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pstein-Barr病毒与鼻咽癌关系的分子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惠中 隋延仿 王文亮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1993年第4期269-271,共3页
作者应用原位核酸杂交技术,检测了陕西籍不同组织学类型的鼻咽癌(NPC)_(60)例和鼻咽粘膜慢性炎症患者30例活检组织中的EB病毒DNA(EBV-DNA),并用鼻咽外肿瘤(肝癌、胃癌)40例进行对照观察。同时,对上述NPC中的12例低分化鳞癌进行血清抗体... 作者应用原位核酸杂交技术,检测了陕西籍不同组织学类型的鼻咽癌(NPC)_(60)例和鼻咽粘膜慢性炎症患者30例活检组织中的EB病毒DNA(EBV-DNA),并用鼻咽外肿瘤(肝癌、胃癌)40例进行对照观察。同时,对上述NPC中的12例低分化鳞癌进行血清抗体检测。核酸杂交结果:NPC60例中,高分化鳞癌、低分化鳞癌及未分化癌的EBV-DNA杂交阳性率分别为30%,73%,90%。经x^2检验,高分化鳞癌与后两者之间差异显著(P<0.001);鼻咽粘膜慢性炎症30例中3例呈EBV-DNA阳性;鼻咽外肿瘤未见EBV-DNA阳件。EBV抗体检测:低分化鳞癌12例中EBV壳抗原免疫球蛋白A抗体(EBV-VCA-IgA)阳性者11例(91%),其中9例(75%)EBV-DNA杂交阳性,两种检测结果一致。本实验结果表明:陕西地区NPC的发生中EBV感染因素可能具有病因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 鼻咽癌 原位杂交
下载PDF
鼻咽癌Epstein-Barr病毒的原位分子杂交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韩昱晨 贾心善 +1 位作者 任燕萍 裴惠敏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453-456,共4页
应用 Epstein- Barr病毒编码的小 RNA- 1(Epstein- Barr virus encoded sm all RNA- 1,EBER- 1)分子探针进行原位分子杂交 ,检测沈阳地区鼻咽癌的 Epstein- Barr病毒存在状况及意义。结果发现 :EBER- 1杂交信号定位于鼻咽癌的癌细胞核 ... 应用 Epstein- Barr病毒编码的小 RNA- 1(Epstein- Barr virus encoded sm all RNA- 1,EBER- 1)分子探针进行原位分子杂交 ,检测沈阳地区鼻咽癌的 Epstein- Barr病毒存在状况及意义。结果发现 :EBER- 1杂交信号定位于鼻咽癌的癌细胞核 ,在正常的鼻咽粘膜上皮细胞、间质细胞、粘液腺及淋巴细胞均为阴性。在 5 3例鼻咽癌病例中 ,37例阳性 ,阳性率为 6 9.8%。EBER- 1的阳性表达与鼻咽癌的分化程度呈负相关 ,与患者的生存期未见明显关系。提示 :应用 EBER- 1分子探针可进行回顾性研究 ;EB病毒的存在与鼻咽癌的分化程度成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epstein-barr病毒 腺位分子杂交
下载PDF
Meta-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pstein-Barr virus infection and 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rcinoma 被引量:18
3
作者 LI ShuYing1,2, DU HaiJun3, WANG Zhan3, ZHOU Ling3, ZHAO XiaoYu1 & ZENG Yi3 1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Hebei University, Baoding 071002, China 2 Department of Pathogenic Biology, Faculty of Biological Science, North China Coal Medical College, Tangshan 063000, China 3 National Institute for Viral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hinese CDC), State Key Laboratory for Infectious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KLID), Beijing 100052, China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2010年第4期524-530,共7页
