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数据挖掘名老中医食管癌医案探讨虫类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张克克 周世繁 +4 位作者 高洁琼 王赛 冯保荣 田青 郭志忠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12期97-102,共6页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分析名老中医诊治食管癌医案,发掘其中虫类药物的运用规律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①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的第一批至第三批国医大师和第一批至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名单为依据,在...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分析名老中医诊治食管癌医案,发掘其中虫类药物的运用规律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①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的第一批至第三批国医大师和第一批至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名单为依据,在河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馆藏书目检索系统输入名老中医姓名,检索其著作、经验集,从中寻找其诊治食管癌的医案。②以名老中医姓名、“食管癌”“中医”“医案”“临床经验”为检索词,分别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自建库至今公开发表的食管癌诊治医案,提取医案详细信息,包括诊断、处方药物、虫类药物、证型,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处方药物的四气五味、归经、用药频次、虫类药物频次、证型分布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331个处方、344味药物,使用频次居前10位的分别为茯苓、黄芪、陈皮、白术、甘草、威灵仙、麦冬、白花蛇舌草、党参、砂仁。证候频次居前10位的依次为痰瘀互结、气阴两虚、痰气交阻、瘀毒互结、胃气上逆证、脾气虚证、脾肾两虚证、脾胃虚弱、气滞血瘀、痰湿内停。其中所涉虫类药物频次居前10位的分别为:壁虎、蜈蚣、全蝎、僵蚕、蜂房、穿山甲、土鳖虫、蟾皮、水蛭、乌梢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老中医 食管癌 医案 虫类药物
下载PDF
基于代谢组学探究疏调气机汤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作用机制
2
作者 郭爽 张利军 +3 位作者 龙小妹 古建兴 刘海鹏 范源 《药学研究》 CAS 2024年第3期209-213,226,共6页
目的采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分析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大鼠血清标志物,探究疏调气机汤对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治疗作用机制。方法对适应性喂养1周后大鼠进行随机分组,分为造模组和正常组,造模组大鼠持续10 d丙硫氧嘧啶灌胃给药造模,正常组灌... 目的采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分析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大鼠血清标志物,探究疏调气机汤对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治疗作用机制。方法对适应性喂养1周后大鼠进行随机分组,分为造模组和正常组,造模组大鼠持续10 d丙硫氧嘧啶灌胃给药造模,正常组灌胃同等体积饮用水。造模结束后检测血清指标是否符合临床疾病诊断标准,并结合造模期间大鼠状态,判定造模成功。将造模成功大鼠进行分组,分为模型对照组、阳性药(优甲乐)组、疏调气机汤低浓度组、疏调气机汤中浓度组、疏调气机汤高浓度组,分别给药6周,正常组、模型对照组以同等体积饮用水灌胃。6周后大鼠腹主动脉取血,离心取上清,ELISA试剂盒检测及非靶向代谢组学检测。结果疏调气机汤可明显降低甲减大鼠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可明显升高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表达水平(P<0.05)。代谢组学分析血清标记物,正常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共有312个显著差异代谢物,其中111个代谢物水平上调,198个代谢物水平下调;疏调气机汤高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共有91个显著差异代谢物,其中有47个代谢物水平上调,39个代谢物水平下调,代谢物多以生物碱类、缩氨酸类、聚酮类为主。KEGG分析代谢路径主要与心碳循环、氨基酸生物合成、胆汁分泌相关。结论疏调气机汤对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大鼠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为疏调气机汤治疗甲减的临床用药与治疗提供实验依据,为甲减的中医疗法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调气机汤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代谢组学 名老中医经验
