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VASION OF PARAPHARYNGEAL SPACES AND THE INVOLVEMENT OF CERVICAL NODES AND POSTERIOR GROUP CRANIAL NERVES IN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被引量:1
1
作者 卢泰祥 张恩罴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SCIE CAS CSCD 1992年第1期65-70,共6页
Two hundred cates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 admitted to this department from Feb. 1985 to May. 1988 were analysed according to the CT scanning and clinical findings of the primary lesions prior to radiotherapy... Two hundred cates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 admitted to this department from Feb. 1985 to May. 1988 were analysed according to the CT scanning and clinical findings of the primary lesions prior to radiotherap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volvement of parapharyngeal space was very common in NPC, about 80% (160/200 cases) ; particularly unilateral or bilateral retro-styloid spaces, about 69.5% (139/200 cases). It was proposed that patients with NPC had a high Incidence of ipsilateral cervical node metastasis. Contralateral cervical node metastasis was rare. The development of cervical node metastasto in NPC has two modes: one Is direct Infiltration of the retro-stylold space by the lesion; the other Is along the nasopharyngeal lymphatic rete. The data also showed that patients with NPC who presented symptoms of Ⅸ- Ⅲ cranial nerve paralyses always had ipsilateral or bilateral retro- styloid space Infiltr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PC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VASION OF parapharyngeal spaceS AND THE involvement OF CERVICAL NODES AND POSTERIOR GROUP CRANIAL NERVES IN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line
下载PDF
CT-guided needle biopsy through mandibular area for the diagnosis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in the parapharyngeal space 被引量:5
2
作者 Yong Su1,2, Chong Zhao1,2, Wen-Jie Li1,2, Xue-Ying Deng1,3, Rui-Fang Zeng1,2, Nian-Ji Cui1,2, Tai-Xiang Lu1,2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Oncology in South China,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60, P. R. China 2 Department of Radiation Oncology, Sun Yat-sen University Cancer Center,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60, P. R. China 3 Department of Radiotherapy, Dongguan People’s Hospital, Dongguan, Guangdong 523000, P. R. China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68-773,共6页
