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国馆藏中共抗战解密史料汇编——西方见证人眼中的敌后根据地 被引量:12
1
作者 吕彤邻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15,共11页
在八年抗战中,以美国为首的部分西方人士曾经冲破日军与国民党政府的封锁,到延安以及华北敌后根据地考察中共抗日的状况。这些人有记者、民间人士、特别是战争后期美军观察组的情报人员。他们在美国档案馆留下了大批有关史中共游击战的... 在八年抗战中,以美国为首的部分西方人士曾经冲破日军与国民党政府的封锁,到延安以及华北敌后根据地考察中共抗日的状况。这些人有记者、民间人士、特别是战争后期美军观察组的情报人员。他们在美国档案馆留下了大批有关史中共游击战的历史文献。出于对于美英系统的同盟国反轴心国的共同目标,这些意识形态、政治背景、职业各异的西方人士,对中共抗日尽可能地作了客观描述。站在第三者的立场,这些超脱国共两党之争的即时报道为我们的敌后抗战留下了珍贵记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击战 西方记者 敌后根据地 延安 美军观察组 中共 国民党
下载PDF
抗日战争大后方司法改革论纲——以战时首都重庆司法实践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2
2
作者 曾代伟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3-50,共8页
抗日战争大后方司法改革,是南京国民政府自建立以来推行司法近代化改革进程,在全民族抗战的特定时空下演进的一个重要阶段,反映了战时司法的特色。以战时首都和陪都重庆为样本,梳理和复原抗战时期国家司法制度的重大改革及其在大后方的... 抗日战争大后方司法改革,是南京国民政府自建立以来推行司法近代化改革进程,在全民族抗战的特定时空下演进的一个重要阶段,反映了战时司法的特色。以战时首都和陪都重庆为样本,梳理和复原抗战时期国家司法制度的重大改革及其在大后方的实施状况,尤其是大后方司法审判制度的改革及其实践,探讨和归纳全民族抗战的视阈下,大后方司法制度改革的理性与经验,以及战时司法的社会功能,无疑有助于弥补抗日战争史研究和南京国民政府法制研究的薄弱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大后方 司法改革 重庆 司法实践
下载PDF
国民党军围堵长征红军与西北地方势力的应对——以鲁大昌、杨积庆为例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志通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5-172,共8页
长征红军尚在川西之时,甘肃省主席朱绍良断定红军会北出甘南,就调集兵力进行严密部署,命令卓尼杨积庆在迭部布防,鲁大昌部在岷县、临潭布防并死守腊子口,国民党中央军则在外围防守。当红军两次过境甘南藏区时,鲁大昌奉令出击和严密防守... 长征红军尚在川西之时,甘肃省主席朱绍良断定红军会北出甘南,就调集兵力进行严密部署,命令卓尼杨积庆在迭部布防,鲁大昌部在岷县、临潭布防并死守腊子口,国民党中央军则在外围防守。当红军两次过境甘南藏区时,鲁大昌奉令出击和严密防守,但为保存势力而并未竭力死拼;杨积庆则对上敷衍、对外引祸、对红军给予暗中帮助。彼此间的不同表现和重重矛盾加剧了国民党军围追堵截的裂隙,为红军留下了喘息之机,同时,处于红军和国民党军之间的地方势力也获得了生存之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军 国民党军 甘南藏区 鲁大昌 杨积庆
下载PDF
抗战时期大后方的农业改良 被引量:13
4
作者 郑起东 《古今农业》 2006年第1期52-66,共15页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对大后方的农业进行了大规模的改良。首先,积极调整战时农业政策,确定农业改良为基本国策,设立了中央农业改良机构,调整充实了省县及县以下各级农业推广机构,并推行农业推广督导制度,为战时全面、大规模的农业改...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对大后方的农业进行了大规模的改良。首先,积极调整战时农业政策,确定农业改良为基本国策,设立了中央农业改良机构,调整充实了省县及县以下各级农业推广机构,并推行农业推广督导制度,为战时全面、大规模的农业改良奠定了组织和制度基础。其次,为了解决粮食问题和发展经济作物,主要抓了六个方面的工作。战时农业改良也取得了显著成效。总之,抗战时期大后方的农业改良,对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具有重大意义。这一成绩是大后方农业科技人员和广大农民共同奋斗的结果,同时也是与当时国民政府所采取的一系列有利于大后方农业生产发展的方针、政策与措施分不开的。应当承认,抗战期间,大后方农业经济为抗日战争做出了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大后方 农业改良
下载PDF
南京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电业规划与实践研究——以20世纪30年代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例