Epstein-Barr virus (EBV) infection has been causally associated with occurrence of many malignant neoplasms. EBV-encoded small RNAs (EBERs) have been detected from about 10% of gastric carcinoma tissue cells, suggesti... Epstein-Barr virus (EBV) infection has been causally associated with occurrence of many malignant neoplasms. EBV-encoded small RNAs (EBERs) have been detected from about 10% of gastric carcinoma tissue cells, suggesting that EBV infection is associat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gastric carcinoma. The present study pooled the data from the papers concerning EBV-related gastric cancers and performed a meta-analysis of 22 research papers. Among these papers, a total of 5475 cases with gastric cancer were enrolled, of whom 411 cases were found EBV-positive, with the EBV-positive rate being 7.5%. Among the EBV-positive gastric cancer cases, the detection rate was 11.1% in males and 3.0% in females. Compared with EBV-negative gastric cancer, EBV-positive gastric cancer had less lymph node metastasis. Based on the histological typing, of the EBV-positive gastric cancers, the diffuse type was 8.1%, and intestinal type was 8.0%. The examined specimen types included stored paraffin blocks and fresh surgically removed specimens, their EBV positive rates were 7.9% and 6.5% respectively. In terms of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the detection rate of EBV-positive gastric cancer was 9.4% in America, 6.1% in Asia and 9.1% in Europe. Meta-analysis showed that EBV infection occurred only in gastric cancer tissue cells and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the patients’ gender, lymph node metastases, and the location where tumor tissue generated and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P【0.05), but was not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the patients’ histological types of tumor and the types of specimens (P】0.05).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EBV-positive gastric cancer has distinct 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stein-barr virus GASTRIC carcinoma META-ANALYSIS in situ hybridization
原文传递
高分化及低分化鼻咽癌细胞株中Epstein-Barr病毒潜伏感染膜蛋白(LMP1)基因的原位杂交与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苏玲 滕智平 +1 位作者 赵全壁 曾毅 《病毒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14-118,共5页