Background and Objective: The primary submucous type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 or the recurrent NPC in the parapharyngeal space is difficult to be diagnosed histologically by conventional biopsy because of the... Background and Objective: The primary submucous type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 or the recurrent NPC in the parapharyngeal space is difficult to be diagnosed histologically by conventional biopsy because of the obstruction of the surrounding structures. This study was performed to evaluate the needle biopsy approach through the madibular area into the parapharyngeal space under the guidance of computed tomography (CT) for NPC. Methods: Between July 6, 2005 and October 23, 2009, a total of 6 patients were enrolled into the study. Two patients with cervical lymph node metastasis were clinically suspicious of NPC according to their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However, no cancer cell could be found by repeated nasopharyngeal biopsies followed by histologic examinations. The other 4 patients were diagnosed with recurrent NPCs by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or/and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CT scan, showing tumors in the parapharyngeal spaces in 3 patients and enlarged retropharyngeal lymph node in 1 patient. The CT-guided puncture was performed through the mandibular skin and the cutting needle biopsy was taken at the parapharyngeal space focus. Results: All the cutting needle biopsies of projected locations have been performed safely. Finally, all the 7 specimens met the requirement of pathologic diagnosis and the cases were all confirmed histologically to be NPCs. The main complication was mild ache at the puncture point. No blood vessel or nerve was injured and no patient needed special treatment. Conclusions: The CT-guided puncture biopsy of the parapharyngeal space through the mandibular area is simple and feasible. It can be an additional option for routine nasopharyngeal biops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扫描 病理诊断 鼻咽癌 活检 间隙 穿刺 引导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下载PDF
47例鼻咽癌外照射配合咽旁间隙插植后装治疗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胡学锋 卫光宇 +6 位作者 张宁 潘衍基 蒋军 卢秋霞 黄国森 林力 冼海兵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18-220,共3页