5
作者 王静雅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19-26,共8页
作为南京国民政府经济建设初期的一个管理机构,建设委员会十分重视电业的规划与建设。20世纪30年代建设委员会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进行了电业规划及建设,包括水力发电厂的规划、长江中下游地区电网的筹划、电业"四化"建设的倡导... 作为南京国民政府经济建设初期的一个管理机构,建设委员会十分重视电业的规划与建设。20世纪30年代建设委员会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进行了电业规划及建设,包括水力发电厂的规划、长江中下游地区电网的筹划、电业"四化"建设的倡导及实践,这类电业规划和实践的成效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初期经济建设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国民政府 电业规划与实践 长江中下游地区
下载PDF
《中国科学通讯》与大后方的对外科学交流(1942~1945) 被引量:1
6
作者 孙磊 张培富 贾林海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1-74,共14页
《中国科学通讯》是抗战时期在大后方创刊的综合性英文科学刊物,面向英、美科学界发行,报道大后方科学之进展,由中华自然科学社于1942年开始编辑,先是由该社自行对外发行,后于1943年交李约瑟领导的中英科学合作馆发行,直至抗战结束共刊... 《中国科学通讯》是抗战时期在大后方创刊的综合性英文科学刊物,面向英、美科学界发行,报道大后方科学之进展,由中华自然科学社于1942年开始编辑,先是由该社自行对外发行,后于1943年交李约瑟领导的中英科学合作馆发行,直至抗战结束共刊行10期,在当时的中外科学交流中发挥了与Nature相似的作用。依据新发现的刊物文本及相关史料,文章发掘了该刊的创办史实、编辑与发行情形、学科布局等情况,首先指出该刊是在战时中外科学交流日渐停滞的背景下创刊的;进而揭示创刊经过与发行渠道的建立过程;然后通过阐释征稿情形与统计学科布局,说明该刊主要反映了基础科学方面的进展。文章最后基于具体案例呈现该刊所发挥的对外科学交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大后方 《中国科学通讯》 中华自然科学社 李约瑟 中外科学交流
下载PDF
《九叶集》与“新时期”现代主义流派的接受及建构
7
作者 徐勇 《厦大中文学报》 2021年第1期172-184,共13页
《九叶集》的出版,不仅涉及现代诗歌史上流派的重构问题,还涉及国统区文学的挖掘评价问题,以及现代主义在80年代初期的接受问题。表现内容/形式技巧的二分法逻辑下,九位诗人的作品在当时只能从内容上的"新诗的现实主义传统"... 《九叶集》的出版,不仅涉及现代诗歌史上流派的重构问题,还涉及国统区文学的挖掘评价问题,以及现代主义在80年代初期的接受问题。表现内容/形式技巧的二分法逻辑下,九位诗人的作品在当时只能从内容上的"新诗的现实主义传统"和形式上的"欧美现代派的表现技巧"相结合的角度被接受。但如果从流派建构的角度看,在九叶派的建构中,其与现代派的联系被凸显,而至于其同现实主义诗歌流派的联系则被忽略。这样一种不一致,某种程度上正是选本编纂中"选"和"编"的复杂关系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叶集》 国统区文学 现代派
原文传递
国民政府围绕沦陷区贸易政策的研议与调整(1937-1945)
8
作者 齐春风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24年第4期163-178,共16页
全面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在处理与沦陷区的贸易关系时,实行经济绝交政策。但在大后方物资匮乏状况加剧后,1940年4月,蒋介石开始寻求改变,拟采取利用走私的方法,从沦陷区输入物资。何应钦否决了运输统制局的方案,确定以交通部为主推动“利... 全面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在处理与沦陷区的贸易关系时,实行经济绝交政策。但在大后方物资匮乏状况加剧后,1940年4月,蒋介石开始寻求改变,拟采取利用走私的方法,从沦陷区输入物资。何应钦否决了运输统制局的方案,确定以交通部为主推动“利用走私”业务的开展,得到蒋介石的批准。但是,交通部领衔研议一年之久也未能实施。1941年5月,蒋介石将这项任务交给了戴笠。戴笠推动这项工作,受到多部门的掣肘,屡次提出辞职。在蒋介石的过问下,1943年4月,“货运管理局”成立,随后得到孔祥熙的支持。货运管理局工作颇著成效。从经济绝交到“利用走私”、再到抢购物资的实施,耗时过久,反映国民政府及蒋介石决策迁延不决,已沉疴难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政府 大后方 沦陷区 利用走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