应用染色体原位杂交、PCR扩增、克隆及核苷酸序列分析等方法,分析了CNE1和CNE3细胞株中的潜伏感染膜蛋白(LMP1)基因。CNE1是来自我国东北的高分化鼻咽癌细胞株,CNE3是来自广西的低分化鼻咽癌细胞株。染色体... 应用染色体原位杂交、PCR扩增、克隆及核苷酸序列分析等方法,分析了CNE1和CNE3细胞株中的潜伏感染膜蛋白(LMP1)基因。CNE1是来自我国东北的高分化鼻咽癌细胞株,CNE3是来自广西的低分化鼻咽癌细胞株。染色体原位杂交结果表明,CNE1细胞中LMP1基因存在于细胞核内,整合在第一号染色体上,CNE3中LMP1基因则随机存在于细胞核内及多条染色体上。用PCR方法分别从CNE1及CNE3中扩增得到了LMP1基因片段(外显子3),核苷酸序列分析证明,来自CNE1的LMP1与来自B95-8细胞的LMP1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极高,达99.5%,而CNE3的LMP1基因与B95-8的LMP1基因同源性为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 潜伏感染膜蛋白 原位杂交 鼻咽肿瘤
下载PDF
鼻咽癌中EBV感染与某些基因产物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7
5
作者 姚运红 陆元志 +2 位作者 孙宁 唐慰萍 李飞虹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14-416,共3页
目的 观察EB病毒RNA(Epstin Barrvirus ,EBV)、膜蛋白 (LMP 1)、c erbB 2、CyclinD1,bcl 2和p5 3蛋白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 ,探讨其相互间关系及其在鼻咽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技术检测了 36例鼻咽癌组织中EBV编... 目的 观察EB病毒RNA(Epstin Barrvirus ,EBV)、膜蛋白 (LMP 1)、c erbB 2、CyclinD1,bcl 2和p5 3蛋白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 ,探讨其相互间关系及其在鼻咽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技术检测了 36例鼻咽癌组织中EBV编码的encodedsmallRNAs(EBERs)、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LMP 1、CyclinD1、c erbB 2、bcl 2和 p5 3蛋白的表达。 结果 36例鼻咽癌组织中全部检出EBVRNAs ,阳性率为 10 0 % (36 /36 ) ,LMP14 4 .4 % (16 /36 ) ,CyclinD15 2 .8% (19/36 ) ,c erB 25 8.3% (2 1/36 ) ,bcl 2 4 4 .4 % (16 /36 ) ,p5 333.3% (12 /36 )。鼻咽癌组织中EB病毒感染与c erB 2、CyclinD1癌基因的表达、p5 3抑癌基因的失活之间有明显的关系。结论 鼻咽癌与EB病毒作为致瘤病毒激活癌基因蛋白的表达密切相关。鼻咽活检组织中有EBERs及LMP 1的检出 ,对确定鼻咽癌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 鼻咽癌 EBERs 癌基因 原位分子杂交技术 诊断
下载PDF
定量和定位检测EB病毒在鼻咽癌组织中的感染状态 被引量:18
6
作者 蒋卫红 赵素萍 +3 位作者 尹志华 李峰 陈朝晖 肖健云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796-800,共5页
背景与目的EB病毒(Epstein-Barrvirus,EBV)与鼻咽癌密切相关,但EBV是鼻咽癌的致瘤因素还是仅仅是伴随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而且EBV在鼻咽癌发生过程中的潜伏状态也不明确,本研究通过检测EBV在不同鼻咽组织中的表达变化,为进一步阐明EBV... 背景与目的EB病毒(Epstein-Barrvirus,EBV)与鼻咽癌密切相关,但EBV是鼻咽癌的致瘤因素还是仅仅是伴随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而且EBV在鼻咽癌发生过程中的潜伏状态也不明确,本研究通过检测EBV在不同鼻咽组织中的表达变化,为进一步阐明EBV与鼻咽癌发生的关系提供线索。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real-timePCR)技术定量检测47例鼻咽低分化鳞癌患者癌、癌旁及相对正常鼻咽粘膜组织中的平均EBV拷贝数;并采用原位杂交技术(地高辛标记的EBER-1探针)对鼻咽癌、癌旁、对侧正常鼻咽粘膜中的EBV进行定位检测。以10例正常人鼻咽粘膜组织作对照。结果正常人鼻咽粘膜EBV检出率为80%(8/10),平均拷贝数为6.7×102/滋gDNA;100%(47/47)鼻咽癌和癌旁组织以及72.3%(34/47)的对侧正常鼻咽粘膜组织检出EBV,平均拷贝数分别为6.9×105/滋gDNA、1.5×105/滋gDNA、9.8×103/滋gDNA。