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华文化基因视域下礼乐精神的艺术呈现与价值构建
1
作者 蔡晓璐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9-72,共14页
在中国文化基因谱系中,礼乐作为“天人合一”的实践媒介,体现出一种将宇宙秩序引入人性与社会的文化模式。自然之律、道德之音、仪式之乐作为礼乐精神的三重维度,以十二音律合于天地之气、以琴乐德音涵养高尚人格、以祭祀乐舞象征伦理... 在中国文化基因谱系中,礼乐作为“天人合一”的实践媒介,体现出一种将宇宙秩序引入人性与社会的文化模式。自然之律、道德之音、仪式之乐作为礼乐精神的三重维度,以十二音律合于天地之气、以琴乐德音涵养高尚人格、以祭祀乐舞象征伦理秩序的深刻意蕴,构成了中华文明的独特精神品质。礼乐精神作为中华文化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通过塑造国家意象,以及审美体验和道德教化的双重作用,涵养人性意蕴,体现伦理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化基因 礼乐精神 国家意象 人性意蕴
下载PDF
全球化背景下传统民族文化的价值认同——兼谈祭孔礼乐文化的价值定位
2
作者 张璨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20期90-95,共6页
全球一体化带来的多元文化碰撞形成了既融合又冲突的世界文化格局。文化融合易致全人类价值观趋同而丧失传统民族文化自信心;文化冲突则易使本民族传统文化封闭自守而失去发展的动力。故在全球一体化场域中把握我国的传统民族文化,需要... 全球一体化带来的多元文化碰撞形成了既融合又冲突的世界文化格局。文化融合易致全人类价值观趋同而丧失传统民族文化自信心;文化冲突则易使本民族传统文化封闭自守而失去发展的动力。故在全球一体化场域中把握我国的传统民族文化,需要按照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对优秀传统民族文化进行合理的价值定位,最终实现传统民族文化精髓与全球化时代下人类先进文化进步要求的接轨。该文着力于对传统祭孔礼乐的文化体系、内涵及其功能进行现代合理的价值定位,旨在从中发掘传统民族文化的本真价值,以推动传统民族文化在承续、价值认同及价值认同实践方面的当代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传统 民族文化 价值 价值认同 祭孔礼乐文化
下载PDF
中国白鹿洞书院与韩国绍修书院环境营造与园林意匠比较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任勤红 安得洙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7-122,共6页
书院作为儒家文化的一种载体,在中国和韩国教育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韩国绍修书院模仿中国白鹿洞书院的建筑与规制而建,两者有着较为密切的传承关系。以白鹿洞书院与绍修书院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建立背景、选址、建筑布局以及园... 书院作为儒家文化的一种载体,在中国和韩国教育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韩国绍修书院模仿中国白鹿洞书院的建筑与规制而建,两者有着较为密切的传承关系。以白鹿洞书院与绍修书院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建立背景、选址、建筑布局以及园林意匠对两书院的物质构建和精神构建层面比较中韩古代书院园林的"异质"因子。研究表明中韩古代书院都是根据儒家思想的礼乐文化而建造,在选址和建筑布局方面有明显的传承关系,同时又表现出自身的特点,白鹿洞书院的建筑采取轴线式的规整式布局,绍修书院的建筑则采取自然式布局,但2座书院在空间上都体现了以祭祀建筑为尊的儒家伦理精神的美学观。园林意匠的营造方面两书院通过赋予亭、石刻、水池与植物等园林要素深刻寓意,营造出文人的审美情趣和精神境界,白鹿洞书院强调"礼宜乐和"的儒家伦理哲学理念;绍修书院蕴含理学思想,将"持敬""格物穷理"逐渐达到与"理"合一的人生目标融入园林景观的塑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白鹿洞书院 绍修书院 礼乐文化 理学
下载PDF
大学院艺术教育体制的确立 被引量:1
4