目的:探讨外照射配合咽旁间隙插植治疗鼻咽癌的价值。方法:初治的鼻咽癌患者常规行外照射68~70Gy后复查CT或MRI,有咽旁间隙残留的98例,随机分成2组。一组行咽旁间隙插植后装补量(插植组),共47例。插植的方法是在模拟定位机引导下,经颌... 目的:探讨外照射配合咽旁间隙插植治疗鼻咽癌的价值。方法:初治的鼻咽癌患者常规行外照射68~70Gy后复查CT或MRI,有咽旁间隙残留的98例,随机分成2组。一组行咽旁间隙插植后装补量(插植组),共47例。插植的方法是在模拟定位机引导下,经颌下插入1~3根施源管至咽旁区。后装机采用核通公司生产的192Ir高剂量率近距离治疗机,补量12~15Gy/4~6次/2~3d(2次/d,2.5~4Gy/次,每次间隔>6h);另一组行耳后野补量12~14Gy(对照组),共51例。结果:插植组与对照组3年总生存率及3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3年无局部复发生存率,插植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晚期放射反应中的口干及张口受限等,插植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做为鼻咽癌咽旁间隙的补量,咽旁间隙插植后装治疗可显著提高咽旁间隙区残留的局部控制率,且晚期放射反应显著低于耳后野补量照射,具有较理想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放射疗法 近距离治疗 咽旁间隙侵犯
下载PDF
鼻咽癌茎突后间隙侵犯的临床意义探讨 被引量:15
4
作者 赵充 陈明 +4 位作者 曾祥发 卢泰祥 崔念基 王者非 黄晓波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2000年第3期172-174,共3页
目的 探讨鼻咽癌茎突后间隙侵犯的临床意义。方法  1992年 12月~ 1993年 12月198例I IVa期鼻咽癌住院初治患者接受根治性放射治疗。按茎突后间隙有无侵犯分为茎后侵犯组和茎后无侵犯组。应用Kaplan Meier,Log Rank及卡方检验等方法... 目的 探讨鼻咽癌茎突后间隙侵犯的临床意义。方法  1992年 12月~ 1993年 12月198例I IVa期鼻咽癌住院初治患者接受根治性放射治疗。按茎突后间隙有无侵犯分为茎后侵犯组和茎后无侵犯组。应用Kaplan Meier,Log Rank及卡方检验等方法对两组患者 5年生存率、局部控制率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 两组患者口咽侵犯率分别为 72 1%和 16 8% (P <0 0 0 1) ,后组颅神经侵犯率分别为 2 0 9%和 6 2 % (P <0 0 1) ,颈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 6 9 8%和 35 4%(P <0 0 1) ;两组 5年生存率分别为 46 8%和 6 8 9% (P =0 0 0 2 7) ,两组局部控制率分别为 6 3 7%和78 7% (P =0 0 86 2 ) ,两组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 71 7%和 84 2 % (P =0 0 46 8)。结果表明茎突后间隙侵犯者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降低 ,远处转移增多。结论 茎突后间隙的侵犯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分期上将之划归T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放射疗法 肿瘤浸润 茎突后间隙 预后
下载PDF
经颌下咽旁间隙进路联合鼻内镜切除累及咽旁间隙鼻咽癌的初步探索 被引量:4
5
作者 房居高 王茹 +9 位作者 张嘉敏 侯丽珍 马泓智 冯凌 何时知 李云霞 钟琦 黄志刚 王成硕 张罗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1年第4期215-217,共3页
目的探讨经颌下咽旁间隙进路联合鼻内镜切除累及咽旁间隙的鼻咽癌的可行性。方法对3例累及咽旁间隙的鼻咽癌实施该联合术式,其中男1例,女2例,年龄48~55岁,术前诊断均为鼻咽癌T2~3N0M0,黏液表皮样癌1例,乳头状腺癌1例,非角化鳞状细胞癌1... 目的探讨经颌下咽旁间隙进路联合鼻内镜切除累及咽旁间隙的鼻咽癌的可行性。方法对3例累及咽旁间隙的鼻咽癌实施该联合术式,其中男1例,女2例,年龄48~55岁,术前诊断均为鼻咽癌T2~3N0M0,黏液表皮样癌1例,乳头状腺癌1例,非角化鳞状细胞癌1例。结果 3例患者肿瘤均彻底切除,切口I期愈合,随访15~24个月无复发。结论对于累及咽旁间隙的鼻咽癌,经颈腮腺咽旁间隙进路联合鼻内镜切除,创伤较小,美容效果好,术后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外科手术 内窥镜检查 咽旁间隙
下载PDF
鼻咽癌常规外照射放疗不同设野茎突后区剂量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彭逊 林志雄 +1 位作者 李德锐 洪红光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68-170,192,共4页