正常人鼻咽粘膜、鼻咽癌患者对侧正常鼻咽粘膜之间感染EBV的几率、潜伏感染EBV的数量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鼻咽癌及其癌旁、对侧正常粘膜组织三者之间,鼻咽癌与癌旁组织之间,癌旁和对侧正常粘膜组织之间EBV拷贝数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EBER-1原位分子杂交发现,对侧正常粘膜上皮细胞未检测到EBER-1的表达信号,癌旁靠近癌一侧的部分不典型增生细胞检测到EBER-1弱阳性信号,而在癌组织中的所有癌细胞均有EBER-1强阳性信号。结论无论是鼻咽癌患者还是健康人,EBV在鼻咽组织中的潜伏感染是一种普遍现象,但从鼻咽癌患者对侧正常鼻咽粘膜到癌旁再到癌组织EBV感染的量发生了改变,说明鼻咽上皮细胞中EBV感染量和表达信号的改变很可能是EBV致鼻咽癌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病因学 爱波斯坦-尔病毒/分离和提纯 荧光定量PCR 原位杂交
下载PDF
鼻咽刷片细胞学检查和EB病毒检测在鼻咽癌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陈茂怀 Alexander R Chang +2 位作者 李川军 梁小曼 罗锡源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6期444-446,共3页
目的 :探讨鼻咽细胞学检查结合DNA核型判断和细胞EB病毒检测在可疑鼻咽癌病人筛查中的作用。方法 :分别对 6 6例可疑鼻咽癌就诊病人作鼻咽刷片细胞学诊断和应用CAS2 0 0图像分析仪测定涂片细胞DNA含量 ,细胞学癌阳性病例同时作EB病毒编... 目的 :探讨鼻咽细胞学检查结合DNA核型判断和细胞EB病毒检测在可疑鼻咽癌病人筛查中的作用。方法 :分别对 6 6例可疑鼻咽癌就诊病人作鼻咽刷片细胞学诊断和应用CAS2 0 0图像分析仪测定涂片细胞DNA含量 ,细胞学癌阳性病例同时作EB病毒编码RNA(EBERs)原位杂交。结果 :与组织学诊断相比 ,细胞学诊断和DNA非二倍体诊断癌的敏感性分别为6 6 %和 5 5 % ,两者结合判断不能提高敏感性 ,并且假阴性率高 ;细胞学癌阳性病例的癌细胞核EBERs阳性率 92 .1% ,其中 6例DNA二倍体核型病例均呈EBERs阳性 ,可诊断为鼻咽癌。结论 :鼻咽细胞学检查结合DNA核型判断不能提高可疑鼻咽癌病人的诊断率 ,不适用于鼻咽癌筛查。细胞涂片的EB病毒原位杂交方法 ,在鼻咽癌可疑病人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上具有重大实用价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细胞学 诊断 DNA EB病毒 原位杂交
下载PDF
涎腺良、恶性淋巴上皮病变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EB病毒的关系 被引量:2
8
作者 龙秀荣 石群立 +6 位作者 孟奎 周晓军 陆珍凤 谢海龙 陈琴 周敏 盛春宁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3期144-147,i004,共5页
目的 了解涎腺良、恶性淋巴上皮病变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EB病毒的关系。方法 采用光镜、免疫组化染色、原位杂交、聚合酶链反应(PCR),对14例涎腺恶性淋巴上皮病变(MLEL)和5例涎腺良性淋巴上皮病变(BLEL)进行观察,同时复习临床相关资料... 目的 了解涎腺良、恶性淋巴上皮病变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EB病毒的关系。方法 采用光镜、免疫组化染色、原位杂交、聚合酶链反应(PCR),对14例涎腺恶性淋巴上皮病变(MLEL)和5例涎腺良性淋巴上皮病变(BLEL)进行观察,同时复习临床相关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 涎腺MLEL好发于腮腺、颌下腺,以女性为主,平均年龄47岁。组织学:大量增生的淋巴组织中见成簇或条索状分布的肿瘤细胞,瘤细胞界限不清,呈合体状,胞质嗜酸或淡染,核呈空泡状,核仁大而明显,核分裂象多见。免疫组化:瘤细胞表达CK;EBV阳性检出率92.9%,BLEL仅1例阳性。原位杂交:4例MLEL检出EBV EBERs;2例BLEL均为阴性。PCR:4例MLEL检出EBV/IR3,1例BLEL未检出。结论 涎腺MLEL是一类较少见、好发于腮腺、女性多见的未分化癌,组织学类似于鼻咽部的淋巴上皮癌。肿瘤的发生与EBV感染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良 恶性淋巴上皮病变 临床病理特征 EB病毒 免疫组化 原位杂交 涎腺肿瘤
下载PDF
鼻咽癌中EBV DNA的原位检测及其意义的探讨 被引量:1
9
作者 刘保安 蒋晓群 +1 位作者 蔡杰 姚开泰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1997年第2期83-85,共3页