下载PDF
疏肝和胃汤治疗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经验探析——以凌湘力教授经典医案为例
3
作者 陈晶晶 冷丽 +2 位作者 刘林 梁梦 左金兰 《科技与健康》 2024年第1期1-4,共4页
凌湘力教授认为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导致的腹痛病在大肠筋膜,与肝脾密切相关,其基本病机为气机失调,脾胃肠腑气滞,不通则痛,基本治法以调肝理脾、调和气机、行气止痛为主,自拟疏肝和胃汤治疗小儿腹痛肝脾不和型,收效显著。疏肝和胃... 凌湘力教授认为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导致的腹痛病在大肠筋膜,与肝脾密切相关,其基本病机为气机失调,脾胃肠腑气滞,不通则痛,基本治法以调肝理脾、调和气机、行气止痛为主,自拟疏肝和胃汤治疗小儿腹痛肝脾不和型,收效显著。疏肝和胃汤由柴胡、白芍、枳壳、香附、郁金、茵陈、金钱草、黄芩、炒谷芽、炒麦芽、延胡索、甘草十二味药组成。全方共奏疏肝和胃、清热利湿止痛之功,纠正肝胆脾胃气郁湿热等失衡失和之状态,适用于肝脾不和兼有湿热内蕴者。对经典医案进行了总结,以资校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国名老中医 疏肝和胃汤 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气机
下载PDF
戴尧天医案之“清轻通络法”研究
4
作者 刘莹 文愈龙 《四川中医》 2023年第5期13-16,共4页
戴尧天先生是近现代川中内科名医,承袭家学,阐扬医脉,在川西地区影响较大。近年来川派名医学术思想整理、挖掘工作向纵深进展,戴案研究开始起步,关于戴尧天临床学术—“清轻通络法”颇具特色。该法立足川西地域潮湿郁闷的气候特点,从病... 戴尧天先生是近现代川中内科名医,承袭家学,阐扬医脉,在川西地区影响较大。近年来川派名医学术思想整理、挖掘工作向纵深进展,戴案研究开始起步,关于戴尧天临床学术—“清轻通络法”颇具特色。该法立足川西地域潮湿郁闷的气候特点,从病理层次的角度别立考量,揭橥表寒、湿热、内燥要素兼杂的外感热病与内科杂病病机规律,为戴案“润燥治湿”的温热治则应用奠定理论基础,是戴氏内科学术的精华,较有代表性地体现戴案的临床学术水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轻通络 温病学说 戴尧天 川派名老中医
下载PDF
基于虚痰瘀理论探讨胡国俊治疗肺结节经验 被引量:1
5
作者 余子奇 朱慧志 +1 位作者 俞浩洋 韩磊玲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3年第9期1722-1725,共4页
当今方土物候,起居服食殊异,肺结节发病率出现逐年增高的趋势。胡国俊教授认为,肺结节属“肺积”范畴,其病机关键在于正气不足,痰瘀搏结,肺络不通而日久成积;病理因素在于“虚”“痰”“瘀”;治疗应宗“裨虚扶正,化痰行瘀”之则,临证强... 当今方土物候,起居服食殊异,肺结节发病率出现逐年增高的趋势。胡国俊教授认为,肺结节属“肺积”范畴,其病机关键在于正气不足,痰瘀搏结,肺络不通而日久成积;病理因素在于“虚”“痰”“瘀”;治疗应宗“裨虚扶正,化痰行瘀”之则,临证强调培元固本、整体论治,收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国俊 肺结节 名医经验 全国名中医
下载PDF
马丽佳名老中医学术思想总结
6
作者 李德众 石磊 +2 位作者 杨丽 焦蕊 马丽佳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3年第11期95-98,共4页
马丽佳主任医师从事呼吸系统的临床工作多年,悉心钻研,虚心学习,不断在临床上总结经验,提升医术,形成了具有其自身特色的学术思想,尤其是对肺脏疾病辨证治疗的学术思想更为系统。马丽佳认为肺脏娇嫩,其特性为喜润而恶燥,故其以润为用,... 马丽佳主任医师从事呼吸系统的临床工作多年,悉心钻研,虚心学习,不断在临床上总结经验,提升医术,形成了具有其自身特色的学术思想,尤其是对肺脏疾病辨证治疗的学术思想更为系统。马丽佳认为肺脏娇嫩,其特性为喜润而恶燥,故其以润为用,又因肺为气之本,若肺病日久不愈,必然损耗肺之气阴,所以在临床辨证施治之时,常用以“虚实兼顾,清补并行”之法。五行之间生克制化,五脏分主五行,故脏与脏之间息息相关,牵一发而动全身,肺脏属金,土生金,金生水,土为金之母,水为金之子,母子一体,同气连枝,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肺病日久者,子盗母气伤脾胃,母病及子伤水脏,故马老师在临床治疗肺病患者时常常依据五行相生关系加以论治,对于肺病日久,母病及子,肺肾两虚者应“固本培元金水生”;针对子盗母气肺脾两虚者马老师提出则应“补脾益肺绝痰源”;五行相生亦有相克,肺属金,肝属木,若肝郁日久,便会出现木旺侮金之反克之相,针对此类患者,马老师常用“佐金平木”法,疏肝郁,畅气机,平木旺,和五行。除此之外,脏与脏之间密切相关,脏与腑之间亦有联系,肺与大肠通过经络相联系,构成表里,经气相连,生理相关病理相连,治疗疾病时需表里兼顾,脏腑同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经验 学术思想总结 名老中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研究不寐病心脾两虚证配伍规律
7
