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栓塞条件下经鼻内镜手术治疗侵犯颈内动脉颅底肿瘤的应用
1
作者 王再兴 张秋航 +1 位作者 曾宪海 卢永田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90-94,共5页
目的:探讨不行颈内动脉栓塞条件下经鼻内镜手术切除侵犯颈内动脉颅底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2021年12月就诊于深圳市龙岗区耳鼻咽喉医院的经鼻内镜手术切除侵犯颈内动脉的颅底肿瘤患者的病历资料及影像学资料。共... 目的:探讨不行颈内动脉栓塞条件下经鼻内镜手术切除侵犯颈内动脉颅底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2021年12月就诊于深圳市龙岗区耳鼻咽喉医院的经鼻内镜手术切除侵犯颈内动脉的颅底肿瘤患者的病历资料及影像学资料。共纳入了30例患者,其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22~74(51±13)岁,随访时间2~6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8个月)。分析患者的肿瘤类型、侵犯颈内动脉部位、影像学、颈内动脉处理策略及预后等资料。结果:30例患者中,有28例患者球囊闭塞试验阴性,其中1例放射性颅底骨坏死患者进行了颈内动脉栓塞,其他患者未进行颈内动脉栓塞。所有患者均接受了鼻内镜下颅底病变切除术,术中根治性切除了颅底病变,同时很好地保护了颈内动脉,均未出现颈内动脉破裂出血。随访期间29例(96.7%)患者生存,26例(86.7%)患者术后病情稳定,无进展。结论:不行颈内动脉栓塞条件下经鼻内镜手术切除侵犯颈内动脉的颅底肿瘤安全可行,术前进行球囊闭塞试验可指导手术方案的制定,提高手术疗效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肿瘤 球囊闭塞试验 鼻内镜手术 颈内动脉栓塞
下载PDF
鼻颅底沟通性肿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朝曦 韩林 +4 位作者 张所军 游学俊 陆翔 刘争 舒凯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2期31-35,共5页
目的探讨鼻颅底沟通性肿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21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外科诊治的37例鼻颅底沟通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男23例,女14例;年龄6~67岁,平均年龄49岁。其中恶性肿瘤27例,... 目的探讨鼻颅底沟通性肿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21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外科诊治的37例鼻颅底沟通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男23例,女14例;年龄6~67岁,平均年龄49岁。其中恶性肿瘤27例,良性肿瘤10例,肿瘤直径4.7~8.5 cm,平均直径6.3 cm。所有患者均采用头颈部影像学检查协助诊断后行开颅显微手术+颅底重建,恶性肿瘤术后进一步行放化疗,术后所有患者均定期随访,恶性肿瘤随访5~10年,平均8.3年;良性肿瘤随访1~11年,平均6.7年。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恶性肿瘤5年生存率63.0%(17/27);1例良性肿瘤(非典型脑膜瘤)术后5年复发再次经双侧额底入路手术治疗。结论神经外科首诊的鼻颅底沟通性肿瘤往往颅内肿瘤为主体,开颅手术全切或大部分切除+妥善颅底修复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颅底沟通性肿瘤 嗅神经母细胞瘤 神经外科 颅底重建
下载PDF
内镜下经口鼻联合入路手术切除颅底脊索瘤 被引量:1
3
作者 刘俊其 王蠡 +3 位作者 王振霖 张秋航 齐岩 危维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80-585,共6页
