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县域地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路径研究——以六安市裕安区践行二十大精神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何修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期273-276,共4页
二十大就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部署,学界围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展开的理论研究成果颇丰,但缺少从已脱贫县这一特殊地理场域对两大战略有效衔接的审视。以六安市裕安区为研究样本,剖析其在两大战略有效衔接中存在的产... 二十大就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部署,学界围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展开的理论研究成果颇丰,但缺少从已脱贫县这一特殊地理场域对两大战略有效衔接的审视。以六安市裕安区为研究样本,剖析其在两大战略有效衔接中存在的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文化建设、政府治理等方面问题与差距,提出要在推动产业扶贫与产业兴旺、促进生态扶贫与生态宜居、进文化扶贫与乡风文明、党建扶贫与科学治理、“两不愁三保障”与生活富裕的等方面两手抓、两手硬的主张,从而探索出推进县域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的现实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大 县域视角 脱贫攻坚 乡村振兴 有效衔接
下载PDF
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水平测度与外源因素研究——以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为例
2
作者 李瑞香 董婷婷 魏伟 《新疆农垦经济》 2024年第9期69-79,共11页
乡村旅游对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和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价值。文章以民族地区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16个县)为样本,基于“起点—动力”假说,实证测度和分析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水平及影响其发展的外源因素。结果表明:(1)民族地区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对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和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价值。文章以民族地区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16个县)为样本,基于“起点—动力”假说,实证测度和分析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水平及影响其发展的外源因素。结果表明:(1)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水平整体处于中等水平,空间上呈不均衡分布态势,差异显著;(2)乡村性能够显著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水平提升,其作为关键影响因素,能够激发县域乡土文化活力,推动乡村发展;(3)乡村旅游分级指标中绿色生态、旅游支持、旅游活力、旅游效益与乡村旅游关联度均超过0.7,关联度较高,说明四大系统指标都能够促进示范县乡村旅游发展水平提升,从而推动乡村实现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跨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乡村旅游 外源因素 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
下载PDF
从全面脱贫到乡村振兴:国家级贫困县政策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马雯嘉 吴茂祯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1-15,共15页
贫困一直是制约我国地区发展的主要因素,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又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利用2000-2020年间的县级面板数据,探究贫困县"戴帽"及"摘帽"政策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比较戴帽摘帽过程中不同脱贫机制的... 贫困一直是制约我国地区发展的主要因素,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又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利用2000-2020年间的县级面板数据,探究贫困县"戴帽"及"摘帽"政策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比较戴帽摘帽过程中不同脱贫机制的作用程度,并进一步探究政策对县域经济发展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变化的影响.为检验贫困县的进入和退出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法展开研究.实证结果表明:(1)在脱贫攻坚的初期,由于贫困县自身的经济实力较弱存在帮扶效果不佳的表现;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政策扶持有效并显著地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2)异质性检验表明,贫困县"摘帽"政策对第二批设立、处于秦岭—淮河以南、"摘帽"时间较晚、处于连片特困区的贫困县的经济促进作用低于整体水平;(3)机制分析表明,贫困治理过程中农业扶贫和特色产业扶贫机制均对当地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教育扶贫机制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随着贫困县的退出教育扶贫的作用愈加显现;(4)"摘帽"政策显著提高了县域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度,并为后续的乡村振兴提供了有效衔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贫困县政策 乡村振兴 高质量发展 多时点双重差分法