本文回顾性地用原位分子杂交法检测了39例经2次以上活检才由病理确诊的鼻咽癌所有阳性和阴性切片中EBVDNA的存在。所用探针为病毒基因组中BamHI-W片段。结果表明39例鼻咽癌中36例EBV阳性,检出率为92.3%。4例癌旁上皮有不同程度的阳... 本文回顾性地用原位分子杂交法检测了39例经2次以上活检才由病理确诊的鼻咽癌所有阳性和阴性切片中EBVDNA的存在。所用探针为病毒基因组中BamHI-W片段。结果表明39例鼻咽癌中36例EBV阳性,检出率为92.3%。4例癌旁上皮有不同程度的阳性,所有间质成分均为阴性。这39例鼻咽癌的43次阴性活检中11例检出了EBVDNA。对该11例本次所作的HE切片重新进行了评价,4例诊断为鼻咽癌,4例为可疑鼻咽癌。3例未见癌。根据前述结果,有理由认为这7例“可疑癌和未见癌”中EBV阳性细胞为鼻咽癌细胞。以上结果提示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EBV为鼻咽癌诊断和鉴别诊断中一有用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原位分子杂交 病理诊断 EB病毒
下载PDF
CK13基因与EB病毒DNA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邱元正 文忠 +5 位作者 林功标 肖健云 田勇泉 赵素萍 陶正德 李桂源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01年第1期18-20,共3页
目的探讨细胞角蛋白基因13 (C 13)和EB病毒DNA在人鼻咽癌(NP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 Northern杂交对32例 NPC和 8例慢性鼻咽炎(CINE)组织进行CK13mRNA水平检测,同时应用PC... 目的探讨细胞角蛋白基因13 (C 13)和EB病毒DNA在人鼻咽癌(NP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 Northern杂交对32例 NPC和 8例慢性鼻咽炎(CINE)组织进行CK13mRNA水平检测,同时应用PCR方法进行EB病毒DNA检测。结果CK13基因在鼻咽炎组织中高表达,在NPC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下调,下调的频率达65.63%(21/32)。结论NPC组织的分化可能与CK13基因的表达下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细胞角蛋白基因13 EB病毒 DNA 聚合酶链反应 NORTHERN杂交
下载PDF
细胞DNA倍体分析和EBERs原位检测在鼻咽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茂怀 罗锡源 +2 位作者 郑少燕 沈健 吴贤英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88-191,共4页
目的 探讨鼻咽脱落细胞进行DNA倍体和EB病毒编码RNA (EBERs)检测在鼻咽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对 38例经细胞学诊断为鼻咽癌和 8例为正常的鼻咽细胞涂片分别进行图像分析测定细胞DNA含量和EB病毒EBERs原位杂交检测。结果 与病理细胞... 目的 探讨鼻咽脱落细胞进行DNA倍体和EB病毒编码RNA (EBERs)检测在鼻咽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对 38例经细胞学诊断为鼻咽癌和 8例为正常的鼻咽细胞涂片分别进行图像分析测定细胞DNA含量和EB病毒EBERs原位杂交检测。结果 与病理细胞学诊断相比 ,DNA异倍体分析和EBERs检测诊断癌的敏感性分别为 5 0 %和 92 %,其特异性均为 10 0 %;其阴性预测值分别为 30 %和 72 %。结论 与EBERs检测相比 ,DNA异倍体分析的诊断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较低 ,差异具有显著性 (分别为P <0 0 0 1和P <0 0 5 )。证明在鼻咽细胞学涂片应用EB病毒原位杂交检测诊断鼻咽癌优于应用DNA异倍体分析诊断。与细胞DNA图像分析相比 ,EB病毒原位杂交检测具有客观、实验条件简单等优点 ,在鼻咽癌可疑病人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上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DNA倍体分析 EBERs原位检测 鼻咽癌早期诊断 应用
下载PDF
鼻咽癌组织中EB病毒感染与癌基因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2
12
作者 林满华 姚运红 《实用癌症杂志》 2002年第1期4-6,共3页