目的总结内镜下经口鼻联合入路手术切除颅底脊索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2月至2022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收治的192例颅底脊索瘤患者临床资料和随访数据,根据肿瘤切除程度、临床症状缓解、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预... 目的总结内镜下经口鼻联合入路手术切除颅底脊索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2月至2022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收治的192例颅底脊索瘤患者临床资料和随访数据,根据肿瘤切除程度、临床症状缓解、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评价手术疗效,Kaplan⁃Meier法行生存分析。结果内镜下经口鼻联合入路行颅底脊索瘤切除术,80.21%(154/192)达到影像学全切除(全切除组)、19.79%(38/192)存在影像学残留(残留组)。围手术期死亡2例,术后并发症包括脑脊液漏[6.77%(13/192)]、新发脑神经功能障碍[6.25%(12/192)]、蛛网膜下腔出血[2.08%(4/192)]和颅内耐药菌感染[1.56%(3/192)]。随访81(52,120)个月,死亡57例;全切除组中位生存时间为7.41年、残留组4.33年,两组生存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3.018,P=0.002)。结论内镜下经口鼻联合入路手术可有效切除颅底脊索瘤,患者生存时间延长、预后良好;手术全切除肿瘤是预测预后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索瘤 颅底肿瘤 内窥镜检查 口腔 鼻腔 预后
下载PDF
经鼻内镜切除侵犯前颅底鼻腔恶性肿瘤的围术期护理体会
4
作者 刘引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20期1969-1973,共5页
目的 经鼻内镜切除侵犯前颅底鼻腔恶性肿瘤的围术期护理体会。方法 选择2019年10月—2021年10月本院收治的110例侵犯前颅底鼻腔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先后顺序将其等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55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 目的 经鼻内镜切除侵犯前颅底鼻腔恶性肿瘤的围术期护理体会。方法 选择2019年10月—2021年10月本院收治的110例侵犯前颅底鼻腔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先后顺序将其等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55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有效全面的围术期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效果与满意度的变化。结果 对患者围术期间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低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的满意度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 经鼻内镜肿瘤切除术因其独特的优势在临床得到广泛运用,本研究通过对前颅底鼻腔恶性肿瘤患者围术期间提供早期的心理支持、术前准备以及术后全面的护理,提高患者围术期的安全系数,为患者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使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得到显著的提高,因此值得临床运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内镜 鼻腔恶性肿瘤 前颅底 围术期护理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在颅底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刘青 杭伟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3期5-11,共7页