下载PDF
毛南族石雕技艺与乡村振兴研究
4
作者 玉均海 谢铭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11期140-144,共5页
毛南族主要居住在广西环江县下南乡,这里的地形是喀斯特地貌,属于大石山区,毛南族人民利用这里的石头来为自己的生产生活服务,从而创造了石雕技艺。毛南族石雕技艺是毛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毛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毛南族石雕... 毛南族主要居住在广西环江县下南乡,这里的地形是喀斯特地貌,属于大石山区,毛南族人民利用这里的石头来为自己的生产生活服务,从而创造了石雕技艺。毛南族石雕技艺是毛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毛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毛南族石雕技艺源远流长,技艺精湛独特,对其进行整理、挖掘及推广使用,既可以保护和传承该技艺,也可以为乡村振兴服务,促进毛南族乡村的振兴。该文利用实地考察法和文献研究法来研究毛南族石雕技艺与乡村振兴,主要探讨毛南族石雕技艺的历史渊源、内容、价值,以及对乡村振兴的作用,以期保护和传承毛南族石雕技艺和助力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江县 毛南族 石雕技艺 价值 乡村振兴 研究
下载PDF
“彝枝独绣”:民族文化助力彝区乡村振兴的牟定实践
5
作者 施银慧 黄鑫 《红河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21-25,共5页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尤其是推进少数民族地区早日实现乡村振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一环。云南牟定县准确把握乡村振兴的科学内涵,挖掘彝族地区特色文化的功能和价值,着力打造以彝绣为中心的彝族特色文化产业,并在传承和弘扬优秀民...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尤其是推进少数民族地区早日实现乡村振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一环。云南牟定县准确把握乡村振兴的科学内涵,挖掘彝族地区特色文化的功能和价值,着力打造以彝绣为中心的彝族特色文化产业,并在传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同时,培养了一批优秀彝绣传承人,还通过加强组织队伍的建设来推动彝绣产业的发展,并在此过程中兼顾对生态环境的维护,真正实现从产业发展、文化繁荣、人才兴旺、组织有力、生态优美的五位一体格局统筹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为有效带动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以实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彝绣 民族文化 牟定县
下载PDF
中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域自我发展能力测度与乡村振兴战略瞄准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徐孝勇 曾恒源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84-692,共9页
基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构建衡量我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域自我发展能力的指标体系,运用BP神经网络模型和ArcGIS软件测算14片特困区2015-2017年县域自我发展能力并分析其时空演变趋势,通过标准差分类法和聚类分析法识别出459个(4... 基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构建衡量我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域自我发展能力的指标体系,运用BP神经网络模型和ArcGIS软件测算14片特困区2015-2017年县域自我发展能力并分析其时空演变趋势,通过标准差分类法和聚类分析法识别出459个(4类)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研究发现:自我发展能力越低的县贫困程度越深,深度贫困县主要分布在高原高寒区、喀斯特地区、老少边区和三级阶梯过渡地区;以临沧-齐齐哈尔为分界线,可将14片特困区分为分界线东侧自我发展能力高分片区、分界线上自我发展能力中值片区和分界线西侧自我发展能力低分片区;459个重点帮扶县可划分为综合能力制约县、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制约县、社会发展能力制约县和人力资本生产能力制约县4种类型;依据不同帮扶县类型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是新时期推进贫困县域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 自我发展能力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 重点帮扶县 乡村振兴
下载PDF
四川省涉藏州县人口特征与乡村振兴战略研究——基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 被引量:1
7
作者 沈茂英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9-110,共12页
四川省涉藏州县由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木里藏族自治县三个地区组成,是四川乃至中国典型的人口稀疏区之一,城镇化水平、老龄化、人口密度、受教育年限等人口特征指标大幅低于四川省平均水平,总体上是乡村甚至是传统乡... 四川省涉藏州县由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木里藏族自治县三个地区组成,是四川乃至中国典型的人口稀疏区之一,城镇化水平、老龄化、人口密度、受教育年限等人口特征指标大幅低于四川省平均水平,总体上是乡村甚至是传统乡村社会,农业是乡村人口就业的主导产业,生态产品供给是区域主体功能。基于此,其乡村振兴战略应重点围绕以下内容展开:提高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联动;抓住人口老龄化相对偏低优势,开发乡村人口红利;实施受教育年限提升行动,扩展乡村人口发展能力;抓住少儿人口占比偏高契机,储备一批新型农民;完善建制镇、村公共服务水平,提高乡村人口聚集度;强化性别意识,助推乡村女性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藏州县 “七普”公报 人口特征 乡村振兴