目的 观察EB病毒 (epstein barrvirus ,EBV )RNA、潜伏膜蛋白 (LMP 1)、细胞周期素D 1(cyclinD 1)及c fos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 ,并分析其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技术检测 3 6例鼻咽癌组织中EBV编码的小分子RNA (encodedsmal... 目的 观察EB病毒 (epstein barrvirus ,EBV )RNA、潜伏膜蛋白 (LMP 1)、细胞周期素D 1(cyclinD 1)及c fos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 ,并分析其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技术检测 3 6例鼻咽癌组织中EBV编码的小分子RNA (encodedsmallRNAs ,EBERs)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LMP 1及cyclinD1、c fos的表达。 结果  3 6例鼻咽癌组织中EBVRNAs阳性率为10 0 .0 % (3 6/3 6) ,LMP 1阳性率为 44 .4% (16/3 6) ,cyclinD1阳性率为 5 2 .8% (19/3 6) ,c fos阳性率为 61.1% (2 2 /3 6)。LMP 1表达与cyclinD1、c fos表达有明显的关系。 结论 鼻咽癌发生是多步骤、多基因改变的过程。鼻咽活检组织中有EBERs及LMP 1的检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stein-barr病毒 鼻咽癌 癌基因 原位杂交 基因表达
下载PDF
EB病毒感染与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朱正 王绍娟 +1 位作者 赵勇 刘青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05年第1期29-31,39,i001,共5页
目的 探讨EB病毒 (epstein -barrvirus ,EBV)潜伏感染与子宫颈鳞状细胞癌 (cervicalsqua mouscellcarcinoma,CSCC)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对 6例子宫颈上皮内瘤病变 (cervicalin traepithelialneoplasia,CIN)、 4 1例子... 目的 探讨EB病毒 (epstein -barrvirus ,EBV)潜伏感染与子宫颈鳞状细胞癌 (cervicalsqua mouscellcarcinoma,CSCC)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对 6例子宫颈上皮内瘤病变 (cervicalin traepithelialneoplasia,CIN)、 4 1例子宫颈鳞状细胞癌 (cervicalsquamouscellcarcinoma ,CSCC) (2 2例深圳 ,19例武汉 )和 1例子宫颈腺鳞癌进行单克隆抗体潜伏膜蛋白 1(latentmembraneprotein 1,LMP1)、EB病毒核抗原 2 (ep stein -barrviralnuclearantigen 2 ,EBNA2 )和EB病毒早期反式激活蛋白 (ZEBreplicationactivatorprotein ,ZEBRA)标记。对 36例CSCC组织进行EBERs原位杂交 (ISH)检测。结果 LMP1阳性部位位于癌细胞的胞核中。对照组阳性率 6 3% (1/ 16 ) ,CIN阳性率 33 3% (4/ 18) ,CSCC阳性表达率为 5 4 8% (2 3/ 4 2 ) ,三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EBNA2仅在个别CSCC组织中有表达 ,余均为阴性。在所有研究标本中均未见ZEBRA表达。E BERsISH检测 36例CSCC阳性率为 38 9% (14 / 36 ) ,CSCCⅠ期阳性率为 4 0 0 % (2 / 5 ) ,CSCCⅡ期 (40 9% )与CSCCⅢ期 (2 7 3% )EBERsISH阳性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74 )。EBERs阳性信号均为散在灶状或单个癌细胞胞核阳性。结论 本文结果表明E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鳞状细胞癌 阳性率 EB病毒感染 ISH CIN LMP1 癌细胞 表达 相关性 核抗原
下载PDF
头颈胸鳞状细胞癌组织EB病毒基因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林 张碧颖 蒋念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24-929,共6页