目的 通过三维重建颅底肿瘤及周围的组织结构,获取颅底肿瘤及其周围结构的解剖参数,铸造并打印个体化三维模型,研究3D打印技术在颅底瘤性病变手术治疗中的作用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9年5月—2021年1月天津市环湖医院收治的15例复杂... 目的 通过三维重建颅底肿瘤及周围的组织结构,获取颅底肿瘤及其周围结构的解剖参数,铸造并打印个体化三维模型,研究3D打印技术在颅底瘤性病变手术治疗中的作用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9年5月—2021年1月天津市环湖医院收治的15例复杂颅底肿瘤(包括脑膜瘤、垂体瘤、嗅神经母细胞瘤、颅咽管瘤、神经鞘瘤、脊索瘤)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根据患者术前影像学,如CT、 MRI、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三维重建的原始数据,利用“MINICS”软件读取患者影像学原始图像,应用3D打印软件及三维重建技术,个性化设计颅底占位的手术方案。结果 三维重建并打印15例患者的颅底肿瘤及其周围结构的个体化模型。依据三维重建模型分析肿瘤周边重要血管的分布及走行,术中加以保护及预防损伤。1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14例获得全切除,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未见肿瘤复发及术后并发症;1例大部分切除患者(梭形细胞恶性肿瘤)术后复发,予手术+放疗结合的综合性治疗后好转。结论 利用3D技术打印的个体化颅底肿瘤三维模型,可用于设计和规划颅底肿瘤切除及术后修复重建,对于指导临床彻底切除肿瘤组织、保护毗邻神经、血管及术后修复缺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肿瘤 颅底重建 鼻窦 三维立体 3D打印
下载PDF
内窥镜下与颅底相关的鼻腔鼻窦解剖标志的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文卫平 李健 +2 位作者 史剑波 张湘民 许庚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81-384,共4页
目的:研究内窥镜下鼻颅底相关的解剖标志及其在手术中的意义。方法:观测4例尸体标本和术时179个病例与颅底相关的鼻腔鼻窦解剖结构。结果:(1)筛前动脉位于额隐窝后隆突或其后2 ̄3mm范围;筛前动脉骨管可呈管状或管状悬空占58.2%,呈嵴状... 目的:研究内窥镜下鼻颅底相关的解剖标志及其在手术中的意义。方法:观测4例尸体标本和术时179个病例与颅底相关的鼻腔鼻窦解剖结构。结果:(1)筛前动脉位于额隐窝后隆突或其后2 ̄3mm范围;筛前动脉骨管可呈管状或管状悬空占58.2%,呈嵴状或半管状占41.8%。(2)纸样板与筛顶的连接方式有直角为3%,钝角44%,锐角53%。(3)蝶窦前壁位于后鼻孔上缘上,鼻中隔和中鼻甲后缘之间。(4)蝶窦外侧壁视神经管隆起呈管型或半管型为15.4%,压迹型35.3%。颈内动脉隆起60%。(5)蝶骨嵴延长线为鞍底中线。结论:(1)作为判断筛顶或蝶窦侧壁重要标志的额隐窝、筛前动脉或视神经管隆起、颈内动脉隆起是有一定的解剖变异。(2)中鼻甲前后附着缘、上颌窦口、后鼻孔上缘和纸样板是可供参照的相对恒定标志。(3)蝶骨嵴可作为判断鞍底中线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 颅底 解剖标志 外科
下载PDF
鼻颅底的CT影像学特征 被引量:6
7
作者 文卫平 李健 +1 位作者 史剑波 许庚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59-462,共4页
【目的】通过对与鼻颅底相关的CT影像学特征的研究,阐述它们在内镜下鼻颅底手术中的意义。【方法】对80例鼻窦冠状CT和50例轴位CT进行与颅底相关的结构测量。观测内容有:①筛板、筛顶的宽度;②筛板和筛顶的位置关系;③后组筛窦、蝶窦与... 【目的】通过对与鼻颅底相关的CT影像学特征的研究,阐述它们在内镜下鼻颅底手术中的意义。【方法】对80例鼻窦冠状CT和50例轴位CT进行与颅底相关的结构测量。观测内容有:①筛板、筛顶的宽度;②筛板和筛顶的位置关系;③后组筛窦、蝶窦与视神经管的毗邻关系;④蝶窦的气化类型;⑤蝶窦分隔;⑥蝶骨嵴至视神经管眶口的垂直距离。【结果】①筛板和筛顶的宽度前、中、后部略有不同。筛板和筛顶的位置关系可分为:高台型占43.75%,倾斜型43.75%,不规则型占8.75%,双侧不平衡型3.75%。高台型中筛板、筛顶间的高度差以4 ̄7mm者为多,占65%。②后组筛窦、蝶窦与视神经管毗邻关系中以蝶窦优势型为多占59%,筛窦优势型11%,筛蝶均势型30%。③蝶窦气化类型:全鞍型57.5%,半鞍型21.25%,蝶枕型和鞍前壁各10%,甲介型1.25%。④蝶窦分隔,正中者仅7.5%,其余形态各异。