目的 探讨鼻咽癌(NPC)常规外照射不同设野时茎突后区的剂量学特点。方法 在 1 例 NPC增强CT SIM扫描后数字重建矢状位图像上,按目前常用的几种照射方法设野,Ⅰ段采用面颈联合野,剂量36Gy;Ⅱ段剂量34Gy,方法A、B、C均采用面颈分野,耳... 目的 探讨鼻咽癌(NPC)常规外照射不同设野时茎突后区的剂量学特点。方法 在 1 例 NPC增强CT SIM扫描后数字重建矢状位图像上,按目前常用的几种照射方法设野,Ⅰ段采用面颈联合野,剂量36Gy;Ⅱ段剂量34Gy,方法A、B、C均采用面颈分野,耳前野后缘分别位于外耳道后缘后0.5cm、1.0cm和1.5cm,方法D采用面颈联合缩野(后界避开脊髓)+颈后 12MeV电子线野,方法 E在方法 A完成Ⅰ、Ⅱ段放疗后补充咽旁野 16Gy。通过积分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及截面剂量分布图比较不同设野对茎突后区剂量的影响。结果 方法A、B部分茎突后区在Ⅱ段治疗中漏出照射野外,方法 C有较多脊髓超过耐受量照射,方法D可满足临床剂量要求,方法 E则靶区存在剂量热点。结论 NPC茎突后间隙肿瘤侵犯时应提倡使用方法D照射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茎突后区 放射治疗 照射剂量
下载PDF
椎前间隙侵犯对鼻咽癌预后影响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周媛媛 张思杏 +6 位作者 罗展雄 李旌 于斌 李中华 贺婵娟 王磊黎 石丰榕 《安徽医药》 CAS 2020年第1期103-106,I0002,共5页
目的探讨椎前间隙侵犯(prevertebral space involvement,PVSI)对鼻咽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柳州市人民医院2009年7月至2015年12月经病理证实的初治并排除远处转移的250例鼻咽癌病人。所有病人放疗前行鼻咽部及颈部MRI检查,接受... 目的探讨椎前间隙侵犯(prevertebral space involvement,PVSI)对鼻咽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柳州市人民医院2009年7月至2015年12月经病理证实的初治并排除远处转移的250例鼻咽癌病人。所有病人放疗前行鼻咽部及颈部MRI检查,接受二维、三维适形或调强适形放疗联合或不联合化疗。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经Log⁃rank检验,采用Cox多因素分析比较预后。结果中位随访时间56个月。共87例病人椎前间隙受侵(34.8%),为椎前间隙受侵组,另外163例为椎前间隙未受侵组。椎前间隙受侵组较未受侵组的T分期、N分期及临床分期明显较差(均P<0.001)。椎前间隙受侵组与未受侵组相比,总生存率(OS)、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LRFS)、无远处转移生存(DMFS)分别为83.4%比64.4%(P<0.001)、90.8%比85.1%(P=0.069)、87.7%比71.3%(P<0.001)。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PVSI是影响两组病人OS(P=0.013)的因素和DMFS(P<0.001)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鼻咽癌椎前间隙受侵发生率较高,且较未受侵者的OS、DMFS低,PVSI是影响鼻咽癌病人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肿瘤转移 肿瘤浸润 预后 存活率分析 椎前间隙侵犯
下载PDF
CT引导下鼻咽癌放疗后咽旁间隙经皮穿刺切割活组织检查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吴德华 陈龙华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130-1132,共3页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咽旁间隙经皮穿刺切割活组织检查的临床应用 .方法 :1997 0 8/ 2 0 0 2 0 7,32例行CT、MRI及18FDG PET检查后不能确定鼻咽癌放疗后咽旁间隙是否复发或纤维化的患者 ,采用CT引导下经皮穿刺切割活组...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咽旁间隙经皮穿刺切割活组织检查的临床应用 .方法 :1997 0 8/ 2 0 0 2 0 7,32例行CT、MRI及18FDG PET检查后不能确定鼻咽癌放疗后咽旁间隙是否复发或纤维化的患者 ,采用CT引导下经皮穿刺切割活组织检查 ,观察穿刺活检的并发症及病理诊断与临床随访的符合率 .结果 :CT引导下咽旁间隙穿刺切割活组织检查病理诊断与临床随访的符合率为 10 0 %,其主要并发症为穿刺部位疼痛 ,无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 .结论 :CT引导下鼻咽癌放疗后咽旁间隙穿刺切割活组织检查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放射疗法 咽旁间隙 活组织检查 针吸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鼻咽癌咽旁侵犯患者的远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朱兰才 卢泰祥 张恩罴 《实用癌症杂志》 2003年第6期622-623,632,共3页