作者 贺晓舟 熊建新 邓瑛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CSSCI 2011年第1期81-90,共10页
上海音乐学院的前身——国立音乐院,中国美术学院的前身——国立艺术院,是蔡元培任民国大学院院长时,所倡导建立起来的两所国立艺术大学。蔡氏把推广美育和设立国立艺术大学视为国家的一项重要教育事业,并为此设立了国家性质上的现代艺... 上海音乐学院的前身——国立音乐院,中国美术学院的前身——国立艺术院,是蔡元培任民国大学院院长时,所倡导建立起来的两所国立艺术大学。蔡氏把推广美育和设立国立艺术大学视为国家的一项重要教育事业,并为此设立了国家性质上的现代艺术教育体制。而大学院艺术教育委员会是其体制的核心。本文旨在考察蔡氏是如何确立起大学院艺术教育体制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蔡元培 大学院 艺术教育委员会 国立音乐院 国立艺术院 艺术大学史
下载PDF
论李斯特钢琴观对匈牙利高等音乐教育的深远影响——为纪念李斯特诞辰200周年而作 被引量:3
5
作者 刘巍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97-303,共7页
李斯特(Franz Liszt,1811.10.22-1886.7.31)早年辉煌的钢琴演奏生涯使他产生钢琴是音乐世界小宇宙的钢琴观。他认为无论学习歌唱、长笛、巴松,还是其他乐器都应学习钢琴,这样会更有助于学生对本专业知识的掌握。在李斯特的晚年,音乐教... 李斯特(Franz Liszt,1811.10.22-1886.7.31)早年辉煌的钢琴演奏生涯使他产生钢琴是音乐世界小宇宙的钢琴观。他认为无论学习歌唱、长笛、巴松,还是其他乐器都应学习钢琴,这样会更有助于学生对本专业知识的掌握。在李斯特的晚年,音乐教育成为他音乐生活的主旋律,无论是在德国的魏玛还是在匈牙利的皇家音乐学院,他不但将这种钢琴观贯彻在钢琴大师班的教学里,而且还用这种观点主导了匈牙利第一所高等音乐教育院校———皇家音乐学院各学科的建设。时至今日,李斯特的钢琴观已成为匈牙利李斯特音乐大学的不朽之魂,无论是在匈牙利还是在国际乐坛上,都散发着沁人肺腑令人心驰神往的诱人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斯特日 匈牙利皇家音乐学院 李斯特音乐学院 李斯特音乐大学 李斯特钢琴大师班 小宇宙
下载PDF
中华原始文化:民族精神的逻辑起点 被引量:2
6
作者 迟成勇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41-45,共5页
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核心与灵魂,萌芽于中华原始文化。那些被后来思想家或理论家所阐释或提倡的自强不息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发明创造精神,厚生爱民意识,伦理道德意识,注重血缘亲情、讲究家庭伦理,敬畏生命与自然、追求天人合一... 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核心与灵魂,萌芽于中华原始文化。那些被后来思想家或理论家所阐释或提倡的自强不息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发明创造精神,厚生爱民意识,伦理道德意识,注重血缘亲情、讲究家庭伦理,敬畏生命与自然、追求天人合一的思想品格,以及和谐礼让、尚中精神等,已经孕育在原始神话传说、原始宗教和原始礼乐等中华原始文化之中。中华原始文化是民族精神的逻辑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原始文化 原始神话 原始宗教 原始礼乐 中华民族精神
下载PDF
“国立礼乐馆”时期的杨荫浏
7
作者 刘佳 《艺术探索》 CSSCI 2021年第6期86-91,共6页
1943年"国立礼乐馆"成立,1944年杨荫浏就任礼乐馆编纂及乐典组主任,1945年至1948年《礼乐》刊行。杨荫浏在这期间,不仅作为礼乐馆编纂及乐典组主任负责文章的审稿、编辑工作,而且发表了多篇文章,涉及律学、谱学、礼乐及乐谱... 1943年"国立礼乐馆"成立,1944年杨荫浏就任礼乐馆编纂及乐典组主任,1945年至1948年《礼乐》刊行。杨荫浏在这期间,不仅作为礼乐馆编纂及乐典组主任负责文章的审稿、编辑工作,而且发表了多篇文章,涉及律学、谱学、礼乐及乐谱出版等方面。这期间,杨荫浏在持续进行中国传统音乐研究的同时,开始了中国音乐史方向的研究,对国乐的发展传承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并向社会呼吁对"旧乐"进行抢救性收集和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荫浏 国立礼乐馆 《礼乐》 中国音乐史