⑤蝶骨嵴至双侧视神经管眶口水平的垂直距离比较,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①和以往分类略有不同,筛板和筛顶的连接关系,应分为:倾斜型、高台型、不规则型和双侧不平衡型。②后组筛窦、蝶窦和视神经管的毗邻关系分为筛窦优势型,筛蝶均势型,蝶窦优势型。③蝶窦气化分型:以全鞍型为多,半鞍型次之。蝶骨嵴可以作为判断蝶鞍中线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学特征 鼻颅底 CT 视神经管 后组筛窦 毗邻关系 P〉0.05 位置关系 垂直距离 蝶窦气化 显著性差异 蝶骨嵴 不规则 平衡型 筛板 手术中 内镜下 双侧 统计学 相关 宽度
下载PDF
鼻窦和鼻颅底手术解剖的历史与进展 被引量:7
8
作者 徐驰宇 朱丽 骆岩林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32-737,共6页
当今时代,鼻窦与鼻颅底外科手术技术不断发展和更新,这是数百年来解剖学进步带来的成果。随着科技和医学日新月异的进步,鼻窦与鼻颅底手术解剖的理论和技术还在持续发展。我们在文中回顾了鼻窦与鼻颅底解剖的历史与进展,从大体解剖、显... 当今时代,鼻窦与鼻颅底外科手术技术不断发展和更新,这是数百年来解剖学进步带来的成果。随着科技和医学日新月异的进步,鼻窦与鼻颅底手术解剖的理论和技术还在持续发展。我们在文中回顾了鼻窦与鼻颅底解剖的历史与进展,从大体解剖、显微镜和内镜解剖、影像学与虚拟现实解剖等角度对相关内容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窦 鼻颅底 解剖 鼻内镜 虚拟现实
下载PDF
78例鼻颅底肿瘤经鼻内镜下手术治疗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3
9
作者 王伟 詹晓东 +1 位作者 强化龙 程忠强 《医学与哲学(B)》 2016年第2期56-58,共3页
对78例鼻颅底肿瘤患者经鼻内镜下行微创手术治疗,考察其治疗效果、围术期并发症,并总结可供临床参照的手术操作要点。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78例鼻颅底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经鼻内镜下行手术治疗。... 对78例鼻颅底肿瘤患者经鼻内镜下行微创手术治疗,考察其治疗效果、围术期并发症,并总结可供临床参照的手术操作要点。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78例鼻颅底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经鼻内镜下行手术治疗。术后经病理活检确诊,如为恶性肿瘤,患者还需术后接受放射治疗。考察手术完成、肿瘤切除情况(切除率)、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及持续随访的结果。78例患者全部顺利完成手术。肿瘤全切率80.8%(63/78),次全切除率14.1%(11/78),大部分切除率5.1%(4/78)。术后病理结果显示良性肿瘤占53.8%(42/78),恶性肿瘤占46.2%(36/78)。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1%(4/78)。无致死病例。持续随访,术后1年良性肿瘤复发率11.9%(5/42),恶性肿瘤复发率25.0%(9/36)。术后3年恶性肿瘤复发率52.8%(19/36),病死率44.4%(16/36)。经鼻内镜下微创手术切除鼻腔、鼻窦侵犯至颅底或颅底的原发良、恶性肿瘤是简便、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只要掌握好适应证,制定合理的手术路径,则鼻内镜下微创术切除或部分切除鼻颅底的肿瘤在临床是切实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颅底肿瘤 鼻内镜 手术治疗
下载PDF
鼻内镜鼻颅底肿瘤手术19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继远 陆灵娟 +1 位作者 龙增勇 吴荣华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196-199,共4页