【目的】分析发生在头颈和胸部的鳞状细胞癌组织中EB病毒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头颈胸鳞状细胞癌组织123例,利用原位杂交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EBV及Ki67蛋白的表达,结合临床病理学资料(性别、年龄、组... 【目的】分析发生在头颈和胸部的鳞状细胞癌组织中EB病毒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头颈胸鳞状细胞癌组织123例,利用原位杂交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EBV及Ki67蛋白的表达,结合临床病理学资料(性别、年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肿瘤部位及肿瘤直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EBV阳性表达率在癌组织明显高于正常粘膜上皮组织(P=0.007)。女性患者EBV感染率19.2%高于男性患者3.1%(χ^2=8.781,P=0.011);50岁以下组EBV感染率18.8%高于50岁以上组2.2%(χ^2=10.666,P=0.004);有5~10个淋巴结转移组EBV感染率24.2%高于其他组0%(Z=-3.548,P=0.000);无远处器官转移组EBV感染率22.2%高于有远处转移组3.8%(χ^2=8.567,P=0.016);Ki67增殖指数在70%以下组较70%以上组的EBV阳性率更高(8/76 vs.0/47,Z=-2.291,P=0.022)。EBV感染阳性组和阴性组在组织学分化、肿瘤部位、肿瘤直径方面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小于50岁、Ki67指数低于70%和高淋巴结转移为鳞癌患者伴EBV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EBV感染与头颈胸鳞癌的发生有关。EB病毒相关的头颈胸鳞癌多发生于女性、50岁以下且淋巴结转移率高,但远处器官转移少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V 鳞癌 原位杂交 免疫组化
下载PDF
鼻咽癌细胞株中Epstein-Barr病毒编码的RNAs的检测
15
作者 刘振声 李宝民 +2 位作者 滕智平 IreneJoab 曾毅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4期349-351,共3页
采用地高辛标记探针对高分化和低分化鼻咽癌细胞中由EB病毒编码的RNAs(Epstein-Barrvirus encoded RNA,EBERs)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在高分化鼻咽癌细胞株CNE-1和低分化鼻咽癌细胞株CNE-2,CNE-3细胞中均有EBERs,EBERs位于细胞核中,且含... 采用地高辛标记探针对高分化和低分化鼻咽癌细胞中由EB病毒编码的RNAs(Epstein-Barrvirus encoded RNA,EBERs)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在高分化鼻咽癌细胞株CNE-1和低分化鼻咽癌细胞株CNE-2,CNE-3细胞中均有EBERs,EBERs位于细胞核中,且含量丰富,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EBERs可望作为鼻咽癌早期诊断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杂交 鼻咽肿瘤 RNA 病毒 EB病毒
原文传递
西北地区鼻咽癌患者血清EB病毒抗体与癌细胞EBV-DNA的相关性
16
作者 隋延仿 张惠中 王文亮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18-120,共3页
应用核酸原位杂交技术,对西北地区鼻咽癌60例,鼻咽粘膜慢性炎症30例和40例鼻咽外恶性肿瘤组织进行了细胞EBV-DNA检测,发现鼻咽癌细胞EBV-DNA阳性率71.6%,其它肿瘤均阴性;在鼻咽粘膜慢性炎症及癌旁上皮组织中也可发现少数EBV-DNA阳性细... 应用核酸原位杂交技术,对西北地区鼻咽癌60例,鼻咽粘膜慢性炎症30例和40例鼻咽外恶性肿瘤组织进行了细胞EBV-DNA检测,发现鼻咽癌细胞EBV-DNA阳性率71.6%,其它肿瘤均阴性;在鼻咽粘膜慢性炎症及癌旁上皮组织中也可发现少数EBV-DNA阳性细胞。在上述60例鼻咽癌中,随机抽取12例患者,对其血清中EB病毒抗体与癌细胞中EBV-DNA相关性进行研究,发现两者具有明显的相关性。上述结果证实,在西北地区鼻咽癌发生中,EB病毒可能具有病因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 原位杂交 鼻咽肿瘤
下载PDF
EBER显色原位杂交技术在口腔颌面部淋巴上皮癌中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1
17
作者 顾挺 《中国当代医药》 2015年第17期55-56,60,共3页