目的 通过对鼻咽癌咽旁侵犯患者的远期疗效的分析 ,为合理的设野和临床分期提供依据。方法 对 1984年 10月至 1989年 9月收治的经病理、CT检查诊断有咽旁侵犯的 12 0例鼻咽癌患者 ,采用常规分段放射治疗。鼻咽原发灶设两耳前野为主 ,... 目的 通过对鼻咽癌咽旁侵犯患者的远期疗效的分析 ,为合理的设野和临床分期提供依据。方法 对 1984年 10月至 1989年 9月收治的经病理、CT检查诊断有咽旁侵犯的 12 0例鼻咽癌患者 ,采用常规分段放射治疗。鼻咽原发灶设两耳前野为主 ,部分辅以鼻前野。鼻咽肿瘤总剂量为 68~ 78Gy ,照射 3 4~ 3 9次 / 72~ 85天。颈部根治性肿瘤总剂量为 60~ 68Gy ,照射 3 0~3 4次 / 72~ 76天 ;预防剂量为 5 0Gy。全部病例 5年随访率为 10 0 .0 % ,10年随访率为 95 .0 %。 结果 茎突前区和茎突后区受侵犯者 5年生存率分别为 66.1%和 44 .8% ,10年生存率分别为 3 7.1%和 2 5 .9% ;颈部淋巴结Ⅱ、Ⅲ期 10年生存率分别为 3 5 .6%和2 8.0 % ;2年内鼻咽复发率分别为 19.4%和 44 .8%。茎突前区咽旁侵犯同时伴有颅底骨质破坏、颅神经损害和口咽侵犯的发生率分别为 6.5 %、6.5 %和 11.3 % ,而茎突后区分别为 19.0 %、2 5 .9%和 3 6.2 %。结论 咽旁侵犯是影响鼻咽癌预后的重要因素 ,然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咽旁侵犯 远期疗效 预后 放射疗法
下载PDF
鼻咽癌单侧咽旁间隙侵犯的放射治疗
10
作者 牛道立 陈成钦 《河南肿瘤学杂志》 1994年第2期114-116,共3页
1988年5月至1989年4月,在我院进行放射治疗并有单侧咽旁间隙侵犯的鼻咽癌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我们自己设计的两侧耳前野、鼻前凸形野和一侧耳后野;对照组采用常规两侧耳前野和鼻前凸形野。放疗结束... 1988年5月至1989年4月,在我院进行放射治疗并有单侧咽旁间隙侵犯的鼻咽癌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我们自己设计的两侧耳前野、鼻前凸形野和一侧耳后野;对照组采用常规两侧耳前野和鼻前凸形野。放疗结束时,治疗组和对照组的鼻咽原发灶残留率相同,均为13.3%(4/30)。放疗结束后3个月,CT结果显示,治疗组鼻咽原发灶残留率为6.7%(2/30),对照组为10%(3/30),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咽旁间隙残留率为16.7(5/30),对照组为53.3%(16/30),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提示新的设野方案能明显减少鼻咽癌咽旁间隙侵犯的残留率,取得较好的近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咽旁间隙 鼻咽肿瘤 放射疗法
下载PDF
内镜经口入路行鼻咽癌放疗后肿瘤残留切除或咽旁隙转移及复发淋巴结清扫术 被引量:2
11
作者 朱振潮 粘家斌 邱前辉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197-201,共5页
目的探讨内镜经口入路行鼻咽癌放疗后咽旁隙残留或复发淋巴结清扫术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7年10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12例鼻咽癌放疗后咽旁隙淋巴结残留或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 目的探讨内镜经口入路行鼻咽癌放疗后咽旁隙残留或复发淋巴结清扫术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7年10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12例鼻咽癌放疗后咽旁隙淋巴结残留或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影像学检查诊断,其中5例单纯行内镜下经口入路咽旁隙淋巴结清扫术,7例因有鼻咽癌原发灶残留或者复发同时行鼻咽-颅底肿瘤切除术。结果 12例(共13侧)患者手术顺利,术后均未出现声嘶、进食呛咳及颈内动脉损伤等并发症,1例患者出现口内切口感染,1例患者切口部分缝线松脱,均经对症处理后痊愈。术后随访至2018年4月,中位随访23个月(6~36个月),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咽旁隙内再发转移灶。结论内镜下经口入路行鼻咽癌放疗后咽旁隙淋巴结清扫术可有效地切除转移灶,且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咽旁隙 手术入路 鼻内镜 淋巴转移
下载PDF
鼻咽癌咽旁间隙受侵面颈联合野照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2
作者 卢晓宁 陈甲信 陆合明 《广西医学》 CAS 2000年第5期942-945,共4页