目的探讨鼻内镜技术应用于鼻颅底肿瘤手术中的适应证、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06年1月收治的19例鼻颅底肿瘤患者,其中鼻窦乳头状瘤6例,垂体瘤6例,鼻腔鼻窦骨化纤维瘤3例,嗅母细胞瘤2例,鼻咽癌放疗后鼻咽部残灶2例。... 目的探讨鼻内镜技术应用于鼻颅底肿瘤手术中的适应证、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06年1月收治的19例鼻颅底肿瘤患者,其中鼻窦乳头状瘤6例,垂体瘤6例,鼻腔鼻窦骨化纤维瘤3例,嗅母细胞瘤2例,鼻咽癌放疗后鼻咽部残灶2例。均在鼻内镜下行手术治疗,术后均经病理证实。肿瘤中有恶变者予以放疗。结果 19例患者肿瘤均全部切除,3例患者出现脑脊液鼻漏,以自体中鼻甲修补成功。术后随访2~4年无复发。结论在适应证选择合理的条件下,应用鼻内镜技术能安全有效处理鼻颅底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颅底肿瘤 鼻内镜术 疗效
下载PDF
以筛前动脉为蒂的鼻腔外侧壁黏膜瓣在额窦后壁缺损重建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章华 覃艾球 +6 位作者 高可雷 谢志海 张俊毅 范若皓 赵素萍 肖健云 蒋卫红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331-335,共5页
目的介绍一种以筛前动脉为血管蒂的鼻腔外侧壁黏膜瓣应用于额窦后壁缺损修复重建的新方法,并总结其疗效和初步应用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带蒂鼻腔外侧壁黏膜瓣修复15例额窦后壁脑脊液鼻漏病例,其中男12例,女3例,年龄12~51岁,平均年... 目的介绍一种以筛前动脉为血管蒂的鼻腔外侧壁黏膜瓣应用于额窦后壁缺损修复重建的新方法,并总结其疗效和初步应用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带蒂鼻腔外侧壁黏膜瓣修复15例额窦后壁脑脊液鼻漏病例,其中男12例,女3例,年龄12~51岁,平均年龄32岁,均为外伤引起的颅底骨折、术前均经过至少1个月保守治疗无效的脑脊液鼻漏患者。采用内镜下Draf IIB型额窦开放+上方带蒂的鼻腔外侧壁黏膜瓣进行颅底修复。结果所有病例均一次性重建成功,术后1个月拔除填充物后无脑脊液鼻漏发生,随访1~3年,无脑脊液鼻漏和颅内感染发生,额窦及上颌窦均引流通畅,上皮化好。主要副反应为鼻腔干燥结痂。结论以筛前动脉为血管蒂的鼻腔外侧壁黏膜瓣取材方便,应用于额窦后壁颅底缺损修复疗效满意,该术式有创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颅底缺损 带蒂鼻腔外侧壁黏膜瓣 颅底重建
下载PDF
鼻内镜下鼻咽纤维血管瘤切除术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陈泽 梁敏志 钟兆棠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135-139,共5页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咽纤维血管瘤(nasopharyngeal angiofibroma,NA)切除术的手术方法及技巧。方法回顾临床资料完整的31例(其中19例侵犯颅底)鼻咽纤维血管瘤(fisch分期,Ⅱ期22例,Ⅲ期6例,Ⅳ期3例),均在鼻内镜下经鼻行肿瘤切...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咽纤维血管瘤(nasopharyngeal angiofibroma,NA)切除术的手术方法及技巧。方法回顾临床资料完整的31例(其中19例侵犯颅底)鼻咽纤维血管瘤(fisch分期,Ⅱ期22例,Ⅲ期6例,Ⅳ期3例),均在鼻内镜下经鼻行肿瘤切除术,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31例患者皆通过鼻内镜下肿瘤切除术治疗,术前均未行动脉血管栓塞,并获得一次性完整切除,术后随访11—60个月,除1例Ⅲ期NA患者术后2年复发外,其余患者均未发现肿物残留及复发。结论对于鼻咽纤维血管瘤,即使侵犯颅底,鼻内镜下切除术是相对微创可行的手术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纤维血管瘤 鼻内镜 颅底 外科手术
下载PDF
鼻腔鼻窦及颅底腺样囊性癌的CT和MRI特点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王臣 齐志刚 +2 位作者 杜祥颖 卢洁 李坤成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9年第11期1823-1826,1831,共5页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及颅底腺样囊性癌CT、MRI的影像学表现。方法选取27例经病理证实为鼻腔鼻窦及颅底腺样囊性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行颅底CT扫描及颅底MRI增强扫描,并分析其影像学特点。