下载PDF
新时代民族传统体育助力乡村振兴的理论之思 被引量:10
8
作者 冯发金 冯艳琼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1-6,共6页
为更好地实现乡村振兴战略,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等研究方法对民族传统体育助力乡村振兴的价值蕴涵、现实难题和理论框架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新时代要实现民族传统体育助力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目标,需要深挖利用民族传统体育“... 为更好地实现乡村振兴战略,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等研究方法对民族传统体育助力乡村振兴的价值蕴涵、现实难题和理论框架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新时代要实现民族传统体育助力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目标,需要深挖利用民族传统体育“蕴藏”的华夏文明,让群众的文化自信“强起来”;重保护走特色,让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好起来”;推动民族传统体育深度融合发展,让群众“富起来”;注重挖掘培养,让民族传统体育人才“长起来”;加强规划和引领,让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业态“活起来”;坚持精准方略,让助的力量“大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 乡村振兴 新时代 助力 理论建构
下载PDF
后示范时代农村电商发展路径研究——基于江苏部分国家级电商示范县的调查 被引量:4
9
作者 赵炘炀 蒋晓斌 +2 位作者 胡德欣 魏茜 陈莹 《商展经济》 2021年第12期40-42,共3页
本文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以江苏省部分国家级电商示范县为例,通过调查研究农产品在电商领域的发展趋势,分析比较多种营销手段,寻找农产品销售路径的最优解,对示范时期农村电商发展做出总结,从而推动农村电商的上行发展趋势,提升乡村生... 本文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以江苏省部分国家级电商示范县为例,通过调查研究农产品在电商领域的发展趋势,分析比较多种营销手段,寻找农产品销售路径的最优解,对示范时期农村电商发展做出总结,从而推动农村电商的上行发展趋势,提升乡村生活水平,同时带动工业品下乡,实现广大农村与城市的产品双向流动,共享“互联网+”时代的文明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电商 国家级电商示范县 城乡联动 后示范时代
下载PDF
区域导向型扶贫政策的减贫绩效及作用机制--基于全国832个国家级贫困县数据
10
作者 胡承晨 张帆 毛丰付 《新疆财经》 2022年第2期17-28,共12页
后贫困时代,全面评估区域导向型扶贫政策的减贫绩效是巩固脱贫成果的客观要求。文章采用2013年—2017年全国832个贫困县的经济社会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研究区域导向型扶贫政策对贫困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区域导向型扶贫政策对... 后贫困时代,全面评估区域导向型扶贫政策的减贫绩效是巩固脱贫成果的客观要求。文章采用2013年—2017年全国832个贫困县的经济社会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研究区域导向型扶贫政策对贫困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区域导向型扶贫政策对重点贫困县的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当前经济增量的主要来源是贫困县劳务输出带来的本地储蓄增长,而本地农业生产和产业结构升级这两条增收渠道的作用不显著。对此,应进一步推动户籍制度改革,确保劳务输出增收渠道通畅,充分发挥当地资源禀赋优势,推动地方特色产业振兴,助力乡村内生式发展,更好发挥区域导向型扶贫政策的减贫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导向型扶贫政策 乡村振兴 国家级贫困县 减贫绩效 国家治理现代化
下载PDF
乡村教育发展的三个维度:国家、地方、经济——以海南省临高县多文村为例
11
作者 符昌忠 李倩倩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4期68-74,共7页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也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乡村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国家力量是乡村教育发展的引力,地方文化是乡村教育内源式的发展动力,经济实力是乡村教育发展的活力。海...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也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乡村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国家力量是乡村教育发展的引力,地方文化是乡村教育内源式的发展动力,经济实力是乡村教育发展的活力。海南省临高县多文村教育发展在三个维度的共同作用下,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教育体系并形成了较为浓厚的学习氛围,其中本科升学率超过75%,培养出大量人才,为多文村乡村振兴做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教育 乡村振兴 国家力量 地方文化 经济实力 临高县多文村
下载PDF
西部地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
12
作者 陈炜 刘苗苗 杨连娇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第4期85-90,共6页