作者 王明宇 田振菊 刘鑫欣 《安徽医药》 CAS 2023年第12期2507-2512,共6页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国家级名老中医李淑荣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病的用药配伍规律。方法收集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就诊于秦皇岛市中医医院李淑荣门诊部的病人的处方,整理筛选出心脾两虚型不寐病病人的方剂,通过中医传承辅助系统(TCMI...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国家级名老中医李淑荣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病的用药配伍规律。方法收集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就诊于秦皇岛市中医医院李淑荣门诊部的病人的处方,整理筛选出心脾两虚型不寐病病人的方剂,通过中医传承辅助系统(TCMISS V2.5)统计用药频次、常见药物组合,另基于关联规则、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法分析药物的关联规则与核心药物组合。结果共筛选出257张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病的处方,涉及中药94味,用药频次共计1944次,平均每张处方12味中药。使用频次超过30次的中药共21味,排名前10位的分别是酸枣仁、当归、黄芪、甘草、远志、白术、茯神、首乌藤、木香、党参,主要功效为养心安神、补血益气。对方剂中药物进行功效分析,使用率在60%以上的为补益、安神、活血、理气、利水。对药物进行归经分析,频次最高的为脾经。基于关联规则共挖掘到常用药物组合45个,按使用频次排名前5位的是酸枣仁-当归、当归-黄芪、白术-当归、当归-远志、酸枣仁-当归-黄芪;共得到用药关联规则29条,其中前5位为当归→酸枣仁、酸枣仁→当归、黄芪→酸枣仁、白术→酸枣仁、远志→酸枣仁,酸枣仁、当归、黄芪、白术、远志等是关联网络的核心,各规则的前后项之间存在关联;演化得到核心药物组合16个,其中频次排名前5位为:当归-白术-酸枣仁-黄芪-远志、远志-白术-甘草、远志-首乌藤-合欢皮、茯神-合欢皮-陈皮、大枣-石菖蒲-生姜。治疗有效率为92.22%。使用频次≥30次的药物中,含酸枣仁、茯神的药方的治疗有效率更大(P<0.05)。结论国家级名老中医李淑荣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病的药物处方多以养心安神、补血益气的药物为主,通过关联规则发现的药物组合在临床上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睡和睡眠障碍 数据挖掘 心脾两虚证 不寐病 配伍规律 关联规则 国家级名老中医李淑荣
下载PDF
马万千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实践与思路
8
作者 邱新萍 孙颂歌 《中医临床研究》 2023年第12期131-134,共4页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是培养基层中医药人才的重要途径,名中医工作室建设是传承名老中医经验的重要载体,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北京市薪火传承3+3工程马万千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经过4年多的建设,在工作室建设、基层人才培...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是培养基层中医药人才的重要途径,名中医工作室建设是传承名老中医经验的重要载体,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北京市薪火传承3+3工程马万千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经过4年多的建设,在工作室建设、基层人才培养等方面积累了部分经验,认为名老中医学术思想总结、凝练和临床应用是工作室建设的灵魂;马万千老中医学术思想:一是提出“疏调平和”的治疗法则,认为诊治疾病要重视气机的疏畅、脏腑的调理,平衡阴阳,以和为贵;二是重视调理中焦脾胃,脾胃为后天之本;三是基于脏腑相关理论根据人体不同体质提出亚健康状态,基于脏腑相关理论进行亚健康状态辨识并进行药食调理。学术经验继承是传承建设的核心,继承名老中医医德和临床经验并应用于临床,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基层传承人才培养是传承工作室建设工作的关键,加强传承人才的高层次培养力度,力争省部级、国家级传承人才培养项目立项;传承单位管理制度、条件建设、经费支持是传承建设的保障;浓厚传承文化的氛围,在电视、网络等媒体进行中医药知识的宣传普及,提高百姓中医药预防保健意识,将名医临床经验向基层推广应用,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是传承建设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 学术思想 文化传承 人才培养 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
下载PDF
从《广州近代老中医医案医话选编》和《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赠诊医草》论近代广东中医之学术风貌 被引量:1
9
作者 林振坤 宋文集 +1 位作者 李乙根 卢巧毅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4期763-769,共7页