结果肿瘤原发于鼻腔鼻窦18例,海绵窦2例,颞下窝1例...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及颅底腺样囊性癌CT、MRI的影像学表现。方法选取27例经病理证实为鼻腔鼻窦及颅底腺样囊性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行颅底CT扫描及颅底MRI增强扫描,并分析其影像学特点。结果肿瘤原发于鼻腔鼻窦18例,海绵窦2例,颞下窝1例,鼻咽部2例,左侧面神经管区1例,广泛颅底侵犯3例。颅底CT表现:肿瘤多呈边界不清,不规则形软组织肿块,多伴有邻近溶骨性、膨胀性骨质破坏,部分伴有邻近颅底孔道的扩张。MRI表现:肿瘤T 1WI多呈等或稍低信号,T 2WI多呈不均匀稍高信号,部分内可见小囊变,增强后实性肿瘤多呈不均匀强化,囊变区不强化,部分可见肿瘤沿神经孔道蔓延及跳跃生长。结论CT和MRI能较好的显示颅底、鼻腔鼻窦腺样囊性癌的起源部位、周围骨质破坏和邻近结构的侵犯,前者对肿瘤周围骨质破坏情况显示较好,后者能更清晰显示病变形态、信号特点、局部侵犯及沿神经扩散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 鼻窦 颅底 腺样囊性癌 影像诊断学
下载PDF
前颅底手术进路及其缺损修复方法的改进 被引量:6
14
作者 彭子成 尚耀东 +7 位作者 白坤歧 邹静 吴彦桥 任光 汪贺媛 王政刚 王梦寅 付生亮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1995年第1期8-10,共3页
本文介绍30例前颅底手术,采取了鼻侧额下和鼻椎侧翻进颅入路,术野宽广、无角度、便于颅内病变切除,不牵拉额叶脑组织。用带蒂的全额肌皮瓣或颅骨骨膜瓣修复前颅底骨质缺损面积大于国外同类报道,不植骨,不加人工材料支撑,抗感染... 本文介绍30例前颅底手术,采取了鼻侧额下和鼻椎侧翻进颅入路,术野宽广、无角度、便于颅内病变切除,不牵拉额叶脑组织。用带蒂的全额肌皮瓣或颅骨骨膜瓣修复前颅底骨质缺损面积大于国外同类报道,不植骨,不加人工材料支撑,抗感染能力强,易成活,就近取材,操作简便,不会有死骨形成或排异反应,无长时间脑脊液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 鼻肿瘤 外科手术 手术方式 外科重建
下载PDF
鼻内镜下上颌窦入路鼻-颅底区域的解剖学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于青青 王跃建 唐隽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495-501,共7页
目的创建内镜下经上颌窦入路翼腭窝及颞下窝解剖模型,寻找内镜下咽旁间隙段颈内动脉的定位方法。方法对100例成人行鼻、颅底CT扫描并用Mimics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在重建模型上分别测量犁骨后缘中点至颈内动脉相关解剖标志的角度和距离。... 目的创建内镜下经上颌窦入路翼腭窝及颞下窝解剖模型,寻找内镜下咽旁间隙段颈内动脉的定位方法。方法对100例成人行鼻、颅底CT扫描并用Mimics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在重建模型上分别测量犁骨后缘中点至颈内动脉相关解剖标志的角度和距离。同时对6具尸头于鼻内镜下经上颌窦联合入路解剖翼腭窝和颞下窝,以咽鼓管为中心向外、向后逐步暴露并定位咽旁间隙段颈内动脉。结果犁骨后缘中点至破裂孔、颈动脉管外孔、颈静脉孔的角度平均值分别为72.0°、57.6°、54.1°,犁骨后缘中点至以上各孔的距离平均值分别为13.65、31.81、32.5 mm,蝶骨角棘与颈动脉管外口前界平均距离为5.92 mm。结论鼻内镜下经鼻联合上颌窦开窗入路能充分的暴露翼腭窝和颞下窝结构。犁骨后根、蝶骨翼突、蝶骨角棘、卵圆孔和茎突是颈内动脉相关颅底解剖的重要标志;蝶骨角棘、骨性咽鼓管口为颈动脉管外口前界的重要骨性标志,术中不超越该界限有助于减少损伤咽旁间隙段颈内动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内镜 颅底 手术 解剖 颈内动脉
下载PDF
面中部掀翻术在头颈肿瘤外科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谢晋 董频 +1 位作者 金斌 於子卫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181-184,188,共5页