以西部地区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为研究对象,运用GIS空间分析等方法探析重点帮扶县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西部地区重点帮扶县为凝聚分布类型,从省域尺度来看,重点帮扶县的空间分布呈不均衡特征,70%以上的重点... 以西部地区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为研究对象,运用GIS空间分析等方法探析重点帮扶县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西部地区重点帮扶县为凝聚分布类型,从省域尺度来看,重点帮扶县的空间分布呈不均衡特征,70%以上的重点帮扶县分布在云南、四川、甘肃、贵州和广西5省(区)。(2)西部地区重点帮扶县整体上呈南密北疏的空间分布格局,主要形成川西南-桂西北、陇东南-宁西南两大高密度集聚片区。(3)西部地区重点帮扶县的空间分布是海拔高程、经济发展水平、区位交通和政策导向因素耦合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西部地区
下载PDF
财政支持对脱贫县长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以河南省原国家级贫困县为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延群 《价格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7-82,共6页
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之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成为“十四五”期间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文以“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确定的河南省27个原国家级贫困县为样本,实证分析国家财政支持对原贫困... 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之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成为“十四五”期间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文以“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确定的河南省27个原国家级贫困县为样本,实证分析国家财政支持对原贫困县长期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总体上看,国家财政支持促进了脱贫县的长期经济增长,但不同脱贫县之间存在较明显的异质性,财政支持对经济相对更加落后的原贫困县的长期增长有更明显的促进作用,财政支持通过增加投资推动非农产业比重增加,使产业结构快速升级。目前,原贫困县总体经济发展水平与所在地级市相比仍有差距,为巩固扶贫攻坚的成果,需要继续加大对经济落后县的财政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脱贫县 财政支持 经济增长
原文传递
衍生、集群形成与乡村空间重构——以河南省兰考县民族乐器产业集群为例 被引量:30
14
作者 李二玲 魏莉霞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7-135,共9页
在传统农区形成特色产业集群和特色小镇,是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而衍生在集群形成和空间生产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以河南省兰考县民族乐器产业集群为例,基于实地调查,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以及ArcGIS的空间表达来探究农区产业集群是如何在... 在传统农区形成特色产业集群和特色小镇,是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而衍生在集群形成和空间生产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以河南省兰考县民族乐器产业集群为例,基于实地调查,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以及ArcGIS的空间表达来探究农区产业集群是如何在企业衍生作用下形成,并促进乡村空间重构的。结果表明:①初创企业依托当地资源优势打开了发展某种特色产业的机会窗口,它们将创新技术通过各种衍生路径就近传播,衍生出新的企业和机构,它们共处一地且彼此竞争又合作,从而形成特色产业集群;②衍生的空间邻近性和功能多样性,催生新产业空间的形成和传统农区的就地城镇化,政府的介入加速乡村空间重构;③兰考民族乐器产业集群在师徒衍生、企业裂变衍生、家族衍生、外包衍生和市场衍生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经过民族乐器产业空间的生成和功能的完备形成特色小镇。在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的战略机遇下,传统农区依托当地资源优势,抓住发展特色产业的机遇,并利用企业衍生机制和集群的自增强机制,就地城镇化形成特色小镇,这可以作为传统农区实现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集群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衍生 集群形成 乡村空间重构 兰考民族乐器产业集群 产业融合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 扶贫
原文传递
休闲农业对农村经济发展贡献及影响机制——以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为例 被引量:71
15
作者 李彬彬 米增渝 张正河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4-162,共9页
休闲农业是实现我国乡村内生发展和乡村振兴有效手段。利用2007—2016年全国1382个县的县级面板数据,以2010年首批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为研究对象,设定示范县评定为外部政策冲击点,使用PSM-DID方法对示范县经济效应进行评价,... 休闲农业是实现我国乡村内生发展和乡村振兴有效手段。利用2007—2016年全国1382个县的县级面板数据,以2010年首批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为研究对象,设定示范县评定为外部政策冲击点,使用PSM-DID方法对示范县经济效应进行评价,分析政策影响的动态效应和边际效益,检验模型的稳健性,阐明了休闲农业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①休闲农业对地区经济的贡献显著,设立示范县时间越长,经济贡献越来越大。②休闲农业示范县边际效益递减,后期进入的示范县经济贡献逐渐减弱,越来越趋向于规模带动效益的增长。③休闲农业主要通过财政手段作用于地区经济,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具有滞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闲农业 乡村旅游 经济贡献 影响机制 乡村振兴战略 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