犯颅底、海绵窦的鼻咽纤维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案,结合相关文献分析该类型肿瘤的供血... 目的通过报道2例经鼻内镜下切除累及颅底、海绵窦的巨大鼻咽纤维血管瘤,探讨鼻内镜下切除该类肿瘤的可行性及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侵犯颅底、海绵窦的鼻咽纤维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案,结合相关文献分析该类型肿瘤的供血特点及鼻内镜的手术要点。结果 2例患者术前未行动脉血管栓塞,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 500 ml和3 000 ml,均获得一次性完整切除。分别随访15个月与11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对于侵犯颅底、海绵窦及多重供血的鼻咽纤维血管瘤,可在充分的术前准备下行鼻内镜下手术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纤维血管瘤 内镜检查 颅底 海绵窦
下载PDF
鼻窦和鼻颅底手术解剖的历史与进展 被引量:7
17
作者 徐驰宇 朱丽 骆岩林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32-737,共6页
当今时代,鼻窦与鼻颅底外科手术技术不断发展和更新,这是数百年来解剖学进步带来的成果。随着科技和医学日新月异的进步,鼻窦与鼻颅底手术解剖的理论和技术还在持续发展。我们在文中回顾了鼻窦与鼻颅底解剖的历史与进展,从大体解剖、显... 当今时代,鼻窦与鼻颅底外科手术技术不断发展和更新,这是数百年来解剖学进步带来的成果。随着科技和医学日新月异的进步,鼻窦与鼻颅底手术解剖的理论和技术还在持续发展。我们在文中回顾了鼻窦与鼻颅底解剖的历史与进展,从大体解剖、显微镜和内镜解剖、影像学与虚拟现实解剖等角度对相关内容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窦 鼻颅底 解剖 鼻内镜 虚拟现实
下载PDF
以筛前动脉为蒂的鼻腔外侧壁黏膜瓣在额窦后壁缺损重建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章华 覃艾球 +6 位作者 高可雷 谢志海 张俊毅 范若皓 赵素萍 肖健云 蒋卫红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331-335,共5页
目的介绍一种以筛前动脉为血管蒂的鼻腔外侧壁黏膜瓣应用于额窦后壁缺损修复重建的新方法,并总结其疗效和初步应用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带蒂鼻腔外侧壁黏膜瓣修复15例额窦后壁脑脊液鼻漏病例,其中男12例,女3例,年龄12~51岁,平均年... 目的介绍一种以筛前动脉为血管蒂的鼻腔外侧壁黏膜瓣应用于额窦后壁缺损修复重建的新方法,并总结其疗效和初步应用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带蒂鼻腔外侧壁黏膜瓣修复15例额窦后壁脑脊液鼻漏病例,其中男12例,女3例,年龄12~51岁,平均年龄32岁,均为外伤引起的颅底骨折、术前均经过至少1个月保守治疗无效的脑脊液鼻漏患者。采用内镜下Draf IIB型额窦开放+上方带蒂的鼻腔外侧壁黏膜瓣进行颅底修复。结果所有病例均一次性重建成功,术后1个月拔除填充物后无脑脊液鼻漏发生,随访1~3年,无脑脊液鼻漏和颅内感染发生,额窦及上颌窦均引流通畅,上皮化好。主要副反应为鼻腔干燥结痂。结论以筛前动脉为血管蒂的鼻腔外侧壁黏膜瓣取材方便,应用于额窦后壁颅底缺损修复疗效满意,该术式有创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颅底缺损 带蒂鼻腔外侧壁黏膜瓣 颅底重建
下载PDF
经上颌窦入路至中颅底的解剖观察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焕亭 刘军 +3 位作者 费昶 衡雪源 孟凡国 姬传林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6期21-22,共2页
目的寻找经上颌窦入路实施颅内手术的相关解剖标志。方法在成人尸头上采用上颌窦入路实施颅内手术,观察翼腭窝、中颅底的解剖结构及显露情况。结果翼腭窝内容物分为血管层和神经层,神经层位于后内侧,血管层位于前外侧,上颌神经、圆孔、... 目的寻找经上颌窦入路实施颅内手术的相关解剖标志。方法在成人尸头上采用上颌窦入路实施颅内手术,观察翼腭窝、中颅底的解剖结构及显露情况。结果翼腭窝内容物分为血管层和神经层,神经层位于后内侧,血管层位于前外侧,上颌神经、圆孔、蝶腭孔及翼管前孔是翼腭窝的重要解剖标志。围绕圆孔广泛磨除中颅窝底部,打开蝶窦后可显露眶上裂、眶尖及整个海绵窦。结论上颌窦入路手术的解剖标志是上颌神经、圆孔、蝶腭孔及翼管前孔,通过该入路可以安全显露整个海绵窦、鞍旁、鞍区及鞍下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 翼腭窝 颅底 手术路径
下载PDF
78例鼻颅底肿瘤经鼻内镜下手术治疗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3
20
作者 王伟 詹晓东 +1 位作者 强化龙 程忠强 《医学与哲学(B)》 2016年第2期56-58,共3页
对78例鼻颅底肿瘤患者经鼻内镜下行微创手术治疗,考察其治疗效果、围术期并发症,并总结可供临床参照的手术操作要点。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78例鼻颅底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经鼻内镜下行手术治疗。... 对78例鼻颅底肿瘤患者经鼻内镜下行微创手术治疗,考察其治疗效果、围术期并发症,并总结可供临床参照的手术操作要点。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78例鼻颅底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经鼻内镜下行手术治疗。术后经病理活检确诊,如为恶性肿瘤,患者还需术后接受放射治疗。考察手术完成、肿瘤切除情况(切除率)、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及持续随访的结果。78例患者全部顺利完成手术。肿瘤全切率80.8%(63/78),次全切除率14.1%(11/78),大部分切除率5.1%(4/78)。术后病理结果显示良性肿瘤占53.8%(42/78),恶性肿瘤占46.2%(36/78)。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1%(4/78)。无致死病例。持续随访,术后1年良性肿瘤复发率11.9%(5/42),恶性肿瘤复发率25.0%(9/36)。术后3年恶性肿瘤复发率52.8%(19/36),病死率44.4%(16/36)。经鼻内镜下微创手术切除鼻腔、鼻窦侵犯至颅底或颅底的原发良、恶性肿瘤是简便、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只要掌握好适应证,制定合理的手术路径,则鼻内镜下微创术切除或部分切除鼻颅底的肿瘤在临床是切实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颅底肿瘤 鼻内镜 手术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