近代岭南瘟疫频发与西学东渐带来的社会变迁,给广东中医造成巨大而深刻的冲击,引发广东中医实践者们由此开始反思传统中医理论体系,探索与西医学、近代科学的对话方式,以适应时代、社会的发展。基于对《广州近代老中医医案医话选编》与... 近代岭南瘟疫频发与西学东渐带来的社会变迁,给广东中医造成巨大而深刻的冲击,引发广东中医实践者们由此开始反思传统中医理论体系,探索与西医学、近代科学的对话方式,以适应时代、社会的发展。基于对《广州近代老中医医案医话选编》与《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赠诊医草》的探讨,认为近代广东中医在日常临证中呈现出别样的学术风貌,他们秉持中医的固有理论,以证括病,执证驭繁,故在面临新的传染病时能从传统理论中汲取经验,制定应对策略;而在日常的学术探究中,传统经典内的命题依然是他们热切关注的话题。同时近代广东中医始终在中医学术规律内发展,他们对仲景经方的探索,对叶天士、吴鞠通温病学术的传播与发展,以及对本土经验的持续重视与吸纳,逐渐建构起独具特色的岭南医学流派。这种"于常治变,于变有常"的特征,展现了中医学术体系的灵活性与稳定性,以及强大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近代老中医医案医话选编》 《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赠诊医草》 广东中医 近代 岭南医学流派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的名老中医治疗偏头痛的用药规律探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秀娟 李次艳 杨丽霞 《中医临床研究》 2022年第2期23-26,共4页
目的:基于中国知识资源总库,利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探析名老中医治疗偏头痛的用药规律及特点。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1988年1月1日-2021年7月20日名老中医运用中药方剂(含针药结合)治疗偏头痛的相关文献,提取医案中的方药组成。... 目的:基于中国知识资源总库,利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探析名老中医治疗偏头痛的用药规律及特点。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1988年1月1日-2021年7月20日名老中医运用中药方剂(含针药结合)治疗偏头痛的相关文献,提取医案中的方药组成。在完成筛选后建立好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的频数统计、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等方法,统计药物使用频率、性味归经及功效分布情况,分析药物配伍规律及关联、聚类效果。结果:共筛选出91篇文献、145首方剂,涉及206味中药,其中,高频中药28味。使用频次居前3位的分别为川芎、白芍、白芷,药性以温、寒为主,药味以辛、苦为主,归经以肝、肺、脾经为主,功效以解表、补虚为主。常用药对30对,常用3味药配伍17组,聚为3类时聚类效果较好。结论:偏头痛的治疗药物以辛温寒、归肝肺脾经者为多,治疗方法以解表补虚、平肝息风、活血化瘀为主。以数据统计分析为依据考究药物的配伍对提高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老中医 偏头痛 关联规则 聚类分析 用药规律
下载PDF
数据挖掘软件在名老中医经验传承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40
11
作者 刘凡 李新龙 +3 位作者 李凌香 牟梓君 王明强 何丽云 《环球中医药》 CAS 2019年第10期1606-1610,共5页
数据挖掘属于多学科交叉领域,融合了计算机、统计学、信息工程等学科知识,现已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特别在名老中医传承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医药数据挖掘软件的研制开发为探索名老中医诊疗规律与临床经验提供了科学方法。本文系统... 数据挖掘属于多学科交叉领域,融合了计算机、统计学、信息工程等学科知识,现已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特别在名老中医传承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医药数据挖掘软件的研制开发为探索名老中医诊疗规律与临床经验提供了科学方法。本文系统介绍了4款应用软件(包括中医传承辅助平台、中医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古今医案云平台、中医诊疗大数据智能分析系统)的技术特点、应用实例及优缺点,同时提出了数据挖掘技术在应用过程存在的问题(包括数据质量、技术规范、推广应用等),以期为软件的升级和完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挖掘软件 中医传承 名老中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郑惠芳教授治疗崩漏的组方规律 被引量:6
12
作者 毕映雪 何静 +3 位作者 郑赛赛 赵萍 隋新月 刘卉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年第3期164-167,共4页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探讨全国名老中医郑惠芳教授治疗崩漏的组方及用药规律。方法收集郑惠芳教授在以往临床教学及科研中所发表的论文、著作、病历记录中诊断为崩漏的患者处方,并将符合标准的数据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利用该平台建...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探讨全国名老中医郑惠芳教授治疗崩漏的组方及用药规律。方法收集郑惠芳教授在以往临床教学及科研中所发表的论文、著作、病历记录中诊断为崩漏的患者处方,并将符合标准的数据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利用该平台建立相应数据库,并对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收集郑惠芳教授符合标准的病案共计63例,处方共有271首,由分析可知,高频药物为熟地黄、黄芪、甘草、龙骨、白术、阿胶、五味子、墨旱莲、山茱萸、白芍。