下载PDF
明清以降白鹿洞书院与嵩阳书院比较研究
8
作者 陈静 李钰婷 《河南城建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5期46-50,共5页
书院作为中国古代社会传播学术思想的主要载体,有着丰富的空间文化。选取明清以降复建的白鹿洞书院和嵩阳书院为研究对象,从发展脉络、书院选址、空间布局、建筑规制4个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剖析书院建筑群空间形成背后的内在逻辑及文化内涵。
关键词 书院 选址 空间布局 建筑规制 程朱理学 礼乐文化
下载PDF
礼乐文明:饶宗颐复兴中华民族文化思想的精神根基 被引量:2
9
作者 关术勇 郑炜明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5-55,共11页
礼乐文明是饶宗颐复兴中华民族文化思想的精神根基。他认为礼是天地运行的法则,并将之作为复兴中华民族文化的依归。复兴中华民族文化亦离不开对本民族历史的探究,其道德基础即为礼,故史以礼为纲纪,二者相互依存,而礼之忠信为本,义理为... 礼乐文明是饶宗颐复兴中华民族文化思想的精神根基。他认为礼是天地运行的法则,并将之作为复兴中华民族文化的依归。复兴中华民族文化亦离不开对本民族历史的探究,其道德基础即为礼,故史以礼为纲纪,二者相互依存,而礼之忠信为本,义理为文的内涵所体现的复兴中华民族文化之道德精神,饶宗颐强调治史论事要以道德为准绳,正义重于正统,并以此来匡正社会,这亦是复兴中华民族文化所应秉持的道德准则。而“乐”作为与“礼”并列之范畴,其内在意涵,是要与“礼”相称,教化众生。起到通达人伦事理、教化明德的作用,正是乐教才使得人们兴善尽德,人们内心当中所积淀的和谐顺正之精神才得以彰显,其感化万物、和谐天地的作用才得以显现。因而,复兴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亦必须重视乐教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饶宗颐 民族文化 精神根基
下载PDF
祭孔礼乐之民族文化价值探析——以浏阳文庙祭孔为例
10
作者 张璨 《学术前沿》 CSSCI 2017年第17期119-122,共4页
文庙祭孔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是中国传统文化极具典型的符号之一,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价值。从民族文化价值上对浏阳文庙祭孔礼乐进行特性总结,以及相关特性与民族文化价值存在的内在联系,不仅是强调民族文化价值植根于传统儒家... 文庙祭孔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是中国传统文化极具典型的符号之一,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价值。从民族文化价值上对浏阳文庙祭孔礼乐进行特性总结,以及相关特性与民族文化价值存在的内在联系,不仅是强调民族文化价值植根于传统儒家礼乐文化,也在于阐明只有深入发掘祭孔礼乐的民族文化价值,才能将其有益于民族个性延续的内容与时代相结合,最终突显祭孔礼乐文化的时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 文化价值观 祭孔 礼乐 礼乐文化
下载PDF
“礼乐中国”名家访谈缘起 被引量:2
11
作者 唐应龙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1年第4期13-17,共5页
中国素有"礼乐之邦"的美誉,但何谓"礼乐之邦"?因"乐"被遮蔽,今已众说纷纭。为了探明"乐""音"之变的内在逻辑、反思四大古文明中唯一延续至今的中华文明,何以从万国来朝的汉唐盛世沦... 中国素有"礼乐之邦"的美誉,但何谓"礼乐之邦"?因"乐"被遮蔽,今已众说纷纭。为了探明"乐""音"之变的内在逻辑、反思四大古文明中唯一延续至今的中华文明,何以从万国来朝的汉唐盛世沦为八国入侵的清末衰世?我们拟大量采访礼乐名家,汇聚学者真知灼见,重现先秦礼乐文化,为中华文明复兴略尽绵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乐中国 悖论 尽善尽美
下载PDF
王光祈国乐思想的当代价值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沛健 《美育学刊》 2020年第3期91-96,共6页