目的 :评价鼻咽癌咽旁间隙受侵面颈联合野照射长期疗效。方法 :从 1991年 1月至 1993年 12月 ,经 CT诊断咽旁间隙侵犯 ,实行面颈联合野照射的鼻咽癌病人 49例 ,按临床分期分层随机抽取同时期非面颈联合野照射 49例病人为对照组。 5年局... 目的 :评价鼻咽癌咽旁间隙受侵面颈联合野照射长期疗效。方法 :从 1991年 1月至 1993年 12月 ,经 CT诊断咽旁间隙侵犯 ,实行面颈联合野照射的鼻咽癌病人 49例 ,按临床分期分层随机抽取同时期非面颈联合野照射 49例病人为对照组。 5年局控率、生存率计算用 Kaplan- Meier法 ,L og- rank作显著性检验。计数资料用 χ2检验。结果 :面颈联合野组生存率、局控率曲线图明显高于非面颈联合野组 (P <0 .0 5 ) ;茎突后区受侵面颈联野组生存率明显高于非面颈联合野组 (P= 0 .0 35 )。两组病人急性放射性反应以及放疗后遗症未见差异 (P >0 .0 5 )。结论 :鼻咽癌咽旁间隙受侵采用面颈联合野照射能提高生存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咽旁间隙受侵面颈 放射疗法
下载PDF
鼻咽癌咽旁间隙侵犯区放疗疗观察
13
作者 赵晶 陈延治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2期191-192,共2页
选择我院1990年10月~1992年6月间,首次放疗鼻咽癌患者104例,通过CT检查观察鼻咽癌侵犯咽旁的范围及放疗后肿瘤消退情况。结果发现,咽旁肿瘤消退时间与远期控制有关,肿癌消退缓慢,提示预后不良。影响疗效的主要因... 选择我院1990年10月~1992年6月间,首次放疗鼻咽癌患者104例,通过CT检查观察鼻咽癌侵犯咽旁的范围及放疗后肿瘤消退情况。结果发现,咽旁肿瘤消退时间与远期控制有关,肿癌消退缓慢,提示预后不良。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是肿瘤的临床分期,临床分期越晚,肿瘤局部复发及远隔转移越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放射疗法 咽旁间隙
下载PDF
鼻咽癌茎突后间隙侵犯的临床意义探讨
14
作者 陈东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2年第4期41-41,共1页
目的:探讨鼻咽癌茎突后间隙侵犯的临床意义,为临床上采用根治性放射疗法治疗鼻咽癌提供参考。方法:对于收治的50例鼻咽癌确诊患者,按有无茎突后间隙侵犯分为两组,茎突后间隙侵犯组和茎突后间隙无侵犯组,对两组对鼻咽癌的局部控制... 目的:探讨鼻咽癌茎突后间隙侵犯的临床意义,为临床上采用根治性放射疗法治疗鼻咽癌提供参考。方法:对于收治的50例鼻咽癌确诊患者,按有无茎突后间隙侵犯分为两组,茎突后间隙侵犯组和茎突后间隙无侵犯组,对两组对鼻咽癌的局部控制率、远处转移率以及患者存活率等进行比较。结果:茎突后间隙侵犯组患者的局部控制率和存活率低于无侵犯组,远处转移率则高于无侵犯组。结论:茎突后间隙侵犯对患者预后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茎突后间隙侵犯 放疗
下载PDF
鼻咽癌咽旁间隙受侵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6
15
作者 肖光莉 徐国镇 +4 位作者 高黎 李素艳 肖建平 蔡伟明 秦德兴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44-246,共3页
目的 探讨鼻咽癌咽旁间隙受侵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1987年 1月~ 1994年 12月间对 197例初程治疗的鼻咽癌患者进行CT扫描检查 ,利用SPSS 8.0软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咽旁间隙受侵对实际生存、无瘤生存... 目的 探讨鼻咽癌咽旁间隙受侵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1987年 1月~ 1994年 12月间对 197例初程治疗的鼻咽癌患者进行CT扫描检查 ,利用SPSS 8.0软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咽旁间隙受侵对实际生存、无瘤生存及局部控制有影响 (P =0 .0 115 ,P =0 .0 0 35 ,P =0 .0 36 7)。咽旁间隙阴性患者的 5年实际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7.9%、88.0 %和 96 .9% ,茎突前间隙受侵分别为 75 .0 %、71.2 %和 93.7% ,茎突后间隙受侵分别为6 0 .5 %、5 7.7%和 86 .8%。结论 咽旁间隙受侵影响生存及局部控制 ,当茎突后间隙明显受侵时 ,远处转移的机会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放射疗法 预后 咽旁间隙受侵
原文传递
鼻咽旁区插植配合体外放射治疗鼻咽癌 被引量:23
16
作者 潘建基 吴君心 +3 位作者 陈传本 陈梅 林少俊 林祥松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9,共3页