目的探讨面中部掀翻术在头颈肿瘤手术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面中部掀翻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鼻腔鼻窦良性病变14例,鼻腔鼻窦恶性肿瘤24例,TNM分期(UICC 2002):T1N0M05例,T2N0M08例,T3N0M07例,T3N1M01例,T4N0M03例。根据病... 目的探讨面中部掀翻术在头颈肿瘤手术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面中部掀翻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鼻腔鼻窦良性病变14例,鼻腔鼻窦恶性肿瘤24例,TNM分期(UICC 2002):T1N0M05例,T2N0M08例,T3N0M07例,T3N1M01例,T4N0M03例。根据病情分别采用面中部掀翻及其改良术式切除肿瘤。结果 37例完整切除肿瘤,手术切除率97.4%(37/38),无面形改变、鼻孔狭窄等术后并发症。36例患者术后呼吸、吞咽、发声功能均正常。24例恶性肿瘤随访7个月至6年,T1+2期的3、5年生存率分别为85.7%、80%,T3+4期的3、5年生存率为62.5%、33.3%。结论面中部掀翻手术对于鼻腔鼻窦肿瘤和累及前颅窝底肿瘤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中掀翻术 外科手术 肿瘤 鼻窦 颅底
下载PDF
鼻颅底肿瘤SALL4,MAGE-A3特异性CTL免疫反应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7
作者 别国梁 黄维平 +1 位作者 尹中普 朱萍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20年第1期16-22,共7页
目的:探讨鼻颅底肿瘤人类婆罗双树样基因-4(SALL4)和黑色素瘤抗原-A3(MAGE-A3)特异性CTL免疫反应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6年5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南阳市中心医院经病理学确诊的鼻颅底肿瘤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所有入选... 目的:探讨鼻颅底肿瘤人类婆罗双树样基因-4(SALL4)和黑色素瘤抗原-A3(MAGE-A3)特异性CTL免疫反应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6年5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南阳市中心医院经病理学确诊的鼻颅底肿瘤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所有入选对象血清SALL4,MAGE-A3特异性CTL免疫反应水平数据,分析血清SALL4,MAGE-A3特异性CTL免疫反应频率及强度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以患者4~18个月的随访结果进行分组,将随访期间出现肿瘤复发、转移或死亡等任意一项的患者纳入不良组,其余纳入良好组。绘制ROC曲线分析血清SALL4,MAGE-A3特异性CTL免疫反应水平预测患者预后的效能。结果:鼻颅底肿瘤患者血清中SALL4,MAGE-A3特异性CTL免疫反应频率分别为58.06%(36/62),54.84%(34/62),反应强度分别为4 089.26±263.76 SFC/106 PBMC,2 389.17±167.53 SFC/106 PBMC。血清SALL4,MAGE-A3特异性CTL免疫反应频率及强度在患者的分化程度、肿瘤大小、肿瘤侵袭性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NM分期I^II期与III^IV期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为期4~18个随访统计,预后不良者30例(48.39%),预后良好者32例(51.61%)。通过ROC曲线分析及最大约登指数计算出血清SALL4,MAGE-A3特异性CTL免疫反应频率及强度的AUC面积为SALL4(0.853),MAGE-A3(0.765)。以最大约登指数计算得出SALL4,MAGE-A3指标的最大AUC面积相应参数截止值,其中SALL4截止值为3 789.178 SFC/10~6 PBMC(灵敏度=81.70%,特异性=92.60%),MAGE-A3截止值为2 342.275 SFC/10~6 PBMC(灵敏度=77.40%,特异性=81.30%)。结论:鼻颅底肿瘤SALL4,MAGE-A3特异性CTL免疫反应频率及强度与患者TNM分期密切相关,在预测患者预后方面具有较强的特异性和灵敏度。鼻颅底肿瘤患者血清SALL4,MAGE-A3免疫反应水平对预后诊断具有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颅底肿瘤 人类婆罗双树样基因-4 黑色素瘤抗原-A3 酶联免疫斑点法