按照中药功效进行分类,多见补气药、补阴药、补血药、收涩药。通过对中药四气五味进行分析,用药以温、平性药,甘、苦、辛味药多见;通过对用药归经进行分析,治疗上多为肝经药,肾、脾经药次之。通过聚类得出3个新方组合分别是牡蛎,龙骨,当归,茯苓,升麻;山茱萸,山药,熟地黄,三七;杜仲,阿胶,白术,荆芥穗炭,薏苡仁。结论通过数据挖掘发现,郑惠芳教授治疗崩漏多以补脾益肾及养肝等治法,在用药方面,多擅长应用甘温性药物。通过分析得到的新处方需临床医生进一步验证其合理性。通过分析也为临床中更好地应用中药治疗崩漏提供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漏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组方规律 全国名老中医 郑惠芳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名老中医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用药规律 被引量:7
13
作者 蒋之林 林虹辰 崔向宁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10期58-61,共4页
目的探究名老中医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组方用药规律及学术思想。方法检索并整理来自《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系列丛书、《国医大师验案良方》等书籍中名老中医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有效医案。严格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医案筛选后提取... 目的探究名老中医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组方用药规律及学术思想。方法检索并整理来自《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系列丛书、《国医大师验案良方》等书籍中名老中医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有效医案。严格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医案筛选后提取医案中的处方信息。建立病毒性心肌炎文献研究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集成的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及复杂系统熵聚类等分析方法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对主要证型、核心药物及其性味归经、用药模式和新处方等进行研究。结果最终筛选出170例病案,其中气阴两虚证最常见,收集的170首方剂,涉及234味中药,发现其中使用频次较高的中药为麦冬、丹参、炙甘草、五味子、黄芪、生地黄等,药物药性以寒、温居多,药味中甘味居多,归经以心、肺、胃为主,并得到了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通过熵层次聚类分析得到了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新处方6个。结论客观呈现了名老中医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多以益气养阴、清热解毒为主,并注重化瘀、祛痰、安神之法,可为临床用药和试验研究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老中医 病毒性心肌炎 数据挖掘
下载PDF
全国名中医范永升教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间质性肺病学术经验总结 被引量:12
14
作者 李正富 吴德鸿 +2 位作者 何兆春 王新昌 范永升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4期315-318,共4页
[目的]总结全国名中医范永升教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间质性肺病学术经验。[方法]通过整理医案,从中医病因病机、治则治法、辨证论治、治疗要领等方面,全面总结范永升教授诊治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间质性肺病的学术经验,并列举医案1例予以... [目的]总结全国名中医范永升教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间质性肺病学术经验。[方法]通过整理医案,从中医病因病机、治则治法、辨证论治、治疗要领等方面,全面总结范永升教授诊治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间质性肺病的学术经验,并列举医案1例予以佐证。[结果]范永升教授治认为类风湿关节炎的病位主要在脾胃和肝肾;正气虚弱是本病发生的根本原因,风寒湿热等病邪是疾病发生的外在因素,痰瘀为病理产物;间质性肺病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少阳三焦衰弱,因此临证必须紧抓少阳三焦衰弱这个根本病机。本病的治疗原则为扶正祛邪。扶正主要从益气健脾和补益肝肾入手;祛邪则根据风寒湿热以及痰瘀等的夹杂灵活运用祛风、散寒、除湿、清热、化痰以及通络等治法。范教授临证重视扶助正气、强调适时祛邪以及不忘宣利肺气,所列举医案充分佐证了范教授临床灵活应用扶正祛邪的这一治疗原则。[结论]范永升教授运用中医审因辨证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间质性肺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为临床用药提供了有益参考,其学术经验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永升 全国名中医 类风湿关节炎 间质性肺病 痹证 肺痿 少阳三焦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