目的 探讨鼻咽旁区插植近距离放射治疗技术在鼻咽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初治鼻咽癌患者体外照射 5 6~ 70Gy(T2 期 :5 6~ 6 0Gy ,T3期 :6 6~ 70Gy)后复查CT或MRI发现鼻咽旁区残留病例 6 7例 ,以腔内 +鼻咽旁区插植放射治疗增量 ,咽... 目的 探讨鼻咽旁区插植近距离放射治疗技术在鼻咽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初治鼻咽癌患者体外照射 5 6~ 70Gy(T2 期 :5 6~ 6 0Gy ,T3期 :6 6~ 70Gy)后复查CT或MRI发现鼻咽旁区残留病例 6 7例 ,以腔内 +鼻咽旁区插植放射治疗增量 ,咽旁区在模拟机引导下插入 1~ 4根施源管 ,采用荷兰核通公司生产的192 Ir高剂量率近距离治疗机 ,放射剂量 2 .5~ 4.0Gy/次 ,2次 /d ,间隔 >6h ,总剂量 12~ 2 0Gy ,3~ 4d完成。插植组与同期的类似病例 (6 7例 )配对进行研究。结果 鼻咽旁区插植组和对照组的 3年生存率分别为 92 .4%,84.5 %(P >0 .0 5 ) ;3年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分别为 97.0 %、76 .4%(P <0 .0 5 ) ;3年无远地转移生存率分别为 76 .6 %、6 9.1%(P >0 .0 5 )。鼻咽旁区插植组的晚期放射反应如口干、张口困难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鼻咽旁区插植放射治疗可以显著提高鼻咽癌咽旁区残留的局部控制率 ,拓宽了鼻咽癌近距离放射治疗的适应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放射疗法 近距离治疗 鼻咽旁区
原文传递
鼻咽癌颅神经受累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9
17
作者 惠周光 高黎 +5 位作者 易俊林 李素艳 金晶 黄晓东 罗京伟 徐国镇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59-362,共4页
目的分析鼻咽癌颅神经受累情况及其与预后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鼻咽癌颅神经受累对临床治疗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935例首程治疗的鼻咽癌患者,以初次就诊时的症状和临床查体有无颅神经受累将患者分为颅神经受累组和未受累组。分析颅神... 目的分析鼻咽癌颅神经受累情况及其与预后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鼻咽癌颅神经受累对临床治疗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935例首程治疗的鼻咽癌患者,以初次就诊时的症状和临床查体有无颅神经受累将患者分为颅神经受累组和未受累组。分析颅神经受累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全组颅神经受累率为20.0%,以第5对颅神经受累最常见。颅神经受累组与未受累组5年局部复发率分别为20.1%和16.8%(P=0.465)。在颅神经受累患者中,颅底照射剂量<70、70~79、≥80 Gy组5年局部复发率分别为38.1%、24.5%和16.0%(P=0.082)。颅神经受累组与未受累组5年远处转移率分别为31.6%和19.5%(P=0.020),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2.2%和78.1%(P=0.000),无瘤生存率分别为43.2%和62.4%(P=0.000)。多因素分析显示颅神经受累是影响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其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62(95%CI=1.11~2.53,P=0.001)和1.40(95% CI=1.05~1.88,P=0.020)。结论鼻咽癌颅神经受累者5年远处转移率显著增加,并导致5年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显著降低。适当提高局部剂量有望提高局部控制率。放化结合的综合治疗可能对这部分患者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放射疗法 颅神经受累 预后
原文传递
鼻咽癌咽旁受侵不同射野放射治疗长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14
18
作者 程志斌 任庆荣 李长青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69-72,共4页
目的评价鼻咽癌咽旁受侵不同射野放射治疗的长期疗效。方法从1988年3月至1992年3月,经CT诊断鼻咽癌咽旁受侵的病人101例。所有病人均经病理确诊,被随机分为2个组。一组采用面颈联合野,另一组采用双耳前野加面前野。... 目的评价鼻咽癌咽旁受侵不同射野放射治疗的长期疗效。方法从1988年3月至1992年3月,经CT诊断鼻咽癌咽旁受侵的病人101例。所有病人均经病理确诊,被随机分为2个组。一组采用面颈联合野,另一组采用双耳前野加面前野。鼻咽部外照射总肿瘤量均为DT68~72Gy,照射34~36次,68~72周。所有病例均随访5年以上。生存曲线按寿命表法计算后绘制,经log-rank检验。结果2个组生存曲线比较:面颈联合野组高于非面颈联合野组(P〈0.05);无复发生存曲线比较:面颈联合野组显著高于非面颈联合野组(P〈001)。咽旁茎突后区受侵,面颈联合野放射治疗的生存曲线明显高于非面颈联合野(P〉005);单纯茎突前区受侵的病人,面颈联合野与非面颈联合野放射治疗的生存曲线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非面颈联合野组发生1例放射性颈脊髓损伤,2个组急性和慢性放射损伤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对鼻咽癌咽旁受侵的病人宜选用面颈联合野放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放射治疗 咽旁间隙侵犯 射野