王光祈作为近代中国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和音乐学家,后半生致力于中西方音乐文化的比较研究,既向国内介绍西洋音乐的知识技能和理论体系,又积极主张将我国古老悠久的"礼乐"传统转化为新的"国乐"体系,将其精华、特色和... 王光祈作为近代中国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和音乐学家,后半生致力于中西方音乐文化的比较研究,既向国内介绍西洋音乐的知识技能和理论体系,又积极主张将我国古老悠久的"礼乐"传统转化为新的"国乐"体系,将其精华、特色和独有功能等展现给西方世界,力图以独具"民族特性"的和谐"礼乐"推动"民族复兴"。从引入西方乐学体系强身固本、竭力挖掘国乐精髓对外传播、深入研判比较优劣影响至深等三个层面,可探讨王光祈国乐思想的内涵和精神实质,及在当代国家美育与艺术教育和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光祈 礼乐 国乐 民族特性
下载PDF
少年中国与国乐建构:王光祈音乐民族主义思想探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叶洁纯 《艺术探索》 2020年第2期100-110,共11页
王光祈坚持少年中国的民族主义政治理想,以中华民族作为认同符号,希望通过民族文化复兴运动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以其政治理想为依归,王光祈以中国古代的礼乐传统为哲学基础,吸收借鉴德国文化民族主义理论依据,主张建构中华民族... 王光祈坚持少年中国的民族主义政治理想,以中华民族作为认同符号,希望通过民族文化复兴运动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以其政治理想为依归,王光祈以中国古代的礼乐传统为哲学基础,吸收借鉴德国文化民族主义理论依据,主张建构中华民族性的国乐,培植谐和态度的民族特性,唤起国民的民族意识与民族认同,进而实现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统一。在此,中华民族性的国乐与少年中国的政治理想融为一个整体,成为中国现代民族国家建设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光祈 音乐民族主义 少年中国 礼乐 国乐
下载PDF
独托幽岩:萧友梅战时办学的处境、思想与心境
14
作者 留生 《音乐文化研究》 2021年第4期51-65,M0002,共16页
全面抗战爆发后,敌占区高等学校形成内迁大潮,萧友梅顾全大局,于1938年叠函请示国民政府教育部,拟将音专迁往更为安全的香港九龙办学,但屡屡受挫。奉令勿迁的音专在上海租界风雨飘摇,犹如一叶孤舟。萧友梅以独托幽岩的心志与心境维系音... 全面抗战爆发后,敌占区高等学校形成内迁大潮,萧友梅顾全大局,于1938年叠函请示国民政府教育部,拟将音专迁往更为安全的香港九龙办学,但屡屡受挫。奉令勿迁的音专在上海租界风雨飘摇,犹如一叶孤舟。萧友梅以独托幽岩的心志与心境维系音专,惜其壮志未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时期 国立音乐专科学校 萧友梅
下载PDF
从巴黎歌剧院到中华戏曲音乐院——例说现代戏剧的国家想象 被引量:2
15
作者 孙柏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8-19,共12页
本文主题是讨论国人最初对巴黎歌剧院的接受,以及在后者的示范作用下如何形成国家剧院的理念并付诸实践的。论文分两部分展开,第一部分集中整理晚清国人旅欧笔记,在详实的史料基础上,阐发巴黎歌剧院所负载的国家意象是如何在中国发生影... 本文主题是讨论国人最初对巴黎歌剧院的接受,以及在后者的示范作用下如何形成国家剧院的理念并付诸实践的。论文分两部分展开,第一部分集中整理晚清国人旅欧笔记,在详实的史料基础上,阐发巴黎歌剧院所负载的国家意象是如何在中国发生影响的。第二部分的论述重心是1930年成立的中华戏曲音乐院,蒋介石初步实现全国统一是这一国家文化建设得以落实的历史契机;而通过李石曾、程砚秋等人的戏剧活动,我们在中华戏曲音乐院的成立背后,仍会清晰看到巴黎歌剧院的巨大身影。综合两部分的讨论,本文试图突显的是现代戏剧发生过程中的国家想象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黎歌剧院 中华戏曲音乐院 国家大剧院 国家想象 李石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