下载PDF
导航引导颅鼻联合入路内镜辅助颅底骨化纤维瘤切除术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家亮 张天明 +3 位作者 邱锷 周兵 于振坤 葛文彤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60-61,共2页
目的探讨影像导航下颅底骨化纤维瘤全切的可能性。方法应用影像导航、内镜辅助实施5例颅底骨化纤维瘤切除术。结果术后复查肿瘤均得到全切,手术时间与传统手术相仿。结论应用影像导航辅以鼻内镜技术,颅底骨化纤维瘤可以在降低副损伤的... 目的探讨影像导航下颅底骨化纤维瘤全切的可能性。方法应用影像导航、内镜辅助实施5例颅底骨化纤维瘤切除术。结果术后复查肿瘤均得到全切,手术时间与传统手术相仿。结论应用影像导航辅以鼻内镜技术,颅底骨化纤维瘤可以在降低副损伤的前提下实现全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化纤维瘤 颅底 影像导航 鼻窥镜 手术入路 副损伤 手术方法
下载PDF
鼻颅底小圆细胞恶性肿瘤诊断中免疫组化指标的选择 被引量:4
19
作者 雷文斌 董俞 +5 位作者 姜捷 苏振忠 文卫平 史剑波 廖冰 林汉良 《中国实用医药》 2007年第31期15-17,共3页
目的探讨组织病理学为小圆细胞的各种鼻颅底恶性肿瘤的特征和诊断中免疫组化指标的选择策略。方法回顾性复习既往10年组织病理学特点为小圆细胞的鼻颅底恶性肿瘤122例,比较组织学特征和免疫组化结果。结果122例患者组织学上是分化差的... 目的探讨组织病理学为小圆细胞的各种鼻颅底恶性肿瘤的特征和诊断中免疫组化指标的选择策略。方法回顾性复习既往10年组织病理学特点为小圆细胞的鼻颅底恶性肿瘤122例,比较组织学特征和免疫组化结果。结果122例患者组织学上是分化差的小圆细胞,全部经免疫组化检测明确诊断,多数患者都在检测5~6个标记物后作出诊断,个别甚至检测20多个标记物才确诊。其中恶性淋巴瘤43例,嗅神经母细胞瘤15例,原始神经外胚叶恶性肿瘤10例,胚胎性横纹肌肉瘤7例,浆细胞瘤4例,间叶性软骨肉瘤3例,尤文氏(Ewing)肉瘤2例,恶性黑色素瘤2例,肝细胞癌颅底转移2例。结论本组患者病理组织学特征可确定病变为小圆细胞恶性肿瘤,但难以单凭此作出具体诊断;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病理组织学特征作出可能的诊断考虑,并据此选择合适的免疫组化指标进行检测,可有效地减少诊断延误,使患者得到及时和准确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圆细胞性肿瘤 鼻颅底 诊断
下载PDF
经鼻内镜下颅底肿瘤围手术期护理 被引量:5
20
作者 陈芳 王雷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84-85,87,共3页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颅底肿瘤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颅底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加强宣教,完善术前检查,调整患者心理状态,术后加强病情及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结果:手术全切32例,术后病理示:嗅神经母细胞瘤13例,神经鞘...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颅底肿瘤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颅底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加强宣教,完善术前检查,调整患者心理状态,术后加强病情及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结果:手术全切32例,术后病理示:嗅神经母细胞瘤13例,神经鞘瘤7例,鼻咽纤维血管瘤4例,脑膜瘤3例,垂体瘤5例,手术后症状均有所改善,出现1例脑脊液鼻漏,给予处理后自愈。结论:内镜下经鼻颅内外联合入路切除前中颅底肿瘤,加强围手术期护理,预防并及时处理并发症,有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内窥镜 颅底肿瘤 围手术期护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