原文传递
鼻咽癌椎前间隙受侵的MRI评价及预后价值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绍恩 梁少波 +3 位作者 张宁 卢瑞梁 赵海 郑镇和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95-298,共4页
目的应用MRI评价鼻咽癌椎前间隙受侵对放、化疗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5-2007年间经病理证实的初治及无远处转移鼻咽癌患者333例临床资料。所有病例行鼻咽部和颈部MRI扫描并经二维、三维放疗或加化疗。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 目的应用MRI评价鼻咽癌椎前间隙受侵对放、化疗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5-2007年间经病理证实的初治及无远处转移鼻咽癌患者333例临床资料。所有病例行鼻咽部和颈部MRI扫描并经二维、三维放疗或加化疗。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法检验,Cox法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随访率95.2%。鼻咽癌椎前间隙受侵139例(41.7%),椎前间隙受侵组较未受侵组T分期、临床分期明显增加(X2=90.41、54.03,P=0.000、0.000)。鼻咽癌椎前间隙受侵组与未侵犯组5年总生存率(OS)、无远处转移生存率(DMFS)及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LRFS)分别为58.8%与77.5%(x2=11.95,P:0.000),77.8%与85.0%(x2=2.56,P=0.110)及88.3%与91.8%(X2=1.51,P=0.220)。经N分期调整后两组5年0s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x2=9.93,P=0.002)。多因素分析显示椎前间隙受侵不是影响鼻咽癌OS、DMFS、LRFS的预后因素(x2=0.43、0.08、0.00,P=0.512、0.783、0.971)。结论鼻咽癌椎前间隙受侵发生率较高且比未受侵者的OS低,但椎前间隙受侵不是影响鼻咽癌患者预后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放化疗法 椎前间隙受侵 磁共振成像 预后
原文传递
基于MRI和IMRT的鼻咽癌鼻窦侵犯的预后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方燕红 陈韵彬 +5 位作者 林少俊 肖友平 宗井凤 潘建基 饶艳莺 许淑桂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13,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MRI和IMRT的鼻咽癌鼻窦侵犯在鼻咽癌分期中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05-2010年基于MRI诊断的接受IMRT的1197例初诊鼻咽癌患者资料。根据AJCC第7版分期重新分期。鼻窦侵犯分为伴有鼻窦侵犯T3、T4期。Kaplan.Meier法计算LRFS、... 目的探讨基于MRI和IMRT的鼻咽癌鼻窦侵犯在鼻咽癌分期中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05-2010年基于MRI诊断的接受IMRT的1197例初诊鼻咽癌患者资料。根据AJCC第7版分期重新分期。鼻窦侵犯分为伴有鼻窦侵犯T3、T4期。Kaplan.Meier法计算LRFS、DMFS、OS率并Logrank法检验。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及T分期各亚组局部复发风险比。结果鼻窦侵犯率为14.2%。鼻窦侵犯不是影响鼻咽癌OS、LRFS、DMFS的因素(P=0.677、0.485、0.211)。T2期、伴鼻窦侵犯T3期及不伴鼻窦侵犯T3期局部复发风险比接近(HR=1.927、2.030、2.283)。LRFS、OS曲线在T2期、伴鼻窦侵犯T3期及不伴鼻窦侵犯T3期接近(P〉0.05),与伴鼻窦侵犯T4期及不伴鼻窦侵犯T4期明显分开(P〈0.05)。结论鼻窦侵犯不是IMRT鼻咽癌OS、LRFS和DMFS的预后因素,但伴鼻窦侵犯的T3期OS、LRFS与T2、T3期相似,预后较T4期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调强放射疗法 磁共振成像 肿瘤侵犯 鼻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