目的探讨EBER显色原位杂交技术(CISH)在口腔颌面部淋巴上皮癌中特有的操作与改进方法。方法应用CISH技术,荧光素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EBER原位杂交检测试剂盒对40例疑为口腔颌面部淋巴上皮癌的病例进行EBER检测。结果 EBER阳性率为95%;阳... 目的探讨EBER显色原位杂交技术(CISH)在口腔颌面部淋巴上皮癌中特有的操作与改进方法。方法应用CISH技术,荧光素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EBER原位杂交检测试剂盒对40例疑为口腔颌面部淋巴上皮癌的病例进行EBER检测。结果 EBER阳性率为95%;阳性信号主要定位在肿瘤上皮细胞巢的细胞核上,呈棕黄色,周围淋巴细胞及正常组织未见明显着色;信号定位准确,染色结果清晰易辨,无背景干扰。结论简化操作EBER原位杂交检测试剂盒能够节省时间、增强信号强度和提高工作效率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ER 显色原位杂交技术 淋巴上皮癌 EB病毒
下载PDF
鼻咽癌组织中EBER_(_1)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18
作者 黄培生 程金妹 +2 位作者 高凌云 陈于东 王镛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1998年第4期204-206,共3页
目的探讨EBV与鼻咽癌发生发展关系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76例鼻咽癌石蜡切片组织中EBER-1表达及分布状况。结果正常鼻咽粘膜上皮及其单纯性增生、鳞状化生上皮和头颈部其它肿瘤EBER_1均阴性,鼻咽癌组织中EBER-1... 目的探讨EBV与鼻咽癌发生发展关系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76例鼻咽癌石蜡切片组织中EBER-1表达及分布状况。结果正常鼻咽粘膜上皮及其单纯性增生、鳞状化生上皮和头颈部其它肿瘤EBER_1均阴性,鼻咽癌组织中EBER-1表达率为97.4%(74/76),且在转移灶中不丢失。鼻咽异型增生上皮亦可表达EBER_1阳性信号(15/18)。结论EBV与鼻咽癌关系十分密切,EBV可能在鼻咽上皮向恶性转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检测EBER-1对鼻咽癌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鼻咽上皮异型增生尤其是EBER-1间性者应认为是高危癌前病变,应密切随访监测可能有利于早期发现鼻咽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EB病毒 原位杂交 临床病理
下载PDF
生物素标记探针原位DNA分子杂交中的假阳性
19
作者 蒋晓群 姚开泰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43-345,共3页
以生物素标记的EB病毒BamHI酶切w片段为探针,原位检测人鼻咽癌等石蜡切片中的EB病毒DNA,结果发现:在部分标本的癌细胞胞浆中和非癌的鼻咽增生上皮细胞中,鼻咽粘膜下小腺体及唾液腺细胞浆中,存在内源性的亲和素结合活... 以生物素标记的EB病毒BamHI酶切w片段为探针,原位检测人鼻咽癌等石蜡切片中的EB病毒DNA,结果发现:在部分标本的癌细胞胞浆中和非癌的鼻咽增生上皮细胞中,鼻咽粘膜下小腺体及唾液腺细胞浆中,存在内源性的亲和素结合活性,因此产生假阳性信号。文章介绍了设立相邻切片的无探针对照来区分真伪的方法,并对生物素标记探针原位杂交技术的适用范围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素 核酸原位杂交 鼻咽肿瘤
下载PDF
鼻咽癌中EB病毒的原位杂交检测
20
作者 姚运红 孙宁 +1 位作者 唐慰萍 李飞虹 《广东医学院学报》 1998年第1期10-11,共2页
目的:在分子水平探讨EBV在鼻咽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BVencodedsmalRNA(EBER)原位杂交对28例鼻咽癌和7例慢性鼻咽炎组织进行了检测。结果:28例鼻咽癌组织中有23例阳性,7例慢性鼻咽炎均... 目的:在分子水平探讨EBV在鼻咽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BVencodedsmalRNA(EBER)原位杂交对28例鼻咽癌和7例慢性鼻咽炎组织进行了检测。结果:28例鼻咽癌组织中有23例阳性,7例慢性鼻咽炎均是阴性。鼻咽高分化鳞癌、低分化鳞癌和未分化癌均存在EB病毒感染,不同分化程度的肿瘤组织间EBER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鼻咽癌的发生中EBV感染起非常重要作用。鼻咽活检组织中有EBVRNA片段的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原位杂交 E-B病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