下载PDF
范永升教授运用黄芪桂枝五物法治疗风湿病学术经验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正富 吴德鸿 +3 位作者 何兆春 王伟杰 王新昌 范永升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10期1074-1078,共5页
[目的]总结全国名中医范永升教授运用黄芪桂枝五物法治疗风湿病学术经验。[方法]通过跟诊学习、整理和分析范永升教授应用黄芪桂枝五物汤为基本方的临床医案总结范永升教授运用黄芪桂枝五物法治疗风湿病学术经验。[结果]范永升教授运用... [目的]总结全国名中医范永升教授运用黄芪桂枝五物法治疗风湿病学术经验。[方法]通过跟诊学习、整理和分析范永升教授应用黄芪桂枝五物汤为基本方的临床医案总结范永升教授运用黄芪桂枝五物法治疗风湿病学术经验。[结果]范永升教授运用黄芪桂枝五物法治疗多种风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硬皮病、干燥综合征等),取黄芪桂枝五物汤益气温经通阳法,临床又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应用桂枝与白芍的用量及比例,桂枝用量多在6-12g之间,芍药用量多为30g,桂枝与芍药的比例为2:5~1:5,白芍用量多倍于桂枝。[结论]范永升教授运用黄芪桂枝五物法治疗风湿病首先体现了益气温阳、扶正固本的学术思想;同时将仲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原则灵活应用于风湿病的临床,体现了圆机活法的学术思想;再次衷中参西,将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为我所用,体现了博采众长、与时俱进的学术胸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永升 全国名中医 风湿病 黄芪桂枝五物法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
下载PDF
全国基层名中医李国明高血压病辨证论治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曾晓明 周桃花 +1 位作者 李贞晶 李国明 《中医临床研究》 2020年第33期6-7,共2页
目的:探讨全国基层名中医李国明高血压病辨证论治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19年8月高血压病患者78例作为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39例)。对照组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观察组采用全国基层名中医李国明辨证论治,1... 目的:探讨全国基层名中医李国明高血压病辨证论治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19年8月高血压病患者78例作为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39例)。对照组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观察组采用全国基层名中医李国明辨证论治,1个月治疗后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血压水平及药物安全性。结果:两组治疗后1个月舒张压、收缩压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舒张压、收缩压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过程中腹泻、便秘、头晕嗜睡、精神恍惚、嗜睡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国基层名中医李国明辨证论治用于高血压病患者中能降低患者血压水平,未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国基层名中医 辨证论治 高血压病 血压水平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刘燕池应用角药治疗内科杂病经验撷菁
17
作者 覃骊兰 韦婷婷 +1 位作者 张颖琳 岑思婷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1期2069-2072,共4页
刘燕池教授治疗内科杂病,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临床上善用角药,强调角药之间互相配伍,体现角药相互连接、相辅相成的作用,做到药与药互相搭建,方与方互相联合,针对病证疗效显著。现选用刘燕池教授常用于治疗内科疾病的角药,从中药疗效... 刘燕池教授治疗内科杂病,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临床上善用角药,强调角药之间互相配伍,体现角药相互连接、相辅相成的作用,做到药与药互相搭建,方与方互相联合,针对病证疗效显著。现选用刘燕池教授常用于治疗内科疾病的角药,从中药疗效结合现代研究角度出发,揭示其组成角药之奥妙,以供同道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燕池 国医大师 名医经验 角药 内科杂病
下载PDF
近现代名老中医治疗眩晕用药规律的数据挖掘探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熠星 李丹 +5 位作者 陈腾宇 周敏 黄家钱 王森 罗诗威 何伟平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11-20,共10页
目的通过分析近现代名老中医治疗眩晕处方用药及其配伍规律,为中医临床治疗眩晕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比对纳入与排除标准,收集整理7部书籍中治疗眩晕的医案,进行频数、四气五味、归经及功效分类统计后,使用Origin 2022软件绘制中药功效及... 目的通过分析近现代名老中医治疗眩晕处方用药及其配伍规律,为中医临床治疗眩晕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比对纳入与排除标准,收集整理7部书籍中治疗眩晕的医案,进行频数、四气五味、归经及功效分类统计后,使用Origin 2022软件绘制中药功效及药性雷达图,采用IBM SPSS Modeler 18.0及Cytoscape 3.9.1软件进行核心中药网络展示,并通过R 4.2.0软件进行相关性、关联规则分析及可视化,应用SPSS Statistics 26.0软件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共收集到近现代名老中医治疗眩晕的178个医案、297个处方以及289味中药。总用药频次为3684次,其中,药物功效以补虚药、平肝息风药、清热药、解表药及活血化瘀药为主;四气以寒、温为主,五味以甘、苦、辛居多,归经以肝、脾、肺三经为主;使用频数≥30次的中药有37味;相关系数较高的前40个药对多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及平肝息风药,常用药对为龙骨-牡蛎,常使用的角药组合共6个,治疗眩晕的新处方有4个。结论名老中医治疗眩晕以平肝息风、补益气血、化痰祛湿、活血通窍等为主,体现了临床治疗眩晕基本原则。研究通过探析名老中医治疗眩晕的用药规律,为临床中成药及新药研发提供理论基础,有助于更深入全面的继承与发扬名老中医治疗眩晕的宝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名老中医 组方规律 核心药物 数据挖掘
原文传递
Feasibility Analysis of the Value of Q Method in the Classification and Understanding of Expert Experience
19
作者 刘孟宇 李勇 +1 位作者 吕爱平 韩学杰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SCIE CAS 2013年第11期869-873,共5页
The Q method, combining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methods, refers to the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Q-sorts based on quantitative techniques. It is used to research individual subjective experience, analyzing consensu... The Q method, combining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methods, refers to the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Q-sorts based on quantitative techniques. It is used to research individual subjective experience, analyzing consensus and divergence to identify and categorize subjects' viewpoints. The sorting process is completely performed by the subjects, independent of study researchers. The Q method in medical research has been applied in many fields, including nursing care, clinical studies, doctor and patient's perceptions, health evaluation and decision making. The authors used the Q method to research Chinese medicine (CM) group decision making, exploring its practical feasibility in this important field. Four primary domains are addressed: (1) integration of expert opinion; (2) expert classification; (3) ascertaining the entire viewpoint orientation of a certain type of expert; and (4) comparison of expert opinion using an additional perspective. The essence of the Q method caters to the CM thinking model and should be introduced into CM and explored more deep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 method famous veteran doctors of chinese medicine expert experienc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